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脉导管未闭的介入治疗
动脉导管未闭介入治疗后的疗效评价

・
9 4・ 1
安 徽 医 药
A h i dcl n h ru ui l ora 20 c;1 1 ) n u Mei dP anwet a J unl 0 7O t1 (0 aa c
动脉导 管未 闭介入治 疗后的疗效评价
王 晓光 , 潘家 华 , 徐 健 , 向阳, 黄 袁 奇
一
过性高血压 。2例血压无改变与导管 细 , 流量小 , 分 封堵后
体循环血容量变化不大有关 。
3 2 左 室收 缩功 能改 变 .
本 组病 人术 后 L E D,V S V D L E D较
术前 明显缩小 ( 0 0 ) P< .5 。但术后左 室收缩功 能有轻重不等
12 1 心血管造 影 ..
及对左室功能改进的检测及 评价 。方法 选取 20 0 5年 1月
20 06年 1 2月在我科行 P A介入治疗术 6例 , V D L E D较术 前明显 缩小 ( L E D、 V S P < .5 , F、S较术前有不 同程度下 降 2例( 均 E 8 , 00 ) E F 平 F4 % F 8 ) 术后 1 心超 检查 无残 余分 流 , F E S2 % , 月 E 、 S均恢 复 正
4例 , 但术后 1~ 3d均 可恢 复正 常 ; 术后 2 4 h超声 心动 图检
查有少量残余分流 1 , 后 L E D、 V S 例 术 V D L E D较术 前 明显缩 小 ( 0 0 ) E 、S较术前 略有 下降 , P< .5 ,F F 术后 1月超声检 查残 余分 流消 失 , F、 S均 恢 复正 常 。结 论 经导 管 介 入治 疗 E F
常规行左右心导管 , 测定肺动脉右 室压
下降 , 能封堵 后虽排 除左室前负荷的影响 , 室后负荷影响 可 左 依然存在包括血容量 、 外周 血管阻力 、 血粘度等 。左室射血 阻
动脉导管未闭介入封堵术后的急性并发症的危险因素分析及治疗规范

Advances in Clinical Medicine 临床医学进展, 2021, 11(5), 2155-2160Published Online May 2021 in Hans. /journal/acmhttps:///10.12677/acm.2021.115308动脉导管未闭介入封堵术后的急性并发症的危险因素分析及治疗规范孙仕涵,李谧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重庆收稿日期:2021年4月17日;录用日期:2021年5月2日;发布日期:2021年5月19日摘要动脉导管未闭是一种常见的先天性心脏病,尤其在早产儿当中发病率较高。
由于动脉导管未闭左向右分流的血流动力学特点,左心系统血流量持续增多,导致肺动脉压力增高,管壁重构,最终形成不可逆的梗阻性肺动脉高压,从而错失手术时机,因此应尽早治疗动脉导管未闭。
目前介入封堵术发展迅速,已成为动脉导管未闭的首选治疗方式,但其仍存在一定并发症的发生。
本文从介入封堵术治疗动脉导管未闭术后急性并发症的危险因素分析,从而讨论其防治措施及治疗规范。
关键词动脉导管未闭,并发症,介入治疗,危险因素Risk Factors and Treatment Criteria forAcute Complications after PatentDuctus Arteriosus OcclusionShihan Sun, Mi LiAffiliated Children’s Hospital of Chongqing Medical University, ChongqingReceived: Apr. 17th, 2021; accepted: May 2nd, 2021; published: May 19th, 2021AbstractPatent ductus arteriosus is a common congenital heart disease, especially in premature infants.孙仕涵,李谧Due to the hemodynamic characteristics of the left-to-right shunt of patent ductus arteriosus, the blood flow of the left cardiac system continues to increase, resulting in increased pulmonary ar-tery pressure, wall remodeling, and finally irreversible obstructive pulmonary hypertension, thus missing the opportunity for operation. Therefore, patent ductus arteriosus should be treated as soon as possible. At present, interventional occlusion is developing rapidly, and it has become the first choice for the treatment of patent ductus arteriosus, but it still has a certain complications. In this paper, the risk factors of acute complications after transcatheter closure of patent ductus ar-teriosus were analyzed, and the preventive measures and treatment criteria were discussed.KeywordsPatent Ductus Arteriosus, Complications, Interventional Therapy, Risk Factors Array Copyright © 2021 by author(s) and Hans Publishers Inc.This work is licensed under the Creative Commons Attribution International License (CC BY 4.0)./licenses/by/4.0/1. 引言动脉导管未闭发生率约占先天性心脏病的10%~15% [1],尤其在早产儿中发生率较高,约55%~75%[2],而诊疗不及时常可因肺小动脉阻力增高,管壁增厚出现梗阻性肺动脉高压,临床上表现为差异性青紫,即艾森曼格综合征等从而错失手术时机。
动脉导管未闭患者行介入封堵治疗的临床观察

动脉导管未闭患者行介入封堵治疗的临床观察余忠琴;朱辉银;李涛;肖玉;张勇;席世兵【摘要】目的:观察动脉导管未闭(PDA)患者行介入封堵术的临床效果。
方法动脉导管未闭患者178例,经临床及经胸超声心动图(TTE)确诊,并行左右心导管、主动脉弓降部造影检查,应用经皮动脉导管未闭介入封堵术治疗[方法:蘑菇伞封堵法、弹簧栓法、Amplatzer第二代封堵器(ADO-II)封堵法],术后即刻行主动脉弓降部造影和经胸超声心动图检查观察疗效,术后1d、1个月、3个月、6个月、1年行经胸超声心动图、X线胸片、心电图随访观察。
结果经皮动脉导管未闭介入封堵成功率98.9%。
失败原因:大型PDA1例,伴重度肺动脉高压放置封堵器后血压下降1例。
并发症:术后1h封堵器脱落1例,降主动脉血流速度增快1例,左肺动脉血流速度增快1例,溶血1例。
结论经皮动脉导管未闭介入封堵治疗创伤小,操作安全,并发症低,在适应证范围内可以替代外科治疗。
%Objectives To summarize the experience of tarnscatheter closure of patent ductus arteriosus(PDA) with occluder in 178 patients, and to retrospectively explore the follow-up analysis. Methods For the 178 patients with PDA confirmed by clinical examination and transthoracic echocardiography(TTE),use left and right heart catheter,aortic arch angiography,take percutaneous tarnscatheter closure of patent ductus arteriosus,three methods were applied,which were Amplatzermethod,Cook coil method and ADO-II method. Aortic arch angiography and TTE were used immediately after surgery to assess the effect. TTE,chest X-ray and electrocardiogram(EEG) examination were used in follow-up study at 1 day,1 months,6 months,1 year respectively. Result The successfulrate was 98.9%. The causes for procedural failure included large shaped PDA(1 patient),complicated severe pulmonary hypertension and hypotension after device implantation(1 patient) . Complication 1 patient had device embolization,1 patient had increased aortic blood flow velocities,1 patient had left pulmonary artery blood flow velocities increased,1 patient had hemolyses. Conclusions Percutaneous tarnscatheter closure of PDA has the advantages of less injury,less complications,high successful rate and effective alternative to surgical repair.【期刊名称】《浙江临床医学》【年(卷),期】2016(000)001【总页数】2页(P58-59)【关键词】动脉导管未闭;介入封堵;随访【作者】余忠琴;朱辉银;李涛;肖玉;张勇;席世兵【作者单位】442000 湖北医药学院附属太和医院儿童医疗中心;442000 湖北医药学院附属太和医院儿童医疗中心;442000 湖北医药学院附属太和医院儿童医疗中心;442000 湖北医药学院附属太和医院儿童医疗中心;442000 湖北医药学院附属太和医院儿童医疗中心;442000 湖北医药学院附属太和医院儿童医疗中心【正文语种】中文动脉导管未闭(PDA)是常见的先天性心脏病之一,占先天性心脏病发病率约10%[1]。
介入治疗小儿大动脉导管未闭15例

122 方法 : 脉复合 麻 醉后 穿刺 右股 动 、 脉 , .. 静 静 静脉 侧行 常 规右心导 管检查 , 从股动脉侧 送入 猪尾导管 至 主动脉 弓降部侧 位造影 , 了解 P A位置 、 态 、 D 形 大小 , 从而选择合适 的封堵器 ; 采
用常规右 心导 管从肺 动脉 经 P A进入 降 主动 脉 , D 置入 交换 导 丝; 输送鞘沿导丝送入降主动脉 , 撤除导丝 , 选择 较 P A最窄 径 D 大 3~ n封堵器 , 其安装 于输 送器 内芯的 顶端 , 4l l n 将 透视 下 经 输送鞘管将封堵器送 至降 主动 脉 , 将降 主动 脉端 盘打 开 , 回拉 使其贴近动脉 导管 降 主动 脉开 口处 , 回撤外 鞘 将肺 动 脉 端 打 开, 使其腰部恰在 最窄处 , 听诊杂 音 消失 , 复主 动脉 造影 , 重 证
12 1 材料 : .. 选用 华 医圣 洁公 司制造 的 封堵 系统 。 由镍 钛 合 金编制成 网状 具有 自膨胀性 能的蘑菇状 封堵器 , 内缝 3层 高分 子聚酯片 , 按腰部直径 分为多种规格 , 传送 系统 由装载鞘 , 传送 鞘和主控钢丝组成 , 主控 钢丝顶端有螺纹 , 端带 一旋转柄 , 末 外
维普资讯
河北医药 20 年 7月 第 3 08 O卷 第 7期
H bi dcl ora,u 20 , o 3 , o7 ee Mei u l Jl 0 8 V l 0 N . aJ n
981
・
经 验交 流 ・ 介入Biblioteka 疗小 儿大动脉 导管未 闭 1 5例
治疗 。近 年 来 随 着介 入 医 学 的 发 展 , 入 手 术 人 员 技 术 的 不 断 介
提高 , 经导管治疗 P A已成 为首选 方法 。本 院于 20 D 07年 1 ~6 月使用封堵 器介入 治疗小年龄大 动脉导 管未闭 患儿 l 均获 5例
经导管介入治疗婴幼儿动脉导管未闭临床疗效分析

36 7
心肺 血 管 病 杂 志 2 1 0 1年 9月第 3 0卷第 5期
Ju 10 c rivsua & P loa Dsae ,etm e 2 1 .o.0, 05 o ma f a(0ac1r j um n i ssSpe b r 0 1V 13 N . e
动脉 导 管 未 闭 ( D 是 临 床最 常见 的 先 天 性 P A) 心脏病 ( 心 病 ) 一 , 导 管 介 入 治 疗 P A 已有 先 之 经 D
w s c n u t d s c e sul 4 a in s t u c s f l ae w s9 . 4 .3 p t n sa c pe U gc l p r a o d ce u c sf l i 3 5 p t t wi s c e su t a 9 1 % yn e h r ai t c e td S r ia e- e o ai n frmirt n o h e ie . n l so t o g ai ft e d vc s Co cu i n:Trn c t ee ls r n a t d cu s s f n f c ie n o o a s ah t rc o u e i f ns u t s i ae a d ef t .a d e v
关于婴幼儿动脉导管未闭介入治疗的临床研究

o 9 c s s( 0 6 ) we e s c e s u ,a n ih t e mo ts e o i d a t ro f2 a e 9 . r u c s f l mo g whc h s t n t ime e fPDA s( . ± 2 1 mm. I wo c wa 4 2 .) nt
p te t n ifn r efr d Th y we ea e ≤ 3 y a ,t eme n a ewa ( 3 5 5 mo t s ain si n a twe ep ro me . e r g d e r h a g s 1 土 . ) n h ,me n i h a whl t e e
c i r n t a s a h t ro c u i n r al r e a s e c n ig a r awa t n ss c u e y l r e o c u e . An n hl e r n c t e e c l s o swe e f i e b c u ed s e d n o t ss e o i a s d b g c l d r d u a do e c s s p a t e u g r e a s f ma s r sd a s u t a o n h l c a e Th o a e wa r c i d s r e y b c u e o s e i u l h n r u d t e b o k g . c e c mp ia i n ic u e e i u l l t n l d d r sd a c o sut h n ,we k b a i g o e r l r e y a d h e r h g . C n lso a e t ff mo a t r n a mo r a e n a o cu in:Tr n c t ee c l so fp t n u t sa t ro a s a h t r cu in o a e t c u re i— o d S Si a e a d f a i l i h n ia i n s l c ig i io o s U ss f n e sb e wh l t e id c to ee t s rg r u . e n Au h r Sa d e s C r ic S r e y t o d r s : a d a u g r ,W u a i a t Ho p t l h n Asa He r s ia ,W u a h n, H u e , 4 0 2 b i 3 0 2, Ch n ia
先天性心脏病的介入治疗

患儿女性,7岁,右冠状动脉-右房瘘
五、先心病复合畸形的介入治疗
复合先心病畸形的定义
广义 两种或两种以上需要治疗的心血管病变或畸形 不同类型先心病组合 先心病合并瓣膜病 先心病合并冠心病 先心病合并心律失常等 狭义 单指两种或两种以上先心病的组合(比较常用)
治疗原则
“一元化”原则: 尽量单纯介入或单纯外科处理全部病变 “轻重缓急”原则: 先处理大的主要病变,后处理次要病变 “个体最优化”原则: 方案个体化,与患者病情、经济状况相适应 “操作风险最小化”原则: 前面的操作不能对后面治疗产生不利影响
风心病合并肺动静脉瘘
风心病合并肺动静脉瘘
风心病合并肺动静脉瘘
Glenn术后并发肺动静脉瘘
患者,男,9岁。 病史:患者因“先天性心脏病,左室型单心室,
肺动脉狭窄”,于2001.11.03在我院行双向Glenn
术。术后一般情况良好,8年后无明显诱因出现咯 血,每天2-3次,每次50-100ml,伴体力差,纳差。
一、复杂紫绀型先心病杂交手术
复杂紫绀型先心病杂交治疗背景
紫绀型先心病因缺氧而导致体肺侧枝血管增 生,年龄越大,侧枝血管越多,根治手术后 越易出现灌注肺、肺部感染等并发症 治疗方法:经皮介入封堵 外科侧开胸结扎
封堵材料
1、合并肺动脉狭窄的右室双出口
两年前行B-T分流术,行右室双出口矫治术,术前介入封堵侧枝血管
相对适应症:
单纯肺动脉瓣狭窄
但心导管测压跨肺动脉瓣压差在35-50mmHg之 间 重症新生儿肺动脉瓣狭窄 重症肺动脉瓣狭窄伴房水平右向左分流 轻-中度发育不良型肺动脉瓣狭窄 复杂先天性心脏病伴肺动脉瓣狭窄的过渡治疗
经皮球囊肺动脉瓣成形术禁忌症
新生儿动脉导管未闭诊断与治疗的研究进展

新生儿动脉导管未闭诊断与治疗的研究进展新生儿动脉导管未闭是一种常见的先天性心脏病,指的是新生儿出生后动脉导管未闭,导致氧合血流与非氧合血流的混合。
这种疾病严重影响了新生儿的生存和健康,因此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和研究。
本文将从诊断和治疗两个方面介绍新生儿动脉导管未闭的研究进展。
一、诊断1. 体格检查:体格检查是最基本的诊断方法之一。
通过仔细的观察和听诊可以发现患儿的心脏杂音、呼吸困难、发绀等症状,有助于初步判断患儿是否患有动脉导管未闭。
2. 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是诊断动脉导管未闭的金标准。
通过检查动脉导管的直径、长度和血流速度等参数,可以准确地诊断动脉导管未闭,并且能够评估病变的严重程度。
3. 心导管检查:对于一些病情复杂的患儿,心导管检查可以提供更为详细和准确的信息,有助于指导治疗方案的制定。
二、治疗1. 药物治疗:对于一些病情相对较轻的患儿,可以尝试药物治疗。
常用的药物包括非甾体抗炎药和盐酸氨溴特罗等,通过药物干预可以促进动脉导管的关闭,但疗效有限,不适用于病情较为严重的患儿。
2. 介入治疗:介入治疗是目前治疗动脉导管未闭的主要方法之一。
通过导管介入手术将血管插入患儿体内,使用特殊的器械进行闭塞或者放置支架,能够有效地关闭动脉导管,是一种微创、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3. 外科手术:对于一些病情较为复杂或者介入治疗失败的患儿,需要进行外科手术治疗。
外科手术能够有效地关闭动脉导管,但手术创伤较大,术后恢复周期较长,适用于特定的患儿。
新生儿动脉导管未闭的诊断和治疗取得了不俗的进展,但仍然存在一些挑战。
对于一些病情较为复杂的患儿,诊断和治疗难度较大,临床医生需要综合多种检查手段和治疗方法,制定个性化的诊疗方案。
术后的长期随访和管理也是一项重要的工作,需要密切关注患儿的生长发育和心脏功能,及时发现并处理并发症。
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进步和临床经验的积累,新生儿动脉导管未闭的诊断和治疗已经取得了显著的进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h
22
疗效
作者
残余分流
术后15min 24h 1个月 6个月 12个月 例数 微量 少量
Masura 24
61% 9% 0%
0%
Bilkis 209 56%
34% 3% 0.5% 0.5%
本组
16
0 % 0% 0%
0% 0%
0%
h
23
封堵前
封堵后15min
h
24
封堵前
封堵后15min
h
25
❖ 导丝贯穿技术置入h Amplatzer封堵器
h
10
资料与方法
❖ 封堵器械:Amplatzer动脉导管封堵器
❖ 型号: 8/6mm ---------- 6枚 10/8mm -------- 5枚 12/10mm ------ 4枚 16/14mm ------ 1枚
h
11
封堵器型号的选择
PDA最窄直径大2~4mm
h
12
结果
❖ 技术成功率100% ❖ PDA类型:漏斗型15例、管型1例 ❖ PDA直径:2.9~10mm,平均4.3mm ❖ 封堵后15min:无残余分流 ❖ 无并发症 ❖ 随访1~24个月:无再通,封堵器位置形态良好
h
2
Rashkind双面伞
h
3
Gianturco弹簧圈
h
Cook可控弹簧圈
4
Duct-occlud封堵器
h
5
Amplatzer封堵器
h
6
适应证
✓ 左向右分流的各种类型PDA
h
7
禁忌证
➢ 重度肺动脉高压致右向左分流 ➢ 合并需外科矫正的其他心脏畸形 ➢ 合并右心腔或下腔静脉内血栓 ➢ 发热、全身感染
h
13
讨论
h
14
PDA的类型
漏斗型 窗型 管型 串珠型 指型 不规则型
87% 1% 2% 2% 7% 1%
h
漏斗型 窗型 管型 串珠型 指型 不规则型
15
漏斗型
h
16
窗型
h
17
管型
h
18
串珠型
h
19
Hale Waihona Puke 指型h20
不规则型
h
21
本组类型
❖ 漏斗型:15例(93.8%) ❖ 管 型:1 例( 6.2%)
26
随访
0.61
0.56
封堵前
术后3个月
h
27
结论
❖ 介入治疗PDA是一种成熟、安全、有效的方法。
h
28
谢 谢!
h
29
h
8
资料与方法
❖ 16例PDA患者,男6例,女10例 ❖ 年龄4~24岁,平均11±7.5岁 ❖ L2~3连续性杂音,ST(+)4例 ❖ 超声心动图、X线胸片、心电图
h
9
资料与方法
❖ 右股动脉:降主动脉造影 ❖ 右股静脉:置入封堵器 ❖ 导丝贯穿:股动脉-主动脉-PDA-肺动脉-右
室-下腔静脉-股静脉(4例)
动脉导管未闭的介入治疗
张庆桥 祖茂衡 徐浩 徐州医学院附属医院介入放射科
h
1
动脉导管未闭(PDA)介入治疗简史
❖ 1967年 ❖ 1976年 ❖ 1992年 ❖ 1995年 ❖ 1997年
Porstmann Rashkind Cambier PFM Amplatz
Ivalon栓子 Rashkind封堵系统 Coil弹簧圈 Duct-Occlud封堵器 Amplatzer封堵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