庐江春兰茶叶专业合作社事迹简介
茶场场长带头致富个人事迹材料

茶场场长带头致富个人事迹材料茶场场长带头致富个人事迹材料茶乡致富带头人——同志先进事迹材料,男,汉族,1966年生,现任全军乡茶场场长、金寨县金龙玉珠茶叶有限公司董事长。
在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中,同志积极参与,坚持先学一步,多学一点,深学一点,当好表率,既抓好自身的学习实践,用科学发展观武装头脑,又紧密结合公司工作实际,用科学发展观指导实践推动工作,以实际行动展示了一名优秀共产党人的风采。
闯市场走创业之路1999年,开始承包全军乡茶场,凭他对茶叶的执着和善经营、会管理、肯吃苦的本领,他创制的金寨剑毫获得了杭州国际茶博会“国际名茶”金奖,并注册了“金龙玉珠”商标,推广实施了茶叶标准化采摘,工厂化加工。
,他投资100多万元建标准化厂房,投资50多万元引进全省首条名优茶清洁化加工流水线,针对国际市场有机茶畅销的形势,加强了茶场的茶园建设和管理,使近500亩茶园通过了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有机茶认证,开发有机茶,销往德国等欧盟市场,出口量达到100多吨,出口额30多万美元。
,在全军乡党委、政府的关怀下成立了金龙玉珠有限公司。
在闯市场的同时,敏税地意识到茶叶要振兴,光在加工和包装上下功夫是不够的,要使茶业进一步发展,就必须苦练内功,办基地、创名牌、走科技兴茶之路。
建基地走品牌之路,就大胆提出,金寨茶叶要振兴就必须创优名牌,走品牌兴茶之路。
为拥有自己的品牌,他聘请技术人员到信阳和杭州等地进行学习,创制了金寨剑毫名茶,当年在西安第一届茶叶博览会上获金奖,此后,连续三届在农业部举办的茶叶博览会上获得金奖和中国优质产品称号。
如今,金寨剑毫已成为金寨县茶叶的主导名牌产品,年产量达到80多吨,产值1600多万元。
,同志在闽浙地区看到良种茶叶十分畅销,又主动拿出20万元同县茶叶办一起从浙江引进龙井43、乌牛早等无性系良种,从安徽引进舒茶早、农抗早等品种,创办了茶树良种园,如今,良种园的茶苗远销到山东、湖北、河南等地。
深耕茶园,织就致富梦——记浙江省丽水市齐协茶叶专业合作社

深耕茶园,织就致富梦---记浙江省丽水市齐协茶叶专业合作社文|叶炜杨碧美浙江省丽水市莲都区黄村乡上郑村位于丽水市区东北部,这里山多地少,海拔高度达600米以上,森林覆盖率高,水资源丰富,优越的自然环境为茶产业发展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
在老一代村干部郑林山的带动下,上郑村形成了独具自然特色的高山茶叶种植产业群。
2018年,上郑村现任村党支部书记郑和军牵头成立了浙江省丽水市齐协茶叶专业合作社。
全村茶农互助合作,以带动茶农富裕为目标,以村子自然资源为依托,以传统特色茶产业为支撑,开发新产品线,升级产业链,带动品牌发展,探索适合本村实际的产业发展新路径,激活农村农业发展新动力。
发挥核心作用,党建引领产业发展黄村乡上郑村茶业产业已有15年的稳步发展历史。
当年黄村乡多个村在政府引领和政策支持下开垦茶园,发展茶叶产业。
其中上郑村在原村党支部书记郑林山的带领下,发挥党建核心作用,吸收一批勤劳敢闯的茶农抱团发展,带头引进茶叶机械加工,以规划共谋、资源共享、产业共建、矛盾共调为原则,推动全村茶产业和谐协同发展。
经过几年的稳健发展后,“上郑白茶”已成为区域内茶产业发展的领头者。
上郑村党支部在茶产业发展上做到了传承并发扬光大。
现任村党支部书记郑和军仍把茶叶产业发展作为村发展的首要目标,且并未坐享前人成果,带领茶农成立齐协茶叶专业合作社,以更加先进的经营理念,适应不断变化的市场环境。
目前,上郑村茶园亩产收益已达1万元,成为大山里难得的“黄金产业”。
开垦茶叶新园,引进高效新种合作社成立后,把茶园品质管控以及提高茶园亩产值作为首要目标。
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期间,不少产业受到了极大影响,而合作社发展的脚步并未因疫情而停止,在大山内开垦荒山建成新茶园共计20余亩,把山多地少的上郑村开荒到极致,并已经计划进行下一轮土地流转,连片的荒山将变成茶园,实现了荒地变宝地、资源变资产,曾经“死气”的山村也充满了“仙气”与活力。
早在2019年秋天,合作社2020.09《中国农民合作社》I65就把“引种增产”纳入发展规划 中。
好人好事事迹(大全)5篇1秘书

好人好事事迹(大全)5篇好人好事事迹(大全)篇1最美不过夕阳红!在中心社区城建小区,有一位老党员,退休后一门心思服务他人回报社会,用他的余生继续谱写着共产党员的奉献精神,赢得了社区群众的爱戴和敬佩。
大家都称他为“活雷锋”。
顽强的意志让他成为抗癌明星他就是今年71岁的老人陈玉江,2007年退休于太平乡派出所。
如今年过古稀的老人看起来精神非常好,但实际上老人在1999年得过脑溢血,在经过全力抢救以及家人的精心护理下,老人终于康复并且没有留下任何后遗症。
人们常说“祸不单行”,2004年命运再一次捉弄起老人,老人被查出食道癌,在拿到化验单的那一刻全家人都不知道该怎么处理,大家都瞒着他,怕他知道病情后接受不了。
经过几次化疗后,老人的身体出现了脱发等症状,这些信号告诉这个精明的老人自己的病情绝对不是家人说的那么简单。
经过再三的盘问,家人终于说出实情。
可是出乎所有人的意料,老人非常平静的接受了一切,并且对家人说:“癌症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失去了对于治愈癌症的信心。
作为一个共产党员,党培养了我们那么多年,我还没有为社会作出更多的贡献,没有回报社会,所以我一定要坚强的活下去,帮助更多需要帮助的人”。
为了尽快的恢复健康老人找到医生共同制定了一套康复治疗方案,通过长期坚持不懈的锻炼,和老人良好的心态,病情得到了控制,凭着心中那份坚定的信念和奉献精神老人顽强的战胜了病魔。
在与病魔战斗的这十余年间老人依然不忘关爱他人,以一个党员独有的感恩之心回馈社会……满腔的社会责任感让他义务奉献14载陈玉江在工作期间将个人的精力全部放在治安整理工作当中,面对一个人员成分复杂,流动性大,管理困难的工作环境,他严格要求自己,努力提高政治敏锐性和政治鉴别力,处处起模范带头作用,已到了退休年龄的他,依然义务坚守在保卫康城人们安全的道路上,他自己出资买来警车、买设备,每天早晨6点起床,晚上10点回家,无论刮风下雨从未间断即使身患绝症依然坚守在义务巡逻的道路上!在保康镇的各主要街道,商场进行巡视,发现不安全的隐患及时报告给公安机关。
第一书记沈浩的先进事迹

第一书记沈浩的先进事迹沈浩,1986年7月加入中国共产党。
沈浩始终以党和人民的事业为重,干事创业,勇于创新,在广大干部群众心中竖起了一座巍峨的丰碑。
下面是店铺跟大家分享的沈浩先进事迹,欢迎大家来阅读学习!2009年11月6日晨,安徽省财政厅选派到村任职干部、凤阳县小岗村党委第一书记、村委会主任沈浩同志因积劳成疾,猝逝在工作一线,年仅45岁。
噩耗传来,人们无不为失去一名好党员、好干部、好同志而悲痛万分。
胡锦涛闻讯后,作出重要批示:“沉痛悼念沈浩同志。
请转达对沈浩同志亲属和小岗村村民的亲切慰问。
”李长春、、贺国强、刘云山、李源潮等中央领导同志相继作出重要批示,对沈浩的去世表示沉痛悼念,对总结、学习、宣传沈浩同志的先进事迹和精神提出明确要求。
省委、省政府领导同志到沈浩家里亲切看望其亲属,转达中央领导同志的问候,对沈浩的去世表示沉痛悼念。
省委决定,追授沈浩同志“优秀共产党员、模范基层干部”称号。
“他心里装着小岗,一门心思让村子富起来”2004年2月,沈浩刚到小岗村时,这个中国农村改革第一村的家底还很薄,发展仍然滞后,他的前几任一直在探索发展的路子,那时小岗村的发展思路还不甚明晰,村民对他的到来并没有抱太大希望,有的人甚至投来怀疑的目光:“一个省城的年轻人,镀金来的吧?”然而这些没有影响他为小岗村谋发展的热情,反倒让他更冷静,他说:“一些群众表现出的冷漠,从另一个侧面也反映了他们想要加快发展的强烈愿望。
”他坚信,小岗村是“中国改革第一村”,这个品牌全国独有,只要发展的路子对了,只要干部群众拧成一股绳,完全可以实现快速发展。
于是,他花了一个多月的时间把全村100多户跑了两遍,和村民促膝谈心,了解情况。
与村“两委”成员和“大包干”带头人深入交心,谋划小岗村发展路子。
通过深入调研、广泛走访,沈浩认为,小岗村最需要的是发展,但小岗村的发展必须是让群众长远受益的发展,不能盲目的发展,特别是对引进的企业一定要围绕“农”字做文章,让群众能从中受益。
庐江县茶叶产业发展现状及对策

庐江县位于安徽省中部,大别山余脉,县域面积2348km 2,人口120万人。
属于北亚热带季风性气候区,气候温和湿润,四季分明,光照充足,雨量充沛,境内多为丘陵地貌,茶园面积3600hm 2,主要产有“白云春毫”等名茶及小兰花和珍眉等大宗绿茶。
1茶叶生产历史及发展进程庐江产茶历史悠久。
唐代茶圣陆羽在《茶经》中就有“庐江好茗,饮之宜人”的记载。
民国时期庐江汤池、柯坦一带就有多家茶行、茶铺,贸易兴隆。
茶叶大规模种植是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70年代达鼎盛。
1987年,著名茶叶专家陈椽教授深入庐江产茶乡镇的茶山、茶厂,同当地茶叶科技人员一起,结合当地的气候、土壤、人文等情况,经过多次试验,研制开发出“白云春毫”优质名茶,并由陈教授亲自定名。
而后庐江相关茶叶生产企业先后成功研制了“潜川雪峰”、“万山春茗”等名优茶。
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因茶叶生产经济效益下滑,茶园面积递减,此后庐江茶叶生产虽有起伏,但总体上处于萎靡不振、徘徊不前的境地。
进入21世纪,随着“白云春毫”先后获得省、部优产品和中国第二届农业博览会金奖,特别是2005年“白云春毫”荣获“安徽省著名商标”称号,为庐江茶叶振兴吹响号角。
2007年茶叶被县委、县政府确定为全县农业产业化“八大主导产业”之一,印发了《庐江县人民政府关于加快茶叶产业发展的意见》,提出“强龙头、建基地、兴市场、富茶民”的指导原则。
2007年柯坦茶叶有限公司建立20hm 2有机茶园,同年11月安徽白云春毫茶业开发有限公司占地3hm 2的标准生产基地破土动工。
2008年4月在庐江汤池镇举办首届茶文化节,同年“潜川好茗”、“潜川龙王井”茶叶品牌相继诞生,安徽龙王井茶业有限公司清洁化生产流水线投产和茶叶农民专业合作社揭牌。
庐江茶叶产业走上了一条“龙头企业+品牌+专业合作社+基地”的发展之路。
2茶叶产业现状2.1生产规模扩大庐江县茶园分布在多个镇,现有茶园面积3600hm 2,2010年茶叶产量1896t ,产值0.9亿元。
庐江县茶叶产业发展现状及对策

庐江县茶叶产业发展现状及对策作者:王荣民来源:《现代农业科技》2011年第01期摘要简述了庐江县茶叶的生产历史、发展进程及现状,分析了目前生产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以期为推动庐江县茶叶产业的发展提供参考。
关键词茶业产业;发展进程;发展现状;问题;对策;安徽庐江中图分类号F326.1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1007-5739(2011)01-0373-02庐江县位于安徽省中部,大别山余脉,县域面积2 348 km2,人口120万人。
属于北亚热带季风性气候区,气候温和湿润,四季分明,光照充足,雨量充沛,境内多为丘陵地貌,茶园面积3 600 hm2,主要产有“白云春毫”等名茶及小兰花和珍眉等大宗绿茶。
1茶叶生产历史及发展进程庐江产茶历史悠久。
唐代茶圣陆羽在《茶经》中就有“庐江好茗,饮之宜人”的记载。
民国时期庐江汤池、柯坦一带就有多家茶行、茶铺,贸易兴隆。
茶叶大规模种植是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70年代达鼎盛。
1987年,著名茶叶专家陈椽教授深入庐江产茶乡镇的茶山、茶厂,同当地茶叶科技人员一起,结合当地的气候、土壤、人文等情况,经过多次试验,研制开发出“白云春毫”优质名茶,并由陈教授亲自定名。
而后庐江相关茶叶生产企业先后成功研制了“潜川雪峰”、“万山春茗”等名优茶。
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因茶叶生产经济效益下滑,茶园面积递减,此后庐江茶叶生产虽有起伏,但总体上处于萎靡不振、徘徊不前的境地。
进入21世纪,随着“白云春毫”先后获得省、部优产品和中国第二届农业博览会金奖,特别是2005年“白云春毫”荣获“安徽省著名商标”称号,为庐江茶叶振兴吹响号角。
2007年茶叶被县委、县政府确定为全县农业产业化“八大主导产业”之一,印发了《庐江县人民政府关于加快茶叶产业发展的意见》,提出“强龙头、建基地、兴市场、富茶民”的指导原则。
2007年柯坦茶叶有限公司建立20 hm2有机茶园,同年11月安徽白云春毫茶业开发有限公司占地3 hm2的标准生产基地破土动工。
茶叶致富带头人的事迹材料

茶叶致富带头人的事迹材料
茶叶致富带头人的事迹材料应由本人根据自身实际情况书写,以下仅供参考,请您根据自身实际情况撰写。
茶叶致富带头人XXX是一位充满激情和拼搏精神的创业者。
他出生于一个
普通的农村家庭,从小就跟随父母一起从事茶叶种植和加工工作。
通过不断的努力和学习,他逐渐掌握了茶叶种植、加工和销售的全套技术,并开始在当地开展茶叶生产和销售业务。
XXX深知茶叶产业的潜力和市场前景,他始终坚持品质至上的原则,不断提高茶叶的品质和口感。
他注重茶叶的种植和加工过程,从源头上保证茶叶的品质。
同时,他还积极探索新的茶叶品种和种植技术,不断提高茶叶的产量和品质。
在茶叶销售方面,XXX注重品牌建设和市场拓展。
他通过参加各种茶叶展览和评选活动,不断提高自己茶叶品牌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同时,他还积极开拓新的销售渠道,将茶叶销售到全国各地,甚至出口到国外市场。
在带动当地经济发展方面,XXX始终坚持“一人富不算富,大家富才是真的富”的理念。
他积极带动周边的农户一起发展茶叶产业,为他们提供技术支持和销售渠道。
在他的带领下,当地的茶叶产业得到了快速发展,许多农户因此走上了致富的道路。
XXX的事迹充分展示了茶叶致富带头人的优秀品质和拼搏精神。
他通过自己的努力和拼搏,不仅实现了自己的创业梦想,还带动了当地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
他的事迹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
“_茶王”兰桥林的传奇故事

职工法律天地 2023年第4期24 在江西省遂川县,有这么一位青年,他放弃外地高薪职业,毅然回乡创业引领乡村振兴;他埋头钻研,初学制茶技艺便得到业内肯定;他初次参赛,就夺得江西省选拔赛吉安市制茶技艺大赛的冠军。
他出生在世界名茶狗牯脑茶原产地吉安市遂川县汤湖镇,他叫兰桥林。
回乡创业艰难起步兰桥林,1983年出生在遂川县汤湖镇南坪村。
他年少时外出闯荡,没几年就和朋友一起做起了奢侈品外贸工作。
2015年,他看到家乡茶产业发展势头良好,便回到家乡开始创业。
为了尽快熟悉制茶行业,兰桥林先找到好朋友王成路请教怎么制茶。
王成路一边操作制茶机器,一边详细地解说给兰桥林听。
就这样,兰桥林在王成路的厂里学了制茶的方法。
制茶的手艺也从原来的略知一二提高到一定的水平。
不久,兰桥林开始建立制茶作坊。
他在家旁边盖了40平方米左右的铁皮棚子,然后买了一整套制茶机——一台杀青机、两台揉捻机、一台风干机、一台筛选机。
他从自家茶园采了茶叶,又收购些新鲜茶叶,准备操作机器制茶。
想到自己对制茶的技术还不是很有把握,兰桥林很是忐忑。
为了保险起见,他请来几个叔伯到场观看。
虽然几个叔伯也不太会摆弄机器,但制手工茶的经验十分丰富,还是能帮上忙的。
开好机器,调好温度,兰桥林把准备好的鲜茶叶放进机器。
还没开始翻炒,他们就闻到一丝焦味。
兰桥林赶紧让机器翻炒起来。
等茶叶全炒干了,兰桥林便把茶叶起锅,将茶叶摊在簸箕上。
叔伯们围过来一看,三分之一的茶叶都焦了。
把焦了的茶叶拣去后,兰桥林又把茶叶倒进揉捻机,茶叶却很难揉捻成形,大都碎掉了。
第一锅茶叶,以失败告终。
就这样一次次的摸索操作,兰桥林才摸索出原因。
原来,炒出的茶叶不能直接倒入揉捻机,而□曾繁斌传奇故事﹃茶王﹄ 兰桥林的2023年第4期 职工法律天地25 是要让茶叶摊放一段时间,让茶叶吸收空气中的水分。
等茶叶回点潮后,再揉捻,这样揉出来的茶叶就好多了。
那天,兰桥林从下午六时忙活了到了第二天上午七八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庐江县春兰茶叶专业合作社成立于2010年元月。
坐落在素有“名茶之乡、温泉古镇”的庐江县汤池镇。
坚持把脱贫攻坚作为一项落实党和政府的政治任务来抓,重点做了两件事:1、产业扶贫。
汤池位于江淮丘陵南部,大别山余脉。
茶叶是山区的主要经济作物和主导产业,具有较强的发展优势,合作社提出了“产业扶贫、就业扶贫”的精准扶贫工作思路,公司带领231户茶农(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32户)大力发展茶产业,建立了1600亩白云春毫茶产业扶贫基地。
2、就业扶贫。
合作社2017年03月建立了扶贫车间,并在马槽村、果树村吸纳了31户建档立卡贫困户,并签订了用工协议,贫困户分布在茶园管理、茶叶采摘、茶叶加工、茶叶销售等岗位上,有效的解决了山区农户就业难问题。
一、合作社基本概况。
庐江县春兰茶叶专业合作社(以下简称合作社)由省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安徽白云春毫茶业开发有限公司牵头于2010年元月注册成立。
合作社设立在素有“名茶之乡、温泉古镇”的庐江县汤池镇,合作社在工商登记部门入册社员有231人,注册资本200万元。
目前合作社和社员茶园面积8720亩,年产量100吨,实现产值2600多万元,全镇涉茶人口2.1万人,带动4960多户茶农受益,帮助农民人均增收1060元。
二、合作社部分荣誉。
2011年获得“首批国家农民专业合作社示范社”,2014年获得“全国农民专业合作社市范社”,2017年获得“安徽省十佳农民专业合作社”2011年至今,连续多年获得“安徽省农民专业合作社示范社”。
合作社产品“白云春毫”牌茶叶先后获得“安徽省著名商标”、“安徽名牌产品”、2010年安徽省十大品牌名茶、2012年中国(安徽)第六届国际茶产业博览会“茶王”,2013年中国徽茶十大著名品牌,2015年第十一届中茶杯全国名优茶评比“一等奖”,2016年获得中国农产品地理标志。
三、合作社经营情况。
合作社采取“合作社+基地+农户”的经营模式,与合作社成员及茶农建立利益联结机制。
为了确保社员生产降耗、节本、增收,合作社积极推行统一供应茶苗、有机肥,统一执行有机种植技术标准,统一进行疫病防治和技术培训,统一品牌,统一销售产品,分户生产管理的“五统一分”经营模式,为社员提供产前、产中、产后等各环节的
服务,盘活了生产、管理、销售的各个环节,促进合作社标准化生产、专业化经营和规模化发展。
实行茶叶生产、加工、销售、科研与技术培训于一体的农民互助合作经济组织。
四、通过发展特色产业帮助贫困农户脱贫。
庐江县位于江淮丘陵南部,茶叶是庐江的主要经济作物,是丘陵山区经济的主导产业,具有较强的发展优势,庐江县是全国重点产茶县之一,茶园面积6万多亩。
为更好地发挥合作社在我县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中的示范带动作用,促进茶产业上规模、上档次,给农民增收。
合作社提出了“因地制宜、产业扶贫”的精准扶贫工作思路,认为大力发展茶产业切实可行。
可以依托庐江县茶叶公共品牌白云春毫发展茶产业;只有做好做强茶产业发展,才能真正引领贫困家庭脱贫致富,帮助贫困户拔除“穷根”,实现自身“造血”机能。
五、发展信用合作,实施金融扶贫。
合作社开展的内部信用合作,已经成为当前中国农村新型合作金融发展的主要形态。
因此,合作社信用合作应成为十三五期间政府加大金融扶贫力度的关键举措。
政府支持合作社开展信用合作,可以借鉴扶贫互助社的创新经验,为贫困农户增股。
2017年合作社和政府、银行协调优先贫困授信。
目前合作社有66户贫困户通过金融扶贫,贷款2-5万元入股合作社,从2017年年底开始,连续三年,入股的贫困户将有3600-9000元的分红收益。
六、推广农业技术,实现科技扶贫。
乡村精英获取农业技术信息,主要依赖的是专家、经销商、电视、报纸、网络等外来渠道,而贫困农户获取信息基本上依赖村落内部熟人之间的关系传播,属于村落社会里的次级传播。
因此,农业技术的自然传播,更有利于乡村精英,容易加剧农户的
分化局势。
所以合作社采取“合作社+基地+贫困户”的方式,统一采购良种茶苗,无偿提供给贫困茶农种植,并把加工厂建到了贫困村;积极探索“茶产业+旅游”融合发展之路,引导建设高标准茶园和休闲娱乐设施,打造融采茶、制茶、品茶、购茶、餐饮、休闲为一体的茶园生态旅游精品景区,为山区群众脱贫致富开辟了新天地。
改变社员异质化的农业技术使用状况,提高贫困农户利用农业技术的效率,提升家庭经济收入水平,改善他们的生活福利和生产技能。
合作社每年送给农民三个“红包”:第一个“红包”是土地流转出让金,每亩每年有600元,每户每年平均能挣2000多元;第二个“红包”是茶园劳务承包佣金,合作社将茶园分段承包给农户,承包者负责按照有机标准进行施肥、除草、浇水等日常管理(不包括采摘),每亩每年佣金是1000元左右;第三个“红包”是采茶和管理茶园的工钱,每天工资是100-300元,每个农户一年光采茶收入都可以达到5000-15000元。
七、开展“三变”改革和建立农民土地股份合作社情况
为盘活资源集聚发展要素,建立农民合作社与农民间的利益联接机制,推动农特产业适度规模经营,促进农民增收、农民合作社增效,合作社开展了“资源变股权、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民”(以下简称“三变”)改革探索,创新农村土地经营机制,发展现代高产高效农业。
合作社理事长赵晨带领合作社内部4位茶叶种植大户在全县率先成立了庐江县白云春毫农民土地股份专业合作社。
组建土地股份合作社的目的:一是盘活农村土地,优化土地资源配置,探索土地经营的新机制:二是促进土地规模化、专业化、产业化经营,探索现代农业发展的新模式;三是为龙头企业建基
地,为广大农民增利益,探索以企带社、以社带民、社企合作、三方共盈的新途径。
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为农民增收找到切实可行的路径。
“三变”改革,将激活农村资源,激发农民生产积极性,整合支农资金及闲散资金,为农村规模化、组织化、市场化发展奠定坚实基础,农民增收也有了保障。
要进一步加强合作社建设,将股份制与合作制有机融合起来,激发“三变”改革活力,实现农业产业组织化、规模化、市场化发展。
为农业的发展提供了很大的帮助,拓宽了农民的视野,改变了农村落后的生产方式,给农民增收提供了帮助。
因此,我们要积极创新农业经营体制机制,利用抱团发展的优势,加快农村脱贫步伐,敲开农村致富之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