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化分析
土壤农化分析(教案)

土壤农化分析(教案)第一章:土壤的组成与性质1.1 土壤的组成了解土壤的组成,包括矿物质、有机质、水分和空气等。
探讨各组成部分对土壤性质的影响。
1.2 土壤的性质学习土壤的物理性质,如土壤质地、结构、孔隙度等。
研究土壤的化学性质,包括酸碱度、有机质含量、养分含量等。
第二章:土壤样品采集与处理2.1 土壤样品的采集学习土壤样品采集的方法和技巧。
探讨不同土壤类型和不同采样点对样品采集的影响。
2.2 土壤样品的处理了解土壤样品的处理步骤,包括干燥、研磨、过筛等。
掌握处理过程中注意事项,确保样品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第三章:土壤养分的测定3.1 土壤有机质的测定学习土壤有机质的测定方法,如重铬酸钾滴定法、燃烧法等。
探讨不同方法的特点和适用条件。
3.2 土壤养分的测定了解土壤养分(氮、磷、钾等)的测定方法,如凯氏蒸馏法、钼锑抗比色法等。
掌握不同方法的操作步骤和注意事项。
第四章:土壤质量评价与监测4.1 土壤质量评价方法学习土壤质量评价的方法,如土壤质量指数、土壤污染指数等。
探讨不同评价方法的适用范围和局限性。
4.2 土壤监测与管理了解土壤监测的方法和技术,包括土壤样品的定期采集、分析等。
探讨土壤健康管理的方法和措施,如土壤改良、施肥等。
第五章:土壤污染与防治5.1 土壤污染类型与来源学习土壤污染的类型,包括重金属污染、有机污染等。
探讨土壤污染的来源,包括农业、工业、生活等。
5.2 土壤污染防治措施了解土壤污染防治的方法和措施,如土壤物理修复、化学修复、生物修复等。
探讨不同修复技术的适用条件和效果评估。
第六章:土壤肥力与植物营养6.1 土壤肥力的概念与评价理解土壤肥力的内涵,学习土壤肥力评价指标,如土壤有机质、全氮、有效磷、速效钾等。
探讨土壤肥力评价的方法和土壤肥力分级。
6.2 植物营养与土壤关系学习植物所需主要营养元素(N、P、K等)的生理功能和植物营养诊断方法。
探讨土壤供应营养元素的能力及土壤-植物营养系统的平衡。
土壤农化分析.3版

土壤农化分析.3版
土壤农化分析是一项重要的农业领域业务,它可以帮助农民更好地管理土壤,提高农业生产的效率和经济效益。
土壤农化分析的主要内容是通过分析土壤的化学特性,测定土壤的外部和内部条件,以便了解土壤的理化特性、生物性特性、水土环境特性和养分状况等。
具体而言,土壤农化分析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一、土壤性质分析:土壤是一种复杂的物质,它要反映土壤结构、机理和特性,还要反映土壤形成的环境条件等。
因此,土壤性质分析是土壤农化分析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土壤化学分析:土壤是自然界最重要的物质,其中含有大量的元素和其它有机和无机物质。
因此,土壤化学分析是了解土壤农业意义的重要手段。
三、土壤胶体分析:土壤胶体分析可以帮助我们了解土壤中有机物质含量和结构,以及其对有机物的质量降解的可能性等。
五、土壤养分分析:土壤养分分析可以帮助我们了解土壤中的生物可利用营养物质,同时可以检测土壤中有机物和无机物的细微变化,从而了解土壤的综合状况。
土壤农化分析的意义不言而喻,它是从事农业生产的人们掌握农田土壤性质、养分状况和生物生产潜力的过程,能够根据你的分析结果,采取有效的调节配方,以提高土壤肥力、改善土壤状况,有效地提高农业生产效率,从而保护我们的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
农化分析案例分析报告范文

农化分析案例分析报告范文一、案例背景本案例分析报告以某地区农业土壤肥力状况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土壤样本的化学分析,评估土壤肥力水平,并提出相应的改良建议。
二、土壤样本采集土壤样本采集工作于2024年3月进行,选取了该地区具有代表性的五个不同土壤类型区域,每个区域采集了表层土(0-20cm)和深层土(20-40cm)两个深度的土壤样本。
三、分析方法1. 土壤pH值测定:采用电位法,使用pH计进行测定。
2. 土壤有机质含量测定:采用重铬酸钾氧化-硫酸亚铁滴定法。
3. 土壤全氮含量测定:采用凯氏定氮法。
4. 土壤有效磷含量测定:采用钼锑抗比色法。
5. 土壤有效钾含量测定:采用火焰光度法。
四、分析结果1. 土壤pH值:表层土pH值范围在6.5至7.5之间,深层土pH值范围在6.0至7.0之间,整体土壤呈微酸性至中性。
2. 土壤有机质含量:表层土有机质含量平均为2.5%,深层土有机质含量平均为1.8%,表明表层土壤有机质含量较高。
3. 土壤全氮含量:表层土全氮含量平均为0.15%,深层土全氮含量平均为0.10%,说明表层土壤氮素含量较丰富。
4. 土壤有效磷含量:表层土有效磷含量平均为25mg/kg,深层土有效磷含量平均为15mg/kg,表层土壤磷素含量较高。
5. 土壤有效钾含量:表层土有效钾含量平均为150mg/kg,深层土有效钾含量平均为100mg/kg,土壤钾素含量分布相对均匀。
五、结果分析根据分析结果,该地区土壤整体肥力水平良好,但存在以下问题:- 土壤pH值整体偏酸,可能影响某些作物的生长。
- 深层土壤有机质含量较低,需要通过施用有机肥料进行改良。
- 土壤全氮含量和有效磷含量在表层土壤中较为丰富,但深层土壤中含量较低,建议进行深翻耕作,以提高深层土壤肥力。
六、改良建议1. 调整土壤pH值:对于pH值过低的土壤,可施用石灰进行调节。
2. 增加有机质含量:通过施用有机肥料,如堆肥、绿肥等,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
土壤农化分析实验教学反思与探讨

土壤农化分析实验教学反思与探讨一、引言在农林学科中,土壤农化分析实验是一门重要的实验课程,旨在通过实验操作和数据分析,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科学精神。
本文将对土壤农化分析实验的教学过程进行反思与探讨,以期提高教学效果和学生的学习体验。
二、实验内容土壤农化分析实验的内容包括土壤样品的采集、土壤理化性质的测试和土壤养分元素的分析。
实验中常用的测试项目包括土壤pH值、有机质含量、全氮含量、速效钾含量等。
三、实验过程与反思1. 实验准备在开始实验前,应当对实验所需的仪器设备进行检查和准备,确保实验顺利进行。
同时,也要确保实验用具的清洁与消毒,以避免实验误差的产生。
2. 实验操作实验过程中,应指导学生正确地进行土壤样品的采集和处理,注意样品的代表性和采样误差的控制。
此外,在进行实验操作时,应提示学生正确使用实验仪器,并关注操作方法的安全性。
3. 数据分析实验结束后,学生需要对实验数据进行统计和分析,以得出相应的结论。
在进行数据分析时,教师可以通过引导学生探讨数据之间的关系,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分析能力。
四、教学方法与策略1. 鼓励实践与探索在实验教学中,应当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和创新能力。
可以组织学生进行自主设计实验或解决实际问题的实践小组活动,激发学生的科研兴趣和发现新知的能力。
2. 强调安全意识在实验操作中,学生的安全意识至关重要。
教师应当在实验前详细讲解实验操作的注意事项和安全规范,提高学生的安全意识和风险防范能力。
同时,学生也应该被要求佩戴必要的防护设备。
3. 结合理论与实际在教学中,应充分结合理论知识和实际应用,促进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深层理解。
可以通过真实案例或实际应用场景,引导学生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际问题的解决过程中。
五、实验教学效果评估为了评估实验教学的效果,可以采用多种方式,如实验报告的评分、学生的自评及互评等。
同时,还可以邀请学生参加实验教学反馈会议,听取他们对教学的建议和意见。
六、总结与展望通过对土壤农化分析实验教学的反思与探讨,可以不断改进和完善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学习体验和实践能力。
土壤农化分析重点

土壤农化分析重点前言1、土壤农化分析包括:土壤分析、植物分析、肥料分析三个方面A、土壤农化分析主要是土壤的基本化学特性分析包括:化学组成、肥力特性、交换性能、酸碱度、盐分等;目的为土壤分类、土地资源开发利用、土壤改良、合理施肥等提供依据B、植物分析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植物养分含量的分析,研究在不同的土壤、气候条件和不同栽培措施条件影响下,植物体内养分含量的变化,为合理施肥提供参考数据;二是农产品品质分析为品种改良,产品品质改善提供理论依据C、肥料分析是确定肥料中某一营养成分的百分含量,矿质肥料的分析,检验矿质肥料或化学肥料符合于规定。
开展群众性的土壤普查,进行土壤和作物营养诊断,指导作物施肥,土壤农化分析工作促进了农业生产的发展2、定容:一定量的溶质溶解后,或取一整份溶液,在精密量器中准确稀释到一定的体积,塞紧并充分摇匀为止,这一整个操作过程称为“定容”不仅指准确稀释还包括充分混匀的意思。
第一章土壤农化分析的基本知识1、纯水的制备:蒸馏法和离子交换法A、蒸馏法:利用水和杂质的沸点不同,经过外加热使所产生的水蒸气经冷凝后制得。
优点:不容易长霉;缺点:蒸馏器多为铜制或锡制,因此蒸馏水中难免有少量的这些金属离子存在,而且耗电较多,出水速度小。
B、土壤农化分析的作用:1、土壤农化分析是土壤普查的手段;2、土壤农化分析可用于指导农作物的合理施肥;3、土壤农化分析是科学研究的手段土壤农化分析的内容:1、土壤分析:土壤的机械组成部分,肥力特征,养分的转化、迁移、农作物的布局2、职务分析:农产品品质分析,植物营养成分分析3、肥料分析:化学肥料分析,有机肥料分析实验室用水分为3个等级,土壤农化分析用手一般为3级水(也称蒸馏水,PH:6.5~7.5)试剂:到化学药品部门购买的原装化学药品试液:把试剂稀释到一定浓度的溶液定容:在一定体积的容器里加水稀释浓度到刻度线后摇匀的过程我国试剂的规格基本上按照纯度划分,共有高纯、光谱纯、基准、分光纯、优级纯、分析纯和化学纯7种国家和主管部门颁布质量指标的主要是优级纯,分析纯和化学纯3种GR优级纯,绿色标签,用于精密的科学研究和分析工作,(保证试剂)AR分析纯,红色,一般的科学研究和分析工作,(分析试剂)CP化学纯,蓝色,一般的分析工作,(化学纯)软质玻璃,又称普通玻璃,热膨胀系数大,易炸裂,破碎,多支撑不需要加热仪器,如试剂瓶,漏斗,量筒,玻璃管等硬质玻璃,耐腐蚀,抗击性能好,膨胀系数小,可制成加热的玻璃仪器,如烧瓶,事关蒸馏器等玻璃器皿洗涤要则:用毕立即洗刷,干净标准,内壁能均匀地被水润湿,不沾水滴滤纸分为定性和定量两种,定性滤纸灰分多,供一般定性分析用,不用于定量分析;定量滤纸用于敬慕的定量分析,土化分析用定量滤纸采样误差:采样时,由于采样点的选取不合理所带来的误差。
农化行业分析

农化行业分析农化行业是指农业化学品行业,主要包括化肥、农药、生物农药、饲料添加剂等。
作为支撑农业生产的重要产业之一,农化行业在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提高农产品产量和质量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下面对农化行业进行分析。
首先,农化行业的市场需求巨大。
随着人口的增长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粮食需求持续增长。
化肥和农药作为提高农产品产量的重要手段,市场需求量持续稳定增长。
另外,随着消费者对健康食品的追求,有机肥料和生物农药的需求也在增加。
其次,农化行业具有较高的市场集中度。
由于技术、资金和渠道的壁垒,大型农化企业占据了主导地位,市场集中度较高。
这些大型企业具有较强的研发能力和生产能力,能够提供高质量的产品和专业的技术支持,以满足市场需求。
再次,农化行业存在环保和安全隐患。
化肥和农药的过度使用可能会对土壤、水源和生态环境造成污染,导致农产品质量下降。
农化企业需要加强环保意识,推动绿色化发展,提供更环保、安全的产品。
同时,政府应加强监管和宣传工作,引导农民科学合理使用农化产品,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最后,农化行业面临技术创新和转型升级的挑战。
随着农业现代化进程的推进,农业生产方式发生了变革,对农化产品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农化企业需要加大技术创新力度,开发新型农化产品,提供更精准、可持续的解决方案。
另外,农化企业还应加强与农业科研院所、大学和农民的合作,积极推广和应用科技成果。
综上所述,农化行业具有巨大的市场需求和市场集中度,同时面临环保问题和技术创新的挑战。
只有加强技术研发和创新,推动绿色发展,才能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和农产品的高质量产出。
2024年农化行业分析报告

2024年是中国农化行业发展的关键之年。
在全球经济低迷的背景下,中国农化行业依然保持着良好的发展态势。
本文将对2024年中国农化行业的市场情况、产品结构、竞争格局和发展趋势进行分析。
首先,2024年中国农化行业的市场规模继续保持稳定增长。
根据相关数据显示,2024年中国农化行业的总产值达到了历史新高,达到了3000亿元人民币。
这主要得益于国内农产品需求的持续增长和国家政策的支持。
另外,农化行业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也在逐渐提升,出口额同比增长了20%以上。
其次,2024年中国农化行业的产品结构发生了一定的变化。
传统的化肥产品依然是行业的主要产品,但其增速有所放缓。
相反,农药和生物农药等农业生态环保产品的需求逐渐增加。
此外,新型农化产品如微生物肥料和多元复合肥料也受到了市场的青睐。
再次,2024年中国农化行业竞争格局发生了一些调整。
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和行业规模的扩大,农化企业间的竞争变得更加激烈。
大型化肥企业如华润化工、中国化学等通过并购和重组等方式扩大了企业规模和市场份额。
与此同时,一些小型农化企业也逐渐崭露头角,通过技术研发和差异化经营来获取市场份额。
最后,2024年中国农化行业的发展趋势主要呈现出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农化产品向高效、环保、生物性方向发展。
政府加大了对农药和化肥的环保标准和限制,推动了农业生态化的发展。
其次,农化企业通过提高研发投入,加强技术创新,提升产品质量和竞争力。
这有助于企业适应市场需求的变化和提高市场占有率。
再者,行业整合将进一步加剧。
规模较小的农化企业将面临着更大的生存压力,将更倾向于与大型企业合作或被收购。
最后,农化企业需要加强与农户和农业机构的合作,提供更加全面的农技服务,以满足农户的需求。
综上所述,2024年中国农化行业在市场规模、产品结构、竞争格局和发展趋势等方面都取得了积极的进展。
然而,由于国内外市场环境的不确定性,农化企业仍然面临着诸多挑战和机遇。
只有通过不断创新和调整,才能够在激烈的竞争中获得更大的发展空间。
土壤农化分析 教案

土壤农化分析教案第一章:土壤概述1.1 土壤的定义与重要性1.2 土壤的组成与结构1.3 土壤的分类与分布1.4 土壤的功能与特性第二章:土壤样品采集与处理2.1 土壤样品的采集方法2.2 土壤样品的处理与保存2.3 土壤样品的前处理技术2.4 土壤样品的代表性分析第三章:土壤理化性质分析3.1 土壤颗粒组成分析3.2 土壤水分含量分析3.3 土壤有机质含量分析3.4 土壤pH值分析第四章:土壤养分分析4.1 土壤氮素分析4.2 土壤磷素分析4.3 土壤钾素分析4.4 土壤中其他微量元素分析第五章:土壤污染与修复5.1 土壤污染的类型与来源5.2 土壤污染的影响与评估5.3 土壤修复技术与方法5.4 土壤环境质量标准与监测第六章:土壤肥力评价6.1 土壤肥力的概念与组成6.2 土壤肥力评价方法6.3 土壤肥力指标与评价体系6.4 土壤改良与施肥策略第七章:土壤微生物与土壤肥力7.1 土壤微生物的种类与功能7.2 土壤微生物与土壤肥力的关系7.3 土壤微生物群落分析方法7.4 土壤微生物活性评价与调控第八章:土壤水分与土壤侵蚀8.1 土壤水分的分布与循环8.2 土壤侵蚀的类型与过程8.3 土壤侵蚀的影响与评估8.4 土壤保持与侵蚀控制措施第九章:土壤呼吸与碳循环9.1 土壤呼吸的概念与过程9.2 土壤呼吸的影响因素9.3 土壤碳循环的意义与过程9.4 土壤碳库管理与全球气候变化第十章:土壤环境监测与保护10.1 土壤环境监测的方法与技术10.2 土壤环境保护的政策与法规10.3 土壤环境污染的防治策略10.4 土壤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与保护第十一章:土壤电化学分析11.1 土壤电化学特性的重要性11.2 土壤电导率分析11.3 土壤pH电位分析11.4 土壤Eh电位分析第十二章:土壤中重金属污染分析12.1 重金属在土壤中的行为12.2 土壤重金属污染的测定方法12.3 土壤重金属污染的评价与风险管理12.4 土壤重金属污染的植物修复技术第十三章:土壤有机污染物分析13.1 土壤有机污染物的类型与特性13.2 土壤中有机污染物的检测技术13.3 土壤有机污染物的迁移与转化13.4 土壤有机污染物的环境风险评估第十四章:土壤酶学与土壤生态学14.1 土壤酶的种类与功能14.2 土壤酶活性与土壤肥力的关系14.3 土壤生态学原理与应用14.4 土壤生物多样性保护与生态系统服务第十五章:土壤农化分析实验室管理15.1 实验室的质量控制与标准化15.2 土壤样品的预处理与分析技术15.3 现代分析技术在土壤农化分析中的应用15.4 土壤农化分析结果的报告与解读重点和难点解析第一章:土壤概述重点:理解土壤的定义、重要性、组成、结构、分类和分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1 学习《土壤农化分析》课程的主要目的和意义?通过学习掌握包括土壤分析、植物分析和肥料分析三方面的农化分析方法,并且掌握各种元素的分析方法、原理,熟练的进行农化分析。
土壤农化分析是土壤肥力的测定、作物营养诊断、土壤改良、生态农业等农业生产及科学研究的重要手段。
2 土壤农化分析的主要步骤有哪些?土壤农化分析有它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操作技术三个主要环节组成,就某一项目的全部分析过程来讲,有以下几个环节:样品的采集,样品的处理及保存,分析项目及测定方法的选择,测定过程,数据处理,测定结果的评价3 简述国家标准试剂规格。
GB试剂规格:①优级纯(G.R ),属一级试剂,标签颜色为绿色。
②分析纯(A.R ),属于二级试剂,标签颜色为红色。
③化学纯(C.P ),属于三级试剂,标签颜色为蓝色。
④实验试剂(LR),黄色,属四级试剂第二章1 采集土壤混合样品的目的是什么?具体的采样方法如何?P15~P162 土壤样品处理的目的是什么?P20~P213 土壤样品处理的方法有哪几步?P20~P21第三章1 长期以来,在土壤分析中一直采用通过测定有机C的方法来换算土壤有机质含量。
为什么?P252 试评述测定土壤有机质的几种常用方法的优缺点。
一、干烧法和湿烧法简介(经典方法)优点:缺点:1. 土壤有机碳分解完全 1. 需要特殊仪器设备,费时,目前一般实验室不用此法。
2. 不受土壤中还原物质的影响 2. 结果受碳酸盐干扰3. 结果准确,可做标准方法校核用干烧法和湿烧法优点:氧化完全,回收率高。
缺点:测定速度慢、操作麻烦、需要特殊仪器设备、CaCO3干扰。
二、重铬酸钾容量法P28优点:1. 操作简单、快速,适于大量样品分析2. 土壤无机碳酸盐无干扰缺点:土壤中还原性或氧化性物质干扰测定结果。
如:氯化物、亚铁、二氧化锰等外加热法:优点1. 操作简单、快速,适于大量样品分析。
2. 土壤无机碳酸盐无干扰。
3. 不受外界温度变化影响缺点:加热温度高,不易控制恒温,所以易产生误差。
稀释热法:缺点:有机质氧化程度较低,易受外界气温影响,冬夏结果不一致,结果不稳定,重现性较差;使用浓硫酸量大,为外加热法的4倍,不经济;优点:测定结果精密度较高,操作简便,省去了加热设备。
三、重铬酸钾容量—分光光度法P28四、直接灼烧法特点:操作简单,但结果中可能包括部分化合水。
3 重铬酸钾氧化-分光光度法测定土壤有机质的方法原理是什么?一定温度下(100摄氏度,90分钟)用重铬氧化土壤中有机碳,部分六价铬被还原成绿色三价铬,用比色法测定三价铬的吸光值。
以葡萄糖标准溶液中碳氧化液为标准色阶,进行比色测定,计算污泥中有机碳,然后除以土壤C的质量分数58%(×1.724)。
第四章1、土壤全氮的主要形态是什么?有机态N:占95%以上,大多数是腐殖物质态氮, 如蛋白质、氨基酸、氨基糖、腐殖质等。
无机态N:占1-5%,主要有NH4-N、NO3-N、NO2-N(少量),一般小于100mg/kg,被作为吸收的主要形态。
气态氮:少量,如N20、NO、N2。
2、开氏法测定土壤全氮的方法原理是什么?主要的两个测定步骤分别是什么?主要原理是用浓硫酸消煮,借催化剂和增温剂等加速有机质的分解,并使有机氮转化为氨进入溶液,最后用标准酸滴定蒸馏出的氨。
即含N有机物在催化剂作用下,与浓H2SO4高温共煮,使有机N转化成NH4-N((NH4)2SO4),然后在碱性溶液中蒸馏出NH3,用H3BO3吸收,再用标准酸溶液直接滴定H3BO3吸收的NH3,根据酸的用量来计算N含量。
两个测定步骤:1样品的消煮2消煮液中NH4+的定量(蒸馏)3、开氏法测定土壤全氮所用加速剂的成分按作用不同可分为哪两种?I、增温剂:K2SO4或无水Na2SO4 作用:提高消煮溶液的沸点,加速高温分解过程。
消煮温度要求控制在360-410 C,一般用加盐量的多少来控制消煮液温度的高低,按每毫升浓H2SO4中含0.3-0.8g盐。
II、催化剂:Hg、HgO、CuSO4、Se等,其中以Hg、Se催化效率较高,而Cu次之,但使用安全,不易引起N素损失。
4、试评述土壤全氮测定方法的原理与优缺点。
P42第五章1、土壤全磷的主要存在形态是什么?有机磷(20-50%):脂磷;核酸、蛋白质;植素(如肌醇六磷酸钙镁)无机磷(50-80%、:磷酸钙镁(如磷酸八、十钙等);磷酸铁、铝;其它复合磷酸盐(如氟磷灰石)速效磷(1-50mg/kg):正磷酸盐(如磷酸一、二钙等)2、试评述测定土壤全磷的各种方法的优缺点。
P74、P761)重量法:磷酸铵镁法: 此法曾作过标准方法,但繁琐、费时,现很少采用。
磷钼酸喹啉法:精密度和准确度都高,多用于肥料中P2)滴定法:与重量法相比无大优点,且多了手续,总之,重量法、滴定法均需沉淀重量大,即含量高时用,而土壤中的P一般较少,所以现在普遍采用比色法。
3)比色法:①钒钼黄法(又叫钼黄法):抗干扰离子的范围大,灵敏度较低,适于测定含P量高的样品。
②钼锑抗比色法:优点:与重量法和滴定法相比,能准确测定微量磷,灵敏度高,操作简便。
对一般土壤中P的测定,此法都适用。
3、钼锑抗试剂的组成是抗坏血酸、钼锑储备液。
4、什么是土壤有效磷?其主要形态包括什么土壤有效磷主要指土壤中易溶性和吸附性的正磷酸盐,其含量一般在5-30mg/kg。
除全磷本身以外,土壤中磷的有效性取决于土壤条件。
其中,有机磷的有效性决定于生物活性。
(1)液相中的磷:(有效性高,植物吸收的形态,但含量少)无机磷: 正磷酸是三元酸H3PO4 H2PO4- HPO42- PO43-pH 2.1 pH 7.2 pH 12.5土壤pH值在4~9之间,以H2PO4-和HPO42-为主。
有机磷: 少量,如磷酸甘油、磷酸糖等。
在有些土壤中含量超过无机磷,被认为有效。
(2)固相中的磷:液相中磷少,由固相磷补充,所以重要。
液相中磷(有效性高),只有0.05~0.03 kg/亩(少),植物(小麦)吸收1~1.5 kg/亩(高出50~300倍),所以植物吸收的磷主要来自土壤固相。
5、我国不同类型土壤中有效磷的测定方法有何不同?P80第六章1、土壤钾对植物有效性分类(三种)速效性钾:能很快被植物吸收利用的钾水溶性钾很少,交换性钾可占速效钾总量的95%以上。
速效钾一般占土壤全钾量的1-2%。
、缓效性钾:主要指层状硅酸盐矿物层间和颗粒边缘的那一部分钾。
它是速效钾的贮备,能逐渐转化为被植物吸收利用的速效钾,所以叫缓效钾。
相对无效钾:这是土壤中钾的主要存在形态,其含量占土壤全钾量的98%左右,主要存在于硅铝酸盐中,如长石、云母等矿物中。
这些钾一般不溶于水,也不能被溶液中的阳离子所代替,作物不能直接吸收利用,所以又叫相对无效钾。
2、溶液中钾的测定方法?1、亚硝酸钴钠法(K2NaCo(NO2)6):有重量法、滴定法、比浊法,这些方法皆因操作繁琐而现在很少采用。
钾离子在中性或乙酸酸性条件下,与亚硝酸钴钠生成黄色结晶形沉淀。
2、四苯硼钠法:有重量法和滴定法。
它优于亚硝酸钴钠法,是较好的化学分析方法,适于测定含钾量高的样品,如植物、肥料等。
3、钾电极法:是一种有前途的方法。
国外应用较普遍,我国工业上用的多,农业上应用较少,处于发展阶段,因为土壤中杂质多,干扰因素多。
4、火焰光度法:属简单的发射光谱法,适于测定低浓度范围的钾。
此法测定速度快、简便、灵敏、准确,是现在普遍采用的测钾方法。
3、火焰光度法定性和定量的基础?4、火焰光度法的测定条件。
5、土壤速效钾、土壤缓效钾常用测定方法。
土壤速效K的测定1、1mol/L NH4OAc(pH 7)法:优点:(1)K+与NH4+半径接近,能有效提取交换性K(2)用火焰光度法或原子吸收法定量时,干扰离子少。
2、1mol/L NaNO3或NaCl:无火焰光度计时常用此法。
3、与P等元素联合浸提:例如:双酸法(0.05mol/LHCl-0.025mol/L(1/2H2SO4))Morgan法(NaOAc-HOAc法)0.2mol/LHCl法Mehlich 3法4、0.5mol/L BaCl2或0.05mol/L HCl: 当用K离子选择电极测定时,因NH4+干扰大,常用BaCl2(石灰性土)或HCl(酸性、中性土)浸提土壤缓效K的测定1、生物耗竭法:在一定量土壤中,连续种植作物(黑麦草),直到作物不能生长,作物吸收的K量即为土壤缓效K量(减去交换性K后)。
2、1mol/L HNO3煮沸法:土液比为1:10,煮沸10min,浸出的K来代表缓效K(减去交换性K后)的相对指标。
本法的要点:准确煮沸10min;土液比保持1:10,避免水分蒸发掉3、2.0mol/L HNO3冷浸提法:土液比为1:20,振荡30min。
4、四苯硼钠提取法:5、电超滤(EUF)法:可同时测定速效K与缓效K。
第七章1、土壤有效微量元素的测定意义测定意义:土壤中微量元素的供应不仅有供应不足的问题,也有供应过多造成毒害的问题。
明确土壤中微量元素的含量、分布、形态和转化的规律,有助于正确判断土壤中微量元素的供给情况。
2、沸水浸提-姜黄素分光光度法测定土壤有效硼的方法原理及测定步骤;方法原理:土壤用热水浸提出的硼,与作物对硼的吸收有较高的相关性。
浸提液中硼在草酸钠存在下与姜黄素作用,经脱水生成玫瑰红色络合物。
用乙醇溶解后,与550nm波长处测量其吸光度。
硼含量在0.0025μg/mL-0.05μg/mL范围,符合朗伯-比尔定律。
步骤:1)待测液的制备:称取10.0g过1mm筛风干土样,精确至0.01g。
置于250ml石英锥形瓶中,按1:2水土比加20ml水,连接冷凝管,文火煮沸5min,立即移开热源,继续回流冷凝5min(准确计时),取下锥形瓶,加入2滴硫酸镁溶液,摇匀后立即过滤,将瓶内悬浮液一次性倾入慢速滤纸上,滤液承接与聚乙烯瓶内。
2)测量吸光度:移取1ml滤液于50ml蒸发皿中(石英或聚乙烯制品),加4ml姜黄素-草酸溶液,在恒温水浴上55±3℃蒸发至干,自呈现玫瑰红色时开始计时继续烘焙15min,取下蒸发皿冷却至室温,加入20ml95%乙醇,用橡胶淀帚擦洗皿避,使其完全溶解,用慢速滤纸过滤到聚塞比色管(石英或塑料)中,以95%乙醇为参比溶液,在分光光度计上于550nm处,用1cm比色皿,测量吸光度。
3)工作曲线的绘制:吸取0、0.5、1、2、3、4、5ml硼标准溶液(10μg/mL)于50ml石英容量瓶中,用水稀释至刻度,摇匀。
配制成0、0.1、0.2、0.4、0.6、0.8、1μg/mL标准溶液置于50ml蒸发皿内,以下按步骤2)显色测量吸光度并绘制工作曲线。
3、土壤有效钼的浸提方法浸提方法:A、沸水浸提法:常用沸水,但浸出量少,与植物相关性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