第10章 泻下药 第1-3节
10第十章泻 下 药

适应证: 适应证:
• 肠胃中的: 肠胃中的: • 大便秘结---燥屎 大便秘结-----燥屎 • 胃肠积滞---宿食不消、虫积 胃肠积滞---宿食不消、 ---宿食不消 • 实热内炽---炽热瘀毒 实热内炽---炽热瘀毒 • 水饮停积---悬饮、膨胀 水饮停积---悬饮、 ---悬饮 • ---等里实证。 ---等里实证
13
番泻叶--芦荟 番泻叶--芦荟 -- 共性: 共性:
---苦寒归大肠 ---苦寒归大肠 ---泻下清热 ---泻下清热 -—热结便秘 芦荟---杀虫疗疳积;清肝火:烦躁惊痫, 芦荟---杀虫疗疳积;清肝火:烦躁惊痫, ---杀虫疗疳积 番泻叶----导滞利水消胀— ----导滞利水消胀 番泻叶----导滞利水消胀—腹水
21
比较: 比较
• 甘遂---善泻经隧之水 甘遂--善泻经隧之水 消肿散结 • 逐水泻饮 大戟--善泻脏腑之水 大戟---善泻脏腑之水 • 芫花--善泻胸胁之水,长于祛痰止咳 芫花--善泻胸胁之水, --善泻胸胁之水
22
巴豆
23
巴豆
大辛大热, 有大毒, 归大肠胃经, 阳刚雄猛, 1. 大辛大热 , 有大毒 , 归大肠胃经 , 阳刚雄猛 , 峻下冷积,开通肠道闭塞, 峻下冷积,开通肠道闭塞, “有斩关夺门之 峻下逐水退肿。 功”,峻下逐水退肿。 峻下冷积-- 寒积阻结肠道, 腹胀痛如锥, --寒积阻结肠道 2. 峻下冷积 -- 寒积阻结肠道 , 腹胀痛如锥 , 大 便闭塞,口噤暴厥。 便闭塞,口噤暴厥。 逐水退肿— 3. 逐水退肿—腹水膨胀 祛痰利咽— 喉痹痰阻, 呼吸困难, 寒实结胸, 4. 祛痰利咽 — 喉痹痰阻 , 呼吸困难 , 寒实结胸 , 白喉或喉炎 以毒攻毒--蚀疮去恶肉,痈肿脓成未溃, --蚀疮去恶肉 5. 以毒攻毒--蚀疮去恶肉,痈肿脓成未溃,疥癣 恶疮 • 应用: 应用:
厦大中药学课件第10章 泻下药

孕妇及哺乳期妇女 忌用或慎用
芒硝
朴硝 芒硝 玄明粉
三者功效大致相同, 但
朴硝:杂质较多,多作外敷用;
芒硝:质地较纯,可内服;
玄明粉:质纯净,且已脱水, 便于制成散剂,除内服外,常作口腔病、眼病外 用药
大黄 芒硝
相同点: 泻下通便,清热泻火,主治肠胃实热积滞、宿食停滞之大便秘结及 火热上炎之头痛、目赤、牙痛、咽喉肿痛、痈疮肿痛等证。 不同点: ⑴性味和归经:
大黄 (掌握)
一、药用来源:
北大黄,主产于青 海、甘肃等地
为蓼科多年生草本掌叶大黄、唐古特大黄或药用大黄
南大黄,主产于四川
干燥根及根茎
生用,或酒炒,酒蒸,炒炭用
别名:川军、锦纹、将军
气味重浊,直降下行,走而不守, 有斩关夺门之力,故号将军
大黄
二、性味归经、功效、临床应用 :
苦,寒 归脾、胃、大肠、肝、心经
番泻叶
四、使用注意:
妇女哺乳期、月经期及孕妇忌用 剂量过大,有恶心、呕吐、 腹痛等副作用
芦荟 (了解)
一、药用来源:
为百合科多年生肉质草本库拉索芦荟、好望角芦荟或其 他同属筋源植物叶的
汁液的浓缩干燥物
芦荟
二、性味归经、功效 :
苦,寒。归肝、大肠经。
泻下
功 效
清肝
杀虫
主治病证 热结便秘 肝经实火证 小儿疳积
大黄性味苦寒,归脾、胃、大肠、肝、心经 芒硝性味咸苦寒,归胃、大肠经 ⑵功效与适应证:
在通便方面, 大黄主要是泻下攻积,可用于肠道积滞,大便秘结以及热痢初起; 芒硝主要是润燥软坚,泻热通便,适用于实热积滞,大便燥结
在治疗疮疡方面,
大黄有清热解毒作用,又能治疗水火烫伤; 芒硝则为清热消肿作用
十章 泻下药(胶片)

一、概念:凡能引起腹泻或润滑肠道促进排便,用治便秘或水肿等里实证为主要功用的药物。
二、分类及主治证:攻下积滞泻攻下药: 大多苦寒实热积滞便秘下降泄火热通润下药: 多甘平,滑润大肠而缓泻肠燥便秘便峻下逐水药:大多苦寒,有毒,泻下作用峻猛,引起剧烈腹泻—水饮停滞证(水肿、胸腹积水、痰饮喘满实证)而正气未衰之证。
三、配伍:1.常配行气药,加强泻下和消除胀满;2.里实兼表证者,先解表后攻里或表里双解;3.里实兼正虚者,应配补益药(补气血阴阳),以攻补兼施;四、使用注意:1.(防伤正)年老体虚、脾胃虚弱者当慎用;妇女胎前产后及月经期应当忌用。
中病即止,慎勿过剂。
2.(审表里):防表证传里,宜:3.(度轻重、制缓急)重症、急症,须急下者,大剂量,制成汤剂内服;病性较缓者,需缓下者,药量宜小,或制成丸散剂长服。
4.(防中毒)应用作用峻猛而有毒药物时,严格炮制法度,控制剂量,避免中毒发生。
第一节攻下药一、性味归经:1.性味:苦寒沉降2.归经:主入胃、大肠经二、功用:攻下通便胃肠实热积滞便秘用治降泄火热腹泻有积滞者火热上炎—头痛、目赤、咽喉肿痛,齿龈肿痛里热炽盛之证迫血妄行—吐血、衄血、咯血等上部出血,热病壮热神昏、谵语发狂大黄(根或根茎)(重点药)处方名:将军—因其泻下力峻猛,类似将军杀敌,故有此称。
川军,生军(生川军)。
熟军(熟大黄、制大黄)一、药性:苦寒二、功用:1.泻下攻积—具有良好的泻热通便作用,为治胃肠积滞便秘的要药,尤适用于热结便秘。
(1) 胃肠实热积滞(热结便秘):(如阳明腑实证,症见便秘腹痛、壮热,甚至谵语,口渴引饮等,用大黄,配芒硝,+行气之厚朴、枳实,就是有名的大承气汤。
)(2) 脾阳不足,寒积便秘:需配干姜、附子等,如千金方中的温脾汤。
(3) 兼气血不足,配人参、当归补气养血,黄龙汤(4) 热结津伤者,配麦冬、生地、玄参养阴生津,如增液承气汤。
(5) 湿热痢疾,泻下不畅(为目前治疗中毒性菌痢之要药),单味大黄用酒煎服,治疗泻痢湿热证或配槟榔、木香、黄连,消除肠道湿热积滞,如芍药汤2.清热泻火,止血(导热下行)(1)火热上炎之目赤、咽喉肿痛、牙龈肿痛(2)血热妄行之吐血、衄血、咯血(上部出血)常配黄连、黄芩如泻心汤3.活血祛瘀—用于瘀血证。
第十 泻下药课件

泻下药
河南中医学院药学院中药教研室
第十章 泻下药
含义
能引起腹泻,或润滑大肠,促进排便的药物。
性能功效
质重沉降,归大肠经。 泻下通便,清热泻火,逐水退肿
适应范围
里实证。如大便秘结,胃肠积滞,实热内结及 水肿停饮等。
第十章 泻下药
分类
攻下药、润下药和峻下逐水药
配伍方法
里实兼表邪者——配解表药 兼正虚者——配补益药 气滞者——配行气药 热结者——配清热药 寒积者——配温里药
2.腹水臌胀。
3. 喉痹痰阻。 4. 痈肿脓成未溃、疥癣恶疮。
巴 豆 《本经》 峻下逐水药
用法用量
入丸散, 0.1~0.3g 。制霜用,以降低毒性。 外用适量。
使用注意
孕妇及体弱者忌用。不宜与牵牛子同用。
千金子 《蜀本草》 峻下逐水药
来源
大戟科植物续随子的干燥成熟种子。
性能
辛,温;有毒。归肝、肾、大肠经。
味咸,偏软坚润 燥,善除燥屎坚 结。外用清热消 肿。
番泻叶《饮片新参》 攻下药
性能
甘、苦,寒。归大肠经。
功效
泻下通便,行水消胀。
应用
1.热结便秘 2.腹水肿胀
番泻叶《饮片新参》 攻下药
用法用量
温开水泡服,1.5~3g;煎服,2~6g,宜后下
使用注意
妇女哺乳期、月经期及孕妇忌用。
芦 荟《药性论》 攻下药
牵牛子《名医别录》 峻下逐水药
来源
旋花科植物裂叶牵牛或圆叶牵牛的干燥成熟 种子。
牵牛子《名医别录》 峻下逐水药
性能
苦,寒;有毒。归肺、肾、大肠经。
功效
泻水逐水,去积杀虫。
应用
1.水肿,臌胀。2.咳嗽痰喘。3. 虫积腹痛。
第10章泻下药

芫花
商陆
泻下逐水 消肿散结
牵牛子《名医别录》
为旋花科植物裂叶牵牛或圆叶牵牛的种子。生用或炒用,用时捣碎。
泻下逐水 去积杀虫
巴 豆《神农本草经》
为大戟科植物巴豆的果实。制霜用。
巴豆
峻下冷积 逐水退肿 祛痰利咽 外用蚀疮
千 金 子
逐水消肿 破血消癥
芒
硝《名医别录》
为含水硫酸钠的天然矿物经精制而成的结晶体入药。芒硝经风化失去 结晶水而成白色粉末称玄明粉。
泻下攻积 润燥软坚 清热消肿
1、积滞便秘
2、咽痛、口疮、目赤、痈疮肿痛
番泻叶
狭叶
尖叶
பைடு நூலகம்
泻下通便
芦荟
泻下通便 清肝,杀虫
第二节
功效
润下药
本类药物多为植物种子和种仁,富含油脂,味甘 质润,多入脾、大肠经,能润滑大肠,使大便软化易于排出。 适应范围 适用于年老津枯、产后血虚、热病伤津及失血等 所致的肠燥津枯便秘。 配伍方法 使用本类药物还应根据不同病情,配伍其他药物。 此外具有润下作用的药物,除本节收载的以外,常用的 还有瓜蒌仁、柏子仁、杏仁、桃仁、决明子、蜂蜜、当归、 肉苁蓉、(生)何首乌、锁阳、胡桃肉、苏子、桑椹等,均 散见于其他章节,学习时应加以联系对照。
大黄
为蓼科多年生草本植物掌叶大黄、唐古特大黄,或药用大黄的根和根茎。 掌叶大黄和唐古特大黄称北大黄,主产于青海、甘肃等地。药用大黄药材称南 大黄,主产于四川。于秋末茎叶枯萎或次春发芽前采挖。生用、酒炒、炒炭或 制熟用。本品又名生大黄、熟大黄、酒大黄、大黄炭、将军、川军、酒军。
唐 古 特 大 黄
掌叶大黄 泻下攻积 清热泻火 凉血解毒 逐瘀通经
药 用 大 黄
15中药学第三章泻下药

郁李仁(了解)
一、来源:为蔷薇科植物欧李、郁李或长柄扁桃的成熟种子。产
于内蒙古、河北、辽宁等地。
郁李仁(了解)
二、药性:辛、苦、甘,平。归脾、大肠、小肠经。 三、功效:润肠通便,利水消肿。 四、应用:
1.肠燥便秘。 2.水肿胀满,脚气浮肿。
松子仁(了解) 一、来源:为松科乔木红松等的种仁。主产于东北。
3.峻下逐水药:多属苦寒有毒,泻下作用峻猛,能引起剧烈腹泻,
且能利尿,主治水饮内停之水肿,胸腹积水及痰饮喘满等实证。
第三章泻下药
四、使用注意:
1.久病体弱,脾胃虚弱者慎用。 2.妇女胎前产后及月经期忌用。 3.中病即止,慎勿过剂。
第一节攻下药
一、性能特点:本类药物大多苦寒沉降,主入胃、大肠经。既有较
用苦寒攻下药以清除肠道湿热或饮食积滞(有害物质),忌用收涩 药。此乃“通因通用”的用药法则。
3.多种急腹症(阑尾炎、胆囊炎、胆石症、胆道蛔虫、肠梗阻
等)。根据中医“六腑以通为用”的原则,可用攻下药配合清热解 毒或活血化瘀药同用(或配驱虫药同用。)
大黄(掌握)
一、来源:为蓼科植物掌叶大黄、唐古特大黄或药用大黄的根
三、分类 1.攻下药:多属苦寒,其性沉降,主入大肠、胃经。既能通便,又
能泻火,主治大肠实热积滞,燥屎坚结,大便秘结等症。
2.润下药:多为植物果仁、种子,富含油脂,味甘质润多归大肠经,
能润燥滑肠,软化大便,泻下力缓且有滋补之性。 主治年老体弱,热病后期,产后津亏,阴虚血虚之肠燥便秘。 本类药除火麻仁、郁李仁外,还有桃仁、杏仁、瓜蒌仁,松子仁、柏 子仁、苏子、决明子、桑椹、黑芝麻、胡桃肉、蜂蜜、肉苁蓉、锁阳、 当归、何首乌、天冬、麦冬等。
甘遂(熟悉)
泻下药课件-中药学本科十四五教材

郁李仁
• 【来源】 蔷薇科植物欧李、郁李或长柄扁桃的干燥成熟种子。 • 【药性】 辛、苦、甘,平。归脾、大肠、小肠经。 • 【功效】 润肠通便,下气利水。
【应用】
• 1.津枯,肠燥,食积气滞,腹胀便秘。本品质润多脂,润肠通便作用 类似火麻仁而较强,且润中兼可行大肠之气滞。
商陆
• 【来源】 商陆科植物商陆或垂序商陆的干燥根。 • 【药性】 苦,寒。有毒。归肺、脾、肾、大肠经。 • 【功效】 逐水消肿,通利二便,外用消肿散结。
【应用】
• 1.水肿胀满,二便不利。本品苦寒性降,能通利二便而排水湿,泻下 作用较弱。适宜用治水肿臌胀,大便秘结,小便不利的水湿肿满实证。
• 2.疮痈肿毒。本品外用有消肿散结和解毒的作用。
【应用】
• 1.水肿胀满,二便不利。其逐水作用虽较甘遂、京大戟稍缓,但仍属 峻下逐水之品,以水湿停滞,正气未衰者为宜。
• 2.痰饮积聚,气逆喘咳。本品能泻肺气,逐痰饮,用治肺气壅滞,痰 饮咳喘,面目浮肿者。
• 3.虫积腹痛。本品能去积杀虫,并可借其泻下通便作用以排出虫体。
• 【用法用量】 煎服,3~6g。入丸、散服,每次1.5~3g。本品炒用 药性减缓。
第三节峻下逐水药
全国中医药行业高等教育“十四五”规划教材
• 本类药物大多苦寒有毒,药力峻猛,服药后能引起剧烈腹泻,有的兼 能利尿,能使体内潴留的水饮通过二便排出体外,消除肿胀。适用于 全身水肿,大腹胀满,以及停饮等正气未衰之证。
甘遂
• 【来源】 大戟科植物甘遂的干燥块根。 • 【药性】 苦,寒。有毒。归肺、肾、大肠经。 • 【功效】 泻水逐饮,消肿散结。
【应用】
• 1.二便不利,水肿、痰饮,积滞胀满。 • 2.血瘀经闭,癥瘕。 • 3.顽癣,赘疣。可用治顽癣、恶疮肿毒及毒蛇咬伤等,可内服、外用。
第10章泻下药第1-3节

【性能】苦,寒。归肝、大肠经。 【功效】泻下,清肝,杀虫。 【应用】 1.热结便秘 如更衣丸。 2.肝经实火 3.小儿疳积 4. 癣疮(外用) 【用法用量】入丸散服,每次1~2g。外用适量。 【使用注意】脾胃虚弱、食少便溏及孕妇忌用。
第10章 泻下药 第1-3节
第二节 润下药
Hemp Seed
为桑科植物大麻Cannabis sativa L.的成 熟种子。全国各地均有栽培。8~9月果实成 熟时采收,晒干。以颗粒饱满、种仁色乳白 者为佳。生用,或炒用,用时打碎。
第10章 泻下药 第1-3节
【性能】甘,平。归脾、大肠经。 【功效】润肠通便。 【应用】 肠燥便秘 如麻子仁丸。 【用法用量】煎服,10~15g,打碎入煎。
第10章 泻下药 第1-3节
【性能】苦,寒。有毒。归肺、肾、大肠经。 【功效】泻下,逐水,去积,杀虫。 【应用】 1.水肿,臌胀 如舟车丸。 2.痰饮喘咳 如牵牛子散。 3.积滞便秘 4.虫积腹痛 能杀虫攻积,并能泻除虫体。 【 用 法 用 量 】 煎 服 , 3 ~ 9g 。 入 丸 散 服 , 每 次
第10章 泻下药 第1-3节
【性能】苦,寒。归脾、胃、大肠、肝、心经。 【功效】泻下攻积,清热泻火,止血,解毒,活血
祛瘀。 【应用】 1.便秘积滞 尤宜于热结便秘证。治胃肠实热便
秘,如大承气汤。 2.血热吐衄,目赤咽肿 如泻心汤。 3.热毒疮疡,烧烫伤 内服外用均能清热解毒。 4.瘀血诸证 5.湿热黄疸,淋证,痢疾 如治湿热黄疸的茵陈蒿
第10章 泻下药 第1-3节
【性能】苦、辛,寒。有毒。归肺、肾、大肠经。 【功效】泻水逐饮,消肿散结。 【应用】 1.水肿,臌胀,胸胁停饮 如十枣汤; 2.痈肿疮毒,瘰疬痰核 【用法用量】煎服,1.5~3g,入丸散服每次1g。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性能】辛、苦、甘,平。归大肠、小肠经。 【功效】润肠通便,利水消肿。 【应用】 1.肠燥便秘 如五仁丸。 2.水肿胀满,脚气浮肿 水肿胀满, 【用法用量】煎服,6~12g。 【使用注意】孕妇慎用。
第三节 峻下逐水药
1.概念:峻下逐水 1.概念:峻下逐水—指以作用峻烈的泻下药攻逐水饮, 概念 用治水肿、臌胀、胸胁停饮等病证的方法。 2.特点 特点: 2.特点:① 性味多苦寒,主归大肠、肺、胃经,均 有毒。 ② 泻下作用峻猛,能引起剧烈腹泻,使体内 滞留的水液随大便排出,部分药物兼有利尿作用。 3.应用:适用于水肿、臌胀、胸胁停饮等正气未衰者。 3.应用: 应用 4.注意 注意: 4.注意: ① 药力峻猛,易伤正气,当“中病即止,不可久服。 ② 体虚者慎用,孕妇忌用。 ③ 注意本节药物的炮制、剂量、用法及禁忌等。
峻(泻)下冷积—用温下药泻寒性积滞,用治寒积便秘的方法。 下冷积
【用法用量】入丸散服,每次0.1~0.3g。大多制 成巴豆霜用,以减低毒性。外用适量。 【使用注意】 ① 孕妇及体弱者忌用。 ② 畏牵牛子。 ③ 不宜食热粥、饮开水等热物。
第十章 泻下药
【含义】凡能引起腹泻,或润滑大肠,促进排便的 含义】凡能引起腹泻,或润滑大肠, 药物,称为泻下药。 药物,称为泻下药。 【性能与作用】多为 沉降之品,主入大肠经,主要 性能与作用】 沉降之品,主入大肠经, 泻下通便; 清热泻火; 作用是①泻下通便;②清热泻火; 逐水退肿。 ③逐水退肿。 适应范围】主要适用于大便秘结,胃肠积滞, 【适应范围】主要适用于大便秘结,胃肠积滞,实 热内结及水肿停饮等里实证。 热内结及水肿停饮等里实证。 部分药物尚可用于疮痈肿毒及瘀血证。 部分药物尚可用于疮痈肿毒及瘀血证。 分类】 攻下药; 润下药; 【分类】 ①攻下药; ②润下药; ③峻下逐水药
【配伍 配伍】根据里实证的兼证及病人的体质进行配伍。 配伍 【使用注意 使用注意】因泻下药中的攻下药、峻下逐水药作用 使用注意 峻猛,或具有毒性,易伤正气及脾胃,故使用时应 注意: 1.年老体虚、脾胃虚弱者当慎用。 2.妇女胎前产后及月经期当忌用。 3.泻下药易伤胃气,当奏效即止,慎勿过量。 4.峻下逐水药峻猛有毒,对其炮制、剂量、用法必 须掌握,以确保用药安全。
【性能】苦,寒。归脾、胃、大肠、肝、心经。 【功效】泻下攻积,清热泻火,止血,解毒,活血 祛瘀。 【应用】 1 . 便秘积滞 尤宜于热结便秘证。治胃肠实热便 秘,如大承气汤。 2.血热吐衄,目赤咽肿 血热吐衄, 3.热毒疮疡,烧烫伤 热毒疮疡, 4.瘀血诸证 湿热黄疸,淋证, 5.湿热黄疸,淋证,痢疾 如治湿热黄疸的茵陈蒿 汤;治湿热淋证的八正散。 。 如泻心汤。 内服外用均能清热解毒。
芒 硝 《名医别录》
Mirabilite
为硫酸盐类芒硝族矿物芒硝,经加工精制 而 成 的 结 晶 体 。 主 含 含 水 硫 酸 钠 (Na2SO4·10H2O)。全国大部分地区均有生 产,主产于河北、河南、山东、江苏及安徽 等省的碱土地区。本透明者品无臭、味苦咸, 以无色为佳。
【性能】咸、苦,寒。归胃、大肠经。 【功效】泻下,软坚,清热。 【应用】 实热积滞, 1. 实热积滞 , 大便燥结 常与大黄相须为用,如大 承气汤、调胃承气汤。 咽痛,口疮,目赤, 2.咽痛,口疮,目赤,痈疮肿痛 如冰硼散,西瓜 霜。 【用法用量】内服,10~15g,冲入药汁内或开水溶 化后服。不宜煎煮。外用适量。 【使用注意】① 孕妇及哺乳期妇女忌用或慎用。 ② 不宜与三棱配伍。
【性能】苦,寒。归肝、大肠经。 【功效】泻下,清肝,杀虫。 【应用】 1.热结便秘 2.肝经实火 3.小儿疳积 癣疮(外用) 4. 癣疮(外用) 【用法用量】入丸散服,每次1~2g。外用适量。 】 【使用注意】脾胃虚弱、食少便溏及孕妇忌用。 】 如更衣丸。
第二节 润下药
1.概念: 1.概念:以润肠(缓泻)通便为主要作用,常用以 概念 改善或 消除肠燥便秘证的药物。 2.特点: 2.特点:多为植物种子或种仁,富含油脂,味甘 特点 质润 多入脾、大肠经,能润肠通便,使大便 软化易 于排出,而不致峻泻。 3.应用: 3.应用:年老津枯、产后血虚、热病伤津及失血 应用 等致肠燥津枯便秘证。
大 黄 《神农本草经》
Rhubarb
为蓼科植物掌叶大黄Rheum palmatum L.、 唐古特大黄Rheum tanguticum Maxim.ex Balf.、 药用大黄Rheum officinale Baill. 的根茎及根 根茎及根。 根茎及根 前二者主产于青海、甘肃等地,称“西大黄”, 以栽培为主。后者主产于四川北部,称“川大 黄”,野生为主。秋末初春时采挖。干燥。以 气清香、质坚实、表面呈黄棕色至红棕色为佳。 生用,或酒炒,酒蒸,炒炭用。 生用,或酒炒,酒蒸,炒炭用
牵 牛 子 《名医别录》
Pharbitis Seed
为 旋 花 科 植 物 裂 叶 牵 牛 Pharbitis nil (L.) Choisy 或 圆 叶 牵 牛 Pharbitis purpurea (L.) Choisy的成熟种子 成熟种子。表面灰黑色者称黑丑,淡 成熟种子 黄色者称白丑。全国大部分地区均有野生或栽 培。秋季果实成熟时采收。晒干。以颗粒饱满 者为佳。生用或炒用 生用或炒用。 生用或炒用
芫 花 《神农本草经》
Genkxa flower
为瑞香科植物芫花Daphne genkwa Sieb.et Zucc.的花蕾 花蕾。主产于安徽、江苏、四川、山 花蕾 东等地。春季花将开放时采摘。晒干或烘干。 以花蕾多而整齐、淡紫色、无杂质者为佳。生 生 用或醋制用。 用或醋制用
【性能】辛、苦,温。有毒。归肺、肾、大肠经。 【功效】泻水逐饮,祛痰止咳,杀虫疗疮。 【应用】 胸胁停饮,水肿, 1 . 胸胁停饮 ,水肿 ,臌胀 如十枣汤、舟车丸 等。 头疮,白秃, 2.头疮,白秃,顽癣 外用杀虫疗疮。 【用法用量】煎服,1.5~3g,入散剂服,每次 0.6g,内服醋制用;外用适量,生用。 【使用注意】 ① 体虚及孕妇忌用。 甘遂、京大戟、 ② 反甘草。甘遂、京大戟、芫花 功用之异同
Aloe
为百合科植物库拉索芦荟Aloe barbadensis Miller及好望角芦荟Aloe ferox Miller或其他同 属近缘植物叶的液汁浓缩干燥物 叶的液汁浓缩干燥物。前者主产 叶的液汁浓缩干燥物 于非洲,我国广东、广西、福建等地亦有栽 培,后者主产于非洲南部。全年可采。割取 叶片,收集汁液,浓缩成稠膏,冷却凝固即 得。以色墨绿、质脆、有光泽、气味浓者为 佳。入丸剂用 入丸剂用。 入丸剂用
泻下软坚— 泻下软坚——指以咸寒之性的药物泻下并软化燥屎之意。 适用于热灼津伤,大便燥结不通之证。
番 泻 叶 《饮片新参》
Senna Leaf
为豆科植物狭叶番泻Cassia angustifolia Vahl 和尖叶番泻Cassia acutifolia Delile的叶。主产 叶 于红海以东至印度一带,我国广东、海南及云 南西双版纳等地亦有栽培。通常于9月果实将 成熟时采收。晒干。以叶片大、完整、色绿、 梗少、无泥沙杂质者为佳。生用 生用。 生用
【性能】甘、苦,寒。归大肠经。 【功效】泻下导滞 【应用】 1.便秘 多单味冲泡口服。 2.腹水肿胀 单味或与其他泻下行水药同用。 【用法用量】煎服,5~9g,宜后下;温开水冲泡 服,1.5~3g。 【使用注意】① 妇女妊娠期、哺乳期及月经期忌 用。 ② 剂量过大,有恶心、呕吐、腹痛 等副作用。
芦 荟 《药性论》
【性能】苦,寒。有毒。归肺、肾、大肠经。 【功效】泻下,逐水,去积,杀虫。 【应用】 水肿, 1.水肿,臌胀 如舟车丸。 2.痰饮喘咳 如牵牛子散。 3.积滞便秘 4.虫积腹痛 能杀虫攻积,并能泻除虫体。 【用法用量】煎服,3~9g。入丸散服,每次 1.5~3g,炒后药性减缓。 【使用注意】 ① 孕妇忌用。 ② 畏巴豆。
甘 遂 《神农本草经》
Gansui Root
为大戟科植物甘遂Euphorbia kansui T.N.Liou et T.P.Wang的块根 块根。主产于陕西、山 块根 西、河南等地。秋春二季采挖。撞去外皮,晒 干。以块根肥大、色白、粉性足者为佳。生用 生用 或醋制用。 或醋制用
【性能】苦,寒。有毒。归肺、肾、大肠经。 【功效】泻水逐饮,消肿散结。 【应用】 1.水肿,臌胀,胸胁停饮 如十枣汤。 水肿,臌胀, 2.风痰癫痫 尚有逐痰涎作用。 3.疮痈肿毒 【用法用量】有效成分不溶于水,故不入汤剂,宜入 丸散服,每次0.5~1g,醋制以减低毒性。 外用适量,生用。 【使用注意】① 体虚及孕妇忌用。② 反甘草。
火 麻 仁 《神农本草经》
Hemp Seed
为桑科植物大麻Cannabis sativa L.的成 成 熟种子。全国各地均有栽培。8~9月果实成 熟种子 熟时采收,晒干。以颗粒饱满、种仁色乳白 者为佳。生用,或炒用,用时打碎。 生用,或炒用 生用
【性能】甘,平。归脾、大肠经。 【功效】润肠通便。 【应用】 肠燥便秘 如麻子仁丸。 【用法用量】煎服,10~15g,打碎入煎。
京 大 戟 《神农本草经》
Peking Spurge Root
为 大 戟 科 植 物 大 戟 Euphorbia pekinensis Rupr.的根 。主产于江苏、四川、江西、广西 根 等地。秋末或春初采挖。晒干。以个大、灰棕 色或棕褐色、质坚无须根者为佳。生用或醋 生用或醋 制用。 制用
【性能】苦、辛,寒。有毒。归肺、肾、大肠经。 【功效】泻水逐饮,消肿散结。 【应用】 1.水肿,臌胀,胸胁停饮 水肿,臌胀, 2.痈肿疮毒,瘰疬痰核 痈肿疮毒, 【用法用量】煎服,1.5~3g,入丸散服每次1g。 醋制用以减低毒性。外用适量,生用。 【使用注意】① 体虚及孕妇忌用。② 反甘草。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如十枣汤;
【用法用量】煎服,5~10g。外用适量。 入汤剂应后下,或用开水泡服; 制用或久煎泻下和缓;
攻下—生用;活血 活血—酒炙;止血 止血—炒炭。 攻下 活血 止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