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绒棉精梳牵伸工艺优化
精梳机顶梳齿密对长绒棉精梳质量及成纱质量的影响

参考文献[1] 宋英莉.提高牛仔用纱质量的几项技术措施[J].棉纺织技术,2017,45(12):67-70.[2] 王志鸿,王充.浅议弹力牛仔织物的特点及其发展趋势[J].棉纺织技术,2018,46(12):81-84.[3] 李丹丹,祝成炎,田伟,等.赛络纺棉双丝弹力包芯纱牛仔织物的性能[J].现代纺织技术,2017,25(6):45-48.[4] 赵利,潘红,章友鹤.半精纺的产品创新及工艺优化[J].纺织导报,2017(5):73-76.[5] 陈崇利,马秀霞,吕显锋,等.仿针织双弹牛仔面料的生产实践[J].棉纺织技术,2017,45(5):63-66.[6] 夏建林,章友鹤.牛仔布用纱的开发创新与质量控制技术[J].纺织导报,2010(10):36-40.[7] 洪昌义.低配棉低捻度牛仔用转杯纱的生产[J].棉纺织技术,2019,47(8):65-67.目前双芯丝包芯纱是弹力牛仔布生产中使用较多的纱线品种,但如果纱线线密度与芯丝规格互配不当或芯丝退绕张力不匀,均易产生芯丝露白疵点,造成布匹降等。
为减少该疵点产生,提高布面质量,应从控制长丝张力和络筒捻结两方面进行工艺优化设计,长丝退绕张力要采用加装吊环张力器,加装大导轮和使用张力胶辊等技术措施来降低长丝退绕运行的不稳定性。
同时,对络筒电清参数设定进行把关,解决络筒捻接问题,减少百万米总切疵带来的长丝露白数量,使其控制在标准范围内以满足牛仔布加工要求。
4 结语近几年来,国内牛仔布及牛仔用纱生产企业根据消费者对牛仔服饰的舒适化、功能化的需求,先后开发了多种新型牛仔布,如新型弹力牛仔布、多功能牛仔用布、轻薄型牛仔布、针织牛仔布与仿针织牛仔布等四大系列。
目前,由于使用纤维原料多样化及牛仔用纱的新型化与功能化,彻底改变了牛仔布使用原料单一、织物厚重、色泽单调的格局,牛仔布正在向多品种、多用途、多色彩、多功能的“四多”方向发展,既适应了人们对牛仔服饰穿着的新需求,又提高了我国牛仔用纱、牛仔布、牛仔服饰在国内外市场的竞争力。
精梳长绒棉5.8tex纱的节棉实践

辊清 棉 机 ( F 1 9型 三 刺辊 清 棉 机 ) 或 A0 — C 0 sF A9 0 2型 双 棉 箱 给 棉 机 —
F 24 型 梳 棉 机 一 A 2B
F 31 A 1 F型并 条机 ( 并 ) 预 一
E 2型条 并 卷 联 合 3
司 的一个 常规 品种 , 纺纱 难 度较 大 , 吨纱 用棉 量也 较 高 ,0 8年初 吨纱用 棉为 1 0 .9 k 。要 想 在 20 32 g 4 完 成 用户要 求 的 基 础上 进 一 步 降低 用 棉 成 本 , 如 何 避 免纤 维 损 伤 、 少 短绒 产 生 , 减 降低 棉 结 , 工 是
作 者 简 介 : 昭 民 ( 9 0 ) 男 , 程 师 , 城 ,5 0 0 孟 17 一 , 工 聊 22 0 收 稿 日期 :0 9 1 .0 2 0 -2 1
2 各 工 序 工 艺 配 置及 生产 措 施
2 1 配 棉 工 序 .
由于用 户对 精 梳 长 绒 棉 5 8tx品 种 要 求 高 . e
好、 单纤强 力 较 高 的新疆 长绒 棉 为 主 体成 分 。原
棉 马克隆值 控 制 在 3 7~ . 。为 了节 约 配 棉 成 . 42 本 , 用一定 比例 的新疆 13长绒棉 , 由于其 含 使 3 但 杂较 高 , 我们 对 新 疆 13长绒 棉 在 清棉 中采 用 了 3 单独 的除杂 工 艺 , 然后 在 预 并 采取 与 新 疆 17长 3
2 4 精 梳 工 序 .
绒棉 棉条混 和 的混 棉 方式 。配棉 等 级 在 1 ~2级
之间 。原棉 接批 做 到勤 调 、 变 、 变 , 利 于 成 少 慢 有 纱质量 的稳 定及各 工序 工艺参 数 的相对稳 定 。根 据季节 不 同 , 配棉灵 活 掌握 , 时调 整 。 及
纺长绒棉精梳工艺

纺长绒棉精梳工艺一、纺长绒棉精梳工艺的定义纺长绒棉精梳工艺是一种用于加工长绒棉纤维的纺纱工艺。
它通过对长绒棉进行精密梳理和纺纱处理,使得棉纤维的纤维长度更加均匀,纤维间的杂质和短纤维减少,从而得到更加优质的纱线。
纺长绒棉精梳工艺通常包括以下几个主要步骤:1. 筛选:首先对原料进行筛选,去除杂质和短纤维,保留长绒棉。
2. 干燥:将筛选后的长绒棉进行干燥处理,以降低纤维含水量,提高纺纱质量。
3. 梳理:将干燥后的长绒棉送入梳棉机进行梳理。
梳棉机通过旋转的钢丝锥将棉纤维进行精密梳理,使纤维在纱线中的排列更加平行,纤维长度更加均匀。
4. 平行化:经过梳理的纤维进一步通过平行机进行平行化处理,使得纤维在纱线中的排列更加整齐,提高纺纱效果。
5. 纺纱:平行化后的纤维送入纺纱机进行纺纱处理。
纺纱机通过旋转纺杆将纤维进行拉伸和扭转,形成纺纱线。
6. 纺纱成品:纺纱机输出的纺纱线经过整理、捻合等环节,最终形成纺长绒棉纱线的成品。
三、纺长绒棉精梳工艺的特点纺长绒棉精梳工艺具有以下几个特点:1. 纤维长度均匀:经过精梳处理的长绒棉纤维长度更加均匀,纤维间的差异性较小,提高了纺纱质量。
2. 减少杂质和短纤维:通过梳理和筛选等工艺,可以有效去除纤维中的杂质和短纤维,提高了纱线的纯度和强度。
3. 提高纺纱效率:纺长绒棉精梳工艺采用了现代化的机械设备,可以实现自动化生产,提高了纺纱的效率和产量。
4. 优质的纺纱线:经过精梳处理后,得到的纺长绒棉纱线质量更加优良,具有较高的强度和柔软度,适用于高品质纺织品的生产。
四、纺长绒棉精梳工艺的应用纺长绒棉精梳工艺广泛应用于高档纺织品的生产,如高级面料、针织品、家纺产品等。
由于纺长绒棉精梳工艺能够提高纱线的质量和纺纱效率,生产出的纺织品具有较高的品质和附加值,因此在高端市场具有一定的竞争优势。
总结:纺长绒棉精梳工艺是一种用于加工长绒棉纤维的纺纱工艺,通过精密梳理和纺纱处理,得到纤维长度更加均匀、杂质和短纤维减少的优质纱线。
应用新型细纱牵伸专件提高CJ7.3tex纱质量

* 通讯联 系人 : 刘丽娜 ( 9 1) 女 , 1 7一 , 陕西 省周至 人 , 助理 工程 师, 从事 纺织 工艺研究工作 , - a : o di @1 6 c 。 Em iw or g 2.o l n n r
・
3 ・ 4
纺织科技 避展
21 年第 4 01 期
复磨进刀量大, 对成纱质量不利等因素 , 复磨周期定 将
12 1 试 验机 型 ..
13 试验 结 果 .
() 析表 1表 2数据 得 出 , A5 8机 型 18 细 1分 、 F 2 4# 纱机 由于使 用 了 YJ一 12 摇 架 , 纤 中铁 壳 及 碳 纤 z 4A 碳
上销 , A5 3 而 1 A机 型 3 细 纱机 仍用 TF 8 1 8 摇 3 1~ 1A
2 1 试 验说 明 .
由于我 公 司没 有冷 冻 站 , 调 虽经 改 造但 能力 有 空
限 , 能完 全 满 足 生 产 需 要 , 别 是 夏 季 高 温 高 湿季 不 特 节, 车间 内区域 温湿 度差别 较 大 。二 、 工 区紧靠 空调 三
架、 铁中铁壳、 铁上销 , 同品种同配棉情况下 , 在 成纱条 干 C 值差异在 15/ V . 左右 , 9 6 可见新型牵伸专件对改 善成纱条干 C 值影响之大。 V () 2 由于铝衬胶辊套差为零 , 解决了双层不处理胶 辊在使用过程中应力重新分 配问题 , 精磨后胶 辊圆整 度好 , 对纤 维 的 握 持 好 , 头 相 对 较 低 。管 间 C 断 Vb和 双层 不处理 胶辊 相差 0 6左 右 , . 纺纱 一致 性 好 , 与锭 锭 间条 干 C 9值差 异小 , 面风 格好 。 V 6 / 布
() 衬 胶 辊 的 主 要 优 点 是 成 纱 一 致 性 好 , 间 3铝 管 C 小, Vb 对一些布面风格要求 高, 路清晰 的高档 织 纹
双精梳准备工艺流程的调整方法

双精梳准备工艺流程的调整方法文/刘允光唐博(聊城允光精梳技术服务中心,临清市华兴纺织有限公司)在生产特细号纱线时常采用双精梳工艺,以最大限度地排除精梳条内的短绒、结杂,提高纤维长度整齐度。
采用双精梳工艺的最大难点之一是二道精梳小卷退绕严重粘卷的问题。
01双精梳工艺的技术难点生产特细号纱常用纤维长度长、细度细的长绒棉原料,而双精梳工艺准备工序并合数过多、牵伸倍数过大而导致牵伸过度,小卷中纤维的伸直平行度很好,使小卷内的纤维间缺乏必要的抱合力而造成小卷粘连,特别是二道精梳小卷粘卷更严重,不易成网,并粗工序缠绕也会很严重,对成纱质量的影响较大。
为减轻二道精梳的粘卷问题、保证顺利成网,有些企业在二道条并卷时搭配几根预并条,这也是无奈之举。
减小棉卷定量可以降低总牵伸倍数,但小卷定量也不宜过轻,否则容易缠绕而无法正常生产。
生产实践表明:合理设置双精梳准备工艺流程和总并合数、适当减少总牵伸倍数、改善小卷结构,是解决二道精梳小卷粘连的关键。
02不同精梳准备工艺流程双精梳工艺调整案例目前国内常用的精梳准备工艺流程基本上有三种:预并条机→条卷机工艺;条卷机→并卷机工艺;预并机→条并卷机工艺。
三种流程的共同特点是在二道精梳机小卷严重粘连。
因而双精梳工艺应在满足小卷质量的前提下最大限度地减少准备工艺的总并合数、降低总牵伸倍数,避免过度牵伸,二道精梳准备工艺的成卷机构最好不牵伸,直接并合成小卷即可,以避免二道精梳条子过熟过烂。
2.1 预并→条卷工艺流程的调整预并→条卷工艺的小卷纵向条痕明显,在单精梳流程中已很少选用,但在双精梳工艺中仍有一定优势。
调整案例:A272F型并条机→A191型条卷机→A201型精梳机(一道精梳)→A191型条卷机→A201型精梳机(二道精梳)。
主要工艺参数见表1。
2.1.1 总并合数由于A201C/D型精梳机为双桶3个小卷并合喂入,而A201E/F 型精梳机为单桶6个小卷并合喂入,经过计算该工艺流程的总并合数为12960-51840,若一次、二道精梳均采用3个小卷喂入,总并合数为12960,在精梳退绕过程没有出现棉卷粘连现象,但精梳条的重量不匀率及条干不匀率较高;若头道精梳采用6个小卷喂入、二道精梳采用3个小卷喂入,总并合数为25920,棉卷略有粘连现象;而一次、二道精梳均采用6个小卷喂入,总并合数可达51841,二道精梳会出现明显小卷的粘连现象。
用正交试验法优化生产精纺羊绒纱工艺参数

用正交试验法优化生产精纺羊绒纱工艺参数摘要用毛纺设备生产精纺羊绒在工艺参数选择方面完全不同于常规的毛类产品,主要是由于羊绒的纤维短,细度细,卷曲度大。
决定了包括喂入负荷、喂入根数、牵伸倍数、前隔距、总隔距、喂入及牵伸及出条及卷绕张力、下机重、针板密度、拔取隔距、拔取长度、集合器大小和毛油和抗静电剂的种类及加入量等一系列工艺参数都需要进行摸索。
为此采用正交试验的方法对生产精纺羊绒纱的工艺参数进行优化,取得一定成绩,产品得到市场和用户的一致好评。
关键词:羊绒;卷曲度;短纤维;精纺;和毛油;回潮由于中国石油大庆炼化公司纺织厂的设备为精梳毛纺设备,主要适应做纤维长度在70mm~110mm之间天然纤维,化学纤维的纯纺或混纺产品。
针梳机最小隔距为30mm,而羊绒纤维的平均长度在36mm左右,30mm以下短绒含量在20%~30%之间,羊绒纤维的卷曲度也大于羊毛纤维,毛纺设备对这些短纤维控制不住,条干很差。
所以在工艺参数的选择上完全不同于常规的毛类产品。
通过很多次试验方法对比,最终选择正交试验的方法优选羊绒纱的工艺参数,这种方法经过实践证明简单易行,完全适合优化工艺参数,效果显著。
经过优化工艺参数生产精纺羊绒纱产品质量取得显著变化,纱线的乌斯特条干水平大幅度提高,乌斯特CV%值均由乌斯特世界公报的50%水平范围提高到乌斯特世界公报的5%水平范围内;纱线的外观质量织片由有厚薄档、云斑比较明显变成织片云斑很淡,没有厚薄档;纱线的可纺性原来特别差,用毛率很大,工人的劳动强度也很大,经过正交试验优化工艺参数后用毛率从原来的111.5%降低到现在的107.73%,原来纺纱一车间细纱每人当一台车,现在两人当三台车,生产效率提高50%。
下面以生产精纺羊绒纱16.67tex/2为例,采用正交试验方法优化其工艺参数。
1 分析影响精纺羊绒纱线产品质量的主要影响因素1.1 精纺对精纺羊绒纱的质量要求与各种因素的关系客户对纱线的产品质量要求主要包括外观实物质量和物理指标和条干水平,而这些质量要求除了和原料本身的指标、生产环境、操作工的本身素质、设备完好状态有关外,主要是产品的工艺流程和工艺参数有直接的关系,它关系到产品质量的好坏。
精梳工序加工长绒棉的几项措施

板 间的梳 理质 量 ; 时 有针 对 性 地 调 整 相关 工艺 同 参数 , 高排杂 效果 。 提 ( ) 保 证 梳 棉 刺 辊 和 锡 林 线 速 比 的 前 提 4在
革新 改造 ・
棉 在并 条头并 与 细 绒 棉进 行 并 合 , 以保 证 产 品 质 量 的 同时 兼 顾 生 产 的 正 常 进 行 。所 选 长 绒 棉 指
标 : 棉 等 级 2 0级 , 体 长 度 3 . m, 质 长 配 . 主 6 3m 品
度 3 . m, 绒率 8 1 % , 8 2m 短 . 7 含杂 率 12 % , . 6 单纤
有 以下 几点 。
() 1 精梳 准 备 工 序 牵 伸 倍 数 不 能 过 大 , 止 防
棉条 过 于熟 烂 。预 并 工 序 A 7 F型 预 并 条 机 采 22
用 5根并 合 , 区牵 伸 17 后 . 7倍 ; 牵 伸 5倍 ~6 总 倍 , 可 能 伸直 前 弯 钩纤 维 ; 拉 隔 距 8 1 尽 罗 i T mx1 4 m m。A 9 型 条卷机 采用 1 11 8根并 合 , 止 小卷 黏 防 卷 , 善小卷 纵 向 、 向均 匀度 ; 改 横 总牵 伸 13 9倍 ; .9 为 改善小 卷 的条 痕 现象 , 条 罗拉 ~给 棉 罗 拉 牵 导 伸 由 10 94倍 降 为 10 5倍 。 . 2 .0
强力 C V值 6 1 , 克 隆 值 3 8 。在 精 梳 工 序 .% 马 .2
中, 长绒 棉 的纺 制 特 别 重要 , 了不 使纤 维 梳 断 , 为
在保证 产 品质量 的前 提 下 降 低精 梳 落 棉 , 少 吨 减
纺织行业年终工作总结优化生产工艺提高产品品质

纺织行业年终工作总结优化生产工艺提高产品品质纺织行业年终工作总结:优化生产工艺提高产品品质在过去的一年中,我所在的纺织行业取得了长足的发展。
为了进一步提高产品品质、优化生产工艺,并使企业在市场竞争中站稳脚跟,我在本文中将总结一下过去一年的工作情况,并提出一些改进建议。
1. 前言作为一家纺织企业,产品品质一直都是我们的核心竞争力。
通过对过去一年产品品质进行分析,我们可以发现一些问题,如织料有色差、染色不均匀、缝线断裂等。
这些问题直接影响了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和企业的声誉。
因此,我们迫切需要优化生产工艺,提高产品品质。
2. 优化设计与评估流程为了提高产品的品质,我们需要优化设计与评估流程。
首先,我们可以引入CAD技术,通过计算机辅助设计来提高设计质量和生产效率。
其次,在设计过程中,我们需要引入严格的评估标准,确保产品的各项指标能够满足要求。
3. 加强原材料采购管理优质的原材料是保证产品品质的基础,因此,我们需要加强原材料采购的管理。
建立健全的供应商评估制度,选择合作伙伴时不仅要考虑价格因素,还要综合考虑供货能力、产品质量、交货周期等。
此外,我们还应加强原材料的质量检验,确保原材料的合格率。
4. 引入先进设备和技术在优化生产工艺方面,引入先进的设备和技术是非常重要的。
我们可以投入资金购买并更新现有设备,以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品质。
同时,我们还可以引进一些先进的生产工艺技术,如自动化生产线、智能检测设备等,以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降低生产成本。
5. 增加员工培训与技能提升员工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提高员工的技能水平对于优化生产工艺和提高产品品质至关重要。
我们可以通过组织培训班、邀请专家进行技术指导等方式,提高员工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水平。
另外,我们还可以建立良好的激励机制,激励员工积极参与技能培训和学习。
6. 加强质量控制与反馈优化生产工艺和提高产品品质还需要加强质量控制与反馈。
建立健全的质量控制体系,严格按照国家标准和企业要求进行检测与评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长绒棉精梳牵伸工艺优化豆孝坤;任家智;张一风;章伟【摘要】精梳工序中牵伸工艺参数的选取对成纱质量影响较大,为了提高并准确预测成纱质量,运用二次通用旋转组合设计方法建立成纱质量指标与牵伸工艺之间的回归模型,以目标规划法构造目标函数,利用最优化法求得相对合理的最优工艺,并试验验证.结果表明:成纱条干CV值、棉结、粗细节、毛羽和断裂强度等质量指标与理论预测结果十分接近.利用优化后的数学模型能较好地调整精梳牵伸工艺并预测成纱质量.【期刊名称】《纺织高校基础科学学报》【年(卷),期】2019(032)002【总页数】6页(P169-174)【关键词】精梳机;牵伸工艺;长绒棉;二次通用旋转组合设计;纱线质量【作者】豆孝坤;任家智;张一风;章伟【作者单位】中原工学院纺织学院,河南郑州 450007;中原工学院纺织学院,河南郑州 450007;中原工学院纺织学院,河南郑州 450007;中原工学院纺织服装产业河南省协同创新中心,河南郑州 450007;中原工学院纺织学院,河南郑州 450007;中原工学院纺织服装产业河南省协同创新中心,河南郑州 450007【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S104.20 引言牵伸是纺纱过程中极其重要的一道工序,主要是将须条抽长拉细,使须条逐步达到预定的线密度[1];同时,被前罗拉握持的快速纤维在从周围纤维丛中抽出时,在摩擦力作用下,纤维弯钩将逐渐消除,须条内部纤维伸直,平行度提高,成纱质量指标明显改善[2-3]。
牵伸工艺参数的选择对须条的牵伸质量有直接影响,牵伸工艺配合不当,将造成纤维损伤、牵伸不开、须条条干均匀度恶化等问题,经过后道工序加工,易造成成纱断裂强度下降,毛羽数量增多,成纱条干均匀度下降,成纱千米粗、细节,棉结剧增[4-7]。
在牵伸工艺上,张弘强[8]、蒿培建[9]研究了牵伸前、后条子中纤维排列的变化;卢远航、陈革等研究了牵伸波对成纱质量的影响[10-11];朱耀麟等[12]通过建立自调匀整系统的数学模型,对喂入棉条定量检测点和输出棉条定量检测点进行相关分析,最后确定系统的实时长度延迟计算;宋栓军[13]、冯清国[14]研究了细纱牵伸区牵伸力的测量方法和其对细纱质量的影响;文献[15-16]分析了纤维在牵伸过程中的蠕变特性和纤维拉伸倍数与纤维长度、工艺参数间的关系等。
张婉婉等[17]提出了一种基于改进平滑滤波和均匀性度量算法的纱线条干均匀度检测算法。
但是在精梳工序牵伸工艺参数的优化及其对成纱质量的影响方面缺少相应研究与分析。
本文采用二次通用旋转组合设计对精梳牵伸工艺进行优化设计,在精梳及纺纱工艺参数相同的条件下利用长绒棉进行纺纱试验,对成纱质量指标进行测试、建立质量指标与工艺参数间的回归方程,并对回归方程和回归方程系数的显著性进行检验,得出有效回归方程,最后目标规划法得出最优工艺。
1 实验1.1 原料采用100%新疆长绒棉,精梳小卷定量为66 g/m。
利用USTER AFIS PRO 2测试得到精梳棉卷的总棉结数80 粒/g,纤维棉结数75 粒/g,总杂质数27 粒/g,上四分位长度38.9 mm,16 mm以下质量和根数短绒率6.9%和21.2%。
1.2 纺纱工艺流程及工艺参数纺纱线密度为14.58 tex,纺纱工艺流程如下:JSFA2186型精梳机→JWF1310并条机→BHFA498粗纱机→FA507细纱机。
各工序工艺参数设置如表1~4所示。
表 1 JSFA2186型精梳机主要工艺参数Table 1 Main process parameters of JSFA2186 comber锡林定位/分度顶梳插入深度/cm顶梳齿密/(齿·cm-1)搭接刻度速度/(钳次·min-1)锡林总齿数/齿总牵伸倍数后区牵伸倍数精梳条定量/g·(5 m)-137030+0.538037 18017.271.3721.6表 2 JWF1310并条机主要工艺参数Table 2 Main process parameters of JWF1310 drawing frame并合数总牵伸倍数后区牵伸倍数主牵伸罗拉中心距/mm后区牵伸罗拉中心距/mm66.931.344852表 3 BHFA498粗纱机主要工艺参数Table 3 Main process parameters of BHFA498 roving frame粗纱定量/g·(10 m)-1捻度/捻·(10 cm)-1卷绕密度/(圈·cm-1)总牵伸倍数后区牵伸倍数主牵伸罗拉中心距/mm后区牵伸罗拉中心距/mm锭速/(r·min-1)3.964.84.69.391.415464650表 4 FA507细纱机主要工艺参数Table 4 Main process parameters of FA507 spinning frame线密度/tex捻系数总牵伸倍数后区牵伸倍数主牵伸罗拉中心距/mm后区牵伸罗拉中心距/mm锭速/(r·min-1)14.636027.11.33475112 000 1.3 测试仪器及指标测试条件:测试温度20℃,相对湿度60%。
利用USTER AFIS PRO 2测试精梳条棉结(个/g)、杂质含量(个/g),纤维长度分布以及16 mm以下短纤维含量(%),测试次数10次/试样;利用电子天平测量落棉率(%),测试次数5次/试样。
利用USTER条干仪测试精梳条条干均匀度,测试速度50 m/min,测试时间2 min,成纱条干CV值、成纱棉(+200%)、千米粗节(+50%)和千米细节(-50%)含量,测试次数5次/试样,测试速度400 m/min,测试时间2.5 min。
利用YG063T全自动单纱强力仪测试成纱断裂强度(cN/tex),测试次数10次/试样;利用YG172纱线毛羽测试仪测试成纱3 mm毛羽,测试次数10次/试样。
2 工艺参数优化实验2.1 实验设计通过前期的试验,设主牵伸罗拉中心距x1,后区牵伸罗拉中心距x2,后区牵伸倍数x33个参数为试验因子,采用三元二次通用旋转组合设计试验[18]。
因子编码见表5。
表 5 因子水平编码表Table 5 Factor level coding table编码x1x2x3+1.68248.056.02.00+146.854.81.85045.053.01.62-143.251.21.39-1.68242.050.01.24根据实验设计,在纺纱工艺流程及纺纱各工序参数相同条件下进行20次实验,具体实验方案和测试结果见表6。
表 6 精梳及成纱质量指标测试结果Table 6 Test results of combing and yarn quality indicators序号x1x2x3精梳条条干CV/%精梳条总棉结/(个·g-1)CV/%千米细节/个千米粗节/个千米棉节/个3mm毛羽数/(根·m-1)断裂强度/(cN·tex-1) 11114.393113.8212.050.7119.63.4523.6 211-13.603413.839.651.7108.72.8624.0 31-114.073213.924.343.3111.02.9921.7 41-1-13.363214.073.941.2102.32.7524.2 5-1114.263514.166.745.7101.02.0323.5 6-11-13.553013.947.350.089.32.3421.9 7-1-114.453113.874.143.391.22.5522.8 8-1-1-13.913013.733.845.090.23.1622.2 9-1.682004.013513.853.347.795.33.2022.6 101.682003.464714.116.051.0100.32.8019.6 110-1.68204.093313.945.243.388.72.7821.6 1201.68203.873913.967.350.0103.03.1024.5 1300-1.6824.294013.886.740.389.33.2022.7 14001.6823.972813.765.748.294.03.7023.3150004.273213.795.039.185.02.5123.1160004.122613.665.035.088.02.3622.3170004.083013.533.543.092.52.4422.1180004.332813.673.837.190.02.4322.0190003.962613.697.540.082.53.1022.5200004.172713.836.238.082.52.2422.82.2 回归方程的建立建立牵伸工艺参数与成纱质量指标的回归方程模型如下:(1)根据表6,采用最小二乘法计算成纱各质量指标回归方程的系数,如表7所示。
在进行统计检验前,成纱质量指标与牵伸工艺参数之间的线性关系仅是一种假设,还需对回归方程进行显著性检验,其显著性检验结果如表8所示。
在回归方程显著的前提下,对初始回归方程的回归系数进行检验,剔除对回归方程的结果影响较小的回归系数,在0.3的显著水平下,剔除不显著的回归系数后回归方程如表9所示。
表 7 纱线各质量指标的回归系数Table 7 Regression coefficient of yarn quality indicators指标b0b1b2b3b12b13b23b11b22b33 条干CV13.695 0.0280.014-0.0001-0.105-0.065 0.028 0.0980.0880.043 千米细节5.143 0.9141.684 0.063 0.908 0.393 0.133-0.0280.5380.521 千米粗节38.728 0.6162.669 0.617 1.298 0.893-0.7183.5792.6251.776 千米棉结86.554 5.738 3.510 2.945 0.760 0.865 1.625 5.1864.4973.012 断裂强度22.447-0.143 0.511 0.0230.163-0.638 0.388-0.3550.3350.317 3 mm毛羽数2.526 0.095-0.017 0.055 0.239 0.219 0.081 0.0870.0660.247表 8 回归方程显著性检验结果Table 8 Result of significance test for regression equation指标F1F2显著性条干CVF1=0.66798<F0.05(5,5)=5.05F2=4.455 59>F0.05(9,10)=3.02显著千米细节F1=1.333 63<F0.05(5,5)=5.05F2=2.789 68>F0.1(9,10)=2.35显著千米粗节F1=1.002 87<F0.05(5,5)=5.05F2=6.177 71>F0.01(9,10)=4.94显著千米棉结F1=3.902 60<F0.05(5,5)=5.05F2=3.904 40>F0.05(9,10)=3.02显著断裂强度F1=9.164 15<F0.01(5,5)=10.97F2=1.689 92>F0.5(9,10)=0.99显著 3 mm毛羽数F1=2.555 91<F0.05(5,5)=5.05F2=1.382 89>F0.5(9,10)=0.99显著表 9 各指标的有效回归方程Table 9 Effective regression equations for indicators指标有效回归方程条干CVy=13.695 41+0.098 10x12+0.08749x22+0.041 53x32-0.105 00x1x2-0.065 00x1x3 千米细节y=5.142 93+0.913 89x1+1.683 53x2+0.538 15x22+0.520 47x32+0.907 50x1x2 千米粗节y=38.728 44+2.668 84x2+3.579 47x12+2.624 88x22+1.776 35x32+1.297 50x1x2 千米棉结y=86.554 22+5.738 43x1+3.509 57x2+2.945 37x3+5.186 31x12+4.496 88x22+3.011 95x32 断裂强度y=22.447 00+0.510 89x2-0.354 63x12+0.334 80x22+0.317 12x32-0.637 50x1x3+0.387 50x2x33 mm毛羽数y=2.526 29+0.246 51x32+0.238 75x1x2+0.218 75x1x32.3 因子交互作用及等高图分析因素间的交互作用分析是将其中一个因素在零水平下固定, 然后将剩余的2个因素进行交互作用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