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城市交通发展战略规划
城市轨道交通规划方案

215
49.79
216
17.56
82
19.87
87
25.74
160
1650.29
3837
2.2 城市轨道交通线网规划 四.线网的基本结构
典型路网结构的基本特点
网格式
✓ 路网线路分布比较均匀,客流吸引范围比例较高 ✓ 线路按纵横两个走向,乘客容易辨识方向 ✓ 换乘站较多,纵横线路间的换乘方便,路网连通
2.2 城市轨道交通线网规划
分类
中心城区 规 划 范 围
周边郊区
2.2 城市轨道交通线网规划 二.线网规划的原则
线网布设要与城市主客流方向相一致 规划线路要尽量沿道路主干道布设
规划线路要尽量经过或靠近大型客流集散点 线网规划要考虑资源共享
2.2 城市轨道交通线网规划 三.线网规模的确定
7.经济性原则
城市轨道交通规划应本着经济节约的原则, 最大限度地挖掘交通潜力,有步骤、有目 的地在财力允许的基础上逐步建设轨道交 通网络,而不能不顾经济实力盲目发展。
2.1 城市轨道交通规划概述 三.城市轨道交通规划的内容
规 划 流 程
2.1 城市轨道交通规划ຫໍສະໝຸດ 述三.城市轨道交通规划的内容
1.社会经济调查
2.2 城市轨道交通线网规划
线网规划
规划、决策人员对城市轨道交通系统未来各个 时期,包括从无到有、从线到网的不断发展的 过程,进行分析、预测并提出相应的、科学合
理的规划方案与实施计划的全过程
2.2 城市轨道交通线网规划
一.线网规划的分类
分类
规 划 对 象
路网规划
确定路网的基本结构、总体规模及主要站点、 枢纽的布局形态,同时给出路网的可实施性论 证,以期逐步形成科学合理的交通网络,使其 能够起到客流组织的主导作用并与城市总体的 发展与形态的合理演化相协调
城市交通规划试卷及答案

籍 : 请 号予 授 不 将 分 处 上 以 及 过 记 到 受 弊 作 因 和 学 名 除 签 开 生 被 学将 者 试 考 人 他 代 或 考 代 人 他 道 学知 还 , 性 重 严 的 弊 作 、 纪 违 。
试 果 级考 后 班道 切 知 一 , 的 律 起 纪 引 场 此 考 由 守 担 遵 承 格 愿 严 , 将 书 我 证 : 及 业诺 位 专承 学继续教育学院考试试卷试卷编号: 卷课程名称: 城市交通规划 考试类型:开卷(只限教材)考试日期:题号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七 八 九 十 总分 累分人 题分 15 20 10 20 20 15 签名 得分考生注意事项:1、本试卷共 页,总分 100 分,考试时间 120 分钟。
2、考试结束后,考生不得将试卷、答题纸和草稿纸带出考场。
一、填空题(共 8 小题,每空 0.5 分,共 15 分)1、城市交通系统是由 城市运输系统 、 城市道路系统 和 城市交通管理系统 组成的。
2、城市交通规划的过程分为 总体设计 、 交通调查 、 交通需求预测 、 方案制订 、 方案评价 和 系统分析 等方面。
3、城市客运枢纽服务城市内部交通与对外交通的 衔接转换 、 公共换乘 、 主城外围区域 与主城 之间交通转换。
4、目前常用的城市道路系统网络布局结构有: 方格形道路网 、 环形放射式道路 、 自由式道路系统 和 混合式道路网 。
5、城市道路按骨架分类,可分为 快速路 、 主干路 、次干路 和 支路 四类。
6、城市交通发展战略规划的特点具有: 综合性 、 预见性、 政策性 、 宏观性 、 弹性 。
7、引道延误为引道 实际行驶时间(耗时) 与引道 自由行驶(畅行) 时间只差。
8、城市公共交通可分为 一般公共汽车 、 轨道交通 和 出租汽车 三类。
二、单项选择题(共 10 小题,每小题 2 分,共 20 分)1、城市总体规划中近期规划的期限一般为( B )。
成都市交通发展战略规划

成都市交通发展战略规划交通运输经济课程设计课程名称:交通运输经济题⽬:成都市交通发展战略规划学⽣姓名:学号:指导教师:定稿⽇期:2010年5⽉24⽇Abstract:Based on some information and data about the study of Chengdu transportation and combing with relevant theoretical knowledge on the course of Transportation economy, this papper made the transport demand analysis and supplyanalysis of Chengdu road and railway, gave us the scale and structure of Chengdu's transport in the future, and completed the strategic planning and Implementing strategies for the transportation development of Chengdu simply.摘要:本⽂参考有关学者对成都市交通运输的研究资料及数据,在交通运输经济课程的相关理论知识的基础上,重点做了成都市道路和铁路的运输需求分析与供给分析,给出了对成都市未来交通运输规模与结构的观点,并为成都市交通运输发展做了简单的战略规划与实施策略。
关键词:成都市道路铁路需求分析供给分析运输规模运输结构发展战略实施策略⽬录第⼀节成都市社会经济现状第⼆节成都市道路运输⼀成都市道路发展现状⼆成都市道路运输需求与供给分析三成都市道路⽹络存在的主要问题四针对问题的建议第三节成都市铁路运输⼀铁路运输在我国社会经济和运输体系中的地位和作⽤⼆成都市铁路发展现状三成都市当前铁路运输市场的需求与供给分析第四节成都市其他运输⽅式⼀⽔运河运⼆航空运输第五节成都市未来交通规模与结构分析⼀成都市未来交通规模分析⼆成都市未来交通结构分析第六节成都市交通发展战略与实施策略分析⼀发展战略分析⼆实施策略分析第⼀节成都市社会经济现状⽬前,四川地区已初步形成以成都为核⼼的绵阳—德阳—成都—眉⼭—乐⼭城市带,加快了川西平原城镇经济带的城市化进程,使其进⼊良性发展期。
城市道路交通规划设计要求规范GB50220-95

城市道路交通规划设计规范GB 50220-95主编部门: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批准部门: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施行日期:1995年9月1日关于发布国家标准《城市道路交通规划设计规范》的通知建标[1994]808号根据国家计委计综(1986)250号文的要求,由建设部会同有关部门共同制订的《城市道路交通规划设计规范》已经有关部门会审,现批准《城市道路交通规划设计规范》GB 502220-95为强制性国家标准,自1995年9月1日起旅行。
本标准由建设部负责管理,具体解释等工作由上海同济大学负责,出牌发行由建设部标准定额研究所负责组织。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1995年1月14日1 总则1.0.1 为了科学、合理地进行城市道路交通规划设计,优化城市用地布局,提高城市的运转效能,提供完全、高效、经济、舒适和低公害的交通条件,制定本规范。
1.0.2 本规范适用于全国各类城市的城市道路交通规划设计。
1.0.3 城市道路交通规划应以市区内的交通规划为主,处理好市际交通与市内交通的衔接、市域范围内的城镇与中心城市的交通联系。
1.0.4 城市道路交通规划秘须以城市总体规划为基础,满足土地使用对交通运输的需求,发挥城市道路交通对土地开发强度的促进和制约作用。
1.0.5 城市道路交通规划应包括城市道路交通发展战略规划和城市道路交通综合网络规划两个组成部分。
1.0.6 城市道路交通发展战略规划应包括下列内容:1.0.6.1 确定交通发展目标和水平;1.0.6.2 确定城市交通方式和交通结构;1.0.6.3 确定城市道路交通综合网络布局、城市对外交通和市内的客货运设施的选址和用地规模;1.0.6.4 提出实施城市道路交通规划过程中的重要技术经济对策;1.0.6.5 提出有关交通发展政策和交通需求管理政策的建议。
1.0.7 城市道路交通综合网络规划应包括下列内容:1.0.7.1 确定城市公共交通系统、各种交通的衔接方式、大型公共换乘枢纽和公共交通场站设施的分布和用地范围;1.0.7.2 确下各级城市道路红线宽度、横断面形式、主要交叉口的形式和用地范围,以及广场、公共停车场、桥梁、渡口听位置和用地范围;1.0.7.3 平衡各种交通方式的运输能力和运量;1.0.7.4 对网络规划方案作技术经济评估;1.0.7.5 提出分期建设与交能建设项目排序的建议。
未来的城市交通规划

未来的城市交通规划现代社会中,城市交通既是人们日常生活的必需品,也是城市发展的重要支撑。
然而,随着城市人口的不断增长和交通工具的不断进步,城市交通问题也变得越来越突出。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人们亟待进行未来的城市交通规划,以创造更高效、更环保的城市交通系统。
一、发展公共交通首先,未来城市交通规划应该致力于发展公共交通。
建设高速铁路、地铁和轻轨交通等大型公共交通系统,将能够有效缓解城市交通压力。
这些公共交通系统可以提供高速、高效、便捷的服务,并能够满足更多市民的出行需求。
此外,还需要优化公共交通的路线布局和车辆调度,以提高运输效率,减少拥挤和拥堵。
二、发展新能源交通工具其次,未来的城市交通规划应该考虑大力发展新能源交通工具。
传统的内燃机车辆带来了严重的空气污染和能源浪费问题,而新能源交通工具则能够有效解决这些问题。
例如,电动汽车、氢燃料电池车等清洁能源车辆将成为未来城市交通的重要组成部分。
这些新能源交通工具不仅能减少尾气排放和噪音污染,还能减少对传统石油的依赖,节约能源资源。
三、推广智能交通系统此外,未来的城市交通规划还需要推广智能交通系统。
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利用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技术进行交通管理将极大提高交通效率。
通过建设智能交通系统,能够实现交通流量监控、交通信号优化、智能停车系统等功能,有效规避交通拥堵和事故风险,提高交通运输的安全性和便捷性。
四、人性化设计与可持续发展另外,未来城市交通规划应该注重人性化设计和可持续发展。
设计交通枢纽时,应充分考虑行人和自行车的需求,提供便捷、安全的步行和骑行通道。
此外,规划城市交通路网时,应注意合理引导交通流动,合理划分车道,减少交通事故风险。
同时,要注重保护环境和节约资源,推广绿色设计和建设,如建立自行车道、绿化带等,提高城市的生态环境质量。
综上所述,未来的城市交通规划应当发展公共交通、推广新能源交通工具、推广智能交通系统,注重人性化设计与可持续发展。
城市综合交通体系规划总体要求PPT(共 77张)

22
第二章 城市综合交通体系规划总体要求
第三节 规划内容
七 客运枢纽
按照人性化、一体化和节约用地的原则,优化布局客运枢纽,统筹各种交通方式的衔接。
23
第二章 城市综合交通体系规划总体要求
第三节 规划内容
八 城市停车系统
遵循城市停车设施的供给策略,综合利用城市土地资源和地下空间,确定各类机动车停车设施规 划建设基本要求。
24
第二章 城市综合交通体系规划总体要求
第三节 规划内容
九 货运系统
依据城市功能布局,合理规划货运交通系统。
25
第二章 城市综合交通体系规划总体要求
第三节 规划内容
十 交通管理与交通信息化
按照人性化管理、信息资源共享的要求,合理确定交通管理和交通信息化发展对策及设施规划原 则。
26
第二章 城市综合交通体系规划总体要求
第一节 总则
一 目的
2010年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印发了《城市综合交通体系规划编制导则》,城市综合交通体系规划旨 在形成支撑城市可持续发展的综合交通体系。
4
第二章 城市综合交通体系规划总体要求
第一节 总则
二 作用
(1)城市综合交通体系规划是城市总体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指导城市综合交通发展的战略 性规划。
(3)应遵循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相结合的原则,在交通需求分析的基础上,科学判断城市交通的发展 趋势,合理制定城市综合交通体系规划方案。
8
第二章 城市综合交通体系规划总体要求
第一节 总则
三 编制原则
(4)应统筹兼顾城市规模和发展阶段,结合主要交通问题和发展需求,处理好长远发展与近期建设的 关系。规划方案应有针对性、前瞻性和可实施性,且满足城市防灾减灾、应急救援的交通要求。
交通规划要点总结

第一章:1.交通规划概念:所谓交通规划,是指根据特定交通系统的现状与特征,用科学的方法预测交通系统交通需求的发展趋势及交通需求发展对交通系统交通供给的要求,确定特定时期交通供给的建设任务、建设规模及交通系统的管理模式、控制方法,以达到交通系统交通需求与交通供给之间的平衡,实现交通系统的安全、畅通、节能、环保的目的。
2.交通规划原则: 1)交通系统建设服务于经济发展原则2)综合运输协调发展原则3)局部服从整体原则4)近期与远期相结合原则5)需要和可能相结合原则6)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原则3.交通规划指导思想:交通规划的指导思想因交通规划类型、层次不同及规划区域不同而不同,没有统一的标准,应结合当地实际情况制定。
但一般来说,在制定交通规划的指导思想时应考虑以下要求。
1)要有战略高度2)要有全局观点3)体现可持续发展理念4)符合经济发展要求4.交通规划的期限:交通规划一般分近期、中期、远期三个阶段。
(1)近期以距基准年1-5年为宜,最长不超过10年;(2)中期以距基准年5-15年为宜,最长不超过20年;(3)远期距基准年15-30年为宜,最长不超过50年。
第二章:1.交通调查的内容:道路交通规划可分为城市道路交通规划和区域公路交通规划两大类,相应的调查内容有所不同,但具体的调查内容都可以划分为基础资料、交通需求、交通设施、交通现状四大项。
2.交通调查专业术语:(1)出行:出行指人、车、货为完成某一目的(如上班、上学、购物等)从起点到讫点的全过程。
出行“起点”指一次出行的出发点,即o点;出行“讫点”指一次出行的目的地,即D点。
起讫点都在调查区内的出行称为境内出行,起讫点在调查区外的出行称为过境出行。
起讫点在同一交通区的出行叫做区内出行,起讫点分别位于不同的交通区的出行叫做区间出行。
(2)小区形心:指交通区出行端点(发生或吸引)密度分布的重心位置,即交通区交通出行的中心点,不是该交通区的几何中心。
(3)期望线:又称愿望线,为连接各交通区重心间的直线,是交通区之间的最短出行距离,因为反映最短距离而得名,其宽度表示交通区之间出行的次数。
城市轨道交通的创新发展模式与策略

城市轨道交通的创新发展模式与策略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人口规模持续扩大,城市交通需求不断增加。
城市轨道交通作为城市交通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大运量、高效率、低能耗和环保等优点,成为解决城市交通拥堵和环境污染问题的关键途径。
然而,面对日益增长的交通需求,传统的轨道交通模式已无法满足城市发展的需要。
因此,探索城市轨道交通的创新发展模式和策略具有重要意义。
1. 创新发展的必要性城市轨道交通创新发展的必要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满足日益增长的交通需求:城市人口增长和经济发展导致交通需求不断上升,传统的轨道交通模式已无法满足大规模的交通需求。
2.提高运输效率:通过技术创新和优化运营模式,提高轨道交通的运行速度和运输效率,缩短出行时间。
3.优化城市空间布局:城市轨道交通的发展可以引导城市空间布局的优化,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
4.节能减排:城市轨道交通具有较高的能源利用效率和较低的污染排放,创新模式有助于进一步降低能耗和排放。
2. 创新发展模式城市轨道交通的创新发展模式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网络化运营:构建多层次、多模式的城市轨道交通网络,实现不同线路之间的互联互通,提高运营效率。
2.自动驾驶技术:采用自动驾驶技术,提高轨道交通的安全性和运行速度,降低运营成本。
3.智能化管理:利用大数据、云计算等信息技术,实现轨道交通的智能化调度和管理,提高运输效率。
4.多元化服务:提供多样化、个性化的出行服务,满足不同乘客的需求,如定制化出行、一站式出行服务等。
5.绿色环保:推广使用清洁能源和绿色材料,降低轨道交通的能耗和污染排放。
3. 发展策略城市轨道交通的发展策略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政策支持:政府应加大对城市轨道交通的政策支持力度,包括资金投入、土地使用权、税收优惠等。
2.技术创新:鼓励企业投入研发,推动轨道交通技术的创新,提高轨道交通的性能和效率。
3.人才培养:加强轨道交通相关领域的人才培养,提高人才素质和创新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7、城市自然条件
指城市所处的地理位置、地区内的地势、 城市建成区平面形状与城市建成区被海湾、河 流、铁路等阻断的状况以及气候条件等对客运 交通结构的影响。
8、其他影响因素
社会经济发展水平 居民生活水平 交通工具拥有水平 交通系统管理水平
三、交通工具发展预测
方法:时间序列预测法、相关分析法、比较分析法、 出行结构生成法等。
五、城市交通发展战略规划的基本程序
第三节 社会经济与土地利用预测
预测内容:城市社会经济发展宏观指标的分析 预测、城市人口、就业岗位规模、结构及空间 分布预测等
预测方法:
社会经济宏观指标——可按国民经济发展计划确定 的指标值,或参照国家宏观经济发展战略,并根据市 场经济的规律分析预测。方法有:计量经济法、回归 分析法、灰色预测法等。
5、城市规模和性质
城市规模越大,万人拥有公共电汽车的水 平越高,居民出行距离越长,公交线网密 度越高,乘用公交车的旅客比例也越高。
功能单一性的城市自行车出行比例要高于 综合性的城市,而一些旅游城市采用出租 车出行的比例要明显高于其它城市。
6、城市设施建设水平和线路布局
交通设施建设水平和布局形态是影响城市交通结构的 重要因素。
因此,我国大中城市客运交通方式以自行车和 步行两种方式为主体。
2、我国城市交通发展战略与政策
在有条件的大城市要逐步建设快速轨道交通, 提高道路通行能力,拓宽路面,推广应用快慢 分行道路,有计划地开辟货运、自行车、步行 专用道路。
大城市应以公共交通为主,各种交通工具细条 发展,建立长短途公共汽车、市郊铁路、水陆 联运等综合客运交通体系,发展多平面道路交 通,对自行车适当控制发展,实行机非分离行 驶,控制摩托车发展。
或采用简化的重力模型。
5、交通方式划分 战略规划的方式划分应有发展的眼光,即从
整个社会经济、城市结构发展的大系统中, 预测未来的客运结构比例。
6、交通分配
可采用最短路分配法一次完成即可。
五、城市道路交通设施需求宏观预测
非机动车道面积需求 机动车道面积需求 公交网络总容量或公交车辆数 静态交通设施——机动车社会停车面积、自
现阶段,我国城市客运交通结构以自行车为主体,公 交出行比重相对偏低,这与城市公交线网密度偏低、 公交线网布局不尽合理、公交车辆偏少、老化、城市 道路等级级配不合理、主次干道密度低、干道红线宽 度窄、车道数不足、影响公交车运行速度有关。
通过对道路设施的规划改造、增加投入、优化路网和 公交线网布局,可以在不同程度上改变人们出行行为 的选择,改变城市客运交通结构。
如:
Q 1.253x1 4.633x2 12.888
x1—在业人数,x2—非在业人数,Q—客流量
3、类比法
参考其它性质、地理条件和交通条件等
较为相似的城市的总体客流量的预测值,再
根据两城市建成区人口之比值按正比例进行
近似估算。
Q1 P1 Q2 P2
(二)城市货流总量预测
产值推算法
n
W ri Pi i 1
安全在于心细,事故出在麻痹。21.1.1821.1.1814:30:1814: 30:18January 18, 2021
踏实肯干,努力奋斗。2021年1月18日 下午2时30分21.1.1821.1.18
追求至善凭技术开拓市场,凭管理增 创效益 ,凭服 务树立 形象。2021年1月18日 星期一 下午2时30分18秒14: 30:1821.1.18
出行结构生成法——根据对城市客货需求总 量预测和宏观交通结构预测以及对未来城市 各种交通个体等的平均运载率的分析预估来 推测未来城市各种车辆的拥有量。
四、四阶段预测法的简化
同城市综合交通规划相比,城市交通发展 战略规划所采用的是简化的交通分析方法 或模型。
主要体现在研究范围、交通分区、建模方 法、预测详细度等方面。
3、居民出行行为心理特征
城市居民出行需求行为心理是决定城市 客运交通结构形成和变化的内在原因。
选择自行车的原因 选择公交车的原因 选择步行的原因
4、城市用地布局特征及规划意图
城市土地利用布局是城市社会经济活动 在城市不同区位上的投影。它决定了城市的 人口分布、就业岗位分布,从而也就从根本 上决定了城市客流分布、居民出行距离、时 间,对居民出行交通方式选择有着根本性的 影响。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14:30:1814:30: 1814:301/18/ 2021 2:30:18 PM
安全象只弓,不拉它就松,要想保安 全,常 把弓弦 绷。21.1.1814: 30:1814:30Jan-2118- Jan-21
加强交通建设管理,确保工程建设质 量。14: 30:1814:30:1814:30Monday, January 18, 2021
Q 1 P
α—居民平均日出行次数 β—大于5岁人口占总人口的百分比 1+η—流动人口修正系数, η为流动人口百分率 P—建成区常住人口(万人) Q—城市一日客流总量
2、仿真法 预测总客流量时,可以对建成区进行仿真,
研究各种用地的单位面积或单位产值会产生多 少客流量,在业人员和非在业人员每人每天会 产生多少出行等,再根据城市总体规划中规划 指标或发展指标进行预测。
通常采用平均出行次数法粗估城市交通出 行总量,用生成率法确定分区的高峰小时 交通发生量及吸引量。
高峰小时的出行主要来源于上班,因此, 其交通发生量和交通区的就业人口数有关, 而交通吸引量则与交通区的就业岗位数有 关。
4、交通分布预测
战略规划中的交通分布预测可以借用同 类城市已标定好的预测模型。
三、城市交通发展战略规划的特点
综合性—从其内容、因素、地理、方法、知识、 人员上看具有很强的综合性;
政策性—既要以国家和地方政府有关政策为依 据,同时其本身就是一系列政策的集合;
宏观性—着眼于城市长远整体发展,因此侧重于 宏观整体研究,应抓住影响全局性的重 大问题和环节;
预见性—规划期通常为20~30年,应提高对城市 未来发展的预见能力。
未来二、三十年中,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稳定高 速增长,现行的城市居民出行方式将有较大的 变化。
1、我国大中城市现阶段客运交通结构状况
城市公交出行比重在20%以上,包括北京、上海、 兰州、大连、抚顺、重庆、武汉、长沙。这些城 市公交系统的建设水平和服务水平相对较好。
城市公交出行比重在15%—20%之间,包括南 京、成都、哈尔滨、长春等。这些城市具有较好 的公交线网,公交比例处于中等水平。
专注今天,好好努力,剩下的交给时 间。21.1.1821.1.1814: 3014:30:1814: 30:18Jan-21
牢记安全之责,善谋安全之策,力务 安全之 实。2021年1月 18日星 期一2时30分18秒Monday, January 18, 2021
相信相信得力量。21.1.182021年1月18日星期 一2时30分18秒21.1.18
城市公交出行比重在10%—15%之间,包括广 州、贵阳、沈阳、杭州、鞍山等城市,这些城市 公交设施建设不足,服务水平较差,与其特大城 市规模交通需求不相适应。
城市公交出行比重不足10%,如天津、、石 家庄、郑州等。这些城市公交比重极低,公交 服务处于严重萎缩状态。
总体上看:国内大中城市公交出行比例变化处 于1.3% ~ 26%,平均值为6.18%,自行 车出行比例变化为10.3%~75.48%,平均 值为51.67%。步行出行比例范围为20% ~ 60%,平均值为40%。
第二节 城市交通发展战略 规划基本原理
一、战略规划的主要目的
全面系统地分析检验各种不同的城市发 展模式、方向、政策以及每一比较方案的交 通含义,拟定城市远期发展规模布局、功能 结构和相应的政策。
二、城市交通发展战略规划的任务
预测城市远期发展规模水平、结构; 明确城市交通发展战略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 预测规划期城市客货运输总需求; 确定各运输方式在现代化城市交通系统中的地位; 制定交通用地、交通走廊的发展规划及主要交通方式; 确定城市骨架路网结构; 确定城市主要对外场站及枢纽的布局 调整城市总体布局规划 拟定相关政策及实施建议 资金估算与使用规划
行车社会停车面积。
第五节 城市交通发展战略规划与对策
城市交通发展战略思想——是制定城市交通发展 战略的纲领和灵魂。
城市交通发展战略目标——是城市远期交通发展 所要达到的总体水平,既要有质的要求,也要 有量化的指标。
交通网络总体战略格局——是对城市未来对内对 外交通网络的构成、布局、标准的框架性描述 或构想。
弹性——进行规划时,预测的总需求、用地规划 和设施的布置必须留有一定的余地,保 留一定的弹性。
四、城市交通发展战略规划的基本原则
与城市总体规划相匹配并有明确的目标; 要有系统工程观点和发展的观点; 要有工程经济观点,讲究实际效益、综合效益 要有群众观点 要注意提高城市环境的整体质量。 要增加城市的总体活力、适应能力和承受能力 要进行多方案评价和优化 规划的实施过程中要有一定的滚动性
谢谢大家!
生活中的辛苦阻挠不了我对生活的热 爱。21.1.1821.1.18Monday, January 18, 2021
城市交通发展战略对策
城市交通发展战略对策是为了体现城市交通发 展战略思想、实现战略目标、落实总体格局、对城 市对内对外交通系统长远发展的系统谋划。
包括: 城市对外交通发展战略 城市交通网络布局与功能 城市客运交通体系发展战略 城市货运交通发展战略
树立质量法制观念、提高全员质量意 识。21.1.1821.1.18Monday, January 18, 2021
人口预测——比例趋势法、伴生法、经济基础法、 顺时逆推法、带眷系数法、劳动平衡法
就业岗位——趋势外推法、就业平衡法、经济基础 法、投入产出法
空间分布——密度容量估算法、劳瑞模型法、密度 梯度法、分类土地使用法、交通位势法、人口系数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