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石化工业发展“十三五”规划

合集下载

“十三五”:从石化大国到石化强国

“十三五”:从石化大国到石化强国

“⼗三五”:从⽯化⼤国到⽯化强国当前,国内经济⾯临着增长速度换挡期、结构调整阵痛期、前期刺激政策消化期等三期叠加的严峻形势。

2016年是“⼗三五”开局之年,我国⽯化⾏业如何在挑战中前⾏?在近期召开的中国⽯油和化学⼯业联合会第四次会员⼤会暨⽯油和化学⼯业“⼗三五”发展战略专题论坛上,来⾃商务部、⼯信部与中国⽯油和化学⼯业联合会的负责⼈共同描绘未来发展的蓝图。

产能过剩⽭盾未除根本“⼗⼆五”期间,⾯对复杂的国内外形势,我国⽯化⾏业⼤⼒推进发展⽅式转变和结构调整,能源保障能⼒进⼀步增强,产业结构调整稳步推进,科技创新迈上新台阶,节能减排成效显著,企业综合实⼒显著提升,对外合作取得显著成果。

然⽽,我国⽯化⾏业产能过剩⽭盾没能从根本上缓解,产业和产品结构低端化、同质化问题依然严重。

随着我国能源资源以及环境约束的进⼀步增强,要素成本上升较快,市场需求增速减缓,⽯化⾏业创新能⼒和市场开拓能⼒亟待提⾼。

“尤其是我国⽯化⾏业长期以来对⾼端化、差异化产品开发重视不够,⽆法满⾜消费市场的变化,制约了产业转型升级,导致全⾏业产能严重过剩与贸易逆差⼤的局⾯并存。

”专家指出。

根据中国⽯油和化学⼯业联合会的统计,我国⽯化⾏业贸易逆差⾼达2819.9亿美元。

进⼝合成材料4548万吨,进⼝⾦额占全⾏业的38.8%;进⼝有机化学原料4098.2万吨,进⼝⾦额占全⾏业的29.7%。

供给能⼒不强,是我国⽯化⾏业存在的深层次问题,不仅表现在产品质量较低,⽽且表现在供应侧管理模式效率低及营销服务模式落后。

确⽴⽯化强国发展⽬标基于当前现状,“⼗三五”期间,我国要努⼒从⽯化⼤国向⽯化强国转变。

“我国企业的创新能⼒与国外先进⽔平相⽐差距较⼤,下⼀步应该考虑怎样改变基础原材料、初级化学品为主的产品结构,⼤幅提升全⾏业创新能⼒。

”专家说。

⼤⼒优化供给结构、努⼒提⾼供给能⼒是必由之路。

“以三⼤合成材料为例,我国要重点开发合成树脂专⽤料及⾼熔牌号;在防⽌丁苯橡胶、顺丁橡胶等⼤宗橡胶产品产能⽆序扩张的同时,提⾼⾼附加值、绿⾊环保橡胶⽣产⽐例;提升通⽤级纤维的性能,重点发展⾼附加值的差别化纤维和多纤材料。

石化和化学工业发展规划(2016-2020年)

石化和化学工业发展规划(2016-2020年)

石化和化学工业发展规划(2016-2020年)石化和化学工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经济总量大,产业关联度高,与经济发展、人民生活和国防军工密切相关,在我国工业经济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石化和化学工业发展取得了长足进步,基本满足了经济社会发展和国防科技工业建设的需要。

但与发达国家相比,在技术创新、产业结构、绿色发展等方面仍有一定差距。

“十三五”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也是我国由石化和化学工业大国向强国迈进的关键时期。

为贯彻落实《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中国制造2025》和《国务院关于推进国际产能和装备制造合作的指导意见》,推动石化和化学工业由大变强,指导石化和化学工业持续科学健康发展,特编制本规划。

本规划中的石化和化学工业是指以石油、天然气、煤炭、化学矿和生物质等为原料进行化学加工的产业,不包括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专用设备制造业。

规划期为2016-2020年。

一、行业现状和发展环境(一)发展成就“十二五”时期,面对国内经济增长速度换挡期、结构调整阵痛期、前期刺激政策消化期三期叠加的复杂形势和世界经济复苏艰难曲折的外部环境,我国石化和化学工业积极应对各种风险和挑战,大力推进“转方式、调结构”,全行业总体保持平稳较快发展,综合实力显著增强,为促进经济社会健康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

1.综合实力显著增强。

“十二五”期间我国石化和化学工业继续维持较快增长态势,产值年均增长9%,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9.4%,2015年行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1.8万亿元。

我国已成为世界第一大化学品生产国,甲醇、化肥、农药、氯碱、轮胎、无机原料等重要大宗产品产量位居世界首位。

主要产品保障能力逐步增强,乙烯、丙烯的当量自给率分别提高到50%和72%,化工新材料自给率达到63%。

2.结构调整稳步推进。

区域布局进一步改善,建成了22个千万吨级炼油、10个百万吨级乙烯基地,形成了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环渤海地区三大石化产业集聚区;建成云贵鄂磷肥、青海和新疆钾肥等大型化工基地以及蒙西、宁东、陕北等现代煤化工基地。

辽宁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辽宁省“十三五”节能减排综合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

辽宁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辽宁省“十三五”节能减排综合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

辽宁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辽宁省“十三五”节能减排综合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辽宁省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17.04.21•【字号】辽政发〔2017〕21号•【施行日期】2017.04.21•【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节能管理正文辽宁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辽宁省“十三五”节能减排综合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辽政发〔2017〕21号各市人民政府,省政府各厅委、各直属机构:现将《辽宁省“十三五”节能减排综合工作实施方案》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辽宁省人民政府2017年4月21日辽宁省“十三五”节能减排综合工作实施方案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印发“十三五”节能减排综合工作方案的通知》(国发〔2016〕74号)精神,深入推进节能减排各项工作,结合我省实际,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总体要求和目标(一)总体要求。

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认真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紧紧围绕“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落实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基本国策,以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和改善生态环境质量为目标,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为动力,坚持政府主导、企业主体、市场驱动、社会参与,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确保完成“十三五”节能减排约束性目标,保障人民群众健康和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促进经济转型升级,实现经济发展与环境改善双赢,为建设生态文明提供有力支撑。

(二)主要目标。

到2020年,全省单位地区生产总值能耗比2015年下降15%,能源消费增量控制在3550万吨标准煤以内。

全省化学需氧量、氨氮、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排放总量分别控制在101.1万吨、8.8万吨、77.5万吨、66.2万吨以内,比2015年分别下降13.4%、8.8%、20%、20%。

中石化发布“十三五”发展规划,这五年将这么干!

中石化发布“十三五”发展规划,这五年将这么干!

8月2日,历时近2年编制的中国石化集团公司“十三五”发展规划(以下简称《规划》)正式发布。

《规划》积极顺应全球产业变革和社会经济发展趋势,把握新常态下石油石化产业发展的新变化新机遇,认识新形势下的新风险新挑战,结合中国石化新时期下发展的新特点,坚持问题导向,聚焦突出问题,统筹存量调整和增量优化,把破解难题、推动改革、引领创新作为提高规划科学性和可操作性的重要举措。

《规划》的主要思路可以浓缩为“围绕1个愿景、贯彻3大要求、强化5大理念、实施5大战略、抓好6个统筹、聚焦8大重点,做好8个增值、落实4个保障、完成3大布局”,为公司明确了发展方向,给业务板块提供了发展依据,为广大干部职工描绘了美好愿景,成为员工凝心聚力的纽带,对中国石化增强发展动力、厚植发展优势,实现长期健康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中石化“十三五”发展主要思路图解(点击图片看大图)《规划》作为中国石化“十三五”期间发展的行动总纲领,在编制过程中始终高度重视服从服务于国家重大战略部署和国家中长期规划,与各项专项规划、地方发展规划以及相关产业政策进行紧密衔接,确保贯彻落实党和国家的战略意图和深化改革要求。

《规划》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按照“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要求,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主动适应、积极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把握新一轮科技革命、产业革命和能源革命发展趋势,以服务国家战略为使命,尤其是“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等战略,以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为中心,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抓手,以创新为动力,以人才队伍为基石,以党的建设为保障,更加注重价值引领、创新驱动、资源统筹、开放合作、绿色低碳,加快转方式调结构、提质增效、迈向中高端,努力做强做优做大、打造国际竞争力,实现国有资产保值增值,为建设世界一流能源化工企业奠定坚实基础,更好地履行经济责任、政治责任和社会责任,用实践证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正确性和制度的优越性。

盘锦辽东湾新区石化及精细化工产业园区简介

盘锦辽东湾新区石化及精细化工产业园区简介

盘锦辽东湾新区石化及精细化工产业园区简介
作者:
来源:《当代化工》2020年第05期
盘锦辽东湾新区石化及精细化工产业园区(以下简称“园区”)成立于2005年12月,是國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盘锦辽东湾新区重要组成部分,是盘锦市发展石化及精细化工产业的重要载体,也是辽宁省“十三五”规划确定的按照世界级石化基地的目标开发建设的两大基地之一。

2012年被国家工信部评为“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石油化工产业),同年盘锦石化和精细化工产业成为辽宁第一个超千亿的产业集群。

园区始终坚持绿色、环保、循环、可持续的发展理念,按照终端产品拉动中上游产品,不断拉长拓宽产业链条的思路,现已实现产业差异化、规模化、集群化的发展格局。

经过十多年的发展,园区基础设施建设和产业发展都取得了令人瞩目成绩,实现了在辽宁沿海经济带的率先崛起,是盘锦市乃至辽宁省对外开放的平台与前沿阵地,是环渤海地区最具有发展潜力的产业集群集聚区。

国土资源部:“十三五”重点建设七大石化产业基地

国土资源部:“十三五”重点建设七大石化产业基地

列, 但产业集约化 、 规模化 、 一体化水平偏低 , 高端石
化 产品发 展滞 后 , 供 给存在结 构性 短 缺 , 部 分传 统领 域行 业产 能过 剩严 重 , 短 期 内化解 产能 过剩 的压 力 巨大 。
征管流程和表证单书 , 持续推进税务行政审批制度
改革 。 国家税 务 总局 政策 法规 司有 关 负责 人 表示 , 放 管 结 合是 税 务行 政 审批 制度 改 革 的重 要 原则 , 在 取 消和下 放税 务行 政审批 事项 , 加 大力 度转 变职 能 、 简
落后产能 , 重点建设七大石化产业基地 , 同时推动化 工新能源 2 0 2 0 年提升至亿吨级 , 其中煤化工产量增
加 到近 9 0 0 0 万 吨。 目 前 ,我 国主要 石化 产 品生产 能力位 居世 界前
定税务行政审批事项 ,对可能涉及设立行政审批 的
税 务部 门规 章和 税收 规范性 文件 严格 把关 ,进行 合 法性 审查 ,防止 制度性 侵权 ,提 高税 收制度 建设 质 量 ,抓 紧清 理税 务行 政 审批 项 目涉 及 的 文件 依 据 、
中国石油 和化 工行业 “ 十三 五规划 ” 已在 紧锣密 鼓 编制 当 中。初步 方案是 着力 破解 产能过 剩 ,淘 汰
持放管结合 ,强化税务行政审批改革后的事中事后 管理 , 持续释放改革红利 , 激发企业 和市场活力 , 不
断提 高税 收管理 法治 化和科 学化 水平 。 《 意 见》 要求 , 各级 税务 机 关不 得 以任 何形 式 设
为此 ,国务院常务会议部署石化产业科学布局
和 安全环 保集 约发 展 。据 国家 发展 改革 委产业 协调 司调研 员 曹传 贞 透露 , 《 石 化 产业 规 划布 局 方 案 》 目 前 已制订 完成 ,近期 国家 发展 改革 委将会 同工 信部 下 发该方 案 。方案 提 出 ,将推 动产业 集 聚发展 ,重

辽宁省生态环境厅关于印发《辽宁省危险废物集中处置设施建设规划(2023-2025年)》的通知

辽宁省生态环境厅关于印发《辽宁省危险废物集中处置设施建设规划(2023-2025年)》的通知

辽宁省生态环境厅关于印发《辽宁省危险废物集中处置设施建设规划(2023-2025年)》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辽宁省生态环境厅•【公布日期】2023.08.11•【字号】辽环发〔2023〕34号•【施行日期】2023.08.11•【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自然生态保护正文辽宁省生态环境厅关于印发《辽宁省危险废物集中处置设施建设规划(2023-2025年)》的通知各市人民政府:《辽宁省危险废物集中处置设施建设规划(2023-2025年)》已经省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落实。

辽宁省生态环境厅2023年8月11日辽宁省危险废物集中处置设施建设规划(2023-2025年)辽宁省生态环境厅二〇二三年八月目录前言...................................................................... .. (1)第一章规划背景...................................................................... (2)第一节“十三五”主要工作进展 (2)第二节当前存在问题 (3)第二章产生现状与需求分析 (6)第一节危险废物产生及处置情况 (6)第二节危险废物产生量预测 (7)第三章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规划目标 (8)第一节指导思想...................................................................... . (8)第二节基本原则...................................................................... (8)第三节规划目标...................................................................... . (9)第四章主要任务...................................................................... . (10)第一节优化提升利用处置能力及水平 (10)第二节强化危险废物源头管控 (15)第三节提升危险废物收集转运能力 (16)第四节深入完善医疗废物处置体系 (16)第五节强化全过程监管能力建设 (17)第六节加强区域和部门联防联控 (20)第五章保障措施...................................................................... . (21)第一节强化组织实施 (21)第二节压实企业责任 (21)第三节加大投入力度 (21)第四节强化技术支撑 (22)第五节加强宣传引导 (22)前言为深入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意见》《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强化危险废物监管和利用处置能力改革实施方案的通知》《危险废物重大工程建设总体实施方案(2023—2025年)》要求,指导和推进全省危险废物集中处置设施统筹布局和建设,不断提升和完善危险废物及医疗废物收集、利用、处置能力,结合《辽宁省“十四五”生态环境保护规划》,制定本规划。

盘锦锦辽东湾湾新区石化化及精细细化工产产业园区简简介

盘锦锦辽东湾湾新区石化化及精细细化工产产业园区简简介
[4]宋辉辉. 底水油藏开采规律及挖潜措施研究[D]. 北京:中国石油大 学,2007.
[5]Ozkan E, Raghavan R. Performance of horizontal wells subject to bottom water drive[R]. SPE18559,1990.
[6]包然. 非均质油藏开发规律研究[J]. 化工管理,2017 (19):212. [7]李雪英, 王凤来, 文慧俭, 等. 不同沉积韵律的厚层砂体水淹级别
water and water cresting dynamic diagram
针对不同的隔板渗透率对底水锥进抑制程度有 显著的不同,当隔板渗透率为 0 时,因为底水绕流, 所以无法驱替隔层下伏、上覆原油,因此形成“屋 檐油”和“屋顶油”;然而在弱渗透隔板中,底水可 缓慢浸透隔板,可以有效驱替隔板周围附近区域的 原油,促进采收率的提高。因此,具有弱渗透能力 的隔板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减轻底水锥进速度,与此 同时,也可以有效运用底水驱替出原油,增加无水 采油期。当隔板渗透率达到 50 md 时,无水采油期 明显缩短。因此随着隔板渗透能力的增加,无水采 油期越来越短[16]。
第 48 卷第 11 期
宋惠馨,等:带隔板的韵律性砂岩底水油藏油水流动规律研究
2613
不同隔板渗透力对正、反韵律砂岩底水油藏的 界面之间的隔板对底水有明显的阻隔作用,油水界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采出程度和油水流动影响显著。
面处的次之,油水界面下的隔板基本不起阻隔作用。
因此在设计射孔段时,尽量在射孔段底部到油水界
面之间的位置至少要留一个隔板,以利于抑制底水
5 结束语
隔板因素影响了正、反韵律砂岩底水油藏油水 流动规律,控制了采出程度的高低和底水锥进的流 动形态。隔板大小、位置及渗透率在正、反两种韵 律情况下,采出程度随着隔板尺寸的增大呈现增加 趋势,并且趋势比正韵律砂岩底水油藏较为明显。 但并不是隔板越大,无水采出程度越高,见水越晚。 如隔板尺寸过大,隔板将会彻底封堵住底水,底水 彻底丧失向上流动的能力,油藏的驱动方式从底水 驱动变为弹性驱动,从而导致驱替能量将不足,采 收率将降低,无水采收期缩短。射孔段底部与油水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辽政办发〔2016〕76号附件8辽宁省石化工业发展“十三五”规划一、“十二五”发展回顾(一)产业发展现状。

1.主要经济指标。

“十二五”时期,全省石化工业实现平稳增长。

规上企业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年均实现主营业务收入亿元,利税亿元,利润亿元;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亿元。

2015年,全省石化行业规上企业完成工业增加值占全省工业比重为%;实现主营业务收入列全国石化行业第五位,占全省工业比重为%;实现税金列全省工业第一位,占比%。

加工能力9050万吨/年,乙烯200万吨/年,对二甲苯(PX)140万吨/年,精对苯二甲酸(PTA)1340万吨/年,轮胎3000万条/年。

全省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生产平稳,原油年产量始终保持在1000万吨左右。

“十二五”中前期,国际市场原油价格处于高位,开采业经济效益水平较高;2014年下半年以后,国际市场原油价格快速大幅下跌,开采业出现大幅亏损。

“十二五”时期全省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主要经济指标统计表定,每年原油加工量保持在6300~6600万吨之间,成品油年产量保持在3500~3850万吨之间。

受前期高油价及成品油定价机制等因素影响,我省石油加工业在“十二五”时期持续亏损,累计亏损额达到亿元,在2013年成品油定价机制调整之后,亏损额大幅下降。

化学工业:“十二五”时期,有机化工原料得到较快发展,乙烯、PTA等产品生产能力大幅提高,产能已跃居全国前列;精细化工产品门类齐全,精细化率逐年提升,但化工新材料及高端专用化学品发展相对缓慢。

企业1836家,资产总额亿元。

其中,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1家,石油加工业238家,化学工业1597家。

中央企业:中石油8家企业(7家炼厂和1家油田)、兵器北方华锦集团、沈阳化工集团、中海沥青等11家央企,在我省石化行业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2015年主营业务收入占全行业的%。

民营企业:“十二五”时期,行业新增4家主营业务收入超百亿元民营企业,分别是恒力石化、逸盛大化、福佳·大化、盘锦北燃。

此外,涌现出了辽宁奥克、抚顺同益、康辉石化、大连瑞泽、鞍山七彩、辽宁嘉合等众多优秀民营企业。

外资企业:世界轮胎业三大公司美国固特异、日本普利司通、法国米其林均已在我省投资建厂,辽宁北方戴纳索、日本关西涂料、营口福斯润滑油、韩国锦湖石化等均是我省石化行业的有益补充。

(二)“十二五”取得的主要成就。

1.产业结构得到一定优化。

炼化一体化程度进一步提高。

抚顺石化“千万吨炼油、百万吨乙烯”项目建成投产,全省乙烯产能达到200万吨,乙烯与炼油的产能比从“十一五”末期的1:70提高到目前的1:45,乙烯产量从“十一五”末期的万吨(全国排名第8)提高到2015年的万吨(全国排名第3),成品油绝大部分已升级到国Ⅴ标准。

化学工业得到进一步发展。

化学工业占全行业主营业务收入比重从“十一五”末期的%提高到“十二五”末期的%,提高了个百分点,化学工业产品产量得到提升,其中PTA产量跃升为全国第一位,大连市成为全国最大的PTA生产基地。

精细化工产业得到较快发展。

2015年,全省化工精细化率达到%,年均提高1个百分点。

形成了较为完整的精细化工产业体系,农药、染料、颜料、涂料等传统精细化工产业得到调整优化,以专用化学品为代表的新领域精细化工产业得到较快发展,特种合成橡胶、工程塑料等化工新材料产业取得一定突破。

2.科技创新水平不断提高。

我省石化行业新增省级以上企业技术中心31家,其中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1家。

到2015年底,全省石化行业共拥有省级及以上企业技术中心80家,其中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4家。

拥有2个国家级工程研究中心、4个国家重点实验室、8个国家级科技创新平台、20余个省级科技创新平台。

“十二五”时期,石化行业获得省政府优秀新产品一等奖1种产品,二等奖14种产品,三等奖20种产品,大连化物所开发的甲醇制烯烃(DMTO)技术获国家技术发明一等奖。

辽宁省精细化工产业技术联盟成立,形成了精细化工产业技术创新体系,产学研用合作进一步深入。

3.招商引资和对外合作稳步开展。

“十二五”时期,我省引进了西班牙戴纳索、台湾长春化工、台湾联成化学、江苏恒力集团等多家国外省外石化企业到辽宁投资建厂;福佳·大化引进了世界领先的法国Axens的芳烃技术,盘锦和运引进了俄罗斯丁基橡胶/卤化丁基橡胶生产工艺;沈阳和平轮胎收购了加拿大COMA 公司和英国KRT公司以拓展欧美市场,奥克股份在山东、广东、南京、武汉等多地布局,环氧乙烷衍生精细化工新材料产能达到百万吨,位居全球前列。

4.产业集聚效应初步显现。

2015年,全省14个重点石化产业集群实现销售收入4851亿元,年均增长13%,与全省石化行业主营业务收入的比例从“十一五”末期的37:100提高到了“十二五”末期的70:100。

其中,盘锦石化及精细化工产业集群销售收入突破千亿元。

建成了6个产业集群的公共服务平台;建成了4个国家级、6个省级重点石化及精细化工园区。

其中,2012年辽东湾新区石化产业园被工信部批准为“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2014年大连长兴岛(西中岛)石化产业基地被《国家石化产业规划布局》列为重点规划建设的七大石化产业基地之一;2012年盘锦塑料新材料产业基地被评为“省级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2013年沈阳化学工业园被工信部列为全国具有示范作用的4个典型化工园区之一。

5.两化融合程度不断深入。

到“十二五”末期,超过90%的石化企业应用了集散控制系统(DCS),大中型石化企业中制造执行系统(MES)、企业资源计划系统(ERP)等也得到了一定的应用,大部分企业采用了综合办公自动化系统(OA),部分企业根据自身情况推进供应商关系管理(SRM)、客户关系管理(CRM)、供应链管理(SCM)等信息系统建设。

北方华锦集团被列为国家“2014年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贯标试点企业”;2014年中石油集团公司率先在大连石化完成了试点工作;2015年沈阳化工集团新上线B1管理系统,形成供销、生产、安全环保、绩效考核等“大数据库”,提高了企业管理水平。

(三)存在的主要问题。

1.行业发展面临着低增长、低效益的严峻挑战。

在国内宏观经济增长放缓、下游市场需求不振、产能过剩矛盾凸显、企业成本负担加重、国际原油价格大幅下跌等诸多因素影响下,我省石化行业承受着前所未有的下行压力。

工业增加值增幅2015年比2011年回落了个百分点;主营业务收入增幅呈现逐年回落态势,2014年同比开始下降,2015年大幅下降;行业经济效益逐年下滑,2014年仅实现微利,2015年全行业处于亏损状态。

2.结构性矛盾仍然存在。

我省石化产业产品结构不尽合理,总体上呈现“油头大、化身小、产业链短、附加值低”的状况。

石油加工产品以成品油为主,产量占原油加工量的60%,炼化一体化程度仍然较低,乙烯产量与原油加工量比仅为%。

化学工业发展仍然滞后,2015年主营业务收入在全行业中的占比低于全国平均水平个百分点;传统产品多,新产品少;中低端产品多,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产品少;三大合成材料以通用型为主,化工新材料发展缓慢,精细化学品以传统产品为主。

3.企业创新投入少,科研成果本地转化率低。

我省石化企业研发投入普遍不高,规模以上石化企业的研发投入仅为%,低于全国平均水平,更大大低于发达国家的水平,导致企业原始创新能力不强。

高端石化产品技术主要从国外引进,关键领域核心技术缺失严重。

虽然我省科研院所实力较强,但企业研发需求和高校研发资源对接不畅,科研院所的科技资源无法得到充分发挥。

省内大专院校、科研院所的科技成果本地转化率约为10%。

4.园区发展还有待加强和提升。

石化园区是石化产业发展的主要载体,部分园区由于资金、土地等要素供应不足,影响了园区规划实施,导致基础设施、公用工程等建设滞后,对服务入园企业和招商引资影响很大;部分园区发展思路和产业定位趋同,产业特色不显著,产业同质化问题突出;园区缺乏高端化工专业人才,难以引领园区的发展。

5.体制机制存在一定制约。

我省石化产业在管理体制、创新机制等方面还未完全实现由政府主导向市场主导的转变,产业发展受到不同程度的制约。

占我省行业相当比重的央企承担社会责任较重,大而全、包袱重、人员多、成本高;央企和地方缺乏常态化沟通机制,掌握上游原料资源的央企对地方石化产业带动作用并不是很大;民营经济发展缓慢,民营企业规模普遍偏小。

6.安全环保形势日益严峻。

石化企业的安全生产事故,严重影响了生态环境和人身安全,引起了民众的高度关注。

随着新型城镇化的发展,安全环保要求越来越高,部分石化企业由于位于城市建成区已不能满足《石油加工业卫生防护距离》标准要求,环境风险隐患突出,急需搬迁至规范的化工园区。

二、“十三五”面临的形势(一)世界石化产业发展趋势。

北美“页岩气革命”、中东海湾地区廉价乙烷资源、中国煤化工发展加快了原料多元化进程;新兴市场推动全球石化市场快速增长,石化产业发展速度将超过GDP增速,亚洲将持续保持全球石化产品需求增长中心的地位,推动消费市场持续高速增长;全球石化产业持续向价值链高端延伸,大型跨国公司都致力于新能源、化工新材料、专用化学品、节能环保等新兴产业领域的科技创新,价值更高、性能更突出的高端化工新材料的开发和应用备受关注,特别是生物医药、包装材料、汽车轻量化、电子化学品等将加快发展,化工新材料的市场份额将持续扩大;提高“三废”处理能力、提高资源使用效率、减少二氧化碳温室气体排放等绿色低碳日益成为石化行业发展的重要方向。

(二)我国石化产业发展趋势。

新理念、新思路、新政策的相继落地,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经济保持中高速增长、产业迈向中高端水平“双中高”的发展目标,《中国制造2025》为未来10年石化行业发展质量和水平提升做出了重大部署;国内对石化产品的市场需求依然稳定,据石油和化学工业规划院预测,今后一段时间,我国传统化工产品需求增速为5%左右,有机原料、合成材料需求增速在5%~10%之间,新材料需求增速将超过10%;调结构、转方式仍是行业发展的主线,汽车用材料和化学品、电子化学品、建筑化学品、生态环保化学品等高端产品市场需求旺盛;科技创新成为石化产业跨越发展的新引擎,部分石化产品产能过剩情况仍将延续,两化融合成为石化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抓手,节能、环保、安全的重要性进一步提升。

(三)辽宁省石化产业发展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1.发展机遇。

国家支持东北振兴的机遇。

继国务院印发了《关于近期支持东北振兴若干重大政策举措的意见》后,近期中共中央、国务院又印发了《关于全面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的若干意见》,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国务院对包括辽宁在内的东北地区振兴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

《石化产业规划布局方案》带来的机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