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红楼梦》语境解析薛宝钗
红楼梦评论略史薛宝钗

《红楼梦》中的一号女主角究竟是林黛玉仍是薛宝钗,百余年来争辩不休,似乎作者曹雪芹在这个问题上也犯了难,所以才让薛林二人同处于一首判词,并列金陵十二钗之首。
若是说林黛玉博得读者的眼泪、同情、怜爱最多的话,那么薛宝钗博得了什么呢?这个问题回答起来超级困难,因为对于薛宝钗的评论其两极分化尤其突出,可以说褒贬各半,而且在不同的时期背景下其评论中的政治色彩也极为浓郁。
薛宝钗在《红楼梦》中的出场是平淡的,可以说没有任何的光彩可言。
出场的前奏竟然是她哥哥薛蟠的一件人命官司,随后她又以世代皇商之女,待选秀女的身份进京出场。
朱淡文先生曾经说薛宝钗的出场:“没有神话,没有诗意,乃至也没有美的气氛。
在她周围的一切都是那么世俗,那么普通,却又笼罩着富贵豪奢的宝色金光。
”(1)以极为现实的社会画面为背景引领主要人物的出场,在曹雪芹笔下薛宝钗是一个突出的典型,在这种没有美,没有一点神话般诗意的状态下,作者想表达什么呢?舒芜先生说,想表达的“只有封建主义的最粗恶最鄙陋的一面。
”(2)但是从这种简单的看似没有光彩的场景中走出的一号女主角却引来了读者之间太多的“口角是非”,研究者们对薛宝钗的评析主要集中在名义、外貌、性情、才学、为人处事、结局等九个方面。
(此文摘录于:马经义著《红楼十二钗评论史略》四川大学出版社2021年版)在现实社会中,人名虽然只是一个代号,可是父辈在为咱们取名的时候总会给予必然的含义,从而寄托长辈们的希望与祝愿。
《红楼梦》中的人名所包括的意思可谓丰硕,大大超越了“代号”的范围,“薛宝钗”这个名字就是一个最好的例子,评论者们对“薛宝钗”名义的解析,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
第一:姓名的字面之意。
宝钗姓薛,“薛”从来被以为是“雪”的谐音,作者曹雪芹在护官符“康年好大雪,珍珠如土金如铁”的诗句中也证明了这一点。
谐音法是从来的红学评论者惯用的解析名义之方,所以洪秋蕃先生说:“薛雪也,有阴冷之像”。
(3)但是谐音法也有它的随意性,例如和“薛”同音者不在少数,除同“雪”音,还可以同“血”音,于是刘铄先生推测,曹雪芹将“贾史王薛”连起来,用谐音法从头组装就成了“明亡血史”(4),这无疑又落入索隐派的深渊了。
《红楼梦》薛宝钗形象分析

《红楼梦》薛宝钗形象分析看完我国四大名著之一的《红楼梦》之后,我最大的感受是:虽然大多数人都把同情心给了黛玉妹妹,可是我觉得薛宝钗这个人物形象也是很可怜的。
她是闺阁的典范,是一位典型的淑女。
对于她的解读,我是很浅显的,想要理解一部历史巨作,我还有很多欠缺。
现在我只是想谈谈我目前对薛宝钗这个人物的理解,我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分析:一、薛宝钗是个有追求的人。
薛宝钗有一个金锁,说是她小时候癞头和尚送的,等以后与有玉的男子配成一对,这便是“金玉良缘”。
跟随母亲来到京城,目的是参加选秀,希望自己可以进宫生活。
她来的时候,并没有想过与贾府里面的人有什么未来,她只是一心想着自己的“金玉良缘”。
‘玉’之贵人,她希望这些贵人是拥有玉玺的皇帝,或拥有佩玉的王爷,更或是王子或公主,她想追求更好的生活。
她不甘于过现在的生活。
但是最终她落选了,其原因有人说是她是包衣身份,未满足皇室想保留纯正血统的条件,还有另一种说法是她的背景不够强大,也就是说朝中无人,故没能顺利进入皇宫。
但是薛宝钗落选之事作者并没有明显地表现出来,而是委婉地暗示。
在第29回,她的性情忽然转变,变得烦躁、郁闷且易怒,出语伤人,恶语相向,尖酸刻薄。
不是选秀落选之因,这些转变便说不过去了。
在落选以后,在元妃省亲之时,最早知道薛宝钗落选的元妃,将送给薛宝钗和贾宝玉的端午节礼是一模一样,意在为两人指婚。
而她知其意却不搭理,或许是由于刚刚落选,没心思搭理,便离开。
抑或是对元妃这样的做法感到不满,她还是希望自己能进宫生活。
二、薛宝钗是个聪明的人薛宝钗不仅容貌美丽,而且天资聪慧,博学多才。
她的聪明不仅体现在学识方面,也体现在为人处世方面。
如在元妃回家省亲时,将宝玉的诗,‘绿玉’改为‘绿蜡’,便可知她的学识不一般。
她也是一个很有心机的人,她懂的怎样讨好别人,怎样赢得人心,给自己营造一个和谐的人际环境。
在现在看来,这是非常特殊的能力,所以说她也是一个聪明的人。
薛宝钗的恭维奉承,不仅主人喜欢,同一辈的喜欢,甚至连丫环们也喜欢,她赢得贾府上下人的喜欢。
论《红楼梦》中薛宝钗的处世哲学

论《红楼梦》中薛宝钗的处世哲学1. 引言1.1 薛宝钗是《红楼梦》中的一个重要人物,她的处世哲学备受关注。
薛宝钗是《红楼梦》中的一个重要人物,她的处世哲学备受关注。
在这部经典文学作品中,薛宝钗作为贾府的女儿,以其聪明睿智、风度翩翩的形象深深地吸引着读者的眼球。
她不仅拥有出众的才华和美貌,更展现了独特的人生态度和处世哲学。
薛宝钗在曹雪芹笔下被描绘为一个聪慧谨慎、善解人意、处事稳重的形象,她的言行举止无不体现着一种高贵与谦逊的气质。
她对待家族事务的态度娴熟稳健,处理人际关系的手法圆融得体,展现出了她独特的处世智慧。
薛宝钗的机智和睿智使得她在复杂的人际关系和纷繁的世俗事务中游刃有余,成为众人仰慕的典范。
她的处世哲学不仅体现在她与人相处的态度上,更体现在她独到的人生观、价值观以及行为准则上。
在《红楼梦》的世界里,薛宝钗的形象熠熠生辉,她的处世哲学也成为读者深思的对象。
【接下来请输出正文的内容】。
2. 正文2.1 薛宝钗的人生观薛宝钗的人生观可以说是她整个处世哲学的核心所在。
从《红楼梦》中可以看出,薛宝钗对人生有着深刻的理解和把握。
她认为人生短暂,应该珍惜每一个当下,努力追求自己的目标和理想。
在红楼中,薛宝钗不仅具备过人的才华和美貌,更重要的是她有一颗对人生充满热爱和渴望的心。
薛宝钗注重人生的价值观。
她认为一个人的成功并不仅仅取决于外部的物质财富,更重要的是内在的修养和品德。
在与林黛玉的对比中,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薛宝钗对价值观的重视,她在面对种种诱惑和困难时,始终坚守自己的原则和信念。
薛宝钗的人生观还体现在她对待人生起伏的态度上。
在红楼中,薛宝钗经历了很多挫折和磨难,但她从不轻言放弃,始终坚持乐观、积极的态度。
这种执着和坚持的精神,无疑成就了她在红楼中的不朽传奇。
薛宝钗的人生观是她处世哲学的基石,她的坚守原则、追求内心美和乐观向上的态度,都给我们提供了宝贵的启示和借鉴。
通过学习和思考薛宝钗的人生观,我们或许能更好地应对人生的挑战,迈向更高更远的道路。
任是无情也动人——《红楼梦》人物形象赏析之薛宝钗-整本书阅读单元之《红楼梦》鉴赏阅读精品课堂

21
四、宝钗的外貌
忽见宝玉笑问道: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宝姐姐,我瞧瞧你的红麝串
三、主要经历——“宝黛钗初会”
一三语未人了初,会忽听,外实面际人说上:引“得林姑黛娘玉来吃了。醋”了话。犹未 了宝,玉林黛没玉有已到摇摇她的那走里了进,来而,是一见到了宝宝钗玉,这便里笑。道:“ 嗳哟,我林来黛的玉不巧进了荣!府”宝以玉后等,忙起贾身母笑万让坐般,怜宝爱钗因,笑 道寝:食“这起话居怎,么说一?如”贾黛玉宝笑玉道。:“二早人知亲他来密,友我爱就不,来 了日。则”宝同钗行道同:“坐我,更夜不解则这同意息。”同黛止玉,笑道真:是“言要来和一 群意都顺来,。要不不想来一忽个然也来不来了,一今个儿他薛来宝了钗,明,儿比我林再来黛,
二蕊分各黄十柏二煎两汤研送末下,。并”用同年雨水节令的雨、白露节令的露、 蜂霜蜜降、节白令糖的是霜一、个小“雪甘节”令字的。雪“各黄十柏二煎钱汤加”蜂是蜜一、个白“糖苦等”调和 字,。制比作喻成要龙想眼达大到丸精药神,上放的入最器高皿境中界埋,于不花仅树要根阅下尽。世发态病炎时, 凉用,黄更柏需十遍二尝分人煎间汤甘送苦服。一丸即可。”
所代表的纯洁、高贵的出世精神。牡丹、荷花、芙蓉、梅
花仙又方分儿别”对,映能了春治、疗夏这、种秋从、娘冬四胎季里。带来的“热毒”, 这种之药所就以叫要“历经冷此香春丸、”夏。、秋、冬四季,是因为只有阅
尽世态“炎冷凉香,丸才是能将真白正牡懂丹得花这、种白精荷神花的、可白贵芙!蓉花、白梅花花 “再加十二钱蜂蜜,十二钱白糖……若发病时,用十
整本书阅读《红楼梦》之金陵十二钗
任
是 无
人物赏析之薛宝钗
情
也
动
人
金陵十二钗之薛宝钗
《红楼梦》中最复杂难懂的人物之一,你眼中 的薛宝钗是个怎样的形象?你喜欢她吗?
《红楼梦》之薛宝钗分析详解

• • • • •
滴翠亭杨妃戏彩蝶 蘅芜君兰言解疑癖 金兰契互剖金兰语 不在意尤三姐之死 分送土仪
19
五、解读薛宝钗的花语 艳冠群芳 牡丹花 任是无情也动人
(第六十三回 《寿怡红群芳开夜宴 死金丹独艳理亲丧》)
牡丹花 (罗隐) 似共东风别有因,绛罗高卷不胜春。 若教解语应倾国,任是无情亦动人。 芍药与君为近待,芙蓉何处避芳尘。 可怜韩令功成后,辜负秾华过此身。 貌、才、德。符合道统的淑女典范 “艳冠群芳”如何理解? 何谓“无情”?冷漠无情?压抑天性?淡泊内敛?
头上戴着金丝八宝攒珠髻,绾 着朝阳五凤挂珠钗,项上戴着 赤金盘螭璎珞圈,裙边系着豆 绿宫绦,双衡比目玫瑰佩,身 上穿着缕金百蝶穿花大红洋缎 窄裉袄,外罩五彩刻丝石青银 鼠褂,下着翡翠撒花洋绉裙。 一双丹凤三角眼,两弯柳叶吊 梢眉,身量苗条,体格风骚, 粉面含春威不露,丹唇未起笑 先闻。
17
三、宝钗的住所
2
金陵十二钗之 薛宝钗 《红楼梦》中最复杂难懂的 人物之一,你眼中的薛宝钗是 个怎样的形象?你喜欢她吗?
淡极始知花更艳
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
3
一、解读薛宝钗的诗词作品:
1、 咏白海棠(薛宝钗) 珍重芳姿昼掩门,自携手瓮灌苔盆。 胭脂洗出秋阶影,冰雪招来露砌魂。 淡极始知花更艳,愁多焉得玉无痕。 欲偿白帝凭清洁,不语婷婷日又昏。
29
他的学识极广博,他的素养极高深。这端的 是一个奇才绝才。这样一个人写出来的小说, 无怪乎有人将它比作“百科全书”,比作 “万花筒”,比作“天仙宝镜”——在此镜 中,我中华之男女老幼一切众生的真实相, 毫芒毕现,巨细无遗。这,是何慧眼,是何 神力!真令人不可想像,不可思议! ——红学家 周汝昌
30
幽 微 灵 秀 地
汉语言文学任是无情也动人——简析《红楼梦》之薛宝钗正文

提要 (2)ABSTRACT (2)前言 (3)一、薛宝钗的性格特点 (4)二、薛宝钗人物分析 (6)三、看宝钗的无情 (7)四、看薛宝钗的动人 (8)参考文献 (9)致谢 (9)任是无情也动人——简析《红楼梦》之薛宝钗提要:《红楼梦》是中国古代作家曹雪芹花费多年心血铸就的一部文学巨著,是中国四大古典名著之一,描绘了当时封建中国社会的风情世俗。
它刻画了大观园里一群美丽女子的形象,薛宝钗便是其中的重点人物之一。
薛宝钗是《红楼梦》中塑造的众多个性鲜明、丰满的人物中,最难给予评价的一个。
她集美貌与智慧于一身,温柔稳重,识大体顾大局,是完美的封建社会大家闺秀的典范,具有丰满鲜明的艺术形象;她又是一个封建礼教忠实信奉者。
薛宝钗慧质有才、天资聪慧、博学宏览,不喜欢涉及是非,虽身世富贵,却不沾染富贵,起居扮相十分俭朴。
最难得的是宝钗的宽厚隐忍,对待身边的人,不论其尊卑,她待他们都是彬彬有礼。
她的豁达大度更是无人能比,及时为他人排忧解难不说,对于他人冒犯自己的言行也不斤斤计较。
再有,宝钗“冷”艳动人,被封建礼教压榨得思想禁锢、行为僵化,令人可悲可叹。
关键词:激发兴趣、课外阅读、阅读积累Ren is a cruel and moving - analysis of xue baochai is a dream of red mansions Abstract:"A dream of red mansions" is the ancient Chinese writer cao xueqin spent years effort casts a literary masterpieces, is one of the four classical masterpieces in China, depict the amorous feelings of secular feudal Chinese society. It depicts the grand view garden in the image of a group of beautiful woman, xue baochai is is one of the key figures. Xue baochai is is shaped in a dream of red mansions, personality is distinct, the fullness of character, the most difficult to give an evaluation. Set her beauty and wisdom, gentle sedate, know wisely the interests, is a model of perfect feudal family, has the rich distinctive artistic image; She is a faithful believer the feudal moral. Xue baochai is hui quality talented, talented, knowledgeable macro view, don't like are involved, though life riches and honour, but not defiled with riches and honour, daily life look very simple. Is the most rare treasure chai generous forbear, treat people around him, regardless of their junior, she stayed they are polite. Her generously is second to none, in time for others to troubleshoot, for others offend their words and deeds will not haggle over every ounce. Again, treasure chai "cold" brilliant and moving, is squeezing the feudal moral thinking, behavior, is deplorable.Keywords: Gentle sedate, well-read, mastering sophisticated, cheng mansion deep,ruthless前言《红楼梦》是曹雪芹先生的巨著。
浅谈《红楼梦》中薛宝钗的形象

浅谈《红楼梦》中薛宝钗的形象内容摘要《红楼梦》中,薛宝钗是一个性格复杂、难以定性的人物。
她有名门淑媛的美德,深谙处世从俗之道;她有洞察世情的智慧,注重现实的功利法则;她资质聪明、才华横溢,热爱青春、热爱生活……因此,由于宝钗的近乎完美,有些人认为宝钗是阴险狡诈之人。
我认为这是一种偏见。
恰恰是因为这些“完美”,宝钗才成为一个散发着无穷魅力的艺术形象:宝钗的美,是一种健康、饱满而高贵的美;宝钗的美,是一种理性的世俗的存在。
“山中高士晶莹雪”,“任是无情也动人”。
宝钗的“动人”之处就在于:她“冷”——冷静、理智,她“香”——慧质、恬淡、宽厚、豁达,她“热”——热情、反叛。
薛宝钗的悲剧实际上是“女夫子”的悲剧。
宝钗成为“女夫子”根源不在自己而在她所处的社会环境。
宝钗的才学、情感等都在这畸形的社会中被压抑得只剩“小荷尖尖角”。
如果说杀死迎春的是封建势力这把“硬刀子”;那么扼杀宝钗本性的就是封建礼教这把“软刀子”了。
关键词“冷”“香”“热”“女夫子”曹雪芹用一生心血写就的《红楼梦》成就了伟大,感动了世人。
他用近乎白描的手法,淡淡地写出了他心中的美,写出了美的消灭,留给世人的是深深的悲叹和无尽的思索。
他把一大批贵族、平民以及奴隶出身的女子不同的生活遭际推上了历史舞台,结合封建社会极其复杂、错综的典型生活环境,为后人创作了出了许多有血有肉、有哭有笑,让人难忘、令人思索的经典人物形象。
这众多的人物形象中有许多至今争议很大,比方林黛玉和薛宝钗的形象。
今天我以“浅谈《红楼梦》中薛宝钗的形象”为题,谈谈我对薛宝钗这个人物的几点理解。
《红楼梦》中人物的性格塑造是多侧面的、复杂的。
作者打破了“好人一切都好,坏人一切都坏”的写作模式,写出了宝钗性格的复杂性,即她有优点,也有缺点,是一个复杂的矛盾纠葛体。
作者既写了她大家闺秀卓越的气质,沉静淡泊、温柔和平的性格,又展示了她心灵深处隐藏的豪放大度。
同时也一针见血地写了她性格中的弱点——“事不关己高高挂起”,而且分析出它存在的原因是受到封建礼教的束缚太深,无法摆脱这沉重的约束,其实这与薛宝钗的生长环境有关。
从《滴翠亭杨妃戏彩蝶》分析薛宝钗形象

从《滴翠亭杨妃戏彩蝶》分析薛宝钗形象在《红楼梦》中,薛宝钗生活中展现的性格是内敛端庄、稳重平和的,少有孩子气的表现。
“宝钗扑蝶”这一经典场面则展现了她的孩子天性。
本身薛宝钗年纪不大,只是因为成长环境让她不得不变得更稳重、成熟。
那时候是穗种节,要送别花神。
女孩们为此忙得不可开交。
当所有的姑娘都在玩而不见林黛玉的时候,薛宝钗去找林黛玉,于是她丢下大家一个人去了,这就为她拍蝴蝶的行为提供了条件。
如果有别人,按照薛宝钗的性格,她是不会做出这种行为的。
薛宝钗往潇湘馆去,却见宝玉先进去了,宝钗的心理活动“此刻自己跟了进去,一则宝玉不便,二则黛玉嫌疑”[],展现出宝钗思虑周全的性格。
她了解宝玉和黛玉的性格,宝玉随心所欲,而黛玉心思重,如果她此刻进去,免不了打扰他们,所以她发现宝玉进去后便识趣地抽身离去,并没有进去打扰,由此也能看出薛宝钗惯于审时度势,进退有度。
薛宝钗走后,她想去找别的姐妹,恰巧遇到一对玉蝶在花丛中翩翩起舞。
这有趣的一幕吸引了薛宝钗。
蝴蝶大如团扇,玉更难见。
周围没有其他人,她就表现出了天真活泼的天性,表现出了孩子气的一面。
直冒汗,呼吸困难。
蝴蝶拍打的场景让宝钗的形象更加丰满。
宝钗曾经平和稳重,如今却正值天真无邪的年纪。
遇到漂亮有趣的东西,她还是想去看。
这个场景刻画了她天真活泼的少女形象,使她的形象更加立体。
虽然端庄稳重,但不失真性情。
宝钗扑蝶二、滴翠亭脱身薛宝钗扑完蝴蝶,正想离去时,听到有人在亭里说话,她凑上去听了一听。
这一“偷听”行为颇受争议。
有人认为宝钗博学守礼,不应该做出这种事。
常言道非礼勿听,薛宝钗不可能不懂得这个道理,但她却主动地上前去偷听别人的话,这一行为让人觉得她是本性如此,并不是端庄守礼的人,让人觉得她表里不一、惺惺作态。
作者认为这真的是宝钗的天性,不过是小女孩的天性。
十几岁的女孩,好奇心正盛。
成长的环境让宝钗比别人早熟懂事。
但实际上,她还处于对一切都有强烈好奇心的时期。
平时在外人面前,为了维护自己的形象,一定不能表现出八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XXX大学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和开放教育汉语言文学专业毕业论文从《红楼梦》语境解析薛宝钗作者:XXX学校:XXX大学学号:341001209537指导教师:XXX定稿日期:2013年11月目录引言: (2)一、薛宝钗的出生背景 (2)二、典型的封建淑女 (3)(一)薛宝钗性格分析 (4)(二)薛宝钗人物特点 (4)三、薛宝钗世俗的社会人格 (5)四、薛宝钗的恋爱之路 (5)(一)薛宝钗的爱情动因分析 (6)(二)宝玉、黛玉、宝钗的爱情纠葛 (6)五、薛宝钗性格导致的悲剧人生 (7)结束语 (8)参考文献: (9)从《红楼梦》语境解析薛宝钗摘要:《红楼梦》塑造了许许多多经典人物形象,因其丰富的内涵,该书出台的几百年来,一直都深深吸引着人们去关注、探讨。
在曹雪芹笔下,薛宝钗诗词大都内涵丰富,醇美清新,托物寓兴之际,语不秾艳纤巧而意象浑化无迹,自家品性深蓄其中。
本文在涵泳意境的同时,也适当地结合小说内容探索宝钗性格的和谐性与丰富性,并兼及其悲剧性结局。
论述中破立结合,言皆有据,力求还宝钗以本来面目。
关键词:薛宝钗封建思想诗词意境红楼梦引言:在中国文学史上,无论从文化内涵或审美价值看《,红楼梦》都称得上是一部独领风骚的皇皇巨著。
作者曹雪芹不仅明于知人论世,而且精通诗词曲赋,善于根据故事情节和人物个性代作诗词。
在《红楼梦》塑造的众多个性分明、形象丰满的人物中,薛宝钗无疑是其中最难定性的一个从《红楼梦》开始流传之日起,关于她的争议就一天也没停止过,历代所引邹弢与其友许伯谦因争论激烈而“几挥老拳”的故事,就是典型一事例说明这一形象的复杂性、丰富性。
正如著名学者王昆仑所言:“使人理解到在正统风格以外,还有更优越的灵魂存在。
”。
在薛宝钗这个形象上,喜欢她的人说她温柔贤惠, 大方得体,品貌端庄,才华横溢;不喜欢她的人说她城府太深,野心太大,俗气太甚,感情太虚。
就如同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一样,对宝钗的分析和评价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我想这其实也是遂曹雪芹创作的本意,就是要丰满她的性格,隐蔽她的个性,让后来的读者都能或多或少从宝钗身上看到自己的生活缩影,从而增强小说的文学性和艺术性。
一、薛宝钗的出生背景薛宝钗出生于金陵四大世家“丰年好大雪, 珍珠如土金如铁”的薛家。
薛姨妈的女儿,家中拥有百万之富。
她容貌美丽,肌骨莹润,举止娴雅。
她热衷于“仕途经济”,恪守封建妇德,而且城府颇深,能笼络人心,得到贾府上下的夸赞。
她挂有一把錾有“不离不弃,芳龄永继”的金锁,薛姨妈早就放风说∶“你这金锁要拣有玉的方可配”,在贾母、王夫人等的一手操办下,贾宝玉被迫娶薛宝钗为妻。
由于双方没有共同的理想与志趣,贾宝玉又无法忘怀知音林黛玉,婚后不久即出家当和尚去了。
薛宝钗只好独守空闺,抱恨终身。
用现代的观点来看:大多数在单亲家庭中长大的孩子,性格都比较内向和孤僻。
事实上宝钗的性格却极好,知书达理、为人妥当而且精通为人处世之道,深受大家的喜爱。
过去有些人对宝钗的评价过低:认为她太过于事故、罕言寡语、人谓藏愚、城府深而且一直盯着“宝二奶奶”的宝座而对寄住在贾府的黛玉有着更多的同情和赞赏宝钗和黛玉在“红楼梦”中都是非常出众的女子,但她们又是两种完全不同的类型。
作者是把她们作为对立面来塑造的,我们对宝钗性格应该有个全面而正确的认识。
二、典型的封建淑女在《红楼梦》中,薛宝钗对优秀传统礼节文化很少直接发表自己的看法,而是通过她日常生活中的一言一行来反映她的价值取向。
在生活中,薛宝钗并不是像林黛玉那样善于真情流露,而是含蓄于心,涵养于内。
她少言寡语,一举一动却显得端庄贤淑,完全符合封建淑女风范。
她虽为少女,但善于了解社会、人生及人际关系。
因此,来了贾府这几年表面上不言不语,安分守己,实际上时时处处留心观察,既注意掌握客观实际情况,又注意自己的一举一动能符合道德规范。
在各种场合中,在各种应酬中,都特别注意自己的表现。
所以,即使是在荣国府这个人事复杂、矛盾交错的环境里,也生活得左右逢源,如鱼得水。
甚至就连那个几乎忌恨一切的赵姨娘也赞赏她很大方,会做人。
会做人的确是薛宝钗的品德修养的结果,这与她温柔敦厚的外露特征相融合,使得她为人人所夸赞。
薛宝钗堪称封建淑女的典型,她谨守封建妇德,体现着封建时代贵族女子的风范。
她冰雪聪明善解人意;行为豁达宽以待人;沉着冷静遇事清醒;不轻视别人;而自身又永保尊严。
一句“珍重芳姿昼掩门”写尽了这位豪门闺秀的蓄雅和自重。
她的美是一种雍容娴雅之美,倘以儒家的审美标准看来,恰是代表了一种温柔敦厚的人格理想,矜而不争,群而不党,弘毅宽厚,清平和允。
倘若不是集贤良淑德于一身,在荣国府这样一个人事复杂矛盾交错的大家庭里,宝钗是不会深得恩宠,获得上上下下广泛的喜爱与赞誉的宝钗冰雪聪明善解人意,在与周围姊妹的相处中体现出一种长者般的风度她善良真诚细致体贴,她能在绮罗锦绣丛中,在一片欢声笑语背后,看出湘云和岫烟的艰辛,私下里劝袭人不要让湘云帮着做活计,帮岫烟拿回所当衣物;她也能在酒令中察觉黛玉“良辰美景奈何天,纱窗也没有红娘报”的失语,她旨在保护黛玉,使其免受谤议的从旁点拨,让黛玉深为感激,那一番女子“识礼守分,得重于才”。
(一)薛宝钗性格分析薛宝钗是一个具有复杂个性的贵族小姐,是作者极力塑造的一个封建礼教造就的“淑女”,在她身上体现了封建主义的理想和人生道路。
薛宝钗和林黛玉的性格截然不同,薛宝钗谙熟事故,城府很深,有心计且会做人。
她善于逢迎拍马,人前说人话,鬼前说鬼话,对待下人,她善于使出笼络手段,使得老婆子、仆妇们个个欢喜称赞。
薛宝钗是一位冷美人,她面容出类拔萃,天生丽质,肌肤雪白,脸若银盆,眼似水杏,唇不点而红,眉不画而翠。
她才华横溢,八面玲珑,宽容忍让,是封建礼教的捍卫者。
(二)薛宝钗人物特点红楼梦薛宝钗人物特点是忠诚地信奉封建礼教;一切都得听从封建家长的摆布。
一方面是“主子”,过着养尊处优的生活;另一方面,又处在封建礼教的压迫之下,这就是薛宝钗社会关系的特殊性。
正是她的特殊社会地位,决定了她的思想性格与贾政、王夫人、凤姐等的本质区别。
薛宝钗另一个突出的特点,就是很世故,即很会做人和处世。
在贾府这个派系复杂、矛盾重重的大家族中,她一方面抱取“事不关己不开口,一问摇头三不知”的明哲保身的处世哲学;另一方面,她又善于处理人际关系,和各方面的人保持着一种亲切自然、合宜得体的关系;在薛宝钗的性格中,确实也有虚伪和矫情的一面。
她喜欢讨好人和奉承人。
贾母要给她做生日,问她爱听什么戏,爱吃什么东西。
她深知老年人喜欢热闹戏文,爱吃甜烂食物,就按贾母平时的爱好回答。
她还当着面奉承过贾母。
她说:“我来了这么几年,留神看起来,风丫头凭她怎么巧,也巧不过老太大去。
”结果是贾母大夸奖她:“提起姊妹”,“从我们家四个女孩儿算起,全不如宝丫头。
”金钏儿投井自杀后,王夫人心里不安。
她安慰王夫人说:金钏不会自杀;如果真是自杀,也不过是个糊涂人,死了也不为可惜,多赏几两银子就是了。
王夫人说,不好把准备给林黛玉做生日的衣服拿来给死者妆裹,怕她忌讳,薛宝钗就自动地把自己新做的衣服拿出来交给王夫人。
这—段文字不但是写她讨好王夫人,而且还显示出这个封建主义的信奉者是怎样的冷酷无情。
三、薛宝钗世俗的社会人格如果说黛玉从雅,是理想之子,那么宝钗就是从俗,是现实之子黛玉纵容感情,沉酣于意境,抒放感情,而宝钗则秉持封建妇女的理智,把握现实,适应社会法则蓄而不张是宝钗的性格特征之一,也是她惯有的行事作风这个含蓄的女子,最初的一瞥不过是脸若银盆,眼若水杏,唇不点而丹,眉不画而翠头上挽着黑漆油光的髻儿,蜜合色的棉袄,玫瑰紫二色金银线的坎肩儿,葱黄绫子棉裙,一色儿半新不旧的如此寥寥几笔,与黛玉熙凤等容貌着装的描绘相比,近乎白描她虽有沉鱼落雁之姿,却质朴素淡;虽有珍珠如土金如铁的家世,却看去不见奢华;她安分随时、罕言寡语。
只做一位乖巧典雅的淑媛。
正所谓“大智若愚,大有若无。
”她有着妙龄少女罕有的敏锐、深刻的洞察力和识时务,选择了藏与蓄的处世方式;她不虚夸不张扬沉静矜持,含蓄典雅,可谓“淑媛”之至境封建社会要求女性要恪守三纲五常、三从四德,对贵族闺秀的要求尤甚。
世俗的社会有着世俗的生存法则,不依而行之,难免积毁销骨、万劫不复。
乖巧的宝钗全盘接受了社会的规范,努力的去合时、去适应社会,巧妙的避开了直接的对抗。
和宝黛的执着不同流俗相比,她似乎缺乏了些令人敬佩的抗争的勇气,但我们也不得不为她现实且理智的抉择而首肯。
毕竟一个人只能去适应社会,而无法要求社会去迁就他,倘是与时代的主流意识相对立,纵使他是站在时代的潮头,纵使他身上闪烁着进步思想的光辉,依然难以摆脱为世俗价值所拒斥的命运封建社会将女子的最高地位设置为“显贵之妇、淑仪之典”。
然而得失是相附相依的,要成为淑仪之典势必有其代价宝钗要适做着高雅却乏味的淑女。
为了适应这个社会,她将自己磨成了一块鹅卵石,这种毁心弃性丧失自我,是其性格的陋处,也是其人格的悲哀让人不得不为之惋惜和慨叹!者生存,便无奈的以泯灭童心天性,丧弃自然真情为代价。
四、薛宝钗的恋爱之路在《红楼梦》的研究历史上,薛宝钗的恋爱婚姻问题历来被当作宝黛爱情的对立面,也即主要是被当作批判的对象而立论的。
吴组缃说:“红楼梦前四十回主要写贾宝玉和林、薛二人的恋爱关系和婚姻关系,宝玉同林黛玉的恋爱是一条路线,贾宝玉同薛宝钗的婚姻关系是一条路线。
”张锦池说:“宝黛之间在爱情上的纠纷,实质上反映着钗黛之间在思想上的冲突。
钗黛之间的矛盾不仅是反映为一般的从性爱问题上在争夺贾宝玉,更主要地是反映为从政治道路问题上在争夺贾宝玉。
”新时期以来论者们逐渐从人性论的角度切入,从人的普遍欲求和行为出发肯定了薛宝钗对恋爱追求的权利,我们认为如果不是站在“扬黛抑钗”的立场上来看二人都应该承认宝钗的那份感情的。
也都能看出宝钗的恋爱心态。
应该说:宝钗对宝玉是有感情的,这情也是源自长期的生活接触和了解。
最初,薛宝钗也曾两小无猜情亲近过宝玉呢!虽不象林黛玉那样痴迷,却也是少男少女之间自然天不自已地性的自然流淌。
但在具体到薛宝钗的恋爱方式和恋爱心理上尽管许多文章都有涉及,仍大多属于浅尝辄止未能进一步深入其中以探究竟。
如类似于下面的这些描述:我们还是能够通过那偶尔掀起的生活帷幕的一角,看到她在“本我”层次上,依然有着常情和爱心的悸动。
真可谓“道是无情却有情”啊!但读者确能清楚地发现她对宝玉的感情倾向而这种感情时隐时现、时现时消、似是而非。
宝钗性格中这一维的要素很复杂,可称做“宝钗式的爱情”。
(一)薛宝钗的爱情动因分析关于薛宝钗的恋爱动因,其实以往的人们已经说了很多,她爱宝玉是正处于芳龄的少女对爱情的向往和追求;是她情感的自然流露。
在贾府大观园那样特殊的环境中,她在与清秀多情的小表弟的相处中产生一种爱慕之情心底里涌动一股热流,这是极合情理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