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颅底手术机器人非常精确,可以大大减轻外科医生的工作量
部编版 中考说明文阅读真题1(含答案)

(安徽省初中学业水平模拟)手术机器人比较酷①提起手术,很多人脑海中会浮现这样的画面:无影打下,助手递给医生手术器械。
医生额头上冒着豆大的汗珠……不过,这样的画面似乎正在被人工智能技术颠覆,现在和未来的画风有时是这样的:操作台前,医生操控着机器人完成各种手术。
目前快速进入人们视野的达芬奇手术机器人,已经在很多医院担任“操刀”的任务。
②说起手术机器人,还得从腹腔镜手术开始。
因为传统的开放手术切口较大,微创的腹腔镜手术应运而生。
北京和睦家医院泌尿外科主任朱刚教授对笔者说,通过微型摄像头和监视器,医生能够看到“以前开放手术看不到的地方”,“这是人类取得的革命性进步”。
③腹腔镜的升级版就是手术机器人。
这样的机器人更像是一个受医生控制的“机器臂”。
病人被麻醉后,可移动的高清摄像机、操作器械等若干个机器臂,像医生的手一样深入患者体内,精细而灵活地分离、切割人体组织。
医生并不直接接触病人,而是坐在旁边的操作台上,看着显示屏里病人患处的3D画面,控制做手术的“机器臂”,进而操作手术器械。
鉴于人体的复杂性和差异性,医生需要根据现场情况,做出随机应变的处置。
④医生操控机器人,有点像开车,也需要培训。
一开始可能会有点手忙脚乱,但通过理论学习和不断操练,逐渐会变得得心应手。
⑤手术机器人的优势显而易见:除了比医生裸眼看得更清楚之外,也更加精细、灵活,手术创口更小。
朱刚感慨地说,以前,每台复杂的开放手术都要输血,现在几乎都不用,因为手术越来越微创,出血越来越少,病人也恢复得更快。
⑥达芬奇手术机器人是目前..应用最广泛的手术机器人。
它的问世源于战地手术。
美国直觉外科公司1996年推出了第一代手术机器人系统,并开始商业化生产。
2014年,第四代达芬奇系统推出。
尽管价格高昂,手术机器人的应用和推广却非常迅猛。
对于某些较复杂的手术,比如前列腺根治性切除术,机器人手术已经占到了美国此类手术总量的90%。
⑦这样的手术机器人听起来已经够酷,但并不是终极目标。
医疗设备在神经外科手术中的辅助技术考核试卷

10.机器人辅助手术系统可以完全替代神经外科医生进行手术。()
五、主观题(本题共4小题,每题5分,共20分)
1.请简述神经导航系统在神经外科手术中的应用及其优势。
2.描述术中MRI在神经外科手术中的作用,并讨论其相对于传统成像技术的优势。
9. ×
10. ×
五、主观题(参考)
1.神经导航系统提供精确的手术定位,减少手术创伤,提高手术安全性。优势包括实时更新、高精度、减少对正常组织的损伤。
2.术中MRI提供实时软组织成像,提高手术精确性。优势包括无辐射、高分辨率、实时性。
3.立体定向手术用于精确切除脑内病变。技术包括射频消融、激光手术、微电极记录。
A.组织工程
B.干细胞技术
C.神经生长因子
D.所有上述技术
二、多选题(本题共20小题,每小题1.5分,共3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至少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神经外科手术中,以下哪些技术可以用于脑肿瘤的定位?()
A. CT扫描
B. MRI
C. EEG
D. PET
2.以下哪些设备属于神经导航系统的一部分?()
19. ABCD
20. ABCD
三、填空题
1.神经导航系统
2. MEP/SSEP/EEG等
3.神经内镜手术
4. DSA
5.射频消融/微波消融
6.超声刀手术
7.术中MRI
8.超声刀/激光刀
9. fMRI
10.干细胞技术/组织工程
四、判断题
1. ×
2. ×
3. √
4. ×
5. ×
6. √
7. ×
神经外科技术的创新和发展趋势

本文将探讨神经影像诊断技术的最新进展 ,如高分辨率MRI、功能MRI、PET-CT等 技术在神经外科中的应用。
神经调控技术
未来发展趋势
本文将介绍神经调控技术的发展和应用, 如深部脑刺激、经颅磁刺激等技术在神经 外科中的治疗作用。
本文将对神经外科技术的未来发展趋势进 行分析和预测,包括新技术的研究和应用 、跨学科合作等方面的探讨。
06
结论与展望
总结神经外科技术创新成果
01
显微镜技术的广泛应用
显微镜技术已成为神经外科手术的重要辅助工具,提高了手术的精确性
和安全性。
02
神经导航系统的出现
神经导航系统利用影像学数据,为手术提供实时、三维的导航,提高了
手术的准确性和效率。
03
血管内治疗技术的进步
血管内治疗技术如栓塞、支架等,为脑血管病变的治疗提供了新的手段
促进多学科协作与交流
神经影像技术
神经影像技术的发展为神经外科提供了更加精准的诊断和 手术规划手段,促进了与放射科、影像科等学科的协作。
神经电生理监测
术中神经电生理监测可以实时评估神经功能状态,为手术 决策提供重要依据,需要与神经内科、康复科等学科紧密 合作。
人工智能与大数据
人工智能与大数据技术的应用可以帮助神经外科医生更好 地分析病例、制定治疗方案,提高治疗效果和患者满意度 。
个性化手术方案
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个性化的手术方案,提高治疗效果。
靶向药物研发
针对特定病变基因或蛋白质,研发靶向药物,提高药物治疗效果。
远程医疗与智能诊疗
远程会诊
利用互联网技术,实现专家与患者之间的远程会诊,提高诊疗效率进行诊断和治疗决策,提高诊疗准确 性。
神经外科手术中的术前评估和术后护理

合并其他疾病患者的评估与护理
术前评估
针对合并其他疾病的患者,术前需详细了解其疾病情况,评估手术风险。对于合并高血压、糖尿病等 慢性疾病的患者,需调整药物治疗方案,确保手术安全。
术后护理
术后需根据患者病情制定个性化的护理方案,加强生命体征监测和并发症预防。对于合并其他疾病的 患者,需积极治疗原发病,促进患者全面康复。同时,提供心理支持和营养指导,帮助患者度过术后 恢复期。
05
术后护理
儿童患者的评估与护理
术前评估
针对儿童患者,术前需全面评估其生理、心理及发育状况。了解患儿病史、家族 史、手术史等相关信息,同时对其营养状况、活动能力、疼痛感受等进行详细评 估。
术后护理
术后需密切关注儿童患者的生命体征,如呼吸、心率、血压等。针对患儿可能出 现的疼痛、恶心、呕吐等并发症进行及时干预。提供适宜的康复环境和玩具,促 进患儿身心康复。
促进患者康复
通过专业的护理措施,协 助患者尽快恢复生理功能 ,提高生活质量。
减轻患者痛苦
关注患者的疼痛感受,采 取有效措施缓解疼痛,提 高患者舒适度。
提供心理支持
关注患者的心理需求,提 供必要的心理支持和辅导 ,帮助患者积极面对术后 恢复过程。
护理流程与规范
评估患者状况
在术后第一时间对患者的生命体征、 意识状态、伤口情况等进行全面评估
生命体征监测与处理
01 常规生命体征监测
术后定期测量患者的体温、脉搏、呼吸和血压, 及时发现异常情况并采取相应措施。
02 神经系统症状观察
密切观察患者的意识、瞳孔大小和对光反射等神 经系统症状,以便及时发现颅内压增高、脑水肿 等并发症。
03 伤口与引流管护理
保持伤口清洁干燥,定期更换敷料;妥善固定引 流管,保持引流通畅,并记录引流液的颜色、性 质和量。
2020年高考语用2

2020年高考语用题:连贯之语境补写11-20 011.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
每处不超过18个字。
(6分)目前,中国已成为全球最受瞩目的机器人应用市场。
作为智能机器人在医疗领域的高端应用,①?现实中,医生已经感受到来自手术机器人的压力。
不过,现在说手术机器人将完全取代医生还为时尚早。
手术机器人虽然更灵活、更精准,但是还不能完成所有外科手术。
另外,②。
首先是普及中的费用关。
与传统手术相比,机器人手术会多花上千元至数万元不等。
其次是患者心理关。
如果推广普及机器人来做手术,③,“机器人会不会乱挥刀?”“万一程序被黑客入侵怎么办?”更重要的是,现在手术机器人仍需医生操作,因为真正给患者安全感的还是操作机器的医生。
012.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6分)酒文化是中国特有的文化,①,早在汉字成熟之前,中国人就已经掌握了酿酒技术。
②,光《诗经》中便有20多处提到酒,酒被赋予了礼仪、社交等含义,体现了特定的宗法秩序以及人伦关系;还有很多专门讲酒的文章,如西周的《酒诰》、西汉的《酒赋》《酒箴》、东晋的《酒诫》和初唐的《酒经》《酒谱》等等。
可见,③的载体之一。
013.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
每处不超过15个字。
(6分)人们的生活越来越离不开科学技术,但,①,他们认为这些基础研究不能直接带来经济效益。
实际上,②,因为技术创新的源头就是基础研究所产出的新知识、新原理、新定律。
同时,基础研究还可以培养科学精神,因为基础研究特别是实验科学,讲究的是证据和逻辑,靠的是独立思考,而这些都是科学精神的内核。
因此,③,对于培养有科学理性的劳动力和科技人才具有重要意义。
014.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机器人做手术越来越靠谱》阅读练习及答案

阅读下面选文,完成后面小题机器人做手术越来越靠谱最近,一位名叫比利·惠特克的英国少年接受手术,摆脱了长达7年的癫痫病痛。
医生让机器人钻入他的大脑,通过电极刺激大脑皮层,找出引起癫痫发作的部分,医生将病灶切除。
这个手术被称为立体定向脑电,已经有过成功的案例。
不仅如此,机器人还可以在其他类型的手术中大展拳脚。
一台“手术医生”机器人,必须知道“要做什么”,并能规划“如何去做”。
这就需要一套高效、稳定的微电子系统——包括软硬件环境、传感器和机电设备。
软硬件环境可以说是医疗机器人的大脑,它与家用台式电脑的工作原理类似。
不过,医疗机器人往往是基于Unix或Linux等开源操作系统开发的,以保证软件的稳定性。
同时,医疗机器人的中央处理器功率不会很大,否则就得配个风扇、扯个电源线在人体内横冲直撞了。
这种低功耗、高稳定性的设计需求,恰巧与移动电子设备殊途同归。
而移动电子设备近些年的发展,为医疗机器人提供了非常宝贵的经验。
传感器通常是指一切物理、化学的感知仪器,比较常见的是压力传感器、视频采集装置、溶液成分检测单元。
传感器相当于机器人的眼睛,“眼睛”收集信息,传递到“大脑”,“大脑”作出决策,而决策的最终实现者机电设备就是医疗机器人的手。
它一般以高聚塑料为外壳,耐酸耐碱,不易在体内留下有毒物质,并且可以达到非常高的操纵精度,完成精密的外科手术任务。
在这套系统中,人工智能起到了重要作用,它能辅助医生完善医疗计划,遇到突发问题时还能自动采取应急措施,降低风险。
目前市面上普遍使用的医疗机器人是“达芬奇”系统。
医生只需坐在显示屏前,操纵控制杆,便能完成手术。
它的最大特点是“缩放”,主刀医生可以通过调节缩放比例,改变手动操纵和实际移动的尺度比例,从而实现超精细外科手术,提高手术成功率。
美中不足的是,一个病人需要为这种手术支付昂贵的设备费用。
医疗机器人的优势不言而喻。
纵使最出色的外科医生,由于手部血管随着心跳有节律的颤动,都无法保证手术器械的完全稳定,而这一劣势被医疗机器人高精度的机电结构所补偿。
颅底手术原则

颅底手术原则
颅底手术是神经外科中一项高难度的手术,涉及到对位于颅底区域肿瘤、损伤或其他病变进行切除的操作。
颅底手术遵循以下原则:
1.早期诊断与治疗:一旦发现颅底肿瘤或疾病,应尽早进行手术干预,以防止肿瘤进一步增长导致脑组织受压、功能损害加重及生命危险。
2.个体化治疗方案:根据患者的病情特点(如肿瘤类型、大小、位置以及是否侵袭周围重要结构)、全身状况和患者家庭的需求制定个体化的治疗策略,可能包括但不限于手术、放疗、化疗等综合治疗方法。
3.显微外科技术应用:采用先进的显微外科技术进行精细操作,提高肿瘤的全切率并减少正常脑组织损伤。
4.出血控制:由于颅底血管丰富,术中需要有效控制出血,避免大量失血和对周围组织产生不利影响。
5.保护重要结构:颅底手术需特别注意保护周围的重要结构,如脑干、神经根、颅神经、主要血管等,确保在切除肿瘤的同时最大程度保留神经功能。
6.最佳手术入路选择:依据病变部位选择最适宜的手术路径,确保能充分暴露病变,并尽可能减少对正常解剖结构的干扰。
7.彻底切除肿瘤: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力求完全切除肿瘤,降低复发风险。
8.重建与修复:手术后可能需要对缺损的硬脑膜和颅底进行修复,以恢复生理密闭性,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9.术后管理与康复:重视术后的护理和康复措施,包括预防感染、减轻水肿、监测神经系统功能变化,并及时进行物理治疗、语言训练等相关康复治疗。
通过这些原则,神经外科医生能够更有效地完成颅底手术,同时最大限度地保护患者的生命安全和生活质量。
5.2《人工智能的应用》-课后作业-(2024)浙教版-信息技术-数据与计算必修1

《人工智能的应用》的作业题目及答案。
一、填空题(每题2分)1. 人工智能在医疗领域的应用之一是通过分析医学影像来辅助医生进行__________。
答案:诊断2. 自动驾驶汽车利用了多种传感器和__________技术来实现无人驾驶。
答案:机器学习3. 在金融服务中,AI可以用于检测和预防__________行为。
答案:欺诈4. 智能助手如Siri和Alexa是基于__________技术构建的。
答案:自然语言处理5. 在零售业中,AI被用来个性化推荐产品,这通常涉及到__________学习。
答案:协同过滤6. 人工智能在教育领域的应用包括自适应学习系统,这些系统能够根据学生的学习进度和风格调整教学内容,这种能力称为__________。
答案:个性化教学7. 在制造业中,机器人和AI系统合作完成复杂任务的过程被称为__________制造。
答案:智能制造8. 人工智能在农业中的应用包括使用无人机进行作物监测和__________喷洒。
答案:精准二、选择题(每题2分)1. 以下哪项不是人工智能在医疗领域的应用?A. 疾病诊断B. 药物研发C. 法律咨询D. 患者监护答案:C. 法律咨询解析:法律咨询不属于医疗领域,而是法律服务的范畴。
2. 自动驾驶汽车主要依赖于哪种类型的传感器?A. 温度传感器B. 光学传感器C. 压力传感器D. 湿度传感器答案:B. 光学传感器解析:自动驾驶汽车大量使用光学传感器(如摄像头和激光雷达)来感知周围环境。
3. 下列哪个是人工智能在金融领域的应用?A. 股市预测B. 农作物病虫害识别C. 交通流量控制D. 天气预测答案:A. 股市预测解析:股市预测是金融领域的典型应用,而其他选项分别属于农业和交通领域。
4. 自然语言处理(NLP)主要用于解决什么问题?A. 图像识别B. 语音到文本转换C. 硬件加速计算D. 网络安全答案:B. 语音到文本转换解析:自然语言处理专注于理解和生成人类语言,其中包括语音识别和语音合成等任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型颅底手术机器人非常精确,可以大大减轻外科医生的工作
量
在颅底钻孔是一个非常精细的活,往往需要几个小时的时间,并且需要外科医生进行最大限度的干预。
荷兰埃因霍温理工大学的研究人员开发了一款新型的手术机器人,可以完成这项任务。
亚毫米精度的机器人可以自动安全地铣削出所需形状和尺寸的腔体。
由于设计并制造出这个手术机器人,Jordan Bos在4月16日成功拿到了他的博士学位。
机器人有望在五年内完成第一次手术。
为了治疗感染或癌症,或者放置人工耳蜗,全世界的外科医生每年都要在10万人的头上钻孔。
这是一项非常棘手的任务,因为他们会碰到很多不能触碰的部位,比如面部和味觉神经,以及内耳和平衡器官。
此外,在手术过程中,骨屑和血液会通过显微镜阻碍视线,因此,外科医生必须极其专注的工作,一次往往需要几个小时,并且姿势可能非常不舒服。
在奈梅亨的拉德堡德大学医疗中心的耳鼻喉科及颅底外科医生Dirk Kunst的请求,Jordan Bos开发了一种机器人来至少部分接管此类手术。
他首先访问了20个颅底手术来研究这些干预,然后设计了20个概念。
他创建了最佳概念的详细设计,并构建了一个原型,该原型已准备就绪,并且已经进行了第一次技术测试。
先进的机械臂
这个全新的机器人名叫RoBoSculpt,它可以根据外科医生的准确指令进行工作,外科医生需要明确指出病人颅底CT上的哪块骨头机器人必须移除。
这个机器人实际上是一个非常先进的机械臂,它可以操作现在哪些外科手术钻孔工具。
在手术前,将头部准确地固定在位置上,然后将机器人铣削所需的腔体。
从原理上来说,机器人工作速度更快,所需的时间更短。
预计使用该机器人能更快更准确地完成手术,恢复时间更短,并且会减少并发症和康复治疗。
同时,这也使这些手术对患者的压力更小,而且潜在的费用更低。
外科医生则可以从繁重的工作中解脱出来,即使年老之后也能继续做自己的工作。
从本质上来说,这个机器人实际上是一台先进的电脑控制铣床或数控铣床,它有7个轴,可以实现所有可能的角度。
尽管轴的数量很多,但由于非常紧凑、高刚性、低重量和最小的轴向间隙,机器人非常精确。
机器人也可以覆盖无菌层,这在手术室是很重要的。
Bos的联合开发人、颅底外科医生Dirk Kunst也非常热衷于机器人研究,“这是迈向未来手术室的重要一步,RoBoSculpt是外科医生和机器之间的最佳合作伙伴,它们相互补充,为病人取得最佳效果。
”
获取经验
据了解,机器人的第一次临床测试将与今年在拉德堡德大学医疗中心进行,而在人类身上进行的第一次手术则需要等到两到三年之后。
最可能的第一步是机器人做准备工作,外科医生自己完成关键部分,以便让机器人获得安全方面的经验。
Eindhoven医疗机器人公司计划与埃因霍温理工大学合作,将该技术商业化。
预编程执行外科手术的机器人是一个新的发展方向,尽管如此,Bos并不认为机器人能在短期内完成其他各种操作。
“这种机器人的设计只适用于人体硬结构的精密应用,特别是骨骼,软组织不能以足够的精度固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