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山东段南北展宽区的经济现状及发展对策
山东黄河流域经济发展现状及未来趋势分析

山东黄河流域经济发展现状及未来趋势分析近年来,山东黄河流域的经济发展取得了显著的进步。
作为中国重要的农业和工业基地之一,这一地区以其丰富的资源、良好的交通条件和发展潜力而备受关注。
本文将分析山东黄河流域经济发展的现状,并探讨未来的发展趋势。
首先,让我们来看一下山东黄河流域的经济现状。
该地区拥有丰富的农业资源,是中国重要的粮食、棉花和油料生产基地之一。
同时,山东黄河流域也是中国重要的煤炭和石油产区,拥有大量的矿产资源。
这些资源的存在为该地区的工业发展提供了强大的动力。
在工业方面,山东黄河流域拥有发达的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
这些行业涵盖了冶金、化工、机械制造、电力等多个领域,为地区经济的增长和就业机会的提供做出了巨大贡献。
同时,现代服务业也蓬勃发展,包括金融、物流、旅游等领域的拓展,为地区经济的多元化发展提供了动力。
此外,交通基础设施的完善也是山东黄河流域经济发展的关键因素之一。
黄河作为中国的第二大河流,为该地区的水运提供了便利。
此外,高速公路、铁路和航空等交通基础设施的持续建设与改善,进一步推动了地区的经济发展。
这一系列的投资不仅提高了物流效率,也改善了区域对外交流的便利程度。
然而,山东黄河流域的经济发展还面临着一些挑战。
首先,环境保护问题一直是该地区亟待解决的课题。
长期以来,工业发展对环境的影响较大,空气质量和水污染问题不容忽视。
为了保护生态环境并可持续发展,政府需要加大力度推动环保工作,引入绿色技术和清洁能源,改善环境质量。
其次,农业现代化的进程仍然存在一些短板。
尽管山东黄河流域在农业资源方面具有显著优势,但农业生产方式和技术仍然需要进一步提高。
投入更多的资金用于农业科技创新和农村基础设施的建设,提高农业产业的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是必要的。
针对未来的发展趋势,山东黄河流域应继续加强基础设施建设,特别是交通基础设施的完善。
这将为该地区的产业发展和区域合作提供更好的条件。
此外,在工业领域,将促进创新和技术升级,优化产业结构,推动传统产业向高科技和高附加值领域转型升级是可行的战略。
黄河山东段南北展宽区的经济现状及发展对策

第 2 卷第 6 期 2 ~7
成 果 与 方 法
20 年 6 营 区、 利 县 的 人均 纯 收 入 垦
2 展 宽 区 的经 济 现 状
() 1 南展 宽 区 内涉 及 到垦利 县 5 7个 自然村 和东 营区 2 O个 自然 村 , 及 人 口共 计 5 3 8人 ; 展 宽 涉 25 北 区涉 及 天 桥 区 、 河 县 9 齐 8个 自然 村 , 及 人 口 涉 4 8 2人 。以 上 展 宽 区 内涉 及 群 众 共 计 l . 2万 84 O1 人 , 中展宽 区 内约 有 7 2 其 . 5万人住 在 临黄堤 的村 台
小 浪底 等水利 枢纽 工程 , 开辟 了南 北展 宽 区 , 并修 建 了东平 湖滞 洪水 库 , 步形 成 了“ 初 上拦 下 排 、 岸 分 两
滞” 的防洪 体 系[ 。但 随 着黄 河 防洪 体 系 及 防洪 工 1 ]
程 的不断 完善 , 特别 是在小 浪底 水库 建成 后 , 河下 黄 游 的防洪 形势有 所 改 变 , 原有 防洪 工 程 的运 用 条 件 也 相继发 生变 化 。滞 洪 区 内 因长 期 受 防洪 、 凌 的 防
展宽 区面积 1 6k , 大 库 容 4 7 0 m 最 . 5亿 m。 有效 库 , 容 3 9亿 E。设 计分 洪能 力 2 0 l s南 展 宽区工 . E, l 0 0E。 ; E/
程涉 及垦 利和博 兴 2个 县 , 宽 区面积 1 3 3k , 展 2 . m
收 稿 日期 : 0 6—0 —1 ; 订 日期 : 0 6 5—3 ; 辑 : 卫 卫 20 3 5修 2 0 一O 0编 陶
制 约 , 会经 济相 对 落 后 , 社 群众 的生 产 、 活 水 平 较 生
黄河流域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建议

黄河流域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建议一、问题描述黄河作为中国重要的母亲河之一,覆盖了广阔的流域区域,涉及多个省份和地区。
然而,在长期的开发利用过程中,黄河流域也面临着一系列的发展问题。
1. 水资源短缺:由于气候变化等原因导致的降水稀少和水资源供给减少,使得黄河流域面临着严重的水资源短缺问题,特别是在干旱季节。
2. 水土流失严重:过度的农业生产活动和不合理的耕地利用方式导致了大量土地退化和水土流失现象。
这种情况对于保护环境、维持农业可持续发展造成了威胁。
3. 生态环境恶化:随着经济和人口增长,在工业污染、城市化进程中,黄河上游山区消极植被覆盖度减少,开垦拓荒、木材采伐和畜禽养殖等人类活动加大;下游因大规模工程建设压缩湿地和水面,使片区生态环境手足相依的自然服务功能逐步丧失。
二、原因分析黄河流域发展问题的产生与多个因素密切相关。
1. 不合理的经济模式:过去长期以来,黄河流域过度追求经济增长,采用了高能耗、高排放的发展模式。
这导致了资源消耗过大,环境破坏程度深重。
2. 缺乏统一规划和管理:黄河流域跨越多个省份和地区,缺乏统一的规划和管理机制。
各地在开发利用中往往是独立行动,缺乏协调和整体考虑。
3. 农业生产方式滞后:部分地区仍然采用传统农业生产方式,土地利用效率低下,耕作技术陈旧。
这使得土壤质量下降、水资源浪费严重,加剧了水土流失问题。
4. 系统保护能力不足:当前在黄河流域推进生态环境保护与修复工作上虽有一些成效但总体仍难以扭转颓势。
既没有有效阻止破坏行为,也未能恢复生态系统,缺乏持续性的保护措施。
三、解决方案为了解决黄河流域的发展问题,应采取以下措施:1. 更新经济模式:调整发展方式,推行绿色、可持续的经济模式。
加强资源节约利用和环境友好型产业的发展,在经济增长的同时降低对资源和环境造成的压力。
2. 建立统一规划与管理机制:在国家层面制定黄河流域统一的规划,并建立跨省市合作机制。
通过有效协调和整体考虑,实现黄河流域各地区间更加协调和有序的发展。
黄河南北展宽区改造建设有关问题的探讨

s o u t h a n d n o t r h w i d e n a r e a ; 2 )T h e s t a t e a n d t h e l o c l a g o v e r n me n t s p u t f o r c e t o t h e c o n s t r u c t i o n o f s o u t h a n d n o r t h w i d e n a r e a t o g e t h e r a c c o r d i n g
第3 6卷第 2 期
2 0 1 4年 2月
人
民
黄
河
Vo 1 .3 6. No . 2 F e b .. 20 1 4
YELLOW RI VER
【 水文 ・ 泥沙 】
黄河 南北 展宽 区改造建设有关 问题 的探讨 。
赵 宁 , 宋华 力 , 于志 波
( 1 . 黄河流域 水资源保护局 , 河南 郑州 4 5 0 0 0 4; 2 . 黄 河水利 委员会 规划与计划局 , 河 南 郑州 4 5 0 0 0 3 ;
南北展宽区改造建设的初步想法展宽区群众对住房基础设施等生产生活条件改造建设的呼声很高地方政府结合社会主义新农村和城镇化建设对展宽区进行改造建设的愿望也十分强烈并进行了规划和试点探北展宽区齐河段规划实施移民返迁集中安置同时加快完善医疗教育电力水利交通等基础设施新建4区和建设济南西部生态旅游度假区发展生态都市农业实施生态养殖休闲观光渔业
3 . 山东黄河信息 中心 , 山东 济 南 2 5 0 0 1 3 )
摘
要: 通过 对黄 河南北展 宽区的现状进行调 查 , 分析 了展 宽区内存在 的居 民住房 紧靠临黄堤 、 群众 生活水平低 下、 村台
黄河流域山东段生态-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研究

黄河流域山东段生态-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研究近年来,人们对黄河流域生态-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关注日益增加。
作为黄河流域重要组成部分的山东段,在黄河流域发展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因此,对于山东段的生态-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研究变得尤为重要。
一、生态发展山东段是黄河流域最为丰富的地区之一,其贡献着许多宝贵的生态资源。
因此,保护和发展生态环境是山东段高质量发展的重要目标之一。
为此,我们可以采取以下措施:(一)创新生态保护机制。
在加强生态环境保护的同时,应推进相关法律法规建设,制定生态补偿政策,并用地质定量技术保障生态环境保护。
(二)加强生态修复。
应打造生态修复科技园区等专门机构,利用科技手段促进生态修复工作,同时调动群众参与,鼓励推广生态修复技术。
(三)弘扬生态文化。
从根本上培养人们的环保意识和文化土壤等条件,坚定道德、文化和法制意识上的重要性,强调人和自然的和谐共处,全面提升生态文化的社会形态。
二、经济发展如何在环保保护的同时发展经济,也是山东段经济发展中的核心问题之一。
为此,我们可以采取以下措施:(一)推进产业升级。
山东段可发展文化创意产业、数字经济、绿色制造业等新兴产业,以促进经济转型升级。
(二)优化城市建设。
山东段城市规划与建设可大力推广绿色建材、低碳能源、低碳交通等环保型建设方式,同时加强公共设施建设,提高城市管理水平。
(三)拓宽对外开放。
山东段在黄河流域地理位置的优势,也为其拓宽对外开放和加强国际交流提供了机会。
加强与黄河流域的产业合作,积极参与国际合作项目,将有助于促进该地区的经济发展。
三、社会发展社会进步与经济发展密不可分,因此社会建设的过程也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为此,我们可以采取以下措施:(一)完善公共服务。
山东段可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医疗教育等公共服务水平,以保障民生。
(二)加强文化建设。
山东段是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也是黄河文化的重要发源地之一。
加强文化建设,提高人们的文化素质,将有助于促进地方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黄河流域山东段生态-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研究

黄河流域山东段生态-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研究随着世界经济持续发展,各国的经济竞争也日益激烈。
生态环境健康是促进经济发展的前提,同时也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因素。
生态环境的改善和经济社会的发展是相辅相成的,因此加强生态环境保护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必要前提。
黄河流域山东段作为我国重要的经济区域,其生态系统的健康状况直接影响到区域经济和社会的持续发展。
因此,研究黄河流域山东段的生态-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是非常必要和紧迫的。
一、生态建设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关键黄河流域山东段是我国的核心经济带之一,其土地资源、水资源、矿产资源等丰富。
但随着经济快速发展,区域生态环境面临着严重的污染和生态破坏问题。
为了实现可持续发展,必须加强区域生态环境建设。
首先,要加强水资源管理,采取科学的水资源调控措施,保障生态用水需求和经济发展需求的平衡。
其次,加强土地资源保护和耕地保护,严格控制非农用地扩张,确保粮食安全和生态安全。
此外,也要加强生态环境整治,特别是对于制造业污染和城市污染的整治,减少环境污染带来的危害和社会成本。
二、经济发展要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黄河流域山东段的经济已经进入到高速发展阶段,但与此同时,也存在着生态环境损害和资源消耗等问题。
为了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并保证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应该促进经济和生态环境的协同发展。
首先,要优化产业结构,尤其是要避免高耗能、高排放的产业的扩张。
其次,要发挥生态产业的重要作用,通过发展生态产业推动经济转型和产业升级。
此外,也应该积极发展绿色能源,如风能、太阳能等,减少对化石能源的依赖,同时也减少了对环境的污染和损害。
三、加强社会公益事业建设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公益事业的建设也应该得到充分重视,通过提高社会保障水平、加强教育、医疗等基本公共服务设施的建设,能够保证人民生活的改善和提升。
此外,应该加强文化和旅游业的开发,推动文化建设和旅游经济的发展,也能够为地方经济的振兴起到积极的作用。
黄河流域山东段生态-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研究

黄河流域山东段生态-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研究黄河流域山东段作为黄河流域的重要组成部分,承载着丰富的生态资源和深厚的历史文化。
近年来,为了实现生态、经济、社会的高质量发展,各级政府和相关部门对黄河流域山东段展开了深入研究和探索。
本文将就黄河流域山东段的生态环境、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进行分析和探讨,为其高质量发展提供一些建议和思路。
一、生态环境黄河流域山东段的生态环境一直备受关注,其特殊的地理位置和丰富的生态资源为这一地区的生态环境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长期以来,由于过度开发和不合理利用,黄河流域山东段的生态环境受到了一定程度的破坏,水土流失、水资源枯竭、生物多样性丧失等问题日益突出。
为了实现生态环境的高质量发展,必须加强生态保护和恢复工作。
加大生态补偿力度,鼓励企业和个人参与生态环境保护,推动形成保护生态环境的良性循环机制。
加强生态修复和重建,以恢复生态系统的稳定和完整。
加强生态监测和评估,为生态环境的高质量发展提供科学的数据支持。
二、经济发展黄河流域山东段的经济发展一直是政府和社会关注的焦点。
作为全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区域,黄河流域山东段拥有丰富的资源和潜力。
由于经济结构调整缓慢、产业转型升级困难等问题,导致该地区的经济发展一直比较落后。
为了实现经济的高质量发展,必须加大改革开放力度,推动产业升级和转型发展。
实施创新驱动战略,培育新兴产业和高新技术企业,推动经济结构不断优化和升级。
加强技术创新和人才引进,推动科技创新成果的转化和应用,提升经济发展的科技含量和竞争力。
加强沟通合作,促进区域间的资源共享和互利合作,实现经济的协同发展和共赢局面。
三、社会进步黄河流域山东段的社会进步是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也是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所在。
由于历史遗留和社会发展不平衡等原因,该地区的社会进步一直比较滞后。
为了实现社会的高质量发展,必须加强社会治理和民生保障工作。
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改善人民群众的居住和生活条件,提升社会发展的整体水平。
黄河流域山东段生态-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研究

黄河流域山东段生态-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研究黄河流域山东段是中国重要的经济区域之一,也是黄河流经山东省的重要区域。
为了实现山东省经济的高质量发展,保护和修复山东段黄河流域的生态环境至关重要。
本文将探讨黄河流域山东段生态-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研究。
要实现生态-经济-社会的高质量发展,保护和修复黄河流域山东段的生态环境必不可少。
山东段黄河流域的生态环境受到了严重的污染和破坏,水质下降、湿地退化、生物多样性减少等问题亟待解决。
需要制定并实施一系列环境保护政策和措施,减少污染物排放,加强生态恢复,提高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健康水平。
要实现生态-经济-社会的高质量发展,需要推动农业现代化的发展。
农业是山东省的支柱产业,对于保护生态环境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推进农业现代化,加强农业科技创新,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和品质,减少农业活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要实现生态-经济-社会的高质量发展,需要加强水资源的保护和管理。
黄河是中国第二大河流,山东段是黄河河道的重要组成部分。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口的增加,山东省面临着水资源供应紧张和水污染的问题。
需要制定并实施科学的水资源管理政策,加强水资源的保护和管理,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
要实现生态-经济-社会的高质量发展,需要加强社会参与和民众素质的提升。
社会参与是生态环境保护和修复的重要组成部分,民众素质的提升可以促进公民对环保工作的重视和支持。
需要通过教育和宣传,提高公众的环保意识,加强社会组织和公众参与的力度,形成全社会共同参与生态环境保护的良好氛围。
黄河流域山东段的生态-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研究是一项重要任务。
通过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和修复、推动农业现代化、加强水资源管理、加强社会参与和民众素质提升等措施的实施,可以实现山东省经济的高质量发展,保护和修复山东段黄河流域的生态环境,推动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 22 卷第 6 —7 期 成 果 与 方 法 2006 年 6 —7 月
2 展宽区的经济现状
(1) 南展宽区内涉及到垦利县 57 个自然村和东 营区 20 个自然村 ,涉及人口共计 52358 人 ;北展宽 区涉及 天 桥 区 、齐 河 县 98 个 自 然 村 , 涉 及 人 口 48842 人 。以上展宽区内涉及群众共计 10. 12 万 人 ,其中展宽区内约有 7. 25 万人住在临黄堤的村台 上 ,生活水平及经济条件与所在县相比 ,存在明显差
自治理黄河以来 ,治黄事业已进入了一个全面 治理 、综合开发的崭新时期 。除堤防建设外 ,修建了 小浪底等水利枢纽工程 ,开辟了南北展宽区 ,并修建 了东平湖滞洪水库 ,初步形成了“上拦下排 、两岸分 滞”的防洪体系[1] 。但随着黄河防洪体系及防洪工 程的不断完善 ,特别是在小浪底水库建成后 ,黄河下 游的防洪形势有所改变 ,原有防洪工程的运用条件 也相继发生变化 。滞洪区内因长期受防洪 、防凌的 制约 ,社会经济相对落后 ,群众的生产 、生活水平较 低 ,甚至成为当地的贫困区 。在新防洪形势下 ,如何 结合防洪工程建设 ,充分发挥现有各种资源的作用 , 改善群众的生活条件 ,是当前亟需解决的问题 。
841
北展宽区内
34
1793. 33
744
0. 075
2300
844
天桥区
天桥区合计
120
8100. 00
0. 107
4139
679
南展宽区内
7
1600. 00
287
0. 140
1090
580
东营区
东营区合计
204
18766. 67
368
0. 120
3530
517
南展宽区内
47
5193. 33
0 北展宽区内 齐河县合计
表 1 南北展宽区经济情况统计
行政村
耕地面积 ( hm2 )
粮食单产 ( kg)
67
2633. 33
350
1014
73913. 33
429
人均耕地 ( hm2 ) 0. 137
0. 142
年人均纯收入 年人均占有粮食
( 元)
( kg)
935
465
3180
1 展宽区概况
(1) 山东黄河河道的特点是河道比降上陡下缓 , 两岸堤距上宽下窄 。为解决窄河道的防洪防凌问 题 ,1971 年开始在济南市北店子至泺口窄河段的北 岸修建展宽区 (简称北展宽区工程) 和在利津宫家至 王庄窄河段的南岸垦利段修建展宽工程 (简称南展 宽区工程) 。北展宽区工程除防凌外 ,还承担一部分 分滞黄河下游超标准洪水的任务 。该展宽区涉及齐 河县和天桥区 ,展宽堤与临黄堤相距约 4 km 左右 , 展宽区面积 106 km2 ,最大库容 4. 75 亿 m3 ,有效库 容 3. 9 亿 m3 ,设计分洪能力 2000 m3 / s ;南展宽区工 程涉及垦利和博兴 2 个县 ,展宽区面积 123. 3 km2 ,
第 22 卷第 6 —7 期 山 东 国 土 资 源 2006 年 6 —7 月
活条件 。目前南北展宽区内的临黄堤 、险工 、堤顶道 路等防洪工程很大部分还没有达到标准 ,这些工程 建设过程中 ,将涉及到群众的搬迁 ,在搬迁过程中努 力改善移民的居住条件 ,同时改善街道 、交通 、电力 、 生活用水 、电信等基本的生活设施条件 ,在达到国家 标准的基础上 ,力求为今后打下一个发展的基础 。 与此同时大力发展展宽区内的水利基础设施建设 , 结合黄河防洪工程建设 ,加大工程维修改造 ,使工程 的单一运用 ,变为多功能运用 ,满足区内生产 、生活
近期滞洪库容 3. 27 亿 m3 ,设计分洪能力 2350 m3 / s (图 1) 。
图 1 黄河山东段南北展宽区位置示意图
(2) 南 、北展宽区的运用与否不仅受黄河洪水及 冰凌情况的影响 ,同时也受沿黄防洪工程联合调度 防洪运用的制约 。对于北展宽区 :原设计方案是当 黄河花园口站发生 30 ×103 m3 / s 以上至 46 ×103 m3 / s 的特大洪水时 ,将利用北展宽区分洪 。但目前 在小浪底水库投入运用的新形式下 ,经过水利枢纽 联合调度 , 黄河下游防洪以花园口断面 22 ×103 m3 / s 为设防流量的重现期就以达到近千年 。另外 通过防洪工程的联合调度运用 ,可以达到预防河道 内产生冰坝及壅水的目的 ,黄河下游防洪 、防凌能力 得到了极大提高 ,因此 ,南 、北展宽区已经基本解除 原来承担的分洪分凌任务 。在这种情况下 ,如何利 用现有的资源 ,快速发展展宽区经济 ,提高群众生活 水平成为当务之急 。
距 。南展宽区内隶属东营区 、垦利县的人均纯收入 分别为 1090 元 、1045 元 ,远远低于该县 (区) 的 3530 元/ 人 、3442 元/ 人的平均水平 ; 北展宽区内隶属齐 河县 、天桥区的人均收入分别为 935 元 、2300 元 ,远 远落后于该县 (区) 的 3180 元/ 人 、4139 元/ 人的平 均水平 (表 1) 。区内几乎没有村办及个体企业 ,集 体收入很低 。
(上接第 131 页)
参考文献 :
[ 1 ] 潘瑜春 ,钟耳顺 ,梁军. 基于空间数据库技术的地籍管理信息系 统研究[J ] . 地理研究 ,2003. 22 (2) :237 244.
(3) 结合黄河防洪工程建设改善移民的基本生
① 山东黄河河务局 ,利用黄河垦利南展宽部分工程修建水库 可行性研究报告 ,1985 年 8 月 。
② 山东黄河河务局 ,济南市引黄供水鹊山调蓄水库工程可行 性研究报告 ,1996 年 7 月 。
·133 ·
© 1994-2010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 All rights reserved.
需要 。 (4) 加大政策扶持 ,促进经济发展 。政府可根据
南北展宽区的具体情况 ,在税收 、保险 、企业贷款等 方面采取优惠的政策 ,吸引资金的投入和促进个体 、 企业的发展 。
参考文献 :
[ 1 ] 黄河水利委员会. 黄河近期重点治理开发规划[ M ] . 河南 :黄河 水利出版社 ,2002 ,34
3 展宽区资源利用与经济发展的建议
(1) 充分利用现有展宽堤工程及区域人少的特 点 ,大力发展水利基础建设 。利用展宽区紧邻黄河 同时展宽堤与黄河堤间有巨大空间的优势 ,经过充 分论证 ①②,可大力发展储水工程 ,为周边产业及城 市提供水源 ,以水利产业为基础带动周边地区的发 展。
(2) 利用土地优势发展农业 ,大力发展第二 、三
产业 。南展宽区 :可以当地粮食 、棉花 、水产 、瓜果为 主导产业 ,同时建立桑蚕养殖及冬枣基地 。区内人 多地少 ,劳动力丰富 ,有着传统柳编 、养蚕行业的优 势 ,为此应大力发展柳编业扩大出口 ,依托当地资源 优势 ,发展蚕丝加工业 、刺绣业 ,吸收当地的劳动力 , 可进一步改善农民生活条件 ;利用紧邻黄河淡水丰 富的优势 ,用展宽区内的低洼地以及渠系的排灌条 件 ,大力发展淡水养殖 ;利用地处博兴 、利津 、垦利 3 县交界优势 ,繁荣交易市场 ,促进农业发展 。北展宽 区 :目前虽然生产条件较差 ,但向南紧邻黄河及济南 市区 ,向西北靠德州市 ,交通发达 ,因此发展高效农 业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 ,根据当地的情况 ,建设高效 良田 、蔬菜大棚 ;利用低洼地建设高产藕池 、鱼池 ;与 此同时大力发展畜牧业 ,以及家禽等 。展宽区内以 城市为依托 ,以城市补给产业为龙头 ,做好加工 、物 资批发 、饮食 、机械维修等产业 ,引导区内农民多种 经营提高收入 。
收稿日期 :2006 03 15 ;修订日期 :2006 05 30 ;编辑 :陶卫卫 作者简介 :孙玉民 (1963 - ) ,男 ,山东寿光人 ,高级工程师 ,主要从事规划 、设计管理工作 。
·132 ·
© 1994-2010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 All rights reserved.
1045
762
垦利县
垦利县合计
332
30666. 67
255
0. 221
3442
674
(2) 展宽区内不仅经济落后 ,基础设施及群众居 住条件也较差 。交通方面 :除几条干道外 ,展宽区内 及原搬迁到背河的村庄中配套道路稀少 ,群众在原 村土地耕种 ,或翻越堤防或绕行 ,最远达到 6 km 路 程 ,现有道路因多年失修 ,路况很差 。水利设施方 面 :水利设施不配套 ,现有的水利灌溉 、排水渠道及 建筑物年久失修 ,个别渠系已失去作用 ,有的耕地常 年积水 ,农业生产受到严重影响 。群众居住方面 :居 住在临黄堤背河侧 ,展宽区修建时避水村台面积按 每人 45 m2 修建 ,几十年来 ,由于人口的自然增长 , 村台面积已减少到每人不足 30 m2 ,远低于国家现 行标准 。同时公共用地面积稀少 ,配套设施严重不 足。
第 22 卷第 6 —7 期 山 东 国 土 资 源 2006 年 6 —7 月
成果与方法
黄河山东段南北展宽区的经济现状及发展对策
孙玉民 ,许曰坤
(山东黄河河务局 ,山东 济南 250011)
摘要 :20 世纪 70 年代由于防洪 、防凌的需要 ,黄河两侧修建了南 、北展宽区 ,受防洪的限制 ,展宽区内群众的经济发 展相对落后 。小浪底水库建成运用后 ,南北展宽区失去其防洪作用 ,该文分析了南北展宽区内经济现状和资源的 优劣势 ,针对如何利用现有条件就资源开发 、优势互补等方面提出了设想和建议 。 关键词 :南北展宽区 ;资源利用 ;经济发展 ;黄河 ;山东 中图分类号 : TV882. 1 ; TV873 + . 3 ; F207 文献标识码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