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E染色与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实验报告
HE染色与免疫组化

HE染色与免疫组化实验步骤:1)取材与固定用小号解剖针挑取一定量本室培养之成螨,雌雄各半,用PBS洗去培养物后用擦镜纸包裹,常温浸没于Bouin固定液中24小时。
2)盐酸预处理固定后的粉尘螨以PBS清洗后挑入4%的盐酸溶液中浸泡半小时。
3)琼脂预包埋A.配臵 1.5%琼脂溶液,微波炉中加热至完全溶解,稍冷却后注入自制包埋器。
B.将盐酸处理后的粉尘螨以PBS清洗后挑入琼脂溶液中,让其自然凝固。
C.解剖镜下修整琼脂块,形成边长与虫体对称轴相一致的长方体,虫体位于琼脂块中央。
4) 脱水、透明与浸蜡A.将预包埋的尘螨臵于50%乙醇中2小时(中间换液一次),然后臵于70%乙醇中室温过夜。
B.第二天取出后依次入梯度乙醇脱水并以二甲苯透明:80%乙醇I(1小时)80%乙醇II(1小时)95%乙醇I(30分钟)95%乙醇II(30分钟)100%乙醇I(15分钟)100%乙醇II(15分钟)乙醇:二甲苯(1:1)混合液(10分钟)二甲苯I、II透明(共约15分钟)镜下观察至虫体透明即可终止c.将经透明的琼脂块取出,按如下流程浸蜡:二甲苯:塑化石蜡(1:1)混合液(10分钟)塑化石蜡I、II、III(各一小时)5) 塑化石蜡包埋折叠大小适中的纸盒进行包埋。
用镊子轻轻夹取琼脂块,臵于纸盒底部并注满石蜡。
解剖镜下迅速摆正琼脂块的位臵,以便准确选取不同的方向进行切片。
待蜡块表面稍凝固后,连同纸盒一起沉入水中,使其迅速冷却。
6) 切片与展片先对蜡块进行修整,使其边与琼脂块的边相平行。
使用手摇轮转式切片机,调整切片厚度为4-6μm,连续切片。
将恒温水浴箱加热至45℃左右,同时将已包被Poly-L-lysine的载玻片预热。
在载玻片上滴加少许温水,截取适当长度的蜡带,在载玻片上进行展片。
晾干后臵于60℃烤箱中2小时,使蜡带贴附牢固。
7) HE染色按常规方法进行染色。
由于尘螨体积微小,在染色过程中容易掉片,而且各组织嗜染性不同,故在试验中对各步骤进行了一些调整,获得较满意的效果。
免疫组织化学及HE染色实验步骤

免疫组织化学及HE染色实验步骤免疫组织化学和HE(Hematoxylin and Eosin)染色是常用的组织学研究技术。
免疫组织化学用于检测组织中特定抗原的表达,可以帮助研究者了解细胞和组织的功能和性质。
HE染色则是常用的常规组织染色方法,用于观察组织的形态学特征。
下面将分别介绍免疫组织化学和HE染色的实验步骤。
1.获取组织标本:首先,需要获取要研究的组织标本,可以是活体组织或固定的组织。
固定的组织标本一般使用10%缓冲福尔马林进行固定。
2.制备标本切片:将标本切割成适合光镜观察的薄片。
切片厚度一般为3-5微米。
3.去蜡:将蜡包埋组织切片放入蜡溶液中,加热脱蜡,使组织切片恢复水化。
4.抗原修复处理:将切片放入抗原修复液中,通过高温或酶解方法进行抗原修复处理,使细胞或组织中的抗原保持完整。
修复液的选择和具体实验要求有关。
5.阻断非特异性结合:将切片浸入阻断液中,阻断非特异性结合位点,减少假阳性结果。
6.一抗孵育:将合适浓度的一抗溶液加到切片上,使其孵育一段时间。
根据要检测抗原的性质选择合适的一抗。
7.二抗孵育和信号增强:将与一抗结合的二抗溶液加到切片上,同时可以加入信号增强剂,提高检测灵敏度。
8.反应显色:将切片加入显色液中,使阳性细胞或组织部分显示出颜色反应。
常用的显色方法有原位杂交、过氧化物酶法和碱性磷酸酶法等。
9.脱水和封片:经过显色后,将切片在酒精中进行脱水处理,然后用透明介质嵌片,并保护封片,以便于观察。
HE染色的实验步骤如下:1.获取组织标本:同样,首先需要获取组织标本,可以是活体组织或固定的组织。
2.制备标本切片:将标本切割成适合光镜观察的薄片。
切片厚度一般为3-5微米。
3.去蜡和水化:将蜡包埋组织切片放入蜡溶液中,加热脱蜡,然后用醇和水进行水化,使组织切片恢复水化。
4.酸性染料处理:将标本切片放入染色液中,使用血红素作为酸性染料,将细胞核染成蓝色。
5.碱性染料处理:将标本切片放入染色液中,使用溴化钡和噻唑蓝作为碱性染料,将细胞质和胞浆染成红色。
HE染色实验报告

篇一:he染色与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实验报告华中农业大学动物科技动物医学院he染色与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实验报告1 实验目的及意义1.1了解石蜡切片的制作过程1.2 掌握he染色与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的基本原理以及染色方法1.3 熟悉he染色与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后的读片知识2 实验方法及步骤2.1 石蜡切片制作及he染色步骤2.1.1取材与固定:从人或动物新鲜尸体上取下组织块(一般厚度不超过0.5厘米)投入预先配好的固定液中(10%福尔马林)使组织、细胞的蛋白质变性凝固,以防止细胞死后的自溶或细菌的分解,从而保持细胞本来的形态结构。
2.1.2脱水透明:一般用由低浓度到高浓度酒精作脱水剂,逐渐脱去组织块中的水份。
再将组织块置于既溶于酒精,又溶于石蜡的透明剂二甲苯中透明,以二甲苯替换出组织块的中酒精,才能浸蜡包埋。
2.1.3浸蜡包埋:将已透明的组织块置于已溶化的石蜡中,放入溶蜡箱保温。
待石蜡完全浸入组织块后进行包埋:先制备好容器(如折叠一小纸盒),倒入已溶化的石蜡,迅速夹取已浸透石蜡的组织块放入其中。
冷却凝固成块即成。
包埋好的组织块变硬,才能在切片机上切成很薄的切片。
2.1.4切片前的准备工作:先将包埋的每块组织周围过多的石蜡切去,四周留约2mm的石蜡块,块两边必须切成平行的直线。
将玻片擦洗干净后均匀涂抹薄薄的一层蛋白甘油,放置冰箱备用。
2.1.5切片与贴片:将预冷的蜡块固定于切片机上,调节切片厚度为6微米,切成薄片。
切下的薄片往往皱折,放到加热的水中烫平,再贴到载玻片上,放45℃恒温箱中烘干。
2.1.6 脱蜡至水华中农业大学动物科技动物医学院二甲苯ⅰ20分钟,二甲苯ⅱ20分钟,无水乙醇3分钟,95%酒精3分钟,80%酒精3分钟,70%酒精3分钟,自来水洗5分钟,依次按上述顺序加入相应试剂并作用相应时间。
2.1.7染色:苏木素液7分钟,自来水洗5分钟,1%盐酸溶液分化30秒,自来水洗5分钟,1%氨水返蓝10秒,自来水洗20分钟,95%酒精3分钟,1%伊红酒精溶液2分钟,依次按上述顺序加入相应试剂并作用相应时间。
小鼠皮肤组织HE染色,免疫荧光染色

实验方案小鼠皮肤组织HE染色和免疫荧光染色 HE染色一试剂及耗材小鼠皮肤细胞,固定液(4%多聚甲醛),PBS,不同浓度乙醇,透明剂(二甲苯),石蜡,包埋盒,苏木精伊红染色液,中性树胶等二实验步骤1.取小鼠皮肤组织去毛处理成合适的大小并置PBS或生理盐水中充分漂洗残余血液2.将漂洗干净的组织放入4%多聚甲醛中(1:5的比例浸泡)固定过夜3.将固定好的组织用PBS清洗两遍,每次30min4.组织脱水:30%乙醇→50%乙醇→75%乙醇(可4℃过夜)→85%乙醇→95%乙醇→100%乙醇(各30min)5.透明:二甲苯透明3×20min(具体时间根据透明程度来设定,小鼠皮肤10min即透明,透明时如发现组织有部分白雾状,则可能是脱水未脱净)6.浸蜡:4×30min(每30min换一次蜡,换四次以使石蜡浸入组织起支持作用)7.包埋(注意组织摆放及横切,纵切,记录标签),待石蜡充分凝固即可修片(刚包埋好的热蜡块不能立即冷冻)8.切片(5-7um),摊片(40-45℃),烘片(62℃左右,充分烘干)9.HE染色:二甲苯Ⅰ(10min) →二甲苯Ⅱ(5min) →二甲苯:乙醇=1:1(2min)→100%乙醇→95%乙醇(2min)→85%乙醇(1min)→70%乙醇(1min)→50%乙醇(1min)→水(1min)→苏木精染液(1min)→流动自来水(3min)→50%乙醇(1min)→70%乙醇(1min)→85%乙醇(1min)→95%乙醇(1min)→伊红染液(1min)→95%乙醇(1min)→100%乙醇(1min)→100%乙醇(1min)→二甲苯Ⅰ(2min)→二甲苯Ⅱ(2min) 10.中性树胶封片(注意材料上的二甲苯不能干,尽量避免出现气泡)11.显微镜观察三实验样品四实验结果免疫荧光染色一试剂及耗材小鼠皮肤细胞石蜡切片,山羊血清,一抗,二抗,0.3%Triton x100,PBS等二实验步骤1.石蜡切片60℃烘片1小时2.脱蜡到水:二甲苯Ⅰ(10min) →二甲苯Ⅱ(5min) →二甲苯:乙醇=1:1(2min)→100%乙醇→95%乙醇(2min)→85%乙醇(1min)→70%乙醇(1min)→50%乙醇(1min)→水(1min)3.蒸馏水洗1min4.抗原修复:切片置于0.1mol/L且ph=6.0的柠檬酸钠修复液中,在水浴锅内(99℃)持续放10-15min,自然冷却20-30分钟(不能将切片拿出冷却)5.去除内源性酶:3%H2O2室温孵育5-10min6.PBS洗2-3次,每次5min7. 0.3%Triton x100室温孵育20min(增加细胞膜通透性)8.于室温湿盒内非特异血清封闭1h,(用DPBS稀释含10% goat FBS)9.孵育一抗(ITGB1)4℃过夜或37℃1h(一抗:DPBS(10% goat FBS)=1:200),注意做空白对照(不加一抗,用DPBS(10% goat FBS)孵育)10. 孵育完成后PBS洗3次,每次5min11.滴加荧光二抗(IgG-FITC:DPBS(10% goat FBS)=1:200)室温置湿盒中避光孵育2小时或37℃ 30min,用PBS 3分钟×3次洗去二抗,用滤纸擦去标本外的PBS12.滴加DAPI 避光孵育2分钟(染核)。
HE染色加免疫组化方法

HE染色加免疫组化方法组织块石蜡包埋的步骤:1.取材:尽量活杀,在处死30min内取材完毕,组织块的大小一般为(1.0-1.5cm)*1.0cm*(0.2-0.3cm)2.固定:常用甲醛液浓度为4%,是40%甲醛溶液和水按1:9比例配制而成。
固定时间以12-24h为宜。
(4℃冰箱可放置1-3个月)3.冲洗:将组织块放在固定的容器中用流水冲洗24h.4.脱水:一次70%酒精2h, 80%酒精2h, 90%酒精1h, 95%酒精40min,无水乙醇Ⅰ40min, 无水乙醇Ⅱ30min。
可将组织放于70%酒精中过夜。
5.透明:将脱水后组织直接浸入二甲苯透明剂中(二甲苯Ⅰ, 二甲苯Ⅱ),每次透明为10min。
6.浸蜡:常规制片常用熔点高于56℃以上的石蜡,普通采用56℃-58℃石蜡。
先将组织浸入软蜡Ⅰ1h左右, 再浸入软蜡Ⅱ40min;硬蜡Ⅰ40min, 硬蜡Ⅱ1h。
(一般浸蜡时间为3-4h)软蜡熔点为45℃-50℃,硬蜡熔点为55℃-60℃。
7.包埋:将蜡液注入包埋硬具中,迅速将组织块平放入蜡液中,摆正并铺平,然后移至冷却台,使组织块同蜡液凝固在一起的过程。
(硬蜡凝固定型)石蜡切片法:在切片前应先切去标本周围过多的石蜡(此过程称为“修块”),但也不能留得太少,否则易造成组织破坏,连续切片时分片困难。
一般切片厚度为4-6μm。
贴片时先在干净的载玻片上涂一层蛋白甘油,然后于60℃恒温箱中烘烤1h,若未烤干可适当延长时间;若组织剥脱可涂一层蛋清加以固定。
做免疫组化时,玻片应涂多聚赖氨酸,亦可买防脱玻片。
HE染色的步骤:二甲苯Ⅰ5-10min→二甲苯Ⅱ5-10min→无水乙醇Ⅰ1-3min→无水乙醇Ⅱ1-3min→90%酒精1min→80%酒精1min→70%酒精1min→水洗→苏木精3-5min→水洗→盐酸酒精1-3s→水洗→饱和碳酸锂(氨水)10-30s→水洗→伊红3-5min→水洗(短)→70%酒精1-2s→80%酒精3-5min→90%酒精3-5min→95%酒精3-5min→无水乙醇5-10min→二甲苯Ⅰ3-5min→二甲苯Ⅱ3-5min→中性树胶封片染色液的配制:1.Harris苏木精的配制苏木精 1g硫酸铝钾 15g无水乙醇 10ml蒸馏水 200ml先用蒸馏水加热溶解硫酸铝钾,用无水乙醇溶解苏木精再倒入已溶解的硫酸铝钾蒸馏水中,煮沸1min后,稍冷却,慢慢加入红色氧化汞0.5g,继续加热至染液变为紫红色,用纱布盖瓶口,用滤纸过滤后每100ml加冰醋酸5ml。
免疫组化结果 he

免疫组化结果 he
免疫组化和HE染色是两种不同的病理学技术,它们在病理诊断中都起到了重要作用。
HE染色,也被称为苏木精-伊红染色,是一种基本的病理学染色方法。
它通过苏木精染液和伊红染液分别对细胞核和细胞质进行染色,帮助病理医师观察细胞形态,识别不同类型的细胞,如淋巴细胞、嗜酸性粒细胞等。
HE染色结果可以提供关于组织结构和细胞形态的基本信息,有助于初步判断肿瘤的性质和类型。
免疫组化是一种更高级的病理学技术,通过使用免疫学原理和方法来检测细胞或组织中的特定抗原或抗体。
通过免疫组化染色,可以检测肿瘤细胞表面的标记物、基因突变、细胞因子等,从而对肿瘤进行更深入的分子分型和靶点分析。
免疫组化结果可以提供更详细和准确的分子信息,有助于指导治疗方案的选择和预测患者的预后。
因此,免疫组化和HE染色是两种不同的技术,各有其特点和优势。
在病理诊断中,通常会根据具体情况选择适合的染色方法来获取更全面和准确的信息。
He染色技术实验报告

He染色技术实验报告实验目的:本实验旨在通过He染色技术对细胞或组织样本进行染色,以观察其结构特征和形态变化,进而分析细胞或组织的健康状况。
实验原理:He染色技术是一种常用的组织学染色方法,通过使用苏木精(Hematoxylin)和伊红(Eosin)两种染料对细胞或组织样本进行染色。
苏木精主要对细胞核进行染色,使其呈现蓝色;而伊红则对细胞质进行染色,使其呈现红色。
通过这种对比染色,可以清晰地观察到细胞核与细胞质的形态和结构。
实验材料:1. 待染色的细胞或组织样本2. He染色液(苏木精和伊红混合液)3. 酒精系列(70%、90%、95%、100%)4. 二甲苯5. 显微镜载玻片和盖玻片6. 吸水纸7. 显微镜实验步骤:1. 将待染色的细胞或组织样本固定在载玻片上。
2. 用70%酒精轻轻清洗样本,去除杂质。
3. 依次使用90%、95%、100%酒精进行脱水处理。
4. 将样本浸入二甲苯中进行透明处理。
5. 将样本从二甲苯中取出,滴上He染色液,染色时间根据样本不同而有所变化,一般为5-10分钟。
6. 染色完成后,用吸水纸吸去多余的染色液。
7. 用70%酒精轻轻冲洗样本,去除未结合的染料。
8. 将样本浸入水中,轻轻摇动,使染色更加均匀。
9. 用吸水纸吸干水分,然后进行脱水、透明处理。
10. 最后,将样本放在显微镜下观察,记录细胞或组织的结构特征。
实验结果:通过He染色技术,我们观察到细胞核呈现深蓝色,细胞质呈现粉红色。
细胞边界清晰,细胞核与细胞质的对比明显,有助于对细胞形态进行详细分析。
实验讨论:He染色技术是一种简便、快速的染色方法,适用于多种细胞和组织的染色。
然而,染色效果可能会受到样本固定、染色时间、冲洗等因素的影响。
因此,在实验过程中需要严格控制操作步骤,以确保染色效果的准确性。
实验结论:本实验成功地应用了He染色技术对细胞或组织样本进行了染色,观察到了清晰的细胞结构,为进一步的细胞形态分析和病理学研究提供了基础。
免疫组织化学及HE染色实验步骤

免疫组织化学及HE染色实验步骤免疫组织化学(immunohistochemistry,简称IHC)是一种用于检测组织切片中特定蛋白质的方法,其原理是通过特异性抗体识别目标蛋白质并将其可视化。
本文将介绍IHC实验的基本步骤和HE染色实验的步骤。
IHC实验步骤:1.组织切片制备:从取材到固定、包埋和切片,保证组织样本的质量和完整性。
2.抗原修复:将组织切片放入含有钠胼胝土缓冲液或其它抗原修复液中进行抗原修复。
可以选择使用高温或酶解等方法。
3.阻断非特异性结合:将组织切片浸泡在阻断液中,如BSA、牛血清蛋白等,以防止抗体与非特异性的蛋白质结合。
4.一抗孵育:将含有一抗的抗体溶液滴在组织切片上,孵育一段时间,使一抗与目标蛋白质发生特异性结合。
5.二抗孵育:选择与一抗宿主不同的二抗标记物,如荧光素、过氧化物酶等,将含有二抗的溶液滴在组织切片上进行孵育。
6.吸附剂清洗:将组织切片用洗涤缓冲液洗去未与标记物结合的二抗。
7.标记物检测:根据所选择的标记物,可以进行荧光显微镜观察、酶反应等,将目标蛋白质可视化。
8.盖片封装:将组织切片用适当的缓冲液封装至玻璃盖片上。
HE染色实验步骤:1.组织切片制备:从取材到固定、包埋和切片,保证组织样本的质量和完整性。
2.脱蜡:将组织切片放入甲醇中脱去石蜡包埋。
3. 染剂处理:将组织切片依次浸泡在嗜铬酸钾溶液中,漂洗后浸泡在碱性染剂中,如伊红(Eosin)染料。
4. 酸性染剂处理:将组织切片浸泡在酸性染剂中,如苏木红(Hematoxylin)染料。
5.脱染:将组织切片用酒精和醋酸溶液进行脱染。
6.脱水:将组织切片依次浸泡在酒精梯度中,脱去水分。
7.透明化:将组织切片逐渐浸泡在透明剂中,如苯酚乙醇、二甲苯等,使组织切片透明。
8.盖片封装:将组织切片用适当的透明剂封装至玻璃盖片上。
以上是免疫组织化学和HE染色实验的基本步骤。
通过这些步骤,可以标记和可视化组织切片中的特定蛋白质,进而获得研究和诊断所需的信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华中农业大学动物科技动物医学院HE染色与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实验报告1实验目的及意义1.1了解石蜡切片的制作过程1.2 掌握HE染色与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的基本原理以及染色方法1.3 熟悉HE染色与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后的读片知识2 实验方法及步骤2.1 石蜡切片制作及HE染色步骤2.1.1取材与固定:从人或动物新鲜尸体上取下组织块(一般厚度不超过0.5厘米)投入预先配好的固定液中(10%福尔马林)使组织、细胞的蛋白质变性凝固,以防止细胞死后的自溶或细菌的分解,从而保持细胞本来的形态结构。
2.1.2脱水透明:一般用由低浓度到高浓度酒精作脱水剂,逐渐脱去组织块中的水份。
再将组织块置于既溶于酒精,又溶于石蜡的透明剂二甲苯中透明,以二甲苯替换出组织块的中酒精,才能浸蜡包埋。
2.1.3浸蜡包埋:将已透明的组织块置于已溶化的石蜡中,放入溶蜡箱保温。
待石蜡完全浸入组织块后进行包埋:先制备好容器(如折叠一小纸盒),倒入已溶化的石蜡,迅速夹取已浸透石蜡的组织块放入其中。
冷却凝固成块即成。
包埋好的组织块变硬,才能在切片机上切成很薄的切片。
2.1.4切片前的准备工作:先将包埋的每块组织周围过多的石蜡切去,四周留约2mm的石蜡块,块两边必须切成平行的直线。
将玻片擦洗干净后均匀涂抹薄薄的一层蛋白甘油,放置冰箱备用。
2.1.5切片与贴片:将预冷的蜡块固定于切片机上,调节切片厚度为6微米,切成薄片。
切下的薄片往往皱折,放到加热的水中烫平,再贴到载玻片上,放45℃恒温箱中烘干。
2.1.6 脱蜡至水华中农业大学动物科技动物医学院二甲苯Ⅰ20分钟,二甲苯Ⅱ20分钟,无水乙醇3分钟,95%酒精3分钟,80%酒精3分钟,70%酒精3分钟,自来水洗5分钟,依次按上述顺序加入相应试剂并作用相应时间。
2.1.7染色:苏木素液7分钟,自来水洗5分钟,1%盐酸溶液分化30秒,自来水洗5分钟,1%氨水返蓝10秒,自来水洗20分钟,95%酒精3分钟,1%伊红酒精溶液2分钟,依次按上述顺序加入相应试剂并作用相应时间。
2.1.8脱水和透明:95%酒精2分钟,无水酒精Ⅰ2分钟,无水酒精Ⅱ2分钟,二甲苯Ⅰ5分钟,二甲苯Ⅱ5分钟,依次按上述顺序加入相应试剂并作用相应时间。
2.1.9封固:将已透明的切片滴上中性树胶,盖上盖玻片封固,放入37℃烘箱。
2.2 SABC 染色步骤2.2.1脱蜡至水:二甲苯Ⅰ20分钟,二甲苯Ⅱ15分钟,100%酒精2分钟,95%酒精2分钟,80%酒精2分钟,70%酒精2分钟,依次按上述顺序加入相应试剂并作用相应时间。
2.2.2流水冲洗5分钟(水流要小)2.2.3用蒸馏水配置新鲜的3%双氧水(30%双氧水1:9配制,配100ml),室温封闭15分钟,注意避光。
2.2.4蒸馏水洗5分钟,重复2次。
2.2.5热抗原修复,将切片浸入0.01M枸盐酸盐缓冲液中,置微波炉内高火5分钟,低火20分钟,完后自然冷却。
2.2.6取出切片放入染色缸中PBS洗5分钟,重复3次。
2.2.7取出切片放入湿盒中,滴加5%BSA封闭液(覆盖满组织为宜),室温20分钟。
2.2.8甩去多余液体(擦去周围的流痕),滴加一抗(覆盖满组织为宜)注:阴性对照滴加PBS,放入4℃冰箱过夜。
2.2.9放入染色缸中PBS洗5分钟,重复3次。
2.2.10取出放入湿盒中滴加二抗(覆盖满组织为宜),室温30分钟。
2.2.11取出置染色缸中PBS洗5分钟,重复3次。
放回湿盒中加SABC(覆盖满组织为宜),室温30分钟。
华中农业大学动物科技动物医学院2.2.12取出置染色缸中PBS洗5分钟,重复3次。
2.2.13 DAB显色,取一试管加1ml单蒸水,B、C、A试剂按顺序各一滴加入试管中混匀,滴加于切片上,观察是否终止显色。
2.2.14终止显色用单蒸水洗5分钟,重复2次。
2.2.15苏木素衬染1分钟,流水冲洗5分钟。
2.2.16脱水透明,70%酒精3分钟,80%酒精2分钟,90%酒精2分钟,95%酒精2分钟,95%酒精Ⅱ2分钟,100%酒精Ⅰ2分钟,100%酒精Ⅱ2分钟,100%酒精Ⅲ2分钟二甲苯Ⅰ8分钟,二甲苯Ⅱ5分钟,依次按上述顺序加入相应试剂并作用相应时间。
2.2.17中性树胶封片,放入37℃烘箱。
3 实验结果3.1 HE 染色结果华中农业大学动物科技动物医学院AIBBIBIB:狂犬病毒包涵体(内基氏(Negri)小体)图1 狂犬病毒感染后脑组织病变 HE染色A: 小脑浦肯野细胞内包涵体x400; B: 脑神经元内多处包涵体x400狂犬病的病理变化在显微镜下主要表现为神经元退变,淋巴细胞和单核细胞浸润,胶质细胞增殖以及特征包涵体形成。
狂犬病毒包涵体又称为内基体,直径华中农业大学动物科技动物医学院约3~10nm,边缘整齐,内有1~2个状似细胞核的小点,主要出现在大脑海马区及小脑,其他部位也可见,在病变神经元胞浆内成圆形或卵圆形,苏木素一伊红染色脑组织切片中呈嗜酸性反应,病变神经元可含包涵体。
大脑海马区神经元和小脑浦肯野细胞胞浆内检出狂犬病病毒包涵体,伴脑组织淤血、水肿。
神经元变性.A BCPC DCP:豆状囊尾蚴虫卵的壳图2 肝脏与肾脏的病变 HE染色A: 豆状囊尾蚴在肝脏形成包囊x200; B: 脑神经元内多处包涵体x400 C:肾小管结构模糊,破坏x200; D: 肾小管上皮从基底膜脱落x400华中农业大学动物科技动物医学院囊尾蚴感染后肝脏的病理变化可分为一般性变化和特征性变化两种。
一般性病理变化主要表现为肝细胞变性与间质性肝炎。
颗粒变性:表现为肝细胞肿大,肝细胞中有蛋白性颗粒,肝窦隙变小。
水泡变性:肝脏细胞肿大,细胞质有些溶解,较为透亮,但细胞核的位置多无改变,肝窦隙变小。
脂肪变性:有程度不等的脂肪滴。
脂肪变性和颗粒变性常见于同一肝脏。
间质病变:表现为程度不等的间质性肝炎,在汇管区或小叶间有结缔组织增生和灶状淋巴细胞浸润,小叶间静脉扩张。
小叶间胆管都有程度不等的增生,其数量增加。
胆管上皮增生,单层变成两层甚至复层,胆管黏膜上皮变厚,胆管周围结缔组织明显增生,呈慢性胆管炎与胆管周围炎。
特征性病理变化是肝组织形成肉芽肿。
可能是幼虫移行对肝细胞造成损伤后在局部发生的慢性炎症反应。
幼虫移行造成肝细胞坏死和少量出血,接着局部上皮样细胞增生,其间有异物巨细胞以及多少不等的中性粒细胞浸润。
这些中性粒细胞大多在结节外侧分布,在肉芽肿外围是结缔组织构成的包囊,包囊内分布着许多空壳样结构以及均质红染的椭圆形的虫卵。
肾脏的病变主要集中在大量的肾小管上皮从基底膜上脱落,肾小球囊腔变大,肾小球萎缩变小,血管球数目减少,肾小囊囊壁增厚。
由于没有见到明显的炎性细胞的浸润,主要变现肾小管的病变,所以推断可能是肾病。
而引起的原因也可能是多方面的,如临床的升汞急性中毒便会引起相应的病变。
华中农业大学动物科技动物医学院ABC图3 肺脏形成的霉菌结节 HE染色A: 肺泡结构大面积的消失x80; B: 霉菌结节的炎性反应带x200C:肺脏的霉菌结节x400肺脏的病理变化:肺细支气管及其周围小叶内都可看到很多肉芽肿。
肉芽肿的中心含有细胞崩解物一嗜酸性坏死块占据,其周围为淋巴球、组织球等单核细胞。
再往外,还可看到多核巨细胞及其上皮细胞。
结节则可波及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肺华中农业大学动物科技动物医学院小叶,使其固有结构完全遭到破坏。
较小的结节是由上皮样细胞、巨细胞、巨噬细胞、淋巴细胞、数量不等的假性嗜伊红细胞和排列疏松的网状结构构成,巨细胞的位置不定,有的在结节中心,有的偏向边沿,数量和核的多少也不等。
大的结节内细胞成分与小结节相同,但在排列上有一定的层次性,中心多为干酪样坏死区,外围是核巨细胞构成的细胞带,最外层是淋巴样细胞、成纤维细胞所形成的包膜。
同样结节中也有数量不等的假性嗜伊红细胞和不规则排列的纤维素。
结界中有时可见不同程度的出血。
但没有发现很明显的淡染的菌丝体,可能是由于组织过厚,细胞成分过多,颜色过深,将菌丝体遮盖了,故难于发现。
3.2 SABC 染色结果C A BD华中农业大学动物科技动物医学院图4 Ki67蛋白在乳腺上皮的表达(SABC染色)A: 乳腺组织Ki67阴性(核内)x400;B: 乳腺组织Ki67阴性(核内)x100C: 乳腺组织Ki67阳性(核内)x400; D: 乳腺组织Ki67阴性(核内)x200Ki67抗原是1983年由Gerdes等发现在增殖细胞中表达的一种核抗原,也是目前较为肯定的核增殖标志物。
Ki67是一个标记细胞增殖状况的常用指标,尤其经常用于反映恶性肿瘤细胞的增殖状况。
Ki67在正常乳腺组织有表达,但在从正常乳腺或是纤维腺瘤及增生上皮来的样本显示,ki67表达的水平极低。
Ki67高表达与乳腺癌恶性程度成正相关,Ki67在细胞核内的定位形式复杂又有特异性,并随细胞周期改变。
Ki67作为一种与细胞周期相关的增殖细胞核蛋白,只与增生细胞核反应,无组织特异性,是一个界定细胞凋亡和增殖的有价值的标记物。
Ki67能准确地反映肿瘤细胞的增殖活性,并与多种肿瘤的发展、转移及预后有关,除细胞周期的G0期外,在每个有丝分裂期都可检测到Ki67,尤以M 期为最高,可直接、敏感地反映肿瘤细胞的增殖活性,并能较全面地反映增殖细胞的数量。
其高阳性表达可反映肿瘤细胞的增殖和侵袭能力强,恶性程度高。
在浸润性乳腺癌中发现Ki67与肿瘤细胞增殖及侵袭转移密切相关。
部分学者认为Ki67表达与乳腺癌肿瘤临床分期有关,即分期越晚,Ki67阳性率越高。
Ki67与肿瘤恶性程度呈正比与肿瘤的生长、侵袭及转移能力密切相关,是乳腺癌诊断和预后判断的一项重要指标。
Ki67表达阳性的乳腺癌肿瘤细胞的恶性程度大,细胞增殖活跃,肿瘤生长速度快侵袭性大,转移的机会高,预后差。
Ki67高表达是乳腺癌预后不良的指标。
4 小结4.1石蜡切片制作的体会石蜡切片是组织学常规制片技术中最为广泛应用的方法。
石蜡切片不仅用于观察正常细胞组织的形态结构,也是病理学和法医学等学科用以研究、观察及判断细胞组织的形态变化的主要方法,而且也已相当广泛地用于其他许多学科领域的研究中。
下面就按照实验步骤,谈一下我的一些体会。
4.1.1取材应根据要求选取材料来源及部位。
华中农业大学动物科技动物医学院4.1.2固定用适当的化学药液(固定液)浸渍切成小块组织材料,并选择合适固定液量以及固定时间。
4.1.3.脱水透明,固定后的组织材料需除去留在组织内的固定液及其结晶沉淀,否则会影响以后的染色效果。
脱水时间长短应根据组织厚度,组织较薄或小,脱水时间不宜过长,否则组织会出现过硬或过脆的现象;组织厚度大时相对要求时间长些。
透明时要注意:①要保证最后一级纯酒精的浓度,使组织彻底脱水,否则在二甲苯内就不能得到完全透明。
②切片从纯酒精取出后进入二甲苯时,在空气中停留的时间不宜过长,特别是在阴天,空气湿度较大时,因纯酒精吸水性较强,致使切片进入二甲苯时其表面出现雾状而使切片透明不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