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上半年教师资格证初中历史面试真题

合集下载

2017年四川省教师公开招聘考试(中学历史)真题试卷(题后含答案及解析)

2017年四川省教师公开招聘考试(中学历史)真题试卷(题后含答案及解析)

2017年四川省教师公开招聘考试(中学历史)真题试卷(题后含答案及解析)题型有:1. 单项选择题 6. 材料分析题单项选择题1.“恻隐之心,仁之端也;羞恶之心,义之端也;辞让之心,礼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

人之有是四端也,犹其有四体也。

”这段文字出自( ) A.《庄子》B.《韩非子》C.《孟子》D.《道德经》正确答案:C解析:根据题干材料中的“仁”“义”“礼”“智”可知其是儒家中孟子的观点,对应的著作应是《孟子》。

2.观察图1和图2,从图1到图2的变化反映的历史脉络是( )A.从地方分权到中央集权B.从设立郡县到设置行省C.从土地私有到土地国有D.从官僚政治到贵族政治正确答案:A解析:从两幅图片中不难看出,图1反映的是西周分封制下诸侯林立的社会局面,图2反映的是秦朝统一中国后普遍推行郡县制,图1到图2反映了由分封走向郡县的历史发展趋势。

这一趋势也是由地方分权走向中央集权的发展过程,所以答案选A项。

B项出现在元朝,C、D两项内容前后颠倒。

3.自吴(三国时期)到陈(南北朝)三百年中,江南户口几乎没有增长;而东晋十六国时期北方编户就有了引人注目的增长迹象,到北魏末年仅河北扩户就曾使当地丁口增加了一倍之多,这一反差( )A.反映出北方较南方统一安定B.显示出北朝国家能力的强大C.是因为江南经济开发的滞后D.表明北方率先终结门阀政治正确答案:B4.在唐代是谏官帮助宰相,在皇帝面前评论皇帝之是非;在宋代是谏官在宰相旁边,来评论宰相之是非。

可见,宋代的谏官制度( )A.符合用相权限制君权的本意B.形成了谏官对宰相的制约C.使谏官权力凌驾于宰相之上D.避免了宰相与皇帝的直接冲突正确答案:B5.明成祖时,有人主张对入贡互市的外商征税,明成祖答复:“今夷人慕义远来,乃侵其利,所得几何?而亏辱大体矣。

”据此可知,明成祖( ) A.认为对外商征税有损天朝的体面B.主张利用对外贸易推动经济发展C.试图废止明太祖实行的“通番禁令”D.希望借外商引领国人投身海外贸易正确答案:A解析:“今夷人慕义远来,乃侵其利,所得几何?而亏辱大体矣”说明当时明成祖重视国家形象而忽视经济利益,A项符合题目要求。

陕西省2017年上半年教师资格考试《中国古代史》考试题

陕西省2017年上半年教师资格考试《中国古代史》考试题

陕西省2017年上半年教师资格考试《中国古代史》考试题一、单项选择题(共27题,每题的备选项中,只有 1 个事最符合题意)1、根据1992年统计,社会服务和个人服务领域的就业比重在美国为22%,日本为22%,德国为28%,加拿大为31%,巴西为35%,而我国仅为5%,差距很大。

这一领域为国有企业解决富余劳动力问题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下面哪项最能反映上文的主要观点?()A:第三产业是吸纳劳动力较多的领域B:国有企业必须认真解决富余劳动力问题C:解决国营企业富余劳动力是深化改革的关键D:加快发展第三产业,为国有企业解决富余劳动力提供条件2、某学生既想参加演讲比赛、锻炼自己,又害怕讲不好、被人讥笑,这时他面临的心理冲突是____A:双趋冲突B:双避冲突C:趋避冲突D:双重趋避冲突3、精通所教学科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属于教师的。

A:知识素养B:人格素养C:能力素养D:职业素养E:重视个别差异4、教师在数学课上用几种不同的方法来解同一道应用题,这种思维方法是。

A:创造思维B:聚合思维C:发散思维D:直觉思维5、儿童每天摄入脂肪应占总热能的。

A:10%~15%B:15%~20%C:20%~25%D:25%~30%6、孩子看到桌上有个苹果时,所说的话中直接体现“知觉”活动的是____ A:“真香!”B:“我要吃!”C:“这是什么?”D:“这儿有个苹果。

”7、制约着教育的规模、速度、结构、方法、手段和内容的是()A.社会文化B.人的身心发展水平C.社会意识形态D.社会生产力8、我国陆地边界全长____A:3.2万公里B:2.28万公里C:1.8万公里D:4.2万公里9、教师传播知识和影响学生的重要工具是____A:知识B:技能C:方法D:语言10、教育的质的规定性是由__决定的。

A.教育自身的矛盾特殊性B.人们的认识活动规律C.教育自身的性质D.教育自身的活动11、按照加涅的学习结果分类法,学习者使用符号与环境相互作用的能力称为__ A.智慧技能B.认知策略C.言语信息D.动作技能12、教学与智育的关系是()A:教学是智育的唯一途径B:智育是教学的唯一任务C:教学就是智育D:智育主要通过教学来进行13、教学活动的本质是__A.认识活动B.实践活动C.交往活动D.课堂活动14、将原有认知经验应用于新情境中时,需调整原有的经验,形成一种能包容新旧经验的更高一级的认知结构,这种方式称为__。

2017上半年教师资格证考试《初中历史》真题及答案

2017上半年教师资格证考试《初中历史》真题及答案

2017上半年教师资格证考试《历史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初级中学)真题及答案◇本卷共分为4大题32小题,作答时间为120分钟,总分150 分,90 分及格。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

每题2分。

共50分)1 [单选题] 下图中的文字是西周毛公鼎上的铭文.这种文字被称为()。

A.甲骨文B.金文C.契丹文D.小篆【答案】B。

解析:刻在龟甲或兽骨上的古文字称为甲骨文。

西周时期刻在青铜器上的文字称为金文:秦朝统一文字.使用小篆。

契丹文是辽代契丹民族文字。

材料中的毛公鼎制造于西周晚期,刻在上面的文字是金文。

2 [单选题] 战围时期梁惠王问一倚学者有关利国之道的问题.该学者答道:“王何必日利?亦有仁义而已矣。

”这位学者是()。

A.墨子B.孟子C.庄子D.荀子【答案】B。

解析:墨子强调“兼爱非攻”,故A选项错误。

孟子的义利观,把义和利看作是一对矛盾,强调要“贵义贱利”.与题目材料内容一致,故B选项正确。

庄子继承老子“无为而治”的思想,认为世间万物都是相对的.提出了“逍遥”的人生态度,故C选项错误。

苟子的义利观是重利、更重义,不符合题目中的材料二3 [单选题] 下图所示是唐代名窑的瓷器.被诗人陆龟蒙赞誉为“夺得千峰翠色来”。

它产自()。

A.邢窑B.哥窑C.钧窑D.越窑【答案】D。

解析:越窑以生产青瓷著称。

从诗句来分析,说明该瓷器的颜色为翠绿色,为青瓷的特点:A项邢窑主要烧制白瓷。

哥窑、钧窑分别在宋朝出现和兴盛,B、C两项排除。

4 [单选题] 古诗云:“私家无钱炉,平地无铜山,胡为秋夏税,岁岁输铜钱。

”该诗所指的赋税制度是()。

A.初税亩B.租庸调C.两税法D.地丁银【答案】C。

解析:题目材料中的“胡为秋夏税”,显示农民要交秋、夏两次税,符合唐代两税法的缴纳时间。

初税亩是春秋时期鲁国征税办法;租庸调为唐代的赋役制度;地丁银是清雍正时期推行的赋税制度。

5 [单选题]1436年。

明朝政府下令,南畿、浙江、江西、湖广、福建、广东、广西米麦共400余万石,以米麦一石折银二钱五分为率.共计折银百万余两.解京充俸,称为“金花银”。

初中历史教师资格证面试真题

初中历史教师资格证面试真题

中学教师资格证面试真题考点:初中历史1、题目:《西方文明之源》2、内容:3、基本要求(1)请在10分钟内完成试讲内容。

(2)教学过程有要有教学评价。

(3)根据教学内容,适当设置提问。

(4)讲解罗马帝国征服与扩张的过程。

《西方文明之源》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知道希腊城邦和雅典民主,掌握伯利克里统治时期雅典奴隶制民主高度发展的内容,了解雅典民主制度的实质。

2.知道罗马城邦,了解罗马帝国的征服与扩张的过程.[过程与方法]1.通过对希腊雅典民主制度的学习讨论,能运用辩证的唯物史观正确认识雅典的民主制度。

2.通过阅读教材内容以及教师出示的罗马扩张示意图,学生能够自主归纳罗马历史发展的线索,提高从宏观上把握历史现象发展演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伯利克里改革使雅典奴隶制得到高度发展,证明了改革使社会进步与发展的重要推动力,杰出人物对历史发展能起到一定的推动作用。

ニ、教学重难点[重点]伯利克里统治时期雅典奴隶制的高度发展.[难点]对雅典奴隶制民主政治的辩证认识:对古代罗马历史发展基本线索的把握。

三、教学过程环节一:导入新课创设情境导入法。

教师播放雅典的城市形象宣传片,请学生说说看完之后的感受。

然后教师总结:雅典是一个充满文化底蕴的城市,城市里布满了古希腊时期的文化遗迹,它是现代奥林匹克运动的起源地,它所在的希腊是西方文明的摇篮,今天老师就带领大家走进西方的文明之源,感受她丰富多彩的文化。

环节二:新课讲授(一)雅典城邦的繁荣1.雅典城邦教师在屏幕上展示古代希腊地区的地形图和现在希腊地图,提问学生:希腊地区的地形有什么特点?古代希腊与今天的希腊国家一样吗?学生可以总结出:希腊半岛山峦起伏,海岸线曲折,岛屿星罗棋布;古代希腊是一个地区而非一个国家,其地理范围与今天希腊国家的版图不同,包括希腊半岛、爱琴海诸岛和小亚细亚的西部海岸。

教师补充总结:古希腊境内四分之三为山地,粮食不能自给,经济作物主要有橄榄、葡萄。

浙江省2017年上半年教师资格考试《中国现代史》考试题

浙江省2017年上半年教师资格考试《中国现代史》考试题

浙江省2017年上半年教师资格考试《中国现代史》考试题本卷共分为2大题60小题,作答时间为180分钟,总分120分,80分及格。

一、单项选择题(在每个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干后的括号内。

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60分。

)1、()的掌握和运用程度是衡量教师职业专业化水平的最重要的标志。

A:专业技能B:专业情操C:专业知识D:教学方法2、非正式群体是__形成的。

A.按一定的程序B.上级组织规定C.在个人友好的基础上D.在公务关系上3、为完成特定的教学任务,师生按一定要求组合起来进行活动的结构是指____ A:教学策略B:教学过程C:教学组织形式D:教学设计4、以评价对象群体中的平均状况为基准,然后把评价对象与基准进行比较的评价叫__A.绝对评价B.个体内差异评价C.相对评价D.自身评价5、学会写“木”这个字后,有助于学习写“林”。

这种现象属于。

A:一般迁移B:具体迁移C:水平迁移D:垂直迁移E:重视个别差异6、对教师追究其教育法律责任的形式主要有__。

A.扣押教师资格B.通报批评C.降职或撤职D.行政处分或者解聘7、刘老师在教育中给我们定下制度,凡表现出良好行为者可获得一朵小红花,集满十朵小红花可换一枚小红星,集满十枚小红星可获得一面小红旗。

一学期下来成效很好。

刘老师使用了__行为改变法。

A.强化法B.代币奖励法D.惩罚法8、维果斯基提出的“最近发展区”是指。

A:最新获得的能力B:超出目前水平的能力C:儿童在现有发展水平与可能的发展水平之间的距离D:需要在不发展阶段掌握的能力9、阳光中()能使皮肤中的一种物质转变成(),促使人体对钙的吸收,预防软骨病。

A:红外线、维生素AB:红外线、维生素DC:紫外线、维生素AD:紫外线、维生素D10、()是以学校内部教学工作为评价对象的。

A:宏观评价B:中观评价C:微观评价D:三者都不是11、一般说来,态度和品德的形成过程经历三个阶段,即依从、认同和。

初中历史教师资格证面试题

初中历史教师资格证面试题

初中历史面试真题汇总目录一、瓦特与蒸汽机 (2)二、张骞通西域(版本1,三个问题) (3)三、和平共处五项基本原则 (4)四、文艺复兴 (5)五、五四运动 (6)六、拿破仑和他的帝国 (7)七、人类迈入“电器时代” (8)八、但丁的主要代表作和思想 (9)九、“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10)十、达尔文与《物种起源》 (11)十一、国旗、国徽的由来 (12)十二、成吉思汗的崛起 (13)十三、《拿破仑法典》 (14)十四、张骞通西域(版本2,四个问题) (15)十五、英国的宪章运动 (16)十六、佛教的传入和道教的兴起 (17)十七、冷战政策 (18)十八、左宗棠收复新疆 (19)十九、忽必烈建立元朝 (20)二十、印度民族英雄章西女王 (21)一、瓦特与蒸汽机1.题目:瓦特与蒸汽机2.内容:机器数量不断增多,为了带动机器,人们常常把工厂建在靠近河流的地方,利用水力劳动机器。

但是,很多地方受自然条件的制约不能使用机器。

于是,人们开始寻找更加方便、更加有效的动力。

英国机械师瓦特借鉴前人的研究成果,经过多年钻研,改进了蒸汽机。

1785 年以后,瓦特改进的蒸汽机首先在纺织部门投入使用,受到广泛欢迎。

瓦特的蒸汽机出现以后,在许多的生产部门,人们利用蒸汽机提供的动力带动机器,进行生产,极大地促进了大工厂生产的发展。

从此,人类进人了“蒸汽时代”。

3.基本要求:(1)请在10分钟内完成试讲;(2)教学过程中有小组讨论环节;(3)有必要的板书设计。

二、张骞通西域(版本1,三个问题)1.题目:张骞通西域2.内容:两汉时期,人们把现今甘肃玉门关和阳关以西,也就是今天新疆地区和更远的地方,称为西域。

汉武帝以前,那里小国林立,天山以北的一些小国受匈奴的控制和奴役。

汉武帝招募使者出使西域,准备联络被匈奴从河西走廊赶到西域的大月氏人,共同夹击匈奴。

渴望为国建功立业的张骞,毅然应募。

公元前138 年。

他带着百余名随从从长安西行,在途中被匈奴人捉住,扣留了十年。

2017上半年教师资格考题初中历史面试试卷及答案

2017上半年教师资格考题初中历史面试试卷及答案

2017上半年教师资格考题初中历史面试试卷及答案(第一批)初中历史《冷战政策》一、考题二、考题解析初中历史《冷战政策》主要教学过程及板书设计教学过程环节一:导入新课教师引用英国外交名言:“我们没有永恒的朋友,也没有永恒的敌人,只有永恒的利益”。

进行导入。

环节二:新课教学(一)冷战的背景多媒体课件展示相关史料及二战后的形势图和实力对比图,提问:二战结束以后,世界局势及力量对比发生了很大变化。

这一变化的具体表现是什么?面对国际局势的变化,美苏的关系发生了什么变化?(二)美苏的对抗教师提问:冷战开始的标志是什么?美国的冷战政策在经济和军事方面的表现分别是什么?学生阅读教材,归纳回答问题。

师生总结:“冷战”开始的标志是杜鲁门主义的发表。

经济方面实施马歇尔计划,军事方面组织北大西洋公约组织。

教师提出探究问题:丘吉尔把马歇尔计划称为“人类历史上最慷慨的举动”,这是否是真正慷慨的善举呢?教师引导学生阅读教材内容,及在多媒体课件上展示的材料,去思考马歇尔计划背后的真实意图。

教师提问:面对美国咄咄逼人的反共态势,苏联并没有坐以待毙,而是联合东欧等社会主义国家进行了反击。

那么,反击的具体表现是什么?学生阅读完教材的相关内容后,得出结论:经济上,建立了“经济合作互助委员会”;军事上,成立了“华沙条约组织”。

(三)冷战的影响教师提问:美苏冷战给世界带来了什么影响?是否认同美苏冷战的实质是不同社会制度之间的竞争这一观点?引导学生以历史小组为单位,在规定时间内讨论上述问题。

讨论结束后,师生进行总结归纳。

环节三:小结作业小结:填充表格,对本节课所学的主要内容进行复习和回顾。

作业:课下观看介绍“冷战”的相关纪录片。

板书设计答辩题目解析1.美苏展开“冷战”而非直接军事冲突的原因是什么?【参照答案】美苏在二次大战后初期展开“冷战”而非直接进行军事冲突,是由于当时的形势造成的:美苏双方都不想,也没有条件在大战之后再使自己卷进一场全球性的战争。

教师资格考试初级中学历史面试试题与参考答案(2025年)

教师资格考试初级中学历史面试试题与参考答案(2025年)

2025年教师资格考试初级中学历史面试复习试题(答案在后面)一、结构化面试题(10题)第一题题目:请谈谈你对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理解,并结合教学实际,谈谈如何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历史学科核心素养。

第二题题目:作为一名中学历史教师,你如何将历史学科的核心素养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相结合,激发学生对历史的兴趣和学习热情?第三题题目:作为一名历史教师,你如何设计一堂以“中国古代农业经济”为主题的历史课,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培养他们的历史思维能力?第四题题目:请结合实际教学案例,谈谈如何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和历史责任感。

第五题题目:在进行历史教学时,你如何处理教材中关于历史事件的不同观点和解释?第六题题目:在历史教学中,如何利用多媒体技术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请结合具体的历史教学案例进行说明。

第七题题目:请结合你所教学的历史课程,谈谈如何设计一堂以“古代丝绸之路”为主题的历史课,以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和跨文化交流意识。

第八题题目:请简述中国近代史上的“洋务运动”及其对中国社会的影响。

第九题题目:请结合《春秋》和《左传》两部历史文献,谈谈你对春秋时期社会变革的认识。

第十题题目:请你简要叙述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的造纸术的发展历程,并阐述其对世界文化的影响。

二、教案设计题(3题)第一题题目:请根据以下要求,设计一节初中历史课程《秦朝的统一与中央集权制度》的教学方案。

要求:1.教学目标:•知识目标:了解秦朝的统一过程,掌握秦朝的中央集权制度特点。

•能力目标:通过分析秦朝统一的原因和影响,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情感目标:认识秦朝统一的历史意义,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情感。

2.教学重难点:•重点:秦朝的统一过程,中央集权制度的特点。

•难点:分析秦朝统一的原因和影响。

3.教学时间:40分钟4.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案例分析法5.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国家是哪个朝代吗?它的建立对中国历史产生了怎样的影响?2.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秦朝的统一与中央集权制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7上半年教师资格证初中历史面试真题考题:初中历史《佛教的传入和道教的兴起》
一、考题回顾
二、考题解析
初中历史《佛教的传入和道教的兴起》主要教学过程及板书设计
教学过程
环节一:导入新课
教师展示如来佛、观音菩萨以及玉皇大帝、太上老君的图片,并提问:同学们知道他们是哪个宗教中的人物吗?这些宗教是什么时候在我国发展起来的?顺势导入新课。

环节二:新课讲授
(一)佛教的传入
教师指出佛教是当今世界上三大宗教之一,并提问:佛教在什么地方兴起?又在什么时候传入我国中原地区?它的教义是什么?
教师请同学阅读教材,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佛教起源于古印度,在西汉末年传入我国中原地区,主张今生忍受苦难、虔诚信佛,来世得到幸福。

(二)道教的兴起
教师提问:刚才我们看的玉皇大帝、太上老君都是道教尊奉的人物。

道教是如何兴起的?它的教义有哪些?
学生阅读教材并回答,道教是土生土长,在民间兴起,主张修身养性、炼制丹药,以求得道成仙。

(三)盛行的原因
教师展示白马寺、四大佛教圣地和四大道教圣地的图片,并提问:从这些图片中我们可以看出佛教和道教在我国发展如何?为什么它们得以传播和发展?
学生以历史小组为单位,思考讨论,之后自由发言,最后教师总结:受到了统治阶级的扶持,被统治阶级所利用,作为统治人民的工具,有利于维持社会稳定。

环节三:小结作业
小结:师生共同归纳。

作业:课下搜集有关佛教和道教的故事,下节课分享。

板书设计
答辩题目解析
1.谈谈佛教对我国文化发展的深远影响?【学科专业知识类】
【参考答案】
佛教传入中国后,对我国文化的发展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在哲学方面,佛教的心性论、人生论、认识论和辩证法,都对我国哲学的发展产生重大的影响。

在艺术方面,随着佛教的传播,兴起了建塔造像的佛教艺术,各地涌现出一大批塔寺建筑。

其中有不少仍保存至今,成为我国一些地区的风景名胜。

世界闻名的敦煌、云冈、龙门等石窟,更是我国雕塑艺术的宝库。

唐代大画家阎立本、吴道子皆以擅长佛画而知名于世。

在天文、医药等方面,佛教的影响也十分突出。

8世纪的高僧一行,制定《大衍历》,测定子午线,对我国天文学的发展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至于医药,由印度翻译过来的医书和医方,仅隋朝和唐朝史籍的记载就达十余种。

2.请你说说历史课堂中教学方法有哪些?【教学实施类】
【参考答案】
第一类基于讲授的教学方法有讲述法、讲解法、讲读法、谈话法以及图示教学法。

第二类基于活动的教学方法有小组讨论式课堂教学法、探究式课堂教学法、情景实践教学法、角色扮演教学法和史料教学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