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盘古开天辟地
2024年小学三年级语文《盘古开天地》教案(精选

2024年小学三年级语文《盘古开天地》教案(精选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小学三年级语文教材《盘古开天地》一课,详细内容为神话故事《盘古开天地》的原文及课后习题。
主要包括盘古开天辟地、创造世界、化身为万物等内容的描述。
二、教学目标1. 了解《盘古开天地》的故事内容,理解其中的神话寓意。
2. 通过学习,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审美情趣。
3. 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理解盘古开天地的过程和意义,体会神话故事的魅力。
2. 教学重点:掌握课文生字词,阅读理解课文内容。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课本、练习本、彩色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神话故事图片,引发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学习兴趣。
2. 自主学习:让学生自读课文,边读边思考,了解故事内容。
3. 讲解:针对课文内容,进行详细的讲解,帮助学生理解故事情节。
4. 例题讲解:分析课后习题,指导解题方法,巩固所学知识。
5. 随堂练习:让学生完成课后习题,及时检验学习效果。
6. 互动讨论: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学习心得,提高表达能力。
六、板书设计1. 《盘古开天地》2. 内容:盘古:巨人、开天辟地故事:创造世界、化身为万物寓意:勤劳、勇敢、智慧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根据课文内容,用自己的话复述《盘古开天地》的故事。
课后习题:选择题、简答题。
2. 答案: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阅读其他神话故事,提高阅读兴趣。
组织课堂分享活动,让学生分享自己喜欢的神话故事。
开展以“盘古开天地”为主题的绘画、写作等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审美能力。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设定2. 教学过程中的例题讲解与互动讨论3. 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的实践应用详细补充和说明:一、教学难点与重点的设定在教学过程中,对于《盘古开天地》这一课,教学难点与重点的设定是至关重要的。
小学一年级语文《盘古开天地》原文、教案及教学反思

小学一年级语文《盘古开天地》原文、教案及教学反思《盘古开天地》这篇神话传说讲的是名叫盘古的巨人开天辟地的故事。
故事极富想象力,文字叙述具体而生动。
课文处处充满了神奇的想象,用生动准确的语言塑造了盘古雄伟、高大的形象,赞美了他为开辟天地而勇于献身的精神。
以下是整理的小学一年级语文《盘古开天地》原文、教案及教学反思相关资料,希望帮助到您。
小学一年级语文《盘古开天地》原文传说很久很久以前,没有天,也没有地,到处黑洞洞的。
一个叫盘古的神,用斧子把黑暗砍成两半,上面的一半成了天,下面的一半成了地。
他担心黑暗再出现,就把眼睛变成了太阳和月亮。
从此,大地有了光明和温暖。
盘古嘴里吐出的气变成了风和云,喊出的声音变成了轰隆隆的雷。
他还变出江河湖海,森林和绿草。
盘古创造了天和地,世界变得丰富又美丽。
小学一年级语文《盘古开天地》教案第一课时(一)创设情景,质疑导入1、(出示课文图片)小朋友,看看图上画了什么?2、看到这幅图,你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吗?3、这幅图里还藏着一个美丽的神话故事,让我们一起欣赏这个古老而神奇的传说。
4、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1、质疑:你们平时是怎样把课文读熟的?遇到不认识的生字怎么办?句子读不通顺怎么办?2、学生自由汇报。
师小结:老师为你们感到高兴,因为你们有了自己的朗读方法,说明你们会学习,相信你们经过努力一定能把这篇课文读正确、流利。
3、按照你们刚才说的方法自由读课文。
4、课文配乐朗读。
5、和老师赛读:师读一句,学生跟读一句,比一比,谁读得棒。
6、同桌互读,读得好,夸夸他;读不好,帮帮他。
(三)自主识字1、(出示生字卡片):生字宝宝从课文里跑出来了,小朋友们还认识它们吗?2、指名读,带读,开火车读,口头组词。
3、摘果子游戏。
出示带果子(字卡)的果树图,一名学生上台摘“果子”,台下跟读,读正确后将“果子”贴树上,说明果子熟了。
4、请你和字卡说悄悄话,说出自己精彩的发现(从字音、字义、字形方面说一说)。
小学三年级语文《盘古开天地》教案一等奖

小学三年级语文《盘古开天地》教案一等奖1、小学三年级语文《盘古开天地》教案一等奖学习目标①认识“猛、缓”等10个生字。
会写“暗、降”等14个生字。
能正确读写“宇宙、黑暗、上升、下降”等13个词语。
②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盘古的伟大之处。
③了解神话故事想象丰富的特点,并能把这个神话讲给别人听。
课前准备①自制生字卡片。
②搜集神话故事,尤其是中外有关创世纪的神话故事。
③教学挂图。
第一课时故事导入①关于神话故事。
②“我记忆中的神话故事”。
选择一个自己印象最深的神话故事讲给同学听。
③揭题:18盘古开天地。
初读感知①识记生字。
a.自读课文,画出不认识的字,借助拼音读正确。
b.同座互相认读生字,交流记字方法。
②读通课文。
a.自由练读课文。
b.同座合作检查课文朗读情况。
③感知文意: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什么?研读交流①学生自读课文,谈谈对人类的老祖宗盘古的印象,并说一说为什么会留下这样的印象。
②重点研读课文第二自然段。
“轻而清的东西,缓缓上升,变成了天;重而浊的东西,慢慢下降,变成了地。
”读一读,想一想,你有什么新发现?③重点研读课文第四自然段。
a.引导学生边读边想象,人类的老祖宗给我们创造的宇宙的美丽样子。
b.让学生根据教学挂图介绍盘古创造的美丽宇宙。
c.选择感受最深的部分读一读。
作业复习生字词。
练读课文。
第二课时复习巩固①复习课文,指名朗读课文,检查学生对课文的理解。
②复习生字词,开火车读生字卡片、词语卡片。
指导写字①学生自由观察字的`间架结构,并思考怎样把字写好。
教师重点指导。
②练习书写。
写一遍生字,再抄一遍词语表中列出的本课的词语。
③成果展示,师生评议。
朗读回味①展示读。
看谁读得最有感情,读得最美。
②记忆读。
看谁能记住一些优美的词语,如“隆隆的雷声”、“茂盛的花草树木”。
练习复述①同座练说。
②指名在全班复述,然后评议。
课后作业把《盘古开天地》这个神话故事讲给别人听。
2、小学三年级语文《盘古开天地》教案一等奖教学目标:1、认识“猛、缓”等10个生字。
小学语文 四年级上册 第12课《盘古开天地》(第二课时)(教学课件)-( 统编版)

后羿为老百姓除了害,大伙儿都很敬重他。很多人拜他为师,跟
他学习武艺。有个叫逄蒙的,为人奸诈贪婪,也随着众人拜在后羿的
门下。 后羿的妻子嫦娥,是个美丽善良的女子。她经常接济生活贫苦的
乡亲,乡亲们都非常喜欢她。一天,昆仑山上的西王母送给后羿一丸 仙药。据说,人吃了这种药,不但能长生不老,还可以升天成仙哩。 可是,后羿不愿意离开嫦娥,就让她将仙药藏在百宝匣里。
学习任务一
借助重点词句, 感受盘古顶天立地的神奇
自学提示
朗读课文第3、4自然段,想象盘古 在撑起天地的过程中身体神奇的变化。
顶天立地
天和地分开后,盘古怕它们还会合在一 起,就头顶天,脚踏地,站在天地当中,随 着它们的变化而变化。天每天升高一丈,地 每天加厚一丈,盘古的身体也跟着长高。
“一丈”有多高?
盘古用他的身体创造了美丽的宇宙,可是他却 没有来得及看一眼这缤纷的世界,学习了这篇课文, 你觉得盘古是一个怎样的人?
力大无穷 勇于开创 勇于献身
归纳主题
这篇神话讲述了名叫盘古的巨人开天辟地的故事。 文中用充满神奇的想象,生动准确的语言,塑造了盘 古伟岸、高大的形象,赞美了他为开天辟地而用于献 身的精神。
一丈=10尺 一米=3尺 一丈=3.33米
雄伟 高大
这样过了一万八千年,天升得高极了,地 变得厚极了。盘古这个巍峨的巨人就像一根柱 子,撑在天和地之间,不让它们重新合拢。
一年过去了,天升高365丈,地呢?盘古呢? 十年过去了,天升高3650丈,地呢?盘古呢? 一百年过去了,天升高36500丈,地呢?盘古呢? 一万八千年呢?盘古的身体能这样变化,真是太神奇了!
顶天立地、高大、勇于开创……
学习任务二
发挥想象, 感受盘古化身万物的神奇
部编版小学语文《盘古开天地》课文原文及赏析

部编版小学语文《盘古开天地》课文原文及赏析《盘古开天地》课文原文:很久很久以前,天和地还没有分开,宇宙混沌一片,像个大鸡蛋。
有个叫盘古的巨人,在这混沌之中醒了。
他见周围一片黑暗,就拿起一把大斧头,用力一劈,只听一声巨响,那个大鸡蛋破裂开来。
轻而清的东西慢慢上升,变成了天;重而浊的东西慢慢下沉,变成了地。
盘古怕天地还会合在一起,就头顶天,脚踏地,站在天地之间。
天每天升高一丈,地每天加厚一丈,盘古的身体也跟着长高。
这样过了一万八千年,天升得极高了,地变得极厚了,盘古也长得非常高大。
他呼吸成了风和云,他的声音化作了雷声,他的眼睛变成了太阳和月亮,他的四肢变成了大地的东、西、南、北四极,他的肌肤变成了辽阔的大地,他的血液变成了奔流不息的江河,他的汗毛变成了茂盛的花草树木,他的汗水变成了滋润万物的雨露……最后,盘古倒下了,他的身体化为了大地的山川湖海和万物生灵。
从此,天地间有了日月星辰,有了四季更替,有了生命和生机。
《盘古开天地》课文赏析:《盘古开天地》是一篇富有神话色彩的故事,讲述了盘古开天辟地,创造世界的壮丽历程。
课文以生动形象的语言,描绘了盘古的英勇与坚韧,展现了中国古代人民对宇宙起源的独特理解和深刻思考。
首先,课文通过描绘盘古在混沌中醒来,手持大斧劈开天地的情景,展现了盘古的勇敢和力量。
这种开天辟地的壮举,体现了人类对自然界的敬畏和探索精神。
其次,课文详细描述了天地形成的过程,以及盘古如何用自己的身体化为世间万物。
这种将人类与自然界紧密联系起来的想象,反映了中国古代人们对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想追求。
最后,课文以盘古倒下,身体化为大地万物的结尾,表达了生命的延续和生生不息的主题。
这种对生命的尊重和珍视,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内涵。
总的来说,《盘古开天地》不仅是一部充满想象力和创造力的神话故事,也是对中国古代文化精神的深刻反映和传承。
通过学习这篇课文,学生们不仅可以了解中国古代的创世神话,也能感受到中华民族的伟大精神和深厚文化底蕴。
小学语文人教四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盘古开天地- 课件

开天辟地 力大无比、勇于开创
有一天,盘古醒来了……巨人见身边有 一把斧头,就拿起大斧头,对着眼前的黑暗 劈过去,只听一声巨响,“大鸡蛋”碎了。 轻而清的东西,缓缓上升,变成了天;重而 浊的东西,慢慢下降,变成了地。
轻而清的东西,缓缓上升,变成了天; 重而浊的东西,慢慢下降,变成了地。
轻
清
上升 天
滋润:湿润,不干燥。
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伟大的巨人盘古,用他的整个身体创 造了美丽的宇宙。
“创造”是什么意思呢 创?造就是把以前没有的事物给产生出或者造出
来,这是一种典型的自主行为。因此,创造的一个 最大特点是有意识地对世界进行探索性劳动。
主图的连环画一共有几幅组成?说说每幅图画 了什么?找出文中与图画相对应的段落。
最初的宇宙给你什么样的印象?
很久很久以前,天和地还没有分开,宇宙混 沌一片,像个大鸡蛋。有个叫盘古的巨人,在这 混沌之中睡了一万八千年。
混沌一片 混沌,指宇宙形成前气、形、质 三者浑然一体而未分离的迷蒙状态。
对比现实中天地的清朗和辽阔,你有怎样的感受?
默读课文2-5自然段,思考、 讨论:盘古是怎样创造宇宙的?
重
浊
下降 地
作者用这些反义词想要告诉我们什么呢 ?
轻而清的东西,缓缓上升,变成了天, 重而浊的东西,慢慢下降,变成了地。
天和地分开后,盘古怕它们还会合在一起,就 头顶天,脚踏地,站在天地当中,随着它们的变化 而变化。天每天升高一丈,地每天加厚一丈,盘古 的身体也跟着长高。
撑住天地
这样过了一万八千年、天升得高极了,地变 得厚极了。盘古这个巍峨的巨人就像一根柱子, 撑在天和地之间,不让它们重新合拢。又不知过 了多少年,天和地终于成形了,盘古也精疲力竭 ,累得倒下了。
小学四年级语文上册 (部编版) 第四单元第 12 课《盘古开天地》重点知识归纳

小学四年级语文上册(部编版) 第四单元第12 课《盘古开天地》重点知识归纳一、引言小学四年级的同学们,在我们的语文教材上册中,有一篇充满神奇色彩的课文——《盘古开天地》。
为了更好地学习和复习这篇课文,现在我们一起来对它进行重点知识归纳,方便大家随时查阅电子课本进行复习。
二、课文基础信息1.写作背景:无特定明确的历史写作背景,是中国古代神话传说。
2.主题:通过讲述盘古开天辟地的故事,展现了盘古的伟大奉献精神和创造世界的壮举,表达了对人类始祖的敬仰和对创造精神的赞美。
3.文学体裁:神话故事。
4.作者信息:民间集体创作,作者不详。
5.主要内容:课文讲述了巨人盘古用神力开辟天地,以身躯化为万物的故事。
起初,宇宙混沌一片,盘古睡在其中。
有一天,盘古醒来,用斧头劈开了混沌,轻而清的东西上升变成天,重而浊的东西下沉变成地。
盘古怕天地重新合拢,就头顶天,脚踏地,站在天地当中。
过了很多年,天地成形,盘古也累得倒下了。
他的身体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他呼出的气息变成了四季的风和飘动的云;他发出的声音化作了隆隆的雷声;他的左眼变成了太阳,照耀大地,右眼变成了月亮,给夜晚带来光明;他的四肢和躯干变成了大地的四极和五方的名山;他的血液变成了奔流不息的江河;他的汗毛变成了茂盛的花草树木;他的汗水变成了滋润万物的雨露……6.中心思想:赞扬了盘古无私奉献、勇于献身的精神,同时也表达了古代人民对自然现象的一种解释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三、重点字词1.生字读音、写法和词义:●劈(pī):用刀斧等破开。
写法:左右结构,左边是“辟”,右边是“刀”。
●缓(huǎn):慢,与“急” 相对。
写法:左右结构,左边是“纟”,右边是“爰”。
●浊(zhuó):不清,不干净。
写法:左右结构,左边是“氵”,右边是“虫”。
●丈(zhàng):长度单位,十尺。
写法:独体字。
●撑(chēng):支着,支持。
写法:左右结构,左边是“扌”,右边是“掌”。
全国一等奖部编版小学四年级上册语文第12课《盘古开天辟地》完美版课件

创
累 积累 露
创造
劳累
露相
学习 字词
开天辟地
chuāng
创伤
创
累
chuàng
创造
léi
果实累累
lěi
积累 露
lèi
劳累
lù
露水
lòu
露相
小练笔
我听过的神话故事有
等,其中
我喜欢
(书名)的
(人
名),我喜欢
(书)的
(人名),我还喜欢
(书名)的
(人名)。在这些神话故事中,我感受到
了
。
学习 课文
开天辟地
轻而清的阳气,逐渐上升,变成
了蓝蓝的天;
重而浊的阴气逐渐下沉,凝成了
大地。
学习 课文
开天辟地
一整年过去了 一百年过去了 一千年过去了
天每天都升高一 丈,地每天都加厚 一丈,盘古的身体 每天也在增高,他 始终奋力地支撑着 。
大约又过 了一万八千年, 盘古已经变成 了一个九万里 高的顶天立地 的巨人,矗立 在天地之间。
开天辟地 地顶 天 立
化生万物
是谁?用利斧劈开这混沌世界? 是谁?顶着苍穹永不轻言放弃? 是谁?忘却疲惫微笑着倒下? 啊!巨人,是你! 是你开天辟地, 创造这美妙绝伦的世界! 啊!盘古—— 这伟大的力量之神! 创造之神! 我们将永远感激你, 感激这个美丽的世界, 并且珍惜这来之不易的恩惠。
初步 感知
这时天和地重合的可能已 经不存在了,盘古开天辟地的 重任已经完成了。他也累得实 在支撑不住,便倒在地上,死 了。
他嘴里呼出的气成了(风和云 ); 他遗留的声音成了( 雷霆 ); 他的左眼变成( 太阳); 右眼变成了( 月亮 ); 他的肢体成为( 五岳); 他的血液化为( 江河 ); 他的头发和汗毛全变了( 树木花草); 他的汗水和泪水变成了( 雨露甘霖) 总之,盘古的一切,都献给了他亲手开辟的世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0 盘古开天辟地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学会十个生字,理解“混沌、孕育、筋脉、甘霖”等词语。
2、引导学生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大胆想像,在讨论中发表自己的看法,培养学生的理解、想像、思维、表达能力。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过程与方法:以奇特而合理的想象为主线,引导学生在读中感悟语言的魅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盘古与自然作斗争的献身精神,激发学生对阅读古代神话故事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1、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课文奇特而合理的想像。
2、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大胆想像,在讨论中发表自己的看法。
【课前准备】请学生搜集、阅读自己喜欢的中国古代神话故事。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走近中国古代神话故事
(一)激趣谈话
同学们,你听过或读过哪些中国古代神话故事?(学生自由发言)
预设:《大禹治水》、《后羿射日》、《夸父逐日》、《牛郎织女》、《女娲造人》、《神笔马良》等。
(二)动情简介——中国古代神话故事的起源
神话故事是远古人民表现对自然及文化现象的理解与想象的故事。
它是人类早期的不自觉的艺术创作。
神话并非现实生活,而是由于远古时代生产力的水平很低,人们不能科学地解释世界、自然现象和原始社会文化生活的起源和变化,因此以他们贫乏的生活经验为基础,借助奇特、大胆、合理的想象把自然界拟人化,创造了神话。
马克思说:“任何神话都是用想象和借助想象以征服自然力,支配自然力,把自然力加以形象化。
”(板书:奇特、大胆、合理的想像)中国神话学专家袁珂先生撰写了一部全面叙述中国古代神话体系的专著《中国古代神话》。
全书从世界是怎样开始的,黄帝和蚩尤的战争,帝俊、帝喾和舜,后羿和嫦娥的故事,鲧和禹
治理洪水,远国异人,夏以后的传说等几个方面对支离破碎中国神话作了最全面、完整、通俗的讲述。
(三)引出课题
让我们穿过时光隧道,来到远古时代,人们百思不得其解,那蓝天、大地从何而来?为什么天清澈如水?大地浑浊厚实?啊!人们开始想像了,原来是人类的祖先“盘古开天辟地”呀!(板书课题——齐读课题)请同学们翻开书55页,走入这神奇的故事之中,感受那奇特、大胆、合理的想象吧!
二、走进神话故事《盘古开天辟地》
(一)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指名轮读课文,相机正音,互相评价.
(注意:混沌hùn dùn 冉冉rǎn上升可恼nǎo)
3、读完故事后,你有什么感受?(学生自由交流初读课文的感受)
预设:学生可能对故事中的盘古印象深刻,也可能认为盘古用大板斧划分开天地印象神奇无比,还可能对盘古倒下后周身发生的变化感到惊叹┅┅总之,教师要充分肯定学生的感受。
三、品读神话故事,感悟想像
1、同学们初读故事后,有这么多新鲜的感受,真好!看来“人类的老祖宗——盘古”给大家留下了难以磨灭的印象。
请同学们快速浏览课文,作者也用了一句话来评价“盘古”,你能找出来读一读吗?(指名朗读——随机出示句子“总之一句话:人类的老祖宗盘古,用他整个的身体使这新诞生的宇宙丰富而美丽。
”——齐读)
2、请大家再次默读课文,一边读一边想:盘古是怎样开天辟地的?是怎样使这宇宙变得丰富而美丽的?用波浪线将故事中自己认为具有奇特而合理的想像之处划下来,多读读!
学生自读自悟
3、交流分享读书感受
A、“他觉得这种状况非常可恼——当初混沌不分的天地就这样划分开了。
”
感受:在远古时代的人们看来,天和地是平行的,一个在上,一在下,一个“轻而清”,自然会向上升,一个“重而浊”,自然会向下沉。
混沌不分的天地原来是由盘古一个霹雳大板斧劈开的呀,难怪叫“开天辟地”!作者的想像是这么奇特!
导语设计:好一个“开天辟地”,你能通过朗读来表现这种“惊天动地”吗?(自由读——指名读)
评语设计:你的朗读铿锵有力,似乎让我们听见了那霹雳巨响,盘古的力大无穷。
你的朗读
舒缓有致,似乎让我们看到天地分离的神奇,感受到天的“轻而清”,地的“重而浊”。
B、“天每天升高一丈,地每天加厚一丈,盘古的身子也每天增长一丈。
这样又过了十万八千年,天升得极高了,地变得极厚了,盘古的身子也变得极长了。
”
感受:这里的想像很奇特,天每天在升高,地每天在加厚,盘古的身子也在变长。
引导比较:你发现了吗?这段话反复出现了几个词语,找出来,作上记号。
1)老师认为,这里词语重复了,应该这样说:“天升高了,地加厚了,盘古的身子也增长了。
这样又过了十万八千年,天升得很高了,地变得很厚了,盘古的身子也变得很长了。
”(出示句子)你认为哪种说法好?
2)学生自主发表看法(预设:这也是一种奇特的想像,“每天”“一丈”反复出现,突出表现天地是如何分离的,三个“极”,更说明天升高到了尽头,地也达到了最厚,盘古的身子也长到了最长。
)
3)指导朗读:看来,恰当地运用词语的重复,能达到增强神奇想像的效果。
怎么读才能表现出这奇特的想像呢?(自由读——指名读)
评语设计:你的朗读的确让我们感受到了“天高地厚”。
C、“盘古的身子究竟有多长呢?┅┅终于倒下了。
”
感受:从“直挺挺”、“撑”、“不让”、“孤独”、“坚持”、“实在”、“终于”可以体会出盘古与自然坚持斗争的献身精神。
引导:同学们,读着这些句子,再看看这幅图画吧!你能从图上感受到什么?(学生自由发言)这就是人类的老祖宗盘古,作者用生动的笔调把他描绘得真切而神奇,人类不正是发扬着盘古的这种精神吗?与大自然的一切灾害做着不懈地斗争。
把自己的感受读出来吧!
D、“就在这时候——清露和甘霖。
”
1)预设感受:盘古倒下后,全身发生了变化,使宇宙变得丰富而美丽。
2)导语设计:这是多么奇特的想像啊!宇宙就这样变得迷人了。
奇特的想像之所以有魅力,还因为这想像并非天马行空,也有它的“合理性”,再读读,体会一下!(作者是根据事物的特征展开想象的。
)
3)指导朗读:用你们甜美、富有变化的语调去表现这奇特的变化吧!
4)语言拓展
读读下面的文字,如果你是一名“神话家”,你会怎么写?
出示文字:
自从盘古开天辟地以后,这个世界上就变得丰富而美丽。
女神女娲觉得这一切都那么新奇,
那么美好。
可是过了一段时间后,她句的这个世界上缺了点什么。
一天,她在黄河岸边坐下来,看见自己在水里的倒影。
“哦!我知道了!世界上还缺少一种长得和我一样的东西。
”女娲大声叫了起来。
于是,女娲。
女娲给这些小泥娃娃取名叫“人”。
看着这些人这么可爱,女娲觉得很满足。
她想:“我应该多造一些人出来,这样才热闹呢!”可是女娲累坏了,她想:“能不能找一个简单一点的办法,可以一下子就造出好多人来呢?”这时,她刚好看到身边有一根柳条,于是灵机一动。
就这样,这个世界上又多了很多很多的人。
因为女娲是用黄泥做人,所以中国人的皮肤都是黄颜色的。
四、作业设计:走进神话世界
1、回家把《盘古开天辟地》的故事讲给父母听。
2、搜集阅读优秀的古代神话故事(国内、外都可),开个小小的故事会。
3、推荐阅读神话故事《创世和造人》
【板书设计】
10、盘古开天辟地
开天辟地
奇特而合理的想象随天地变化
周身发生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