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读后感 评析薛宝钗

合集下载

读后感—薛宝钗

读后感—薛宝钗

读后感—薛宝钗薛宝钗是《红楼梦》中的一个重要角色,她是贾府的外孙女,贾宝玉的表妹,也是贾府中最漂亮、最聪明、最有才情的女子之一。

薛宝钗的形象被描绘得优雅、贤淑,她的浮现给整个故事增添了许多亮点。

首先,薛宝钗的美貌令人倾倒。

她有一双璀璨的大眼睛,皮肤白皙,身材窈窕。

她的漂亮不仅外在,更体现在她的文学才华上。

薛宝钗擅长诗词,能够运用诗词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

她的才华使她成为了贾府中备受瞩目的人物。

其次,薛宝钗的聪明才干让人佩服。

她有着敏锐的观察力和独到的见解,能够准确地洞察人心。

她善于分析问题,处理事务,为人处世圆融。

她在贾府中被赞誉为“宝玉之友,黛玉之师”,可见她在家族中的地位和影响力。

此外,薛宝钗的性格也深受人们的爱慕。

她温和善良,懂得体贴他人。

她对待贾府中的每一个人都很友善,特别对待贾宝玉更是关心备至。

她对贾宝玉的深情厚意,使得贾宝玉对她产生了深深的爱意。

薛宝钗的善良和宽容也使她在贾府中获得了广泛的认可和尊重。

然而,薛宝钗的一辈子并不完美。

尽管她在外貌、才华和性格上都是完美的,但她并没有能够得到自己真正爱的人。

她原本与贾宝玉有着深厚的感情,但最终却嫁给了贾府中的另一个男子。

这是因为贾府的家族规矩和利益考量,薛宝钗不得不抛却自己的爱情,选择了一个对她来说并不彻底趁心如意的婚姻。

总的来说,薛宝钗是一个令人难以忘怀的角色。

她的美貌、才华和善良让人们对她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她的故事也反映了封建社会中女性的命运和束缚。

薛宝钗的形象丰满而真实,她的故事给人们带来了不少思量和感慨。

读完《红楼梦》,我对薛宝钗这个角色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和认识,她的形象将会向来在我的记忆中留下痕迹。

红楼梦之薛宝钗读后感(精选5篇)

红楼梦之薛宝钗读后感(精选5篇)

红楼梦之薛宝钗读后感(精选5篇)要选择自己感受最深的东西去写,这是写好读后感的关键。

你会写红楼梦之薛宝钗读后感吗?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红楼梦之薛宝钗读后感,希望大家喜欢!红楼梦之薛宝钗读后感(篇1)“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

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

”一开篇,作者就给予我们一个神秘的印象。

前世的情缘,后世来还。

大多数读完这本书的人或许都怀有一份感叹,感叹结局的悲哀。

黛玉无可奈何,抱憾而终;宝玉穷困潦倒,看破红尘。

书中以林黛玉和贾宝玉坎坷的爱情故事为主线,用贾府的兴衰作为背景,通过它,揭示了封建大家族的腐朽。

透露出作者心中那份不满与愤怒。

给我印象最深的是林黛玉。

她从小体弱多病,造就了她倔强、孤僻、特立独行的个性。

但她的诗情画意和聪明灵秀总是不断的吸引着我。

她每次与姐妹们作诗赏画,总是那么的才气逼人。

她总幻想着与贾宝玉的爱情有朝一日获得认可,所以当她的爱情幸福被扼杀时,她表现得那样的勇敢、决绝。

而最让我怜惜的,是她的多愁善感、红颜薄命。

一直以来我都认为,薛宝钗是一个既冷酷又自私的人,但读完这本书,我不禁开始同情她。

她很善于处理人际关系,和各方面的人保持着一种亲切自然、合宜得体的关系。

但她也是一个典型的服从者,这是悲哀的,一生都被别人的看法所支配。

与林黛玉相比,就显得更加悲哀,因为林黛玉追求了自己的幸福,并且得到了那份真诚的感情。

而宝钗的一生“愚昧和不自知”到头来,只能任由生活来将她深深埋没。

我感叹宝玉和黛玉之间的爱情悲剧,佩服那些敢于与封建斗争的人们,同情那些封建制度下的“牺牲者”。

“假亦真时真亦假,无为有处有还无”。

《红楼梦》如此的让人捉摸不透。

红楼梦之薛宝钗读后感(篇2)煮一壶清茶,捧一本《石头记》,静坐于房檐下,细品书中内涵。

世人对它的褒贬不一,各有其感。

有人道,红楼一世界,世界一红楼。

鲁迅曾这样评价过,《红楼梦》是中国许多人所知道,至少,是知道这名目的书。

谁是作者和续者姑且勿论,单是命意,就因读者的眼光而有种种:经学家看见《易》,道学家看见淫,才子看见缠绵,革命家看见排满,流言家看见宫闱秘事。

读后感—薛宝钗

读后感—薛宝钗

读后感—薛宝钗薛宝钗是红楼梦中的一个重要人物,她是贾宝玉的表妹,也是贾府中的贵族女子。

她以其聪明、美丽和才华而闻名,成为了红楼梦中最具魅力的女性之一。

在阅读了红楼梦后,我对薛宝钗这个角色产生了深深的感触。

首先,薛宝钗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的是她的聪明才智。

在小说中,薛宝钗被描述为聪明、机智,善于应对各种复杂的情况。

她不仅有着出色的文学才华,还懂得处理人际关系,善于与人沟通。

她在贾府中的地位虽然不如贾宝玉,但她通过自己的智慧和能力,成功地获得了众人的尊重和赞赏。

这让我深深地感受到了女性的力量和智慧的重要性。

其次,薛宝钗的美丽和高贵也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她被描述为容貌出众,举止优雅,给人一种高贵典雅的感觉。

她的美丽不仅仅是外表的美,更重要的是内在的美。

她有着高尚的品德和优秀的教养,这使她成为了红楼梦中最受人喜爱的女性之一。

她的美丽和高贵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也让我对女性的自信和优雅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此外,薛宝钗的坚强和勇敢也让我深深地敬佩。

在小说中,薛宝钗面对各种困难和挫折,始终保持着坚强的意志和勇敢的态度。

她不畏艰难,勇往直前,为自己的家族和亲人奋斗。

她的坚持和勇敢让我深受启发,也让我明白了在面对困难时应该保持积极的态度,勇于面对挑战。

总的来说,薛宝钗是一个非常有魅力和吸引力的角色。

她的聪明才智、美丽高贵以及坚强勇敢让她成为了红楼梦中的一个亮点。

通过阅读红楼梦,我对薛宝钗这个角色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也从中汲取了许多宝贵的人生智慧。

她的形象让我明白了女性的力量和智慧,也让我对自己的人生有了更深刻的思考。

我相信,薛宝钗这个角色将会一直在读者的心中留下深深的烙印。

读后感—薛宝钗

读后感—薛宝钗

读后感—薛宝钗薛宝钗是中国古代小说《红楼梦》中的一个重要人物,她是贾宝玉的表妹,也是贾府中的贵族女子。

薛宝钗的形象深入人心,她聪明、漂亮、善良,被誉为“贤良淑德”。

读完《红楼梦》后,我对薛宝钗的印象非常深刻,她给我留下了深刻的思量和感悟。

首先,薛宝钗的聪明才干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在小说中,薛宝钗被描述为聪明伶俐,机智过人。

她在与贾宝玉的相处中,往往能够用智慧和机智来解决问题,匡助贾宝玉化解难点。

她的聪明才干使她成为了贾府中的重要人物,也使她在读者心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其次,薛宝钗的漂亮让我印象深刻。

她被描绘为容貌出众,漂亮动人。

她的漂亮不仅仅是外表上的,更体现在她的内在品质上。

她善良、温和,对待他人始终保持着宽容和善意。

她的漂亮给人一种温暖和舒适的感觉,使人情不自禁地喜欢上她。

此外,薛宝钗的善良和仁慈也让我深感敬佩。

在小说中,她对待他人总是心怀善意,从不计较个人得失。

她对待贾宝玉始终保持着深深的爱意,尽管在感情上受到了不少的伤害,但她从不怨恨贾宝玉,而是选择原谅和包容。

她的善良和仁慈让我深感敬佩,也让我思量如何在现实生活中做一个善良和仁慈的人。

最后,薛宝钗的形象给我带来了对人生的思量和感悟。

她的形象展现了一个女子应有的美德和品质,她的聪明才干、漂亮和善良让我深感敬佩和钦佩。

通过阅读薛宝钗的故事,我思量了人生的意义和价值,思量了如何成为一个优秀的人。

薛宝钗的形象给我带来了对人性的思量和对夸姣生活的追求。

总结起来,薛宝钗是一个令人难忘的人物。

她的聪明才干、漂亮和善良让她成为了《红楼梦》中的重要角色,也让她在读者心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通过阅读薛宝钗的故事,我对人生有了更深刻的思量和感悟,也对如何成为一个优秀的人有了更清晰的认识。

薛宝钗的形象给我带来了夸姣的思量和追求,让我对生活充满了希翼和憧憬。

红楼梦薛宝钗出嫁读后感

红楼梦薛宝钗出嫁读后感

红楼梦薛宝钗出嫁读后感第一篇姐妹们,跟你们说哦,我最近读了《红楼梦》里薛宝钗出嫁那段,心里头那滋味,真是复杂得很呐!你说这薛宝钗,那么聪明伶俐,知书达理的一个人儿,出嫁的时候却也有着那么多的无奈。

她心里头到底咋想的,咱也猜不透。

我就在想啊,她穿着那大红的嫁衣,凤冠霞帔的,看着是风光无限,可这背后的苦又有谁知道?那宝玉心心念念的是林妹妹,这薛姐姐嫁过去,能有好日子过吗?这婚姻大事,在那个时候,全由不得自己做主。

就算是像薛宝钗这样优秀的女子,也没法掌控自己的命运。

想想都觉得悲哀。

而且,这婚礼虽说热闹,可总觉得透着一股凄凉。

大家都忙忙碌碌,可又有几个人是真心为这对新人高兴的呢?唉,读着这段,我真是又生气又心疼。

生气这封建礼教的束缚,心疼这如花似玉的女子。

也不知道这以后的日子,薛宝钗该怎么熬哟!第二篇嗨,朋友们!今天我要跟你们唠唠《红楼梦》里薛宝钗出嫁这一茬儿。

她明明知道宝玉心里只有林妹妹,可还是嫁了过去。

这得需要多大的勇气啊,我都佩服她。

也许她是想着时间能改变一切,也许她有着自己的无奈和苦衷。

再看看那宝玉,迷迷糊糊的就成了亲。

可怜他满心满眼都是林妹妹,醒来发现娶的是薛宝钗,那得多崩溃啊。

这一场婚姻,简直就是一场悲剧。

感觉所有人都被困在了一个无形的笼子里,怎么挣也挣不脱。

我就在想,如果能自己选择伴侣,那该多好。

薛宝钗那么优秀,要是能嫁给一个真心爱她、懂她的人,那该是多么美满的结局。

可这就是命运的捉弄吧,让人唏嘘不已。

读了这一段,我好几天心里都堵得慌,为薛宝钗感到不值,也为那个时代的女子感到悲哀。

读后感—薛宝钗

读后感—薛宝钗

读后感—薛宝钗薛宝钗是《红楼梦》中的一个重要人物,她的形象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在阅读《红楼梦》后,我对薛宝钗的印象和感受非常深刻。

本文将从五个大点来阐述我对薛宝钗的读后感,分别是她的聪明才干、漂亮外貌、善良品性、家庭观念和对爱情的态度。

首先,薛宝钗展现了出色的聪明才干。

她在《红楼梦》中被描述为聪明伶俐,善于琴棋书画,擅长诗词歌赋。

薛宝钗的聪明才干不仅体现在她的学识上,还体现在她的处事能力上。

她能够灵便应对各种复杂的情况,善于处理人际关系,这使她在故事中扮演了一个重要的角色。

其次,薛宝钗的漂亮外貌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她被描绘为娇美动人,容貌出众。

她的漂亮不仅仅是外在的,更重要的是她内心的漂亮。

她的漂亮外貌成为了她吸引人的特点之一,但她并没有被漂亮蒙蔽,而是以其漂亮为基础,展现了她的聪明才干和善良品性。

第三,薛宝钗的善良品性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她是一个善良、朴重、慈悲的人。

她对待他人总是充满爱心和关心,从不计较个人得失。

她对待家人、朋友和下人都十分友善,从不嫌弃他人的贫穷或者低微的身份。

她的善良品性使她成为了众人心目中的楷模。

第四,薛宝钗对家庭观念的重视也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她对家庭的责任感非常强烈,特别是对她的父母和兄弟姐妹。

她始终尽自己最大的努力来维护家庭的利益,不计较个人得失。

她对家庭的忠诚和奉献精神令人敬佩。

最后,薛宝钗对爱情的态度也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她对待爱情非常认真,她追求的是一种纯粹而真挚的爱情。

她对待感情从不轻浮,她对待爱情的态度非常理性,不会被外界的诱惑所动摇。

她的坚持和执着使她成为了许多人心中的梦中情人。

总结起来,薛宝钗是一个聪明、漂亮、善良、有责任感和对爱情持理性态度的女子。

她的形象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她的聪明才干、漂亮外貌、善良品性、家庭观念和对爱情的态度都是她独特魅力的体现。

在阅读《红楼梦》后,我对薛宝钗的印象更加深刻,她成为了我心目中的一个值得敬佩和学习的模范。

红楼梦读后感评析薛宝钗

红楼梦读后感评析薛宝钗

红楼梦读后感评析薛宝钗(共2页)--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时请直接删除即可----内页可以根据需求调整合适字体及大小--红楼梦读后感——评析薛宝钗《红楼梦》是曹雪芹的巨著,它以贾府为中心活动舞台,以贾宝玉与林黛玉的悲剧爱情故事为首要资料,经过对贾、王、史、薛为代表的封建贵族家庭由盛至衰的发展过程及豪华奢侈日常的生动叙述与描写,客观而真的地揭露出封建社会的腐朽与黑暗,并明白无误地预示了其无可挽回的覆亡趋势《红楼梦》的思想内涵十分深厚,“丢弃了不离不弃黄金琐,忘记了莫失莫忘通灵玉”,一个多情潇洒的贾宝玉,一个娇嫩多病的林黛玉,但我更乐于去分析薛宝钗的人物形象。

坦白说,在《红楼梦》中,我最欣赏的人物是薛宝钗。

薛宝钗在人们心目中的形象大多都是保守、圆滑而又自私的。

我觉得这并不能作为她的性格标签。

大家都以袒护林黛玉的角度来看她,但若以一种平和的心态来对待的话,薛宝钗的可爱也并不下于林黛玉。

薛宝钗,才不输黛玉,貌堪比可卿,能可替熙凤,巧齐平袭人。

宝钗端庄稳重,温柔敦厚,豁达大度。

薛宝钗一出场,作者就描写了她的美貌和品格。

她穿着“不见奢华,惟觉淡雅”,她“品格端方,容貌美丽”;“罕言寡语,人谓装愚;随分从时,自云守拙。

”这就概括地写出了她谨守封建礼教,顺应环境的个性特点,勾勒了一个封建淑女的轮廓。

薛宝钗很世故,即很会做人和处世。

水亭扑蝶,自然可以看出她有心机。

但其目的是让小红、坠儿以为她没有所见那些私情话,并非有意嫁祸林黛玉。

借衣金钏,也并非有意识让王夫人嫌弃林黛玉。

她这样做,完全是遵循封建主义的明哲保身的哲学,她处事周到,办事公平,关心人,体贴人,帮助人。

一次,袭人想央求湘云替她做点针线活,宝钗知道后,马上对她讲明史湘云的苦衷,责怪她“怎么一时半刻不会体贴人”,并主动接去了要湘云做的活计。

湘云要开社作东,宝钗因伯她花费引起她婶娘报怨,便资助她办了螃蟹宴。

因此,这位心直口快、性情豪爽的小姐,曾经真心地这样称赞宝钗:“这些姐妹们,再没有一个比宝姐姐好的,可惜我们不是一个娘养的——我但凡有这样一个亲姐姐,就是没了父母,也是没妨碍的。

红楼梦人物薛宝钗读后感

红楼梦人物薛宝钗读后感

红楼梦人物薛宝钗读后感(实用版3篇)目录(篇1)1.薛宝钗的形象特点2.薛宝钗与黛玉的对比3.薛宝钗在红楼梦中的意义4.读后感及对薛宝钗的认识正文(篇1)《红楼梦》是我国古典四大名著之首,讲述了贾、史、王、薛四大家族的荣辱兴衰,其中薛宝钗作为薛家家族的代表人物,她的形象特点和在书中的意义值得我们深入探讨。

薛宝钗形象特点鲜明,她出生于一个富贵家族,却因天生的热毒而备受折磨。

她外表美丽,内心聪慧,兼备着黛玉的才情和宝玉的痴情。

她在大观园中处事圆滑,善于应酬,却不失真诚和善良。

她对朋友关心体贴,对家人孝顺恭敬,堪称大家闺秀的典范。

相较于黛玉,薛宝钗表现出更多的世故和圆滑。

黛玉率真,情感外露,喜怒哀乐都表现在脸上。

而宝钗则内敛,即使心中波涛汹涌,表面上依旧波澜不惊。

这种性格差异,使得黛玉在情感上更接近宝玉,而宝钗则在现实中与宝玉更匹配。

在红楼梦中,薛宝钗象征着封建社会的理想女性形象。

她贞洁、孝顺、善良、聪慧,几乎具备了所有女性美德。

然而,在现代社会,我们更欣赏黛玉的率真和独立,这也是红楼梦给我们带来的思考:在追求理想女性的过程中,我们是否忽略了女性的真实性和个性?读完红楼梦,我对薛宝钗有了更深的认识。

她并非简单的封建社会女性形象,而是一个复杂多面的角色。

她既有世故圆滑的一面,又有真诚善良的一面。

她懂得在现实和社会中求生存,却又不失自我和原则。

这使得她成为了红楼梦中最立体、最引人入胜的角色之一。

总的来说,薛宝钗是红楼梦中一个非常重要的人物。

她的形象特点、与黛玉的对比以及在红楼梦中的意义,都为我们提供了深入了解红楼梦的机会。

目录(篇2)1.薛宝钗的形象特点2.薛宝钗与黛玉的对比3.薛宝钗在红楼梦中的意义4.读后感正文(篇2)《红楼梦》是我国古典四大名著之首,是一部章回体长篇小说,作者为清代作家曹雪芹。

小说中,薛宝钗是一个重要的人物,她的形象特点鲜明,与黛玉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薛宝钗是薛家的千金,出生在富贵之家,自幼受到良好的教育。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红楼梦读后感

——评析薛宝钗

《红楼梦》是曹雪芹的巨著,它以贾府为中心活动舞台,以贾宝玉与林黛玉
的悲剧爱情故事为首要资料,经过对贾、王、史、薛为代表的封建贵族家庭由盛
至衰的发展过程及豪华奢侈日常的生动叙述与描写,客观而真的地揭露出封建社
会的腐朽与黑暗,并明白无误地预示了其无可挽回的覆亡趋势
《红楼梦》的思想内涵十分深厚,“丢弃了不离不弃黄金琐,忘记了莫失莫
忘通灵玉”,一个多情潇洒的贾宝玉,一个娇嫩多病的林黛玉, 但我更乐于去分
析薛宝钗的人物形象。坦白说,在《红楼梦》中,我最欣赏的人物是薛宝钗。
薛宝钗在人们心目中的形象大多都是保守、圆滑而又自私的。我觉得这并不
能作为她的性格标签。大家都以袒护林黛玉的角度来看她,但若以一种平和的心
态来对待的话,薛宝钗的可爱也并不下于林黛玉。
薛宝钗,才不输黛玉,貌堪比可卿,能可替熙凤,巧齐平袭人。宝钗端庄稳
重,温柔敦厚,豁达大度。薛宝钗一出场,作者就描写了她的美貌和品格。她穿
着“不见奢华,惟觉淡雅”,她“品格端方,容貌美丽”;“罕言寡语,人谓装愚;
随分从时,自云守拙。”这就概括地写出了她谨守封建礼教,顺应环境的个性特
点,勾勒了一个封建淑女的轮廓。

薛宝钗很世故,即很会做人和处世。水亭扑蝶,自然可以看出她有心机。但
其目的是让小红、坠儿以为她没有所见那些私情话,并非有意嫁祸林黛玉。借衣
金钏,也并非有意识让王夫人嫌弃林黛玉。她这样做,完全是遵循封建主义的明
哲保身的哲学,她处事周到,办事公平,关心人,体贴人,帮助人。一次,袭人
想央求湘云替她做点针线活,宝钗知道后,马上对她讲明史湘云的苦衷,责怪她
“怎么一时半刻不会体贴人”,并主动接去了要湘云做的活计。湘云要开社作东,
宝钗因伯她花费引起她婶娘报怨,便资助她办了螃蟹宴。因此,这位心直口快、
性情豪爽的小姐,曾经真心地这样称赞宝钗:“这些姐妹们,再没有一个比宝姐
姐好的,可惜我们不是一个娘养的——我但凡有这样一个亲姐姐,就是没了父母,
也是没妨碍的。”薛宝钗这个形像,不是要一个虚伪奸隐的“女曹操”;也不止是
塑造一个标准的封建淑女形像;是一个品格端庄,容貌美丽,才华出众,学识渊
博的标准女儿,被封建礼教所毒害以至毁灭的过程。

薛宝钗的诗歌创作,也颇具特色。在大观园的诗人中,只有林黛玉可以跟她
抗衡。她的诗构思新颖,意境深邃,具有雍容典雅,含蓄浑厚的风格。从这首诗
中,可见薛宝钗的才学:

白玉堂前春解舞,东风卷得均匀。 蜂团蝶阵乱纷纷。 几曾随逝水,岂必委芳尘。
万缕千丝终不改,任他随聚随分。 韶华休笑本无根, 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
――临江仙•柳絮
可就是这“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引起了多少的骂名。其实世人不都是
这样的心态吗?大家都厌弃宝钗的“上青云”,可现实生活中,真正又有几个人
真的是两袖清风,无所顾忌,不攀高,不勾心斗角呢?一个女子,就不能有这样
的志气吗?就凭这一句,就给宝钗硬加上“功利”地想夺得宝二奶奶的位子,岂
不是有“文字狱”的意思?

钗、黛关系的紧张,并不是宝钗要与黛玉争夺宝玉引起的,而是黛玉为保护
自己的爱情而处处防范的结果。相反,宝钗对宝玉、黛玉的亲近,倒是采取了明
智的回避做法。况且,在元妃送每个人礼物的时候有说过,宝钗因“金玉良缘”
之说而故意远着宝玉,又看见只有她的礼物和宝玉的相同,心中更觉没趣,幸而
有一个林黛玉,使宝玉一心扑在黛玉身上,她才得以抽身。难道这还不能说明她
并不钟情于宝二奶奶吗?“情场冤家”终于和解,宝钗确实征服了黛玉,但那不是
用的阴谋诡计,而是用她忠诚信奉的封建礼教。从这件事中,黛玉看出宝钗并未
拿她的“行为失检”作话柄,到处张扬,大作文章,而是真心地劝,说她,开导她,
因而消除了“疑癖”,主动作了和解的姿态,此后,通过“薛姨妈爱语慰痴颦”等章
回;进一步描写了她们友情的发展。她们的关系亲密到“竟比别人好十倍”的程度,
连宝玉都感到奇怪,“暗暗纳罕”。说宝钗为争夺“宝二奶奶”的宝座,处处监视宝、
黛,陷害黛玉,是不符合书中描写的实际情况的,是没有任何根据的。宝钗不是
拨乱其间的小丑,更不是破坏宝黛爱情的元凶。她和黛玉都是封建礼教的牺牲品。
相比而言,宝钗其实比宝玉、黛玉更为痛苦,因为他们毕竟真心相爱过,不管最
终是泪尽而逝还是出家逃避。而宝钗却从未被人真心爱过,她只不过是一枚任被
封建制度摆弄的棋子,一枚最后被用作打扫残局的棋子。她的痛苦与悲哀,比这
两位抽身而去的,更令人感到同情。但她的痛苦,好像被世人忽略了。他们只记
得黛玉的病焚诗稿,宝玉的泪洒潇湘,又有谁记得她的独守空闺,遗恨终身?会
有人说,她的悲剧是她自己一手造成的,是她为了宝二奶奶的地位而至,我却不
这么认为。她也不愿做那个名义上的二奶奶,那个背负骂名的“第三者”,她遵
循的,只是父母之命不可违,她只是不会反抗,她也曾哭了一夜,但少有人去理
解她的痛苦。

毕竟《红楼梦》是一部极其深奥的书,对于我来说,仍是囫囵吞枣而已。相
信随着时间的增长,我对它的认识将更深入一层。

——高一(15)薛思航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