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2020届高三历史第三次大联考试卷(含答案)
江西省2020年高三文综历史第三次教学质量检查考试卷B卷

江西省2020年高三文综历史第三次教学质量检查考试卷B卷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选择题 (共12题;共24分)1. (2分)(2020·浦口模拟) 西方历史学家马克・布洛赫把史料分为“有意”和“无意”两大类。
前者的作者大都“有意”想以自己的文字左右时人和后人的视听,后者指原属过去历史事物的一部分而遗留至今的、给人们无意中提供了可靠的历史信息和知识的那些史料。
据此判断下列属于无意史料的是()A . 《红楼梦》中关于清朝服饰文化的记载B . 《史记・商君列传》对商鞅个性的描述C . 《人民日报》关于某地粮食产量的报道D . 蒋介石叙述西安事变的《西安半月记》2. (2分) (2020高一下·临清月考) 孙立祥在《日本三次社会转型及其历史启示》中指出,6世纪末7世纪初,在东亚大陆,隋、唐帝国的先后建立既给日本提供了学习样板,也使大和朝廷倍感“国际压力”;而新罗灭“任那日本府”并交好大唐王朝,进一步加深了其“民族危机感”。
这预示着()A . 隋唐的发展经验增加了日本紧迫感B . 国内外形势发展需要进行社会变革C . 新罗与唐朝友好关系造成严重威胁D . 挽救统治危机以跻身东亚强国行列3. (2分)(2020·山东模拟) 孔子主张重人事而远“天道”,孟子提倡“济天下”,董仲舒强调“圣人之为天下者,兴利也”,降至宋明,理学家把提倡“正心、诚意、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思想的《大学》抬到了“四书”的地位。
这说明儒家思想()A . 不断调整以顺应经济发展需求B . 始终成为统治者加强专制统治的有效工具C . 一贯强调积极入世和社会责任担当精神D . 坚持追求天人合一的价值观念4. (2分)徐光启在《农政全书》中记载:“(明代)海上(松江府一带)官、民、军、灶,垦田几二百万亩;大半种棉,当不止百万亩。
”由此可见()A . 松江是明代纺织业中心B . 明代政府重视垦田种棉C . 棉花成为松江主要作物D . 明代棉花种植超过粮食种植5. (2分)(2020·福州模拟) 百日维新期间,康有为一再提醒光绪帝对国会、议院等不可操之过急。
江西省2020年(春秋版)高三第三次调研考试文综历史(I)卷

江西省2020年(春秋版)高三第三次调研考试文综历史(I)卷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单选题 (共12题;共24分)1. (2分) (2017高一上·黔西南月考) 司马迁在《史记•秦始皇本纪》中曾用:“法令出一”、“别黑白而定一尊”、“天下之事无大小,皆决于上”。
这反映出在皇帝制度下()A . 皇帝处理一切事务B . 皇权至高无上C . 三公九卿形同虚设D . 皇帝独尊2. (2分)“都省握天下之机,十省分天下之治”描述的是哪一朝代的行政管理体制?()A . 隋朝B . 唐朝C . 北宋D . 元朝3. (2分) (2019高一上·大名月考) 在清一代,皇权专制体现在政治统治的各方面,皇帝可随意处分臣下,也会任意免除对官员的处分,雍正朝体现得尤为明显,有关政策反复摇摆于实施与不实施之间。
这一现象反映出清代()A . 雍正帝弱化法律作用B . 吏治逐渐走向了腐败C . 朝廷公信力遭到破坏D . 君主专制达到了顶峰4. (2分) (2019高一下·临漳月考) 某校高中历史兴趣小组在探究“古代中国经济发展及其对外贸易”课题时,得出以下部分结论。
你认为其中不正确的是()A . 刀耕火种是原始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B . 东汉时期出现了水力鼓风冶铁的新技术C . 唐代棉花种植及棉纺织技术已经推广到闽、粤等地区D . 明清时期实行海禁政策阻碍了对外贸易的发展5. (2分) 1927—1936年,南京国民政府统治的前十年,中国民族资本主义A . 由于列强的侵略而处于萧条状态B . 由于国民政府的措施而得到较快发展C . 由于官僚资本的挤压而萎缩D . 由于日本的经济侵略而陷入困境6. (2分) (2017高一上·都匀月考) 图一到图二国旗的变化,反映了南京国民政府的意图是()A . 建立公民社会B . 反对专制统治C . 反对封建迷信D . 实行责任内阁制7. (2分) (2017高三下·南山月考) 20世纪30年代,国民政府开始推行苏式计划经济体制……以有效利用资源及改善人民生活。
2019-2020年高三第三次联考历史试卷 含答案

2019-2020年高三第三次联考历史试卷含答案考生注意:1.本试卷共100分。
考试时间90分钟。
2.答题前,考生务必将密封线内的项目填写清楚。
3.请将试卷答案填在试卷后面的答题卷上。
4.交卷时,可根据需要在加注“”标志的夹缝处进行裁剪。
5.本试卷主要考试内容:必修一、必修二(人民人教版的前五单元)(占30%),必修二(人民人教版的后三单元)(占70%)。
第Ⅰ卷(选择题共5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满分5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意的。
)1.明朝御史刘台上书皇帝说:“高皇帝鉴前代之失,不设丞相……文皇帝始置内阁,参与机务。
……二百年来,即有擅作威福者,尚惴惴然避宰相之名而不敢居,以祖宗之法在矣。
乃大学士张居正俨然以相自处……擅威福者三四年矣。
”这表明当时A.御史能有效监察内阁行政权的滥用B.内阁一度成为明朝的法定中枢机构C.内阁权力的扩大引发大臣普遍不满D.专制体制下非法定机构权威的扩大2.西塞罗认为:“法律并非人的思想的产物,也不是各民族的任何立法,而是一些永恒的东西,以其在指令和禁令中的智慧统治整个宇宙。
法律是神的首要的和最终的心灵,其理性以强迫或制约而指导万物。
”其意在强调A.法律是神而不是人意志的体现B.罗马法具有强制性的特点C.人类立法须遵循平等正义原则D.制定万民法适应时代需求3.独立战争后,美国国父们反复向人民强调,“舍此,不能保卫美国免遭外国的进攻;舍此,亦不能保证稳定地执行法律保障财产……不能保障抵御野心家、帮派的暗箭与明枪”。
为此,他们在1787年宪法中实施A.联邦制并赋予总统行政大权B.共和制原则C.主权在民、各州自治原则D.三权分立原则4.厘金是一种货物产销税,征于货物生产、过境和落地销售过程中。
它原本是清政府为镇压农民运动筹措军饷的临时措施,后来推行全国。
据统计,在厘金收入最好的时期,厘金一年的收入比清政府原来一年的财政收入还高出3~4倍。
江西省南昌市2020届高三历史第三次模拟考试试题含解析

江西省南昌市2020届高三历史第三次模拟考试试题(含解析)第 I 卷(选择题 140 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何尊是西周早期周成王时的青铜器,其内底铭文中提到周武王在世时决定迁都于天下的中心,“宅兹中国”是“中国”一词最早的文字记载。
据此可知A. 西周早期天下观已经萌发产生B. 周成王时期中央权力高度集中C. 分封制推动了国家的形成发展D. “何尊”代表青铜器最高技艺【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迁都于天下的中心”、“是‘中国’一词最早的文字记载”可知西周时期已经萌发产生了早期的天下观,故选A项;西周时期没有形成权力的高度集中,排除B项;材料没有反映分封制和青铜器技艺水平的高低,排除CD项。
2.下表是根据《汉书》中对西汉各种学术流派的著作数量所做的统计。
该表反映出A. 西汉政府建立了完整的教育体系B. 儒家官学地位逐渐确立C. 各派思想已与儒家思想相互糅合D. 汉武帝仅重视儒学发展【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表格可知汉初阴阳家、法家、纵横家、杂家的著作数较多,到汉武帝时期迅速减少,实际上反映了汉武帝时期“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后确立儒学的封建正统地位,故B 项正确;题干未体现汉代教育体系的发展,排除A项;表格中不能反映儒家与其他学派思想的融合,排除C项;表格中纵横家及杂家著作的存在说明汉武帝并非仅重视儒学发展,排除D 项。
故选B。
3.唐代斗茶之风起源于贡茶之地福建,主要是茶民评比茶叶质量的高低。
到了宋代,从制茶者到茶商,从民间到皇宫,从百姓到文人雅士,各个阶层都爱玩斗茶。
从此可见,宋代A. 经济重心南移完成B. 社会生活平民化趋势加强C. 小农经济趋向解体D. 文人雅士引领了社会潮流【答案】B【解析】【详解】据“从百姓到文人雅士,各个阶层都爱玩斗茶”可知斗茶风靡,社会生活的平民化趋势加强,故选B;经济重心的完成是在南宋,题意无从体现,排除A;小农经济在鸦片战争后才开始瓦解,排除C;文人雅士也是斗茶阶层的成员之一,看不出其引领作用,排除D。
2020届江西省南昌市江西师大附中高三三模文综历史试题 解析版

2020届江西省南昌市江西师大附中高三三模文综历史试题一、单选题1.商周之际,人们普遍认为,君主受上天的旨意统率万民,是身负天命不可替代的。
纣王自恃“天命在身”而肆意为虐。
自从武王伐纣代商而兴之后,周人试图转变这种固有的政治意识,将天命与君主的道德牵系在一起,制造“天命在德”的政治舆论。
这一变化旨在A.强化君主专制B.塑造政治认同C.否定“君权神授”D.宣扬道德教化【答案】B【解析】依据材料“君主受上天的旨意统率万民”“将天命与君主的道德牵系在一起”并结合商周政治制度来看,周朝改变政治意识以获取百姓的认同、支持。
B正确;君主专制出现于秦朝,A排除;“君权神授”是汉代董仲舒提出的,C排除;道德教化是春秋末期的孔子提出的,D排除。
故选B。
2.据文献典籍记载,汉代出现了大量以出产地命名的特色商品,如鲁缟、齐纨、蜀锦、济南剑。
西北出土的肩水金关汉简和居延汉简里也出现“河内甘两帛”“广汉八稷布”等字样。
此现象产生的主要原因是A.官营手工业的迅速发展B.国家统一促进商品流通.C.农产品商品化程度提高D.区域长途贩运开始兴起【答案】B【解析】从材料反映的西北地区出现内地生产的商品可以看出,汉朝时期国家统一促进了商品流通,故答案为B项;材料主旨不是官营手工业的发展状况,排除A项;材料涉及到的商品多为手工业产品,且“商品化程度提高”材料不能反映,排除C项;区域长途贩运现象是在明清时期出现,排除D项。
3.宋代的一些地方官在审判中重视调解,并提出情、理、法相结合的理论,不再把民事诉讼视为“民间细故”,而是认为“此其有关于朝廷上下之纪纲”。
这一做法A.促进了儒学的新发展B.推动了地方司法独立C.有利于加强地方治理D.旨在强化君主的权威【答案】C【解析】宋代地方官员强调“情、理、法”三者的结合,重视“民事诉讼”“调解”,这有利于缓和社会矛盾,稳定社会秩序,强化社会治理,故选C项;宋代诉讼调解活动受“情、理”的影响,但这并未直接推动儒学的发展,排除A项;宋代地方司法受到中央管控,无法“独立”,排除B项;地方司法调解与君主专制权威之间不存在直接关联,排除D项。
2020届高三历史2月份特供卷二(江西省第三次联考)(附解析)

2020届高三历史2月份特供卷二(江西省第三次联考)(附解析)第Ⅰ卷本卷共12个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24.春秋战国时期,各国遵循“均财节用”的理财原则和“量入为出”的财税法则,并对财税官员进行十分严格的监督和考核。
这些举措A.反映了财税制度的成熟 B.适应了社会形势的需要C.说明了监督制度的改变 D.体现了商品经济的繁荣25.有史料记载,751年唐朝与阿拉伯帝国间的怛罗斯之战中,唐朝战俘将造纸术传到非洲和欧洲。
但据杜环(735—812年)《经行记》记载,此战唐朝战俘中没有造纸工匠。
近年有中亚学者指出,此战前造纸术既以和平方式传入中亚,10世纪时传入叙利亚、埃及和摩洛哥。
由此可知A.《经行记》作为第一手史料更为真实可信B.中亚学者研究结论形成较晚因而更加可靠C.文献记载和历史研究必须经考古发现证实D.西亚人在造纸术西传过程中起了重要作用26.陆九渊指出:“天生民而立之君,使司牧之,张官置吏,所以为民也。
”“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民为邦本,得乎丘民为天子,此大义正理也。
”这些思想主张A.是孟子“民贵君轻”的继承发展 B.是“心即理”主张的具体体现C.使儒学开始适应政治统治需要 D.已有初步反封建民主思想取向27.雍正帝刷新了古代历朝多项纪录,他建成完整的密折制度,促使内外大臣互相监视。
他在位五千多天,仅批阅过的密折便超过十六万件,平均日批三十多件。
雍正帝的做法A.使君主专制达到顶峰 B.意在加强中央集权C.顺应了历史发展潮流 D.是勤政爱民的表现28.下图是晚清周振汉(周汉)刊印的一套反“洋教”的漫画中的一幅,这一漫画反映了A.漫画是反侵略宣传的主要形式 B.中国社会与西方列强矛盾尖锐C.佛道团体成为反帝运动主力 D.知识阶层对西学的理性认识29.从19世纪60—90年代末,以中国人为主创办的近代报刊迅速兴起,以1858年伍廷芳等创办的《中外新报》创刊于香港为开端,总数达到几百种之多。
江西省2020年高考历史三模试卷(II)卷

江西省2020年高考历史三模试卷(II)卷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选择题。
每题4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 (共12题;共48分)1. (4分) (2019高一下·宾县期中) 下列关于“传说”的史料价值叙述正确的是()A . “传说”就是口耳相传的故事,基本不能相信B . “传说”本身具有研究价值,可以帮助认识过去C . 文字出现前“传说”不可以直接作为史料引用D . 文字出现后“传说”是对历史的追记,史料价值高2. (4分) (2017高二上·淮北开学考) 《汉书·食货志》在谈到先秦时代的农业生产时说,“种谷必杂五种,以备灾害”;“还庐树桑,菜茹有畦,瓜瓠果蓏殖于疆易,鸡豚狗彘毋失其时”。
它所体现的基本经济特征是()A . 精耕细作B . 农业生产结构完备C . 农林牧业相互补充D . 自给自足3. (4分) (2020高二下·青海期中) 唐监察机关御史台与刑部(司法行政机构)、大理寺(最高审判机构),合成三司。
每遇重大案件,大理寺卿会同刑部尚书和御史中丞共同审理,称“三司推事”。
这一制度的实行()A . 有利于中央集权B . 有利于司法公正C . 强化了君主专制D . 降低了行政效能4. (4分)(2020·高新模拟) 交纳实物地租的方式中有定额租和分成租两种形式。
定额租制下。
“其农具、籽种皆佃户自备”,而分成租制下,“耕牛、籽种多取于业主”。
有学者对乾隆年间实物地租案例进行考查,发现交纳实物地租的方式中,84.6%的是定额租,剩下的主要才是分成租。
这反映出清代()A . 地主对农民的人身控制减弱B . 土地兼并现象日益严重C . 定额租制成为新型生产关系D . 封建小农经济发展受阻5. (4分) (2019高一下·黑龙江期中) 1879年以前,福州船政局所造之船均“派拨各省,并不索取原价分文”;此后造船所用材料费由用船一方拨付,采取“协造”方式生产。
江西省南昌市八一中学2020届高三历史第三次模拟考试试题含解析

江西省南昌市八一中学2020届高三历史第三次模拟考试试题(含解析)1.周初同姓不婚被定为宗法伦理。
春秋时期,晋国想利用吴国牵制楚人北上,吴国也想借助晋国分散楚国的力量,于是,同为姬姓封国的晋吴两国联姻。
这反映出A. 宗法伦理瓦解引发诸侯争霸局面B. 贵族婚姻具有政治色彩C. 宗法制丰富内容而淡化血缘联系D. 宗法制是分封制的基础【答案】B【解析】【详解】依据材料信息可知,晋吴两国出于牵制楚国的目的而缔结婚姻,这说明贵族婚姻具有政治色彩,因此B选项正确。
A选项错误,材料阐释的是诸侯争霸过程中,出于政治目的而同姓联姻,从而破坏宗法伦理,该选项表述因果关系颠倒,错误;C选项错误,材料不能体现血缘联系的淡化,而“亲上加亲”加强了血缘联系;D选项错误,材料并未涉及分封制的内容。
故正确答案为B选项。
2.在学者认为汉代罢黜百家。
独尊儒术”并非禁绝其他思想学派,事实上,儒家之外各家学术的传习者仍不乏其人,他们不仅可公开教授、治学,且不少可以进入宫廷为官。
汉代“罢黯百家,独尊儒术”A. 提高了儒学的政治地位B. 复兴了先秦的正统儒学C. 摒弃了法家的治国理念D. 促进了百家争鸣的再现【答案】A【解析】【详解】汉代“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并未禁绝其他学术流派,儒家之外各家学术传习者仍不乏其人,他们不仅可公开教授、治学,且不少可以进入宫廷为官,说明汉代的思想政策是提高了儒学的政治地位,A正确;汉代推崇的是董仲舒的儒学,而非先秦儒学,排除B;汉代治国理念是外儒内法,排除C;D不符合史实,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是文化专制政策,不利于思想繁荣,排除。
3.据《续资治通鉴长编》记载:宋代许多商人以财买婿,通过与官僚、宗室、士人联姻进而跻上层社会。
其中最显赫者当属茶商马季良,因为娶了刘皇后兄长之女,获封光禄寺丞,这反映了宋代A. 商品经济发展带来社会结构的变动B. 商人群体逐步控制国家的政治生活C. 统治阶级已经放弃重农抑商的政策D. 商人的价值观成为社会的主流观念【答案】A 【解析】“许多商人以财买婚,通过与官僚、宗室、士人联姻进而跻身上层社会”说明商品经济发展了,商人可以跻身上层社会了,所以这意味着社会结构发生了变化,故选A;但是上述现象只是意味着商人的社会地位有提高,并不意味着商人控制国家的政治生活,故排除B;CD不符合史实,故排除。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江西省2020届高三第三次大联考
文综历史试题
24.春秋战国时期,各国遵循“均财节用”的理财原则和“量入为出”的财税法则,并对财税官员进行十分严格的监督和考核。
这些举措
A.反映了财税制度的成熟B.适应了社会形势的需要
C.说明了监督制度的改变D.体现了商品经济的繁荣
25.有史料记载,751年唐朝与阿拉伯帝国间的怛罗斯之战中,唐朝战俘将造纸术传到非洲和欧洲。
但据杜环(735—812年)《经行记》记载,此战唐朝战俘中没有造纸工匠。
近年有中亚学者指出,此战前造纸术既以和平方式传入中亚,10世纪时传入叙利亚、埃及和摩洛哥。
由此可知
A.《经行记》作为第一手史料更为真实可信
B.中亚学者研究结论形成较晚因而更加可靠
C.文献记载和历史研究必须经考古发现证实
D.西亚人在造纸术西传过程中起了重要作用
26.陆九渊指出:“天生民而立之君,使司牧之,张官置吏,所以为民也。
”“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民为邦本,得乎丘民为天子,此大义正理也。
”这些思想主张
A.是孟子“民贵君轻”的继承发展B.是“心即理”主张的具体体现
C.使儒学开始适应政治统治需要D.已有初步反封建民主思想取向
27.雍正帝刷新了古代历朝多项纪录,他建成完整的密折制度,促使内外大臣互相监视。
他在位五千多天,仅批阅过的密折便超过十六万件,平均日批三十多件。
雍正帝的做法A.使君主专制达到顶峰B.意在加强中央集权
C.顺应了历史发展潮流D.是勤政爱民的表现
28.下图是晚清周振汉(周汉)刊印的一套反“洋教”的漫画中的一幅,这一漫画反映了
A.漫画是反侵略宣传的主要形式B.中国社会与西方列强矛盾尖锐
C.佛道团体成为反帝运动主力D.知识阶层对西学的理性认识
29.从19世纪60—90年代末,以中国人为主创办的近代报刊迅速兴起,以1858年伍廷芳等创办的《中外新报》创刊于香港为开端,总数达到几百种之多。
这一现象
A.表明政论性的报刊已成为主流B.体现清政府对报刊管理不力
C.说明社会变局促进媒体发展D.反映近代化努力推动思想剧变30.1937年8月,中共中央在《抗日救国十大纲领》中,提出了停止使用±地革命战争时期没收地主阶级土地之政策,而以减租减息作为抗日战争时期解决农村土地问题的方针。
这一方针
A.成为中共全国性的土地纲领B.壮大了正面战场的抗战力量
C.形成了全面抗战路线的核心D.有利于开创敌后抗战薪局面
31.观察下图(1952年8月2日,在北京举行的庆祝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25周年全军运动会上,运动员进行识字赛跑比赛。
起跑线上的运动员写出规定的几个字后,才可以起跑)。
图片说明新中国
A.义务教育已得到落实B.提升了军队文化素养
C.创新文化普及的方式D.扫盲教育得以普遍落实
32.公元2世纪法国被纳入罗马帝国版图,此时“在法国北部法兰克人的侵入以及法兰克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