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整理思想品德与社会2018年部编

合集下载

2018年秋季六年级品德与社会教案

2018年秋季六年级品德与社会教案

2018 — 2019 学年度第一学期六年级品德与社会学科教学计划一、教材分析二、学情分析三、教学目标四、跟进措施(如何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提升教育教学质量?)五、教学进度安排表【课题】诚信是做人之本【教学内容】1.社会需要诚信【教学目标】通过阅读故事和互相交流,体会诚信在交往和处事中的重要价值,懂得讲诚信的人会赢得大家的尊重和拥护,不讲诚信的人失去别人信任的道理。

【教学重点】懂得讲诚信的人会赢得大家的尊重和拥护,激发学生做一个诚实守信的人。

【教学难点】通过分析社会上存在的一些不良现象,认识欺诈行为对自身及社会的危害,从而激发学生要做一个诚实守信的人。

【课时】1课时【教学准备】PPT课件【教学时间】第一周【教学过程】【板书设计】(手写)【课后反思】(手写)【课题】诚信是做人之本【教学内容】2.感受诚信【教学目标】结合学生交往中的生活体验,了解日常生活中各种诚信的形式,认识诚信的重要意义。

让学生体会我失信于人.别人失信于我时的感受,对自己不诚实的行为感到内疚和不安。

【教学重点】认识诚信的重要意义,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生活中诚信问题。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生活中的诚信问题,为建设诚信社会出一份力。

【课时】一课时【教学准备】PPT课件【教学时间】第二周【教学过程】【板书设计】(手写)【课后反思】(手写)【课题】男女同学的交往【教学内容】3.成长中的变化【教学目标】1.初步了解青春期常识,知道自己在成长发育的过程中,身体.心理和行为方面会发生哪些变化。

2.初步形成性别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

【教学重点】初步了解青春期健康常识,初步形成性别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培养乐观.向上.积极的生活态度。

【教学难点】知道自己身体.心理.行为等方面所发生的变化是正常的,培养乐观.向上.积极的生活态度。

【课时】一课时【教学准备】PPT课件【教学时间】第三周【教学过程】【板书设计】(手写)【课后反思】(手写)【课题】男女同学的交往【教学内容】4.男女同学怎样交往【教学目标】1.感受与异性同学间的友爱之情,体会真诚相待.相互理解的可贵,做到与异性同学之间友好交往,相互尊重。

2018部编版八年级政治上册知识点汇总

2018部编版八年级政治上册知识点汇总

部编八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知识点归纳第一单元走进社会生活第一课丰富的社会生活(一)我与社会1.我们的社会生活绚丽多彩2.置身社会之中,对社会生活的感受越来越丰富3.个人是社会的有机组成部分,社会关系构成了人类赖以存在的社会4.在不同的社会关系中,我们具有不同的身份。

(二)在社会中成长1.人的成长是不断社会化的过程2.我们会逐渐成长为一名合格的社会成员3.我们的衣食住行、学习、娱乐等都与社会的方方面面发生着千丝万缕的关系,人的生存和发展离不开社会,每个人都能从社会中获得物质支持和精神滋养。

4.养成亲社会行为(1)树立积极的生活态度,关注社会,了解社会,服务社会,养成亲社会行为。

养成亲社会行为,有利于我们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塑造健康的人格,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获得他人和社会的接纳与认可。

(2)我们要主动了解社会,关注社会发展变化,积极投身于社会实践。

在社会生活中,我们要遵守社会规则和习俗,热心帮助他人,想他人之所想,急他人之所急。

(3)我们只有主动关心社会,积极融入社会,奉献社会,才能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第二课网络生活新空间(一)网络改变世界1.网络丰富了日常生活(1)网络让我们日常生活中的信息传递和交流变得方便迅速;(2)互联网打破了传统人际交往的时空限制,促进了人际交往;(3)网络让我们的生活变得更加便利和丰富多彩。

2.网络推动社会进步(1)网络为经济发展注入新的活力,促进了人财物的流动,推动了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提升了经济发展水平;(2)网络促进了民主政治的进步,互联网丰富了民主形式、拓宽了民主渠道,有利于保障公民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

(3)网络为文化传播和科技创新搭建新平台。

互联网提高了文化传播的速度,促进了创新资源的合作与共享。

(二)合理利用网络1.警惕网络中的陷阱(1)网络信息良莠不齐。

网络上充斥着一些虚假的、不良的信息;(2)沉迷于网络,影响学习、工作和生活;(3)网络中个人隐私容易被侵犯,个人信息容易被泄露。

最新整理思想品德与社会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题班会教案.docx

最新整理思想品德与社会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题班会教案.docx

最新整理思想品德与社会教案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题班会教案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题班会教案一、活动目标:1、知识与能力目标:让学生了解祖国的灿烂文化,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2、通过展示有关传统文化资料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核心内容,旨在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诚信教育等,做一个文明、有礼的好学生。

3、增强学生的爱国情感和保护祖国传统文化的意识,从而激发对伟大祖国的挚爱之情。

二、活动准备:1、了解有关民族传统文化,了解传统文化中丰富的内容。

2、图片,文字资料。

三、活动人员:全校师生。

四、活动过程:1、宣布主题:“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题队会现在开始!2、活动开始:同学们从古到今,中华民族创造了许多让炎黄子孙引以自豪的奇迹。

从古到今,华夏大地涌现出了许许多多的艺术瑰宝。

中国书法、篆刻印章、京戏脸谱、水墨山水画,让我们看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

另外我国有各种各样的传统节日,各种礼仪和习俗„„然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核心内容是倡导:“富强、民主、文明……”?这24字可以大致概括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大意。

3、同学们,我们怎样才能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呢?下面我们来看看……(爱国篇、诚信篇、友善篇)。

同学们,从今天起,我们倡议:(1)遵守纪律,文明有礼不破坏校纪、班规,热爱我们的国家。

(2)团结友爱,帮助有需要的同学。

(3)努力学习,积极上进,争取长大以后为国家做贡献。

(4)班干部起好带头榜样作用,认真工作,管理班级;值日的同学认真完成值日任务。

每个人都承担起自己的人物,这就是爱。

在家爱家,在学校爱学校,在班级爱班级,这样,我们都可以做到爱国。

教师总结:也许我们每个人的力量都是都很小,但每个人都拿出一点点爱,汇合起来,就是大大的爱。

在班集体中,老师期待大家每个人都发挥自己的长处,贡献出自己的一点点力量,那样我们的班级就有大大的力量。

2018年下期部编人教版九年级道德与法治教材修订背景与总体设计

2018年下期部编人教版九年级道德与法治教材修订背景与总体设计
目录

修订背景与总体设计
更名与启用:
• 2016年4月,教育部办公厅发布《关于2016年中小学教学用书有关 事项的通知》,明确从2016年起,将义教段小学和初中起始年级品 德与生活、思想品德教材统一更改为道德与法治。
• 2016年秋季起,《道德与法治》一年级、七年级新教材投入使用 一个新名词出现:三科统编教材

他人和 集体

世界
六册构成
成长
七上教材
成长的节拍
友谊的天空
师长情谊
生命的思考
青春
青春时光 做情绪情感 的主人
七下教材
学校 我
在集体中 成长
走进法治 天地
公共精神
八上教材
走进 社会生活
遵守 社会规则
勇担 社会责任
维护 国家利益
社会
宪法精神
坚持 宪法之上
八下教材

人民 当家作主 崇尚 法治精神
理解 权利义务
3月《完善中华优秀传统 文化教育指导纲要》 4月《全面深化课程改革 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 意见》——五个统筹、核 心素养、学业标准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2013
2012
义教阶段修订课程标准 党的十八大 立德树人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中华优秀文化
肩负使命
课程标准
唯一的、重要 的依据; 并非逐条对应, 3 有拆解也有整 合。
中国梦
九上教材
富强与创新
民主与法治
文明与家园
和谐与梦想
世界 国家
人类命运共同体
我们共同的 世界
九下教材
世界舞台上的 中国
走向未来的 少年

七年级 逐步

2017-2018学年人教部编版八年级道德与法治第二学期全册知识点归纳

2017-2018学年人教部编版八年级道德与法治第二学期全册知识点归纳

2017-2018学年人教部编版八年级道德与法治第二学期全册知识点归纳第一/二课宪法(一)宪法明确国家权力(1—8)P____——____页1.宪法明确国家权力属于人民的依据是:①——⑤2.我国宪法的基本原则:a—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

3.我国的国家性质:b4.我国经济制度的基础是:d—生产资料的社会主义公有制。

5.宪法规定广泛的公民基本权利6.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途径和形式:e—广大人民通过人民代表大会行使国家权力,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和文化事业,管理社会事务,将一切权力属于人民的原则贯彻于国家生活的各个领域和方面。

7.宪法明确国家权力属于人民的目的:f—一切权力属于人民的宪法原则,归根结底就是要保证人民当家做主的权利。

8.我们怎样当家作主?g——我们要依法积极参与国家政治生活,担当起国家主人应尽的责任。

(二)尊重和保障人权(1——10)P ___ 页1.为什么要尊重和保障人权?①②③①人权的实质内容和目标是:a—人自由、平等地生存和发展。

②2004年3月14日,十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通过宪法修正案,将(b—)“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写入宪法。

③d—尊重和保障人权成为我国的宪法原则。

2.尊重和保障人权的要求:e—它要求各级国家机关树立尊重和保障人权的理念,采取各种措施促进和保护人权。

3.人权的主体:f—在我国,人权的主体非常广泛,既包括我国公民,也包括外国人,不仅保护个人,也保护群体。

4.人权的内容:g—宪法保护的人权内容也很广泛,既包括平等权和人身权利、政治权利,也包括财产权、劳动权、受教育权等经济、社会、文化方面的权利。

5.我国如何尊重和保障人权?①——④①立法方面:A ②执法方面:B③司法方面:C ④宣传方面:D6.尊重和保障人权,我国在立法方面是怎样做的?A—我国宪法规定了公民享有的广泛的基本权利,法律进一步明确了公民享有的各项具体权利,规定了侵害权利的法律责任。

思修2018版教材第三、四章电子版

思修2018版教材第三、四章电子版

思修2018版教材第三、四章电子版目录第三章弘扬中国精神第一节中国精神是兴国强国之魂一、重精神是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二、中国精神是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的统一三、实现中国梦必须弘扬中国精神第二节爱国主义及其时代要求一、爱国主义的基本内涵二、新时代的爱国主义三、做忠诚爱国者第三节让改革创新成为青春远航的动力一、创新创造是中华民族最深沉的民族禀赋二、改革创新是时代要求三、做改革创新生力军第四章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第一节全体人民共同的价值追求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二、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精神指引第二节坚定价值观自信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历史底蕴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现实基础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道义力量第三节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积极践行者一、扣好人生的扣子二、勤学修德明辨笃实第三章弘扬中国精神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必须弘扬中国精神,这就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

爱国主义始终是把中华民族坚强团结在一起的精神纽带,改革创新始终是鞭策我们在改革开放中与时俱进的精神力量。

当代大学生担当着民族复兴的时代使命,要努力做忠诚的爱国者和走在时代前列的奋进者,用实际行动展现出中国精神的青春风采。

第一节中国精神是兴国强国之魂“人无精神则不立,国无精神则不强。

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长久生存的灵魂,唯有精神上达到一定的高度,这个民族才能在历史的洪流中屹立不倒、奋勇向前。

”中华民族能够在5_多年的历史长河中生生不息、薪火相传,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拥有孕育于中华民族悠久辉煌历史文化之中的伟大的中国精神。

中国精神作为兴国强国之魂,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不可或缺的精神支撑和精神动力。

一、重精神是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在漫漫的历史进程中,中华民族不仅创造出光辉灿烂、享誉世界的中华文明,也塑造出独特的精神气质和精神品格,形成了崇尚精神的优秀传统。

这一传统贯穿在中华民族筚路蓝缕的奋斗历程中,推动着中华民族的一路向前、发展壮大,是中华民族重要的精神标识。

最新整理思想品德与社会正确对待理想和人生教学设计.docx

最新整理思想品德与社会正确对待理想和人生教学设计.docx

最新整理思想品德与社会教案正确对待理想和人生教学设计正确对待理想和人生第十课第一框正确对待理想和人生教学目标通过教学,让学生明白树立理想十分重要,要想实现自己的理想,必须做出长远规划和具体规划,通过自身的不断努力来使理想实现。

教学重点对理想的规划和理想的实现教学难点树立理想的重要性教学辅助手段投影仪及自制投影片课时一课时教学过程(导入)小松上初一后,在学习上非常懒散,整天就想着玩,还经常不完成作业,期末考试的成绩十分不理想。

假期到了,在清华大学上学的表哥来小松家玩,表哥的风度和学识令小松大开眼界,小松也产生了对清华大学的向往。

开学后,小松就象变了个人似的努力学习,在第二学期的考试中取得了非常大的进步,到了初三年级后,小松的成绩已经稳定在班级前五名了。

设问:1.为什么小松的学习成绩发生了这么大的变化?2.你能否猜测并描述小松第二学期的学习状态?3.这一事例对你有什么启示?(学生回答,教师总结)这是因为他在学习上有了明确的目标,我们每个人在学习、未来职业、道德、人生甚至家庭生活方面都有追求的目标,用一个词来概括,就是理想。

理想在一个人的生活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在现实生活中有许多这样的事例,谁能举例说明理想的作用?通过例举事例证明大家对理想的作用都有一定的认识,能否用一句话来概括:理想是……,如果没有理想……(板书)一、正确对待理想和现实1、树立人生理想你的理想是什么?怎样才能实现这个理想呢?下面这个故事可以给你一些启示。

(事例)日本有一个叫做山田本一的马拉松选手曾两次获得过世界马拉松大赛的冠军,当记者问起他成功的经验时,这位内向的选手并没有明确说出答案。

但十年后,人们在他的自传中找到了答案,他在自转中是这么说的:起初,我把我的目标定在40多公里外的那面旗帜上,结果我跑到十几公里时就疲惫不堪了,我被前面那段遥远的路程给吓倒了。

后来,我每次比赛前都要乘车把比赛的路线仔细看一遍,并把沿途比较醒目的标志做为目标画下来,比赛开始后,我先朝第一个冲,冲过第一个目标后,又朝第二个目标努力。

2018苏教版《品德与社会》《道德与法治》三四单元知识汇总复习资料

2018苏教版《品德与社会》《道德与法治》三四单元知识汇总复习资料

2018年新版苏教版《品德与社会》《道德与法治》三、四单元知识汇总1、1838年,林则徐上书道光皇帝,赴广州查禁鸦片。

2、1840年6月,第一次鸦片战争开始(英国)发动鸦片战争原因:(1)扩大对华贸易(2)从中国获得大量财物。

(3)抢占领土。

3、1842年8月,签订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割让香港岛,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

4、1856年,第二次鸦片战争开始(英国、法国),签订《天津条约》、《北京条约》、《瑷珲条约》5、1860年,英法联军攻入北京,火烧圆明园。

6、1900年,八国联军攻陷北京,烧杀、抢掠、勒索。

7、为什么会挨打?(1)清政府腐败无能。

(2)技术水平和武器装备不如人家。

(3)统治者观念落后、思想保守。

8、闻一多《七子之歌》9、1905年7月,孙中山与其他革命党人创立中国同盟会。

确立了推翻反动腐败的清王朝,建立民主共和的国家为目标。

先后直接或间接领导了十多次武装起义(失败了)。

10、1907年,秋瑾写下《绝命书》“虽死犹生,牺牲尽我责任”。

11、1911年4月,广州起义爆发(黄兴领导,失败)喻培伦胸前挂炸弹,72位革命烈士合葬黄花岗,称黄花岗起义,孙中山称赞“惊天地,泣鬼神”。

12、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义爆发(胜利),历史上称辛亥革命,敲响了帝制的丧钟。

13、1912年1月1日,孙中山在南京宣布中华民国成立,就任临时大总统。

14、1912年2月12日,清最后一个皇帝溥仪退位。

15、1912年,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并颁布一系列除旧布新的政令。

16、1915年12月12日,袁世凯恢复帝制,只做了83天皇帝。

17、1925年3月12日,孙中山在北京逝世,终年59岁,“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植树节。

18、中山陵是孙中山先生的陵墓,位于江苏省南京市紫金山。

19、1917年,列宁领导俄国十月革命胜利。

20、1921年7月23日,中国共产党第一次代表大会在上海法租界召开,后转移到浙江嘉兴南湖船上——红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通过师生交流明白为什么要听从校园铃声的号令。
教学重点及难点
1.xx为什么要听从校园铃声的号令。
2.了解每种铃声的具体含义并能现场模拟不同铃声所代表的具体行为。
教学准备、资源
课件——校园各种铃声音乐;火灾疏散演习正确逃生的视频;
学生准备:学生带手帕(用于火灾逃生演习);
教学过程
教学内容:教材第24页——25页
课件出示
1.播放预备铃声:这个铃声告诉我们要怎么做呢?——快进教室,做好下节课的准备。2.上课铃声:这个铃声告诉我们要怎么做呢?——快进教室,做好下节课的准备。一般情况下,我们上午能听到几次这样的铃声?(5次,一节是早读,四节是上课)教师评价:真会观察,通过上课铃声知道了有几节课。
3.下课铃声:听到这个铃声我们可以做什么呢?每当老师听到这铃声时,我会结束我的课,说一声“下课。”你们可以去教室外面玩了。
6.校园里的铃声
神秘的指挥……
铃声告诉我……
教学反思
一分钟安全教育
1.上(一)年级(道德与法治)学科教案
检查时间:执教时间:年月日
教学单元
第二单元:校园生活真快乐
总(12)课时
课题
6.校园里的号令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通过听一听校园铃声,了解每种铃声的具体含义并能现场模拟不同铃声所代表的具体行为。
师:你们看到了什么?(引导学生叙述铃声响起后师生的做法)
2.找找这位“指挥家”。
在校园里,我们都听这位小小的“指挥家”的指挥,它呀就是我们校园里的号令。(出示课题:校园里的号令)
3.大家找找,这位小小的“指挥家”藏在哪里呀?
活动二:铃声告诉我
校园一天之中会有哪几种铃声呢?想去听听吗?
(一)常态的铃声
2.初步懂得遵守校园生活的规则与纪律的重要性,形成规则意识,进而快乐、主动地适应学校生活,让自己的校园生活更有序。
教学重点及难点
1.xx为什么要听从校园铃声的号令。
2.了解每种铃声的具体含义并能现场模拟不同铃声所代表的具体行为。
教学准备、资源
课件——校园各种铃声音乐;火灾疏散演习正确逃生的视频;
学生准备:学生带手帕(用于火灾逃生演习);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课:猜一猜
1.同学们,喜欢猜谜语吗?今天我们来猜个谜语吧。在我们校园里,有一个小小的“指挥家”,它的威力非常大。只要它说话,我们都听它。
学生猜谜语。
2.课件出示:小小“指挥家”,威力非常大,只要它说话,我们都听它。大家找一找,藏在哪里呀?(铃声)
二、学习探究
活动一:神秘的指挥”
1.这个“指挥家”就是它(教师手指教室中的广播)。这个小小的“指挥家”可不得了,只要它说话,我们都听它,不信你们瞧,它说话的时候全校的老师和同学是怎么做的?(教师课件出示全校师生依据铃声出操、上课、下课、放学的视频)
师:仔细回忆一下,这种铃声在什么时候播放呢?
生:周一早晨升旗仪式之前。(指导:下雨的周一不参加室外的升旗仪式)生:上午第二节课之后。(指导:下雨或者雾霾严重的时候不参加室外的阳光大课间活动,这个时候我们就会在教室里头做室内韵律操)
2.升国旗时,听到国歌声响起,我们要停止走动,不说话,向国旗行注目礼。
(二)非常态的铃声
1.防暴警铃:听到过这种铃声吗?
这个铃声会让我们感到紧张,告诉我们有危险情况发生,校园里头有坏人进入了,这个时候我们要跑回教室关好门窗进行安全躲避。
2.火灾的紧急疏散铃声
这种音乐是告诉我们,发生了火灾、地震,我们需要赶快疏散到操场或者空旷的地方进行避险。
作业设计
课后资料收集、整理
板书设计
教学过程
教学内容:教材第26页——27页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课
1.猜铃声:课件出示上课、下课、后课等铃声……
2.学生分别予以猜测,看谁猜的又对又快。
3.教师小结,板书课题。
二、学习探究
活动一:升国旗了
课件出示:
1.集合整队xx
师:这是什么铃声呢?——这是集合整队的铃声。
听到这种铃声,我们应该怎么做呢?——我们应该安静、快速地集合整队准备到操场进行阳光大课间活动或者参加升旗仪式。如果在集合整队的过程中我们同学的鞋带散掉了为了不影响队伍的整齐,这位同学应该怎么做呢?——在队伍的旁边去系鞋带。
3.我们一起唱国歌。
活动二:xx节拍
1.课件出示:眼保健操、课间操
2.一天当中,有两次眼保健操、一次课间操
3.说一说,发现校园铃声的规律
作业设计
课后资料收集、整理
板书设计
6.校园里的铃声
升国旗了……
xx节拍……
教学反思
一分钟安全教育
1.上下楼梯不要拥挤、礼让慢行。
2.在教室内不互相追逐疯打。
最新整理思想品德与社会教案2018年部编版一年级道德与法制上册6.校园里的号令教学设计池南学校(一)年级(道德与法治)学科教案
检查时间:执教时间:年月日
教学单元
第二单元:校园生活真快乐
总(11)课时
课题
6.校园里的号令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通过猜一猜的活动,知道校园的各种铃声是校园的“指挥”,老师和同学都在铃声的指挥下工作和学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