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心得)之浅谈语文教学的板书设计
浅谈语文教学中的板书设计

浅谈语文教学中的板书设计板书,作为教学技能之一,极易被人们所忽视,特别是在多媒体盛行的时代,许多老师都用声像俱佳的课件替代了传统的板书。
然而,好的板书,就是一篇“微型教案”,能够将作者的写作思路和教者的教学思想以及学生的学习过程清晰地展示出来。
因此,板书是教学设计中不可缺少的部分,它不仅是一种教学技能,更是一门教学艺术,在语文教学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王松泉教授在《板书学》中形象地把板书称为反映教学内容的“镜子”、展示作品场面的“屏幕”、教学中引人入胜的“导游图”、开启学生思路的“钥匙”、每堂课的“眼睛”……教师通过精心提炼语言,选择线条、符号、图形等进行艺术组合,使板书形成美观艺术的有机组合体,成为沟通教师、学生和教材三者之间的桥梁。
自《语文课程标准》颁布以来,新的教学理念指导着我们的课堂,板书的功能也悄悄地发生了变化。
板书,不仅仅是教师教学的需要,更应成为学生学习的“助推器”。
因此,在语文教学中,我们不仅要有板书,更应该有好的板书,注重板书的设计。
一、板书形式要有艺术性艺术性是就板书的表现形成与具体内容的有机结合而言。
教师在讲课时采用一定的手段把所书内容灵活巧妙地展现在黑板上,不但让人看后明白其内容,而且通过观赏(也就是看)亦能得到一种艺术的享受,回味无穷。
要达到这一目的我们必须注意:上课之前,教师必须根据教学的要求,从实际情况出发,进行周密的计划和精心的设计,确定板书的内容,规划好板书的格式,预定好板书的位置。
例如:在哪些地方写字词,哪些地方写句子,什么地方做展示,教师应该胸有成竹。
只有这样,上课时才能有条不紊地按计划进行,从而准确而又灵活地加以运用。
我们常见的设计形式有平铺式、正副式、主次式等。
所谓平铺式就是把整块黑板当作一个整体,从上到下或从左至右平铺直叙的逐行书写其讲授内容,直到讲授完毕。
这样的好处是内容具有连贯性,无间无隔,能给人以整体印象。
缺点是太过笼统,学生不能一下子就发现文章的重点和本节课的重点,常用于复习课。
浅谈语文教学中的板书设计

浅谈语文教学中的板书设计张慧莉(眉山职业技术学院四川眉山620020)【摘要】板书的设计是一门艺术,特别是语文学科的板书对学生起着明确中心,拓宽思路,巩固知识的重要作用;对培养学生书写整洁、思路清晰的良好习惯起着样板的作用。
一名合格的语文教师必须具备良好的板书基本功。
在备课、说课、讲课时都应重视板书的设计,仔细推敲、反复斟酌,教后及时小结,使其不断完善和提高。
【关键词】语文教学板书设计主题重点对象板书是教师进行教学活动的重要手段之一,在语文教学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是课堂教学的“眼睛”,要提高课堂教学效益,应当对板书有足够的重视,并进行全面研究。
1 运用板书的意义运用板书有助于提纲挈领,突出教学重点,剖析教学难点,有助于培养学生的阅读、分析、概括的表达能力。
好的板书,能给人以鲜明突出的印象,给人以艺术美感,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有助于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想象力,发展学生智力,真正实现学生是学习的主人的目的。
一个好的板书,就是一幅精美的文章结构图,它是文章结构教学的有效手段。
通过板书,可以指导学生从“视读”学写作,理解、掌握课文的行文线索、层次结构、表现方法,理解作者的逻辑思维和形象思维过程,指导学生审题立意、编拟提纲,增强写作能力,真正实现“以读导写,以读促写”。
2 板书设计的要领板书,既然是教学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那么,我们应该怎样设计板书呢?2.1 板书的目的要明确因为板书是为教学目的、内容服务的,所以,在设计板书时,教师一定要依据教学目的、教学要点而定,或体现其结构,或表现其行文特点,或突出主题,不能为板书而板书。
如《我的叔叔于勒》板书:这一板书先将故事情节“盼于勒—赞于勒—骂于勒—躲于勒”投影出来,再将表示于勒周而复始的命运和菲利普夫妇对待于勒周而复始的态度的圆圈投影出来时,就是一个铜钱的形象,这就形象地揭示了“在资本主义社会里,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完全是赤裸裸的金钱关系”的主题。
浅论语文课堂中的板书设计

浅论语文课堂中的板书设计语文教学中,课堂板书的设计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
好的板书设计能够引导学生学习,提高课堂效果。
下文将从板书内容和形式两个角度探讨语文课堂中的板书设计。
板书内容板书内容在语文课堂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
它不仅可以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知识点,还能够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究。
在板书内容的设计上,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知识点和重点词汇语文教学中有许多重要的知识点和词汇,这些内容通常都会在板书上出现。
对于这些内容,老师可以使用不同的形式进行展示,例如拼音、图像、关键词等。
这样做的好处在于能够帮助学生更容易地理解和记忆知识点。
小结和总结在板书设计中,小结和总结也是非常重要的内容。
对于每个知识点,老师可以在板书上记录一些小结或者总结,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知识点的本质。
此外,老师还可以在板书上画出思维导图、示意图等,帮助学生整合和理解知识点。
标题在板书上加上标题也是非常必要的。
标题的作用在于让学生更快地了解到本节课的主题和重点。
通过标题,学生就能更好地抓住课堂重点,听取教师的讲解。
同时,在学生通过掌握标题后,也能够更有效地总结本节课的内容。
板书形式好的板书内容固然重要,但是好的板书形式也同样不能忽视。
板书形式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学生对于板书内容的理解和记忆能力。
接下来从字迹、画线和色彩三个方面来分析语文课堂中的板书形式。
字迹字迹的清晰程度很重要。
如果字迹不清晰,学生会很难理解和记忆板书内容。
因此,在写板书之前,老师要提前准备好笔迹清晰、不易脱色的笔,并在写板书时要注意字迹的清晰程度。
画线板书上的画线也是非常重要的一个元素。
良好的画线能够使板书更加美观、整洁,也能够让学生更清晰地理解板书的内容。
通常情况下,老师可以使用彩笔或者粉笔来画线,这样可以让画线更加细腻、明亮。
色彩板书的色彩设计也是非常重要的,它能够给学生带来不同的视觉体验。
通常情况下,老师可以选择两到三种颜色来搭配使用,并根据板书内容来合理使用不同的颜色。
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的板书艺术浅谈

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的板书艺术浅谈摘要:好的板书,不仅能起到画龙点睛、突出重点的作用,还能激发学生情趣,强化学生对本节课所学知识的理解。
语文课堂上板书的内容应该是课堂所授内容的一个大概脉络,学生看到板书就能够理清本节课所学知识的重点、难点。
一节成功的语文课,简洁、优美的板书应该说是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它体现了教师对课堂过程的预设与对课堂内容的把握深浅,也能让学生时不时地忆起前后知识间的联系,对于提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不无裨益。
关键词:初中语文;板书;艺术教学;策略在中国,板书历来被教师和学生所重视。
一位板书不好的教师,很难被人们认为是一位好老师。
教师不仅要重视板书,还要讲究板书的艺术,它像教师所创造的一件艺术品,既要讲究汉字书写,还要讲究构思,对课堂进程的把控能力。
好的板书,不仅能起到画龙点睛、突出重点的作用,还能激发学生情趣,强化知识,增强记忆,引发联想和想象。
因此,在语文教学中,必须重视板书的艺术。
笔者在多年的从教生涯中,发现部分语文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存在着这样的一种现象,就是上课时首先就把本节课的板书写在黑板上,就像给本节课列出了一个整体的提纲,然后教师再按照黑板上所列出的提纲开始逐条进行讲授。
对于这样的做法,笔者以为利弊相间。
利在于教师的思路非常清晰,并且把这种清晰的思路传递给了学生;弊在于教师忽视了课堂教学的动态生成过程,在充分做好课堂预设的同时,忽略了在具体的授课过程中是有着突发现象存在的,而我们教师的教授艺术的高低就主要体现在能否合理利用这些现成的教育资源。
从这个角度上来讲,这种做法又是非常不妥的。
那么在具体的初中语文教学过程中,我们怎样才能把握好教师的板书环节,让我们的每一节语文课堂都在美轮美奂的图画中进行呢?本文笔者根据初中语文教学中板书环节的教学实践总结如下,望各位同仁批评指正。
一、板书在课堂教学中的地位和作用(一)板书在课堂教学中的地位语文教学的板书,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会起到一个提纲挈领的作用,备课时教师把板书的内容了然于胸,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加深教师对本节课的授课过程的准确把握与科学预设;结尾环节又可以说是对一节课内容讲授的一个总结,教师瞅一眼,可以明晰本节课的内容都讲了些什么,为准备下节课的讲授内容及授课方法的选择必要的铺垫。
语文教学论文:浅谈语文教学的板书设计

浅谈语文教学的板书设计板书是教师利用黑板以凝练的文字和图表等形式,传递教学信息的方式,它是直观教学的重要手段,也是学生获取知识的重要途径。
它作为教学的一种艺术,以精炼的语句,简洁的线条,醒目的符号,把文章的思路、重点和中心联结起来,简练地构成全文的主体框架,显示出知识的纲目、层次和内在联系,使教师能够更直观、更系统地展开教与学的双边活动,从而大大提高教学效果。
可见,板书设计的好与坏对整个教学过程起着重要的作用。
那么,怎样的板书才能更好地提高教学效果呢?这是每个教师必须面对的问题。
一。
板书的设计要体现重点每篇课文的教学要求有多项,设计板书时,不可能面面俱到,板书应紧紧围绕教学的重点来设计。
只有这样,才能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在教学中,教师可以一边讲解,一边把关键的词语写在黑板上,并且用线条把这些词语连起来,说明文章的结构。
如果在设计板书时,没有抓住教学的重点,把不该写的写在黑板上,这就难以起到帮助理解课文的重点的作用,失去了板书的意义。
即使学完一篇课文以后,学生很可能还无法提纲挈领概括这篇课文的主要内容。
如果能抓住重点内容来设计板书,学生一看板书便一目了然,定能收到理想的教学效果。
二。
板书的设计要简洁明确板书的设计不能过于复杂,而应条理清楚层次分明,简洁明确。
我们知道,小学生的抽象思维正处于萌芽、发展阶段,综合概括能力较差,不能理解复杂的事物及相互间的关系。
因此,板书设计必须抓住主干,紧扣中心,简洁明确,学生才能弄清获得了什么知识,明白了什么道理。
三。
板书的设计要合理、醒目板书的布局应尽可能与课文写作顺序一致,或按时间发展顺序,或按事情发展的顺序,或按一个事物的几个方面,或在空间上体现了各部分之间的相互关系,这才算合理。
板书的文字在尺寸和颜色上要达到醒目,有的板书字可以写大一点或者用不同的颜色,以便引起学生的注意,帮助理解文章的要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四。
板书的设计要以直观新颖、导学为主板书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应反映课堂教学的全过程,同时它又是教师指导学生“学路”的缩影。
浅谈语文教学板书设计-最新教育文档

浅谈语文教学板书设计板书,就是教师讲课时在黑板上所写的文字或所画的图表,是教师通过对教材的分析、概括、归纳、提炼,把教学的重点系统、准确、简明扼要地写在黑板上。
哪怕在电子信息技术被频繁运用于教学的今天,板书依然有着重要意义。
板书是通过教师沟通学生与语文知识内在感应的重要传送带。
因此,语文教师必须掌握运用好这一艺术,以提高语文教学效果。
就一篇课文来说,板书设计应根据教学目的、课文特点及学生的接受能力而定,这是板书的原则。
具体地说,板书设计时就明确一个教学角度,侧重一个方面,使学生一课一得。
本人认为板书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从题目入手题目是文章的眼睛、窗口,它往往是主题的揭示,内容的概括,从题目着手设计板书,就能高屋建瓴,让学生抓住主旨,如《故都的秋》,题目就体现了文章的要旨,“秋”表现了文章所写的内容,“故都”二字又限制了“秋”的特定环境。
文章到底写了故都的秋有什么特色,激发了作者什么样的感情呢?这种感情又是如何表现出来的呢?针对此,我围绕题目设计以下板书:对北国、南国秋的不同感受秋花图秋槐图故都的秋{故都秋之图 { 秋蝉图}热爱、痴迷北国之秋(清、静、悲凉)秋雨图秋果图再次对比南北之秋首先用对比的手法写作者对北国、南国之秋的不同感受写出了北国之秋的“清”、“静”、“悲凉”,表达对北国之秋的向往之情,接着向读者展示了故都之秋五种景况的自然风物,可概括为五幅图:秋花图、秋槐图、秋蝉图、秋雨图、秋果图,具体再现故都秋的“清”、“静”、“悲凉”,最后点明南国之秋的色味比不上北图之秋,直抒作者对故都之秋的热爱、痴迷之情。
整个板书,让学生客观地感受到南北国秋的不同,品味到北国之秋的韵味,体会了作者对故都之秋的独特感受。
二、从文章的主要内容入手文章的内容是丰富的,内容之间的联系又是非常密切的,教师的板书就是要反丰富的内容提纲契领地列出来,揭示内在联系,才有利于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如《邹忌讽齐王纳谏》一文,文章有两方面内容:邹忌进谏,齐王纳谏。
对语文教学中板书设计粗浅认识

对语文教学中板书设计的粗浅认识语文教学的板书设计是语文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教师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手段,在语文教学活动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也是学生学好语文的有效途径,下面我就此问题进行粗浅的探讨:一、语文教学板书设计的目的一堂生动的语文课需要教师精心设计板书,从板书中让学生更能深层次的理解文章,这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1、揭示课文要点。
板书设计的内容是课内内容准确,简明、科学的反应,能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掌握课文的结构如《谈骨气》一文的板书设计:一、点名论点:我们中国人是有骨气的二、证明论点:富贵不能淫——文天祥,贫贱不能移——穷人,威武不能屈——闻一多三、总结全文:指出无产阶级骨气的内涵及意义这幅板书,形式上正确而科学的反应了课文的内容,围绕论点简明准确的对课文进行了概括,板书条理清楚,学生一目了然。
2、理清课文脉络。
在设计教学板书时,我们要注意一个基本的原则那就是使复杂的文章思路条理化,明朗化,使作者的写作思路清晰的显示出来,只有这样教学板书才具有直观、概括和明确的特点。
《藤野先生》一课中应紧紧围绕着作者与藤野先生的相识、相处、离别为线索,抓住人物的特点展现人物的性格,这样能更好的表现文章的主题。
3、展示人物的关系。
我们在教授小说特别是戏剧文章的时候,文章里描写的人物众多,人物关系复杂。
这时,好的板书可以使人物关系清晰化,主题思想明朗化,比如,《雷雨》的板书设计时应把周家的人物关系清晰的罗列出来,显示了周朴园、鲁侍萍、鲁大海一家三口构成的惊世的矛盾冲突,揭示了资本家的血腥罪恶,也反映了工人阶级和下层人民的觉醒与反抗。
4、启迪学生智慧。
板书设计除了要正确的反应文章的思想内容和表现形式外,还要特别注意引导学生多层次、多角度、多方面的思考问题,因此板书教学可以对学生进行多角度的思维训练,可以帮助学生触发灵感,展开联想,从而加深对文章的理解、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语文教学板书设计还要遵循一定的原则1、直观性原则。
【精选】浅谈语文教学的板书艺术

浅谈语文教学的板书艺术内容提要:本文是作者结合现代化教育理论和语文学科教学特点,根据自己的教学实践经验,总结出的对语文课堂教学板书设计的认识。
内容主要包括板书设计的艺术特点和板书设计的基本形式两个方关键词:语文教学;板书艺术;高度概括;形象美观;教学效果板书是教师为完成教学任务,配合口头讲授,而在黑板上运用文字、符号、图表等传递教学信息的书面表达形式。
随着新课程的普及,教学硬件的更新,教学媒体的有效利用,多媒体、实物投影仪、幻灯机等先进的教学用具纷纷搬上教室,教学板书这一教学行为似乎失去了它往昔的生命力,许多语文教师因此而不再用心耕耘这块土地:随意书写的多了,精心策划的少了。
然而语文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学科,板书是教师应该普遍使用的一种重要的教学手段和表现形式。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根据教学的需要用黑板以凝练的文字语言或形象的图表有步骤、有过程地传递教学信息的教学行为方式,是师生在课堂上最简易、最直观、最固定的利用视觉交流信息的渠道;板书既是反映课文内容的“镜子”,又是教师教学风格的凝练和浓缩。
一、语文教学中板书设计的特点语文课板书的内容,大多是教科书中没有直接反映出来的,它往往是具体内容抽象化的结果,是对事物本质的提炼,因此它最重要的作用,就是帮助学生得到认识上的深化与升华。
语文教学的板书设计应该具有以下特性:(一)目的明确的特点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语文教学中,每一课都应有明确的教学目标,课堂结束时都应使学生清楚自己该掌握的学习重点,所以课堂教学应该始终围绕教学目标展开各种活动。
那么,作为课堂教学中最醒目、最持久的环节——板书,在设计时就必须依据课堂教学的种种需要来确定其内容、种类和形式。
优秀的板书能够清楚地展示出本节课的知识目标及重点。
如果远离教学目的进行设计,则板书便失去了其应有的教学价值,往往使学生不知所向,甚至毫无收获。
课堂的教学效果也会因此而大打折扣。
所以,设计板书时,首先应该针对教学目标与内容,做到有的放矢。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语文论文之浅谈语文教学的板书设计
板书是教师利用黑板以凝练的文字和图表等形式,传递教学信息的方式,它是直观教学的重要手段,也是学生获取知识的重要途径。
它作为教学的一种艺术,以精炼的语句,简洁的线条,醒目的符号,把文章的思路、重点和中心联结起来,简练地构成全文的主体框架,显示出知识的纲目、层次和内在联系,使教师能够更直观、更系统地展开教与学的双边活动,从而大大提高教学效果。
可见,板书设计的好与坏对整个教学过程起着重要的作用。
那么,怎样的板书才能更好地提高教学效果呢?这是每个教师必须面对的问题。
一。
板书的设计要体现重点
每篇课文的教学要求有多项,设计板书时,不可能面面俱到,板书应紧紧围绕教学的重点来设计。
只有这样,才能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在教学中,教师可以一边讲解,一边把关键的词语写在黑板上,并且用线条把这些词语连起来,说明文章的结构。
如果在设计板书时,没有抓住教学的重点,把不该写的写在黑板上,这就难以起到帮助理解课文的重点的作用,失去了板书的意义。
即使学完一篇课文以后,学生很可能还无法提纲挈领概括这篇课文的主要内容。
如果能抓住重点内容来设计板书,学生一看板书便一目了然,定能收到理想的教学效果。
二。
板书的设计要简洁明确
板书的设计不能过于复杂,而应条理清楚层次分明,简洁明确。
我们知道,小学生的抽象思维正处于萌芽、发展阶段,综合概括能力较差,不能理解复杂的事物及相互间的关系。
因此,板书设计必须抓住主干,紧扣中心,简洁明确,学生才能弄清获得了什么知识,明白了什么道理。
三。
板书的设计要合理、醒目
板书的布局应尽可能与课文写作顺序一致,或按时间发展顺序,或按事情发展的顺序,或按一个事物的几个方面,或在空间上体现了各部分之间的相互关系,这才算合理。
板书的文字在尺寸和颜色上要达到醒目,有的板书字可以写大一点或者用不同的颜色,以便引起学生的注意,帮助理解文章的要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四。
板书的设计要以直观新颖、导学为主
板书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应反映课堂教学的全过程,同时它又是教师指导学生“学路”的缩影。
学生通过看或记,启发思维,理清“文路”,建立记忆的框架结构,寻求学法。
故此,板书设计应以导学为主,直观新颖,从全体学生着眼,从学生实际着眼。
总之,板书设计的形式多种多样,千变万化,但万变不离其宗,板书的设计应为达到最佳教学效果,提高教学效率而服务,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发挥其直观的作用,提高教学实效,使教与学的双边活动得以
顺利开展,出色地完成教学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