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泻下药

合集下载

伤寒论金匮要略中药种类

伤寒论金匮要略中药种类

伤寒论金匮要略中药种类
《伤寒论》和《金匮要略》是中医经典古籍,其中记载了大量中药。

以下是其中一些常见的中药种类:
1. 解表药:麻黄、桂枝、生姜、荆芥、防风、羌活、白芷等。

2. 清热药:石膏、知母、黄芩、黄连、黄柏、栀子、连翘等。

3. 泻下药:大黄、芒硝、芫花等。

4. 祛风湿药:独活、威灵仙、秦艽等。

5. 化湿药:藿香、佩兰、苍术等。

6. 利水渗湿药:茯苓、泽泻、车前子等。

7. 温里药:附子、干姜、肉桂等。

8. 理气药:陈皮、木香、厚朴等。

9. 消食药:山楂、神曲、麦芽等。

10. 止血药:三七、茜草、蒲黄等。

11. 活血化瘀药:川芎、丹参、红花等。

12. 安神药:酸枣仁、龙骨等。

13. 补益药:人参、黄芪、白术等。

14. 收涩药:五味子、乌梅等。

以上只是列举了一些常见的中药种类,实际上《伤寒论》和《金匮要略》中还包含有很多其他种类的中药,如驱虫药、祛痰止咳药等。

同时,由于中医注重配伍,所以同一味中药在不同的方剂中可能发挥不同的作用。

因此,如果要使用中药治疗疾病,还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

泻下药的分类

泻下药的分类

泻下药的分类泻下药,也称为泻药,指的是治疗便秘或改善肠道功能的药物。

根据作用机制和药理特点的不同,泻下药可以分为多个不同的分类。

1. 温通类泻下药:这类药物通过温热的性质刺激肠道黏膜,促进肠蠕动,增加肠蠕动频率,有助于排除积存的粪便。

代表性的药物有大黄、芒硝等,这些药物主要用于治疗功能性便秘。

2. 润滑类泻下药:这类药物通过在肠道壁形成润滑膜来缓解便秘。

代表性的药物有润肠通、凡士林等。

润滑类泻下药还可用于治疗肛裂、肛瘘等肛肠疾病。

3. 渗透性泻下药:这类药物通过增加肠腔内的渗透压,吸引大量水分进入肠道,增加粪便的体积和湿度,从而促进肠道蠕动和排便。

代表性的药物有番泻叶、行便康等。

4. 刺激性泻下药:这类药物通过直接刺激肠道黏膜,引起肠道反射和神经兴奋,促进肠蠕动和排便。

代表性的药物有芦荟、大黄等。

但刺激性泻下药应用时需谨慎,因为长期过量使用可能导致肠道黏膜损伤。

5. 盐类泻下药:这类药物通过增加肠腔内的盐浓度,引起肠腔内液体向肠腔内移动,增加粪便的体积,从而促进排便。

代表性的药物有硫酸镁、磺胺合剂等。

6. 双重作用泻下药:这类药物具有温通类和润滑类作用的双重特性,能够同时刺激肠道蠕动和提供润滑效果。

代表性的药物有杏仁、火麻仁等。

需要注意的是,对于不同类型的便秘患者,合理选择适合的泻下药是十分重要的。

选择泻下药时应根据患者的病情、便秘原因、年龄、体质以及可能存在的其他健康问题综合考虑。

在使用泻下药时,还需遵循医生的建议,遵守用药剂量、时间和疗程等要求,以确保安全有效地治疗便秘。

总结起来,泻下药的分类主要包括温通类、润滑类、渗透性、刺激性、盐类和双重作用泻下药。

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医生会根据便秘类型和症状选择合适的泻下药进行治疗。

但在使用泻下药时,患者还应注意合理使用,遵循医生的建议,以确保治疗的安全有效性。

泻下药的分类

泻下药的分类

泻下药的分类泻下药是一类用于治疗便秘的药物,主要通过促进肠道蠕动或增加肠道水分来达到通便作用。

根据作用机理和药物性质,泻下药可以分为以下几类。

1. 刺激性泻下药:刺激性泻下药通过刺激肠道壁的神经末梢,促进肠道蠕动,增加肠道排便次数和量。

常见的刺激性泻下药包括花椒、番泻叶、大黄、芦荟、决明子等。

这类药物通常具有较快的通便作用,但可能会引起肠道刺激和腹痛等不适症状,因此在使用时需要谨慎。

2. 渗透性泻下药:渗透性泻下药通过增加肠道内的溶液浓度,从而增加肠道腔内的渗透压,促进肠道水分向肠腔内流动,软化大便、增加排便次数。

常见的渗透性泻下药有硫酸镁、硫酸钠、甘露醇等。

这类药物对肠道刺激较小,通常适用于轻度便秘,但过度使用可能导致电解质紊乱,应在医生指导下使用。

3. 润滑泻下药:润滑泻下药可以润滑肠道,减少大便与肠道壁的摩擦,从而促进排便。

常见的润滑泻下药有润肠灵、润必泰等。

这类药物的作用是物理性的,因此通常对肠道刺激较小,不易产生依赖。

但需要注意的是,长期使用此类药物可能会干扰肠道正常的黏液分泌,进而影响肠道自身清洁和对营养物质的吸收。

4. 盐类泻下药:盐类泻下药是通过引起肠道内钠离子的积聚,促使肠腔内液体增加,从而刺激肠道蠕动,加速排便。

常见的盐类泻下药包括硫酸镁、硫酸钠等。

这类药物通常具有较快的通便作用,但可能导致电解质紊乱,因此在使用时需要掌握适当剂量和使用时机。

此外,还有一些泻下药如贝亭、充肠等具有多种作用机制,可通过改善肠道蠕动和水分状况来缓解便秘。

不同类型的泻下药适用于不同类型的便秘,因此在使用泻下药以前,最好咨询医生或药师的建议,了解自己的便秘类型和适用的药物。

在使用泻下药的过程中,注意合理使用剂量,避免过度使用,同时加强饮食结构调整和生活方式改善,对于长期便秘问题,应尽早咨询医生并进行对症治疗。

各论第三章泻下药 《中医药学概论》

各论第三章泻下药 《中医药学概论》

芦荟
叶汁液的浓缩干燥物
库拉索芦荟原植物
性能特点
味苦,性寒。入肝、心、胃、 大肠经。本品大苦大寒,沉降下行, 功能泻热通肠,凉肝清心,是治疗 肝经火旺便秘兼有烦燥失眠的常用 药。
效用
1、泻火通便:用于热结便秘及 习惯性便秘,尤以肝经火旺便秘为宜, 兼头痛目赤,烦燥失眠等症。
2、清肝除烦:用于肝经实火, 心经有热,所致的头晕头痛、耳聋耳 鸣、狂燥易怒、惊痫抽搐等症。配龙 胆草、黄连、大黄等同用。共收凉肝 清心,泻火通肠,釜底抽薪之效,如 (当归芦荟丸)。
共同点(用量用法、使用注意)
0.6 ~ 1g , 入 丸 散 内 服 。 现 多 不 入汤剂。外用适量。
虚弱者及孕妇忌用。反甘草。
甘遂不同点
峻下逐水力最强,长于泻胸腹积 水。消肿散结之功较大戟弱。
京大戟不同点
峻下逐水力次之,长于泻臌胀水 肿。消肿散结作用较强且可用于痰火 凝聚所致的瘰疬、痰核。配雄黄、麝 香(紫金锭)。
附药:红芽大戟
功同京大戟,但泻下逐水力弱于 京大戟,消肿散结力强于京大戟,其 余均同。
芫花不同点
峻下遂水力稍缓,且毒性最烈。 既善泻肺逐饮又能祛痰止咳,故长于 泻胸胁痰饮积聚。
除此之外,还可杀虫疗癣,用于 虫积腹痛以及头癣。
注意
1、用于腹水甚多曾用利尿药或 其他方法治疗无效而正气还未大衰, 尚能耐受攻下者,中病即止。
火麻仁不同点
甘味为主味,长于补益润燥、润下之 力较和缓,故老人体虚之肠热便秘以及老 人、产妇之血虚津枯肠燥便秘多用。
用量用法 10~15g,煎服。打碎入 煎。
郁李仁不同点
辛、苦,性平。尚归小肠经。故具苦降下 气利水之功。长于降下通便,润下之力较强, 但无补养之力,故肠燥便秘偏实者多用。

9-3泻下药 PPT课件

9-3泻下药 PPT课件

第三节 泻下药
第三节 泻下药
第三节 泻下药
甘遂 [性味归经]苦、辛、寒。归大肠、肺、肾经。 [功效应用] 1.峻下逐水,用于水肿,胸水,腹水。 2.消散痈肿,用于疮痈肿痛。
第三节 泻下药
第三节 泻下药
第三节 泻下药
牵牛子 [性味归经]苦、寒。有毒。归大肠、肺、肾
经。 [功效应用] 1.峻下逐水消肿,用于水肿,腹水,胸水
咳喘等。 2.泻下攻积,用于便秘及胃肠积滞证。 3.驱蛔虫。
第三节 泻下药
第三节 泻下药
第三节 泻下药
第三节 泻下药
第三节 泻下药
第三节 泻下药
芒硝 [性味归经]咸、苦、寒。归大肠、胃经。 [功效应用] 1.软坚泻下,用于积滞便秘。 2.清热消肿,用于咽喉肿痛,口舌生疮,
疮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第三节 泻下药
第三节 泻下药
火麻仁 [性味归经]甘、平。归大肠、脾经。 [功效应用] 1.润肠通便,用于肠燥便秘。
常用中药
第三节 泻下药
第三节 泻下药
大黄 [性味归经]苦、寒。归大肠、脾、胃、心、肝经。 [功效应用] 1.泻下通便,攻下积滞,用于便秘及胃肠积滞证。 2.泻火解毒,用于脏腑火热上炎证及热毒疮痈。 3.凉血止血,用于血热出血证。 4.活血化瘀,用于内外妇科瘀血证。 5.清利湿热,用于湿热黄疸,淋证。

习题3泻下药、祛风湿药、芳香化湿药、利水渗湿药

习题3泻下药、祛风湿药、芳香化湿药、利水渗湿药

泻下药、祛风湿药、芳香化湿药、利水渗湿药单选题35.不具备润肠作用的药物是---------------------------------------------------------------------() A. 桃仁 B. 火麻仁 C. 杏仁 D. 芫花36.不具备润肠通便作用的药物是------------------------------ ---------------------------------() A. 桃仁 B. 火麻仁 C. 牵牛子 D. 郁李仁37.不具备润肠通便作用的药物是------------------------------ ---------------------------------() A. 桃仁 B. 火麻仁 C. 芫花 D. 郁李仁38..过量服用,可释放出氢氰酸致中毒的是---------------------------------------------------() A. 火麻仁 B. 桃仁 C. 桔梗 D.远志39.不具备润肠作用的药物是----------------------------------------------------------------------() A. 桃仁 B. 火麻仁 C. 杏仁 D. 芫花40.下列泻下药中,属容积性泻药的是----------------------------------------------------------() A. 芒硝 B. 郁李仁 C. 牵牛子 D. 芫花41..对胰酶活性有抑制作用,用于胰腺炎治疗的药物是------------------------------------() A.附子 B. 大黄 C. 莪术 D.三七42.对实验性胰腺炎有一定治疗作用的药物是-------------------------------------------------() A.栀子 B. 黄连 C.秦艽 D. 大黄43.大黄中泻下作用最强的成分是----------------------------------------------------------------()A. 蒽醌苷 B. 大黄酚 C. 番泻苷 D. 大黄酸44.因含Na+,水肿病人须慎用的药物是 ----------------------------------------------------() A.猪苓 B. 芒硝 C.泽泻 D. 麻黄45.口服浓度过高可引起幽门关闭,影响胃排空的药物是----------------------------------() A.大黄 B. 芒硝 C. 番泻叶 D. 芫花46.水肿病人使用,可加重水钠潴留的药物是 ----------------------------------------------() A.猪苓 B. 芒硝 C.泽泻 D. 麻黄47.口服若浓度过高可引起幽门痉挛,产生胃部不适感,影响胃排空的药物是-------()A.大黄 B. 芒硝 C. 番泻叶 D. 山楂48.属容积性泻下药的是-----------------------------------------------------------------------------( ) A. 芒硝 B. 郁李仁 C. 牵牛子 D. 芫花49.因含大麻酚类化合物,其浸膏应按麻醉品管理规定管理的药物是-------------------() A. 火麻仁 B. 杏仁 C. 何首乌 D. 桃仁50..对免疫功能有明显抑制作用的是------------------------------------------------------------() A.黄芪 B. 猪苓 C. 雷公藤 D. 五味子51.有抗生育作用,但停药一定时间后可恢复生育功能的药物是-------------------------() A. 雷公藤 B. 关木通 C. 雪上一支蒿 D. 斑蝥52.雷公藤能抑制T淋巴细胞中多种基因的表达,具有-------------------------------------() A.增强免疫作用 B. 镇痛作用 C.抑制免疫功能D.解热作用53..秦艽能增强下丘脑-垂体-肾上腺皮质功能,发挥-----------------------------------------() A. 利尿作用 B. 利胆作用 C. 增强免疫作用D. 抗炎作用54.秦艽能增强下丘脑-垂体-肾上腺皮质功能,发挥------------------------------------------() A. 利尿作用 B. 利胆作用 C. 中枢兴奋作用D. 抗炎作用55.秦艽能增强下丘脑-垂体-肾上腺皮质功能,发挥------------ --------------()A. 镇静作用B. 利胆作用C. 抗炎作用D. 解热作用56.对免疫功能有明显抑制作用的药是-----------------------------------------------------------() A. 黄芪 B. 人参 C. 冬虫夏草 D. 雷公藤57..对免疫功能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A.黄芪 B. 猪苓 C. 雷公藤 D. 灵芝58..具有中枢性肌松作用的药物是----------------------------------------------------------------() A. 桃仁 B. 火麻仁 C. 杏仁 D. 厚朴59..具有中枢性肌松作用的是-------------------------------------------- ()A.关木通 B. 金银花 C. 厚朴 D. 红花60.兼具有抗溃疡、中枢性肌松作用的药物是--------------------- ----------------------------() A.苍术 B. 干姜 C. 厚朴 D. 甘草61.能抑制胃酸分泌,保护胃黏膜的药物是------------------------------- ----()A.山楂 B. 厚朴 C.肉桂 D.麻黄62.具有中枢性肌肉松弛作用的药物是---------------------------------------------- ------------() A. 葛根 B. 香附 C. 青皮 D. 厚朴 63.能明显抑制脊髓反射,具有中枢性肌松作用的药物是-----------------------------------()A.麻黄 B. 马钱子 C.麝香 D.厚朴64.能解表化湿,理气和中的复方是--------------------------------------------------------------() A.麻黄汤 B. 四逆汤 C.藿香正气散 D.保和丸65.含多种利胆成分的药物是--------------- ---------------------------------------------------------( ) A. 丹参 B. 茵陈 C. 青皮 D. 大黄66.具有显著利胆作用的药物是--------------------------------------------- -()A.茵陈 B. 鸡内金 C.天麻 D.当归多选12. 下列泻下药中,属刺激性泻药的是-------- ()A、芒硝B、番泻叶C、巴豆D、火麻仁E、郁李仁13. 属于刺激性泻下药的有----------------- --()A. 芦荟B. 芒硝C. 火麻仁D.牵牛子E. 芫花14. 大黄泻下作用的特点是------------------------- ()A. 单用缓和B. 单用作用强C. 生用导泻D. 不影响小肠营养物质的吸收E. 久煎止泻15. 大黄泻下作用的特点有---------------------- ()A. 单用作用缓和B. 单用作用强C. 久煎止泻D. 作用部位主要在小肠E. 生用导泻16. 祛风湿药的主要药理作用有---------------------- ( )A.抗炎B. 影响免疫C. 镇痛D. 抗惊厥E. 抗寒冷填空:2.牵牛子含,巴豆含,均能刺激肠黏膜产生泻下作用。

《中药学》之泻下药

《中药学》之泻下药

《中药学》之泻下药1 攻下药(泻下力较强):大黄、芒硝、番泻叶2 润下药(泻下力缓) :火麻仁 (麻仁丸)3 峻下逐水药(泻下峻猛):甘遂、巴豆、牵牛子大黄来源:蓼科植物掌叶大黄、唐古特大黄或药用大黄的干燥根及根茎。

别名:川军,西军,酒军,熟军功效与应用:1.泻下攻积泻下作用强,尤适宜热结便秘。

大黄配芒硝:治实热积滞、大便燥结、坚硬难下效佳。

大黄配巴豆、干姜:善治寒积便秘。

2.泻火解毒用于上焦火毒证(三黄片、牛黄解毒片),热毒疮疡,烧烫伤。

3.凉血止血用于血热出血。

4.活血祛瘀用于瘀血证。

还可清泄湿热,用于治疗痢疾、黄疸、淋证等湿热证。

常用饮片:生大黄(片或丁) 酒大黄熟大黄大黄炭用法:攻下生用,后下活血祛瘀酒蒸清上焦火酒炒止血炒炭注意:1、药味苦寒,易伤脾胃,脾胃虚寒者忌服。

2、妇女怀孕、月经期、哺乳期应慎用或忌用芒硝来源:硫酸盐类矿物芒硝,经加工精制而成的结晶体。

(Na2SO410H2O)功效与应用:1.泻下软坚“大黄无硝不下”2.清热消肿外用治疗痈肿疮疡,目赤咽肿口疮。

用法:冲服(芒硝入水即化)使用注意:孕妇忌用《中药学》之祛风湿药用于风湿痹证①风寒湿痹②风热湿痹③痹证日久肝肾两虚。

祛风湿散寒药:独活、徐长卿、川乌(大毒) 、蕲蛇(有毒)、木瓜、乌梢蛇、桑枝。

祛风湿清热药:防己、雷公藤(大毒)。

祛风湿强筋骨药:五加皮、香加皮(有毒)。

独活与羌活的比较相同点:1.祛风散寒胜湿止痛,用于风寒湿痹证。

2.发散风寒湿表邪,用于风寒挟湿表证。

不同点:独活:尤善于祛风湿止痛。

作用部位偏下,以治疗下肢痹证为宜。

解表作用较羌活弱。

羌活:解表力较独活强,祛风湿止痛作用部位偏上,以治疗腰以上风寒湿痹为宜。

羌活配独活:散风寒湿力强,风湿痹痛无论上下均可。

川乌功效祛风除湿,散寒止痛。

有大毒,炮制后用。

(生品0.3g可引起中毒)用法用量:1-3g。

宜先煎,久煎。

使用注意:孕妇忌用。

反贝母类、瓜蒌类、白蔹、白及、半夏。

3泻下药

3泻下药
47
牵牛子
【药用】本品为旋花科牵牛或圆叶牵牛的干燥成熟种子。
48
牵牛子(二丑)
大量:泻下逐水,泻肺逐饮。 小量:消积通便,驱虫。
注意:煎剂3—10g,散剂1.5—3g。
黑丑善泻下利尿,白者善泻肺除饮。 反巴豆。 体弱忌服。 有肾毒性。
49
千金子
50
商陆
51
应用注意事项
一、泻下药可因其性能可分为攻下、润下、峻下逐水三类不同药 物,在应用上各有一定的适应症,必须根据病情选用适当药物进 行治疗,否则病重药轻,不能奏效,病轻药重,又易伤正。
三、剂量 取其缓下,宜3g或3g以下; 取其急下,宜10g配芒硝、生用。
16
影响大黄泻下力量的因素
四、煎法 取其急下,宜泡服、后下; 取其缓下,宜久煎。
17
大黄之用量用法
取其急下:生用、后下、配芒硝,10g; 取其缓下:制用、久煎、配甘草,3g。 活血宜酒制; 止血宜炒炭。
44
大戟、甘遂、芫花功效主治异同
1. 2. 3. 不同点: 甘遂又疗风痰,治癫痫; 大戟又消瘰疬等; 芫花又祛痰止咳,治寒痰咳嗽等。
45
巴 豆
【药用】本品为大戟科乔木巴豆的成熟果实。
46
巴 豆
制霜用。 泻下寒积—大量治寒凝便秘,小量消积。 逐水: 祛痰利咽—治喉痹欲死等。 疗疮祛腐—治恶疮等。 炒炭止泻—治冷泻。 注意:内服0.1—0.3g,入丸散,药后忌 热粥,反牵牛,体弱忌服。
3
三、使用注意
(一)泻下力强者,中病即止,避免过下伤 正。 (二)作用强烈的泻下药,孕妇、小儿、年 老患者应慎用。
4
教学要求
掌握:大黄、芒硝; 火麻仁、郁李仁; 甘遂、大戟 熟悉:番泻叶、红大戟、牵牛子、巴豆 了解:芦荟、玄明粉、芫花、商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单项选择题:从每道试题的5个备选答案中,选择1个最佳答案,并将答案的英文字母代码填入本题题干后的()内。

1.可用于治疗瘀血证的药物是()
A芒硝B番泻叶C郁李仁D京大戟E大黄
2.甘遂作内服使用,其炮制要求主要是()
A炒用B蜜制用C酒制用D醋制用E蒸制用
3.既能泻下,又能泻火、解毒的最常用药物是()
A番泻叶B芦荟C郁李仁D芒硝E大黄
4.可用于热毒疮疡、烧烫伤的药物是()
A大黄B郁李仁C火麻仁D芫花E牵牛子
5.既能润肠通便,又能滋养补虚的药物是()
A火麻仁B瓜蒌仁C柏子仁D郁李仁E桃仁
6.下列哪味药不是泻下药中之攻下药()
A大黄B芒硝C甘遂D番泻叶E芦荟
7.治火邪上炎所致的咽喉肿痛、牙龈肿痛,宜选用的药物是()
A大黄B芒硝C牛蒡子D蝉蜕E巴豆
8.大黄用于血热妄行之吐血、衄血,取其作用是()
A凉血止血B清热泻火、止血C收敛止血D泻火E化瘀止血
9.下列哪味药没有润肠通便的作用()
A火麻仁B郁李仁C大黄D生地E玄参
10.芒硝经风化失去结晶水而成的白色粉末称为()
A皮硝B朴硝C玄明粉D西瓜霜E寒水石
11.火麻仁的功效是()
A泻下攻积B清热泻火C润肠通便D利水消肿E泻水逐饮12.既能泻水逐饮,又能祛痰止咳的药物是()
A京大戟B甘遂C商陆D巴豆E芫花
13.具有泻下、软坚、清热功效的药物是()
A生地B玄参C大黄D芒硝E芦荟
14.下列哪项不是牵牛子的功效()
A泻下B逐水C去积D杀虫E止痛
15.为了减低甘遂的毒性,宜()
A酒制B蜜制C醋制D炒炭E姜汁制
16.大黄用于治疗出血证,宜用()
A蜜炙大黄B醋炙大黄C生大黄D酒制大黄E大黄炭
17.不宜与巴豆同用的药物是()
A大黄B芒硝C火麻仁D郁李仁E牵牛子
18.配伍清利湿热药,用于黄疸、淋证等湿热病证,宜用()
A大黄B芒硝C黄芩D番泻叶E芦根
19.不宜与京大戟同用的药物是()
A甘草B大枣C乌头D玄参E细辛
20.火麻仁与郁李仁的共同功效是()
A泻下攻积B峻下逐水C润肠通便D利水消肿E消肿散结21.巴豆去油制霜用的目的是()
A增强疗效B减低毒性C便于贮藏D便于服用E缓和药性
22.大黄、芒硝共有的功效是()
A活血化瘀B凉血解毒C泻下通便D软坚散结E清肝杀虫
二、多项选择题:从每道试题的备选答案中,选出2个或2个以上的正确答案,并将其答案的英文字母代码填入本题题干后的()内。

1.大黄的功效是()
A泻下软坚B泻下攻积C清热解毒D清热泻火E活血祛瘀
2.芒硝的功效是哪些()
A泻下B解毒C软坚D化痰E清热
3.能峻下逐水的药物是哪些()
A大黄B番泻叶C大戟D甘遂E芫花
4.大黄可用于()
A热结便秘B热毒疮疡C瘀血证D湿热黄疸E烧烫伤
5.甘遂与京大戟的共同功效是()
A泻水逐饮B攻积导滞C消肿散结D祛痰止咳E杀虫疗疮
6.芒硝善治大便燥结,是因为有以下功效()
A行气滞B软坚C润肠D泻下E养阴生津
三、填空题:请在()内填入恰当的文字,并使试题所叙述的内容正确无误。

1.火麻仁与郁李仁的共同功效是()。

2.芒硝的用法宜()。

3.甘遂与京大戟的共同功效是()、()。

4.芦荟的功效是()、()、()。

5.治气分实热,壮热、烦渴、汗出、脉洪大,应首选();治热结便秘,痞满燥实,宜首选()。

6.关于大黄的用法:欲攻下者宜()用,入汤剂应(),欲增强活血作用,宜(),用于出血证,宜()。

四、名词解释
泻下药峻下逐水釜底抽薪
五、判断题:正确的在括号内打“√”,错误的打“×”。

1.大黄的功效是:泻下逐水,清热利尿,止血,解毒,活血化瘀。

()
2.泻下作用峻猛者,易伤正气,久病体虚、妇女胎前产后及月经期间应慎用或忌用。

()3大黄可用于瘀血证。

()
4.大黄可用于黄疸、淋证。

()
5.芒硝的功效是泻下、软坚、清热。

()
六、简答题:简要回答下列各题。

1.简述大黄的用法。

2.简述大黄的功效与主治。

3.简述泻下药的功效及适应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