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六年级上册语文第二课时

合集下载

六年级上册语文11宇宙生命之谜第二课时课件

六年级上册语文11宇宙生命之谜第二课时课件
二个问题“人类是否有可能移居火星”, 进行小组讨论,针对弄清这个问题应该如 何阅读这篇文章展开讨论。
思维导图
根据这些条件,科学家首先对太阳系除地球以外的其他 行星进行了分析。水星离太阳最近,朝向太阳的一面表面温 度达到300~400℃,不可能存在生命。金星是一颗缺氧、缺水, 有着浓厚云层的行星,太阳辐射和云层造成的“温室效应”, 使得金星表面温度极高,不可能有生命存在。木星、土星、 天王星和海王星离太阳很远,它们的表面温度一般都低于140℃,因此,也不可能有生命存在。
列数字、作比较:说明火星上水汽和氧气含量很少。
这两句话有什么作用? 从理论上说,宇宙是无限的。地球只是太阳系中的 一颗行星,而太阳系只是银河系中一个极小的部分,银 河系对宇宙来说又是沧海一粟。
指大海中的一粒小米。这里是说银河系 对于宇宙来说太小了。 把地球、太阳系、银河系、宇宙四者进行比较, 运用了作比较的说明方法,说明了宇宙是无限的。
为了对火星作进一步的考察,1975年,美国发射了两个 名叫“海盗号”的探测器。这两个探测器在火星着陆,进行 了一系列的分析和测试,得到两个重要结果:一是在火星的 土壤中未检测到有机分子;二是在对火星表面取样的培养中, 未发现微生物的存在。这证明,在探测器着陆的地区,火星 表面没有生命存在。科学家又提出,生命物质是否会存在于 火星的岩层之中呢?这有待进一步研究。
通过学习这篇课文,你有 什么体会?
课文主旨
这篇课文介绍了人类探索地球之外是否 有生命存在的艰难历程,说明至今为止,地球 之外是否有生命存在,仍然是一个未解之谜, 表明了人们对未知领域不懈探求的精神。
当堂检测
建议使用《点拨》小册子“随堂练” 中和理解课文相关的题目。
课后作业
1.建议完成《典中点》第 2 课时的练习题。 2.学有余力的同学,请选择课后第二题的第

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精品教学课件 第四单元 14 穷人 第二课时

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精品教学课件 第四单元 14 穷人 第二课时
语文六年级上册(人教版)
第四单元
14 穷人(案例一) 第二课时
朗读第12段至文末
想一想
1.桑娜和渔夫的对话中出现了两 次沉默,请找出来。 (1)桑娜为什么会沉默,在这 两次沉默中,她分别会想些什么 呢? (2)渔夫为什么沉默?心里在 想什么?
想一想
2.桑娜是怎样对渔夫说抱回孩 子的事情的?渔夫又是怎样说 的?从渔夫的对话中可以体会 出什么呢?
填一填
完成句子: (1)渔夫心里想:如果不 把这两个孤儿抱过来, ____________。 (2)如果把这两个孤儿抱 过来,____________。 (3)渔夫想:与其______, 不如______ 。宁可______ , 也要______ 。
读一读
分角色朗读第12-27自然段。
说一说
小组交流:通过两节课的学习, 你知道了这篇文章主要写的是 什么内容了吗?
作业
1.学会有感情地朗诵全文。 2.课后查阅列夫·托尔斯泰 的其他作品 。
再见!Βιβλιοθήκη 小结:桑娜与她的丈夫, 在女邻居西蒙去世以后, 毅然收养了西蒙的两个 遗孤,表现了穷人善良、 勤劳的美好品质。
展开想象, 续写故事。
读一读
我们从以下方面进行续写: 1.桑娜拉开帐子后,会看到怎样的景 象? 2.桑娜和渔夫会怎么说,怎么做? 3.第二天,桑娜和渔夫会怎样跟孩子 解释? 4.他们会怎样对待西蒙那两个孩子? 5.两个孤儿的命运会怎样? 6.今后,桑娜一家人的生活会怎样? ……

部编人教版六年级上册语文 第二课时 教学课件

部编人教版六年级上册语文 第二课时 教学课件

对比这四句话,你发现了什么? 我发现这些句子都和爱国精神有关。
根据情境填入恰当的句子。
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作为一名 军人,我相信,如果祖国有难,我和我的战 友们必定挺身而出,浴血战场。
二、敬爱的周总理把自己的毕生精力、全部心血 无私地奉献给了中国革命和中国人民,为我 们树立了“____________________”的光辉 榜样,赢得了全国人民的无限爱戴。
位卑未敢忘忧国。 ——陆游的《病起书怀》
意思是:即使官位卑微,我也不敢忘记为国 为民担忧。
交流背景
陆游是南宋著名诗人。他出生于两宋之交, 成长在偏安一隅的南宋,民族的矛盾、国家的 不幸、家庭的流离给他带来了不可磨灭的印记。
陆游年轻时就以慷慨报国为己任,把消灭 入侵的敌人、收复沦陷的国土当作人生第一要 旨,但是他的抗敌理想屡屡受挫。由此,他的 大量诗歌既表现了昂扬的斗志,也倾诉了深沉 的悲愤之情。
科 目:语文 适用版本:部编人教版 适用范围:【教师教学】
口语交际和初试身手
RJ 六年级上册
读一读,找规律。
读一读你收获了什么?
读一读这几段话,我发现本次 交流的是这一单元课文写作训练 的方法,学会运用它们,可以轻 松地进行写作。①写文章时,必 须先确立中心。②围绕要表达的 中心意思,从不同的方面或者选 取不同的事例来写。③在围绕一 个意思表达时,要将重要的部分 写得详细些、具体些。
练一练,学运用。
读下面一段话,用“ ”画出中心句,看看作者选取了 哪些事例来表达中心意思的。
小区的早晨是忙碌而又温馨的。在小区的公园里,有许多人正在那 儿晨练。瞧,那儿有一位年过半百的老爷爷正在专心致志地打太极拳 呢!一招一式,都练得那么认真,全然不顾身边有那么多人在对他指 指点点,低声赞叹。我的心中不禁油然而生一种敬佩之情。再看这儿 吧,一位青年在小河边跑步呢!一圈,又一圈……他身姿矫健,步履 轻盈,似乎永远也不知道疲倦。

最新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第14课--穷人》第2课时课件PPT

最新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第14课--穷人》第2课时课件PPT
看似矛盾,实际上反映了桑娜同情穷人、 关心穷人的善良品质。
情绪极为复杂 形容心神不安定
9 桑娜脸色苍白,神情激动。她忐忑不安地想:“他会说什么呢? 这是闹着玩的吗?自己的五个孩子已经够他受的了……是他来 啦?……不,还没来!……为什么把他们抱过来啊?……他会揍我 的!那也活该,我自作自受……嗯,揍我一顿也好!”
两个人沉默了一阵。
日子已经十分艰苦了,现在又抱回两个孩 子……丈夫冒着生命危险劳动,已经为这个家的 生计拼命了……今后的日子又该怎么过呢?
作者为什么要详细刻画桑娜抱回孩子后 的心理活动?文中甚至还写了她责备自己的 想法,这样不会有损桑娜高尚的形象吗?
这样的心理实际上更让人觉得桑娜的想法真实 可信。正因为桑娜虽然一度后悔、自责,最终却情 愿挨揍也要收养两个孩子,反而让人觉得她的形象 更加高大。
关注标点符号
9 桑娜脸色苍白,神情激动。她忐忑不安地想:“他会说什么呢? 这是闹着玩的吗?自己的五个孩子已经够他受的了……是他来 啦?……不,还没来!……为什么把他们抱过来啊?……他会揍我 的!那也活该,我自作自受……嗯,揍我一顿也好!”
语文 六年级 上册
14 穷人
第二课时 共2课时
复习上节课学习内容, 进行本节课学习:
3、感受人物形象 明确穷人不穷
桑娜的做法
面对两个孤儿,桑娜是怎么做的?阅读 第8—11自然段,圈画相关内容,并进行批 注、交流。
8 桑娜用头巾裹住睡着的孩子,把他们抱回家里。她的心跳得 很厉害,自己也不知道为什么要这样做,但是觉得非这样做不可。 她把这两个熟睡的孩子放在床上,让他们同自己的孩子睡在一起, 又连忙把帐子拉好。
10 门吱嘎一声,仿佛有人进来了。桑娜一惊,从椅子上站起来。 11 “不,没有人!天啊,我为什么要这样做?……如今叫我怎么 对他说呢?……”桑娜沉思着,久久地坐在床前。

语文六年级上册《桥》第二课时课件

语文六年级上册《桥》第二课时课件

木桥前,他们的党支部书 记站在没腿深的水里。
有预见、有智慧的老支书
他不说话,盯着乱哄哄的人们。 老汉沙哑地喊话:“桥窄!排成一队,不要挤!党员排在后边!” 老汉冷冷地说:“可以退党,到我这儿报名。” 老汉突然冲上前,从队伍里揪出一个小伙子,吼道:“你还算是 个党员吗?排到后面去!” 老汉吼道:“少废话,快走。”他用力把小伙子推上木桥。
人教版 语文 六年级 上册
12 桥
第二课时
山洪突发 水涨桥窄 水冲桥塌 洪水退去 村民逃生 老汉指挥 父子被吞 祭奠父子
(1)黎明的时候,雨突然大了。像泼。像倒。
(2)山洪咆哮着,像一群受惊的野马,从山 谷里狂奔而来,势不可当。
1.黎明的时候,雨突然大了。像泼。像倒。 2.山洪咆哮着,像一群受惊的野马,从山谷 里狂奔而来,势不可当。 3.近一米高的洪水已经在路面上跳舞了。 4.只有北面有座窄窄的桥。 5.死亡在洪水的狞笑声中逼近。 6.水渐渐蹿上来,放肆地舔着人们的腰。 7.木桥开始发抖,开始痛苦地呻吟。 8.水,爬上了老汉的胸膛。 9.突然,那木桥轰的一声塌了。 10.一片白茫茫的世界。
课文中留给大家印象最 深的是老汉的形象,为什么 却用“桥”为题?
这究竟是一座什么样的桥? 生命桥
父爱桥
英雄桥
他像一座山。



坚固
……
威严如山 ( )如山
希望之靠山
பைடு நூலகம்
镇定如山
威严如山
信念如山
铁面如山
爱子如山
……
他像一座山。
在这场逃难中,作者抓人物的动作、神态写出老汉的 表现,塑造了老支书高大如山的形象。故事中,还有 很多的村民,他们的表现各有不同,请看插图,选择 一个人物仔细观察,结合情节,抓住他们的动作、神 态来写一个片段。

部编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册《夏天里的成长》名师配套课件第二课时

部编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册《夏天里的成长》名师配套课件第二课时

都用关键句来体现一段话的中心。 关键句位置不同。
生物
都列举了事例。 列举的事例从易到难。
事物 人
生物
用俗语、谚语过渡。
事物 人
课文表达特点关键句位置不同。
段话的中心。
2. 列 举 的 事 例 从 易 到 难 。
2.都列举了事例。
3.用俗语、谚语过渡。
3.分条表达。
夏天里的成长
回顾第一课时的 学习,完成知识树。
事物
生物

夏天是万物迅速生长的季节。
植物 动物
事物
夏天的长是
飞快的长,
跳跃的长, 活生生的看
生物

得见的长。
夏天是万物迅速生长的季节。
学习提示: 默读第3-4自然段,圈出作者围绕“夏天是万物
迅速生长的季节”写的事物。
草长,树木长,山是一天一天地变丰满。稻秧长,甘蔗长, 地是一天一天地高起来。水长,瀑布长,河也是一天一天地变宽 变深。俗话说:“不热不长,不热不大。”随着太阳威力的增加, 温度的增加,什么都在生长。最热的时候,连铁路的铁轨也长, 把连接处的缝隙几乎填满。柏油路也软绵绵的,像是高起来。
学习提示: 默读课文,思考:第2-4自然段能不能调换顺
序?为什么?
不 能 , 因 为 2-4 自然段是围绕中心层 层递进的,调换会破 坏文章的条理性。
珍惜时间,努力生长。
小结 本文开篇以“夏天是万物迅速生长的季节”这一 中心句引领全文,以“迅速生长”点明夏天事物成长 的特征。围绕中心句,分别从动植物的生长、山河 大地的生长、人的生长三方面进行具体描写。
一过夏天,小学生有的成了中学生,中引学用俗生语有、的谚成语了过渡大。学 生。升级、跳班,快点儿,慢点儿,总是要长。北方农家的谚语 说:“六月六,看谷秀。”又说:“处暑不出头,割谷喂老牛。”农 作物到了该长的时候不长,或是长得太慢,就没有收成的希望。 人也是一样,要赶时候,赶热天,尽量地用力地长。

最新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第18课--古诗三首》(第2课时)优质教学课件PPT

最新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第18课--古诗三首》(第2课时)优质教学课件PPT
拟人、对偶
二、对《江南春》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C )
A.“千里莺啼绿映红”一句,形象地描绘出春天的江南花红 柳绿、鸟语花香的特点。 B.“多少楼台烟雨中”一句,概括地写出了千里江南楼台掩 映、春雨朦胧的特点。 C.有诗人认为《江南春》中“千里”的“千”字实为“十” 字之误用,因为“千里莺啼,谁人听得?千里绿映红,谁人见 得?”这是很有见地的。 D.《江南春》以虚实结合的手法,突出了江南细雨朦胧,春 意盎然的特征,写得十分传神。
书湖阴先生壁
王安石(1021—1086),字介甫,
号半山,江西临川(今江西抚州)人, 世称临川先生。宋代改革家、思想家、 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有《王 临川集》《临川集拾遗》等存世。
初读课文
点击图标, 听范读
朗读古诗,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解诗题
题写在墙壁上的诗
明诗意
大意:茅屋常被主人打扫,干 净得不生青苔,院内一排排的 花木都是主人亲手种植的。Leabharlann 牧(803—852)字牧之,京兆万
年(今陕西西安)人。唐代文学家。晚 年居长安城南樊川别墅,后世称他为 “杜紫薇”“杜樊川” 。杜牧诗歌成就 尤高,与李商隐齐名并称“小李杜”。 著有《樊川文集》。
初读课文
点击图标, 听范读
朗读古诗,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重难点字书写指导
yīng
中间的秃宝盖要写 得长一些,盖住下半部 分的“鸟”,使整个字 结构稳定、平衡。
这首诗抓住哪些景物写出了江南春天 的特点?
自然景物 人文景观
晴朗之景 烟雨之色
读一读
在朗读前两句诗时,应该 用柔和舒缓的语调,读出江南 春景欢快、明朗的感觉;读后 两句时,语调可稍稍低沉,读 出蒙蒙细雨的缥缈只感。

部编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册《只有一个地球》名师配套课件第二课时

部编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册《只有一个地球》名师配套课件第二课时

渺小
资源有限 不可再生 提出疑问 不能移居 移居遥远
保护地球
地球是那样美丽壮观, 又是那样地渺小。
地球所拥有的自然资 源是有限的。
人类不能指望地球被 破坏以后再移居到别 的星球上去。
我们要精心地保护地 球,保护地球的生态 环境。
地球是那样美丽壮观,又是那样地渺小。

地球所拥有的自然资源是有限的。
推荐阅读 《联合国人类环境宣言》

1、回顾本节课所学知识,熟练 掌握知识要点。 2、完成课后练习题。
课堂小结
今天学完了你有什么收获呢?
各抒己 见吧!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1、老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课知识点。 2、布置课后练习任务。
部编版六年级上册
只有一个地球
只有一个地球
学习任务一
交流: 看了图片,你有什么感受?你想到了课
文的哪句话?
只有一个地球
我们这个地球太可爱了,同时又太容易破碎了。
只有一个地球
学习任务二
自主学习: 默读课文5-7自然段,边读边思考:我们为
什么不能移居到别的星球上去呢?找出理由并 加以概括。
建移民基地只是遥远的设想。 有可能移居的星球太远。
《宇宙生命之谜》
只有一个地球
我们要精心保护地球,保护地球的生态环境。
只有一个地球
学习任务三
学习提示 默读课文,思考: “我们要精心保护地球,保护地球的生态环
境。”是课文的主要观点,这个结论是怎样一步 步地得出来的?
美丽壮观
渺小 资源有限 不可再生 提出疑问 不能移居
移居遥远 保护地球
美丽壮观


人类不能指望地球被破坏以后再移居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课时
(一)、回顾课文内容
1.简单说一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2.放声读一遍课文,解决上节课学生提出的有关内容上的疑问。

(二)、品读课文,体会表达
1.边读边画,解决第一课时留下的有关表达上的疑问。

2.深入理解课文内容,指导朗读。

[预设内容]:
(1)“我真想也跟它们寒喧一下,可惜我不懂它们的语言”
你能读懂作者的心思吗?(抓住“真想”“可惜”)
把这种心思读出来。

(2)“甲虫音乐家们全神贯注地振着翅膀,优美的音韵,像灵泉一般流了出来”。

评价一下甲虫们的音乐演奏得怎么样?
作者是通过哪些语句把这“优于人间一切的音乐”表达出来的?
听录音──虫鸣,读句子。

(3)“我悠悠忽忽地漫游了一个下午,直至夕阳亲吻着西山的时候,红鸠鸟的歌声才把我的心灵唤出来。


谈谈你对这个句子的认识,哪些词用的好?好在哪里?(联系作者所表达的情感)
把体会到地放在这个句子里尽情地读出来。

(4)自由读三、四、五自然段。

从这些文字中,你感受到了哪些情趣?(小虫驻足痴望、“村民”熙熙攘攘往来、意味深长地对视、像南国的少女、交流、攀谈的投机……)
作者是怎样让我们感受到这种情趣的?
把这些情趣通过你的朗读传递给大家,共同分享。

3.体会表达方法、表达效果:
出示课文开头:
“今天,我又躺在田野里,在无限的静谧中,忘了世界,也忘了自己。


(1)结合课文内容谈谈对这句话的认识和自己的体会。

(2)你认为课文中还有哪些句子写得好,好在哪里?(可以小组交流,讨论、总结)(三)、积累语言
1.把文中自己认为写得好的词句抄写在摘抄卡上。

2.交流摘抄卡,读给同学听。

3.背诵摘抄的内容。

4.提倡尽可能地在习作中用一用。

(四)、回归整体,拓展延伸
1.配乐朗读全文(接读),尽情抒发“草虫的村落”给我们带来的情趣。

2.课文作者想象丰富,感受独特,向我们展示了一个丰富多彩、富有情趣的虫子们的世界。

你有没有类似的经历,讲出来和大家共同分享。

3.写一写自己观察过的小虫,注意展开想象,融入自己的感受。

(随堂落实“小练笔”)。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