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源的性质分类
能源的名词解释

能源的名词解释能源的名词解释能源是人类发展的根本动力,在现代社会中,能源已成为经济发展和生活发展的不可或缺的因素。
它涉及到人们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如其作用于工业发展、农业发展、城市规划、交通运输以及电力供应等,特别是现代化建设所需要的能源更多地体现出来,使能源系统一直处于极其重要的地位。
一般来说,能源是指可以被利用的物质或物理性质,使它们能够提供动力或被变成其他形式的能源。
能源可以分为可再生能源和非再生能源,前者能够持续提供能源,而后者在使用一段时间后会枯竭,无法再次得到补充。
可再生能源是指可以通过自然过程或技术手段无限次重复利用的能源,如太阳能、风能、水能、生物质能等。
这些可再生能源又可分为清洁能源和非清洁能源,清洁能源是指利用这些自然资源可以发电,而不会对环境造成污染的能源,如太阳能、风能等;非清洁能源是指利用这些自然资源可以发电,但会对环境产生污染的能源,如煤炭、天然气等。
非再生能源是指不能自然再生的能源,如石油、天然气、煤炭等。
这些能源是有限的,在使用一段时间后就会枯竭,无法再次得到补充。
由于这些能源的消耗伴随着大量的废弃物产生,对环境造成污染,因此,发展可再生能源已成为当今世界的一个重要的课题。
能源的另一个分类方法是按能源的转换方式来区分,具体可以分为机械能、热能、电能、化学能和原子能等。
机械能是指通过机械装置将其他能源转变为机械能的能源,如风能、水能等;热能是指将其他能源转变为热能的能源,如煤炭、天然气、太阳能等;电能是指将其他能源转变为电能的能源,如水力、火力等;化学能是指将其他能源转变为化学能的能源,如石油、煤炭、天然气等;原子能是指将其他能源转变为原子能的能源,如核能、核裂变等。
由于能源的重要性,国家对能源的管理也十分重要。
能源管理是指国家对能源的规划、研究、开发、利用、保护和节约等活动的综合管理,旨在提高能源利用效率,降低能源消耗,实现节能减排,保护环境,提升经济发展水平。
其中,能源规划是指国家对能源的可持续发展进行长期规划和管理,以保证能源安全和经济发展的稳定性,并且要根据社会的发展需求及时调整能源规划;能源研究是指开展有关能源的科学研究,探索新型能源的开发,提高能源的利用效率;能源开发是指国家对能源的开发,旨在满足社会对能源的需求;能源利用是指将能源转换为可以满足社会需求的形式;能源保护是指保护能源资源,防止能源浪费;能源节约是指有效利用能源,减少能源消耗。
能源的定义及分类

(五)按对环境的污染情况对能源分类
1.清洁能源。使用时对环境没有污染或污染小的能源。 例:水能、风能、太阳能以及核能等。
2.非清洁能源。(污染型能源)对环境污染较大的能源。 污染型能源是指人类利用过程中会污染环境的能源。
三、世界各种能源探明储量排名
2010煤炭探明可开采储量排名前十国家
2010石油探明可开采储量排名前十国家
2010天然气探明可开采储量前十的国家
2012全球煤炭产量前十国家
全球可开发水能资源前十的国家
2008年世界主要国家发电量前十的国家
2013年世界十大核电站国家
2009年全球铀矿产量排名前十的国家
2.新能源(非常规能源、替代能源)。近若干年来开始被 人类利用(如太阳能、核能)或过去已被利用现在又有新 的利用方式(如风能)的能源。
石油、天然气、煤炭
石油钻井
水能——水力发电——三峡大坝
水力发电——新安江水电站
水力发电
太阳能发电
太阳能发电
太阳能电池阵列
太阳能发电
太阳能发电
核能发电
1.来自地球外部天体的能源。 有直接来自太阳直接照射到地球的光和热能,还有间
接地来自太阳的能源,常见的煤炭、石油、天然气,以及 生物质能、水能、海洋热能和风能等。 2.地球本身蕴藏的能量。
其中一种是地球内部蕴藏着的地热能,常见的地下蒸 汽、温泉、火山爆发的能量都属于地热能。另一种是地球 上存在的铀、钍、锂等核燃料所蕴有的核能。 3.地球和其他天体相互作用而产生的能量。
(3) 天然氣
高二地理知识点总结整理

高二地理知识点总结整理一、能源的分类1、按照能源的性质分类(1)常规能源:可再生能源——水能、生物能;非可再生能源——煤炭、石油、天然气。
(2)新能源:可再生能源——太阳能、风能、波浪能、潮汐能、洋流、地热能;非可再生能源——核能。
2、按照能量的来源分类(1)来自太阳的辐射能量:现代光合作用——生物能;古代植物固定的生物能——煤炭、石油、天然气、油页岩;由太阳能转化的能量——风能、水能。
(2)来自地球内部的能量:地球内部的热能——地热能、温泉;核能——铀、钍等放射性元素的聚变能和裂变能。
(3)来自天体间的引力能——月球、太阳和地球之间的引潮力引起的潮汐能。
二、山西省煤炭资源的开发条件分析1、煤炭资源丰富,开采条件好①储量丰富②分布范围广③煤种齐全④煤质优良,具有低灰、低硫、低磷、发热量高的特点⑤开采条件好,煤田多为中厚煤层,埋藏浅,适于露天开采和大规模机械化开采。
2、市场广阔3、位置适中,交通比较便利。
三、我国与世界的能源消费结构有哪些不同我国的煤炭资源占绝对优势,石油的比重较大,天然气比重小;世界上石油资源占绝对优势,煤炭、天然气资源比重都较大,核电比重也占一定比重。
四、能源基地建设1、扩大煤炭开采量:形成了大同、平(鲁)朔(州)、西山、沁水、霍西、河东等大型煤炭生产基地。
2、提高晋煤外运能力:神黄铁路、大秦铁路、焦——兖——日铁路。
3、加强煤炭的加工转换:一方面,建设坑口电站,使电力生产能力明显提高,变输出煤为输出电力;另一方面,发展炼焦业,为冶金工业发展提供能源,并向外输出焦炭(图3.5)。
五、能源的综合利用:1、结合本区铁矿、铝土矿等资源优势,围绕能源开发,构建了煤一电一铝、煤一焦一化、煤一铁一钢三条产业链。
2、形成以能源、冶金、化工、建材为中心的多元结构。
六.环境保护与治理的方法和手段1、提高煤的利用技术①推动以洁净煤技术为代表的清洁能源产业的发展。
②加强炼焦、电力、化工等生产过程中的技术改造及环境保护。
国家能源知识点总结

国家能源知识点总结一、能源的概念和分类能源是指能够产生功的物质或现象,是人类社会生产和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因素。
根据其来源和形式的不同,能源可以分为传统能源和新能源两大类。
1. 传统能源传统能源主要包括煤炭、石油、天然气和核能,是人类社会长期以来使用的能源。
传统能源的主要特点是储量大、易获取、成本低,但使用过程中产生的大量排放物对环境造成严重污染,同时燃烧过程也会对人体健康产生危害。
2. 新能源新能源是指相对于传统能源而言,具有使用效率高、环境污染小、可再生性强等特点的能源,主要包括太阳能、风能、水能、生物能和地热能等。
新能源是人们为了应对环境问题和能源危机而逐渐发展起来的一种替代能源,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二、能源的开发利用能源的开发利用是指人们利用各种能源资源进行生产和生活活动的过程。
不同类型的能源开发利用方式各有特点,需根据资源的性质和地理环境的不同进行选择。
1. 煤炭的开发利用煤炭是世界上最为丰富的能源资源之一,具有储量大、用途广泛的特点。
煤炭主要用于火力发电和工业生产,同时也可以用于城市供暖和家庭使用。
但煤炭的开采和使用会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碳、氮氧化物和硫氧化物等有害物质,对环境和健康造成重大影响。
2. 石油和天然气的开发利用石油和天然气是世界上主要的能源资源之一,广泛应用于交通运输、工业生产、化工等领域。
石油和天然气的开采主要通过钻井和提炼等方式进行,然后由管道、卡车、轮船等运输工具进行运输。
随着现代化交通和工业的发展,石油和天然气的使用量不断增加,对能源安全和环境保护提出了新的挑战。
3. 水能的开发利用水能是一种清洁、可再生的能源,主要通过水电站进行开发利用。
水电是世界上最重要的可再生能源之一,具有稳定的发电能力和较低的发电成本,广泛用于工业、农业和城市居民生活。
但水电站的建设需要大量的资金和土地资源,同时也会对当地生态环境产生一定影响。
4. 太阳能和风能的开发利用太阳能和风能都属于新能源范畴,具有资源分布广泛、环境友好、可再生性强等特点。
能源分类与代码

能源分类与代码
【实用版】
目录
1.引言
2.能源分类的概述
3.常见能源代码的介绍
4.能源代码的应用
5.结论
正文
【引言】
在现代社会,能源已经成为了人类生产和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
为了更好地对能源进行管理和研究,人们将能源进行了分类,并赋予了不同的代码。
本文将对能源分类与代码进行详细的介绍。
【能源分类的概述】
能源分类是指根据能源的性质、来源和用途,将能源划分为不同的类别。
一般来说,能源可以分为可再生能源和非可再生能源两大类。
其中,可再生能源包括太阳能、水能、风能、生物质能等,而非可再生能源则包括煤炭、石油、天然气等。
【常见能源代码的介绍】
在能源领域,为了方便对各类能源进行标识和统计,各国都制定了相应的能源代码。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能源代码:
1.电力:E
2.煤炭:C
3.石油:P
4.天然气:G
5.水能:H
6.风能:W
7.太阳能:S
8.生物质能:B
9.核能:N
【能源代码的应用】
能源代码在能源的生产、消费和贸易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
例如,在电力行业中,通过能源代码可以方便地对各类电源进行统计和分析;在能源贸易中,能源代码可以作为交易的依据,便于各方进行结算。
【结论】
能源分类与代码对于能源领域的管理和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高一化学人教版必修二第二章第2节《化学能与电能》知识点总结

第2节 化学能与电能一、能源的分类1.化学能间接转化为电能(在能量的转化过程中存在能量的损失)—比如火力发电 ①转化过程火力发电是通过化石燃料的燃烧,使化学能转化为热能,加热水使之汽化为蒸汽以推动蒸汽轮机,然后带动发电机发电.燃煤发电是从煤中的化学能开始的一系列能量转化过程.化学能−−→−燃烧热能−−→−蒸汽机械能−−→−发电机电能 ①转化原理燃烧(氧化还原反应)是使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关键.因此燃烧一定发生氧化还原反应,氧化还原反应必定有电子的转移,电子的转移引起化学键的重新组合,同时伴随着体系能量的变化. 拓展点1:火力发电的优缺点优点:①我国煤炭资源丰富①投资少,技术成熟,安全性能高缺点:①排出大量的能导致温室效应的气体CO 2以及导致酸雨的含硫氧化物,比如SO 2①消耗大量的不可再生的化石燃料资源①能量转化率低①产生大量的废渣、废水.2.化学能直接转化为电能(在能量的转化过程中不存在能量的损失)—原电池(将氧化还原反应所释放的化学能直接转化为电能)(1)原电池的工作原理实验现象产生的原因分析2+会逐渐溶解,而由Zn失去的电子则由Zn片通过导线流向Cu片,因此Zn片上会带有大量的正电荷,Cu片上会带有大量的负电荷,而电解质溶液中含有阳离子(H+、Zn2+)以及阴离子(OH-、SO42-),由于正负电荷相互吸引,所以电解质溶液中的阳离子会移向Cu片去中和Cu片上带负电荷的电子,阴离子则移向Zn片去中和Zn片上的正电荷,但是由于溶液中的H+得电子能力比Zn2+强,所以H+就移向Cu片去获得Cu片上由Zn片失去的电子而被还原为H原子,H 原子再结合成H分子即H2从Cu片上逸出,因此Cu片上有无色气泡产生.通过电流表指针发生偏转并且指针偏向于Cu片这一边,可以得出该装置产生了电流(而电流的形成是因为电子发生了定向移动),并且电流移动的方向与电子移动的方向相反,所以电流是从Cu片流出,Zn片流进,即Cu片作为正极;Zn片作为负极.原电池工作原理的总结归纳:①原电池中电流的流向:正极→负极①原电池中电子的流向:负极→导线→正极(注意:在该过程中,电子是永远都不会进入到电解质溶液中,因为电子只在金属内部运动并且电解质溶液中的自由移动的阴阳离子也不能在导线中通过)①原电池中电解质溶液中阴、阳离子的移动方向:阳离子→正极阴离子→负极①原电池工作原理的本质:发生自发的氧化还原反应即将氧化还原反应的电子转移变成电子的定向移动,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形式释放.(所谓自发就是指该氧化还原反应不需要借助外在的力量即本身就能够自己发生)①原电池中的负极发生氧化反应,通常是电极材料或还原性气体失去电子被氧化,电子从负极流出;原电池的正极发生还原反应,通常是溶液中的阳离子或O2等氧化剂得到电子被还原,电子流入正极.(2)原电池的构成条件(两极一液一回路,反应要自发)①两极:正极和负极是两种活泼性不同的电极材料,包括由两种活泼性不同的金属材料构成的电极或者是由一种金属与一种非金属导体(如石墨)构成的电极,一般活泼性较强的金属作为负极.①一液(电解质溶液):包括酸、碱、盐溶液.①一回路(构成闭合的电路):即两电极由导线相连或直接接触以及两电极必须插入到同一种电解质溶液中或者分别插入到一般与电极材料相同的阳离子的两种盐溶液中,两盐溶液之间用盐桥相连形成闭合回路.比如以下装置:①氧化还原反应要自发:指电解质溶液至少要与作为负极的金属电极材料发生自发的氧化反应.(3)电极反应式①定义:原电池中的正极和负极所发生的反应①电极反应式的书写方法:补充:复杂电极反应式的书写如CH4碱性燃料电池负极反应式的书写:CH4+2O2+2OH-===CO2-3+3H2O……总反应式2O2+4H2O+8e-===8OH-……正极反应式CH4+10OH--8e-===7H2O+CO2-3……负极反应式注意:①电极反应式的书写必须遵守离子方程式的书写要求,比如难溶物、弱电解质、气体等均应写成化学式形式.①注意电解质溶液对正、负极反应产物的影响.如果负极反应生成的阳离子能与电解质溶液中的阴离子反应,则电解质溶液中的阴离子应写入电极反应式中,例如Fe与Cu在NaOH溶液中形成原电池,负极反应式为:Fe+2e-+2OH-=Fe(OH)2.三、原电池的应用(1)比较金属的活动性强弱①原理:一般原电池中活动性较强的金属作负极,活动性较弱的金属作正极.①应用:比如A、B两种金属用导线连接或直接接触后插入到稀H2SO4电解质溶液中,若A极溶解,B极有气泡产生,由此可判断A是负极,B是正极,活动性:A>B.(2)加快氧化还原反应的速率①原理:在原电池中,氧化反应与还原反应分别在两极进行,溶液中的粒子运动时相互间的干扰小,从而使化学反应速率加快.①应用:比如实验室中用Zn和稀H2SO4制取H2时,通常滴入几滴CuSO4溶液,能够加快产生H2的速率.原因在于Zn 与置换出的Cu构成了原电池,加快了反应的进行.(3)防止金属被腐蚀(比如要保护一个铁闸,可用导线将其与一Zn块相连,使Zn作原电池的负极,铁闸作正极)补充:金属腐蚀①定义:指金属或合金与周围接触到的气体或液体发生化学反应,使金属失去电子变为阳离子而消耗的过程.②金属腐蚀的分类:化学腐蚀和电化学腐蚀在金属腐蚀中,我们把直接发生氧化还原反应且不构成原电池的腐蚀称为化学腐蚀;而由不纯的金属与电解质溶液接触时形成的原电池反应而引起的腐蚀称为电化学腐蚀,电化学腐蚀又分为吸氧腐蚀和析氢腐蚀:在潮湿的空气中,钢铁表面吸附一层薄薄的水膜,里面溶解了少量的O2、CO2等气体,含有少量的H+和OH-从而形成电解质溶液.A.当电解质溶液呈中性、弱碱性或弱酸性时,它跟钢铁里的Fe和少量的C形成了无数个微小的原电池,Fe作负极,C 作正极,因此钢铁发生吸氧腐蚀.电极反应式为:负极(Fe):2Fe-4e-=2Fe2+ 正极(C):O2+2H2O+4e-=4OH-总反应式为:2Fe+O2+2H2O=Fe(OH)2B.当电解质溶液的酸性较强时,钢铁则发生析氢腐蚀.电极反应式为:负极(Fe):Fe-2e-=Fe2+ 正极(C):2H++2e-=H2↑总反应式为:Fe+2H+=Fe2+ +H2↑(4)制作各种化学电源(比如制作干电池、铅蓄电池、新型高能电池等)(5)设计制作原电池①设计电路原电池的设计要满足构成原电池的四个条件:(a)由两种活动性不同的金属或由一种金属与其他导电的材料(非金属或某些氧化物)作为电极材料;(b)两个电极必须浸在电解质溶液中;(c)两个电极之间要用导线连接形成闭合回路;(d)有自发进行的氧化还原反应.②电极材料的选择电池的电极必须导电.电池中的负极必须能够与电解质溶液反应,容易失去电子,因此负极一般是活泼的金属材料.正极和负极之间只有产生电势差,电子才能定向移动,所以正极和负极一般不用同一种材料.③电解质溶液的选择电解质是使负极材料放电的物质.因此电解质溶液一般要能够与负极发生反应,或电解质溶液中溶解的其他物质与负极发生反应(如空气中的O2).但是如果两个半反应分别在两个容器中进行(中间连接盐桥),则左、右两个容器中的电解质溶液一般选择与电极材料相同的阳离子的盐溶液.比如Cu-Zn-硫酸盐原电池中,负极金属Zn浸泡在含有Zn2+的电解质溶液中.④设计示例拓展点2:原电池的正、负极的判断方法(1)根据组成原电池两电极的材料判断:一般是活泼性较强的金属作为负极,活泼性较弱的金属或能导电的非金属作为正极.(2)根据电流方向或电子流动的方向判断:电流方向(在外电路)是由正极流向负极,电子的流动方向是由负极流向正极.(3)根据原电池中电解质溶液内阴、阳离子的定向移动方向判断:在原电池的电解质溶液中,阳离子移向正极,阴离子移向负极.(4)根据原电池两电极发生的反应类型判断:原电池的负极总是失电子发生氧化反应,其正极总是得电子发生还原反应.(5)根据电极质量的变化判断:原电池工作后,X极质量增加,说明溶液中的阳离子在X极(正极)放电,X极活动性弱;反之,X极质量减少,说明X极金属溶解,X极为负极,活动性强.(6)根据电池中的现象判断:若某电极上有气泡冒出,则是因为析出了H2,说明该电极为正极,活动性弱.上述判断方法可简记为:特别提醒:①在判断原电池正、负极时,不能只根据金属活泼性的相对强弱判断,有时还要考虑电解质溶液,比如Mg、Al和NaOH溶液构成的原电池中,由于Mg不与NaOH溶液反应,虽然金属性Mg>Al,但是在该条件下却是Al作负极.因此要根据具体情况来判断正、负极.又比如说Fe、Cu在稀H2SO4溶液中,Fe作负极,Cu作正极;而Fe、Cu在浓HNO3溶液中,Fe作正极,Cu作负极.①原电池的负极材料可以参加反应,表现为电极溶解,但有的原电池(比如燃料电池)负极材料不参加反应;原电池的正极材料通常不参加反应.四、发展中的化学电源1.化学电源的分类2PbSOSO4放电充电锌银蓄电池的负极是锌,正极是Ag电极反应:O+H O+2e- =2Ag+2OH2Ag+Zn(OH)2Zn+Ag2O+H2O放电充电五、燃料电池燃料电池是一种能连续地将燃料和氧化剂的化学能直接转换成电能的化学电池.燃料电池的最大优点在于能量转化率高,可以持续使用,无噪音,不污染环境.燃料电池的电极本身不参与氧化还原反应,只是一个催化转化元件.它工作时,燃料和氧化剂连续地由外部供给,在电极上不断地进行反应,生成物不断地被排出,于是电池就连续不断地提供电能.(1)氢氧燃料电池2H+O=2H O1)燃料电池正极反应式的书写因为燃料电池正极反应物一般是O2,即正极都是氧化剂—O2得到电子的还原反应,故正极反应的基础都是O2+4e-=2O2-,O2-的存在形式与燃料电池的电解质的状态以及电解质溶液的酸碱性有着密切的联系.①电解质为酸性电解质溶液(如稀硫酸)在酸性环境中,O2-离子不能单独存在,可供O2-离子结合的微粒有H+离子和H2O,O2-离子优先结合H+离子生成H2O.这样在酸性电解质溶液中,正极反应式为O2+4H++4e-=2H2O.①电解质为中性或碱性电解质溶液(如氯化钠溶液或氢氧化钠溶液)在中性或碱性环境中,O 2-离子也不能单独存在,O 2-离子只能结合H 2O 生成OH -离子,故在中性或碱性电解质溶液中,正极反应式为O 2+2H 2O +4e -=4OH -.①电解质为熔融的碳酸盐(如Li 2CO 3和Na 2CO 3熔融盐混和物)在熔融的碳酸盐环境中,O 2-离子也不能单独存在,O 2-离子可结合CO 2生成CO 32-离子,则其正极反应式为O 2+2CO 2 +4e -=2CO 32-.①电解质为固体电解质(如固体氧化锆—氧化钇)该固体电解质在高温下可允许O 2-在其间通过,故其正极反应为O 2+4e -=2O 2-.2)燃料电池负极反应式的书写燃料电池负极反应物种类比较繁多,可为氢气、水煤气、甲烷、丁烷、甲醇、乙醇等可燃性物质.不同的可燃物有不同的书写方式,要想先写出负极反应式相当困难.一般燃料电池的负极反应式都是采用间接方法书写,即按上述要求先正确写出燃料电池的总反应式和正极反应式,然后在电子守恒的基础上用总反应式减去正极反应式即得负极反应式.比如以H 2、C 3H 8为燃料的碱性电池为例说明如下: H 2-2e - =2H +或H 2-2e -+2OH -=2H 2O;C 3H 8−−→−--e 203CO 2−−→−-OH 63CO 32-(3个C 整体从-8价升高到+12价,失去20e -),则有:C 3H 8-20e -+aOH -=3CO 32-+bH 2O,由电荷守恒知a=26;由H 原子守恒知b=17,所以电极反应式为C 3H 8-20e -+26OH -=3CO 32-+17H 2O(3)燃料电池与一次电池、二次电池的主要区别①氧化剂与燃料在工作时不断地由外部供给.①生成物不断地被排出.(4)废弃电池的处理废弃电池中含有重金属和酸碱等有害物质,随意丢弃,对生态环境和人体健康有很大的危害.若把它当作一种资源,加以回收利用,既可以减少对环境的污染,又可以节约资源.因此,应当重视废弃电池的回收.。
能源能源概论复习题及答案

1.能源的分类(1)按地球上的能量来源分; a.来自于地球本身,如核能、地热能等; b.来自于地球外天体,如宇宙射线及太阳能,以及由太阳引起的水能、风能、波浪能、海洋温差能、生物质能、光合作用等; c.来自于地球和其他星体的相互作用,如潮汐能。
(2)按被利用的程度分; a.常规能源,如煤炭、石油、天然气、薪柴燃料、水能等; b.新能源,如太阳能、地热能、潮汐能、生物质能等,另外还有核能。
(3)按获得的方法分;a.一次能源,即可供直接利用的能源,如煤、石油、天然气、风能、水能等;b.二次能源,即由一次能源直接或间接转换而来的能源,如电、蒸汽、焦炭、煤气、氢等, 它们使用方便,是高品质的能源。
(4)按能否再生分; a.可再生能源,即不会随其本身的转化或人类的利用而越来越少的能源,如水能、风能、潮汐能、太阳能等; b.非再生能源,它随人类的利用而越来越少,如石油、煤、天然气、核燃料等。
(5)按能源本身的性质分; a.含能体能源(燃料能源),如石油、煤、天然气、地热、氢等,它们可以直接储存;b.过程性能源(非燃料能源),如风能、水能、海流、潮汐、波浪、火山爆发、雷电、电磁能和一般热能等,它们无法直接储存。
(6)按能否作为燃料分: a.燃料能源,如各种矿物燃料、生物质燃料以及二次能源中的汽油、柴油、煤气等。
b.过程性能源,如加热等。
(7)按对环境的污染情况分。
a.清洁能源,即对环境无污染或污染很小的能源,如太阳能、水能、海洋能等; b.非清洁能源,即对环境污染较大的能源,如煤、石油等。
2.能量的传递方式通过能量交换而实现的能量传递,即传热和做功,其具体方式为:传热的三种基本方式是热传导、热对流热辐射;做功(这里指机械功)的三种基本方式是容积功、转动轴功和流动功(推动功)。
3.热污染的原因和危害原因: 所谓热污染,是指日益现代化的工农业生产和人类生活中排放的各种废热所造成的环境污染。
危害: a.热污染可以污染水体和气体。
能源的分类

一、能源的分类能源种类繁多,而且经过人类不断的开发与研究,更多新型能源已经开始能够满足人类需求。
根据不同的划分方式,能源也可分为不同的类型。
1、按来源分为3类:地球本身蕴藏的能量通常指与地球内部的热能有关的能源和与原子核反应有关的能源。
①来自地球外部天体的能源(主要是太阳能)。
除直接辐射外,并为风能、水能、生物能和矿物能源等的产生提供基础。
人类所需能量的绝大部分都直接或间接地来自太阳。
正是各种植物通过光合作用把太阳能转变成化学能在植物体内贮存下来。
煤炭、石油、天然气等化石燃料也是由古代埋在地下的动植物经过漫长的地质年代形成的。
它们实质上是由古代生物固定下来的太阳能。
此外,水能、风能、波浪能、海流能等也都是由太阳能转换来的。
②地球本身蕴藏的能量。
如原子核能、地热能等。
③地球和其他天体相互作用而产生的能量。
如潮汐能。
温泉和火山爆发喷出的岩浆就是地热的表现。
地球可分为地壳、地幔和地核三层,它是一个大热库。
地壳就是地球表面的一层,一般厚度为几公里至70公里不等。
地壳下面是地幔,它大部分是熔融状的岩浆,厚度为2900公里。
火山爆发一般是这部分岩浆喷出。
地球内部为地核,地核中心温度为2000度。
可见,地球上的地热资源贮量也很大。
2、按能源的基本形态分类,有一次能源和二次能源。
前者即天然能源,指在自然界现成存在的能源,如煤炭、石油、天然气、水能等。
后者指由一次能源加工转换而成的能源产品,如电力、煤气、蒸汽及各种石油制品等。
一次能源又分为可再生能源(水能、风能及生物质能)和非再生能源(煤炭、石油、天然气、油页岩等)。
根据产生的方式可分为一次能源(天然能源)和二次能源(人工能源)。
一次能源是指自然界中以天然形式存在并没有经过加工或转换的能量资源,一次能源包括可再生的水力资源和不可再生的煤炭、石油、天然气资源,其中包括水、石油和天然气在内的三种能源是一次能源的核心,它们成为全球能源的基础;除此以外,太阳能、风能、地热能、海洋能、生物能以及核能等可再生能源也被包括在一次能源的范围内;二次能源则是指由一次能源直接或间接转换成其他种类和形式的能量资源,例如:电力、煤气、汽油、柴油、焦炭、洁净煤、激光和沼气等能源都属于二次能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探明储量2700亿吨
煤炭资源都较丰富, 开采条件好,都适 宜露天和大规模机 械化开采
知识点导航
能源资源的开发
比较分析内蒙古东部地区与山西省煤炭资源开发的区位和交通条件.
知识点导航
能源资源的开发 (2)比较分析内蒙古东部地区与山西省的煤炭资源开发的区位和 交通条件.
区位条件
交通条件
知识点导航
能源资源的开发
能源概述与分类(详见学案)
能源 性质
可再生能源
水能、风能、生物能、 潮汐能、太阳能 煤炭 煤炭、石油、天然气 煤炭、石油、 煤炭 天然气 水能、生物能 潮汐能、太阳能、风能
知识点导航
非可再生能源 常规能源 新能源
利用 状况
能源资源的开发
知识点导航
能源资源的开发
知识点导航
知识点导航
能源资源的开发
知识点导航
能源资源的开发
知识链接的。焦煤的 煤化程度高,是 优质煤.
(1)内蒙古东部地区与山西省的煤炭资源蕴藏量和品种有何异同?
不同点 蕴藏量 内蒙古 东部区 山西省 品种 共同点
640亿吨,占全国 煤炭总量1/10
煤种单一, 褐煤为主
能源资源的开发 记住几条主要 的铁路干线和 运煤港口
大秦铁路 神黄铁路
主要的运煤铁路线:京包线、大秦线、石太—太焦—焦兖日线、神黄
线等
焦—兖—日铁路 主要的运煤港口:秦皇岛、黄骅港、日照、青岛、烟台等
实现海陆联运,减轻陆地铁路和公路的南北运输压力
知识点导航
发电+焦炭
转换率= 煤炭总产量
能源资源的开发
知识点导航
能源资源的开发
知识点导航
能源资源的开发
知识点导航
能源资源的开发 将采掘区与河流 隔开,以免采掘 区废弃物污染河 水以及河水淹没 开采矿区。
阻沙、固沙
草、灌、乔组成立 体梯队防护带,防 止流沙侵袭
恢复植被,减少水土流失,减少大气污 知识点导航 染,充分利用土地,提高经济效益
能源资源的开发
内蒙古 东部区
地处我国北部,紧靠东北重 工业基地
与东北地区交通 较为便利
地处我国中部,承东启西,与两 大工业区相邻,接近北京、天津、 交通发达便利,有京包、 山西省 郑州、洛阳、西安等工业城市, 石太、太焦、大秦、神 与上海、沈阳、武汉等工业中心 黄等铁路线通过 也相距不远.
(3)内蒙古东部区还有哪些矿产资源? 内蒙古东部区还有石油、 食盐、铅锌矿、铬矿等 煤焦化、煤铁钢、煤电铅锌
知识点导航
能源资源的开发
福州高级中学
付进华
知识点导航
能源资源的开发
第三章 区域自然资源综合开发利用
第一节 能源资源的开发 一、能源的性质分类:
可再生能源和非可再生能源 资源状况
二、资源开发条件 市场条件
交通运输 不利条件……
三、能源基地建设 四、能源的综合利用 五、环境的保护与治理
活动
知识点导航
能源资源的开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