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宝钗赏析

合集下载

正式:红楼梦薛宝钗人物分析

正式:红楼梦薛宝钗人物分析

薛宝钗人物分析读者对红楼梦人物薛宝钗的评价差别是很大的,总体评价很差,但我通过自己的阅读,看各种评论,发现,这些评价大多从文本上站不住脚,反而,我认为宝钗有一个很优秀的人物形象,我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叙述我的观点。

第一、从容貌来看,书中有多处具体描述。

主要是从宝玉的口中叙述的,宝玉前去探望宝钗,“肌肤非常白皙,面容饱满柔润,身材微丰。

她的眼睛大而明亮,眼波流转,嘴唇不点而红,眉毛不画而翠。

她的美丽不仅端庄大气,而且明艳鲜媚,具有强烈的吸引力。

”大家闺秀、端庄大方。

”人所谓黛玉所不及”。

至少在大观园、贾府的众人之中,宝钗的评价是高于黛玉的。

在抽花签时、宝钗的花签是牡丹,艳冠群芳,是花王。

黛玉侧重的不是美丽,而是灵性。

当然这种灵性只有喜欢她的人才能欣赏,不喜欢她的人,这种灵性自然不被人体会第二、宝钗的君子之范。

薛姨妈家住的地方是衡芜苑,其居所的描述大概是这样:多石头、外在多藤蔓,我想这体现了宝钗外柔内刚的特性。

空无、素净的家居布置也体现出宝钗不喜欢尘世间的虚华。

‘宝钗自从就不喜欢那些花儿、粉儿’(薛姨妈语),身上穿的衣服床铺的布置也是半新不旧,淡极始知花更艳。

宝钗是最早的悟道者。

书中有一段,贾母给宝钗过生日,提到一句:‘赤条条来去无牵挂’,从这句话可以看出,宝钗知道生活终将了无、繁华终究会幻灭。

但宝钗的悟道跟宝玉不同,宝玉的悟道就是出家做和尚,什么都不理,不理父母,不理朋友,妻子也不管了,未出世的小孩也不管了,毫无一点责任担当,这种悟道是消极避世的悟道,层次很低的。

做和尚的宝玉,跟出家在道观修行的贾敬是类似的。

贾敬也是家里一切不理。

但宝钗不同,她知道生命终讲了无,但她注重生命的过程,她依然帮助他人,积极的做她作为一个社会人的分内之事。

比如作为女儿(薛姨妈)、妹妹(薛潘)、朋友(众金钗)、主子(众丫鬟婆子)该做的事。

第四、博学,从书中的描写可以看出,宝钗的博学,涵盖很多方面,诗词、医药、绘画、而黛玉的学问只是侧重于风流优雅,所涉及的面远低于宝钗。

《红楼梦》中薛宝钗人物形象分析

《红楼梦》中薛宝钗人物形象分析

《红楼梦》中薛宝钗人物形象分析
薛宝钗是《红楼梦》中的重要角色之一,她是贾府的外戚,宝黛之间的竞争者,具有独特的人物形象。

首先,薛宝钗被描绘为一个美丽、贤淑的女子。

她容貌出众,气质高雅,被赞为是“才子佳人”中的“佳人”。

她懂得品茶赏花,懂得琴棋书画,懂得诗词歌赋,精通礼仪知识,尤其擅长诗词写作。

她不但自身有才情,还通过与贾宝玉的交往,激发了贾宝玉的才思悟性,间接地成全了贾宝玉的文学梦想。

她的形象充满了知性和温婉的魅力。

其次,薛宝钗是一个聪明机智的女子。

她有着独立思考的能力,懂得如何处事,如何处理人际关系。

她对自己的辈份和身份有着清晰的认识,能够明辨是非,掌握自己应有的位置。

她能在与贾宝玉、林黛玉等其他角色的交往中保持冷静而明智的态度,不被情感牵制,不轻易露出弱点。

第三,薛宝钗是一个坚强自尊的女性形象。

尽管她深爱着贾宝玉,但在宝黛之间的纠葛中,她始终保持了自己的尊严和坚定。

她在得知贾宝玉与黛玉有染后,并没有陷入绝望和自卑,反而以自己的方式守护着自己的感情和尊严。

她选择了离开,在离别时展现了她的坚毅和自由。

薛宝钗是一个充满魅力、聪明机智、坚强自尊的女性形象。

她以优雅、才情和独立思考的能力赢得了众人的尊敬和赞美,成为《 红楼梦》中不可忽视的角色。

红楼梦赏析之薛宝钗5篇

红楼梦赏析之薛宝钗5篇

红楼梦赏析之薛宝钗5篇第一篇:红楼梦赏析之薛宝钗红楼梦赏析之薛宝钗相信有很多人跟我一样,对《红楼梦》的认识和了解最初是从电视上得到的。

当我看到宝钗出场的时候其实是着实让人感到惊艳。

本来以为是演员的原因,于是我拜读了原版小说,却让我更加相信自己的想法。

“脸若银盆,目似双杏”,我脑中勾画的形象依然很美。

我喜欢宝钗的笑,温和不张扬,不似林妹妹那般娇作。

我相信只要一个人能笑脸对人,心地不会坏道哪去。

可是我忘了她的身世,她的背景。

一个在腐朽的旧时代出生又在充盈着钱权功利气味的环境里成长的女子怎么能抵挡住封建势利的荼毒。

我是有些同情宝钗的。

作为一个封建时代的产物,一个本该温润贤德的女子成了封建时代的牺牲品。

她容貌丰美,比黛玉别具一种风流妩媚,而举止娴雅,品格端庄。

自小读书识字,亦“杂学旁收”,但确信朱熹的话句句实在,不是“虚笔浮词”。

她认为“女孩儿不认得字的倒好”,“只该做些针黹纺织的事才是”。

还认为男人们应该“读书明理,辅家治民”,亦常用这番道理规劝宝玉。

她通情达理,随分从时,因此赢得贾府上上下下交口称赞,连心气孤傲的林黛玉亦对她“暗伏”。

她是受封建正统教养陶铸的一个完美典范——恪守封建道德对女子的严格规范而不陷于迂腐,谙熟世故而不流于鄙俗,天资聪颖能使她自我完善而臻于“行为豁达”的境界。

在她身上体现了传统美德某些永久性的价值。

因为寄人篱下,难免促成她恭维虚伪的性格。

会做人是她的特点。

这与她“温柔敦厚”的外露特征相融合,使得她为人人所夸赞。

宝钗“会做人”,“不关已事不开口,一问摇头三不知”的为人处世原则,让她凡事不像黛玉一样用尖酸刻薄的话语指出,而是充闻耳不闻,装作看不见,只为心里明白也就罢了。

这就使得那些平日里做着些见不得人的丑事的封建主子们便赞她“会做人”。

宝钗“会做人”不仅体现在对封建阶级最高统治者不露声色的笼络,还表现在对处于封建阶级下层的被压迫者的收卖上。

贾母给她做生日,要她点戏,她就依着贾母素日的喜好说了一遍。

薛宝钗人性的多层面评析

薛宝钗人性的多层面评析

薛宝钗人性的多层面评析《红楼梦》里的人物众多,一个个都有着自己的个性和特点。

而薛宝钗这个人物,在小说中也是备受关注的一个角色。

她的人性特点也是十分丰富和多层次的,在本文将对薛宝钗的人性进行评析。

薛宝钗的智慧薛宝钗虽然是一个女子,但是她的智慧却非常高超。

她能够分析研究琐碎的小事情,也能够指引大众的方向。

她时常能够站在旁观者的角度看待问题,从而做出最有利于自己的决策。

薛宝钗的智慧不仅表现在她的思维方面,同时也表现在她的情感生活中。

她在面对自己的感情问题时,也能够以明智冷静的态度处理好与贾宝玉之间的关系。

薛宝钗的善良薛宝钗表面上看起来傲娇、自傲、高贵冷艳,但背后却是一个极其善良的女子。

她不仅和自己的亲人家人、朋友都处理得非常亲密,同时对待她所认为的“渣男”嫖宿的几位小姐妹也是极其仁慈。

她在经济上给予她们一定的帮助,同时也在情感上给了她们无微不至的关怀。

薛宝钗的冷静薛宝钗的冷静也是她人性的表现之一。

她不像林黛玉那样矫情,也不像贾元春那样孤傲,而是能够以冷静的态度面对自己的情感问题。

她从不冲动地做出任何决定,也不会因为自己的感情问题而脱离现实。

相反,她会以一种平和的心态处理好自己与他人之间的关系。

薛宝钗的坚毅薛宝钗在《红楼梦》中也有坚毅的一面。

在贾母离世后,薛宝钗面对亲人和朋友们的离散和祸福,也能够以坚毅的意志力勇敢地面对困境。

她不愧是一个有着高尚的情操和人格气质的女子,始终保持着一个独立自主的人生态度。

薛宝钗的幸福感尽管薛宝钗在小说中经历了许多困境,但她始终保持着对生命的热爱和幸福感。

她即使面对着深重的悲伤和痛苦,依然能够笃定自己的人生方向,为自己和亲人朋友创造出属于他们的幸福。

总结从上述内容可以看出,薛宝钗的人性是由多个方面组成的。

她的聪慧、善良、冷静、坚毅和幸福感都是她成功的关键。

她与其他女性角色一样,对小说的情节、风格和生态人文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参考资料无。

薛宝钗人物概括短评

薛宝钗人物概括短评

薛宝钗人物概括短评
薛宝钗是《红楼梦》中的重要人物之一,是贾宝玉的表妹。

她出身名门望族,有着优越的物质条件和教育环境,也因此而有些高傲自大。

她善于处世,深知人性,有时会表现出冷漠和无情。

在小说中,薛宝钗是一个极具智慧和洞察力的人物。

她能够清楚地看到人性的弱点和缺陷,但也不会以此为耻,而是以其敏锐的洞察力和深厚的文化底蕴来应对复杂的人际关系。

她有着高尚的品德和修养,对待他人总是心怀善意和关爱。

然而,薛宝钗也有着自己的矛盾和缺陷。

她过于理性和冷静,有时会显得冷漠和无情。

她对自己的要求很高,不断地自我克制和修炼,但也因此而有些自我压抑。

薛宝钗是《红楼梦》中极具复杂性和魅力的人物之一。

她的形象塑造展现了中国古代淑女的风范和内涵,也反映了当时社会和人性的深刻内涵。

薛宝钗人物短评300字

薛宝钗人物短评300字

薛宝钗人物短评300字
薛宝钗是中国古代小说《红楼梦》中的一个女性角色,她是宝玉
的表妹,也是宝玉的知心好友。

薛宝钗是一个非常有个性、美丽、聪明、理智、慎重、富有感情的女性角色,她的性格特点深深吸引着读
者的眼球。

首先,薛宝钗是一个非常有个性的女性角色,她的性格非常独立,不愿被他人左右,始终保持自我的独立思想和行动。

她在公婆家中做
出了自己的贡献,提出了对家庭的合理化建议。

她虽然不屈从于传统
的女性角色模式,却又结合自身的个性和时代背景,形成了独特的个
性魅力。

其次,薛宝钗的美貌和聪明才智也是她的突出特点之一。

她的美
貌让人眼前一亮,而她聪明才智以及以智取胜的战略思维更为惊艳。

她以深入的洞察和高超的才智,多次帮助宝玉摆脱困境。

再次,薛宝钗的情感丰富,她懂得感情的包容和理解。

她不像林
黛玉那样婉约多情,相反,她深明大义,懂得珍惜感情,更懂得感情
的温暖和友谊的珍贵。

总之,薛宝钗是一个值得我们学习的女性形象,她的坚强、自信、智慧以及一步一个脚印的人生态度,对我们的未来成长和人生沉淀都
有着指导意义。

学习薛宝钗,就是学习一个坚强、自立、自信的女性
形象,在这个发展的时代,我们需要脚踏实地,不断追求自我,实现
未来的辉煌!。

薛宝钗人物形象分析13

薛宝钗人物形象分析13

薛宝钗人物形象分析
薛宝钗,《红楼梦》中的一个重要人物,她是贾宝玉的表妹,贾府的“二侯”宝
玉的夫人。

她的形象在小说中被塑造得复杂而深刻,展现出了一个独立、自信、聪明的女性形象,她的形象有很多亮点和值得讨论的地方。

外貌和气质
薛宝钗是一个端庄优雅的女性,她有着清秀的容颜,丰满的体态,眉目间透着
一股沉稳和内敛的气质。

她常常穿着华丽的衣裳,但从容得体,自有一番风韵。

她的气质温和大方,优雅端庄,给人一种高贵典雅的感觉。

才华和智慧
薛宝钗不仅外表美丽,还有着非凡的才华和智慧。

她通晓文学、音乐、绘画等
多种才艺,举止文雅,谈吐之间透露出一种高雅和知性的风采。

她对人生洞察深刻,处事果断,从不轻言放弃。

情感和人际关系
薛宝钗对待感情也有自己的原则和态度。

她与贾宝玉的感情并不深,婚后虽然
相夫教子,但并没有过多的依赖与渴求。

她在处理人际关系时,常常保持着一份疏离与独立,不轻易受人左右,有着自己的坚守和原则。

性格和命运
薛宝钗的性格内敛而复杂,表面温和,内心却隐藏着很多情感和矛盾。

她对家族、自己的地位有着一种强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但也有着被限制和束缚的痛苦。

她的命运曲折多变,受到命运的摆布,但最终展现出一种坚韧和不屈的品性。

综上所述,薛宝钗是一个优雅、聪慧、独立、坚韧的女性形象,在《红楼梦》
中占据着一个独特而重要的地位。

她的形象展现了女性的多面性和复杂性,是小说中一个不可或缺的角色。

红楼梦中薛宝钗服装赏析

红楼梦中薛宝钗服装赏析

薛宝钗是《红楼梦》中的一个重要角色,她的服装在小说中也具有很大的意义。

在这篇文章中,我将对薛宝钗的服装进行赏析,探讨其在小说中的象征意义和文化背景。

我也将分享我对薛宝钗以及她所代表的女性形象的理解和观点。

1. 薛宝钗的服装风格薛宝钗在小说中被描写为一个美丽、聪明、贤淑的女子,她的服装风格也体现了她的性格和地位。

根据小说中的描述,薛宝钗常常穿着华丽而端庄的衣裳,尤其喜欢穿着以红色为主的服饰。

红色在中国传统文化中被视为吉祥和幸福的象征,也代表着权势和地位。

薛宝钗的服装选择显示了她作为贵族少女的身份,以及她家族的富有和地位。

薛宝钗的服装风格还体现了她的文雅和独特的个性。

她常常选择一些独特的绣花图案和刺绣,这些细节体现了她对细节的重视和对艺术的鉴赏。

她的服装并不过分浮夸,而是注重细节和品味,展示了她高尚的气质和品德。

2. 薛宝钗服装的象征意义薛宝钗的服装不仅仅是外表的装饰,更有着深层次的象征意义。

她的红色服装代表了她所属的贵族阶层和家族地位。

在当时的社会中,红色是贵族阶层的象征,只有贵族才能穿着红色服饰。

通过选择红色服装,薛宝钗向他人展示了她的高贵身份和社会地位。

薛宝钗的服装也代表了她对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尊重。

在《红楼梦》中,作者曹雪芹通过描写薛宝钗的服装选择,表达了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敬仰和推崇。

薛宝钗选择传统的绣花和刺绣纹样,展示了她对传统技艺的理解和欣赏。

她的服装不仅仅是时尚的表现,更是对传统文化的一种呈现和传承。

薛宝钗的服装还代表了她自身的独立和个性。

虽然她是宝玉的心上人,但在小说中她展现了独立思考和追求自我价值的特点。

她通过自己的努力和智慧,获得了一定的自主权。

她选择独特的服装风格,展示了她独立思考和个性的一面。

3. 对女性形象的理解和观点通过对薛宝钗的服装赏析,我们可以看到她作为一个女性形象在小说中的独特性和价值。

薛宝钗不仅仅是宝玉的心上人,更重要的是她展现了一个独立、聪明和有内涵的女性形象。

她通过自己的努力和智慧,获得了一定的独立地位,并且能够独立思考和追求自我价值。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百多年来,《红楼梦》读者自动分成拥黛,拥钗两个阵营,争论不休直到今,内部矛盾一直不能解决。

在此我想换一个角度看宝钗,摒弃成见,不考虑贾宝玉的婚姻问题,更客观冷静地分析一下她的优缺点。

在此声明,我既不拥谁也不抑谁。

我的立论是宝黛都是本质很好的苦命女孩,因命运捉弄,都爱上了贾宝玉并为之奉献了一切。

下面说说宝姐姐的种种特点:自信自信对于女孩子(尤其是旧社会的女孩子)来说是太难得了。

看看全书中所有的女性,哪个有宝钗的自信?黛玉是不用说,寄人篱下无依无靠,成天自怜自伤;探春的“庶出”情节一直挥之不去;湘云虽豪爽也有受叔婶虐待的伤痛,巴不得在姑奶奶家待一辈子;迎惜二春在群芳荟萃的大观园里也难免有自惭形秽之感,所以一个软弱一个孤高;就连凤姐虽有英雄气概,也有不识字没文化的遗憾。

只有这位宝姑娘,艳冠群芳,家资豪富,博学多才,优点多多,除了宝琴,没人可比。

可她从不恃才傲物,对人总是温柔和蔼,黛玉多次刻薄她她也从不还嘴(借扇机带双敲那回的确是宝玉过分了)。

她长得漂亮,但从不爱花儿粉儿地打扮以突出美貌。

她家里有钱本是招人嫉妒的,可她偏不重视物质享受,还到处仗义疏财结善缘。

诸位请想,就算她的确是有阴谋企图,能做到这样也算不易。

一个人做一次好人是容易的,难的是一辈子做好人,最后是上至贾母下至丫环,刻薄如黛玉,狭隘如赵姨娘,三教九流无人不夸,无人不服。

都说人民的眼睛是雪亮的,人缘好应该说明她这个人还是不错的,不象凤姐等人只对有用的人好。

大家喜欢她正因为她帮助别人不求回报,她自己已经什么都不缺,无欲则刚。

(关于贾宝玉的事稍后讨论)我每次看傅东华译的《飘》中,郝思嘉对卫希礼家美丽的大房子的印象就是“譬如一个美人,知道自己毫无缺撼,因而对一切人都大大方方和和气气的一般”,读到此,中国古典美人薛宝钗的形象总是跃然眼前,艺术的通感就是这样绝妙!俭朴有人说宝钗嫁宝玉是图贾家富贵,我不这么想,因为她本身就是个生活俭朴,视金钱如粪土的人。

宝钗一出场就是“蜜合色棉袄,玫瑰紫金银二色比肩褂,葱黄绫棉裙,一色半新不旧”,在芦雪庵吟诗时,大家多穿大红羽纱或猩猩毡的衣服,只有李纨穿青多罗呢,宝钗穿莲青锦上添花洋靶丝鹤氅。

她从不化妆,从来都是唇不点眉不画,不爱红妆。

书中描写宝玉闻到她冷香丸香气,问她熏的什么香,她马上说”我最怕熏香”,可见是香也不熏。

宝钗也不戴什么首饰鲜花。

送宫花时薛姨妈就说“宝丫头从不爱这些花儿粉儿的”,莺儿折花柳编篮子的理由也是因为蘅芜苑对小姐们分例领用的鲜花从没享用过,说明宝钗的确不爱打扮。

她劝岫烟在穿戴上要守本分时,说金玉首饰都是大富大贵人家小姐的穿戴,咱们“比不得他们”,“你瞧我从头到脚可有这些富丽闲妆?”其实宝钗唯一的首饰就是那个要命的金锁,但全书正式出场只有“比通灵”那一次,还说明它其实是个和尚半仙儿设计出来的护身符,因宝钗从小有胎里带来的热毒,经常生病,所以必须内服冷香丸,外戴长命锁方保平安。

宝钗自己也觉得烦“沉甸甸的有什么趣”,总把它挂在衣服里面。

这点,与宝玉对自己的玉的厌恶态度异曲同工。

宝钗的房间如雪洞一样,一色玩器全无,睡的是青纱幔帐,衾褥也极朴素,摆了个土定瓶供几枝菊花。

凤姐她们送来的古玩摆设一律退回。

宝钗曾说“七八年之先”她也富丽堂皇地打扮过,说明她小时可能也好打扮,爱读乱七八糟的书,后来被大人一通打骂烧书,受了刺激。

从此克守闺训,过上了简朴的生活。

时间一长就习惯成自然了。

也可能她早已看破四大家族好景不长,迟早要倒台,预先就学着适应过苦日子也未可知。

多才宝钗是《红楼梦》中数一数二的聪明女孩。

聪明其实分很多种,有人反映敏捷,也有人理解力超强,宝钗属于后者。

她的学问积累得益于她惊人的观察力,记忆力和感悟力。

“可叹停机德,堪怜咏絮才”,多数人认为前者是说宝钗,后者是说黛玉。

其实宝钗也有咏絮才,而且不在黛玉之下。

黛玉的才华主要表现在诗歌文学方面的专精,宝钗的才华则体现在多方面的广博。

文学是不用说了,讽和螃蟹咏,夺魁柳絮词,当宝玉的“一字师”都是大家耳熟能详的。

对于戏曲也有卓越的鉴赏力,能从热闹的“俗戏”中听出富有哲理的曲文。

另外,宝钗对于绘画和佛学也颇通,能用六祖惠能的故事启发宝玉,又能给惜春指点画国画的要领和方法。

她对医学和养生也有心得,告诫宝玉喝冷酒的害处,又建议黛玉吃燕窝养身体。

所以宝玉赞她“无书不知”是颇有道理的。

宝钗不但有文化方面的知识,还是个管理策划的人才。

比如湘云发愿请客却又因没钱而一筹莫展时,宝钗不但在资金上赞助她,还在活动安排和细节筹划上帮助她,帮她拟诗题,又帮她布置宴会。

螃蟹宴被安排在藕香榭的水阁,那里有盛开的桂花,“看着水眼也清亮”,贾母光临时又发现亭中已备好茶具,便夸:“这茶想得到,且是地方”,湘云便笑“这是宝姐姐帮我预备的。

”贾母连夸宝钗心细,凡事想得妥当。

最后这次宴会和赛诗会举办得非常成功,人人尽欢而散,宝钗功不可没。

后来宝钗受王夫人之托,在凤姐生病时帮助料理家务。

她的主要工作是每晚巡查上夜的值班人员以防他们吃酒赌博。

其实这是个没实权又不讨好的工作,她也很快就被老婆子们封为“镇山太岁”之一。

宝钗却以小惠全大体,以柔克刚的办法顺利完成了任务。

在协助探春理家时,她作为客人,只把决定权交给探春,自己只做幕后军师。

细心的读者会发现,探春理家凭的是自己杀伐决断雷厉风行的办事风格,真正的细节安排和制度的规划都是采纳宝钗的意见。

探春说起在参观了赖大家的园子后,意识到大观园的创造经济效益的潜力时,宝钗立刻用《不自弃文》警醒探春不可利欲熏心。

又说探春对经济效益的认识太迟了。

可见宝钗是早已认识到了这些,并且能上升到理论高度去“格物致知”。

她说“学问中便是正事,此刻于小事上用学问一提,那小事越发高一层了”。

探春提出把各处承包给下人去照管获利,得到宝钗的赞同。

在选择承包人时也征求宝钗的意见,宝钗的看法是“幸于始者怠于终,善其词者嗜其利”,何等深刻!在探春设想了承包规划后,宝钗又补充了让承包者另外分出部分利润给那些没有承包到的人以安其心,不但大家觉得公平,那些没有承包到的值夜的人还从此感念宝钗的恩惠,决心不再吃夜酒赌博,支持宝钗的工作。

“得人心者得天下”宝钗是深谙此道。

这样一来,宝钗借着贾府的新政策做了人情,又不须象凤姐那样以体罚治人惹人怨恨,又不显着自己太喧宾夺主(主意是三姑娘拿的),而且还圆满完成了姨妈交付的任务。

宝钗的高超管理技巧可见一斑。

宝钗的知识丰富,不仅是因为她饱读,更与她的家庭环境影响分不开。

她家本身是皇商,官场和商场的世面和黑暗她都见识过,由于父亲早逝,母亲软弱,哥哥又不成器,她不得不担负起与她年龄不相称的管家责任来。

可以说,她很早就是被当作大人对待了。

迫于环境她不得不迅速成长,成熟,把理论知识与实际生活结合起来。

有见识宝钗不但知识丰富,而且见解过人。

虽然也劝宝玉立身扬名,但她对读书与名利自有一番高见,认为坏人读书越多反而危害越大,倒不如不读书的体力劳动者实在。

对于家族的衰落,她也早有预感。

“月满则亏水满则溢,登高必跌重”,“荣华富贵,五世而斩”,这些道理,冰雪聪明的宝钗怎会不知?面对未来的危机,可卿托梦告诫凤姐及早准备;黛玉写下“明媚鲜妍能几时?”的句子,为自己伤感也为大观园敲响了丧钟;探春兴利除弊,试图挽将倾狂澜扶即倒大厦;而宝钗呢?对可卿托梦她当然不知,对黛玉的感慨她深深理解,对探春的改革她全力支持。

然而她心里明白这些都是没有用的,谁能挡住历史的车轮呢?她绝不浪费时间和精力在缅怀过去和担忧将来上,她是个实际明智的人,懂得顺应时势。

她的做法是淡泊名利,少说多听多观察,帮助别人但又不给自己惹事,广结善缘多交朋友。

她知道到宝玉长大时可能只有读书考功名才是重振家声的唯一办法,所以常劝他读书;她也设想到将来肯定好日子不多了,所以劝岫烟和自己一样不要沉湎于物质享受;她知道自己就算学富五车也于家境败落无补,所以不以书字为念,只是勤于女工,帮母亲料理家务。

可以说,她在物质上和精神上都做好了能屈能伸,进退两便的准备。

貌美不自炫,才高不自逞,贫贱不能移,富贵不能淫,这应该就是宝姐姐“艳冠群芳”的本色了。

在此再引用《飘》中的一个比喻:小麦的杆子是空心干燥的,狂风吹来时就被折断了;而荞麦的杆子心是多汁的,狂风吹来时暂时弯曲,等风过去它可就又立起来了。

宝钗的处世原则就是象荞麦一样,圆滑而实际。

具体到《红楼梦》中,“怀金悼玉”,宝钗是金,黛玉是玉,玉是宁折不弯的高洁之物,所以常发生玉石俱焚,玉碎瓦全的悲剧;金是世俗的,但同时也更强韧,常言说“情比金坚”,“真金不怕火炼”就是这个道理。

实际是宝钗的一大优点,但却有两面锋,实际过头难免给人以冷漠无情的印象。

这也是很多读者不喜欢她的重要原因。

与人为善大家都知道宝钗是十二钗中最讨人喜欢的姑娘。

单从相貌上讲,“容貌丰美,人多谓黛玉所不及”。

宝钗是脸若银盆,眼如水杏,现代话讲就是圆胖脸儿,肤白眼大,一脸福相。

这种形容虽似乎俗了一点,但确实是符合大众化的审美心理的,征婚启事上也常见类似形容,可见直到今天,这种类型的美女还是特别受欢迎的。

丰满性感,肤光胜雪,眉目如画应该是那种让人一见欢心的喜兴面貌,与黛玉那种惹人怜爱的薄命相完全不同,符合老辈人讲究的“宜男”相,一看就是可以相夫教子,生儿育女的好媳妇。

所以多数人认为宝钗比黛玉漂亮,是“绝色”。

“爱牡丹者,亦乎众矣!”就是这个道理。

宝钗虽这么漂亮,但并不招人妒嫉。

她淡妆素服,少言寡语,温柔稳重,行事低调,不象晴雯那样长得漂亮还要“打扮成个西施的样子”刺激别人,争强好胜到处结仇。

她家境富裕,但既不炫耀也不以势压人,衣食住行都非常简朴,她送礼物连赵姨娘这种人也不落下,见贾环跟莺儿吵架也赶去温言款语地安慰(比探春和凤姐强多了)。

宝钗平时不追求物质享受,乐于助人,仗义疏财。

她帮助湘云筹划请客赛诗,送燕窝给黛玉补身体,帮岫烟赎回当掉的冬衣,主动捐出新衣服给惨死的丫环金钏……都是她仗义疏财的表现。

宝钗除了在物质上帮助别人,还特别愿意在思想上劝戒别人。

她劝宝玉好好读书,劝黛玉湘云遵守妇道闺训。

如果说李纨是大观园里的“辅导员”,那宝钗就堪当“团支书”。

她也知道有时这些话被劝者不一定爱听,但她还是一有机会就要劝。

倒不是她这个人不识趣,煞风景,实在是她自己也非常相信这一套正统思想和理论。

宝钗与人为善的另一表现是她特别会做人,她在贾家过15岁生日,贾母给她摆酒唱戏地庆祝,她心存感激又无从感激,就在点菜点戏时挑贾母喜欢的点,哄老人家高兴。

元妃省亲要她做诗,她知道元妃是“才”选凤藻宫,必定以才高自得,所以在自己写的诗里道“睿藻仙才盈彩笔,自惭何敢再为辞”,元妃能不喜欢她吗?她听说金钏自杀,马上赶去安慰王夫人,虽然也怀疑王夫人难辞其咎,但事已至此多说无益,就尽量劝慰她以免其迁怒金钏家人,还主动把自己的衣服捐给金钏,果然王夫人平息心中不安后厚塟了金钏还赏赐了其家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