粉体的几何特性
粉体工程课件2.粉体的定义及几何特征

2.2.3颗粒的大小
表征颗粒尺寸的主要参数是颗粒物料的粒度 及其粒度分布特性。它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颗粒 加工工艺性质和效率的高低,是选择和评价以及 进行过程控制的基本依据。
颗粒的大小常用粒径和粒度来表征。 粒径是以单颗粒为对象,表示颗粒的大小; 粒度是以粒群为对象,表示所有颗粒大小的 总体概念。
三轴平均径 (l+b+h)/3
三轴调和
平均径
3/(1/l+1/b+1/h)
二轴几何 平均径
(lb)1/2
三轴几何 平均径
(lbh)1/3 ((lb+bh+lh)/3) 1/2
物理意义 平面图形的算术平均值 立体图形的算术平均值
同外接长方体有相同比表面积的 球的直径或立方体的一边长
平面图形的几何平均值
2
2.1.2粉体的分类
粉体颗粒按成因可分为以下几种:
自然粒体:由自然力作用而成。如地震、火山等原 因,都可使固体颗粒化,形成石英粉砂、火山灰、 粘土等,是重要的工业原料和宝贵的自然资源。
工业粉尘:如煤炭燃烧,矿石采掘、破碎,流化床 反应等生产过程所产生的细粉,扩散到大气中即形 成工业粉尘,是大气环境污染的主要根源。
人工粒体:以人工方法制造的颗粒体,是各工业部 门的产物,如精矿粉、水泥、涂料、化肥等。
3
2.1.2粉体的分类
按制备方法分类:
制备方法
优
点
缺
点
机械粉碎法
成本低 颗粒无团聚现象
纯度低,均匀性差, 几何尺寸较大
纯度高,颗粒尺寸小, 成本高,易团聚,
化 学
溶液法 组成可控性好, 化学均匀性好
不宜生产非氧化物粉 末
17
颗粒状粉体的三种性质 - 副本

粉体的基本性质
(二)粒度分布(particle size distribution) 表示不同粒度粒子群的分布情况。 • 频率分布:各个粒径的粒子群在总粒子群中所占
的百分数(微分型)。
• 累积分布:小于或大于某粒径的粒子群在总粒子
群中所占的百分数(积分型)。
18
19
第二节
粉体的基本性质
(二)粒度分布(particle size distribution)
V 0 Vn V0
C ab a
n 1 n C ab a
k、b充填速度常数
久野方程
川北方程
最终体积减少度
39
(二)粉体的充填性(packability)
4、助流剂对充填性的影响
助流剂附着在粒子表面,减弱粒子间的
粘附和摩擦力,增大流动性和充填密度。
过量加入反而减弱流动性。
40
35
70 60 50 40 30 0 200 400 600 800
休止角
粒径/μm
36
1 海藻酸钠 2西黄蓍胶 3小麦淀粉 4玉米淀粉 5马铃薯淀粉
含水量对粉末粘结力的影响
37
(二)粉体的充填性(packability)
1、充填性表示法
比容
粉体单位质量(1g)所占体积
ν=V/W ρ=W/V ε=(V-Vt)/V e=(V-Vt)/Vt g=Vt/V=1-ε
8
1、几何学粒子径
(1) 三轴径——反映粒子的实际尺寸
m) 电子(> 0.01 m)
光学(>0.5
9
(2) 定方向径
Feret径:定方向接线径
Martin径:定方向等分径
Krummbein径:定方向最大径
《粉体制备原理与技术》读书笔记思维导图

5.3 气相合成法 5.4 固相合成法
第6章 粉体分散原理和技术
01
6.1 概述
02
6.2 粉体 分散的定义
04
6.4 粉体 的分散机理
06
6.6 粉体 的分散方法
03
6.3 超细 粉体分散性 的评价
05
6.5 分散 剂的种类及 其作用
第7章 粉体表面改性原理和技术
1
7.1 概述
2
7.2 粉体的表 面改性剂
最新版读书笔记,下载可以直接修改
《粉体制备原理与技术》
思维导图PPT模板
本书关键字分析思维导图
制备
材料
原理
内容
机械
概述
发展
粉体
第章
法 工程
设备
技术
超细粉
方法
改性
化学性能
表面
教学
01 内容提要
目录
02 第1章 概述
03 第2章 粉体的特性
第4章 气流粉碎法制
05 备超细粉体原理和技 术
04 第3章 机械粉碎法制 备粉体原理和技术
06 第5章 合成法制备超 细粉体原理和技术
目录
07 第6章 粉体分散原理 和技术
09 参 考 文 献
08
第7章 粉体表面改性 原理和技术
随着新材料产业的迅速发展,对粉体制备技术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掌握好粉体制备原理与技术对开发和 生产各种新型粉体材料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本书以粉体制备新原理、新技术为基础,全面、详细介绍了机械粉 碎法制备粉体原理和技术,气流粉碎法制备超细粉体原理和技术,合成法制备超细粉体原理和技术,粉体分散原 理和技术,粉体表面改性原理和技术等内容。本书还重点介绍了其他内容,包括粉体的基本概念;粉体制备技术 发展简史;粉体的特性(粉体的几何性能、粉体的物理性能、粉体的机械力化学性能)等。全书力求体现粉体制 备新理论与新技术,强调内容的系统性、完整性、实用性。本书既可供粉体材料、粉体工程、无机非金属材料以 及化工、建材等相关行业工程技术人员、科研人员阅读和参考,也可作为大专院校有关专业的教学参考书或教材。
3. 粉体的基本性质

§1.5.1 休止角(堆积角、安息角)
1. 定义,是指粉体自然堆积时的自由表面在 静止平衡状态下与水平面所形成的最大角 度
2. 用途,用来衡量评价粉体的流动性 3. 形式,注入角、排出角,而者之间差别与
粉体的 粒度分布有关系;粒度分布均匀的 粉体两种形式休止角相同
(a) 注入角
(b) 排出角
4. 休止角的测定: 火山口法、排出法、残留圆锥法、回转圆筒法 5. 影响休止角的 因素 1) 粒度相同时,料堆底园直径D愈大,测休止角
( 1)
(3)比表面积形状系数
表面积形状系数 体积形状系数
s v
(4)Carman形状系数
(>1)
0 6 / (≤1)
—— 研究颗粒流体力学问题
对于球形颗粒,上述形状系数各为多少?
§1.3.3 粗糙度系数
R 粒子微观的实际表面积 表观视为光滑粒子宏观表面积
(>1)
直接关系到颗粒之间、颗粒与器壁之间摩擦力、黏附、 吸附、吸水性、空隙率等性质,是影响单元操作设备 工作部件被磨损程度的主要因素之一.
形状指数 形状系数 粗糙度系数
§1.3.1 形状指数
定义:表示单一颗粒外形的 几何量的各种无因次
组合称为形状指数(即理想形状与实际形状比较时,
差异的指数化)
均齐度
体积充满度
常用的形状指数
面积充满度
球形度
圆形度
1、 均齐度
颗粒三轴径b、l、h之间的差异,它 们之间的比值可导出
长短度=长径/短径 l / b 1
一次填充后的堆积性质
Horsfield填充
一次填充后的堆积性质
类别
空隙率 小球直径 混合物空 小球的
隙率
药剂学:粉体学基础

物料风干示意图
44
6、粉体的吸湿性
水是化学反应的媒介。 固体药物吸附水份以后,在表面形成一层液膜,分解反
应就在液膜中进行。 药物是否容易吸湿,取决于其临界相对湿度(Critical
Relative Humidity),化合物的CRH越低对湿度越敏感。 药物的降解反应速度与环境的相对湿度成正比。
( ) g t
p
l
8
1、粒子径的表示方法
➢ 筛分径(sieving diameter)
当粒子通过粗筛网且被截留在细筛网上时,粗细筛 孔直径的算术或几何平均值称为筛分径。
算术平均值 几何平均值
D ab
A
2
D ab A
a—粒子通过的粗筛网直径, b—截留粒子的细筛网直径 9
1、粒子径的表示方法
4
1、粒子径的表示方法
➢ 几何学粒子径 geometric diameter
̶ 等体积径 equivalent volume diameter ̶ 比表面积等价径 equivalent specific surface diameter
➢ 有效径 (Stocks沉降径)settling velocity diameter ➢ 筛分径 sieving diameter
45
6、粉体的吸湿性
临界相对湿度(critical relative humidity, CRH)
水溶性的药物粉末在较低相对湿度环境时一般 不吸湿,但当相对湿度提高到某一定值时,吸 湿量急剧增加,此时的相对湿度即CRH。
• CRH是水溶性药物的固有特征; • 是药物吸湿性大小的衡量指标; • CRH越小则越易吸湿;反之,则不易吸湿。46
9. 平均面积径
nd 2 /
第2章 粉体的几何性质

dS =
dS =
V
π
dV dS
3 2
S
等比表面积球当量径
与颗粒具有相同比表面积的球体直径
等面积圆当量径
与颗粒投影图形面积相等的圆的直径
da =
4a
π
L
等周长圆当量径
与颗粒投影图形周长相等的圆的直径
dL =
π
其他当量径
可将颗粒的沉降速度与球对比来求取当量直径,例如:阻 力当量径dr,自由沉降当量径df,斯托克斯当量径dst
微小粒径范围△dp内,颗粒个数、质量或体积分数△φ 很小, △φ/ △dp≈dφ/ddp,将f(dp)=dφ/ddp称为颗粒分布函 数或概率密度函数,它是粒径累积分布曲线在粒径△dp处 的斜率。任意两个粒径△dp1到△dp2范围内的分数为
∫
d p2
d p1
f (d p ) d d p
分布函数f(dp)是具有归一性的函数,即个数、质量或体 积分数在(0,+∞)内的积分为1和100%,也可以是颗粒 个数积分等于体系总个数N,或颗粒质量积分等于体系总 质量W,或颗粒体积积分等于体系总体积V。
正态分布概率纸 构造:横坐标粒径,均 匀刻度;纵坐标累计百 分数,按正态分布刻度纵轴是 按非等分刻度,其目的是使 服从正态分布的观测值在正 态概率纸上的图形呈一条直 线。 用途:直接判断数据是 否属于正态分布。如果 点子基本上落在同一条 直线上属正态分布,反 之则否。 由图可得: σ=d84.13 - d50 σ=d50 – d15.87 d50由图直接查得。
定向最大径dmax:沿一 定方向测得的颗粒投 影象内最长线段的平 均值
几种粒径的相互关系 Feret径、Martin径和投影面积圆当量径
一般来说: dF>dmax>dM
粉体表征方法

• 代表性强
• 经典理论, 不 同 厂 家 仪器结果对比性好
• 价格比激光衍射法便 宜
缺点
• 对于小粒子测试速度 慢, 重复性差
• 非球型粒பைடு நூலகம்误差大
• 不适应于混合物料
• 动态范围比激光衍射 法窄
激光法粒度测定
• 激光法是根据激光照射到颗粒后,颗粒能使激光产 生衍射或散射的现象来测试粒度分布的。
粉体的密度
• 1.真密度(true density) ρt。指粉体质量(W)除以不 包括颗粒内外空隙的体积(真体积Vt)求得的密度。ρ t = w/Vt
• 2、颗粒密度(granule density) ρg。是指粉体质量 除以包括开口细孔与封闭细孔在内的颗粒体积Vg所求得 密度。ρg = w/Vg
颗粒占粉体总量的百分数。有区间分布和累计分布两种 形式。区间分布又称为微分分布或频率分布,它表示一 系列粒径区间中颗粒的百分含量。累计分布也叫积分分 布,它表示小于或大于某粒径颗粒的百分含量。
粉体等效粒径
• 1)等效散射粒径:与实际被测颗粒具有相同散射效 果的球形颗粒的直径。激光粒度仪所测的粒径为等效散 射粒径。 2)等效沉速径:在相同条件下与实际颗粒沉降速度 相同的球的直径。沉降法所测的粒径为等效沉速径,又 叫Stokes径。 3)等效投影面积径:与实际颗粒投影面积相同的球 形颗粒的直径。显微镜法和图像法所测的粒径大多是等 效投影面积直径。
• 测量原理:光在行进过程中,遇到粉体颗粒(障碍 物)时,将偏离原来的传播方向继续传播,这种现象中叫 光散射; • 当颗粒尺寸愈小,散射角愈大,颗粒尺寸愈大,散 射角愈小,即利用激光照射到不同大小的颗粒上时产生的 散射光空间分布不同的原理进行测量。
第一章粉体的基本性质

第一章粉体的基本性质所谓粉体就是大量固体粒子的集合体,而且在集合体的粒子间存在着适当的作用力。
粉体由一个个固体粒子所组成,它仍具有固体的许多属性。
与固体的不同点在于在少许外力的作用下呈现出固体所不具备的流动性和变形。
它表示物质存在的一种状态,即不同于气体、液体,也不完全同于固体,正如不少国外学者所认为的,粉体是气、液、固相之外的第四相。
粉体粒子间的相互作用力,至今仍无明确的定量概念。
通常是指在触及它时,集合体就发生流动、变形这样大小的力。
粉体粒子间的适当作用力是粒子集合体成为粉体的必要条件之一,粒子间的作用力过大或过小都不能成为粉体。
材料成为粉体时具有以下特征:能控制物性的方向性;即使是固体也具有一定的流动性;在流动极限附近流动性的变化较大;能在固体状态下混合;离散集合是可逆的;具有塑性,可加工成型;具有化学活性。
组成粉体的固体颗粒其粒径的大小对粉体系统的各种性质有很大的影响,同时固体颗粒的粒径大小也决定了粉体的应用范畴。
各个工业部门对粉体的粒径要求不同,可以从几毫米到几十埃。
通常将粒径大于1毫米的粒子称为颗粒,而粒径小于1毫米的粒子称为粉体。
在材料的开发和研究中,材料的性能主要由材料的组成和显微结构决定。
显微结构,尤其是无机非金属材料在烧结过程中所形成的显微结构,在很大程度上由所采用原料的粉体的特性所决定。
根据粉体的特性有目的地对生产所用原料进行粉体的制备和粉体性能的调控、处理,是获得性能优良的材料的前提。
第一节粉体的粒度及粒度分布粉体颗粒是构成粉体的基本单位。
粉体的许多性质都由颗粒的大小及分布状态所决定。
粒径或粒度都是表征粉体所占空间范围的代表性尺寸。
对单个颗粒,常用粒径来表示几何尺寸的大小;对颗粒群,则用平均粒度来表示。
任何一个颗粒群不可能是同一粒径的粒子所组成的单分散系统,也就是说颗粒群总是由不同粒度组成的多分散系统。
为此,对于颗粒群来说,最重要的粒度特征是平均粒度和粒度分布。
一、单个颗粒的粒径以一因次值即颗粒的尺寸表示粒度时,该尺寸称为粒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0/3/12
? 33 mm
等效圆球体积直径 14
颗粒大小和形状表征 颗粒大小
等体积球当量径 与颗粒同体积球的直径
dv
3
6v
V 4 r3
3
等表面积球当量径 与颗粒等表面积球的直径
ds
s
S 4r2
2020/3/12
15
颗粒大小和形状表征
颗粒大小
比表面积球当量径 与颗粒具有相同的表面积对体积之比,即具有相同的 体积比表面的球的直径
2020/3/12
粒径间隔 (μm)
1~2 2~3 3~4 4~5 5~6 6~7 7~8 8~9 9~10 10~11
颗粒数
39 71 88 142 173 218 151 78 32 8
频度(f%)
累计百分数
3.9 7.1 8.8 14.2 17.3 21.8 15.1 7.8 3.2 0.8
3.9 11.0 19.8 34.0 51.3 73.1 88.2 96.0 99.2 100 32
2020/3/12
39
筛网尺寸的示意图
40
➢ 我国常用的标准筛号与尺 寸见右表
国内常用标准筛[7]
(单位:mm)
目 次 筛孔尺寸 目 次 筛孔尺寸 目 次 筛孔尺寸
8
2.50
45 0.400 130 0.112
10
2.00
50 0.355 150 0.100
12
1.60
55 0.315 160 0.090
0.002—0.1μm
2020/3/12
54
54
激光衍射
目前的激光法粒度仪基本上都同时应 用了夫琅霍夫(Fraunhofer)衍射理论和 米氏(Mie)衍射理论,前者适用于颗粒直 径远大于入射波长的情况,即用于几个 微米至几百微米的测量;后者用于几个 微米以下的测量。
2020/3/12
55
激光衍射法原理图
设,图中颗粒处于一水小平面上,其正视和俯视 投影图如图所示。这样在两个投影图中,就能定 义一组描述颗粒大小的几何量:高、宽、长,定 义规则如下
高度h:颗粒最低势能态时正视投影图的高度 宽度b:颗粒俯视投影图的最小平行线夹距 长度l:颗粒俯视投影图中与宽度方向垂直的平行线夹距
2020/3/12
9
2020/3/12
球形氢氧化亚镍 {Ni(OH)2}
47
48
49
50
51
3.光衍射法粒度测试
测量原理
当光入射到颗粒时,会产生衍射 ,小颗粒衍射角大,而大颗粒衍射角 小,某一衍射角的光强度与相应粒度 的颗粒多少有关。
2020/3/12
52
测量原理示意图
测量方法
激光衍射
0.05—500μm
X光小角衍射
2020/3/12
2
3
SnS
4
5
6
颗粒的大小
颗粒大小和形状表征 颗粒大小
直径D
2020/3/12
2020/3/12
直径D、高度H ?
7
7
颗粒大小和形状表征 颗粒大小
人为规定了一些所谓尺寸的表征方法
三轴径 定向径 当量径
2020/3/12
8
三轴径
颗粒大小和形状表征 颗粒大小
频度%
2020/3/12
粒度
33
正态分布
:
f (d)
1
2
exp
(d d0)2
2 2
(–∞ d +∞)
d 0 ——中位径,统计学中的数学期望值
——标准偏差
2020/3/12
34
频度%
2020/3/12
粒度
35
粒度测定
1.筛分析法 (>40μm)
2020/3/12
① 算术平均径 ② 长度平均径 ③ 面积平均径
da nd n dl nd 2 nd
ds nd 2 n
2020/3/12
29
粉体的特性表征 粉体的平均粒径
① 体积平均径 ② 体面积平均径 ③ 质量平均径
dV 3 nd 3 n
dVS nd 3 nd 2
颗粒大小和形状表征 颗粒大小
h
b
l
10
三轴平均径计算公式
三轴算术平均值: 立体图形的算术平均
三轴调和平均径: 与颗粒外接长方体比表面积相等的球的 直径或立方体的一边长
三轴几何平均径: 与颗粒外接长方体体积相等的立方体的棱长
2020/3/12
颗粒大小和形状表征 颗粒大小
l bh 3
3
1 l
1 b
dw nd 4 nd 3
da dl ds dv dvs dw
2020/3/12
30
粒度分布
粉体的特性表征
粒度分布依据的统计基准:
① 个数基准分布(又称频度分布) 以每一粒径间隔内
的颗粒数占颗粒总数 n 的比例。
② 长度基准分布 以每一粒径间隔内的颗粒总长度
占全部颗粒的长度总和nd 的比例。
n
0.074 2
n
0.074 2
得到比200目粗的筛孔尺寸 得到比200目细的筛孔尺寸
2020/3/12
38
副模系列:
0.074 4 2 n 得到比200目粗的筛孔尺寸
0.074 4 2 n 得到比200目细的筛孔尺寸
标准筛系列:
32 42 48 60 65 80 100 115 150 170 200 270 325 400 其中最细的是400目,孔径是38μm。
16
1.25
60 0.280 190 0.080
18
1.00
65 0.250 200 0.071
20
0.90
70 0.224 240 0.063
24
0.80
75 0.200 260 0.056
26
0.70
80 0.180 300 0.050
28
0.63
90 0.160 320 0.045
32
0.56 100 0.154 360 0.040
36
国际标准筛制:Tyler(泰勒)标准 单位:目 目数为筛网上1英(25.4mm)寸长度内的网孔 数
m 25.4 (a,d单位mm) ad
ad
25.4
2020/3/12
37
标准规则: 以200目的筛孔尺寸0.074mm为
基准,乘或除模 2 (n 或)4 2 n,则得到
主模系列:
35
0.50 110 0.140
40
0.45 120 0.150
41
筛分的优缺点
优点 ➢ 统计量大, 代表性强 ➢ 便宜 ➢ 重量分布
缺点 ➢ 下限38微米 ➢ 人为因素影响大 ➢ 重复性差 ➢ 非规则形状粒子误差 ➢ 速度慢
2.显微镜 采用定向径方法测量
2020/3/12
43
光学显微镜 0.25——250μm 电子显微镜 0.001——5μm
2020/3/12
Vj球 6 Vj立方体 1
颗粒大小和形状表征 颗粒形状
25
形状系数 •比表面积形状系数 SV
颗粒大小和形状表征 颗粒形状
SVj Sj Vj
表面形状因子与体积形状因子的比值
2020/3/12
26
一些规则几何体的形状因子
几何形状
球形 (d)
圆锥形 (l=b=h=d)
扁平度 延伸度
m
颗粒的宽度 颗粒的高度
b n
n
颗粒的长度 颗粒的宽度
l b
2020/3/12
22
形状系数
颗粒大小和形状表征 颗粒形状
若以Q表示颗粒的几何特征,如
Q kdp
式中,k即为形状系数。对于颗粒的面积和体积 描述,k有两种主要形式,分别为:
立方体 正四面体 圆柱(d:h=1:10) 圆板(d:h=10:1)
2020/3/12
w =1 w =0.877 w =0.806
w =0.671 w =0.580 w =0.472
21
扁平度m与延伸度n
颗粒大小和形状表征 颗粒形状
一个任意形状的颗粒,测得该颗粒的长、宽、高为l、b、h,定义方法 与前面讨论颗粒大小的三轴径规定相同,则:
③ 面积基准分布 以每一粒径间隔内的颗粒总表面
积占全部颗粒的总表面积 nd 2 的比例。
④ 重量基准分布 以每一粒径间隔内的颗粒总重量
占全部颗粒的总重量 nd3 的比例。
2020/3/12
31
例:以显微镜观察测量粉体的Feret径(测量总数为1000个)
级别
1 2 3 4 5 6 7 8 9 10
2020/3/12
23
形状系数
•表面形状因子
颗粒大小和形状表征 颗粒形状
Sj
S
d
2 j
(j表示对于该种粒径的规定)
与π的差别表示颗粒形状对于球形的偏离
球 立方体 6
2020/3/12
24
形状系数
•体积形状因子
V j
V
d
3 j
6 V j 与
的差别表示颗粒形状对于球形的偏离
2020/3/12
12
S1 S2
颗粒大小和形状表征 颗粒大小
定向最大径
Martin径
Feret径
对于一个颗粒,随方向而异,定向径可取其所有方向的平 均值;对取向随机的颗粒群,可沿一个方向测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