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语文单元测试

合集下载

最新部编版人教版初一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单元测试卷(含答案)

最新部编版人教版初一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单元测试卷(含答案)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检测试卷时间120分钟;满分120分一、积累与运用(34分)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根据拼音写汉字。

(4分)校.补鲜.为人知hè然心不在yān2.依次填入句中横线上的词句,最恰当的一项是()(2分)(1)邓稼先则是一个最引人注目的人物。

《邓稼先》(2)一次井下突然有一个信号测不到了,大家十分焦虑,人们劝他回去,他只说了一句:“。

” 《邓稼先》(3)鲁迅先生走路很轻捷,尤其使人记得清楚的,是他刚抓起帽子来往头上一,同时左腿就伸出去了,仿佛不顾一切地走去。

《回忆鲁迅先生》A.不我坚决不能走压B.不要我不能走扣C.不需坚决不行放D.不能我坚决不走压3.阅读课文选段,回答问题。

(8分)“人家说了再做,我是做了再.说。

”“人家说了也不一定做,我是做了也不一定说。

”作为学者和诗人的闻一多先生,在30年代国立青岛大学的两年时间,我对他是有着深刻印象的。

那时候,他已经诗兴不作而研究志趣正.浓。

他正向.古代典籍(),有如向地壳寻求宝藏。

仰之弥高,越高,攀得越起劲钻之弥坚,越坚,钻得越锲而不舍。

他想吃尽消化尽我们中华民族几千年来的文化史,炯炯目光,一直远射到有史以前。

他要给.我们衰微的民族开()救济的文化药方。

——臧克家《说和做》(1)在选文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标点。

(2分)(2)在选文括号内填写恰当的词语。

(2分)(3)选文中加点的“再”“正”是词,加点的“向”“给”是词。

(2分)(4)文中画线句子运用了的修辞。

(2分)4.下列加点成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3分)A.秦玥飞自耶鲁大学毕业后,毅然回国到农村担任村官,六年来一直奋战在脱贫攻坚第一线,成了当地家喻户晓....的人物。

B.国家体操队的几位小将在世界锦标赛上表现出色,真是锋芒毕露....,令人赞叹。

C.1985年8月,邓稼先虽然做了切除直肠癌的手术,但他仍然锲而不舍....地工作,至死不懈,对我国国防武器做出了许多新的巨大贡献。

语文部编版(2024)七年级初一上册第3单元题库测试卷含答案

语文部编版(2024)七年级初一上册第3单元题库测试卷含答案

语文部编版(2024)7年级上册第3单元·精准教学★★★★★题库第一部分积累与应用阅读下面文字,回答1-2小题。

不必说碧绿的菜qí,光滑的石井栏,高大的皂荚树,紫红的桑椹;也不必说鸣蝉在树叶里长吟,肥胖的黄蜂伏在菜花上,轻jié的叫天子(云雀)忽然从草间直窜向云霄里去了。

单是周围的短短的泥墙根一带,就有无限趣味。

油蛉在这里低唱,蟋蟀们在这里弹琴。

翻开断砖来,有时会遇见蜈蚣;还有斑蝥,倘若用手指按住它的脊梁,便会啪的一声,从后窍喷出一阵烟雾。

何首乌藤和木莲藤缠络着,木莲有莲房一般的果实,何首乌有臃肿的根。

有人说,何首乌根是有像人形的,吃了便可以成仙,我于是常常拔它起来,牵连不断地拔起来,也曾因此弄坏了泥墙,却从来没有见过有一块根像人样。

如果不怕刺,还可以摘到覆盆子,像小珊瑚珠攒成的小球,又酸又甜,色味都比桑椹要好得远。

(选自《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1.请写出下列汉字或拼音。

菜qí 轻jié 窜攒2.如果你是鲁迅童年的伙伴,看到他因为拔何首乌根弄坏泥墙而被父亲训斥,你想要帮他开脱,你会对他的父亲说些什么?(试从“我”的心理和百草园对“我”的影响两方面加以回答。

)3.请运用积累的知识,完成各题。

人们的各种礼仪,局外人可以不见不闻,我就满不管,但如果当我正要看书或睡觉的时候,有人来1è令朗诵情书,奉陪作揖,那是为自卫起见,还要用长竹竿来抵yù的。

还有,平素不大交往的人,忽而寄给我一个红帖子,上面印着“为舍妹出阁”,“小儿完姻”,“敬请观礼”或“闺第光临”这些含有“阴险的暗示”的句子,使我不花钱便总觉得有些过意不去的,我也不十分高兴。

(1)给加点的字注音,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

抵yù 帖子竹竿(2)下列词语的词性与文中“看书”不相同的一项是()A.礼仪B.朗诵C.睡觉D.作揖(3)语段中画横线的词语哪些是谦辞或敬辞。

奉陪舍妹小儿光临敬辞:谦辞:(4)语段选自散文集《朝花夕拾》中的《》。

第一、二单元综合题 2024-2025学年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第一、二单元综合题               2024-2025学年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第一、二单元综合测试题一、基础知识综合1.阅读下面语段,回答问题。

杭州这个“人间天堂”里镶嵌着一颗闪亮的明珠,那就是西湖。

阳春三月,杨柳夹岸,黄鹂用它那清脆的喉咙,应和.着清风流水,酝酿生机,令人陶醉;夏雨淅.淅沥沥,荷花映日,山色空蒙,湖水澄清,一片烂màn;秋天树木参差,层林尽染,金桂飘香,月满平潮,那一点点黄晕的光,hōng托出一片安静而祥和的夜;冬日则余晖斜照,暗香浮动,疏影横斜,断桥残雪,大人和孩子们外出踏雪,舒展筋骨。

西湖之美,真可谓目不暇接啊!(1)依次给语段中加点的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héxīB.héqīC.hèxīD.hèqī(2)根据语境,写出下面词语中拼音所对应的汉字。

烂màn hōng 托二、选择题2.下列各组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眨眼淡雅诀别烘托繁花嫩叶B.瘫痪捶打薄烟舒活抖擞精神C.蓑笠窠巢抚摸谯悴呼朋影伴D.润湿暴怒烂漫婉转翻来覆去3.下面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通过社会实践活动,让我们接触了社会,开阔了视野。

B.阅读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的重要途径。

C.在学习中,我们要及时解决并发现存在的问题。

D.一进入体育场,大家就看到五颜六色的彩旗和欢呼声。

三、名句默写4.(1)水何澹澹,。

(《观沧海》曹操)(2)夕阳西下,。

(《天净沙·秋思》马致远)(3)兄子胡儿曰:“ 。

”兄女曰:“ 。

”(《世说新语·咏雪》)(4)春天像健壮的青年,,。

(《春》朱自清)(5)在王湾的《次北固山下》一诗中蕴含着新事物必将代替旧事物这一哲理的诗句是:,。

四、诗歌鉴赏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李白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5.这首诗以描写“杨花”“子规”两种景物起笔,有什么作用?6.诗歌第三、四句运用了拟人、想象、情景交融等手法,请任选一个角度结合诗句内容进行赏析。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一单元 单元测试卷(2024年秋)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一单元 单元测试卷(2024年秋)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单元测试卷(2024年秋)一、积累与运用(17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字音、字形完全正确的一项是()(2分)A.安适.(shì)宽敝.(chang)草垛.(duǒ)咄.咄逼人(duō)B.吝蔷.(sè) 娇媚.(méi) 静谧.(mì) 倾盆瓢.泼(piáo)C.铃铛.(dang) 登.清(chéng) 粗犷.(kuàng) 东临碣.石(jié)D.莅.临(lì) 花苞.(bāo) 淅沥.(lì) 绿茵.茵(yīn)2.依次填入句子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2分)初中生活的每一天,都会在微露的晨曦中________,在绽放的晚霞里飘然归去。

我们在希望的早晨里________书海,我们跟随朱自清寻觅春天的踪迹,那婉转的鸟声,那弥漫在空气中的花香,让人感受到大自然的神奇;我们跟随刘湛秋走进雨的世界,那________的夏雨,静谧的秋雨,令人感受到生命的活跃。

这个世界,不仅能陶冶我们的情操,________能使我们的生活富有诗情画意。

A.突如其来翱翔粗野却B.突如其来翱翔粗犷更C.悄然而至遨游粗犷更D.悄然而至遨游粗野却3.下列对语法知识的分析正确的一项是()(2分)①我最爱在雨夜..读诗,长夜漫漫,听着雨声,读着诗.,仿佛回到千百年前,心中流淌着一股莫名的感动..。

②青春岁月,似水流年,在喧嚣的尘世中,寻寻觅觅,到最后,我们早已自己忘记了最初的样子。

③不妨静下来,在平淡如水的生活中,读一首诗,听一段故事。

A.语段中加点词“雨夜”“诗”是名词,“感动”是动词。

B.句①中“流淌”一词根据语境确定其含义是:液体流动。

C.句②是一个病句,应将“自己”调换到“忘记了”之后。

D.句③运用了比拟的修辞手法。

4.文学、文化常识与名著阅读。

(5分)(1)下列各项中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天净沙·秋思》选自《全元散曲》,“天净沙”是曲牌名。

七年级上册语文单元测试卷【含答案】

七年级上册语文单元测试卷【含答案】

七年级上册语文单元测试卷【含答案】专业课原理概述部分一、选择题(每题1分,共5分)1. 下列哪个字是形声字?A. 明B. 听C. 早D. 林2. 《三国演义》的作者是谁?A. 罗贯中B. 吴承恩C. 施耐庵D. 曹雪芹3. 下列哪个选项中的句子使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A. 他跑得像兔子一样快。

B. 这座山高得插入云霄。

C. 她的笑声像银铃一样清脆。

D. 这本书厚得像一块砖头。

4. 下列哪个成语出自《史记》?A. 破釜沉舟B. 背水一战C. 指鹿为马D. 画龙点睛5. 下列哪个选项是正确的诗句?A.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B.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C.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D.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二、判断题(每题1分,共5分)1. 《红楼梦》是中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

()2.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出自唐代诗人杜甫的诗作。

()3. “桂林山水甲天下”是指桂林的山水风景在中国是首屈一指的。

()4.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是儒家的思想。

()5. 《西游记》讲述了唐僧师徒四人取经的故事。

()三、填空题(每题1分,共5分)1. “一日不见,如隔三秋”出自《诗经》中的《王风·黍离》。

2.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是唐代诗人李白的《静夜思》中的诗句。

3.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是范仲淹的名言。

4. 《水浒传》中的主要人物有宋江、武松、林冲等。

5.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出自《荀子·劝学》。

四、简答题(每题2分,共10分)1. 请简要介绍《三国演义》的主要情节。

2. 请解释“欲速则不达”的含义。

3. 请简述《西游记》中孙悟空的形象特点。

4. 请解释“一箭双雕”的成语含义。

5. 请简述《红楼梦》中的贾宝玉和林黛玉的关系。

五、应用题(每题2分,共10分)1. 请用“一落千丈”这个成语造句。

2. 请用“对牛弹琴”这个成语造句。

3. 请用“画蛇添足”这个成语造句。

部编版2024七年级上册语文第五单元单元测试试题(含答案)

部编版2024七年级上册语文第五单元单元测试试题(含答案)

第五单元学情评估一、积累与运用(15分)同在地球上,共享大自然。

学校准备开展“关爱动物”语文专题学习活动,请你参与。

【撰写倡议书】小林同学撰写了倡议书,其中有些问题,请你帮忙解决,完成1—5题。

(8分)各位老师,各位同学:①动物是人类亲密的朋友,人类是动物信赖的伙伴。

关爱动物,人人有责。

郑振铎笔下那只蒙受冤屈,后又受人nüè待的猫,令人惋惜;陈忠实笔下初生的幼鸽有着光溜溜的脑袋、又长又粗的huì,尽管“丑陋”但更让人期盼它们成长;百草园里轻捷的叫天子、肥胖的黄蜂、弹琴的蟋蟀,充满生机。

②近些年,一些不法商贩为了自己的经济利益,大肆捕杀动物,造成了生态破坏。

2022年召开了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公约》第十五次缔约方大会,我国作为主席国推动达成了□昆明—蒙特利尔全球生物多样性框架方框。

2024年1月,为落实该框架,我国发布了《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战略与行动计划(2023-2030年)》。

③因此,作为学生,目前的当务之急是要携起手来,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共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绿色家园!倡议人:小林2024年6月3日1.请你根据拼音写汉字。

(2分)nüè()待又长又粗的huì()2.在语段□中填入恰当的标点符号。

(1分)3.语段中“一些”的词性是____________________。

(1分)4.第③段画线句中有一处语病,请写出修改意见。

(2分)5.请根据你阅读倡议书后的感想,写一段话来呼吁大家保护你喜欢的一种动物。

100字左右。

(2分)【制作名片卡】6.花花搜集了很多包含动物的古诗词,制作古诗词名片卡,请你填写合适的语句和寄托的情思。

(7分)二、阅读(45分)文学作品中有很多关于动物的故事,我们一起来阅读吧!(一)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7—9题。

(7分)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

途中两狼,缀行甚远。

屠惧,投以骨。

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

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

七年级语文一二单元测试卷

七年级语文一二单元测试卷

七年级语文一二单元测试卷一、积累与运用(30 分)1.下列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3 分)A.黄晕(yùn)花苞(bāo)烘托(hōng)发髻(jì)B.静谧(mì)高邈(miǎo)莅临(wèi)唱和(hè)C.粗犷(kuàng)水藻(zǎo)娇媚(jiāo)看护(kàn)D.酝酿(liáng)干涩(sè)吝啬(lìn)咄咄逼人(duō)2.下列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3 分)A.朗润建壮嘹亮呼朋引伴B.澄清睫毛铃铛花枝招展C.烘托慈善宽敝淅淅沥沥D.取决暴怒淡雅喜出忘外3.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3 分)A.春天像小姑娘,花枝招展的,笑着,走着。

B.那种清冷是柔和的,没有北风那样咄咄逼人。

C.他对自己已取得的那些成就总是津津有味。

D.鸟儿将窠巢安在繁花嫩叶当中,高兴起来了,呼朋引伴地卖弄清脆的喉咙。

4.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3 分)A.通过这次活动,使我们开阔了眼界,增长了知识。

B.为了避免今后不再发生类似的错误,我们必须严格遵守纪律。

C.老师耐心地纠正并指出了我这次作业中存在的问题。

D.具有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是一个人事业成功的关键。

5.默写填空。

(12 分)(1)水何澹澹,__________。

(曹操《观沧海》)(2)__________,小桥流水人家。

(马致远《天净沙·秋思》)(3)潮平两岸阔,__________。

(王湾《次北固山下》)(4)__________,江春入旧年。

(王湾《次北固山下》)(5)我寄愁心与明月,__________。

(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6)__________,崔九堂前几度闻。

(杜甫《江南逢李龟年》)(7)__________,应傍战场开。

(岑参《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8)不知何处吹芦管,__________。

七年级上册语文单元测试卷

七年级上册语文单元测试卷

七年级上册语文单元测试卷一、选择题(共21 分)1. 下列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商酌.(zhuó)案牍.(dú)陡峭.(qiào)悲天悯.人(wén)B.麂.子(jǐ)驿.路(yì)简陋.(lòu)陶后鲜.有闻(xiān)C.修葺.(qì)别.扭(bié)监督.(dū)诲.人不倦(huì)D.契.约(qì)洗濯.(zhuó)亵.玩(xiè)颠沛.流离(pèi)【答案】D【解析】考查对字音的识记。

A.“悯”读“mǐn”;B.“鲜”应读“xiǎn”;C.“别”应读“biè”;故选D。

2. 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监督坐右铭学而不厌颠沛流离B.商酌采蘑菇以身做则躬行君子C.修茸出版社如释重负悲天悯人D.循环排水沟海阔天空任重道远【答案】D【解析】【分析】【详解】本题考查字音。

要熟记拼写规则,形似字,误读字、生僻字更要注意。

A.坐右铭“坐”改为“座”;B.以身做则“做”改为“作”;C.修茸“茸”改为“葺”;D.正确。

故选:D。

3. 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不当的一项是()A.老李最近不但失业,又生了重病,可真是雪上加霜,祸不单行....啊。

B.华为员工在世界各国间飞来飞去做生意,过着颠沛流离....的生活。

C.赵老师在学校诲人不倦....,受到了所有师生的好评。

D.一个作家不只要有才华,更要有悲天悯人....的胸怀,才能写出伟大的作品。

【答案】B【解析】考查成语运用。

A.祸不单行:指不幸的事接连发生。

正确;B.颠沛流离:由于灾荒或战乱而流转离散。

形容生活艰难,四处流浪。

不能形容员工的工作,用错对象;C.诲人不倦:耐心地、不厌倦地教导别人。

正确;D.悲天悯人:对社会的腐败和人民的疾苦感到悲愤和不平。

正确;故选B。

4.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通过四年的不懈努力,使我终于如愿以偿地考上了理想的高中。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七年级语文单元测试一、选择题:(16分)1.加点字的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A.发绺(lǐu)摩挲(shuō)颓唐(tuí)恣情(zì)B.剔透(tī)轩然大波(xūan)钟磬(qìng)乾坤(qían)C.确凿(záo)攒集(cuán)蝉蜕(tuì)盔甲(kuī)D.面面相觑(qū)倏忽(shū)腻烦(nì)殷红(yīn)2.选词填空(将所选词语的序号填在横线上)①称赞它是华盛顿市和谐而周全的一部分,也是公众生活与艺术之间日益增强联系的象征。

(A.情调 B.情感 C.情趣 D.情尾)②这一切,使贝聿铭在美国建筑界初露头角,也了他此后数十年的事业基础。

(A.奠基B.决定C.奠定D.锁定)③似乎我们已在月里,那月桂就是我们身后的这一棵了。

(A.分明 B.其实 C.真的D.好像)④我们便了起来,每个人都说月亮是属于自己的。

(A.争吵B.争论 C.讨论 D.争执)3.下列各句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通过开展励志活动,给全校同学注入了新的活力。

B.植树节期间,全国各地青少年纷纷行动起来,参加义务植树活动,为大地母亲添绿。

C.事实证明,一个人知识的多寡,成就的大小,关键在于刻苦勤奋。

D.他很早就开始不为打针而哭了,他尤其为挨打哭。

4.填入下列横线处的句子,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去年夏天,我去杭州一所疗养院休养。

江岸后面是起伏的山峦和绵延不断的树林。

①这儿的景色真是美极了。

②那儿的景色真美!③六和塔静静地矗立在钱塘江边④六和塔在钱塘江边静静地矗立⑤帆影点点的江面上碧波粼粼⑥江面上的帆影点点,碧波粼粼A.②③⑤B.①④⑤C.①④⑥D.②③⑥5.下列句中标点符号使用有误的一项是()A.“先生,‘怪哉’这虫,是怎么一回事?……”我上了生书,将要退下来的时候,赶忙问。

B.《从百草原到三味书屋》选自《朝花夕拾》(《鲁迅全集》第二卷,人民文学出版社1981年版)。

C.“他吃饭很爽气。

”带他的保姆这样说他。

D.我不知道为什么家里人要将我送进书塾里去了,而且还是全城中称为最严厉的书塾?6.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A.这个老人血气方刚,和蔼可亲,没几天我们便和他成了忘年交。

B.船工小心翼翼地撑着筏子,惟恐它被巨浪打翻。

C.小明无论在什么场合说话都咬文嚼字,这种认真的态度是值得表扬的。

D.在学习遇到困难时,我们要虚张声势,让大家树立起信心来。

7.从上下文连贯的要求看,依次填入下面横线处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黄河,中华民族的母亲河,五千多年的华夏文明史,与黄河有着血肉相连的关系。

黄河流千古,流出了,流出了,流出了。

A、黄皮肤的群落灿若明珠的黄河古文化漫无边际的黄土地B、灿若明珠的黄河古文化漫无边际的黄土地黄皮肤的部落C、漫无边际的黄土地灿若明珠的黄河古文化黄皮肤的部落D、漫无边际的黄土地黄皮肤的部落灿若明珠的黄河古文化8.下列加点词的解释有错的一项是()A.少习吏事(熟悉)万籁俱寂(泛指声音)寡学术(少)每归私第(府第,大的住宅)B.发箧视之(打开)手不释卷(放下)明日复奏其人(今天的下一天)碎裂奏牍掷地(古代写字用的木片)C.太祖乃悟(才)卒用其人(终于)普颜色不变(神色)虽多忌克(忌妒刻薄)D.读之竟日(代词,指书)能以天下事为己任(当作,作为)奏荐某人为某官(担任)跪而拾之以归(相当于连词“而”)二、积累与运用(24分)9..下列词语中共有4个错别字,找出来并予以订正(4分)皱纹姿情褪色狡滑相得益彰相辅相承轻妆淡抹融为一体书塾烦躁缝隙痛楚灰心伤气鲜为人知变幻莫测人声鼎沸错别字订正10.默写课文或填写名句(每题1分,计9分)①她马上成为我终身的朋友,成为最知心的人,成为我最了解、最珍贵的人——,使我充满了坚强的力量以应付困苦的生活的。

②我们也不愿计算我们的损失,这是难于计算的。

前面是一条路,,,继续前进。

③晚年手不释卷,每归私第,,。

④山光悦鸟性,。

⑤,乾坤日夜浮。

⑥戎马关山北,。

⑦桃李不言,。

⑧,可笑不自量。

⑨,行者常至。

11.用一句话概括下面文字的内容。

(不超过40字)(2分)据报道:在韩日世界杯足球赛揭幕战中,首次涉足世界杯决赛圈的塞内加尔队制约了中场一向强大的法国队,中场队员迪奥普在比赛进行到30分钟时攻入一球,最终以1 :0战胜上届冠军法国队,爆出了世界杯赛历史上的一个大冷门。

4012.千年的文化积淀使我们的汉语厚重丰富、含义深刻,仅是“客”的衍生词就丰富多样,根据你的理解把下面句子概括成含有客的一个词。

(2分)①出门旅游的人②为人说情的人③经常来访的人④到庙里求神拜佛的人13.2008年是让我们每一个中国人热血沸腾的年份——奥运会要在北京举行,你知道奥运会吉祥物和会徽是什么吗?如果现在将你置身于2008的北京,有外国客人来京看比赛问起你这个事情,你怎么回答?你还能给他们讲解其它的关于吉祥物和会徽的含义和故事吗?(选择会徽或吉祥物其一回答即可)(3分)14.在人与动物共同构筑的这个地球家园中我们时时处处可以看到动物,你最喜欢什么动物?喜欢它什么地方?请用简明扼要而又不失生动的语言表现出动物的个体征,要求不少于一百字。

(4分)100三、阅读理解(50分)(一)怀鲁迅(每题3分,计18分)⑴真是晴天霹雳,在南台的宴会席上,忽而听到鲁迅的死。

⑵发了几通电报,荟萃了一夜行李,第二天,我就匆匆跳上了开往上海的轮船。

⑶二十二日上午八时船靠了岸,到家洗了一个澡,吞了两口饭,跑到胶州路万国殡仪馆去,遇见的只是真诚的脸、热烈的脸、悲愤的脸,和千千万万将要破裂似的青年男女的心肺与紧捏的拳头。

⑷这不是寻常的丧葬,这也不是沉郁的悲哀,这正像是大地震要来,或黎明将到时充塞在天地之间的一瞬间的寂静。

⑸生死、肉体、灵魂、眼泪、悲叹,这些问题与感觉,在此地似乎太渺小了。

在鲁迅死的彼岸,还照耀着一道更伟大的、更猛烈的寂光。

⑹没有伟大的人物出现的民族,是世界上最可怜的生物之群;有了伟大的人物,而不知拥护、爱戴、崇仰的国家,同样是没有希望的奴隶之邦,因鲁迅的一死,使人们自觉出了民族的尚可以有为,也因鲁迅之一死,使人家看出了中国还是奴隶性很浓厚的半绝望的国家。

⑺鲁迅的灵柩,在夜阴里被埋进浅土中去了,西天角却出现了一片微红的新月。

15.第⑴段中的“晴天霹雳”形容什么?16.第⑵⑶中哪些词语表现出作者急切而又悲痛的心情?17.怎样理解第⑶段中所遇见的“千千万万将要破裂似的青年男女的心肺”?18.第⑷段用了怎样的修辞手法?有什么作用?19.第⑹段表达了作者什么思想感情?20.理解结尾“出现了一片微红的新月”(二)假如给我三天光明【——(美)海伦•凯勒】(14分)⑴我们谁都知道自己难免一死。

但是这一天的到来,似乎遥遥无期。

当然,人们要是健康无恙,谁又会想到它,谁又会整日惦记着它。

于是便饱食终日,无所事事。

⑵有时我想,要是人们把活着的每一天都看作生命的最后一天该有多好啊!这就能更显出生命的价值。

如果以为生命还比较漫长,我们的每一天就不会过得那样有意义,有朝气,我们对生活就不会总是充满热情。

⑶我们对待生命如此倦怠,在对待自己的各种天赋及使用自己的器官上又何尝不是如此?只有那些聋了的人才更加珍惜光明。

那些成年后失明、失聪的人更是如此。

然而,那些耳聪目明的正常人却不好好地去利用他们的天赋。

他们视而不见、充耳不闻,无任何鉴赏之心。

事情往往就是这样,一旦失去了的东西,人们才会留恋它,人得了病对会想到健康的幸福。

⑷我有过这样的想法,如果让每一个人在他成年后的某个阶段瞎上几天,聋上几天该有多好。

黑暗将使他们更加珍惜光明;寂寞将教会他们真正领略喧哗的欢乐。

⑸最近一位朋友来看我,他刚从林中散步回来。

我问他看到些什么,他说没有什么特别的东西。

要不是我早习惯了这样的回答,我真会大吃一惊。

我终于体会到了这样一个道理:明眼人往往熟视无睹。

⑹我多么希望看看这世界上的一切,如果说凭我的触觉能得到如此大的乐趣,那么能让我亲眼看一下该有多好。

奇怪的是明眼人对这一切却如此冷漠!那点缀世界的五彩缤纷和千姿百态在他们看来是那么平庸。

也许人就是这样,有了的东西不知道欣赏,没有的东西一味追求。

在明眼人的世界上,视力这种天赋不过增添一点方便罢了,并没有赋予他们的生活更多的意义。

⑺假如我是一位大学校长,我要设一门必修课程:“如何使用你的眼睛”。

教授应该让他的学生知道看清他们面前一闪而过的东西会给他们的生活带来多大的乐趣,从而唤醒人们那麻木、呆滞的心灵。

⑻请你思考一下这个问题:假如你只有三天光明,你将如何使用你的眼睛?想到三天以后,太阳再也不会在你的眼前升起,你又将如何度这那宝贵的三日?你又会让你的眼睛停留在何处。

21.第⑴段中加点的“事事”,前一个“事”的意思是,后一个“事”的意思是。

(2分)22.作者在第⑵段中说“如果以为生命还比较漫长,我们的每一天就不会过得那样有意义,有朝气”,那么,“我们每一天”应该如何度过才有意义,才能“更显示出生命的价值”呢?(3分)23.在第⑶段中,作者说:“只有那些聋了的人才更加珍惜光明”,如果把句中的“聋”改为“盲”或“瞎”好不好?为什么?(3分)24.第⑸段中写朋友从林中散步回来,说并没有看到“什么特别的东西”,其原因是什么?(3分)25.在第⑺段中作者提出了一个大胆的设想,从这一“假设”中可以看出作者的写作意图。

请简要谈谈你对作者写作意图的理解。

(3分)(三) 集体与个人(18分)“集体”与“个人”是一对相因相生的概念,鹤群的救助把“团队精神”生动地演绎了出来:鹤群变换队形为螺旋形长队,有如盘蚊香拉长的形状,静静地飞上高空。

不久,一只鹤慢慢地落后于伙伴,这引起我强烈的注意。

这只鹤可能因为在方才的战斗中受了重伤的缘故,愈来愈落在伙伴的后面,似乎已丧失继续飞翔的力量。

几次缓慢地扑打翅膀,迅速脱离开队列,身体飘飘摇摇,一直向下方落去。

此刻鹤群又一齐发出了悲痛的啼鸣。

静静飞翔的队列又陷入混乱之中。

队列最前方很快翻身飞出两只健壮的大鹤,旋即降到看来已精疲力竭、缓缓下坠的伙伴身旁,引吭高鸣,盘旋周围,好像为伙伴加油打气。

然而无济于事。

伤鹤虚弱地扑打着翅膀,愈来愈向下落去。

于是,竟然发生了意料之外的事。

来救的两只大鹤,伸出长长的翅膀,从左右两侧紧紧靠近伤鹤身旁。

将伤鹤扶上翅膀后,各自奋力扇动单翅,静静地飞回高空的队列。

26.用简洁的语言概括选文的内容。

(2分)27.作者在地面上观察鹤群,他怎么知道那只鹤受了重伤“似乎已丧失继续飞翔的力量”?请结合文中的语句回答。

(2分)28.“于是,竟然发生了意料之外的事”在这句话中“意料之外的事”指的是什么?(2分)29.“此刻鹤群又一齐发出了悲痛的啼鸣”这句话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有什么作用?(2分)30.作者在这个故事中寄托了什么深意?(2分)31.“队列最前方很快翻身飞出两只健壮的大鹤,旋即降到看来已精疲力竭、缓缓下坠的伙伴身旁,引吭高鸣,盘旋周围”在这个情景中,三只鹤交流了什么呢?请你来做一下翻译,把他们谈话的内容写到下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