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赏析之薛宝钗
《红楼梦》中薛宝钗人物形象分析优秀8篇

《红楼梦》中薛宝钗人物形象分析优秀8篇圆滑隐忍,深明大义篇一1、行酒令时黛玉的诗句在四十回大家团团围坐行酒令时要求说一句诗和一句现成话,黛玉说了两句话:良辰美景奈何天,纱窗也没有红娘报。
这两句是出自西厢记和牡丹亭,在那个对女子限制繁多的时代,大家闺秀不能看这个,更不能当众说出来。
别人对黛玉的话都没有在意,而宝钗是很在意了。
宝钗当时的反应是,扭头看了黛玉一眼,没言语,但记在心里。
就她们两个的时候,宝钗玩笑似地说:你跪下,我要审你。
好个千金小姐,好个不出闺门的女孩儿,满嘴里都说的`是什么!看黛玉蒙了,没有了平时的伶俐尖刻,宝钗就拉她坐下,款款给她讲大道理:我们女孩子啊,不要看那些杂七杂八的书,乱了心性。
如果真是这样,就不如不识字的好。
既然识了字,该看正经书。
看些杂书,乱了性情,就不可救了。
女孩子的正经事还是针线纺织,这才是正理。
黛玉感动宝钗没有当众揭穿她,给她难看。
2、对薛蟠和赵姨娘的周到宝钗对自己的哥哥也不护短,而是深明大义。
薛蟠被柳湘莲打了以后,薛姨妈着急地要下人们找柳湘莲报复,宝钗就说:他们喝酒,酒后翻脸是常情,谁醉了,多挨几下也是有的。
况且咱们家无法无天,也是人所共知。
今儿偶然吃了一次亏,妈就这样兴师动众,显得倚着亲戚之势欺压常人。
说得薛姨妈消了火气。
宝钗对人见人烦的赵姨娘也是礼节有加。
宝钗的哥哥薛蟠从南方带来很多的土特产,分派送人的时候,宝钗并没有忘记给赵姨娘准备一份。
这个从没有被别人正眼看过的人心里就念叨开了:还是人家宝姑娘会做人,即展样,又大方,要是林姑娘,连正眼都不会看我们。
宝钗性格温柔大方,周到得体,柔韧而有弹性。
她进退有据、刚柔有度、行止得体,是温良恭让的典范。
论《红楼梦》中薛宝钗的人物形象篇二《红楼梦》是一部具有高度思想性和高度艺术性的伟大作品,甚至代表了中国古典小说艺术的最高成就,其艺术成就主要体现在典型的人物形象塑造上。
《红楼梦》探索人物灵魂的深处,描写不同人物的精神面貌,塑造了出众的、不朽的艺术形象。
正式:红楼梦薛宝钗人物分析

薛宝钗人物分析读者对红楼梦人物薛宝钗的评价差别是很大的,总体评价很差,但我通过自己的阅读,看各种评论,发现,这些评价大多从文本上站不住脚,反而,我认为宝钗有一个很优秀的人物形象,我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叙述我的观点。
第一、从容貌来看,书中有多处具体描述。
主要是从宝玉的口中叙述的,宝玉前去探望宝钗,“肌肤非常白皙,面容饱满柔润,身材微丰。
她的眼睛大而明亮,眼波流转,嘴唇不点而红,眉毛不画而翠。
她的美丽不仅端庄大气,而且明艳鲜媚,具有强烈的吸引力。
”大家闺秀、端庄大方。
”人所谓黛玉所不及”。
至少在大观园、贾府的众人之中,宝钗的评价是高于黛玉的。
在抽花签时、宝钗的花签是牡丹,艳冠群芳,是花王。
黛玉侧重的不是美丽,而是灵性。
当然这种灵性只有喜欢她的人才能欣赏,不喜欢她的人,这种灵性自然不被人体会第二、宝钗的君子之范。
薛姨妈家住的地方是衡芜苑,其居所的描述大概是这样:多石头、外在多藤蔓,我想这体现了宝钗外柔内刚的特性。
空无、素净的家居布置也体现出宝钗不喜欢尘世间的虚华。
‘宝钗自从就不喜欢那些花儿、粉儿’(薛姨妈语),身上穿的衣服床铺的布置也是半新不旧,淡极始知花更艳。
宝钗是最早的悟道者。
书中有一段,贾母给宝钗过生日,提到一句:‘赤条条来去无牵挂’,从这句话可以看出,宝钗知道生活终将了无、繁华终究会幻灭。
但宝钗的悟道跟宝玉不同,宝玉的悟道就是出家做和尚,什么都不理,不理父母,不理朋友,妻子也不管了,未出世的小孩也不管了,毫无一点责任担当,这种悟道是消极避世的悟道,层次很低的。
做和尚的宝玉,跟出家在道观修行的贾敬是类似的。
贾敬也是家里一切不理。
但宝钗不同,她知道生命终讲了无,但她注重生命的过程,她依然帮助他人,积极的做她作为一个社会人的分内之事。
比如作为女儿(薛姨妈)、妹妹(薛潘)、朋友(众金钗)、主子(众丫鬟婆子)该做的事。
第四、博学,从书中的描写可以看出,宝钗的博学,涵盖很多方面,诗词、医药、绘画、而黛玉的学问只是侧重于风流优雅,所涉及的面远低于宝钗。
红楼梦人物赏析之薛宝钗

红楼梦人物赏析之薛宝钗—-给红拂女的一封信薛宝钗,我想对你说,你真的是一个很小心谨慎的人。
姊妹们点戏,林妹妹和宝二爷都点自己几乎爱看的,你却顾全大局而推脱,最末也点了贾母和其他长辈们熟悉的《西游记》,“贾母自是欢喜”,也和凤姐一样善于领悟贾母心思。
元春省亲,众人作诗,黛玉想“安心大展其才,压倒众人”,你却规规矩矩作值得一提了一首不出格也不出彩的诗上去,就连帮宝玉作诗,喜欢也估量元春不喜欢贫贱艳俗意象劝他将“绿玉”改成“绿蜡”,远不如林妹妹的代笔惊才绝艳。
明明你的才情也不输黛玉,这样中规中矩毛骨悚然的行为实在让人因费解,既不是在藏拙,也不是在讨好,只是不愿在贵人面前展露你的锋芒而已,这样的低调,实在不像一个正处在该盛放的年纪的小姑娘。
薛宝钗,我想对你说,你真的是一个很实在耐心淡漠的人。
金钏儿跳井而亡,人人慌乱,你却能王皇后马上说出一番漂亮话宽慰李夫人,安抚下人,甚至愿意拿自己的外套短裤装裹金钏儿。
一系列工作做得利落干净,大家都喜欢这样周全善后的人,你也的确摘得了人心,可是从头到尾,你都没有展露你对于金钏儿的死震惊、同情、痛惜或者其他的个人市场情绪,只是干脆的平息这件事而已。
是不是对你来说,死的不管是是金钏儿哇还是铜钏儿还是其他钏儿或其他任何一个人,都没有本质上为的区别?既然人死了,就处理后事;既然出事儿了,就摆平这件事,没有必要去管其中的纠葛,你是这样想的吗?至少你是这样做的。
你住的屋子,既不像贾母所期待激赏的那样华丽,又不像黛玉那样有鲜明的个人特征,只是干净清朗,空旷素净,贾母可看了心有不满,刘姥姥看了泪流满面,这样一个像全唇兰一般的房间,在当时看来在此之前是有点不吉利的;用现代观点来看,这叫“极简主义”,通常认为简单到一定地步的人是清心寡欲、孤傲清高的,你似乎并没有把大观园当作自己的家,也并不是安心暂住下,那么哪里舒心才是你安心的丘陵地区?哪里才总算是你可以像一个小姑娘一样撒娇肆意的地方?在大观园的日子,从没看你有过鲜明的情绪流露和起伏,虽说也是笑意盈盈,大家也都喜欢你,连黛玉其优点也对你特别尊敬亲近,可其实你并真的不是真的在意谁,你从黛玉和宝玉的纠缠中贾母全身而退,在众姐妹中并不是最鲜艳出彩的那个可总让人忽视不了,看似和大家融入的很好,却总隔着一层,疏离又理智。
红楼梦薛宝钗的聪明与独立

红楼梦薛宝钗的聪明与独立红楼梦是中国古代文学的经典之作,其中塑造了众多令人难忘的人物形象。
而薛宝钗作为其中的重要角色之一,以她的聪明与独立而深入人心。
本文将从不同的角度探讨薛宝钗在红楼梦中所展现的聪明才智和独立个性。
一、薛宝钗的聪明才智薛宝钗作为贾府中的贵客,她自幼受到良好的家教,而且家族背景也使得她受益于良好的教育资源。
因此,她拥有非凡的聪明才智。
首先,薛宝钗在红楼梦中以其卓越的才智和智慧作为一个文学形象展现出来。
她善于琴棋书画,能歌善舞,才情出众。
她能够游刃有余地与众多人物展开智力较量,例如与贾母、贾政等人辩论,展现出她独特的思维方式和机智反应。
其次,薛宝钗善于观察和分析,能够洞察人心。
她对自己和他人的行为、心理都有深入的了解。
在她与贾宝玉的相处过程中,她能够准确地察觉到宝玉内心的情感和矛盾,并且能够恰如其分地安慰和劝导宝玉。
这种洞察力使得她在人际关系中游刃有余,处理得当。
最后,薛宝钗具有出色的谋略和思辨能力。
在故事的发展中,薛宝钗对于家族的利益以及自己的未来有清晰的规划,并且能够根据现实情况灵活调整策略。
她能够把握住机遇,化解危机,这种处世之道展现出她独特的智慧。
二、薛宝钗的独立个性薛宝钗在红楼梦中展现出了独立自主的个性,她不仅拥有聪明才智,还有自己独立的思考和行动。
首先,薛宝钗有独立的意志和决心。
她明白自己身世的特殊性,对家族背景有着清醒的认识。
她不仅知道权谋与欺诈的内政斗争,还对自己未来婚姻的出路有着清晰的规划。
她对于生活的目标和追求也从不模糊或妥协,坚守自己的信念。
其次,薛宝钗勇于追求自己的幸福和独立。
在红楼梦中,她并不满足于传统女性应有的命运,而是积极寻求自己的幸福。
她勇于表达自己的意见和追求,不受传统束缚。
她坚持婚嫁的自主权,最终成功嫁给了自己心仪的人。
最后,薛宝钗在家族中展示了独立而坚定的领导能力。
在贾府中,她的地位举足轻重,不仅帮助贾母处理家务,还会在需要时发表自己的看法和建议。
红楼梦之薛宝钗的聪明与善良

红楼梦之薛宝钗的聪明与善良薛宝钗是《红楼梦》中的一个重要人物,她以聪明和善良而受到读者的喜爱。
薛宝钗的聪明体现在她独立思考问题和机智应对的能力上。
首先,在情感方面,薛宝钗能够理智地控制自己的感情,不轻易被外界的干扰所动摇。
在与贾宝玉的感情纠葛中,她能够迅速分辨出宝玉真正的心意,并且不断地给予他帮助和鼓励。
其次,在面对家族纷争和交往宴会时,薛宝钗能够明智地处理各种复杂的人际关系,保持了自己的独立和独特的个性。
她能够凭借自己的聪明才智,准确地把握时机和人心,以最佳的方式处理各种事务。
而薛宝钗的善良体现在她对待亲人和朋友的态度上。
她对待家人时,始终保持着温和友好的态度,尊重长辈,关心弟妹,并且乐于帮助他们解决问题。
她对待朋友时,更是表现出宽容和包容的特点。
在与林黛玉的关系中,她能够理解黛玉的心情,并且对她给予关怀和支持,从不计较个人得失。
她用自己的善良感化着周围的人,给予他们温暖和帮助。
薛宝钗的聪明与善良的归因与她的家庭教育和个人修养密不可分。
她从小接受到严格的家教,注重修身养性,注重学习和思考。
她能够以非凡的智慧和高尚的品质面对各种挫折和考验。
她的聪明和善良在她面对红楼梦中的复杂情节和人物时得到了充分的展现。
总之,薛宝钗作为《红楼梦》中的角色,以她的聪明和善良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她的聪明表现在她独立思考问题和机智应对的能力上,而她的善良则表现在她对待亲人和朋友的态度上。
薛宝钗的聪明和善良不仅仅是个人的品格,更展现了中国传统文化中崇尚智慧和善良的价值观。
薛宝钗人物形象分析13

薛宝钗人物形象分析
薛宝钗,《红楼梦》中的一个重要人物,她是贾宝玉的表妹,贾府的“二侯”宝
玉的夫人。
她的形象在小说中被塑造得复杂而深刻,展现出了一个独立、自信、聪明的女性形象,她的形象有很多亮点和值得讨论的地方。
外貌和气质
薛宝钗是一个端庄优雅的女性,她有着清秀的容颜,丰满的体态,眉目间透着
一股沉稳和内敛的气质。
她常常穿着华丽的衣裳,但从容得体,自有一番风韵。
她的气质温和大方,优雅端庄,给人一种高贵典雅的感觉。
才华和智慧
薛宝钗不仅外表美丽,还有着非凡的才华和智慧。
她通晓文学、音乐、绘画等
多种才艺,举止文雅,谈吐之间透露出一种高雅和知性的风采。
她对人生洞察深刻,处事果断,从不轻言放弃。
情感和人际关系
薛宝钗对待感情也有自己的原则和态度。
她与贾宝玉的感情并不深,婚后虽然
相夫教子,但并没有过多的依赖与渴求。
她在处理人际关系时,常常保持着一份疏离与独立,不轻易受人左右,有着自己的坚守和原则。
性格和命运
薛宝钗的性格内敛而复杂,表面温和,内心却隐藏着很多情感和矛盾。
她对家族、自己的地位有着一种强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但也有着被限制和束缚的痛苦。
她的命运曲折多变,受到命运的摆布,但最终展现出一种坚韧和不屈的品性。
综上所述,薛宝钗是一个优雅、聪慧、独立、坚韧的女性形象,在《红楼梦》
中占据着一个独特而重要的地位。
她的形象展现了女性的多面性和复杂性,是小说中一个不可或缺的角色。
红楼梦之薛宝钗(人物分析)

红楼梦之薛宝钗(人物分析)
薛宝钗是《红楼梦》中的主要人物,也是小说中最著名的女性形象之一。
她出生于贵族家庭,自幼受到优良教育,对儒家思想有深入的了解,学习能力很强。
宝钗在外表上非常漂亮,个性也特别温柔,所以被贾宝玉看中,贾宝玉甚至不惜舍弃自己的姐姐,只为了能够得到宝钗的爱情。
但宝钗的立场却非常坚定,她拒绝了贾宝玉的三次求婚,而是将心意寄托给了贾兰,令贾宝玉大为伤心。
尽管如此,宝钗却保持着她自己的原则,她不贪图物质,坚决地抵制贪婪和暴力,并勇敢地坚持自己的意见,不断推动着小说的发展前进。
在小说的最后,宝钗经历了许多挫折,但她依然勇敢地抵抗着命运的安排,直到最后一刻都没有放弃希望。
总之,薛宝钗是一个充满智慧、勇敢和坚韧的女性形象,是《红楼梦》中最具代表性的人物之一。
红楼梦之薛宝钗的聪明机智

红楼梦之薛宝钗的聪明机智薛宝钗是曹雪芹的经典之作《红楼梦》中的角色之一,她以其聪明机智而受到读者的喜爱。
本文将着重探讨薛宝钗的聪明机智表现,并分析其对情节发展的影响。
薛宝钗以其聪明才智著称,她的机智在多个情节中得到明显展现。
首先,在详细描写薛宝钗与贾宝玉初识的情节中,薛宝钗在面对贾宝玉的多次揶揄和调戏时,能够巧妙地以机智应对。
她的聪明机智不仅使她能够保持镇定自若,同时还能以巧妙的语言回应,进一步吸引了贾宝玉的注意。
这种聪明机智的展现在整个小说中都成为了薛宝钗形象的重要特征。
其次,薛宝钗在与其他角色的交往中也能够运用自己的聪明机智。
在与王熙凤的较量中,薛宝钗以巧妙的手段和智慧应对,一方面维护了自己的形象和地位,另一方面充分发挥了她聪明机智的一面。
她的机智不仅表现在言语的应对上,还体现在她与贾政交往中,能够灵活运用自己的智慧解决家族中的问题。
薛宝钗对于家族利益的把握和敏锐度,也是她聪明机智的体现。
此外,在她和贾宝玉的感情发展中,薛宝钗的聪明机智也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她懂得如何处理与贾宝玉之间的关系,并通过她的聪明才智更好地掌握住了感情的主动权。
薛宝钗的聪明机智使她在情感方面表现得更加成熟,让她能够适应不同的情境和人际关系,并能够做出更加明智的选择。
总结起来,薛宝钗的聪明机智在《红楼梦》中得到了充分的展现,不仅在与贾宝玉的交往中表现出色,还在与其他角色的互动中展现出自己独特的智慧和才智。
她的聪明机智不仅给故事情节增色添彩,同时也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薛宝钗的聪明机智成为了她形象的重要一面,也让读者更加喜爱和关注这个角色。
红楼梦之薛宝钗的聪明机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红楼梦赏析之薛宝钗相信有很多人跟我一样,对《红楼梦》的认识和了解最初是从电视上得到的。
当我看到宝钗出场的时候其实是着实让人感到惊艳。
本来以为是演员的原因,于是我拜读了原版小说,却让我更加相信自己的想法。
“脸若银盆,目似双杏”,我脑中勾画的形象依然很美。
我喜欢宝钗的笑,温和不张扬,不似林妹妹那般娇作。
我相信只要一个人能笑脸对人,心地不会坏道哪去。
可是我忘了她的身世,她的背景。
一个在腐朽的旧时代出生又在充盈着钱权功利气味的环境里成长的女子怎么能抵挡住封建势利的荼毒。
我是有些同情宝钗的。
作为一个封建时代的产物,一个本该温润贤德的女子成了封建时代的牺牲品。
她容貌丰美,比黛玉别具一种风流妩媚,而举止娴雅,品格端庄。
自小读书识字,亦“杂学旁收”,但确信朱熹的话句句实在,不是“虚笔浮词”。
她认为“女孩儿不认得字的倒好”,“只该做些针黹纺织的事才是”。
还认为男人们应该“读书明理,辅家治民”,亦常用这番道理规劝宝玉。
她通情达理,随分从时,因此赢得贾府上上下下交口称赞,连心气孤傲的林黛玉亦对她“暗伏”。
她是受封建正统教养陶铸的一个完美典范——恪守封建道德对女子的严格规范而不陷于迂腐,谙熟世故而不流于鄙俗,天资聪颖能使她自我完善而臻于“行为豁达”的境界。
在她身上体现了传统美德某些永久性的价值。
因为寄人篱下,难免促成她恭维虚伪的性格。
会做人是她的特点。
这与她“温柔敦厚”的外露特征相融合,使得她为人人所夸赞。
宝钗“会做人”,“不关已事不开口,一问摇头三不知”的为人处世原则,让她凡事不像黛玉一样用尖酸刻薄的话语指出,而是充闻耳不闻,装作看不见,只为心里明白也就罢了。
这就使得那些平日里做着些见不得人的丑事的封建主子们便赞她“会做人”。
宝钗“会做人”不仅体现在对封建阶级最高统治者不露声色的笼络,还表现在对处于封建阶级下层的被压迫者的收卖上。
贾母给她做生日,要她点戏,她就依着贾母素日的喜好说了一遍。
又将贾母喜吃的甜烂之食当做自己喜吃之物说了出来,结果“贾母更加喜欢了”。
王夫人逼死金钏儿后,她和袭人扣听到消息,就连一向奴性很强的袭人也不觉流下泪来,而剥削阶级冷酷无情的本质使得她只感到“奇”便急忙撇下袭人,跑来王夫人处来安慰她。
把全部罪过都归之于金钏儿的“糊涂”。
她还说:“不过多赏她几两银子发送她,也就尽主仆之情了。
”为了笼络王夫人--- 她未来的婆婆,宝钗表现得非常大方,表示了她并不忌讳把自己的衣服赏与死去的奴才穿,当即回家拿了几身衣服来。
至于受压迫的封建阶级下层统治者,宝钗为刑岫烟掩盖当衣度日的事实,来维护封建统治阶级的地位。
她还设法拉拢黛玉,为病中的黛玉送去燕窝、糖片。
甚至就连赵姨娘这个众人嫌弃的女人有时也能得到一份宝钗送来的礼物,令她受宠若惊。
遇到她在宝玉面前谈论仕途经济,恼了的宝玉当面给她下逐客令,宝钗为求“会做人”的命号,自然不能发火,只能把努力埋在心底,一笑了之,让袭人对她“会做人”的名声又多了一份赞叹。
宝钗不仅会做人,而且常常借“做人”的机会来表现自己的才能。
史湘云要起诗社,但没有钱,这时宝钗便趁机要替她设东。
宝钗告诉湘云要从自家带东西来请大家,但出门叫一个婆子来却说:“明日饭后请老太太姨娘赏桂花。
”“会做人”的宝钗表面上是帮了贫弱孤女的大忙,但实际上却是给另一段“金玉良缘”一次打击。
她借口请大家,实则是为讨好封建统治的大家长。
她处处小心,处处为了讨好贾母而布置。
如此可见“会做人”的宝钗是怎样“会做人”的了。
摈弃这些缺点,客观看宝钗,她其实是一个秀外慧中的人。
宝钗是《红楼梦》中数一数二的聪明女孩。
聪明其实分很多种,有人反映敏捷,也有人理解力超强,宝钗属于后者。
她的学问积累得益于她惊人的观察力,记忆力和感悟力。
“可叹停机德,堪怜咏絮才”,多数人认为前者是说宝钗,后者是说黛玉。
其实宝钗也有咏絮才,而且不在黛玉之下。
黛玉的才华主要表现在诗歌文学方面的专精,宝钗的才华则体现在多方面的广博。
文学是不用说了,讽和螃蟹咏,夺魁柳絮词,当宝玉的“一字师”都是大家耳熟能详的。
对于戏曲也有卓越的鉴赏力,能从热闹的“俗戏”中听出富有哲理的曲文。
另外,宝钗对于绘画和佛学也颇通,能用六祖惠能的故事启发宝玉,又能给惜春指点画国画的要领和方法。
她对医学和养生也有心得,告诫宝玉喝冷酒的害处,又建议黛玉吃燕窝养身体。
所以宝玉赞她“无书不知”是颇有道理的。
宝钗不但有文化方面的知识,还是个管理策划的人才。
比如湘云发愿请客却又因没钱而一筹莫展时,宝钗不但在资金上赞助她,还在活动安排和细节筹划上帮助她,帮她拟诗题,又帮她布置宴会。
螃蟹宴被安排在藕香榭的水阁,那里有盛开的桂花,“看着水眼也清亮”,贾母光临时又发现亭中已备好茶具,便夸:“这茶想得到,且是地方”,湘云便笑“这是宝姐姐帮我预备的。
”贾母连夸宝钗心细,凡事想得妥当。
最后这次宴会和赛诗会举办得非常成功,人人尽欢而散,宝钗功不可没。
后来宝钗受王夫人之托,在凤姐生病时帮助料理家务。
她的主要工作是每晚巡查上夜的值班人员以防他们吃酒赌博。
其实这是个没实权又不讨好的工作,她也很快就被老婆子们封为“镇山太岁”之一。
宝钗却以小惠全大体,以柔克刚的办法顺利完成了任务。
在协助探春理家时,她作为客人,只把决定权交给探春,自己只做幕后军师。
细心的读者会发现,探春理家凭的是自己杀伐决断雷厉风行的办事风格,真正的细节安排和制度的规划都是采纳宝钗的意见。
探春说起在参观了赖大家的园子后,意识到大观园的创造经济效益的潜力时,宝钗立刻用《不自弃文》警醒探春不可利欲熏心。
又说探春对经济效益的认识太迟了。
可见宝钗是早已认识到了这些,并且能上升到理论高度去“格物致知”。
她说“学问中便是正事,此刻于小事上用学问一提,那小事越发高一层了”。
探春提出把各处承包给下人去照管获利,得到宝钗的赞同。
在选择承包人时也征求宝钗的意见,宝钗的看法是“幸于始者怠于终,善其词者嗜其利”,何等深刻!在探春设想了承包规划后,宝钗又补充了让承包者另外分出部分利润给那些没有承包到的人以安其心,不但大家觉得公平,那些没有承包到的值夜的人还从此感念宝钗的恩惠,决心不再吃夜酒赌博,支持宝钗的工作。
“得人心者得天下”宝钗是深谙此道。
这样一来,宝钗借着贾府的新政策做了人情,又不须象凤姐那样以体罚治人惹人怨恨,又不显着自己太喧宾夺主(主意是三姑娘拿的),而且还圆满完成了姨妈交付的任务。
宝钗的高超管理技巧可见一斑。
宝钗的知识丰富,不仅是因为她饱读,更与她的家庭环境影响分不开。
她家本身是皇商,官场和商场的世面和黑暗她都见识过,由于父亲早逝,母亲软弱,哥哥又不成器,她不得不担负起与她年龄不相称的管家责任来。
可以说,她很早就是被当作大人对待了。
迫于环境她不得不迅速成长,成熟,把理论知识与实际生活结合起来。
她也是一个见识很广的女子。
虽然也劝宝玉立身扬名,但她对读书与名利自有一番高见,认为坏人读书越多反而危害越大,倒不如不读书的体力劳动者实在。
对于家族的衰落,她也早有预感。
“月满则亏水满则溢,登高必跌重”,“荣华富贵,五世而斩”,这些道理,冰雪聪明的宝钗怎会不知?面对未来的危机,可卿托梦告诫凤姐及早准备;黛玉写下“明媚鲜妍能几时?”的句子,为自己伤感也为大观园敲响了丧钟;探春兴利除弊,试图挽将倾狂澜扶即倒大厦;而宝钗呢?对可卿托梦她当然不知,对黛玉的感慨她深深理解,对探春的改革她全力支持。
然而她心里明白这些都是没有用的,谁能挡住历史的车轮呢?她绝不浪费时间和精力在缅怀过去和担忧将来上,她是个实际明智的人,懂得顺应时势。
她的做法是淡泊名利,少说多听多观察,帮助别人但又不给自己惹事,广结善缘多交朋友。
她知道到宝玉长大时可能只有读书考功名才是重振家声的唯一办法,所以常劝他读书;她也设想到将来肯定好日子不多了,所以劝岫烟和自己一样不要沉湎于物质享受;她知道自己就算学富五车也于家境败落无补,所以不以书字为念,只是勤于女工,帮母亲料理家务。
可以说,她在物质上和精神上都做好了能屈能伸,进退两便的准备。
貌美不自炫,才高不自逞,贫贱不能移,富贵不能淫,这应该就是宝姐姐“艳冠群芳”的本色了。
她能与人为善,不管是前辈还是同辈,她都能和善相处。
当然这也可能是她“会做人”带来的唯一有点吧。
宝钗虽这么漂亮,但并不招人妒嫉。
她淡妆素服,少言寡语,温柔稳重,行事低调,不象晴雯那样长得漂亮还要“打扮成个西施的样子”刺激别人,争强好胜到处结仇。
她家境富裕,但既不炫耀也不以势压人,衣食住行都非常简朴,她送礼物连赵姨娘这种人也不落下,见贾环跟莺儿吵架也赶去温言款语地安慰。
有人可能要说这是她的虚伪之处,可是没有极大的心胸是装不出来这样和善包容的程度的。
例如凤姐就不可能,她的虚伪人人皆可见之,嫉妒之心是伪装不了的。
再来看一看薛宝钗的爱情。
曹雪芹对薛宝钗的描述有这些语句:“眉不画而翠,唇不点而红”,,淡极始之花更艳”,“任是无情也动人”。
同时,宝钗的诗作也可以堪称经典,其中以《白海棠》最为流传。
可见,与林黛玉比起来,宝钗姐姐的容貌和才情也毫不逊色。
可为什么无论她怎样用功尽力费力讨好也赢不来宝玉的爱怜呢。
据我总结,我认为有以一点是她致命伤。
她是在封建礼教下成长的大家闺秀,灵魂思想已经被封建主义和儒家文化刻下深深的烙印。
而恰恰与之相反的,贾宝玉是个随性自由不愿受到拘束的人。
很自然两人不会谈到一起去。
所以两人的思想观念不一致,没有共同话题和追求。
宝钗让宝玉好好读书,争取考上功名以光大家族荣耀,宝玉非但不听还大发脾气,宝玉是个随性自由的人,他痛恨封建礼教,不喜做官,不愿身处官场与污浊之人勾心斗角。
那样的生活不是他追求的,而是他唾弃的。
可以见得,宝玉和宝钗不是一路人。
宝玉自己也明白,所以他情愿与单纯的林妹妹在一起。
他们有同样的情趣和追求,都不怜身外之物,不贪名利之便,不喜荣华,不求富贵。
只求心心相映相守一生,过着简单却有趣的生活。
可惜宝钗不明白宝玉的心,就算懂得也不会让宝玉这样生活,所以她到死都没有得到宝玉的心。
由此可以说笑一下,谈恋爱最重要的一点还是要追求一致方能走得长远啊······我为宝钗叹息,明明有能力,却要硬说“女子无才便是德”。
明明也和普通少女一样内心深处有炙热青春的梦想,却要硬装冷静镇定。
“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
虽然梦想和才情已尽兴流露,可等她“冷静”下来,依旧还是那个禁锢在枷锁里的人。
可怜,可悲,可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