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化学岩石测量规程

合集下载

1:5万化探规范(初稿)

1:5万化探规范(初稿)

1:5万化探规范(初稿)2010地球化学调查(比例尺1:50000)规范分析测试部分(初稿)7样品加工7.1 野外样品加工7.1.1 采集水系沉积物、土壤、岩石样品时要防止污染。

装样品的布袋,无论是新的或是已经使用过的旧样袋都要经过洗涤后才能使用。

如果样品是在水中采集的水系沉积物,则当样品装入布袋后,应用手挤干,以避免免样品间相互污染。

7.1.2 采集的水系沉积物、土壤样品,装入布袋后,一般应在驻地晒干,有条件的也可在自动温度控制的电烘箱内烘干。

但箱内温度不能超过60℃,不论采用哪种干燥方法,在干燥过程中要不时揉搓样品,以免样品结块。

干燥后的样品要用木锤轻轻敲打以使粘土胶结物中颗粒解体。

7.1.3 采集的水系沉积物、土壤样品经过干燥后,按规范或设计批准的粒度在野外驻地进行过筛。

过筛处理后的样品应充分混匀,采用四分法分取120g,,放入塑料瓶或纸袋中。

如果要测定金元素时,样品质量应不少于150g。

7.1.4 野外水系沉积物、土壤样品加工流程见图X。

(略)7.1.5 岩石样品野外一般不进行加工,只需将样品晒干装箱送实验室加工处理。

7.1.6 在野外加工处理样品时,防止样品的相互污染,每处理完一个样品后,凡是和上一个样品接触过的筛子、台秤等物都要清理干净,然后再进行下一个样品的处理。

每一个样品的编号、登记、填写送样单等工作要做得准确无误。

每日工作完毕要有专职人员进行质量检查,以保证野外样品加工质量。

7.2 实验室样品加工7.2.1 实验室应配备专职的样品管理人员,负责样品的验收、检查和保管。

样品送交承担分析工作的实验室时,均需办理样品交接手续。

在双方交接过程中,如发现送来样品有下述情况之一者,实验室有权拒收样品,并应及时通知送样单位处理。

a.无送样委托书,或送样委托书填写不清、不全;b.样品无编号或编号混乱或有重号;c.样品在运输过程中受到破损、丢失或污染;d.样品质量不符合本规范或设计书要求。

7.2.2 样品经验收合格后,实验室样品管理人员在送样委托书上签字,注明收样日期,并返回一份委托书给送样单位。

土壤测量地球化学测量规范

土壤测量地球化学测量规范

土壤地球化学测量规程目录前言 ............................................................................................................................................ I II1 范围 (1)2 规范性引用的文件 (1)3 总则 (1)3.1目的任务 (1)3.2工作区域 (1)4 设计书编写 (1)4.1编写依据 (1)4.2准备工作 (1)4.3主要内容 (3)5 野外工作方法技术要求 (4)5.1样点布设 (4)5.2样品采集 (5)5.3 定点与记录 (7)5.4 野外样品加工及管理 (8)6 野外工作质量检查 (8)6.1 三级质量检查 (8)6.2野外质量检查内容 (9)6.3质量检查记录 (10)6.4问题的处理 (10)7 实验室样品接收与加工 (10)7.1 实验室资质 (10)7.2 样品接收 (10)7.3 分析样品加工 (11)7.4 分析样品加工粒径 (11)7.5 测定金样品加工 (11)7.6 加工工具与清洁 (11)7.7样品分装 (11)7.8 样品加工损耗 (11)7.9 分析付样保管 (12)7.10保管期限 (12)8 样品分析及质量监控 (12)8.1样品分析 (12)8.2分析方案选择 (12)8.3 详查样品分析技术要求 (13)8.4 质量控制 (14)8.5 分析质量评估 (17)9 数据整理与数据库建立 (17)9.1 数据整理 (17)9.2 数据库建立 (18)10 地球化学图件编制 (18)10.1 原始图件编制 (18)10.2地球化学图件编制 (18)11异常查证与评价 (21)11.1异常查证目的任务 (21)11.2 异常筛选与排序 (21)11.3异常分类 (21)11.4异常解释推断 (22)11.5异常查证程度 (22)11.6异常查证的技术要求 (22)11.7异常评价 (23)11.8异常查证工作报告 (23)11.9 异常登记 (23)12成果报告编写 (23)12.1编写要求 (23)12.2编写提纲 (24)12.3报告附图、附件 (25)13资料汇交 (25)附录A (规范性附录)土壤地球化学测量记录卡 (27)附录B (资料性附录)GPS野外使用要求 (29)附录C (资料性附录)GPS坐标校正校验记录 (30)附录D (资料性附录)质量检查登记系列表 (31)附录E (资料性附录)地球化学异常登记 (39)前言本标准遵循GB/T1.1-2009《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的结构和编写》给出的规则起草。

地球化学分散流测量规程

地球化学分散流测量规程

地球化学水系沉积物测量规程1.引言根据ZT/DKY-S—2003的要求,为更好的执行ZT/DKY7.5-1C—2003,结合地质矿产行业相关标准的规定,制定本规程。

2.目的和范围2.1 目的本规程的目的是规范地球化学勘查水系沉积物测量野外工作的技术要求,保证水系沉积物测量的质量,使其完全满足地质勘查工作需要。

2.2 范围适用于地质矿产勘查项目及其它专项地球化学勘查项目的水系沉积物测量工作。

3.职责3.1 本要求的责任部门是生产技术部和各勘查室及项目组。

3.2 生产技术部负责各地质勘查项目中水系沉积物测量要求的提出和工作进行中或工作结束后对工作质量的检查验收。

3.3各勘查室根据工作进程,负责安排地球化学水系沉积物测量工作,并进行定期的检查和指导。

3.4项目组成员具体负责地球化学水系沉积物测量工作的实施。

4.管理内容与要求4.1适用范围水系沉积物测量适用于水系、水系沉积物较发育的丘陵地区、中低山区、高寒山区等地区;干旱荒漠区具水系(或干沟)发育的山区、丘陵区以及岩溶地区发育水系和临时性水流地区亦可采用水系沉积物测量。

水系沉积物测量一般适用于小于1:5万比例尺的区域地球化学勘查。

4.2采样密度4.2.1比例尺为1:20~1:25万的区域化探采样密度:1个点/ km2 。

工作条件十分困难的地区可适当放稀。

4.2.2比例尺为1:5万化探扫面,采样密度一般可在4~8个点/km2之间选择。

4.3采样布局4.3.1 1:20万(1:25万)水系沉积物测量采样布局原则:a)采样点要分布均匀。

要使1:50000地形图上按1km2划出的采样格子(称小格)中的绝大多数(95%以上)小格内都有采样点分布,应做到基本不出现或很少出现连续3个以上空白小格。

当采样密度平均为1-2个点/1km2时,小格内样品一般不要多于2个。

采样点分布均匀并不意味着将采样点布置在采样格子央,而应将采样布置在每一个格子中能最大限度控制汇水面积下;b)采样点主要分布在二级水系中和一级水系口上。

土壤地球化学测量规范(DZ_T_0145一94).

土壤地球化学测量规范(DZ_T_0145一94).

DZ 中华人民共和国地质矿产行业标准DZ/T 0145一94土壤地球化学测量规范1995-01-27发布 1995-12-01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地质矿产部发布目录1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 (1)2引用标准 (1)3总则 (1)4工作设计 (1)4.1资料收集 (1)4.2方法有效性与技术试验 (2)4.3设计书内容 (2)4.4测区与测网 (2)4.4.1测区范围 (2)4.4.2测区的部署原则 (3)5 野外工作 (3)5.1测地及采样点的定位工作 (3)5.2采样工作及编录 (3)5.2.1 采样工作 (3)5.2.2 采样编录 (4)5.3野外样品加工及管理 (4)5.4野外工作质量检查 (4)5.4.1野外质量检查制度 (4)5.4.2各类检查结果要用文字和表格的形式 (5)5.4.3采样质量评估 (5)6 样品测试工作 (5)6.1实验室样品加工及管理 (5)6.2测试项目 (6)6.3测试技术要求 (6)7资料整理工作 (8)7.1土壤地球化学测量的资料 (8)7.1.1原始资料包括 (8)7.1.2 成果报告包括报告书及其附图、附件 (8)7.2资料的检查与验收 (8)7.3资料整理的基本步骤和内容 (8)7.4异常的解释推断 (8)7.4.1 背景值与异常下限值的确定方法 (8)7.4.2 异常的筛选与分类 (9)7.4.3 异常的检查和推断解释 (9)7.5图件编制 (9)8成果报告 (9)附录A 采样层位(深度)和加工粒度试验方法 (10)附录B 常见的元素地球化学共生关系 (11)附录C 某些类型矿床中元素组合的一般规律 (12)附录D 主要铀矿床的指示元素 (13)附录E 土壤地球化学测量取样记录卡 (14)附录F土壤测量地球化学异常登记卡 (15)中华人民共和国地质矿产行业标准DZ/T 0145一94土壤地球化学测量规范1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1.1本标准规定了土壤地球化学测量工作中主要方法、技术要求和规则。

化探野外工作方法及要求

化探野外工作方法及要求

化探野外工作方法及技术要求根据测区地质、地理条件等选用最合适的化探方法。

常用的化探方法有:岩石测量、水系沉积物测量、土壤测量等。

一、岩石地球化学测量岩石测量的采样工作和样品加工等方面的工作效率较低,成本较高,因而很少在大范围内开展面积性岩石测量。

一般在露岩较好地区进行详查,查证异常,钻孔原生晕等。

1、采样布局:面积性测量布设:应根据探查对象特点选择方网或矩形网。

可以采用剖面法或以目标追踪法进行采样。

也可以采用按一定面积划分采样单元,即采用单元网格采样。

等轴状或透镜状矿体与异常,通常采用方格网;带状或长条形矿体或异常一般使用矩形网格。

地形切割剧烈的山区,可以沿山脊及山脚以及易通行道路布置取样,尽量使样品在区内分布均匀。

每一矿化体或异常上不少于2条测线,每条测线上不少于2~3个样点。

剖面布设:剖面方向通常垂直地层、构造线或异常体,视范围大小布置不同密度的剖面。

2、采样定点:通常使用仪器布设测网或采用GPS定点,定点误差在相应比例尺图上不大于2mm。

3、采样方法:⑴、面积性测量:要求采组合样,可按测线组合或按网格组合。

通常采样格子或分域采样,每个采样网格内均匀地布采5~8个子样组合为一个样品;沿线采样则由3~5点,岩石碎片5~8块组成组合样。

通常每一种岩石应分别取样,不可几种岩性混采。

组合范围在5~10m或1/10点距的范围内。

当矿化极不均匀,或遇构造带、矿化带、蚀变带等有利地段时,应适当加密采样。

⑵、剖面测量:按以确定的剖面位置,据不同目的和地质特点,沿剖面线采集组合样。

⑶、钻孔原生晕采样:钻孔岩心取样是沿着钻孔岩心,自上而下在一定点距内作连续拣块或间断拣块。

必要时取地质副样。

取样密度按矿化类型确定,而分样间距是以岩心提升回次结合孔深和地质特征划分岩性段来确定的。

通常对脉型矿或断裂构造型矿化,含矿层可以3~5米。

甚至1~2米间距取样。

对无矿化、厚度大的岩层,岩性变化不大时,点距可以放稀到5~10米。

中国地质调查局相关规范

中国地质调查局相关规范

1、DZ 中华人民共和国地质矿产行业标准DZ/T 0078-93《固体矿产勘查原始地质编录规定》2、D Z 中华人民共和国地质矿产行业标准DZ/T 0020-2002《铁、锰、铬矿地质勘查规范》3、DZ 中华人民共和国地质矿产行业标准DZ/T 0079-93《固体矿产勘查地质资料综合整理、综合研究规定》4、DZ 中华人民共和国地质矿产行业标准DZ/T 0033-2002《固体矿产勘查/矿山闭坑地质报告编写规范》5、DZ 中华人民共和国地质矿产行业标准DZ/T 0205-2002《岩金矿地质勘查规范》6、DZ 中华人民共和国地质矿产行业标准DZ/T 0214-2002《铜、铅、锌、银、镍、钼矿地质勘查规范》6、《探矿工程地质编录讲义》编写:陈子裘山西省地矿局二一四队总工办7、GB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T 13908-2002《固体矿产地质勘查规范总则》8、GB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T 17766-1999《固体矿产资源/储量分类》9、GB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 958-89《区域地质图图例》(1∶50000)1.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岩石分类和命名方案火成岩岩石分类和命名方案( GB/T17412.1-1998 )2.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岩石分类和命名方案沉积岩岩石分类和命名方案( GB/T17412.2-1998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岩石分类和命名方案变质岩岩石分类和命名方案( GB/T17412.3-1998.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地质图用色标准( 1 ∶ 500000 ~、 1 ∶ 1000000 )( GB6390-1986 )5.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区域地质图图例(1 ∶ 50000 )( GB 958 ).中华人民共和国地质矿产行业标准固体矿产勘查报告格式规定( DZ/T0131-1994 ).中华人民共和国地质矿产行业标准岩石矿物鉴定质量要求和检查办法( DZ/T0130.2-1994 )32.中华人民共和国地质矿产行业标准岩矿分析质量要求和检查办法( DZ/T 0130.3-1994 )33.中华人民共和国地质矿产行业标准1∶50000和1∶200000化探样品分析质量要求和检查办法(DZ/T0130.6-1994)34.中华人民共和国地质矿产行业标准岩矿分析试样制备规程( DZ 0130.13-1994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矿区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勘探规范( GB/T12719-1991 )工程地质调查规范( 1 ∶ 100000 ~ 1 ∶ 200000 )( DZ/T0096-1994 )工程地质调查规范(1 ∶ 25000 ~1 ∶ 50000 )( DZ/T0097-1994 )黄土地区工程地质调查规程(1∶100000 ~1∶200000 )(DZ/T0063-1993)地质灾害分类分级(试行)( DZ0238-2004 )泥石流灾害防治工程设计规范( DZ/T0239-2004 )建设用地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技术要求( DZ/T0245-2004 )滑坡防治工程设计与施工技术规范( DZ/T0240-2004 )地质灾害防治工程监理规范( DZ/T0241-2004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地球化学勘查技术符号( GB/T14839-1993 )地球化学勘查术语(1 ∶ 200000 )( GB /T14496-1993 )地球化学勘查图图式、图例和用色标准( DZ/T0075-1993 )地球化学普查规范(1 ∶ 50000 )( DZ/T0011-91 )区域地球化学勘查规范( DZ/T0167-2006 )岩石地球化学测量技术规程( DZ/T0248-2006 )土壤地球化学测量规范( DZ/T 0145-94 )一、中国地质调查局1、TC 深度一般不超过3m,底宽≥0.6m。

《实验地球化学》实验指导书.docx

《实验地球化学》实验指导书.docx

实验一、岩石氯仿沥青的测定一、基本原理和试剂使用技术规范1.基本原理:利用氯仿对岩石屮沥青物质的溶解性,能溶解于氯仿屮的必为非极性的冇机质类化合物。

在78°C的水浴屮被加热的氯仿变为蒸气后,经冷凝管冷却在样品的顶端形成液体从样品粉末上淋过,使其屮的有机质类溶解于氯仿屮。

溶有样品的氯仿现被加热成为蒸气。

不断循环往复的蒸淋,使样品屮的冇机质完全溶解在氯仿小。

最后以质量法求出从固体样品屮被氯仿溶解出的有机物的含量。

2.本方法以小华人民共和国石油天然气行业标准SY/T 5118-1995《岩石屮氯仿沥青的测定脂肪抽捉法》为依据,结合实验室具体条件制定的检测方案。

二、适用样品及样品的处理1.样品种类:岩心、岩屑、土壤、植物等干燥后的固体样品。

2.样詁用量:泥岩2200g;灰岩2500g;煤或油页岩:15-50g。

3.核对样品:按样品分析通知单核对样品的编号、井号、井段、层位、岩性描述、样品量、样品外观质量(重点察看是否有污染)、分析项口。

4.净化样品:对样品表面有污染的,应进行切削等净化处理。

使样品保持原始面口。

5.样品干燥:样品粉粹前在40〜45°C干燥4小时以上。

6•样品粉粹:样品在不超过50°C的条件下粉粹至粒径为0. 18mm (60〜80 口)以下,并保持样品的干燥。

三、试剂与仪器设备1・试剂:(所有有机试剂需经脱水、蒸憾、无酸性反应,色谱检查合格。

)铜片:铜含量应大于99%;使用前用细砂纸磨去表而氧化物,并用氯仿清洗干净。

医用脱脂棉:使用前用氯仿抽捉至不发荧光。

平底烧瓶:500ml > 1000ml o 量筒:250ml、500ml o锥形瓶:50 ml o 氯仿;乙醇;氯化钙;盐酸;大张滤纸;2.仪器设备:电热恒温水浴,四孔,量程:37〜100°C;电子分析天平:量程:0~200g,感量:0. lmg;托盘天平:量程:0〜200g,分辨率0. lg;索氏脂肪抽提器:500ml、1000ml;电热鼓风干燥箱:量程:50〜250°C,分辨率1°C;试剂蒸傭捉纯装置;分样检验筛;旋转蒸发器。

3-06区域地球化学勘查规范

3-06区域地球化学勘查规范

区域地球化学勘查规范比例尺:1:200000DZ/T 0167-19951 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1.1 本规范对区域地球化学勘查(简称区域化探)工作的基本任务,工作性质、设计书的编写,中低山、丘陵区、特殊景观区的野外工作方法,样品加工和样品库,区域化探中的岩石样品采集、野外工作质量检查,样品多元素分析及质量监控。

质量评估,地球化学图和原始图件的编制,异常查证,地球化学图说明书的编写等作了规定,确立了统一标准。

1.2 本规范主要适用于地质矿产行业的区域地质矿产调查中进行的1:200000区域地球化学勘查工作,亦可供比例尺1:500000的同类工作或其他行业进行类似工作时参考使用。

2 引用标准GB9649 地质矿产术语分类代码DZ/T0075DZ/T00113 总则3.1 区域化探属基础地质矿产调查工作之一,应覆盖全部可工作的我国国土面积。

它的主要工作目的是发现由金属或非金属成矿区(带)、矿田和大、中型矿床以及某些地层、构造和火成岩的区域地球学化特征所引起的省的、区域的和局部地球化学异常,并为基础地质研究等领域提供某些基础地球化学资料。

常按国际分幅范围部署测区。

我国常用工作比例尺为1:200000,交通很不发达的边缘地区同时也采用1:500000,它们的采样密度(以水系沉积物测量为例)分别为:0.25~1点/km2和0.04~0.10点/km2。

3.2 按地理特点和区域化探工作条件,可把我国大致分为以下两类地区:a. 中低山、丘陵地区(见图1);b. 具有各料特殊地理景观条件的边缘地区。

所谓具有特殊地理景观条件的边缘地区主要是指分布在黑龙江、内蒙古东部等地的森林沼泽、内蒙古(大青山南坡除外)、甘肃兰州以西、宁夏、新疆、青海柴达木盆地及其周缘的干旱、半干旱荒漠、青海、西藏、新疆、川西、甘肃祁连山等地的的高寒山区,西藏西部的刘寒湖沼荒漠、广西、贵州、云南等地的岩溶,云南西南及海南岛等地的热带雨林,我国西北地区的黄土高原,以及内地沿海冲洪积平原区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岩石地球化学测量规程
1.引言
根据ZT/DKY-S-2003的要求,为更好的执行ZT/DKY7.5-1C—2003,结合地质矿产行业相关标准的规定,制定本要求。

2.目的和范围
2.1 目的
本要求的目的是规范地球化学勘查岩石测量野外工作的技术要求,保证岩石测量的质量,使其完全满足地质勘查工作需要。

2.2 范围
适用于地质矿产勘查项目中地球化学岩石测量工作及其它专项地球化学勘查项目的岩石测量工作。

3.职责
3.1 本要求的责任部门是生产技术部和各勘查室及项目组。

3.2 生产技术部负责各地质勘查项目中地球化学岩石测量工作进行中和工作结束后对工作质量的检查验收。

3.3 各勘查室根据工作进程负责安排地球化学岩石测量工作,并对工作进行定期的检查和指导。

3.4 项目组成员具体负责地球化学岩石测量工作的实施。

4.管理内容与要求
4.1适用范围
4.1.1为系统地了解不同地层和岩浆岩中元素的含量(或近似丰度),为区域化探异常解释和评价提供资料,同时,也为基础地质研究提供地球化学资料。

4.1.2为在异常查证和矿产普查中,应用岩石地球化学测量,解决矿源层、赋矿层、矿体剥蚀程度、寻找隐伏矿床等提供资料。

4.1.3在区域化探中不适宜采用水系沉积物、土壤、岩屑等方法的地区利用岩石地球
的测量进行区域化探扫面。

4.2采样密度
仅在利用岩石地球化学测量进行区域化探扫面时,其采样密度要求为:
1:20万化探扫面:1个点/1-2km2
1:5万化探扫面:4-12个点/ km2
用作其他目的的岩石测量不作密度要求。

4.3采样布局
4.3.1用作区域化探扫面的岩石测量布局原则同水系沉积物测量。

4.3.2为了解不同地层、岩浆岩中元素丰度值的岩石测量按不同地质构造单元(或沉积相)来布置。

对不同时代的沉积岩、变质岩和岩浆岩进行系统采样。

地层以系(或组)为统计单元,每个采样单元应有30件以上样品;岩浆岩以期或主要岩类为采样单元,每个主要岩类至少有7-10件样品,变质岩区以变质建造或分布面积大的主要岩类为采样单元,每个主要岩类样品数一般不少于5件。

4.4采样方法
4.4.1区域化探扫面的岩石测量采样方法和要求:
a)沉积岩(含火山岩)样品的采集。

主要选取各地质时代研究程度高、代表性好、岩性出露齐全的区域地质调查标准剖面进行,在标准剖面不能满足要求时,可布
置部分辅助剖面或点采少量样品;岩浆岩样品的采集。

主要选取各岩类(不同时
代)面积较大的和有代表性的岩体取样,采样剖面应穿过岩体的不同岩性单元;
变质岩样品的采集,应依变质岩的不同类型区别对待,深变质体的采样可参照岩
浆岩类的取样方法,采样要着重考虑变质建造、岩类及其面形分布特征。

浅变质
体的采样,可参照沉积岩的采样方法进行。

b)采集岩石样品时,每个样品在采样点周围10-20米范围内,多处采集(3处以上)同一岩性的新鲜岩石碎块(直径应小于30mm)组合成一个样品,重量300克以
上。

按岩石测量记录卡的格式记录有关内容,并应附有采样点的地形地质示意图。

岩石采样点位置应标在1:50000的地形图上;
c)对部分地区已按图幅在采集水系沉积物样品的同时采集的岩石样品也可以利用,但应注意检查采样的布局和样品质量,并根据本区的地层构造单元分布特征,适
当补采一些标准剖面,以保持全区岩石采样布局的完整性;
d)采集岩石样品时,要避免在接触带、蚀变带和有矿化迹象的部位取样。

在野外定名有困难的岩石样品,应单独取薄片鉴定样;
e)岩石采样工作要保证质量。

岩石采样应由熟悉本地区地质情况的人员主持。

4.4.2常查证、矿产普查、详查中岩石地球化学测量的采样方法和要求:
a)样品采集一般以测制穿过异常中心或构造蚀变带的地质—地球化学剖面的方式进行,分岩性、层位、蚀变矿化强弱等进行连续拣块(或刻线)采样,对矿化、
蚀变地段适当加密取样;
b)样品重量根据勘查的矿种和目的需要而定,一般要求大于300克。

4.5采样定点和标绘
4.5.1采样点位的确定采用罗盘交汇结合地形地物方法,尽量使用符合精度要求的GPS 定位,点位误差要求在图上小于2mm,以直径2mm圆圈标于地形图上。

取样点处应留有标记。

4.5.2采用剖面进行采样的,其剖面测制和定位要求参照ZBD/002《物化探工程测量规范》进行,剖面起始点及矿化蚀变部位应留有标记。

4.6采样编号和记录
4.6.1区域化探岩石样品编号与水系沉积物测量编号方法相同。

记录使用统一的岩石测量记录卡(附录)
4.6.2其他用途的岩石样品编号在一个工作区内按地质点、剖面号等统一编号。

记录可使用地质野外记录本。

记录要求内容齐全,且便于信息化管理。

4.7野外资料整理
4.7.1采样小组使用的地形图手图,每日野外工作结束后,要将采样点着墨,以直径
2mm小圆圈标定采样点,写上样品号。

同时要将手图的全部内容转绘到一张同比例尺地形图上,制成采样点底图。

转点误差应小于0.5mm。

4.7.2采样记录卡填全室内需填内容,按1:5万图幅整理成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