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大千】张大千简介

合集下载

张大千名言合集及背景资料

张大千名言合集及背景资料

张大千名言合集及背景资料张大千(Chang Dai-Chien),男,四川内江人,祖籍广东省番禺,1899年5月10日出生于四川省内江市中区城郊安良里的一个书香门第的家庭,中国泼墨画家,书法家。

20 世纪50年代,张大千游历世界,获得巨大的国际声誉,被西方艺坛赞为"东方之笔",又被称为“临摹天下名画最多的画家”1.我们都喜欢用旧纸,并不是纸放旧了就好画,实在是古人做事不肯偷工减料,本质好就好用。

----《张大千全传》2.梅有四贵:贵稀不贵繁,贵老不贵嫩,贵瘦不贵肥,贵含不贵开。

----《张大千全传》3.夫鉴赏,非易事也!其人于斯事之未深入也,则不知古人之甘苦所在,无由识其事;其入之也深,则好尚有所偏至,又无由鉴其全,此其所以难也。

盖必习之也周,览之也博,濡之也久,其度弘,其心公,其识精,其气平,其解超,不惑乎前人之说,独探乎斯事之微,犀烛镜悬,庶几其无所遁隐!----《张大千全传》4.有至友尝谓:‘大千题画,不错不脱,必为赝本!’如此画竟夺三字,良可笑也!----《张大千全传》5.作画要怎样才得精通?总括来讲,着重在勾勒,次则写生。

其次才是写意。

不论画花卉、翎毛、山水、人物,总要了解物、情、态三事。

先要着手临摹,观审名作。

不论古今,眼现手临。

切忌偏爱;人各有所长,都应该采取,但每人笔触天生有不同的地方,切不可专学一人,又不可单就自己的笔路去追求,要凭理智聪慧来摄取名作的精神又要能转变它。

----《张大千全传》6.出门眼中所见节写之,此是写生。

----《张大千全传》7.今人但知清湘恣肆,而不知其谨严;但知清湘简远,而不知其繁密。

学不通经,谓之俗学,书不通篆,谓之俗书,画不抚古,为之俗画。

----《张大千全传》8.拈秃笔用淡墨半干者.向纸上直笔空钩,如虫食叶,再用焦墨重上,看阴阳点染,写树亦然,用笔以锥得透为妙。

----《张大千全传》9.师古人,师造化,求独创。

----《张大千全传》10.砚池要时时洗涤,不可留宿墨。

张大千 2

张大千 2

《嘉耦图》
2011年5月31日,苏富比拍卖行在香港 举行“梅云堂藏张大千画”专场拍卖。经 过近2小时的激烈竞逐,25幅作品全部卖出, 总成交价为6.8亿港元。其中,《嘉耦图》 以1.9亿港元(约1.5亿人民币)成交,刷新 了张大千作品拍卖纪录。
《嘉耦图》
作于1947年的《嘉耦图》 长约1.84米、宽约0.9米, 以荷花入画,寓意佳偶天 成。画中精工细致的描金 朱荷,在墨绿渍染的田田 茂叶的衬托下,富丽堂皇 而无匠俗之气,浓阴中的 双栖鸳鸯色彩斑斓、悠然 自得。全画气度宏大、层 次井然,是张大千泼彩泼 墨画法的代表作 。
1955年,所藏画以《大风堂名迹》4册在日本东 京出版。 1956年,首次欧洲之行,赴法国与毕加索会见。 1957年,以写意画《秋海棠》被纽约国际艺术学 会选为世界大画家,并荣获金奖。此后,又相继 在法国、比利时、希腊、西班牙、瑞士、新加坡、 泰国、德国、英国、巴西、美国及香港等办画展。 1969年,迁居美国旧金山,修园名曰环筚庵。居 美10年,是张大千创作的鼎盛期。 1972年,在旧金山举办四十年回顾展。 1973年,捐赠作品108幅给台北历史博物馆。 1974年,获美国加州太平洋大学名誉人文博士学 位。 1978年,移居台北,于台北外双溪筑摩耶精舍。 晚年思乡而不得归 1983年4月2日因心脏病逝世,享年八十五岁。
张大千生平ຫໍສະໝຸດ 张大千(1899~1983)名爰(yuan), 又名季,季菱,字大千,别号大千居士。 四川省內江县人,画室名“大风堂”。 张大千的一生,才华横溢,极富传奇, 建树甚伟,声名遐迩。
1899年(光绪二十五年已亥)5月10日(农历四 月初一),出生在四川省内江县城郊一个书香门 第的家庭。 1912年,开始接受了近代教育。 1917年在重庆读书回内江的途中被一帮土匪 掳去,竟然要求他留下来作师爷,百日后出逃, 年底,他告别故乡经重庆抵达上海,结束了他富 有传奇性的少年时代,真正踏上了他的艺术人生。 1918年,与兄长坐海轮东赴日本留学,学习 绘画与染织技术。 1920年他在上海学习书法,改名张猨。在上 海宁波同乡会馆,他举办了首次个人画展,百幅 作品全部售完,一鸣惊人,自此以卖画为生。因 未婚妻去世,痛而在松江禅定寺出家,法号大千, 过百日还俗。 1936年,被聘为南京中央大学美术系教授。 上海中华书局出版《张大千画集》,徐悲鸿作序, 推誉“五百年来一大千”。他艺术趋于成熟,工 笔写意,俱臻妙境。 张大千仿石涛笔意

历史人物-张大千的艺术成就

历史人物-张大千的艺术成就

历史人物-张大千的艺术成就
张大千简介
张大千(1899年-1983年),字宗岳,号陶渊明,是中国现代著名画家、书法家和篆刻家。

他出生在四川省内江市一个文化世家,自小就开始接触绘画和书法艺术。

张大千的艺术成就
1. 兼收并蓄的绘画风格
张大千在创作中兼收并蓄了中国传统绘画和西方绘画的精华,形成了独特的风格。

他擅长山水、花鸟等多种题材,并注重运笔力度和造型变化,使作品充满生动力和表现力。

2. 颠覆传统的创新手法
张大千在继承传统技法的基础上进行了许多创新尝试。

他尝试采用立体主义、抽象主义等西方艺术风格元素,将其融入中国传统绘画中,使作品更加现代化与时尚。

3. 制作伪唐三彩与重塑文物
张大千还以制作伪唐三彩而闻名,他通过研究古代陶瓷制作工艺,成功地还原了唐三彩的制作方法,并创作出众多精美的伪唐三彩作品。

此外,他也以重塑文物而为人称道。

4. 篆刻艺术的突破与创新
除了绘画和书法之外,张大千还对篆刻艺术有着深厚的造诣。

他不断探索创新,在传统篆刻技法基础上加入个人风格和现代元素,使得自己的篆刻作品更富有
时代感。

张大千的艺术影响
张大千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丰富多样的作品对后来的艺术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他开拓了传统绘画的边界,为中国现代绘画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同时,
他在西方国家展览中展示中国绘画艺术,为中国文化在国际上赢得了声誉。

总结起来,张大千是一位著名的中国近现代画家、书法家和篆刻家,在绘画、
书法及篆刻领域都取得了卓越的成就。

他的作品独特而现代,对中国艺术界产
生了深远的影响,被誉为当代绘画艺术的巨星之一。

张大千:“一朵娇红翠欲流”

张大千:“一朵娇红翠欲流”

张大千:“一朵娇红翠欲流”张大千像张大千,原名正权,后改名爰、季爰,别号大千居士,四川内江人,祖籍广东省番禺,1899年5月10日出生于四川省内江市中区城郊安良里的一个书香门第的家庭,中国泼墨画家,书法家,我国近现代著名的国画大师。

一朵娇红翠欲流名画家,当然画得好,画得不好也就不会出名了,但名画家也未必每一张画都画得十全十美。

相反,不是名画家也能画出很好的画来,这种情况,古时候有,现在也有。

张大千作品余幼饫内训,冠侍饫通人,刻意丹青,穷源篆籀。

临川、衡阳二师所传,石涛、渐江诸贤之作,上窥董、巨,旁猎倪、黄,莫不心摹手追,思通冥合。

薄负时誉,遂事壮游。

举凡名山大川,幽岩绝壑,南北二京,东西两海,笠屐所至,舟舆所经,又无不接其胜流,睹其名迹。

闻见既博,品藻斯严,宝墨偶遭,私意必获。

性命托倚,魂梦萦缠,虽负巨逋,不易夙嗜。

异萧翼之赚,类海岳之痴,结习难捐,弥自哂也。

张大千作品余于艺事,视若性命。

遇有昔贤名迹,必得之而后快。

囊中金不足,则贷诸友朋,往往手挥巨金,瓶无余粟,家人交怨之不顾也。

用是天府遗珍,世家故物,集吾寒斋,雄视宇内,尤以挹彼菁华,助我丹青,将以娱老,足慰平生。

张大千作品我爱旅行游山玩水,实际上也是受李(瑞清)老师的启迪。

我记得李老师说:“黄山看云,泰山观日,实属生平快事!”当时我就暗下决心,一定要追求老师说的生平快事。

张大千作品中国画最宝贵的艺术特征,是笔墨。

笔、墨、纸三种特殊材料,是构成中国画特殊风格的要素。

这是为中国绘画所独有,和其他各国区别最大的特征。

从描写技巧讲,中国的圆锋笔具有特定的功能,勾勒起来,横、平、曲、直、卷、屈、飘、举,莫不如意,比起扁笔方便多了。

制墨,是我国具有悠久历史的宝贵遗产。

古代制墨,号称“万杵”,其意义是把烟子和胶质捣得极度精细、极度融合而制成的。

磨来作画,才能光泽焕发,色度秀润。

生宣纸对于国画墨色,更有“相辅相成”之妙。

画笔蘸上墨汁,画在生宣纸上,立即渗化,出现一种荫荫渗渗、滂沱华滋的韵味。

烹二斤张大千的萝卜

烹二斤张大千的萝卜

烹二斤张大千的萝卜张大千(1899-1983),字少山,号一泉,江苏常熟人,中国现代画坛的巨匠之一,被誉为“辛亥后一代最杰出的画家”。

据说张大千的爱好之一就是吃萝卜,尤其是酸爽可口的白萝卜。

他常常将自己的萝卜作为创作的灵感来源,从中汲取启示,创作出一大批美轮美奂的画作。

因此,烹二斤张大千的萝卜,当然是一件非常值得思考和琢磨的事情了。

首先,选购萝卜要讲究,一定要选择外表光滑、色泽鲜艳、质地坚实、没有开裂、没有虫眼的好萝卜。

这样的萝卜烹制出来的口感才会更好,而且也符合张大千所追求的“精益求精”的艺术追求。

接下来,我们来简单介绍一下如何烹制张大千的萝卜。

步骤1:准备食材需要准备的食材有:1. 洗净、去皮的白萝卜 2斤2. 生姜5片3. 葱1根4. 食盐适量5. 白糖适量6. 植物油适量7. 米醋适量以上食材都要事先准备好。

步骤2:切萝卜将白萝卜洗净去皮,切成约2*2厘米的小块,注意不要切得太小,否则会影响口感。

将锅烧热,倒入适量的植物油,放入葱姜煸炒香味,然后倒入切好的萝卜块,在中火上翻炒约5分钟,直到萝卜块变色,并微微出现焦黄就可以了。

步骤4:加调料将大约2勺食盐和1勺白糖加入锅中翻炒均匀,再加入适量的水,盖上锅盖,转小火慢慢炖煮约30分钟左右,直到萝卜变得软烂,且入味。

步骤5:加米醋最后打开锅盖,加入适量的米醋,翻炒均匀,让醋香能充分地和萝卜块融合在一起。

步骤6:装盘可以将炒好的萝卜块装盘,撒上适量的葱花和红椒碎,让萝卜块更显得美观可口。

到这里,张大千的萝卜菜就成功地烹制出来了,既满足了味蕾的需求,同时也展示出张大千对艺术、生活、自然的独特见解和感悟。

望有缘人,或许能够借此一解张大千的妙趣人生,践行自己的“精益求精”之道。

张大千的故事

张大千的故事

张大千的故事张大千,是中国近现代著名的画家,擅长绘画花鸟、山水和人物,尤以泼墨画闻名。

他的一生经历丰富多彩,留下了许多令人感慨的故事。

张大千,原名张觉,字大千,号观生,浙江绍兴人。

他在艺术上的天赋早在年幼时期就已经显露出来,曾经拜学过徐悲鸿、刘海粟等名家为师,受益匪浅。

他不仅擅长绘画,还对书法、篆刻等艺术形式都有所涉猎,可谓是多才多艺。

张大千的艺术风格独特,他善于运用泼墨技法,使得他的作品充满了浓厚的中国传统文化气息。

他的画作不拘一格,既有传统的中国山水画,又有富有现代感的抽象作品,展现出了他对艺术的独特理解和创新精神。

除了在艺术上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外,张大千的一生也经历了风风雨雨。

他曾经历过家国沉浮,历经战乱,但他始终保持着对艺术的执着与热爱。

他曾说,“画是我的生命,没有画,我就无法生存。

”这句话道出了他对艺术的狂热与坚持。

在他的一生中,他游历了中国的大江南北,广泛地吸取各地的艺术精髓,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

他的作品被誉为“大千世界”,充满了对生活、对自然、对人生的感悟与表达。

张大千的故事不仅仅是一位艺术家的传奇,更是一段中国艺术史的缩影。

他的一生跌宕起伏,如同他的画作一般,充满了生命的力量与情感的张力。

他的作品至今仍然被人们传颂,他的精神也一直激励着后人不断追求艺术的高峰。

总的来说,张大千是中国艺术史上的一位传奇人物,他的一生充满了传奇色彩,他的作品也成为了中国艺术的瑰宝。

他的故事不仅仅是一段艺术史,更是一段生命的奇迹,一种对艺术、对生活的执着追求。

他的精神将永远激励着我们,让我们不断追求艺术的境界,不断探索人生的意义。

敦煌石窟张大千题记调查

敦煌石窟张大千题记调查

敦煌石窟张大千题记调查敦煌石窟位于甘肃省敦煌市,是中国著名的佛教艺术宝库,也是世界文化遗产。

其中最为著名的要属壁画和雕塑了,而深藏其中的一些题记更是引人注目,其中就有著名画家张大千的手笔。

这些题记不仅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还对研究敦煌石窟的历史和艺术风格提供了重要的参考。

本文将对敦煌石窟中张大千题记的情况进行调查,探索其艺术价值以及历史意义。

一、张大千简介张大千(1899年-1983年),原名张少千,字大千,号一山,又号一波。

祖籍四川重庆,后定居台北。

20世纪中国最有名的艺术家之一,中国近现代画坛上独树一帜的艺术家。

张大千擅长绘画、书法、诗词等,尤擅长山水画。

其作品兼收并蓄,融传统与现代艺术风格于一炉,展现出独特的艺术魅力。

二、敦煌石窟张大千题记的分布及特点敦煌石窟中的张大千题记主要分布在第75窟。

第75窟被称为“北斗七星之窟”,壁画也是非常著名的。

而张大千的题记则分布在第75窟的壁画上。

据研究表明,张大千曾于1941年前往南京,后来他一行一臩来到甘肃敦煌,游览了莫高窟之家后,震撼而至,遂挂席息僧,专住西楼一月。

期间他为莫高窟北壁壁画题写了《临莫高窟胜观所作》,并留下了自己的题记。

敦煌石窟中的张大千题记所展现出的特点主要为以下几点:1. 书法独特:张大千题记的书法独特,结体端庄,工、中、用三分量对称而安躁,使石窟的整体艺术风格更为完整美观。

2. 内容丰富:张大千在题记中既对敦煌石窟的壁画进行了赞美,又给人一种思索、省悟的提示。

他在题记中描绘了石窟的景象,也表达了对佛教文化的理解和敬仰。

3. 艺术价值高:张大千的题记不仅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而且也是他以书法形式表达的思想艺术的结晶,对于研究中国近现代书法风格和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三、敦煌石窟张大千题记的历史意义和研究价值1. 客观记录历史:张大千题记的内容和风格,可以客观记录当时的人文景观和社会风尚,对我们了解当时的艺术风格、社会风情有着重要的历史价值。

张大千

张大千

颁奖词

二十世纪中国画坛最具传奇色彩的国画 大师,无论是绘画、书法、篆刻、诗词都 无所不通,以山水画称雄。重彩、水墨融 为一体,开创新的艺术风格。读万卷书, 行万里路。他的治学方法,更是值得那些 试图从传统走向现代的画家们借鉴。他就 是张大千先生。 Nhomakorabea大千先生
人物简介
张大千(1899年5月10日-1983年 4月2日),最早本名张正权,后改名张 爰、张猿,小名季,号季爰,别号大千 居士、下里巴人,斋名大风堂,中国画 家,四川内江人, 祖籍广东省番禺县。 因其诗、书、画与齐白石、溥心畬齐名, 故又并称为“南张北齐”和“南张北 溥”。
大千先生廿多岁便蓄著一把大胡子,成 为张大千日后的特有标志。曾与齐白石、 徐悲鸿、黄宾虹、溥儒等及外国毕加索交 游切磋。1958年以写意画《秋海棠》被纽 约国际艺术学会选为世界大画家,并荣获 金奖。1974年获美国加州太平洋大学名誉 人文博士学位。1983年4月2日逝世。

作画如欲脱俗气、洗 浮气、除匠气,第— 是读书、第二是多读 书,第三是须有系统、 有选择地读书。

老夫足迹半天下, 北游溟渤西西夏
大千名言

古人所谓‘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这 是什么意思呢?因为见闻广博,要从实际 观察得来,不只单靠书本,两者要相辅而 行的。名山大川,熟于胸中,胸中有了丘 壑,下笔自然有所依据,要经历的多才有 所获。山川如此,其他花卉、人物、禽兽 都是一样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张大千】张大千简介
张大千(中国泼墨画家)张大千,中国泼墨画家,书法家。

20 世纪50年代,张大千游历世界,获得巨大的国际声誉,被西方艺坛赞为“东方之笔”。

四川内江人,祖籍广东省番禺,1899年5月10日出生于四川省内江市中区城郊安良里的一个书香门第的家庭,因其诗、书、画与齐白石、溥心畲齐名,故又并称为“南张北齐”和“南张北溥”,名号多如牛毛。

与黄君璧、溥心畲以“渡海三家”齐名。

二十多岁便蓄著一把大胡子,成为张大千日后的特有标志。

张大千详细介绍张大千简介
张大千(1899年~1983年),1899年(光绪二十五年己亥)5月10日,出生在四川省内江县城郊安良里象鼻嘴堰塘湾的一个书香门第的家庭。

原名张正权,又名爰,字季爰,号大千,别号大千居士,四川省内江市人。

传说其母在其降生之前夜梦一老翁送一小猿入宅,所以在他二十一岁的时候改名猨,又名爰、季爰。

后因为出家为僧,法号大千,所以世人也称其为大千居士。

张大千是二十世纪中国画坛影响巨大,又最为传奇的国画大师,无论是绘画、书法、篆刻、诗词都无所不通。

他早期专心研习古人书画,特别在山水画方面卓有成就,后旅居海外,画风工写结合,重彩、水墨融为一体,尤其是开创泼墨与泼彩,发展了中国画新的艺术风格。

由于其技法独到,创立了名闻尔的大风堂画派,俗称大千画派。

张大千艺术生涯
张大千的艺术生涯和绘画风格,经历师古、师自然、师心的三阶段:40岁前以古人为师,40岁至60岁之间以自然为师,60岁后以心为师。

早年遍临古代大师名迹,从石涛、八大山人到徐渭、郭淳以至宋元诸家乃至敦煌壁画。

60岁后在传统笔墨基础上,受西方现代绘画抽象表现主义的启发,独创泼彩画法,那种墨彩辉映的效果使他的绘画艺术在深厚的古典艺术底蕴中独具气息。

1/ 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