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近李白.

合集下载

走近你李白作文

走近你李白作文

走近你李白作文《走近李白》嘿,朋友!今天咱来聊聊李白。

李白啊,那可是个大名鼎鼎的人物。

你想想,能把诗写得那么牛掰,那得是啥样的脑子呀!他就像咱生活中的一道闪电,亮瞎了无数人的眼。

他的诗,那叫一个绝!有时候豪放得像一阵狂风,能把你的心都吹得澎湃起来;有时候又细腻得像一根丝线,轻轻就缠住了你的情感。

比如那“飞流直下三千尺,疑云望庐山瀑布挂前川”,哇,你一读,就好像真能看见那瀑布哗啦啦地往下冲,那气势,啧啧。

李白这人吧,还特别有个性。

他才不管什么规矩呢,想干啥就干啥。

皇帝老儿叫他去写诗,他还不乐意呢,觉得束缚了他的自由。

这要是搁咱普通人身上,那不得赶紧抓住这机会往上爬呀,可李白不,他就爱自由自在地晃荡。

据说他还特别爱喝酒,一喝酒那诗就跟泉水似的往外冒。

我有时候就想啊,是不是那酒里有啥魔法,能让他变得那么厉害。

他喝醉了就写诗,写出来的还都是经典,你说气人不气人。

我觉得吧,李白就像是天上掉下来的一个神仙,在人间逛了一圈,留下了一堆宝贝,然后又飞走了。

他的存在让我们知道,原来人还可以这么活,可以这么潇洒,可以这么有才华。

咱虽然成不了李白,但咱可以学学他的那种洒脱呀。

别老是被一些小事困住,该吃吃,该喝喝,啥事别往心里搁。

遇到困难了,就想想李白,人家那么难都过来了,咱这点事儿算啥。

走近李白,就是走近一种境界,一种不受拘束、自由自在的境界。

让我们在李白的诗里遨游,感受他的豪情壮志,感受他的浪漫情怀,也让我们的生活多一些诗意,多一些色彩。

别再只是埋头苦干啦,偶尔也抬头看看天,说不定就能看到李白在冲你笑呢!这就是我眼中的李白,一个超级厉害又超级有趣的人。

他的诗,他的人,都值得我们好好去品味,去欣赏。

《走近李白》教案设计

《走近李白》教案设计

《走近李白》教案设计第一章:李白生平简介1.1 李白的生平背景介绍李白出生的时代背景,家庭环境以及他的出生地点。

让学生了解唐朝是中国历史上一个繁荣昌盛的时期,诗歌发展达到了巅峰,李白就是这个时代的杰出代表。

1.2 李白的文化成就讲解李白在诗歌方面的天赋和才华,以及他在文学史上的地位。

让学生了解李白被誉为“诗仙”的原因,他的诗歌风格和特点。

第二章:李白的诗歌创作2.1 李白的诗歌主题分析李白诗歌的主题,包括山水田园、友情、壮志凌云等。

让学生理解李白诗歌中的情感表达和哲理思考。

2.2 李白的诗歌形式介绍李白在诗歌形式上的创新和突破,包括五言绝句、七言绝句、五言律诗、七言律诗等。

让学生了解李白在诗歌结构、韵律和用词上的独特之处。

第三章:李白的诗歌艺术特色3.1 李白的诗歌意境讲解李白诗歌中的意境美,如何通过诗歌表达出宽广的胸怀和超凡脱俗的境界。

让学生感受李白诗歌中的意境,培养他们的审美情趣。

3.2 李白的诗歌语言分析李白诗歌中的语言特点,如豪放、奔放、清新、典雅等。

让学生学习李白诗歌中的优美词句,提高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

第四章:李白的诗歌影响4.1 李白的诗歌对后世的影响讲解李白诗歌对后世文学和艺术的影响,包括其他诗人的受启、画家、音乐家的创作等。

让学生了解李白诗歌的价值和意义,认识到他在中国文学史上的重要地位。

4.2 李白的诗歌在现代的价值探讨李白诗歌对现代人的启示和价值,如何从他的诗歌中汲取营养,提升自身的文化素养。

让学生思考如何将李白诗歌的精神融入到自己的生活中,成为更有思想深度的人。

第五章:欣赏李白的名篇5.1 《将进酒》分析《将进酒》的诗歌背景、主题和意境,讲解其中的经典词句和韵律特点。

让学生感受李白豪放奔放的诗风,领略他的诗歌魅力。

5.2 《庐山谣》分析《庐山谣》的诗歌背景、主题和意境,讲解其中的经典词句和韵律特点。

让学生感受李白清新典雅的诗风,领略他的诗歌魅力。

第六章:李白诗歌的浪漫主义精神6.1 浪漫主义诗歌的特点讲解浪漫主义诗歌强调个人情感、追求自由、描绘理想的特点。

走近李白作文(4篇)

走近李白作文(4篇)

走近李白作文(4篇)走近李白作文1翻开历史厚重的扉页,寻觅千年前盛唐的气息。

时势,造就了超然的他,亦可以说,他升华了这个时代。

他的得意与失落,功名与挫折,早已被时光所湮灭,但他的诗,芳香依旧,遗韵犹存。

他,就是李白。

他是诗坛的珠穆朗玛峰。

他的诗,登峰造极。

古往今来,无一人可攀至他的高度。

其笔尖轻点,使人望尘莫及。

他狂放,令贵妃研墨,让力士脱靴,即刻作佳咏《清平调》三首,令人惊叹;他高洁,不忍官场黑暗,一曲“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道尽傲岸不羁。

他自信,一句“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足见清新飘逸,豪迈奔放。

他钟情明月。

他寄愁于月,“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他以月为友,举杯独酌,“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明月是他与友人心灵的纽带,思念的信使,“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他心中的明月是那样的纯洁,无暇,“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揽明月”。

月光皎洁的夜晚,他骑马驰向远方,如霜的明月,一路伴他左右。

他独爱美酒。

他销愁万古,“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他月下独酌,“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他把酒问月,“唯愿当歌对酒时,月光长照金樽里。

”他山中对酌,“两人对酌山花开,一杯一杯复一杯。

”他把酒临风,情醉月光下。

李白,以高傲的神态,站在历史的浪花上,俯瞰众生。

那个世道黑暗的时代不适合他,于是,他将自己的灵魂倾注在诗中,从他的诗中,我们读出了豪迈奔放的粗犷,傲岸不羁的节操,高度自信的豁达。

他是中国唐诗一座永恒的丰碑。

时光可以消磨现实的物质,但带不走精神的永恒。

他,和他的诗,如同瑰宝,流传于我们每个人的心间,芳香依旧。

走近李白作文2酒入愁肠,三分啸成剑气,七分酿成月光,绣口一吐就是半个盛唐。

-—余光中半轮婵娟,袅袅檀香。

蜗居书房,手捧太白的诗卷,恍惚之间,一身白衣如谪仙一般的少年踏着月光走来,嘴角挂着放荡不羁的笑,一路高歌,一路豪饮。

这一刻,你走近了我,我也走近了你-—李白。

走近李白 详案

走近李白 详案

一.了解李白1.中国是诗歌的国度,在大唐多如繁星的诗人中,李白是最璀璨的那一颗星,是唯一被称为具有侠肝义胆,仙风道骨的浪漫主义诗人。

今天就让我们穿越千年的历史,走近李白,重读李白。

2、同学们读过李白的诗歌吗?那么你了解李白吗?3.李白生活在盛唐时期,天宝元年701年出生在中亚细亚碎叶城,也就是现在的吉尔吉斯斯坦北部,盛唐的时候这还是中国的领土,四岁随父亲迁入蜀中,也就是现在的四川绵阳江油青莲乡,李白23岁仗剑去国,辞亲远游,他的大半生都在游历,足迹遍布18个省,206个州县,80多座山,60多条江河湖泊,五岳寻仙不辞远,一生好入名山游,李白踏遍了祖国的名山大川,结识了无数朋友,也因此写下了无数名篇佳句。

二、认识了李白,现在我们来玩游戏1、同学们喜欢玩游戏吗?今天我们来玩点文字游戏。

2.九宫格:请从以下12个字中识别一句诗词:《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烟花三月下扬州(李白26岁过襄阳的时候偶然结识了孟浩然,28岁在江夏与孟浩然相遇分别的时候写下了这首诗)3. 九宫格:请从以下12个字中识别一句诗词:《峨眉山月歌》影入平姜江水流(李白初次出蜀中,心中对故土亲人眷恋不舍)4.九宫格:请从以下9个字中识别一句诗词:《望庐山瀑布》自从李白作了这首诗之后,后来到庐山游玩的人再也不敢作诗,怕献丑,苏东坡对这首诗更是给予了高度评价,他说:“帝遣银河一派垂,古来惟有谪仙词。

”谪仙指的就是李白。

李白是谁呢?(出示)说到谪仙,还有一段佳话,说的是41岁时,李白被道士吴筠举荐入宫当翰林学士,当时李白只是一介布衣(老百姓),一下子入宫当这么大的官那是很了不得的,当时李白还做了一首诗: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

当他进宫后遇到了太子的老师,当时名满天下的贺知章,贺知章见到气度非凡的李白,再读了李白写的《蜀道难》之后,惊异不已说:“你不是普通人,你一定是被贬到人间的仙人。

”对李白给予了很高的评价。

当即解下身上佩戴的代表官职身份的金龟,命人去换酒,与李白一醉方归。

走近李白中考作文

走近李白中考作文

走近李白中考作文走近李白中考作文(篇1)太白的诗都如此张狂,怎么的都是唐朝最动人的曲调。

马蹄声声,在太白的香味中醉去。

轻舟总也追不上。

“仁者好山,智者乐水。

”太白一生好入名山,纵情山水,借酒做诗,每臻绝唱。

不爱宁静的山壑、优雅的林泉,独倚奇峰绝壑的大山,天外飞来的瀑布,白波九道的江河,愿与星辰同呼吸与神灵相往来。

太白的叛逆不羁和超现实的浪漫,赢得了谪仙人的美誉。

太白的诗没有读过几首,太白的诗却植入胸中。

“藻思绮合,清丽芋眠。

”说的是太白思如泉涌的豪情。

“抽刀断水水更流,借酒消愁愁更愁。

”“花间一壶酒,对饮成三人。

”“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

”更多的是太白的伤情。

推之原因,但因他的多舛命运。

太白四十多岁进京,在翰林院作个供奉,却只是皇帝用来点缀升平和宫廷生活的御用文人。

后因他蔑视权贵,得罪了皇帝身边的人,不到三年被排挤出京。

安禄山造反后,他曾参加永王的抗敌军。

李白因此被放逐至贵州,半路得赦,最后死在当途。

俗话说时势造英雄,多舛的命运却让李白与酒结下了不解之缘。

酒对大脑的刺激令李白诗才泉涌,拿出理由的是,李白的大多佳作出自酒醉。

也有人说李白不敢面对现实,还举例道,李白借酒醉要求高力士为他脱鞋,然后才提笔做诗。

不管后人猜测如何,李白与酒是分不开的。

酒可助兴,亦可解忧。

李白如此豪放人士喝起酒来当然海量,恋酒亦是情理之中。

李白好交友,对朋友感情真挚。

李白与杜甫相遇酒店,豪饮畅谈,虽一面之缘,却神交一生。

《赠汪伦》诗中: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更道出了李白是个重情义的人。

李白忧国忧民。

在他六十一岁时,还请缨杀敌,行至金陵,因病折回,所以他说:"天夺壮士心,长吁别吴京。

"如此说来,李白一千年来被人称为"谪仙人",但是,归根到底还是一个热爱祖国,不忘现实的伟人。

站在不即不离的地方看李白,看到的就是如此一个诗人。

走近李白中考作文(篇2)一提到李白,大家并不陌生。

他所谓一代文豪,天上谪仙。

走近李白_高三作文

走近李白_高三作文

走近李白——遗韵古今的千秋醉客上天赐给人两样东西——希望和梦——来减轻他的苦难。

——伏尔泰如今的长安,是被光阴的风刀霜剑磨洗成的雍容,大气的古都,却也如贾平凹所指,这是一座仅能反刍泛黄回忆的倾颓废都,城池中挥之不去的,有断壁残垣,还有,被历史淘洗出的仍旧姹紫嫣红的文化丰碑。

“斐旻将军舞剑气,惊堂划一虹动天地;豪卷漆墨长安曲,将狂草一笔指张旭。

”斐旻的剑早已不舞,剑气犹在;张旭垂手不书,而豪气长存。

被文宗成为“唐三绝”者,还有另一集气势之大成者,问其名,试问偌大盛唐除了谪仙人李白外,更有何人?李白,号青莲居士。

青莲,出淤泥而不染,这样形象而生动的描摹刻画,自是符合这美好男子的。

二十岁只身出川,云游天下,寻仙访道,第一次,他醉了,陶醉在雄奇而瑰丽的山岳川脉;奔腾狂啸的川泽江流;浩淼的云海,皓月当空,也醉在了温情脉脉的乡土人情。

他会咏出“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

”万里碧空,只为衬他心中孤帆,天地在他眼里,为他所大小,为他所颜色,年少的狂气,诗人的才气,顿时倾覆浩浩苍穹。

他也道“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

又疑瑶台镜,飞在青云端。

”诗句写幼童不识月,可问有谁真正不识月呢?无非是诗人天马行空的想象罢,皎洁月光,照耀九州,如白玉盘,又如瑶台镜,再加一个“呼”字,一个“疑”字,那更是天真烂漫,正如月不醉人人自醉,他与众不同,特立独行。

“飞流直下三千尺”他醉!“天姥连天向天横,势拔五岳掩赤城”他醉!“燕山雪花大如席,片片吹落轩辕台”他醉!“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他醉!醉卧桃花溪水边,醉卧玉宇瑶台前。

累了,想家了,他又这样写道“兰陵美酒郁金香,玉碗盛来琥珀光。

但使主人能醉客,不知何处是他乡。

”无非是梦里不知身是客,一晌贪欢,带明日酒醒,便以乡愁为履,再次上路。

俯瞰江山如许,怎能不使他醉呢?江山美好,更加激发了他的一腔报国热忱,如他所愿,天宝元年,李白被召入京。

只是,或许与他所期许的不同,他没被重用,君王看上的无非他的书生情怀,让他写写“云想衣裳花想容”这类诗句便罢。

最新四年级科学《走近李白》教学设计(精品)

最新四年级科学《走近李白》教学设计(精品)

最新四年级科学《走近李白》教学设计(精品)一、教学目标1. 通过研究《走近李白》,让学生了解中国古代著名诗人李白的生平和作品。

2. 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3. 培养学生的艺术欣赏能力,感受诗歌的美和情感。

二、教学重点1. 理解李白的生平和作品的基本信息。

2. 学会欣赏李白的诗歌,理解其中的意境和情感。

3. 掌握一首李白的诗歌,具备一定的朗读和表演能力。

三、教学内容1. 李白的生平介绍- 生平背景概述- 重要作品简介- 影响和地位的介绍2. 李白的诗歌欣赏- 选择几首代表性的诗歌进行阅读和欣赏,引导学生感受其中的意境和情感。

3. 研究一首李白的诗歌- 选择一首适合四年级学生的诗歌进行研究,通过分析和解读诗歌内涵,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朗读表演能力。

四、教学方法1. 教师讲解法:通过教师的讲解,介绍李白的生平和作品,并引导学生进行诗歌欣赏和分析。

2. 讨论交流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对李白诗歌的理解和感受,并鼓励学生自由表达自己的观点。

3. 视听教学法:利用多媒体资源,播放一些关于李白的视频片段或音频,使学生更直观地了解李白的形象和诗歌的朗读效果。

五、教学评价1. 自我评价:学生通过参与诗歌欣赏和朗读表演活动,自我评价自己的理解和表达能力是否得到提高。

2. 同伴评价:学生之间相互观摩和评价朗读和表演的水平,提供具体的建议和意见。

3. 教师评价:教师根据学生的参与情况、理解程度和表达能力进行评价,给予具体的反馈和指导。

六、教学资源1. 《走近李白》教材2. 多媒体设备和相关课件3. 李白的诗歌音频和视频资源4. 学生课本和笔记本七、教学安排本教学设计根据四年级科学课程表的具体情况安排,建议分为三个课时进行教学。

具体安排如下:1. 第一课时:介绍李白的生平和作品,进行诗歌欣赏和分析。

2. 第二课时:选择一首李白的诗歌进行研究,进行诗歌解读和表演练。

3. 第三课时:进行学生自我评价和同伴评价,教师进行总结和评价,以及对后续研究的指导和建议。

《走近李白》教学设计

《走近李白》教学设计

李白的创作背景
总结词
时代背景与个人经历的交织
详细描述
李白的创作深受时代背景和个人经历的影响。在盛唐时期,国力强盛,文化艺术也取得了巨大的成就。李白身处 这样的时代,创作出了许多反映时代精神的诗歌。同时,他个人的人生经历也深刻地影响了他的创作,如他的游 历、交友、政治态度等。
02
李白的诗歌风格与特点
李白的诗歌风格
豪放不羁
清新自然
李白的诗歌常常表现出豪放不羁的风 格,他善于运用大胆的想象和夸张的 手法,展现出恢弘的气势和激昂的情 感。
李白的诗歌也常常表现出清新自然的 特点,他善于运用朴素的语言和自然 的景象,表现出真挚的情感和生活的 情趣。
奔放自由
李白的诗歌语言奔放自由,不受拘束 ,他善于运用自然景物和景象,通过 生动的比喻和形象的描绘来表达自己 的思想感情。
法的评价和改进意见。
教师反思
教师需要对教学过程进行反思, 总结教学经验和教训,分析教学 方法的有效性和改进方向,以及 评估学生的学习效果和自身的教
学效果。
家长反馈
通过家长会等形式,向家长反馈 学生的学习情况和教师的教学情 况,征求家长的意见和建议,促
进家校合作。
06
《走近李白》教学反思与改进
教学反思
存在问题与不足
教学反思
部分学生对李白诗歌 的理解仍停留在表面 ,未能深入体会其内 涵。
需要加强对学生的个 性化指导,满足不同 学生的学习需求。
课堂时间分配需进一 步优化,避免部分环 节过于仓促。
教学改进
针对学生理解不足的问题
增加对李白诗歌的解读和赏析环节,引导学生深 入理解其内涵。
布置相关阅读材料,帮助学生拓展视野,加深对 李白及其诗歌的理解。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5. 755—762 五十五岁至六十二岁,从“安史之乱”参 加永王李璘幕府直至去世 天宝十四载(755),安史乱起,李白怀着消除叛乱、 恢复国家统一和安定的志愿,参加了永王李璘的队伍, 不料永王和肃宗争夺帝位,肃宗消灭了李璘的队伍, 李白获罪,流放夜郎(今贵州桐梓县一带),诗人含 不白之冤,发出无声的垂泣:“平生不下泪,于此泣 无穷”(《江夏别宋之悌》)。幸好,中途遇大赦, 得以放还。《早发白帝城》一诗就记述了当时的心情。 上元二年(761),已六十一岁的李白,听说太尉李 光弼率兵追击史朝义,决定投军,但行到金陵因病折 回,宝应元年(762)十一月,病死在他的族叔当涂 县令李阳冰家中,终年六十二岁。
1.
701—725
二十五岁以前的蜀中生活时期
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生于唐武后长安元年 (701)。祖籍陇西成纪(今甘肃秦安县)。先世于 隋时因罪徙居中亚。李白出生在安西都护府碎叶城 (今吉尔吉斯托克马克城),约五岁时,随父迁居蜀 中绵州昌隆县(今四川江油县)青莲乡。李白少年时 期受到很好的家庭教育,十岁诵诗书,观百家,作诗 赋,学剑术,爱好十分广泛。十五岁左右就写得一手 出色的好文章。二十岁以后,在蜀中漫游,饱览了四 川的壮丽景色,接触了社会生活,开阔了视野,培养 了热爱祖国的思想和豪放爽朗、酷爱自由的性格,也 种下了游仙出世的消极思想的根苗。
《春夜洛城闻笛》是唐代伟大诗人李白创作 的一首七言绝句。该诗抒发了开元二十三年 (公元735年)李白客居洛阳夜深人静之时, 被笛声引起的思乡之情。诗的前两句描写笛 声随春风而传遍洛阳城,后两句写因闻笛而 思乡
《送友人》是唐代伟大诗人李白创作的一首充满诗情 画意的送别诗。全诗八句四十字,表达了作者送别友 人时的依依不舍之情。此诗写得情深意切,境界开朗, 对仗工整,自然流畅。青山、白水、浮云、落日,构 成高朗阔远的意境 青山横亘在城郭的北侧,清澈的河水环绕在城郭的东 方 。我们即将在这里离别,你就要像远行的朋友一样 踏上万里征程 。空中的白云飘浮不定,你从此游荡各 地,我无法与你重逢;即将落山的太阳不忍沉没,好 似我对你的依恋之情 。我们挥手告别,从这里各奔前 程,友人骑的那匹载他远离的马,好像不忍离去,萧 萧地嘶叫着,增加了我的离愁别绪 。 这是一首充满诗情画意的送别诗,诗人与友人策马辞 行,情意绵绵,动人肺腑。李白他的送友诗,除了绝 句《赠汪伦》之外,以这首五言律诗最为有名。此诗 历来脍炙人口,选入教材,是个佳作
4. 744—755 四十五岁到五十五岁,以梁园为中心的十 载重新漫游时期 天宝三年(744)春,李白离开长安,怀着理想幻灭的 痛苦与悲愤,开始了以梁园(开封)为中心的第二次 漫游,历时十一年,“浪迹天下,以诗酒自适”,但 对国事仍然非常关心,希望有朝一日能够重新得到朝 廷的任用。天宝三年秋,在洛阳和汴州分别遇见了杜 甫和高适,三人便结伴同行,畅游了梁园和济南等地, 李杜从此便结下了深厚的情谊:“醉眠秋共被,携手 日同行”(杜甫《与李十二同寻范十隐居》)。这一 时期,是诗人创作最丰富的时期,代表作品有:《梦 游天姥吟留别》《将进酒》《北风行》《梁园吟》等 等。深刻地揭露现实和强烈的反抗精神是这个时期作 品的显著特色。
3. 742--744四十二岁至四十五岁,应召入长安,三年供奉
翰林期间
天宝元年(742),四十二岁的李白由友人推荐,应诏 赴京,供奉翰林。被召之初,李白异常兴奋,写下了“仰 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 这样的诗句,以为将 会实现自己的政治抱负,但是现实无情地粉碎了他的幻想。 当时的唐玄宗昏庸腐朽,纵情声色,不理朝政,诗人“奋 其智能,愿为辅弼” 的志愿无法实现,结果反被排挤,怀 着失望与悲愤的心情离开了长安,结束了这前后不满两年 的帝京生活。这一时期虽不长,但诗人接触到宫廷生活的 内幕和上层统治集团的腐朽,写下了不少抨击现实的诗歌, 如《古风》的一部分,《行路难》《梁甫吟》等,这些诗, 鞭挞了权贵,表现诗人不愿同流合污的思想品德和反抗精 神。
李白(701~762)
字太白,号青莲居士。我国伟大的浪漫 主义诗人(擅用奇特的想象和大胆的夸 张手法),被历代文人称为“诗仙”, 诗风豪放飘逸。他的诗留传下来的近千 首,各体皆备,都有脍炙人口的名篇, 尤以七言歌行和五、七言绝句成就最大。 其诗气象宏大,格调雄浑,感情豪迈, 境界开阔,清新自然,余味无穷。杜甫 称赞其诗“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
七绝· 早发白帝城
朝辞白帝彩云间, 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住,
轻舟已过万重山。
759
《临终歌》 大鹏飞兮振八裔,中天摧兮力不济。 余风激兮万世,游扶桑兮挂左袂。 后人得之传此,仲尼亡兮谁为出涕。 大鹏奋飞啊振动八极,中天摧折啊力所不济。 虽被摧折,其余风啊仍可激扬万世,游于扶桑 啊又挂住左翼;力虽不济,后人得此余风而可 传此事迹,然而世无孔子,谁能为我的摧折而 哭泣?
诗仙也有柔情时
长相思二首 【其一】
长相思,在长安。 络纬秋啼金井阑,微霜凄凄簟色寒。 孤灯不明思欲绝,卷帷望月空长叹。 美人如花隔云端。 上有青冥之长天,下有渌水之波澜。 天长地远魂飞苦,梦魂不到关山难。 长相思,摧心肝。
【其二】 日色欲尽花含烟,月明欲素愁不眠。 赵瑟初停凤凰柱,蜀琴欲奏鸳鸯弦。 此曲有意无人传,愿随春风寄燕然。 忆君迢迢隔青天。 昔时横波目,今作流泪泉。 不信妾肠断,归来看取明镜前。
在荆门之外的西蜀沿江东下,我来到那古时楚 国之地游历 。重山随着荒野出现渐渐逝尽,长 江流进了广阔无际的原野 。月影倒映江中像是 飞来天镜,云彩变幻无穷结成海市蜃楼 。我依 然怜爱这来自故乡之水,不远万里来送我东行 的小舟
越中览古 这是唐代诗人李白的怀古之作,是他游览越中(唐 越州,治所在今浙江绍兴),有感于该地在古代历 史上所发生过的著名事件而写下的。在春秋时期, 吴越两国争霸南方,成为世仇。越王勾践在公元前 494年被吴王夫差打败,回到国内,卧薪尝胆,誓 报此仇。公元前473年,他果然把吴国灭了。《越 中览古》写的就是这件事 。 越王勾践把吴国灭了之后,战士们都衣锦还乡 。 如花的宫女站满了宫殿,可惜如今却只有几只鹧鸪 在王城故址上飞了。 诗人将昔时的繁盛和眼前的凄凉,通过具体的景物, 作了鲜明的对比,使读者感受特别深切。一般地说, 直接描写某种环境,是比较难于突出的,而通过对 比,则效果往往能够大大地加强。所以,通过热闹 的场面来描写凄凉,就使读者更觉得凄凉的可叹。
渡荆门送别
渡远荆门外, 来从楚国游。 山随平野尽, 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 云生结海楼。 仍怜故乡水, 万里送行舟。
越中览古 越王勾践破吴归, 战士还家尽锦衣。 宫女如花满春殿, 只今惟有鹧鸪飞。
首句点明题意,说明所怀古迹的具体内容。 二、三两句分写战士还家、勾践还宫的情 况。消灭了敌人雪了耻,战士都凯旋了, 大家都受到了赏赐,所以都穿锦衣。这就 将越王及其战士充满了胜利者的喜悦和骄傲 神情烘托了出来。越王回国以后不但耀武扬 威,而且荒淫逸乐起来,于是,花朵儿一般 的美人,就站满了宫殿侍候着他。这种场景 十分繁盛、美好、热闹、欢乐,然而结句突 然一转,将上面所写的一切一笔勾销。过去 曾经存在过的胜利、威武、富贵、荣华,现 在所剩下的,只是几只鹧鸪在王城故址上飞 来飞去罢了。这一句写人事的变化,盛衰的 无常,以慨叹来表达。
诗词风格 豪迈奔放,清新飘逸, 想象丰富,意境奇妙, 语言奇妙,浪漫主义。 思想内容 1、讴歌理想,抒发悲愤。 《行路难》 2、蔑视权贵,追求自由。 《梦游天姥吟留别》 3、揭露现实,抨击时政。 《古风》
李白诗歌艺术手法 1、塑造自我,强烈地表现自我,突出抒情主人 公的独特个性,采用雄奇的形象表现自我,在诗 中毫不掩饰、也不加节制地抒发感情,表现他的 喜怒哀乐。 2、常借助想象,超越时空,将现实与梦境、仙 境,把自然界与人类社会交织一起,再现客观 现实。 3、把拟人与比喻巧妙地结合起来,移情于物, 将物比人。
4、抓住事情的某一特点,加以大胆的想象夸张。 有时他还把大胆的夸张与鲜明的对比结合起 来,加强艺术效果。 5、采用了大开大合、跳跃宕荡的结构。诗的开 头常突兀如狂飙骤起,而诗的中间形象转换 很快,往往省略过渡照应,似无迹可循,诗 的结尾多在感情高潮处戛然而止。
唐 李白墓
渡荆门送别
《渡荆门送别》是唐代伟大诗人李白青年时期 在出蜀漫游的途中写下的一首五言律诗。此诗 由写远游点题始,继写沿途见闻和观感,后以 思念作结,全诗意境高远,风格雄健,形象奇 伟,想象瑰丽,表现了诗人浓浓的思乡之情
七绝•望天门山 725 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 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七绝•望庐山瀑布 725 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2. 726—742 二十六岁至四十二岁之前以湖北安陆 为中心的第一次漫游时期,
开元十四年(726),二十六岁的李白便“仗剑去 国”,辞亲远游,开始了以安陆(今属湖北)为 中心的十六年的大漫游,历两湖、江浙、河南、 山西等地区,足迹踏遍近半个中国。这一时期的 诗歌多描写自然山水和漫游生活,作品有《渡荆门 送别》《丁都护歌》《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越中览古》《春夜洛城闻笛》等,风格已经成 熟。
春夜洛城闻笛 735 谁家玉笛暗飞声, 散入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 何人不起故园情。
高考链接(2002) 前人在评论这首诗时曾说,“折柳”二字是全 诗的关键。诗中“折柳”的寓意是什么?你是 否同意“关键”之说?为什么? 参考答案: “折柳”这首曲子寓惜别怀远之意。本诗抒写 了思乡之情,而这种思乡之情是从听到“折 柳”曲的笛声引起的,可见“折柳”是全诗的 关键。
世人对李白的评价
李白斗酒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来不上 船,自称臣是酒中仙。 ——杜甫 李杜文章在,光焰万丈长。 ——韩愈 吟咏留千古, 声名动四夷。 ——白居易 吾爱李太白,身是酒星魄。口吐天上文,迹作人间 客。 ——皮日休 酒入豪肠,七分酿成了月光,剩下的三分啸成剑 气,绣口一吐就半个盛唐。 ——余光中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