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讲 宋辽金园林史
宋辽金园林史

寺观园林(具体特征)
宋代寺观园林在唐代的基础上继续发展,与唐代的不同之 处,即出现了大量的“灯录”和“语录”。
“灯录”和“语录”的出现标志着佛教进一步汉化,从此, 与文人士大夫的关系更为密切,也标志着道观园林由世俗 化而进一步文人化。
造园四要素
叠石、置石显示高超技艺 理水已能够缩移摹拟大自然界全部的水体形象 观赏植物由于园艺技术发达而具有丰富的品种 园林建筑已经具备后世所见的几乎全部形象 建筑小品、建筑细部、家具陈设更加精美
园林艺术受到文人、画家的青睐 园林创作
唐代的写实与写意相结合的传统于南宋时大体完成向写意的转化 文人画的画理介入造园艺术与景题、匾联的运用,体现了园林的诗画情趣,
随着宗教由世俗化进而达到文人化的境地,寺观园林与私 家园林之间的差异,除了尚保留一点烘托
城市寺观园林,《东京梦华录》中记载较详细。 《洛阳名园记》中提到一处,洛阳城内的“天王院花园子”
背景
佛教
禅宗势力大,渗透到社会思想意识的各方面,与传统 儒学相结合而产生新儒学—理学
禅宗完全汉化,南宋时禅宗寺院确立了“伽蓝七堂” 制度,完全成为中国传统的一正两厢的多进院落的格 局
宋代所确立的独特的艺术创作和鉴赏方法,也对文人园林 有间接影响
艺术创作:轻形似,重精神
鉴赏方面:鉴赏者自觉运用其艺术感受力和想象力, 去补充作家在构思联想时的内心情感和体验
宋代文人园林的风格
简远(景象简约而意境深远)
疏朗(园内景物数量不求其多,园林整体性强)
雅致(栽植竹、梅、菊等具有象征的植物;单块特置园林 用石;建筑物多用草堂、草庐、草亭;景题“诗化” )
最高,已出现专门叠石的技工
05园林的成熟期(一)第5节宋代的其他园林-中外园林史

—第五章
园林的成熟期(一)—
宋代中央官署的绿化也建置很普遍。地方衙署一 般兼作主管官员的官邸,因而也包括宅和园。
—第五章
园林的成熟期(一)—
注:“西湖十景” 苏堤春晓 曲院风荷 平湖秋月 断桥残雪 柳浪闻莺 花港观鱼 雷峰夕照 双峰插云 南屏晚钟 三潭印月
附:“西湖新十景” 云栖竹径 满陇桂雨 虎跑梦泉 龙井问茶 九溪烟树 吴山天风 阮墩环碧 黄龙吐翠 玉皇飞云 宝石流霞
—第五章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园林的成熟期(一)—
在个别的经济文化发达的地区,甚至农村也有公 共园林的建置。 随着宋代地主小农经济的完全成熟,农村的聚 落——村落亦普遍发展起来而成为一种基层的行政组 织。 浙江楠溪江仓坡村,是历经千百年沧桑而保存下 来的,也是迄今发现的唯一一处宋代农村公共园林。 仓坡村是楠溪江中游最古老的村落之一,建成于 南宋时期。村内大多数建筑物已迭经后期的改建、重 建,据专家考证,村落现状的基本格局,如街巷布置、 供水和排水系统、公共园林等,仍保持这南宋的原貌 未变。
第五章 园林的成熟期(一)
宋代 (公元960—1271年)
—第五章
园林的成熟期(一)—
第一节 第二节 第三节 第四节 第五节 第六节
总说 宋代的皇家园林 宋代的私家园林 宋代的寺观园林 宋代的其他园林 小结
—第五章
园林的成熟期(一)—
第五节 宋代的其他园林
宋代城市公共园林的情况,可举东京、临安为例。 北宋的东京,城内外散步着许多池沼,这些池沼 大多数均由政府出资在池中植菰、蒲、荷花,沿岸植 柳树,并在池畔建置亭桥台榭,因而都成为东京居民 的游览地,相当于公共园林。 东京的城市街道绿化也很出色,市中心的天街当 中的御道与两旁的行道之间以“御沟”分隔,两条御 沟“尽植莲荷,近岸植桃、李、杏,杂化相间。春夏 之间,望之如绣。”
宋辽金元时期的宫廷建筑与园林

宋辽金元时期的宫廷建筑与园林在中国古代历史上,宫廷建筑与园林一直都是一个令人神往的话题。
从秦始皇的兵马俑到明清的紫禁城、颐和园,从汉武帝的洛阳宫到唐太宗的大明宫,每一处宫殿都有其特色与背后的历史和故事。
宋辽金元时期的宫廷建筑与园林也不例外,其特色不仅仅是建筑与设计,更是与当时的政治制度、文化特点、经济发展等方面息息相关。
宋朝宫廷建筑的代表作品有汴京的宫城,其中最著名的是建于南宋时期的大内宣和殿。
该宫殿以明廊、三重殿和宣和殿为主体,建筑风格气势恢宏,展示了当时的建筑技艺。
在南北朝时期,我国北方的宫廷建筑也逐渐形成了特色。
比如北魏时期的都城平城,建有承天门、玄武门、紫微宫、太极殿等重要建筑群,这些建筑均体现出了北方的宫廷建筑特点:结构严谨,以宽敞的庭院为主,建筑富有层次感。
相比之下,辽宁的宫廷建筑则是更具特色的。
辽朝时期的雁门殿、遼陽宮等建筑群整体呈现出汉唐建筑与东北地区土楼建筑的混合风格,建筑材料多以砖、石为主,建筑形制独特,锥顶式建筑堪称其代表。
在金朝时期,宫廷建筑更是走向了极致。
金绍兴二年(公元1132年)开始,金朝国都从蓟州迁至燕京(今北京市),在燕京城南的永定河畔建造了宫殿、园林等建筑群。
其中今天人们耳熟能详的故宫、北海等景点均为金朝所建。
北海为中国现有规模最大的皇家园林,其建筑风格、景观格调充满了浓郁的北方民俗特色,充分体现了金朝当时的文化与艺术特点。
而故宫则体现了当时的政治理念与技术水平,其建筑格局为中国古代宫殿建筑的典型代表,格局宽阔,规模宏伟,富有层次感与节奏感。
可以说,金朝建筑对中国整个建筑史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成为后人学习借鉴的典范。
从宋辽金元的园林建筑来看,也是各具特色。
宋朝时期的汴京宫苑,别具一格,展示了中国南方园林建筑的特点。
汴京宫苑有“勿忘草堂”、“荆花园”等重要园林,其中最著名的是东京糖罐花园。
花园规模较小,却具有极强的情景意境与建筑艺术价值,是汉族传统园林建筑与华北民间建筑相结合的典型代表。
05第五章--园林成熟期(一)—宋代

宋代园林历史背景(2)
❖ 中国的封建社会到宋代已经达到了发育成熟的境地。
❖ 从中唐到北宋,属于中国文化史上的重要转折时期。 儒学转化成为新儒学—理学,佛教完成繁衍出汉化的 禅宗,道教从民间的道教分化出向老庄、佛禅靠拢的 士大夫道教。
❖ 与汉唐相比,两宋人士心目中的宇宙世界缩小了。
家园林之间的差异,基本上已完全消失。在山野风景 地带建置寺观的第二次高潮。
第27页,共34页。
南宋临安西湖一带,是当时佛寺建筑最集中的地 区之一,也是宗教建设与山水风景大开发相结合的比
较有代表性的地区。(灵隐寺、净慈寺)它们都能够 因山就水,选择风景优美的基址,建筑布局则结合于
山水林木的局部地貌而创为园林化的环境。 东京洛阳城内及附郭的许多寺观都有各自的园
水,极有野趣”,园中凿5个大池均与太湖相通,园内 外之水景连为一体。
苏州 城的平面为长方形,城内街道横平竖直,东西
向和南北向的街道相交为十字或丁字形。 如:沧浪亭、乐圃等。
第23页,共34页。
平江、吴兴靠近太湖石的产地洞庭西山,其他的 几种园林用石也多产于附近各地,故叠石之风很盛 行,几乎无园不石,因而叠石的技艺水平亦以此两地
建筑物均为游赏性的,没有朝会、仪典或居住 建筑,东半部一山、西一水,形成“左山右水”格 局,山体从北东南三面包围水体。
第11页,共34页。
主山“万岁山”,先筑土后加上石料堆叠而成为
大型土石山,仿杭州凤凰山,主峰高九十步,全园 最高点上建“介亭”。
园的西北角引来景龙江之水,河道入园后扩为 一个小型池名“曲江”。池中筑岛,岛上建蓬莱堂, 雁(研)池是园内最大的一个水池,其水从东南角 流出园外,构成一个完整的水系。
第五章 园林成熟期(一) ——宋代
第五讲 宋辽金园林史

作为一个园林体系,它的内容和形式均趋于定型,造园的 技术和艺术达到历来的最高水平,形成中国古典园林史上 的一个高潮阶段。宋代的政治、经济、文化发展把园林推 向了成熟的境地。
政治与经济 文化
城乡经济高度繁荣与国破家亡、国势羸弱的矛盾
在内向封闭的境界中实现从总体到细节的不断自我完善 儒、道、释三大思潮都发生蜕变
平北 面宋 图东 京 城
临安
南宋的政治、文化中心,也是当时最大的商业都会 城市政治、经济双重改造,重在经济,不同于以往都城建设 之以政治为主 是在吴越和北宋杭州的基础上,增筑内城(即皇城,皇城之 内有宫城,即大内,包括宫廷区和苑林区)和外城的东南部, 加以扩大而成 保持御街—衙署区—大内的传统皇都规划的中轴线格局,但 不成规整形式,在方向上亦反其道而行,宫廷在前,衙署在 后(“倒骑龙”) 外城的规划采取新的市坊规划制度,着重于城市经济性的分 区结构
私家造园活动最为突出
士流园林全面“文人化”,文人士大夫造园活动大为开展,文人园林大为兴 盛,成为中国古典园林达到成熟境地的一个重要标志 文人园林几乎涵盖了私家造园活动
皇家园林较多地受到文人园林影响
出现了比任何时期都更接近私家园林的倾向
冲淡了皇家气派,规模变小,但规划设计趋于清新精致
寺观园林(具体特征)
宋代寺观园林在唐代的基础上继续发展,与唐代的不同之 处,即出现了大量的“灯录”和“语录”。 “灯录”和“语录”的出现标志着佛教进一步汉化,从此, 与文人士大夫的关系更为密切,也标志着道观园林由世俗 化而进一步文人化。 随着宗教由世俗化进而达到文人化的境地,寺观园林与私 家园林之间的差异,除了尚保留一点烘托 城市寺观园林,《东京梦华录》中记载较详细。 《洛阳名园记》中提到一处,洛阳城内的“天王院花园子”
园林史 第五章园林的成熟期(一)

琼林苑
位于东京外城西墙新郑门外干道之南,一座以 植物为主体的园林,都人称之为“西青城”。
金明池
位于东京外城西墙新郑门外干道之北,用于教 习水军、水嬉。
金明池
玉津园
位于南薰门外,原为后周旧苑,俗称“青城”。
宜春苑
位于东京新宋门外干道之南,相当于皇家“花 圃”。
芳林园
位于东京西固子门内之东北。 含芳园
3. 城市结构
• 主要街道成为繁华商业街,皇城正南的御路 两旁有御廊,允许商人交易,州桥以东、以 西和御街店铺林立,潘楼街也为繁华街区;
• 住宅与商店分段布置,如州桥以北为住宅, 州桥以南为店铺;
• 有的街道住宅与商店混杂,如马行街; • 集中的市与商业街并存。
东京人口估计约有130~190万,可算是当时 世界上的大城市了。它既是全国的政治中心,又 是商业文化中心。东京的城市结构冲破了传统的 坊里制,较多的服从经济发展的需要,是中国历 史上都城布局的重要转折点,对以后的几代都城 有较大的影响。
宋徽宗精于书画,主持修建的宦官梁师成 博雅精思,因此艮岳具有浓郁的文人园林意趣。 经营此园,花费大量财力、人力和物力。设专 门机构“应奉局”于平江,委派朱勔主管应奉 局和“花石纲”事务。
艮岳属于大内御苑的一个相对独立的部分, 建园的目的主要是以山水之景“放怀适情,游 心赏玩。”建筑均为游赏性的,没有朝会、仪 典或居住的建筑。
植物配置:
园内已知的植物共数十种,包括乔木、灌木、 果树、藤本植物、水生植物、药用植物、草本植物、 草本花卉、木本花卉以及农作物等。
建筑:
园内建筑几乎包罗了当时的全部建筑形式。 建筑的布局除少数满足特殊的功能要求,绝大 部分从造景的需要出发,充分发挥“点景”和 “观景”的作用。
园林史第五章园林的成熟期(一)

园林史第五章园林的成熟期(一)第五章园林的成熟期中国古典园林史北宋和南宋是中国古典园林进入成熟期的第一个阶段。
公元960年,宋太祖赵匡胤建立宋朝。
公元1279年,南宋亡于元。
公元960年,宋太祖赵匡胤即位后建都于后周的旧都开封,改名东京。
东京的水陆交通十分方便,唐以来一直是中原的重要商业城市。
宋代,关中经济已呈衰落,江南地区的经济则长期繁荣发达而跃居全国之首,建都东京可依靠江南地区水运的粮食和财富供应。
从此而后,中国封建王朝的都城便逐渐往东转移。
公元1126年,金军攻下东京,改名汴梁。
次年金太宗废徽、钦二帝,北宋灭亡。
宋高宗赵构逃往江南,建立半壁河山的南宋王朝,与北方的金王朝处于对峙之局面。
公元1138年定杭州为“行在”(临时首都),改名临安。
公元1279年,南宋亡于元。
东北的契丹族建立的辽王朝取得北宋的幽、燕地区之后,利用这个地区在军事、政治、经济各方面的有利条件,以此为基地而向南扩张,势力伸入华北大平原。
把幽州城升格为五京之一,改名南京,又称燕京。
辽王朝推行“胡汉分治”的政策,在汉人聚居、并有着高度发展的封建社会和经营定居农业的幽、燕地区另建立起一套有别于其国内奴隶制政权的政治制度,地方上的统治机构大体上沿袭唐以来的旧制,各级官吏也都由汉人担任。
因此,南京的经济、文化都很繁荣,在辽代的五京之中,也是规模最大的一座城市。
辽末,东北的松花江一带的女真族迅速由部落联盟走向奴隶制,并建立国家政权金。
金王朝建国后经常与辽统治者发生冲突并占领辽的大部分国土。
公元1122年金军占领南京,次年按约将南京交还北宋;1125年又将其夺回,并继续南侵。
在占领区内推行“胡汉分治”,沿袭辽代的地方统治机构。
金王朝灭北宋和辽之后,势力逐渐向南推移。
到海陵王时,其统治地区已包括从东北到华北、中原的北半个中国。
公元1153 年,海陵王迁都南京,改名中都。
迁都之前对南京进行了大规模的扩建,城市的规划布局完全模仿北宋的东京。
金王朝全面推行汉化,政治稳定、经济繁荣、文化昌盛,与南宋形成对峙的局面,历时大约150 年。
《两宋辽金时期建筑》课件

美观念,强调尊重自然和保护环境。
辽朝的宫殿和寺庙建筑体现了契丹族的文化
特点和对宗教的虔诚。
3
石窟寺庙
辽朝石窟寺庙是中国石窟艺术的重要代表, 以丰富的浮雕和壁画而闻名。
金朝建筑
金字塔式布局
金朝建筑以金字塔式的布局为特 点,强调主体的庄严和辉煌。
寺庙塔楼
金朝的寺庙建筑以高耸的塔楼和 密集的石雕而闻名。
宋朝建筑
宫殿建筑
宋朝宫殿建筑以气势恢宏的规模和 精美细致的装饰而闻名。
园林建筑
寺庙建筑
宋朝园林以诗意和自然元素为主题, 注重水的运用和景观的巧妙组合。
宋朝寺庙建筑融合了佛教和道教的 元素,以宏伟的规模和精湛的雕刻 工艺而闻名。
辽朝建筑
1
契丹族特色
辽朝建筑展示了契丹族独特的建筑理念和审
宫殿与寺庙
2
2
壁画和浮雕
建筑墙体上的图案和浮雕,以神话故事、历史人物和自然景观为题材,增加艺术 感和层次感。
3
建筑彩绘
建筑内部和外部的彩色绘画,以花卉、山水画和人物图像为主题,表达美好愿景 和寓意。
城市建设
金朝在城市建设方面取得了显著 成就,城墙、街道、市场等设施 发展迅速。
建筑特色与风格
1 木构建筑
2 彩色装饰
3 山水意境
以木材为主要材料的建筑结 构,天然、环保且美观。
建筑装饰以彩色画和漆线等 形式,展现了中国传统建筑 的独特艺术风格。
建筑与周围自然环境融为一 体,形成了山水境界的理想 状态。
建筑材料
木材
建筑结构中常使用的主要材料,如柚木、松木等。
砖瓦
常用于建筑的墙体和屋顶,具有保温隔热和美观实 用的特点。
石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古典园林的成熟期
?历史背景?? ? ? ? ? ?总体特征东京与临安宋代的皇家园林(东京、临安)宋代的私家园林(中原、江南与文人园林的兴盛) 宋代的寺观园林 宋代的其他园林 辽、金园林
目录01 历史背景 02 宋辽金园林 03 宋辽金园林总体特征
两宋园林背景?两宋时期( AD960——1271 )是中国古典园林进入成熟期 的第一阶段,在中国古典园林史上是一个极其重要的承前 启后的阶段。
平北 面宋 图东 京 城
?临安? 南宋的政治、文化中心,也是当时最大的商业都会 ? 城市政治、经济双重改造,重在经济,不同于以往都城建设 之以政治为主 ? 是在吴越和北宋杭州的基础上,增筑内城(即皇城,皇城之 内有宫城,即大内,包括宫廷区和苑林区)和外城的东南部, 加以扩大而成 ? 保持御街—衙署区—大内的传统皇都规划的中轴线格局,但 不成规整形式,在方向上亦反其道而行,宫廷在前,衙署在 后(“倒骑龙”) ? 外城的规划采取新的市坊规划制度,着重于城市经济性的分 区结构
两宋园林特征?? ? ?总体特征:1、私家造园活动最为突出 2、皇家园林较多地受到文人园林影响 3、寺观园林由世俗化而更进一步文人化?4、公共园林更加活跃、普遍
具体特征? ???皇家园林: 1 、规模远不如唐代之大,也没有远离都城 的离宫御苑。
2、规划设计上更精密细致,历史上最少皇 家气派,更多地接近私家园林。
宋代的政治、经济、文化发展把园林推 向了成熟的境地。
?政治与经济 文化? 城乡经济高度繁荣与国破家亡、国势羸弱的矛盾?? 在内向封闭的境界中实现从总体到细节的不断自我完善 ? 儒、道、释三大思潮都发生蜕变??儒学转化为新儒学——理学 ?佛教衍生出完全汉化的禅宗 ?道教分化出向老庄、佛禅靠拢的士大夫道教 社会风气 ?浮华、奢靡,讲究饮食服舆和游赏玩乐 ?上至帝王,下至庶民,无不大兴土木、广建园林
3 、皇家园林和私家园林有很多共性(北宋 某些行宫御苑较长时间开放,任百姓入内游 览;南宋皇帝常把行宫御苑赏赐臣下作为别 墅园)
?私家造园活动最为突出? 士流园林全面“文人化”,文人士大夫造园活动大为开展,文人园林大为兴 盛,成为中国古典园林达到成熟境地的一个重要标志 ? 文人园林几乎涵盖了私家造园活动?皇家园林较多地受到文人园林影响? 出现了比任何时期都更接近私家园林的倾向? 冲淡了皇家气派,规模变小,但规划设计趋于清新精致?寺观园林由世俗化而更进一步文人化 公共园林更加活跃、普遍? 大多寺观园林被文人园林的风格涵盖?? 一些私家、皇家园林亦发挥公共园林职能,定期向社会开放
?造园四要素? 叠石、置石显示高超技艺? 理水已能够缩移摹拟大自然界全部的水体形象? 观赏植物由于园艺技术发达而具有丰富的品种 ? 园林建筑已经具备后世所见的几乎全部形象? 建筑小品、建筑细部、家具陈设更加精美? ?园林艺术受到文人、画家的青睐 园林创作? 唐代的写实与写意相结合的传统于南宋时大体完成向写意的转化? 文人画的画理介入造园艺术与景题、匾联的运用,体现了园林的诗画情趣, 也深化了园林意境的涵蕴? “写意山水园”的塑造,到宋代才得以最终完成
以皇家、私家、寺观园林为主体的两宋园林, 所显示的蓬勃进取的艺术生命力,达到了中国古典园林史 上登峰造极的境地。
(元、明和清初虽能秉承其余绪,但 在发展道路上就再也没出现过这样的势头了)?作为一个园林体系,它的内容和形式均趋于定型,造园的 技术和艺术达到历来的最高水平,形成中国古典园林史上 的一个高潮阶段。
?东京? 总体布局保持着北魏、隋唐以来的以宫城为中心的分区规划结构形式,但 城市功能由单纯的政治中心演变为商业兼政治中心,演变为商业的街巷制? 规模不如隋唐宏大,但建设时参照洛阳的宫城,因此殿宇群组的规划既保 持严整布局,又显示其灵活精巧的特点 ? 共有三重城垣——宫城、内城、外城,每重城垣外围都有护城河环绕 ? 宫城南北中轴线的延伸即作为全城规划的主轴线 ? 城市中轴线上的主要干道“天街”——宫城正南门(宣德门)→内城正南 门(朱雀门)→外城正南门(南薰门)一线 ? 四条河流组成水网,解决城市供水和宫廷、园林用水问题
平南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宋 图临 安 城
? 临安城紧邻西湖风景区,是一 座风景城市?苏轼与“苏堤”、湖中三塔 ?著名的“西湖十景” 南宋时 就已形成 ?苏轼写下了千古传唱的诗句 ? 水光潋滟晴方好, ? 山色空濛雨亦奇。
? 欲把西湖比西子, ? 淡妆浓抹总相宜。
?特征? 规模远不如唐代之大,也没有远离都城的离宫御苑? 规划设计上更精密细致,历史上最少皇家气派,更多地接近私家园林 ? 皇家和私家园林具有较多共性。
?文人园林 文人精神生活? 文人地位提高,与士大夫合流的情况发展?? 以琴棋书画、品茶、文玩鉴赏、花鱼鉴赏为主要内容的文人精神生活与 园林关系紧密,园林为其提供理想的活动场所?诗画与园林? 山水诗、山水画、山水园林互相渗透的密切关系完全确立
两宋园林类型?宋代园林的类型:?以皇家园林,私家园林,寺院园林,陵寝为主。
表现有:? 北宋某些行宫御苑较长时间开放,任百姓入内游览 ? 南宋皇帝常把行宫御苑赏赐臣下作为别墅园?东京的皇家园林? 只有大内御苑和行宫御苑 ? 延福宫 ? 在宫城之北,构成城市中轴线上前宫后苑格局 ? 宫内花树繁荣,植物造景的比重很大,且多半是按不同种属的植 物造景来分景区的
? 艮岳?建造历史与得名 ?在宫城东北面,按八卦方位,以“艮”名之 ?园门匾额题名“华阳”,因此又称“华阳宫” ?建园工作由宋徽宗亲自预算,具有浓郁的文人园林 意趣 ?不惜花费大量财力、人力、物力,激起民愤,北宋 覆亡与此有关 ?金兵攻陷东京城后为百姓所毁
?科学技术长足进步,世界领先,为园林的广泛兴造提供了技术 上的保证 ,也是当时造园艺术成熟的标志? 四大发明均完成于宋代? 《营造法式》和《木经》是官方和民间对发达的建筑工程技术实践经验的 理论总结? 园林观赏树木和花卉栽培技术提高,出现嫁接和引种驯化方式? 园林叠石技艺大为提高,出现专以叠石为业的技工(吴兴叫“山匠”,苏 州叫“花园子”)? 重视石的鉴赏品玩,出版多种《石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