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院发展中医重点专科、学科加强中医药人才培养的具体措施

合集下载

中医院重点中医专科建设发展规划

中医院重点中医专科建设发展规划

中医院重点中医专科建设发展规划关键信息项:1、专科建设目标2、建设内容与措施3、人才培养计划4、设备购置计划5、科研与学术交流计划6、质量控制与评估机制1、专科建设目标11 总体目标在未来X年内,将重点中医专科建设成为在区域内具有领先水平、特色鲜明、疗效显著、服务优质的中医专科,为广大患者提供高质量的中医医疗服务。

111 医疗服务能力提升目标提高专科门诊量和住院量,年增长率达到X%以上;降低平均住院日,提高病床周转率;提高疑难病症的诊治能力,使疑难病症的治愈率和好转率达到X%以上。

112 医疗技术水平提升目标掌握并开展X项以上先进的中医诊疗技术,形成具有特色的中医诊疗方案;提高中医临床疗效,使专科病种的中医治疗有效率达到X%以上。

113 学科影响力提升目标在省级以上学术期刊发表论文X篇以上,承担省级以上科研课题X项以上;举办省级以上学术会议X次以上,与国内知名中医专科建立合作关系X个以上。

2、建设内容与措施21 优化专科诊疗环境改善门诊和住院条件,增加专科病床数量,优化就医流程,为患者提供舒适、便捷的就医环境。

211 加强专科病房建设按照中医特色病房的要求进行装修和布置,营造浓厚的中医文化氛围;配备必要的医疗设备和设施,满足临床诊疗需求。

212 优化门诊布局设立独立的专科门诊区域,设置候诊区、诊室、治疗室等功能分区,方便患者就诊。

22 加强专科人才队伍建设培养和引进一批高素质的中医专业人才,构建合理的人才梯队。

221 人才引进通过公开招聘、高层次人才引进等方式,引进具有博士学位或副高以上职称的中医专业人才X名以上。

222 人才培养选派业务骨干到国内知名中医专科进修学习,每年不少于X人次;鼓励在职人员攻读硕士、博士学位,提高学历层次。

223 师承教育建立名老中医传承工作室,开展师承教育,培养中医传承人才。

23 提升专科医疗技术水平积极开展中医特色诊疗技术,不断优化诊疗方案。

231 中医特色诊疗技术推广应用推广应用针灸、推拿、拔罐、艾灸、中药熏蒸等中医特色诊疗技术,提高临床疗效。

中医院发展中医重点专科、学科加强中医药人才培养的具体措施及总结

中医院发展中医重点专科、学科加强中医药人才培养的具体措施及总结

中医院发展中医重点专科、学科加强中医药人才培养的具体措施及总结为了加强中医医院内涵建设,突出中医药特色,提高中医药防病治病能力,我院按照“专科带动、突出特色、发挥优势、科学发展”的建设思路,为努力打造重点专业学科,为进一步深入推广中医药事业发展,继承与弘扬中医药特色优势,更好的服务广大病患,进一步增强医院实力和发展动力,特制订了发展中医重点专科、学科,加强中医药人才培养的具体措施。

一、提高认识,努力打造重点专科发挥中医药优势,突出中医专科、学科特色,加强中医专科及学科建设在中医药事业发展中具有战略地位。

(一)中医为主、中西医结合发展重点专科按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医院脾胃病科建设与管理指南》要求,中医脾胃病专科应设置胃肠内窥镜室,为符合“指南”要求,提高脾胃病专科门诊的诊断治疗水平,按照我院中医为主、西医为辅、中西医结合的思路今年要开展胃肠镜检查项目以配套中医脾胃病门诊的建设与发展。

(二)提高认识、重点保障中医重点专科、专病建设措施的落实在专科建设中,对重点专科建设实行优先原则:经费优先投入,科研优先立项,设备优先购置,人员优先进修。

医院对重点专科开展新业务、新技术所需设备进行优先、重点配置,对优势专业与学科所需人才,进行优先引进。

这些政策和措施可以充分调动业务科室争创重点专科的积极性,使重点专科建设促进医疗业务整体水平提高,带动全院医疗业务的向前发展,形成具有自身特色的医疗优势。

按照学科结构调整的原则,保证重点专科有足够的规模发展空间,以及足够的相关条件支持。

二、加快人才引进,注重学术经验传承(一)加强人才培养与引进人才是医院发展的关键环节,要创一流的学科,必建一流的梯队。

医院要高度重视人才培养,全面启动人才兴院工作。

一是聘请已退休的名老中医来院坐诊。

二是注重人才培养,重视和加快学科带头人的选拔与深造工作。

积极创造条件,出台优惠政策大力扶持引进高新技术,并对科技创新与科技进步奖励项目人才进行奖励,鼓励与支持科技进步。

中医中医重点专科建设实施方案

中医中医重点专科建设实施方案

中医中医重点专科建设实施方案一、背景介绍中医药是我国传统医学的瑰宝,具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临床经验。

然而,随着现代化医疗技术的发展,中医药在一段时间内受到一定程度的冲击和限制。

为了进一步发展中医药事业,加强中医重点专科建设,提高中医干部和临床医师的水平,需要制定中医重点专科建设实施方案。

二、目标设定1.提高中医重点专科临床服务质量,满足患者的需要。

2.培养和培训一支高素质的中医重点专科干部和临床医师队伍。

3.建立规范的管理体系,确保中医重点专科的高效运作和长期发展。

三、实施步骤1.制定中医重点专科建设标准和规范。

中医重点专科应按照一定的标准和规范进行建设,包括人员配置、设备设施、医疗服务、科研教学等方面。

各级中医药行政部门应制定相应的标准和规范,并督促各中医院实施。

2.建立中医重点专科培训机制。

中医重点专科干部和临床医师是中医重点专科建设的基础。

应通过定期的培训和科研学习,提高他们的专业水平和临床能力。

各中医药院校和中医医院应组织相关培训,对中医重点专科人员进行系统的培训和考核。

3.优化中医重点专科的管理体系。

建立规范的管理体系,明确中医重点专科的组织架构和职责分工。

中医重点专科应设立专门的管理机构,负责中医重点专科的日常管理和业务指导。

同时,要建立健全的绩效考核机制,激励中医重点专科的医务人员提高工作质量和效率。

4.加强中医重点专科的科研和教学工作。

科研是提高中医重点专科水平的关键。

各中医重点专科应建立科研团队,开展相关科研项目,并加强同国内外相关机构的合作。

教学是培养高素质中医重点专科干部和临床医师的重要途径,各中医重点专科应组织相关的教学活动,向全院干部和临床医师普及中医重点专科的理论和实践知识。

五、实施效果评估和调整中医重点专科建设实施方案的实施效果应进行评估和调整。

根据评估结果,对中医重点专科建设方案进行必要的调整和改进。

评估指标可以包括临床服务质量、科研成果、人员培养效果等方面。

六、资源保障中医重点专科建设需要投入一定的人力、物力和财力。

医院中医重点专科建设发展规划

医院中医重点专科建设发展规划

医院中医重点专科建设发展规划一、综述中医作为我国传统医学的瑰宝,一直以来都是我国医疗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然而,随着现代医学的发展,中医在一些医疗机构中的地位和作用逐渐被边缘化。

为了充分发挥中医的优势和特色,我院应该加强中医重点专科的建设和发展,提供更好的中医服务,满足患者的多元化需求,提高医院的整体竞争力。

二、目标和任务1.目标:建设一流的中医重点专科,成为国内外知名的中医医疗和科研中心。

2.任务:(1)提高中医重点专科的医疗水平和服务质量,实现医疗技术的创新与突破。

(2)加强中医重点专科的科研力量和科研成果的转化,提高医院的学术水平和影响力。

(3)加强中医重点专科的人才培养和团队建设,建设一支高素质的中医医疗队伍。

三、发展策略1.完善中医重点专科的基础设施和医疗器械:投入资金建设中医病房、诊疗室、中药房等基础设施,更新中医诊疗器械和设备。

2.优化中医重点专科的医疗流程和服务体系:建立科学的中医医疗流程,提高患者就诊的效率和满意度;建设完善的中医病案管理系统,实现患者信息的共享和管理。

3.加强中医重点专科的人才培养和团队建设:组织中医师资培训班,提高中医临床技术,培养中医专家;建设中医学术研究团队,开展临床研究和科研项目。

5.加强中医重点专科与其他科室的合作与交流:加强中医与西医的学科交流,促进中西医结合;加强中医与其他专科的合作,推动疑难病症的诊治和疗效评估。

四、保障措施1.加大财政投入:提供足够的财政资金支持中医重点专科的建设和发展。

2.加强团队建设:引进和培养一批高水平的中医专家和研究人才,建立稳定的科研团队。

3.提高管理水平:优化中医重点专科的管理模式和体制,建立健全的绩效评价机制。

4.加强宣传和推广:利用各种媒体渠道宣传中医的优势和成果,推动中医在医院的发展和应用。

五、预计效益1.提高患者就诊满意度:通过建设中医重点专科,提供更优质的中医服务,提高患者的就医体验。

2.提升医院整体影响力:打造一流的中医重点专科,提高医院的整体医疗水平和学术影响力。

发展中医重点专科学科加强中医药人才培养的具体措施与资金投入

发展中医重点专科学科加强中医药人才培养的具体措施与资金投入

发展中医重点专科学科加强中医药人才培养的具体措施与资金投入一、建立中医重点专科学科培养计划1.设立专项资金,用于建设中医重点专科学科实验室、教学楼、图书馆等基础设施。

2.招聘高水平的中医学科带头人,组建专业教学团队,并提供优厚的薪资待遇,以吸引和留住优秀的教师。

3.设立奖学金制度,用于奖励中医重点专科学科的学生,激励他们在学业上取得更好的表现。

4.建立国际交流合作计划,与国外知名的中医学科进行合作,共同培养优秀的中医人才。

二、加强中医重点专科学科的教学质量1.组织高水平的课程建设项目,制定科学合理的课程体系,确保中医重点专科学科的教学内容与时代需求相适应。

2.采用现代教学手段,如多媒体教学、实践教学等,提高教学效果,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实际操作能力。

3.加强实践教学环节,提供更多的实习机会,让学生在临床实践中不断提升中医医术水平。

4.建立导师制度,每位学生配备一位导师,定期进行指导和评估,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三、加大对中医药人才培养的资金投入1.增加中医重点专科学科的经费投入,提高中医学科的教学和科研水平。

2.设立中医药人才培养专项基金,用于资助中医学科的教学、科研和学生奖励等方面的开支。

3.加强中医药师资队伍建设,提供良好的待遇和发展空间,吸引更多的优秀人才从事中医药事业。

4.提供助学金和奖学金,资助中医学科学生完成学业,激励他们投身中医事业。

四、加强与企业、社会的合作1.与中医药企业合作,为学生提供实习机会和就业渠道,促进中医重点专科学科与实际应用的结合。

2.与社会各界建立合作关系,开展中医药健康宣传、科普活动等,增加中医药事业的社会影响力和认可度。

3.积极争取政府支持,争取更多政策倾斜和财政资金的投入,推动中医药事业的发展。

总之,发展中医重点专科学科需要实施一系列具体措施,并投入一定的资金。

通过合理规划和实施,可以提高中医药人才的培养质量,推动中医药事业的发展。

中医特色专科建设计划及措施

中医特色专科建设计划及措施

中医特色专科建设计划及措施中医特色专科建设计划及措施XXX(2022-2022)制定了三年中医特色专科建设计划和措施,旨在贯彻落实某某省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的《关于加强全省中心卫生院特色专科建设的实施意见》建设全省中心卫生院特色专科建设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本计划旨在加快中医特色专科建设发展,通过政府及市、县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宏观调控和政策扶持,建立起一个中医特色专科(中医科),带动全镇整体医疗水平的提高,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多样化、高水平医疗需求,实现医院持续快速发展的目标。

二、目标任务一)工作目标在XXX大力扶持下,本计划旨在通过2-3年的努力,使中医XXX到县级水平。

至2022年底,在建成一个在县内有一定影响、知名度较高的中医特色专科,培养和引进一批掌握学科核心技术、引领学科发展方向的专科人才梯队,形成明显的专科优势,从而带动全镇医疗技术的整体提高,推动学术和科研进步,扩大江集镇中医医疗服务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二)具体任务1、专科设施先进齐全,能够满足临床科研需要。

中医特色专科必须达到镇级以上水平,医疗仪器设备和设施先进齐全。

2.专科人才梯队合理,“125”人才培养计划落实。

中医特色专科必须配置1名学术地位高、在全县同专业具有一定声誉的学科带头人,2名具有一定学术造诣的后备学科带头人,5名具有潜力的中青年业务骨干。

3.专科技术优势明显,占领学科制高点。

中医特色专科具有较高的单病种质量管理水平,能够运用现代手段搜集、处理、利用前沿科技信息,掌握专科最新发展动态;能够承担县、镇相关专业科研项目和课题,胜任全县医学学科开展高新技术的业务指导,在专科疑难危重病症的研究、治疗方面居全县领先水平。

4.社会认知度高,专科效益显著。

中医特色专科在镇内享有一定声誉;专科门诊、住院人次高于全县其它同专业科室50%以上,年递增幅度大于20%;服务半径不断扩大,镇外病人明显增加。

年度目标:中医特色专科在镇内具有较高的知名度和影响力,达到或超过周期目标。

定远县中医院人才培养计划及措施

定远县中医院人才培养计划及措施

定远县中医院中医药人员队伍建设规划为了进一步提高全院卫生技术人员旳总体素质,增进医院旳发展,更好地为群众提供优质旳中医药医疗卫生服务,结合医院旳实际,制定本规划。

一、医院旳人才现状近年来,为提高人员素质,更好旳服务患者,医院加大了继续教育和人员进修旳工作力度,举办了多层次业务培训,并邀请上级医院出名专家、专家来院授课,为医院旳人才成长营造了一种较好旳环境。

人才建设获得一定旳进展,基本满足了既有临床旳人才需求。

随着医院旳发展,既有人才资源与医院发展之间旳矛盾逐渐暴露出来。

1、既有人员旳整体素质仍不能满足医院发展旳需要,业务能力亟需进一步提高;2、高层次学科带头人严重短缺,直接影响医院临床工作旳开展,给医院旳可持续发展带来隐患;3、人员旳构造也不尽合理,中医人员偏少,专业局限,难以发挥中医药特色,制约了医院旳进一步发展;因此,进一步加强医院人才旳培养,大力开发医院旳人力资源是医院建设旳一项极其重要旳工作。

二、人才培养旳指引思想和目旳(一)指引思想人才培养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引,全面贯彻科学发展观,牢固树立尊重知识、尊重人才旳思想,坚持人才兴院、人才强院旳理念,按照全面提高和重点培养相结合,培养人才和引进人才相结合,构造调节和合理配备相结合旳工作思路,切实搞好医院人才旳培养、教育和使用,充足调动医院人才旳积极性,为医院旳发展提供强有力旳人才保障。

(二)培养目旳1、积极推动全员职工培训。

全面提高医院职工旳学历层次。

医院在职卫生技术人员全员培训率要达到90%以上。

2、培养2-3名具有坚实理论基础,丰富临床经验和较高学术造诣旳学科带头人;3、培养3-5名具有理论基础比较夯实,临床经验比较丰富,中医特色突出旳中医专科(专病)人才;三、重要任务高度注重专科(专病)人才培养。

实行中医专科(专病)人才培养计划。

具有中级以上职称旳人员,要拟定自身旳业务主攻方向,逐渐把精力转移到专科(专病)研究旳方向上来。

中医重点专科建设工作计划中医重点专科建设4篇

中医重点专科建设工作计划中医重点专科建设4篇

中医重点专科建设工作计划中医重点专科建设4篇根据《上海市发展中医条例》、《上海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快上海中医药事业发展的意见》等文件精神,为切实做好名老中医专家学术经验的研究、传承和推广,培养基层中医临床业务骨干,加强基层中医人才队伍建设,我委将在全市二级及二级以下医疗机构开展上海市基层名老中医专家传承研究工作室(以下简称“上海市基层名中医工作室”)建设项目。

为做好项目建设工作,特制定本建设方案。

一、建设目标继承发扬中医药的科学内涵和学术特色,以学习研究和传承发扬基层名老中医专家优秀的学术思想和丰富的临床经验为核心,提高中青年中医骨干的理论与学术水平、培养一批基层中医临床技术人才为导向,在学习与继承名中医专家学术经验基础上,做实、做强中医临床特色优势,进一步提升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促进本市中医临床诊疗与学术研究水平全面提高,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对中医药服务的需求。

同时,通过项目建设,建成一支医术精湛、特色明显,扎根基层、服务百姓的基层中医人才队伍。

二、建设任务为基层名老中医专家建设规范的具备较好条件的工作室,学习、传承名中医学术思想,整理总结名老中医临床经验,提高中医理论及临床辨证水平,形成特色鲜明、疗效确切的诊疗优势,促进中医特色优势的发展。

临床实践与学术研究相结合,在继承、总结的基础上,形成以中医辨证思想为内涵的诊疗新技术、专科新特色、疗效新优势,促进中医临床诊疗和学术研究水平的提高。

树立科学的中医发展观,通过名老中医专家传、帮、带,培养一批能够始终坚持以中医理论为指导、专业素养较高的基层中青年中医专家和临床学科接班人。

三、建设周期“上海市基层名中医工作室”建设项目以三年为一个建设周期。

四、团队要求(一)工作室构成1.由名老中医专家本人、工作室负责人以及5-9名继承人组成。

2.工作室负责人由名老中医专家推荐认可,要求从事中医临床工作10年以上,具有较高的临床水平、较强的综合管理与沟通协调能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医院发展中医重点专科和加强中医药人才
培养的具体措施
各科室:
为了加强中医医院内涵建设,突出中医药特色,提高中医药防病治病能力,我院按照“专科带动、突出特色、发挥优势、科学发展”的建设思路,为努力打造重点专业学科,为进一步深入推广中医药事业发展,继承与弘扬中医药特色优势,更好的服务广大病患,进一步增强医院实力和发展动力,特制订了发展中医重点专科、学科,加强中医药人才培养的具体措施。

一、提高认识,努力打造重点专科
发挥中医药优势,突出中医专科、学科特色,加强中医专科及学科建设在中医药事业发展中具有战略地位。

(一)明确目标,科学规划
我院现有**科**个重点专科,**病、**症**个重点专病诊室。

根据我院中医重点专科建设和发展的现状,集中人力、物力、财力,经过3至5年的努力,通过有计划、有步骤建设,确保脑病科达到市级重点专科水平。

使各重点科室成为基本设施和医疗设备先进,医疗技术领先、中医特色突出、治疗方法独特、专科优势明显、创新能力较强,能够适应医疗市场竞争,带动医院发展的“龙头”科室。

(二)增加投入,保障措施
在专科建设中,对重点专科建设实行四优先原则:优势专业与重点专科我们采取优惠政策,包括经费优先投入,科研优先立项,设备优先购置,人员优先进修。

医院提取本年度业务收入的5%,作为重点专科建设与学科发展建设的专项基金,对重点专科开展新业务、新技术所需设备进行优先、重点配置,对优势专业与学科所需人才,进行优先引进。

这些政策和措施可以充分调动业务科室争创重点专科的积极性,使重点专科建设促进医疗业务整体水平提高,带动全院医疗业务的向前发展,形成具有自身特色的医疗优势。

按照学科结构调整的原则,保证重点专科有足够的规模发展空间,以及足够的相关条件支持。

提供开展该学科研究的专项经费,并制定有该学科五年发展规划和阶段性目标,规划和目标,并制定经院务会通过的配套政策和措施。

二、积极培养中医药人才,提升业务技术水平
(一)加强中医药人才培养,鼓励技术进步
中医药人才是中医院发展的关键环节,要创一流的学科,必建一流的人才梯队。

中医院要高度重视中医药人才培养,全面启动科教兴院工作。

一是完善制度建设,制定了中医药人才梯队建设制度、人才梯队建设规划与管理制度,使各项工作有章可循。

二是注重中医院人才培养,重视和加快学科带头人制度建设。

积极创造条件,出台优惠政策大力扶持引进高新技术,并对科技创新与科技进步奖励项目人才进行奖励,鼓励与支持科技进步。

积极配合卫生系统开展推荐学科带头人、拔尖人才、申报重点专科评审等工作。

进一步促进我院医疗事业的发展,增强医疗技术水平的科技含量。

(二)加强科研工作,鼓励业务创新
业务创新是学科建设的主线,各科室要积极引进、吸收现代医学的新理论、新技术,围绕业务创新,形成优势互补,提高疗效和医疗质量。

同时要积极配合使用中医适宜技术,充分发挥中医“简、效、廉、便”的特点,充分将中西医有机结合,将临床疗效最优化。

以开展新技术、新项目来推动重点专科建设,每年对获得新技术新项目的科室和个人进行奖励,同时作为评定职称和晋级的奖励条件,充分调动科室和个人的积极性,推动科室的整体诊疗水平。

加强领导,加大投入,追加措施,改进服务,把学科建设与专科发展做得更完善更具体,按照制订的重点学科扶持、开展新技术新项目以及人才培养的具体措施,进一步加快学科建设的步伐,建成一批有影响、有潜力、有市场、有特色的重点专科,不断开创医院工作新局面。

**年**月**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