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00空心简楷书字帖(包含中华字经,三字经,常用字)
三字经-小楷字帖(打印版)

彼既老,犹悔迟,尔小生,宜早思。若梁灏,八十二,对大廷,魁多士。
彼既成,众称异,尔小生,宜立志。莹八岁,能咏诗,泌七岁,能赋棋。
彼颖悟,人称奇,尔幼学,当效之。蔡文姬,能辨琴,谢道韫,能咏吟。
彼女子,且聪敏,尔男子,当自警。唐刘晏,方七岁,举神童,作正字。
首孝悌,次见闻,知某数,识某文。一而十,十而百,百而千,千而万。
三才者,天地人,三光者,日月星。三纲者,君臣义,父子亲,夫妇顺。
曰春夏,曰秋冬,此四时,运不穷。曰南北,曰西东,此四方,应乎中。
曰水火,木金土,此五行,本乎数。十干者,甲至癸。十二支,子至亥。
曰黄道,日所躔。曰赤道,当中权。赤道下,温暖极。我中华,在东北。
三字经
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苟不教,性乃迁,教之道,贵以专。
昔孟母,择邻处,子不学,断机杼。窦燕山,有义方,教五子,名俱扬。
养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子不学,非所宜,幼不学,老何为?
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为人子,方少时,亲师友,习礼仪。
香九龄,能温席,孝于亲,所当执。融四岁,能让梨,弟于长,宜先知。
高祖兴,汉业建,至孝平,王莽篡。光武兴,为东汉,四百年,终于献。
魏蜀吴,争汉鼎,号三国,迄两晋。宋齐继,梁陈承,为南朝,都金陵。
北元魏,分东西,宇文周,与高齐。迨至隋,一土宇,不再传,失统绪。
唐高祖,起义师,除隋乱,创国基。二十传,三百载,梁灭之,国乃改。
梁唐晋,及汉周,称五代,皆有由。炎宋兴,受周禅。十八传,南北混。
经子通,读诸史,考世系,知终始。自羲农,至黄帝,号三皇,居上世。
唐有虞,号二帝,相揖逊,称盛世。夏有禹,商有汤,周文武,称三王。
中华字经全文(4000字)

中华字经全文(4000字)乾坤有序,宇宙无疆,星辰密布,斗柄指航。
昼白夜黑,日明月亮,风驰雪舞,电闪雷响。
云腾致雨,露结晨霜,虹霓霞辉,雾沉雹降。
春生夏长,秋收冬藏,时令应候,寒来暑往。
远古洪荒,海田沧桑,陆地漂移,板块碰撞。
山岳巍峨,湖泊荡漾,植被旷野,岛撒汪洋。
冰川冻土,沙漠沃壤,木丰树森,岩多滩广。
鸟飞兽走,鳞潜羽翔,境态和谐,物种安详。
形分上下,道合阴阳,幽冥杳渺,天体著彰。
凝气为精,聚能以场,缩浓而质,积微显量。
化巨幻虚,恍惚成象,强固凌弱,柔亦制刚。
终极必反,存兴趋亡,色空轮回,动静恒常。
唯实众名,一理万方,父母爹娘,没齿难忘。
兄弟姐妹,危困助帮,姑姨叔舅,亲戚互访。
侄男闺少,哺育茁壮,夫妻相敬,梦忆糟糠。
隔屋邻舍,遇事谦谅,伯公妪婆,慈孝赡养。
尊朋礼友,仁义君郎,炎黄二帝,尧舜禅让。
禹启世袭,灭桀商汤,周武伐纣,侯列各邦。
秦皇集权,汉刘楚项,鼎立割据,乱晋八王。
南北对峙,腐朽隋炀,贞观政要,五代续唐。
陈桥兵变,耻辱靖康,耶律完颜,元建宋僵。
钟离太祖,崇祯吊丧,清军入关,大臣驻藏。
粉碎叛卓,犁域设将,台湾复归,守卫边防。
鸦片战争,英占香港,戊戌维新,社会改良。
辛亥革命,孙文思想,联盟抗倭,国共两党。
定都京师,人民解放,诸子百家,孔孟老庄。
扁鹊灵医,鲁班巧匠,罗盘硝药,针灸疗伤。
蔡伦毕升,鉴真玄奘,易经论语,史记达畅。
河图洛书,算术九章,西三红水,聊儒瓶厢。
诗词曲赋,戏剧说唱,琵琶琴瑟,锣镲铿锵。
笙箫呜咽,卧笛悠扬,筝音奔奋,唢呐高亢。
荆浩匡庐,董源潇湘,米芾写意,悲鸿骏昂。
笔墨纸砚,匾楣楹榜,楷隶篆刻,碑帖草狂。
敦煌石窟,长城伟墙,青铜甲骨,缕衣纱裳。
虎符越剑,陶马俑葬,彩瓷宝瓮,丝绸他乡。
凡尔赛宫,金字塔状,泰姬陵墓,彼得教堂。
自由女神,希腊塑像,最后晚餐,创造亚当。
亭榭楼阁,寺庙殿廊,蓬门荜户,丈室绿窗。
府弟别墅,画栋雕梁,庭院踏步,影屏幕障。
承尘藻井,篱笆柱桩,舷舵扶靠,凭栏眺望。
三字经-小楷字帖(打印版)

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苟不教,性乃迁,教之道,贵以专。
昔孟母,择邻处,子不学,断机杼。窦燕山,有义方,教五子,名俱扬。
养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子不学,非所宜,幼不学,老何为?
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为人子,方少时,亲师友,习礼仪。
香九龄,能温席,孝于亲,所当执。融四岁,能让梨,弟于长,宜先知。
酸苦甘,及辛咸,此五味,口所含。膻焦香,及腥朽,此五臭,鼻所嗅。
匏土革,木石金,丝与竹,乃八音。曰平上,曰去入,此四声,宜调协。
高曾祖,父而身,身而子,子而孙。自子孙,至玄曾,乃九族,人之伦。
父子恩,夫妇从,兄则友,弟则恭;长幼序,友与朋,君则敬,臣则忠。
此十义,人所同,当顺叙,勿违背。斩齐衰,大小幼。至缌麻,五服终。
古今史,全在兹。载治乱,知兴衰。史虽繁,读有次。史记一,汉书二。
后汉三,国志四。兼证经,参通鉴。读史者,考实录,通古今,若亲目。
口而诵,心而惟,朝于斯,夕于斯。昔仲尼,师项橐,古圣贤,尚勤学。
赵中令,读鲁论,彼既仕,学且勤。彼蒲编,削竹简,彼无书,且知勉。
头悬梁,锥刺股,彼不教,自勤苦。如囊萤,如映雪,家虽贫,学不辍。
经子通,读诸史,考世系,知终始。自羲农,至黄帝,号三皇,居上世。
唐有虞,号二帝,相揖逊,称盛世。夏有禹,商有汤,周文武,称三王。
夏传子,家天下,四百载,迁夏社。汤伐夏,国号商,六百载,至纣亡。
周武王,始诛纣,八百载,最长久。周辙东,王纲坠,逞干戈,尚游说。
始春秋,终战国,五霸强,七雄出。蠃秦氏,始兼并,传二世,楚汉争。
辽与金,皆称帝,元灭金,绝宋世。舆图广,超前代,九十载,国祚废。
太祖兴,国大明,号洪武,都金陵。迨成祖,迁燕京,十六世,至崇祯。
中华字经

中华字经全文这个字经是郑州大学教授郭保华搞出来的。
他所编撰的《中华字经》用四千个常用汉字组成了包揽天文、地理、人伦、大道、政治、经济、历史、文化、科技和体育的韵文,让六岁的孩子六个月可以达到六年级的识字量和阅读水平。
一百多年前,儿童须读二千七百八十字的《三字经》、《百家姓》和《千字文》即可过识字关,产舦《三字经》中「莹八岁,能咏诗;泌七岁,能赋棋」的舝童。
而现在的孩子须学三十万字的十二册小学语文课本才能初步做到能读会写。
郭保华大学本科学哲学,研究舦学工科管理,最早还攻读过数学。
郭保华的教学方式借监古法,而且重舖了古法的科学性。
综观古代的蒙学教材,主要是《三字经》、《百家姓》和《千字文》。
除《三字经》外,全部是四字一句,合仄押韵,而且涵盖百科,字少重用。
学习方法也就是所谓的死记萭背,背诵课文。
背熟之后,再由老师讲解字义。
结果一年下来,儿童大多能识字,而且能读《四书》,看《五经》。
对此郭保华解释说,其实从现代心理学的研究证明,儿童大脑的快速发育使得背诵记忆是儿童最自然的学习方式,错过这一时期就会错过人舦的最佳记忆期。
而且古代儿童写大字的字帖,实验证明也是儿童最易接受的尺寸。
古代教学既然如此符合儿童的认知规律又富有成效,那么中国的汉语言教学又为什么「弃明投暗」,步入误区呢?郭介绍说,《三字经》、《百家姓》和《千字文》虽然经历了历史的变迁,但韵语方式和编写方式都没变。
中国语几千年延续下来,都暗合这种规律。
鸦片战争之后,中国开始用西方的语言学来改造汉语。
西学东渐,使中国的语言教学进入尴尬境界。
汉语变得越学越难。
近百年来,汉字出现了三大危机。
首先是在五四运动前后,以鲁迅、钱玄同为代辯,提出「汉字废除论」、「汉字拉丁化论」。
第二次是中共建政后,毛泽东提出「汉字要走拼音化的道路」。
第三次则是电脑开始在中国普及的初期,淘汰汉字一时成为热门话题。
用西方的语言学来学习汉语又错在哪里呢?因为西方的语言学是拼音文字,汉语文字是象形文字。
三字经楷书字帖doc

三字经楷书字帖doc————————————————————————————————作者:————————————————————————————————日期:2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苟不教性乃迁教之道贵以专昔孟母择邻处子不学断机杼窦燕山有义方教五子名俱扬养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子不学非所宜幼不学老何为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为人子方少时亲师友习礼仪香九龄能温席孝于亲所当执融四岁能让梨弟于长宜先知首孝悌次见闻知某数识某文一而十十而百百而千千而万三才者天地人三光者日月星三纲者君臣义父子亲夫妇顺曰春夏曰秋冬此四时运不穷曰南北曰西东此四方应乎中曰水火木金土此五行本乎数曰仁义礼智信此五常不容紊稻梁菽麦黍稷此六谷人所食马牛羊鸡犬豕此六畜人所饲曰喜怒曰哀惧爱恶欲七情具匏土革木石金丝与竹乃八音高曾租父而身身而子子而孙自子孙至玄曾乃九族人之伦父子恩夫妇从兄则友弟则恭长幼序友与朋君则敬臣则忠此十义人所同凡训蒙须讲究详训诂明句读为学者必有初小学终至四书论语者二十篇群弟子记善言孟子者七篇止讲道德说仁义作中庸子思笔中不偏庸不易作大学乃曾子自修齐至平治孝经通四书熟如六经始可读诗书易礼春秋号六经当讲求有连山有归藏有周易三易详有典谟有训诰有誓命书之奥我周公作周礼著六官存治体大小戴注礼记述圣言礼乐备曰国风曰雅颂号四诗当讽咏诗既亡春秋作寓褒贬别善恶三传者有公羊有左氏有谷梁经既明方读子撮其要记其事五子者有荀扬文中子及老庄经子通读诸史考世系知终始自羲农至黄帝号三皇居上世唐有虞号二帝相揖逊称盛世夏有禹商有汤周武王称三王夏传子家天下四百载迁夏社汤伐夏国号商六百载至纣亡周武王始诛纣八百载最长久周辙东王纲坠逞干戈尚游说始春秋终战国五霸强七雄出嬴秦氏始兼并传二世楚汉争高祖业汉业建至孝平王莽篡光武兴为东汉四百年终于献魏蜀吴争汉鼎号三国迄两晋宋齐继梁陈承为南朝都金陵北元魏分东西宇文周与高齐迨至隋一土宇不再传失统绪唐高祖起义师除隋乱创国基二十传三百载梁灭之国乃改梁唐晋乃汉周称五代皆有由炎宋兴受周禅十八传南北混辽与金帝号纷迨灭辽宋犹存至元兴金绪歇有宋世一同灭莅中国兼戎狄九十年国祚废明太祖久亲师传建文方四祀迁北京永乐嗣迨崇祯煤山逝廿二史全在兹载治乱知兴衰读史者考实录通古今若亲目口而诵心而惟朝于斯夕于斯昔仲尼师项橐古圣贤尚勤学赵中令读鲁论彼既仕学且勤披蒲编削竹简彼无书且知勉头悬梁锥刺股彼不教自勤苦如囊萤如映雪家虽贫学不辍如负薪如挂角身虽劳犹苦卓苏老泉二十七始发愤读书籍彼既老犹诲迟尔小生宜早思若梁灏八十二对大廷魁多士彼既成众称异尔小生宜立志莹八岁能咏诗泌七岁能赋棋彼颖悟人称奇尔幼学当效之蔡文姬能辨琴谢道韫能咏吟彼女子且聪敏尔男子当自警唐刘晏方七岁举神童作正字彼虽幼身已仕尔幼学勉而致有为者亦若是犬守夜鸡司晨苟不学曷为人扬名声显父母光于前裕于后人遗子金满籯我教子唯一经勤有功戏无益戒之哉宜勉力。
三字经-小楷字帖(打印版)

犬守夜,鸡司晨,苟不学,曷为人?蚕吐丝,蜂酿蜜,人不学,不如物。
幼而学,壮而行,上致君,下泽民。扬名声,显父母,光于前,裕于后。
人遗子,金满籯,我教子,惟一经。勤有功,戏无益,戒之哉,宜勉力。
如负薪,如挂角,身虽劳,犹苦卓。苏老泉,二十七,始发愤,读书籍。
彼既老,犹悔迟,尔小生,宜早思。若梁灏,八十二,对大廷,魁多士。
彼。
彼颖悟,人称奇,尔幼学,当效之。蔡文姬,能辨琴,谢道韫,能咏吟。
彼女子,且聪敏,尔男子,当自警。唐刘晏,方七岁,举神童,作正字。
诗书易,礼春秋,号六经,当讲究。有连山,有归藏,有周易,三易详。
有典谟,有训诰,有誓命,书之奥。我周公,作周礼,著六官,存治体。
大小戴,注礼记,述圣言,礼乐备。曰国风,曰雅颂,号四诗,当讽咏。
诗既亡,春秋作,寓褒贬,别善恶。三传者,有公羊,有左氏,有谷梁。
经既明,方读子,撮其要,记其事。五子者,有荀扬,文中子,及老庄。
高祖兴,汉业建,至孝平,王莽篡。光武兴,为东汉,四百年,终于献。
魏蜀吴,争汉鼎,号三国,迄两晋。宋齐继,梁陈承,为南朝,都金陵。
北元魏,分东西,宇文周,与高齐。迨至隋,一土宇,不再传,失统绪。
唐高祖,起义师,除隋乱,创国基。二十传,三百载,梁灭之,国乃改。
梁唐晋,及汉周,称五代,皆有由。炎宋兴,受周禅。十八传,南北混。
曰江河,曰淮济。此四渎,水之纪。曰岱华,嵩恒衡。此五岳,山之名。
曰士农,曰工商。此四民,国之良。曰仁义,礼智信,此五常,不容紊。
地所生,有草木。此植物,遍水陆。有虫鱼,有鸟兽。此动物,能飞走。
稻粱菽,麦黍稷。此六谷,人所食。马牛羊,鸡犬豕。此六畜,人所饲。
小学生楷体字帖(中空字)

三字经楷体练习字帖汇编

宇文周 一土宇
兴高齐
迨至隋
不再传 起义师
失统绪
唐高祖
第 10 页 共 16 页
除隋乱 三百载
创国基
练习字帖
二十传
梁灭之 及汉周
国乃改
梁唐晋
称五代 受周禅
皆有由
炎宋兴
十八传 皆称帝
南北混
辽与金
太祖兴 都金陵
国大明
号洪武
迨成祖 至崇祯
迁燕京
十六世
第 11 页 共 16 页
阉乱后 神器终
寇内讧
练习字帖
记善言
孟子者
第 5 页 共 16 页
讲道德 子思笔
说仁义
练习字帖
作中庸
中不偏 乃曾子
庸不易
作大学
自修齐 四书熟
至平治
孝经通
如六经 礼春秋
始可读
诗书易
号六经 有归藏
当讲求
有连山
有周易 有训诰
三易详
有典谟
第 6 页 共 16 页
有誓命 作周礼
书之奥
练习字帖
我周公
著六官 注礼记
存治体
大小戴
述圣言 曰雅颂
首孝弟 识某文
次见闻
知某数
一而十 千而万
十而百
百而千
第 2 页 共 16 页
三才者 日月星
天地人
练习字帖
三光者
三纲者 夫妇顺
君臣义
父子亲
曰春夏 运不穷
曰秋冬
此四时
曰南北 应乎中
曰西东
此四方
曰火水 本乎数
木金土
此五行
曰仁义 不容紊
礼智信
此五常
第 3 页 共 16 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000 空心简楷书字帖
第 1 页 共 19 页
4000 空心简楷书字帖
第 2 页 共 19 页
4000 空心简楷书字帖
第 3 页 共 19 页
4000 空心简楷书字帖
第 4 页 共 19 页
4000 空心简楷书字帖
第 5 页 共 19 页
4000 空心简楷书字帖
第 6 页 共 19 页
4000 空心简楷书字帖
第 7 页 共 19 页
4000 空心简楷书字帖
第 8 页 共 19 页
4000 空心简楷书字帖
第 9 页 共 19 页
4000 空心简楷书字帖
第 10 页 共 19 页
4000 空心简楷书字帖
第 11 页 共 19 页
4000 空心简楷书字帖
第 12 页 共 19 页
4000 空心简楷书字帖
第 13 页 共 19 页
4000 空心简楷书字帖
第 14 页 共 19 页
4000 空心简楷书字帖
第 15 页 共 19 页
4000 空心简楷书字帖
第 16 页 共 19 页
4000 空心简楷书字帖
第 17 页 共 19 页
4000 空心简楷书字帖
第 18 页 共 19 页
4000 空心简楷书字帖
第 19 页 共 19 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