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动脉导管未闭的介入治疗
动脉导管未闭介入治疗的护理体会

前 禁 食 6 , 水 4h 目的是 减 少 术 中引 起 的 呕 吐及 误 吸 。询 禁 h , 问 患者 过 敏 史 , 做好 碘 过 敏 试 验 。 告 知 患 者 注 射 造 影 剂 时 身
动 脉导 管 是 在 主 动 脉 弓与 肺 动 脉 之 间 相 连 的 管道 。 在 胎 儿 时期 , 儿 循 环 系 统 依 赖 其 存 在 , 在 出 生 后 应 自然 闭 合 , 胎 但 如 未 能 闭合 , 存 留 一 个 主 动 脉 与肺 动 脉之 间 的通 道 , 之 为 则 称 动 脉 导 管未 闭 ( D , P A) 占先 天 性 心 脏 病 的 5 ~ 1 % 。其 传 % 0 统 的治 疗 方法 是 开胸 后 行 动 脉 导 管 切 断 缝 合 与 结 扎 , 伤 大 , 创 并 发 症 多 。 近 年来 随着 介 人 放 射 学 的发 展 , D 的 介 人 性 治 PA
应 用 国产 动 脉 导 管 封 堵 器 , 人 治 疗 P A 患 者 8例 , 介 D 因术 前 准 备 充 分 , 后 加 强 护 理 , 一 例 发 生 并 发 症 , 将 护 理 体 会 术 无 现 介绍如下。
1 临床 资料
塞 , 3 注 肝 素 1次 , 持 穿 刺 动 脉 肝 素 化 , 每 ~4h推 保 防止 动 脉
化 钠溶 液浸 泡导 管 , 止 导 管 进 入 机 体 后 刺 激 机 体 而 发 生 栓 防
发 生 的 血栓 形 成 来 阻 断 异 常 血 流及 通 道 ) 已被 广 泛 应 用 于 临 床 , 取 得 了 良好 的效 果 。 本 院 2 0 并 04年 3月一 2 0 0 6年 1 0月
动脉导管未闭介入封堵术后的急性并发症的危险因素分析及治疗规范

Advances in Clinical Medicine 临床医学进展, 2021, 11(5), 2155-2160Published Online May 2021 in Hans. /journal/acmhttps:///10.12677/acm.2021.115308动脉导管未闭介入封堵术后的急性并发症的危险因素分析及治疗规范孙仕涵,李谧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重庆收稿日期:2021年4月17日;录用日期:2021年5月2日;发布日期:2021年5月19日摘要动脉导管未闭是一种常见的先天性心脏病,尤其在早产儿当中发病率较高。
由于动脉导管未闭左向右分流的血流动力学特点,左心系统血流量持续增多,导致肺动脉压力增高,管壁重构,最终形成不可逆的梗阻性肺动脉高压,从而错失手术时机,因此应尽早治疗动脉导管未闭。
目前介入封堵术发展迅速,已成为动脉导管未闭的首选治疗方式,但其仍存在一定并发症的发生。
本文从介入封堵术治疗动脉导管未闭术后急性并发症的危险因素分析,从而讨论其防治措施及治疗规范。
关键词动脉导管未闭,并发症,介入治疗,危险因素Risk Factors and Treatment Criteria forAcute Complications after PatentDuctus Arteriosus OcclusionShihan Sun, Mi LiAffiliated Children’s Hospital of Chongqing Medical University, ChongqingReceived: Apr. 17th, 2021; accepted: May 2nd, 2021; published: May 19th, 2021AbstractPatent ductus arteriosus is a common congenital heart disease, especially in premature infants.孙仕涵,李谧Due to the hemodynamic characteristics of the left-to-right shunt of patent ductus arteriosus, the blood flow of the left cardiac system continues to increase, resulting in increased pulmonary ar-tery pressure, wall remodeling, and finally irreversible obstructive pulmonary hypertension, thus missing the opportunity for operation. Therefore, patent ductus arteriosus should be treated as soon as possible. At present, interventional occlusion is developing rapidly, and it has become the first choice for the treatment of patent ductus arteriosus, but it still has a certain complications. In this paper, the risk factors of acute complications after transcatheter closure of patent ductus ar-teriosus were analyzed, and the preventive measures and treatment criteria were discussed.KeywordsPatent Ductus Arteriosus, Complications, Interventional Therapy, Risk Factors Array Copyright © 2021 by author(s) and Hans Publishers Inc.This work is licensed under the Creative Commons Attribution International License (CC BY 4.0)./licenses/by/4.0/1. 引言动脉导管未闭发生率约占先天性心脏病的10%~15% [1],尤其在早产儿中发生率较高,约55%~75%[2],而诊疗不及时常可因肺小动脉阻力增高,管壁增厚出现梗阻性肺动脉高压,临床上表现为差异性青紫,即艾森曼格综合征等从而错失手术时机。
小儿动脉导管未闭封堵术患者的护理

【 章 编 号 ] 6 2 6 8 一 (O l 0 -0 6 -0 文 1 7 — 3 3 2 l 】6 3 5 2
【 要 】目的 : 摘 总结 封 堵 器 介 入 治 疗 动脉 导 管 未 闭 ( DA) 者 的 护 理 及 预 防 并发 症 的 方 法 。 方 法 : 1 P 患 对 1例 接 受 介 入 治 疗 的 P A 患 者 进 行 回 D 顾行 分析, 并针对各 自的并发 症实施相应护理 。结果: 1例患者介入 治疗技 术成功率 1 0 .术中 5例室平, l 0 表现为 出血短阵室速的患者有 4例 患者, - t- 4  ̄患者停止应用 , 患者的情况得到恢复 , 患者手术之后 没有 出现其他 并发 症, 患者的恢复情况很好。结论 : 准确的术 前决策, 充分的术前 准备 , 极 的 术 中 、 后 监 护 处 理 , 积 术 时保 证 患者 手 术 顺 利 、 防或 减 少 并 发 症发 生有 t =  ̄ 义 . 预 t - 【 键 词 】 脉 导 管 未 闭 ; 堵 术 ;护理 关 动 封
动脉导管未闭( D , 临床 比较 常见 的先天性疾 病 , P A)是 而给 予患 者 脉瘘 以及足背动脉搏动情况, 皮肤温度 、 颜色及双 下肢粗 细是否一致 。 此时要与家属一起做好患儿工作 , 可给予安 进行封堵器介入治疗为现今 比较常用的治疗技术 , 具有很多 的优 点 , 有 的患儿会 出现烦躁情绪 , 其 其对患者的刨伤很小 , 患者的痛苦也很小 , 患者在 手术之 后恢复时 间也 慰 、 鼓励 的方法 , 以讲故事 , 听儿 歌的方法 , 使患儿尽 量坚持 , 免剧烈 避 很 快 。我 院 于 2 0 0 9年 2月至 2 1 0 1年 5月 对 1 1例 P A 小 儿 患 者 进 行 运 动 防止 血 肿 形 成 。 D . 作 动 封 堵 术 介 入 治 疗 , 围 手术 期 实 施 心 理 护 理 , 病 人 及 家 属 以 良好 的 心 2 4并 发 症 的 预 防 与护 理 : 为 一种 侵 入 行 手 术 , 脉 导 管未 闭 封 堵 术 在 使 的术 中及术后仍可 发生心律失常、 穿刺部 位出血 、 血、 溶 瓣膜 关闭不全 态配合治疗 , 达到满意疗 效。现将护理体会介 绍如下 。 等并发症 , 中以心律失常最为常见 , 其 此时应给予及时处理 。所有患者 1 临床 资 料 1 1一 般 资料 : 组 1 例 , 5例 , 6例 。年 龄 2 1 . 本 1 男 女 ~ 2岁 , 均 (. 土 进行治疗后出现的并发症 的情况见 表 1 平 61 。 表 1 所 有 患 者 进行 治 疗 后 出 现 的并 发 症 的 情 况 7 , 重 3 5 4 KG, 均 (0 5 2 . ) 均经 心 脏 超 声 、 电 图 、 床 )体 . ̄ 2 平 2.士 z5。 心 临 体格检查及 X线 胸 片确诊 为 P A。所 有病 例均 选择 性心 血管 造影 , D P A最窄处 内径 17 2 4 5 . ) D . ~1 (. 土3 7 mm, 4例行经喉镜全屏静脉麻 醉, 7例 使 用 利 多 卡 因局 部 麻 醉 。 1 2方法 : . 给予患者应用利多卡因进行 局部的麻 醉, 如患者 的年 龄 比较 小不可以对麻醉进行配合 , 给予其进行 喉镜全屏 静脉麻 醉的方 式进 可 行 麻 醉 。行 肝 素 抗 凝 , 5 取 F猪尾 导 管 至 降 主 动 脉 起 始 段 处 行 降 主 动 脉 起始部造影 , 主动脉显影 同时肺动脉显 影 , 示 动脉导管 最小 直径 , 降 显 退 出 猪尾 导 管 。取 右 心 导 管 沿 导 引 钢 丝 送 至 肺 主动 脉 主干 处 , 丝 穿 钢 越 P A 至 降主 动 脉 , 立 轨 道 。 经轨 道 送 人 输 送 器 , 出 钢 丝 , 动 脉 D 建 退 经 鞘管送入 5 F猪 尾 导 管再 次 行 降 主常 , 2 4 1心 律 失 常 : .. 许多 患 者 在 寻 找 缺 口 , 置 封 堵 器 时 的 操 作 过 程 中有 放 无造影荆分流 , 证实操作完成, 可以把造影 管拿出来。所有患者进行 操 过 性 的心 律 失 常 特 别是 室 性心 律 失 常 。 本 文 中 出 现 出血 室 性 早 搏 的 作均得到成功 , 进行封堵的成功几率为 1 0 。封堵器置入后 即刻行降 患者有 5例患者 , 0 表现为短阵室速 的患者有 4例 患者 。给予 患者停止 故对 患 者 治疗 时应 给 予 其 进 行 心 电监 护 措 施 , 并 主动脉造影 , 见有残 余分 流存在者 , 未 术后 1个月 随访 亦无残 余分 流 应 用 治疗 后 患 者 改 善 , 出 者 。手术时间 5  ̄9 mi, 0 0 n 平均( 2 1mi 术 中 5例出现室性早搏 , 要 求 术 者 在 治 疗 时 操 作动 作 轻 巧 , 现 问题 要 马 上 停 止 。 6 士7 ) n, 4 例 出现短阵室速 , 停止操作 即恢 复, 术后无严 重并发 症发生 , 患者恢 复 24 2患者进行穿刺位置出现出血表现 : .. 因为在手术之 中给予患者使用 良好 。住 院 天 数 3 8天 , 均 (. 土1 6 天 。 ~ 平 47 .) 肝 素 治 疗 , 予 其 进行 拔 管 之 前 进行 压 追 的 部 位 不 准 确 , 行 压 追 的 时 给 进 2 护 理 措 施 间也不够 时间 , 这会 导致患者 出现出血 的表现 , 出血之后致使 血肿发 生 。避 免 此 类 情 况 发 生 , 行 压 迫 可 进 行 2 进 O分 钟 左 右 , 可 把 纱 布 叠 也 2 1手术之前 的准备工作 .
先天性心脏病-动脉导管未闭

病例二:成人动脉导管未闭的手术治疗
总结词
手术治疗的优势与风险
详细描述
成人动脉导管未闭的手术治疗通常需要在体外循环下进行,手术创伤较大,但可以根治疾病。手术方式包括导管 封闭术和开胸手术,具体手术方式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手术治疗的优势在于可以彻底治愈疾病,避免 长期并发症的发生,但同时也存在一定的风险,如手术创伤、感染等。
病例三:复杂动脉导管未闭的介入治疗
总结词
介入治疗的应用与局限性
详细描述
对于复杂动脉导管未闭,介入治疗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介入治疗创伤小、恢复快,尤其适用于老 年人和身体虚弱的患者。常见的介入治疗方法包括经导管封堵术和弹簧圈栓塞术。然而,介入治疗也 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如术后并发症和复发率较高,对于复杂病变可能需要多次治疗。
免加重心脏负担。
病例分享与讨论
06
病例一:儿童动脉导管未闭的治疗
总结词
早期诊断与治疗
详细描述
儿童期动脉导管未闭是一种常见的先天性心脏病,早期诊断和治疗对于预防并发症和改 善预后至关重要。常见的治疗方法包括药物治疗、介入治疗和手术治疗。药物治疗主要 用于控制症状和预防感染性心内膜炎,但无法根治疾病。介入治疗和手术治疗可以根治
哭闹时。
喂养困难
动脉导管未闭可能导致患儿食 欲不振,出现喂养困难的情况 ,长期下去可能导致营养不良 。
生长发育迟缓
动脉导管未闭可能导致患儿生 长发育迟缓,身高和体重均低 于同龄儿童。
反复呼吸道感染
动脉导管未闭可能导致患儿免 疫力下降,容易感染呼吸道疾
病,如感冒、支气管炎等。
体征
01
胸骨左缘上方有一连续 性“机器”样杂音,可 触及震颤。
动脉导管未闭患者行介入封堵治疗的临床观察

动脉导管未闭患者行介入封堵治疗的临床观察余忠琴;朱辉银;李涛;肖玉;张勇;席世兵【摘要】目的:观察动脉导管未闭(PDA)患者行介入封堵术的临床效果。
方法动脉导管未闭患者178例,经临床及经胸超声心动图(TTE)确诊,并行左右心导管、主动脉弓降部造影检查,应用经皮动脉导管未闭介入封堵术治疗[方法:蘑菇伞封堵法、弹簧栓法、Amplatzer第二代封堵器(ADO-II)封堵法],术后即刻行主动脉弓降部造影和经胸超声心动图检查观察疗效,术后1d、1个月、3个月、6个月、1年行经胸超声心动图、X线胸片、心电图随访观察。
结果经皮动脉导管未闭介入封堵成功率98.9%。
失败原因:大型PDA1例,伴重度肺动脉高压放置封堵器后血压下降1例。
并发症:术后1h封堵器脱落1例,降主动脉血流速度增快1例,左肺动脉血流速度增快1例,溶血1例。
结论经皮动脉导管未闭介入封堵治疗创伤小,操作安全,并发症低,在适应证范围内可以替代外科治疗。
%Objectives To summarize the experience of tarnscatheter closure of patent ductus arteriosus(PDA) with occluder in 178 patients, and to retrospectively explore the follow-up analysis. Methods For the 178 patients with PDA confirmed by clinical examination and transthoracic echocardiography(TTE),use left and right heart catheter,aortic arch angiography,take percutaneous tarnscatheter closure of patent ductus arteriosus,three methods were applied,which were Amplatzermethod,Cook coil method and ADO-II method. Aortic arch angiography and TTE were used immediately after surgery to assess the effect. TTE,chest X-ray and electrocardiogram(EEG) examination were used in follow-up study at 1 day,1 months,6 months,1 year respectively. Result The successfulrate was 98.9%. The causes for procedural failure included large shaped PDA(1 patient),complicated severe pulmonary hypertension and hypotension after device implantation(1 patient) . Complication 1 patient had device embolization,1 patient had increased aortic blood flow velocities,1 patient had left pulmonary artery blood flow velocities increased,1 patient had hemolyses. Conclusions Percutaneous tarnscatheter closure of PDA has the advantages of less injury,less complications,high successful rate and effective alternative to surgical repair.【期刊名称】《浙江临床医学》【年(卷),期】2016(000)001【总页数】2页(P58-59)【关键词】动脉导管未闭;介入封堵;随访【作者】余忠琴;朱辉银;李涛;肖玉;张勇;席世兵【作者单位】442000 湖北医药学院附属太和医院儿童医疗中心;442000 湖北医药学院附属太和医院儿童医疗中心;442000 湖北医药学院附属太和医院儿童医疗中心;442000 湖北医药学院附属太和医院儿童医疗中心;442000 湖北医药学院附属太和医院儿童医疗中心;442000 湖北医药学院附属太和医院儿童医疗中心【正文语种】中文动脉导管未闭(PDA)是常见的先天性心脏病之一,占先天性心脏病发病率约10%[1]。
小儿动脉导管未闭治疗现状及进展

科技信息2013年第7期SCIENCE&TECHNOLOGYINFORMATION0引言动脉导管未闭由Galen于公元181年首次描述。
1628年,Havey 正确描述了动脉导管在胎儿期的功能。
1898年,Gibson首次描述了动脉导管杂音的特点。
新生儿中单纯动脉导管未闭约0.25万~0.5万例出生存活婴儿中发生一例,早产儿与低体重出生婴儿发生率较高。
未经治疗的婴儿死亡率高达30%,42%的患者自然生存不超过45岁。
Campbell[1]指出,30%的患者死于充血性心衰且年龄越大,病情相对较重,治疗难度越大,不良反应较多,死亡率相对较高。
所以小儿早期治疗动脉导管未闭是关键。
掌握最佳适应症,选择最佳治疗方法,以最小的干预方式治愈小儿PDA,是心脏学科的初衷。
动脉导管起源于左侧第六原始主动脉弓并连接近端左肺动脉到降主动脉,位于左锁骨下动脉远端。
小儿动脉导管未闭是常见的先天性心脏病之一,多见于早产儿其发病率相对较高占小儿先天性心脏病的12%~15%。
男女比率为1:3。
根据PDA导管的长短和直径的不同其临床表现也不相同,动脉导管的持续开放使机体产生相应的病理生理学改变是影响小儿生存率和后期并发症存在的主要原因,所以PDA 一经确诊就应积极治疗。
1主要治疗方法1.1药物治疗新生患儿早期运用药物治疗动脉导管未闭是主要的选择之一。
大量文献及临床工作证明小儿PDA的形成与早产儿对前列腺素敏感密切相关,前列腺素合成酶抑制剂可有效抑制环氧酶(COX),减少PEI2合成,治疗PDA。
临床用消炎痛、吲哚美辛或布洛芬静脉给药治疗小儿PDA疗效显著,用药具体剂量取决于首次给药时婴儿的产后日龄,通常1-3个疗程关闭PDA,但对足月儿的动脉导管未闭多无效。
以吲哚美辛为例,其剂量为0.1-0.2mg/kg,8-12小时一次,静脉给药总量小于0.6mg/kg,注意检查肾功能,观察尿量。
静脉给药价格多比较昂贵[2]。
国内外报道为达到药物的可控性和减少患者的经济负担改为口服且生后3天用药治愈成功率可明显增高,且效果最佳。
动脉导管未闭伞堵术

动脉导管未闭的介入治疗一、概述:自1967年Porstman利用心导管封堵动脉导管未闭成功后,目前先后有多种方法应用于临床,其中最为常用的是Amplatzer蘑菇伞法与弹簧圈封堵法,本文将对这两种方法进行详细介绍。
二、Amplatzer蘑菇伞封堵器介入封堵动脉导管未闭:1、Amplatzer蘑菇伞封堵器及其输送系统:该封堵器是由镍钛合金网丝制成的自膨胀装置,由于其形状呈蘑菇样,故常称为Amplatzer蘑菇伞封堵器。
其内缝制有聚酯纤维补片,可以帮助封堵器内血栓的快速形成,以及封堵器表面的快速内皮化。
常用以下几个数字描述封堵器的形状大小(图一):A代表主动脉侧蘑菇柄的直径、B代表肺动脉侧蘑菇柄的直径、C代表肺动脉侧伞的直径、D代表封堵器的长径;封堵器的常用规格有4/5mm、4/6mm、6/8mm、8/10mm、10/12mm、12/14mm以及14/16mm,前一数字代表肺动脉侧蘑菇柄的大小(即B值),后一数字代表主动脉侧蘑菇柄的大小(即A值)。
图1 Amplatzer蘑菇伞封堵器几何示意图Amplatzer蘑菇伞封堵器的输送系统包括了输送鞘、扩张管、主控钢丝、以及装载鞘。
(图2)图2 Amplatzer蘑菇伞封堵器的输送系统2、适应证:明确诊断为动脉导管未闭,未闭动脉导管内径<1.2cm,且患者的体重大于6Kg。
3、禁忌证:(1)患者体重小于6公斤;(2)患者年龄小于6个月;(3)肺循环阻力大于8个Wood单位;(4)未闭动脉导管是某些复杂先心病患儿的必须通道,如主动脉缩窄合并动脉导管未闭是封堵未闭动脉导管的禁忌证;(5)败血症未治愈;(6)介入血管通路血栓栓塞或狭窄。
4、手术步骤:(1)麻醉:可合作的患者给予局部麻醉,对于不能合作的小儿患者可给予基础诱导麻醉;(2)右心导管检查:穿刺右股静脉,行常规右心导管检查,计算肺循环阻力以及肺/体血流比值;(3)造影显示未闭动脉导管:穿刺右股动脉,置入猪尾导管行主动脉弓降部造影,常取左侧位;(4)未闭动脉导管的分型:根据主动脉弓降部的左侧位造影所见进行分型(图3):图3 动脉导管未闭行主动脉弓降部左侧位造影时的常见分类A型,未闭动脉导管长7—10毫米,导管最窄处在肺动脉侧,在主动脉侧有一壶腹;根据导管最窄处与气管的关系又可分为:A1:导管最窄处在气管的前缘;A2:导管最窄处在气管的中央;A3:导管最窄处在气管的后缘;B型,未闭动脉导管较短,导管最窄处在主动脉端:根据导管最窄处与气管的关系又可分为:B1:导管最窄处在气管的前缘;B2:导管最窄处在气管的中央;B3:导管最窄处在气管的后缘;C型:未闭动脉导管呈管状,无狭窄部分,亦无壶腹部;D型:未闭动脉导管有多个狭窄部分;E型:未闭动脉导管形状奇特。
先天性动脉导管未闭 病情说明指导书

先天性动脉导管未闭病情说明指导书一、先天性动脉导管未闭概述动脉导管未闭(patent ductus arteriosus,PDA)为小儿先天性心脏病常见类型之一,占先天性心脏病发病总数的10%。
胎儿期动脉导管开放是血液循环的重要通道,出生后动脉导管逐渐关闭,若持续开放即称动脉导管未闭。
临床主要表现为气急、呛咳、多汗、体重不增,甚至心力衰竭。
先天性动脉导管未闭的患者有并发亚急性感染性动脉内膜炎、肺部感染及心力衰竭的风险。
因此,先天性动脉导管未闭一旦确诊,宜及早治疗。
英文名称:patent ductus arteriosus,PDA。
其它名称:动脉导管开放。
相关中医疾病:暂无资料。
ICD疾病编码:暂无编码。
疾病分类:暂无资料。
是否纳入医保:部分药物、耗材、诊治项目在医保报销范围,具体报销比例请咨询当地医院医保中心。
遗传性:可能与遗传有关。
发病部位:心脏。
常见症状:气急、呛咳、咳嗽、喂养困难、体重不增、生长发育落后、声音嘶哑。
主要病因:可能与遗传、母体、环境因素有关。
检查项目:体格检查、胸部X线检查、心电图、超声心动图、心导管检查。
重要提醒:先天性动脉导管未闭可能会导致患儿心力衰竭,一旦确诊,宜及早治疗。
但在某些先天性心脏病中,如肺动脉闭锁,未闭的动脉导管是患儿生存的必需血流通道,一旦关闭可致死亡。
临床分类:基于未闭的动脉导管的大小、长短、形态分类:1、管型导管连接主动脉和主动脉两端,粗细一致。
2、漏斗型近主动脉端粗大,向肺动脉端逐渐变窄,临床多见。
3、窗型导管很短,但直径往往较大。
二、先天性动脉导管未闭的发病特点三、先天性动脉导管未闭的病因病因总述:动脉导管未闭等先天性心脏病的发病与遗传、母体和环境因素有关。
大多数先天性心脏病患者的病因尚不清楚,目前认为85%以上可能是胎儿遗传因素与周围环境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
基本病因:1、遗传因素动脉导管未闭等先天性心脏病,既有单基因的遗传缺陷,也可表现为染色体畸变,但是大多数先天性心脏病是多基因的遗传缺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