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莞水道特大桥施工组织设计(DOC108页)
[QL-114]C、D类行车道板边板配筋图
![[QL-114]C、D类行车道板边板配筋图](https://img.taocdn.com/s3/m/93a849f858fafab068dc0249.png)
最新a某市五环路(西环段)东莞水道特大桥工程

a某市五环路(西环段)东莞水道特大桥工程某市五环路(西环段)东莞水道特大桥工程施工组织设计前言为圆满完成某市五环路(西环路)东莞水道特大桥工程,根据招标文件,在认真阅读和充分理解设计意图及对施工现场作详细调查的基础上,并结合我单位的施工经验,以信守合同、确保工期和质量、合理控制工程造价、优质高效文明施工为指导思想,编制本工程施工组织。
在编制过程中,我们立足于专业化、机械化、标准化、科学化施工,重点工序重点安排,特殊部位特殊考虑,并结合工期和工程实际进行统筹,尽量做到现场布置合理,方案切合实际,施工组织科学得当,以便为优质高效完成该项工程奠定基础。
第一章编制依据及原则第一节编制依据一、《某市五环路(西环路)东莞水道特大桥工程招标文件》以及施工图纸。
二、规范与规程1、《公路桥涵设计规范》1989年版(合订本)2、《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J001-97)3、《公路工程抗震设计规范》(JTJ004-89)4、《公路斜拉桥设计规范》(试行)(JTJ027-96)5、《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JTJ041-2000)6、《钢结构设计规范》(CBJ17-88)7、《公路桥位勘测设计规范》(JTJ062-91)8、《城市桥梁设计准则》(CJJ11-93)9、《公路桥梁抗风设计指南》10、《钢管砼结构设计与施工规程》(CECS28:90)11、《钢纤维砼结构设计与施工规程》(CECS38:92)12、《铁路钢桥制造规范》(TB10212-98)三、我单位类似工程的实绩和已有的装备。
第二节编制原则一、充分响应招标文件,严格执行技术规范。
二、实事求是,施工方案可行、适用、经济。
三、推行全面质量管理,执行ISO9002质量管理标准和程序。
四、采用项目法组织施工,推行标准化管理,达到安全、文明、高效。
五、坚持技术创新,推广和应用“四新”成果。
第二章工程概述第一节工程概况一、工程简介某市五环路(西环段)东莞水道特大桥工程主要为某市五环过境路西环段工程中的一座特大桥,位于东莞水道上,起点桩号K5+158.6,终点桩号K5+960,全长801.4米。
广东省新建某城际轨道交通工程某水道特大桥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

新建铁路xx城际轨道交通工程xx合同段xx特大桥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编制人:复核人:审核人:批准人:目录第一章编制依据 0第二章编制范围 0第三章工程概况及主要工程数量 0第一节工程设计概况 0第二节自然、地理条件 (1)第三节工程条件 (2)第四节工程特点、难点与重点及主要措施 (3)第五节主要工程数量 (4)第四章施工总体方案 (5)第一节施工组织机构及施工队伍的分布 (5)第二节大临工程的分布及总体设计 (14)第三节施工用电 (15)第四节施工用水 (16)第五节施工测试 (16)第六节内业资料(收集、整理、归档、移交) (17)第七节施工程序 (18)第五章工程的施工方法、关键技术、工艺要点、工艺要求。
(20)第一节施工测量的方案及方法 (20)第二节桥梁工程施工方案及方法 (26)第六章重点工程的施工方法、关键技术、工艺要求。
(65)第一节深水桩基础施工 (66)第二节水中承台施工 (69)第七章施工中采用的新工艺和新技术及其工法整理安排。
(74)第一节桥梁基础工后沉降观测及工艺控制技术 (74)第二节高性能混凝土 (75)第八章总工期及分年、季度的形象进度计划、完成投资计划。
(81)第一节总工期 (81)第二节分年度、季度完成形象进度计划 (82)第三节分年度、季度完成投资计划 (82)第九章主要材料、工程设备的使用计划和供应方案、保供措施。
(82)第十章创优规划及质量保证措施 (85)第一节质量目标 (85)第二节创优规划 (85)第三节保证工程质量及施工工艺的方案 (86)第四节保证工程质量,实现创优规划的主要措施 (89)第五节质量体系要素职责分配 (97)第十一章安全保证措施 (100)第一节安全目标 (100)第二节安全保证组织机构 (101)第三节安全保证体系框图 (101)第四节安全生产方案 (102)第五节安全生产保证措施 (103)第六节安全标准化工地建设 (105)第十二章工期保证措施 (107)第一节工期保证方案 (107)第二节证工期的组织机构 (107)第三节工期保证具体措施 (107)第四节加强环境保护工作促进工期的保证措施 (109)第五节降低气候因素对工期影响的措施 (109)第十三章环保、水保措施 (110)第一节环保及水保目标 (110)第二节保证体系 (110)第三节环境保护措施 (111)第四节水土保持措施 (114)第十四章其它 (115)第一节在铁道部新标准颁布之前,确定在本项目中采用的有关新标准、新规定 (115)第二节中等级航道桥梁施工中的各种防护及应急措施 (117)第三节专业之间的衔接方案 (121)第十五章需附的图表 (122)xx特大桥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文字说明第一章编制依据一、新建铁路xx至xx城际轨道交通站前工程ZH-1标段施工总承包招标文件、设计图纸及答疑书、补遗书等。
某水道特大桥施工组织设计.doc

某水道特大桥施工组织设计工程概述第一节工程概况一、工程简介东莞市路(段)东莞水道特大桥工程主要为东莞市过境路段工程中的一座特大桥,位于东莞水道上,起点桩号K5+158.6,终点桩号K5+960,全长801.4米。
其中桥梁工程长745.02米(包括引桥)宽40.5米,道路工程长56.38米,以及排水、电力、电信、照明等相关附属工程。
二、自然概况(一)气象及水文概况东莞地区属亚热带季风气侯,光线充足,气候温和。
相对湿度83.1%,常年平均气温21~22℃,七月份平均气温28.2℃,极端最高气温37.9℃ .一月份平均气温13.4℃,极端最低气温-0.5℃。
流域濒临南海,受西南季风、东南信风和台风强盛活动影响,雨量充沛。
但由于地形平坦,动力条件差、暴雨强度一般。
多年平均降雨量1700mm,最大年降雨量2442mm,最小年降雨量1360mm,十二小时最大降雨量可达259 mm,时空分布不均雨量多集中在四~九月,占年雨量的80%左右。
本地区常风向为东、东北风,其次为南风和北风,最大风速 34米/秒。
夏秋季节会受台风影响,平均每年约发生台风1~3次,风力一般为6~9级,阵风11级,最大风力可达1 2级。
(二)场地工程地质在勘探揭露深度范围内,场区地层由上至下主要由 7个单元层组成。
1、人工填土(QmL)素填土(地层编号①):浅黄,灰黄色,主要成分为粘性土、中细砂,局部有耕土。
呈松散、湿的饱和状态,层厚2.0-7.6m。
2、第四纪系全新统冲积的淤泥(Q4aL)淤泥(地层编号②):灰黑。
黑色,含腐植物,白色贝壳夹薄层粉细砂,局部表现为淤泥质粘土,手摸有滑感,有腥味。
为河流相新近沉积层。
土质均匀。
呈流塑、饱和状态,层厚:2.4-8.7m,全场区分布。
3、第四纪系全新统冲积的淤泥夹细砂(Q4aL)淤泥夹细砂(地层编号③):灰、灰黑色,含腐植物、云母、石英、长石,含粘粒、砂粒及粉粒。
细砂含量在10%-40%间变化。
分选极差,局部为亚砂土。
东莞水道特大桥方案演示

概图
吊杆横梁
加劲纵梁
导轮架
系杆
A型导轮架
B型导轮架
八 工程难点
高台风平原区大跨度、大吨位缆索吊机的设计与安装。 扣索塔的设计与拱肋的线性调整。 采用缆索吊扣挂法跨越河道悬拼主拱肋,安全难度大。 工程规模大、工期紧。
第三部分 钢管拱总体施工方案
一. 前期施工
(主拱安装完成前)
四 主拱肋
第一、二节实心实腹段,上下弦
管各为两根直径1000×18mm的 Q345C钢管,上下弦两并列钢管 间用12mm厚的Q345C缀板连接, 上下弦管之间以腹板连接。 第一段质量65000kg,第二段质 量64145kg。
临时风撑 第二节实心及实腹段 长15.76m
上弦管 下弦管
缀板
一号风撑 长15.1m 第一节实心段
二 地质水文
桥位地质 地质勘探资料揭露的深
人工填土2~7.6m
度范围内,场区地层由 上至下主要由七个单元 层组成,依次为:人工 填土→淤泥→淤泥夹细 砂→粗砂→强风化泥灰 岩→弱风化泥灰岩→微 风化泥灰岩。
淤泥2.4~8.7m 淤泥夹细砂2.0~8.2m
粗砂1.5~5.0m泥灰岩地质钻源自芯样加劲纵梁5t倒链
第二批系杆安装
第二批系杆同样采用 卷扬机牵引就位。 体外定位利用锚固在 吊杆横梁上A型导轮 架。 分六次张拉,主要平 衡桥面系施工对主拱 肋增加的载荷。
第二批系杆
三 施工方案-桥面系
第二批系杆安装 后,进行桥面道 板安装。 车行道板分条带 由两端向跨中安 装。人行道板拖 拉或采用简易设 备吊装就位。 最后进行桥面砼 及防撞护栏和人 行道栏杆的施工。
系杆定位施工栈桥安装示意图
东莞水道特大桥施工组织设计

东莞水道特大桥施工组织设计1. 引言本文档旨在对东莞水道特大桥的施工组织设计进行详细的说明和规划。
东莞水道特大桥是东莞市的重要交通基础设施项目,将连接两岸,缩短交通时间,促进区域经济的发展。
为确保施工过程的安全、高效和顺利进行,本文档将详细介绍施工组织设计的各个方面。
2. 施工目标东莞水道特大桥的施工目标主要包括:•安全施工:确保施工过程中没有安全事故发生,保护工人和现场人员的生命财产安全;•高效施工:提高施工效率,缩短工期,减少成本;•质量可控:确保施工质量符合相关技术规范和标准,保证桥梁的使用寿命和稳定性;•环境保护:减少对周边环境的影响,实施生态建设和环境治理;3. 施工组织设计3.1 施工人员组织在施工过程中,需要组建一支专业的施工队伍,包括工程技术人员、施工人员、管理人员等。
施工人员应具有相应的资格证书和经验,能够胜任相应的施工任务。
管理人员应熟悉桥梁施工管理和相关法律法规,能够协调各方面资源,保证施工的正常进行。
3.2 施工机械设备施工过程中需要使用一定的机械设备来完成各项工作任务。
根据桥梁特点和施工需求,需要配备起重机、混凝土搅拌站、输送机等设备。
这些设备应具备良好的性能和可靠性,以确保施工的顺利进行。
3.3 施工工艺和方法根据桥梁结构特点和施工条件,制定相应的施工工艺和方法。
例如,针对大跨度斜拉桥部分,可以采用先安装主塔,再进行缆索张拉的工艺;对于桥墩的建设,可以采用模板浇筑的方法。
通过合理的施工工艺和方法,可以有效控制工期和成本,提高施工效率。
3.4 安全管理措施为确保施工过程的安全性,需要采取一系列的安全管理措施。
首先,要制定详细的施工安全计划,明确各类风险和应急措施;其次,要加强现场人员的安全教育和培训,提高他们的安全意识和应对能力;同时,要配备必要的安全设施,如防护栏杆、安全网等,减少事故发生的可能性。
3.5 环境保护措施在施工过程中,需要采取一系列的环境保护措施,减少对周边环境的影响。
东莞水道特大桥施工组织设计中承式钢管混凝土系杆拱桥

东莞水道特大桥施工组织设计中承式钢管混凝土系杆拱桥首先,需明确施工目标和要求。
东莞水道特大桥的施工目标是在保证施工质量的前提下,确保施工进度的顺利推进。
施工要求包括保证工期、保证施工质量、保证施工安全等。
接下来,需要对承式钢管混凝土系杆拱桥的施工工序进行具体划分。
施工工序包括基础施工、支撑体系搭设、拱架安装、系杆施工、防护层施工等。
在基础施工方面,首先需要进行地基处理,包括清理地表和地坑、进行填筑和压实等工作,确保工程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然后,进行基础浇筑,包括模板安装、钢筋绑扎、混凝土搅拌和浇注等工序。
最后,对基础的固结和养护进行监测和管理。
在支撑体系搭设方面,需要安装起重设备,组织好施工人员,进行施工现场的布置,确保施工安全和顺利进行。
然后,进行拱架的预制和运输,包括钢管的焊接和拱架的组装等工作。
最后,对拱架的临时支撑进行调整和检查,确保施工质量和安全。
在系杆施工方面,首先需要对系杆位置进行精确定位和测量,确定系杆孔位的位置和尺寸。
然后,进行系杆的预制和安装,包括钢材选材、加工和焊接等工序。
最后,对系杆进行调整和固定,确保承重能力和稳定性。
在防护层施工方面,需要进行防护材料的采购和质量检验,确保材料的符合要求。
然后,进行防护层的施工,包括防护材料的涂覆和固化等工序。
最后,对防护层的质量进行检查和验收,确保施工质量和可靠性。
在施工组织设计中,还需要考虑到施工期间的环境保护和安全管理。
对施工现场的尘土、噪音、振动等进行控制和监测,确保施工对环境的影响最小化。
此外,还需要制定施工安全管理措施,确保施工人员的安全和施工现场的安全。
综上所述,承式钢管混凝土系杆拱桥的施工组织设计需要从施工目标和要求、施工工序等多个方面进行考虑。
通过合理的组织和管理,可以确保施工质量和安全,保证施工进度的顺利推进。
东莞水道大桥施工加载程序设计

计算跨径为 2 1 计算 矢高为 5 . m, 7 . m, 5 43 计算 矢 跨 比为 1 , / 主拱 肋 轴 线 采 用 悬 链 线 , 轴 系 数 采 5 拱 用 m= ., 顶 预拱 度 04 预 拱 后 的拱 轴 线 仍 15 拱 .5m, 为悬链线 , 其拱轴系数仍为 m 1 。 =. 5 主孔 拱 肋 为 等 截 面 , 肋 全 高 为 55m, 宽 拱 . 全 25m,上 、下 弦管 各 为 两 根 100×1 的 . 0 6mm Q 4 e钢 管 ( 脚 第 一 段 壁 厚 加 至 1 35 拱 8 mm) 在 上 , 下 弦 两 根 并 列 钢 管 间 用 1 2 mm 厚 的 Q 4 c缀 板 35 连 接 , 、 弦 管 内及 上 下 缀 板 间均 灌 注 5 上 下 0号 微 膨 胀 混 凝 土 。 腹 杆 为 5 0×1 m 的 Q 4 c空 0 2m 35 钢 管 。 脚段 因结 构 受 力 需 要 , 用 钢 管 混 凝 土 实 拱 采 心 结 构 。两 条 主 拱 肋 肋 间在 拱 顶 处设 一 道 平 行 风 撑 , 顶 两 边共 设 1 拱 2道 K形 风 撑 。 边跨拱肋为半跨 5 0m拱形结构 ,计算跨径为 8. 计 算矢 高 为 91r, 算矢 跨 比为 1 .1 , 93 m, 5 . n计 / 89 9 拱 轴线采 用悬 链线 , 拱轴 系数 m= .。 1 边拱 肋采 用钢 9 筋 混 凝 土 实心 断 面 ,在 系 杆穿 过处 断面 为 40m× . 31 高 ×宽 )其 它 位 置 处 断 面 为 40m ×25m .9m( , . . ( ×宽 ) 高 。拱上 立柱 为 0 . m×1 的长 园形 断面 8 .m 5 的钢 筋混凝 土柱 。 12 水 平 系杆 和 吊杆 . 每片拱 肋下设 1 6束 3 i52 1 1.4钢 绞 线 水 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东莞市五环路(西环段)东莞水道特大桥工程施工组织设计前言为圆满完成东莞市五环路(西环路)东莞水道特大桥工程,根据招标文件,在认真阅读和充分理解设计意图及对施工现场作详细调查的基础上,并结合我单位的施工经验,以信守合同、确保工期和质量、合理控制工程造价、优质高效文明施工为指导思想,编制本工程施工组织。
在编制过程中,我们立足于专业化、机械化、标准化、科学化施工,重点工序重点安排,特殊部位特殊考虑,并结合工期和工程实际进行统筹,尽量做到现场布置合理,方案切合实际,施工组织科学得当,以便为优质高效完成该项工程奠定基础。
第一章编制依据及原则第一节编制依据一、《东莞市五环路(西环路)东莞水道特大桥工程招标文件》以及施工图纸。
二、规范与规程1、《公路桥涵设计规范》1989年版(合订本)2、《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J001-97)3、《公路工程抗震设计规范》(JTJ004-89)4、《公路斜拉桥设计规范》(试行)(JTJ027-96)5、《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JTJ041-2000)6、《钢结构设计规范》(CBJ17-88)7、《公路桥位勘测设计规范》(JTJ062-91)8、《城市桥梁设计准则》(CJJ11-93)9、《公路桥梁抗风设计指南》10、《钢管砼结构设计与施工规程》(CECS28:90)11、《钢纤维砼结构设计与施工规程》(CECS38:92)12、《铁路钢桥制造规范》(TB10212-98)三、我单位类似工程的实绩和已有的装备。
第二节编制原则一、充分响应招标文件,严格执行技术规范。
二、实事求是,施工方案可行、适用、经济。
三、推行全面质量管理,执行ISO9002质量管理标准和程序。
四、采用项目法组织施工,推行标准化管理,达到安全、文明、高效。
五、坚持技术创新,推广和应用“四新”成果。
第二章工程概述第一节工程概况一、工程简介东莞市五环路(西环段)东莞水道特大桥工程主要为东莞市五环过境路西环段工程中的一座特大桥,位于东莞水道上,起点桩号K5+158.6,终点桩号K5+960,全长801.4米。
其中桥梁工程长745.02米(包括引桥)、宽40.5米,道路工程长56.38米,以及排水、电力、电信、照明等相关附属工程。
二、自然概况(一)气象及水文概况东莞地区属亚热带季风气侯,光线充足,气候温和。
相对湿度83.1%,常年平均气温21~22℃,七月份平均气温28.2℃,极端最高气温37.9℃。
一月份平均气温13.4℃,极端最低气温-0.5℃。
流域濒临南海,受西南季风、东南信风和台风强盛活动影响,雨量充沛。
但由于地形平坦,动力条件差、暴雨强度一般。
多年平均降雨量1700mm,最大年降雨量2442mm,最小年降雨量1360mm,十二小时最大降雨量可达259 mm,时空分布不均雨量多集中在四~九月,占年雨量的80%左右。
本地区常风向为东、东北风,其次为南风和北风,最大风速 34米/秒。
夏秋季节会受台风影响,平均每年约发生台风1~3次,风力一般为6~9级,阵风11级,最大风力可达1 2级。
(二)场地工程地质在勘探揭露深度范围内,场区地层由上至下主要由 7个单元层组成。
1、人工填土(Q mL)素填土(地层编号①):浅黄,灰黄色,主要成分为粘性土、中细砂,局部有耕土。
呈松散、湿的饱和状态,层厚2.0-7.6m。
2、第四纪系全新统冲积的淤泥(Q4aL)淤泥(地层编号②):灰黑.黑色,含腐植物,白色贝壳夹薄层粉细砂,局部表现为淤泥质粘土,手摸有滑感,有腥味。
为河流相新近沉积层。
土质均匀。
呈流塑、饱和状态,层厚:2.4-8.7m,全场区分布。
3、第四纪系全新统冲积的淤泥夹细砂(Q4aL)淤泥夹细砂(地层编号③):灰、灰黑色,含腐植物、云母、石英、长石,含粘粒、砂粒及粉粒。
细砂含量在10%-40%间变化。
分选极差,局部为亚砂土。
呈流塑、饱和状态,层厚2.0-8.2m,全场区分布。
4、第四纪系全新统冲积的粗砂(Q4aL)中粗砂(地层编号④):灰白、浅灰黄色,含石英、长石,局部夹砾卵石,分选极差,局部为亚粘土。
呈中密、饱和状态,该层层厚1.5-5.0m,分布均匀。
5、第三系泥灰岩(E)按风化程度及力学性质差异,泥灰岩又可分为:强风化、弱风化、微风化三个亚层。
强风化泥灰岩(地层编号⑤):深灰、灰黑色,结构已破坏,岩芯呈土状、半岩半土状,手可捏断,敲击声哑,标贯反弹。
结构不清晰。
呈坚硬、湿状态。
层厚0.5-1.6m,局部分布。
弱风化泥灰岩(地层编号⑥):灰褐、灰色,微层理一块状构造,泥状—泥晶结构,岩芯多呈碎块状,节理面及层面充填方解石,岩芯上有溶蚀现象,滴HCL起泡明显。
呈坚硬、稍涅状态。
层厚1.0-7.7m,分布相对均匀。
微风化泥灰岩:(地层编号⑦):灰、青灰色,岩质较新鲜,溶蚀现象不明显,致密坚硬合金钻极难钻进,性脆易碎,岩芯呈 10-40厘米柱状,泥质结构,微层理—块状构造,滴HCL起泡。
岩层倾向南东,倾角7度。
呈坚硬、稍湿状态。
最大揭露厚度 7m。
南北两岸层顶埋深有较大差异。
(三)场地水文1、在本次勘察钻探揭露深度范围内,场地地下水主要表现为上层滞水,第四系孔隙承压水,岩溶水三种类型:上层滞水:主要赋存于上部人工填土层中,无统一自由水面,主要接受大气降水和地表水体的渗透补给,水量一般较小,易于疏干。
第四系孔隙承压水:赋存于④层粗砂中,隔水顶板为上部淤泥,隔水底板为下伏⑤层强风化岩及⑥层弱风化岩。
位于河漫滩下部的第四糸地层孔隙承压水水头与东莞水道水位几于一致,且受到潮水水位影响。
岩溶水:主要赋存于⑥层弱风化岩中,从钻探过程中水量消耗来看,岩溶水水量不甚大,其补给来源为通过岩体裂隙与粗砂中孔隙承压水相通。
2、水质根据在钻孔和河中取水样进行水质分析,按《公路工程地质勘察规范JTJ064-98》附录D环境介质对砼腐蚀的评价标准判定,综合评价为对场地地下水对砼在分解类腐蚀评价中具有弱腐蚀性。
按规范要求应采取一级防护措施:普通硅酸盐水泥,标号不低于425,水灰比不大于0.6,最少水泥用量不小于370kg/m3,C3A<8%。
(四)场地稳定性拟建场地勘察结果表明场地内未发现第四系全新活动断裂,整个区域稳定性尚好,但在场地④层中粗砂,其在7度地震作用下属轻微液化等级的液化土层,为抗震不利地段;而在⑥层弱风化泥灰岩中有小规模溶洞发育,鉴于泥灰岩层面近水平,泥质含量较高,岩溶发育较弱。
从安全角度出发,桥梁桩基础必须穿越岩溶发育地段进入稳定基岩。
第二节主要技术标准一、桥面宽计:桥面全宽按双向八车道外加人行道设计。
横桥向分为左右两幅完全独立且完全对称的桥。
每幅桥面宽26.1m,具体组成为:人行道(含栏杆)4.8m+防撞护栏0.5m+车行道15.5m+防撞护栏0.5m+过桥水管和检修道(含栏杆)4.8m。
二、桥面纵坡:4%,竖曲线半径R=6500m。
三、桥面横坡:双向1.5%。
四、设计荷载:汽车一超20级、挂车一120、人群3.5KN/m2(按人行道净宽2.85m布载)。
温度影响力:分别按升温20℃,降温20℃计算五、通航标准:内河III级航道,每个通航孔净宽不小于40m,净高不小于10m,共设两个通航孔。
设计通航水位:20年一遇洪水标高为4.516m(黄海高程)。
六、地震烈度:基本烈度六度,按七度设防。
七、风力:基本风压强度W0=1200Pa第三章施工总体部署第一节临时设施安排及施工准备一、临时驻地在接到中标通知后,立即组建“东莞水道特大桥梁工程项目经理部”,组织先遣人员,调配部分机械进入施工现场工作。
同时经理部要密切与建设单位、设计单位、监理单位关系,作好施工准备;并积极地与地方政府及有关部门取得联系,征得支持和协助组织。
施工管理和技术人员,对整个合同段进一步现场调查,结合工程任务划分,安排队伍驻地,认真调查水电及料源情况、协助和进行进场道路的设计、施工等。
二、技术准备(一)全面复测根据现场监理工程师和设计代表提供的工程定线资料和现场测量标志资料,认真搞好交接桩工作,组织测量人员对合同段内线路中线及高程进行贯通和闭合测量,并向相邻合同段延伸复测,资料整理后报请监理工程师确认,同时放出用地界限,并对主要构造物具体位置进行放桩,设置控制桩点及临时水准点。
(二)建立工地试验室根据工程需要,建立规模齐全,设备配套的工地试验室并配备既有理论知识,又有丰富施工经验的试验人员主持工作。
投入本合同段工程的主要材料试验、测量、质检仪器设备详见《拟投入本合同段工程的主要材料试验、测量、质检仪器设备表》。
三、临时设施(一)供电工程施工用电拟分别在主桥Z0轴线的西侧、南引桥预制厂、主桥Z3轴线的东侧各设置一台500KVA变压器,引入当地高压电,并沿线路自行架设临时贯通电力线路(即临时低压输电线路),水中墩施工采用水下电缆接至用电地点。
同时自备4台200kw和4台120kw发电机,供停电和电力短缺时急用。
拟投入本合同段工程的主要材料试验、测量、质检仪器设备表拟投入本合同段工程的主要材料试验、测量、质检仪器设备表生活用电就近自行架设临时低压线路引入驻地。
(二)通信设备工程中标后,我单位将与当地政府和电信部门取得联系,并取得批准,在项目经理部设程控电话一部,与外界保持联系,经理部与现场工地的通讯采用程控交换机,设内部分机电话的方式加以解决,并配备12台对讲机,架设时使用。
(三)供水1、临时给水系统:给水系统可由取水设施、贮水池、输水管和配水管组成。
用水量可由下式计算求得:(1)现场施工用水量q1(L/S)Q1×N1 k2 39184×1700 1.5 q1=k1∑———×——=1.1×————————×————T1×t 8×3600 475×2 8×3600 =3.65(L/S)k1:未预计的施工用水系数k1=1.1 Q1:实物工程量 N1:施工用水定额 k2:用水不均衡系数取k2=1.5 T1:有效作业日 t:每天工作班数取t=2(2)现场生活用水量q1(L/S)P1×N2×k3 1048×20×1.3q2=—————=——————————=0.47(L/S)t×8×3600 2×8×3600P1:施工高峰期人数 N2:生活用水定额 k3:生活用水不均衡系数取k3=1.3业主提供的施工用水量应满足施工和生活需要。
施工生产和生活用水从就近村庄给水管线引入,预制场施工用水采用在施工现场修建蓄水池,以满足施工需要;路基施工用水,采用水车供水方案。
(四)排污及垃圾处理为达到保护环境、防止污染的目的,施工现场设置临时排污沟渠,对施工中产生的污水作集中处理,并对生活及生产垃圾集中堆放,外运处理,最大限度地保证施工区域自然环境不被破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