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划设计文本
建设工程规划设计方案文本

建设工程规划设计方案文本1.引言建设工程规划设计是指对工程建设的整体规划和设计,包括项目可行性研究、规划设计、工程建设等一系列环节。
规划设计方案的编制是为了确定项目建设的总体布局、技术标准和建设周期,保障工程建设的顺利进行。
2.项目概况本工程项目位于XXX地区,占地面积XXXX平方米,主要包括XXXX等建设内容。
项目的规划设计旨在满足当地经济发展、城市建设等需求,促进区域内的社会经济发展。
3.项目可行性研究根据工程规划设计管理的要求,我们对项目进行了可行性研究。
研究内容包括项目的技术、经济、社会等各方面的可行性分析,确保项目建设的可行性和合理性。
通过可行性研究,我们确定了本项目的建设必要性及可行性。
4.规划设计原则本工程项目的规划设计遵循以下原则:(1)科学性与先进性原则。
在规划设计中应充分体现科学技术的发展水平,提高工程建设的技术含量和先进性。
(2)综合性与整体性原则。
充分考虑项目的整体规划,协调各项工程设计,实现整体规划。
(3)环保与节能原则。
在规划设计中应充分考虑环境保护和节约能源的要求,提高工程建设的环保水平。
(4)经济合理原则。
规划设计应充分考虑工程建设成本,提高工程建设的经济效益。
(5)安全可靠原则。
规划设计应充分考虑工程建设的安全性和可靠性,确保工程建设的安全运行。
5.规划设计内容本工程项目的规划设计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总体布局设计。
确定项目的总体规划布局,包括工程建设的位置、形式及规模。
(2)建设标准设计。
确定项目的建设标准,包括工程建设的技术要求、质量要求等。
(3)工程施工方案设计。
确定工程的施工方案,包括工程的施工流程、方法及工艺等。
(4)环境影响评价。
对工程建设可能产生的环境影响进行评价,提出相应的环保措施。
(5)安全生产规划设计。
对工程建设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安全生产问题进行规划设计,制定相应的安全生产管理措施。
6.规划设计实施方案本工程项目规划设计实施方案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组织编制规划设计方案。
建筑规划设计方案文本

建筑规划设计方案文本建筑规划设计方案一、项目背景随着城市经济的发展,城市建设规划和设计成为了一项重要的任务。
本文将围绕某城市市中心区域进行规划设计方案的讨论,该地区面积约为1000平方公里,处于城市的核心地带,其规划设计将直接影响城市的未来发展。
二、总体规划目标1. 城市宜居:通过营造良好的人居环境,提高城市居民的生活质量。
2. 交通便利:优化交通系统,提高交通效率,缓解城市交通压力。
3. 文化繁荣:保护和传承地区文化遗产,丰富城市文化内涵。
4. 生态环保:建设生态友好型城市,保护生态环境,提升城市的生态价值。
5. 经济蓬勃:促进城市经济发展,吸引更多的投资和产业。
三、功能布局1. 居住区:规划建设多个现代化住宅区,提供高品质的居住环境。
注重居民社区建设,设置公共设施和服务,满足居民各项需求。
2. 商业中心:建设购物商城和商务办公区,吸引国内外企业和公司进驻,促进商业经济的繁荣。
3. 休闲娱乐:建设公园广场和娱乐场所,为居民提供休闲娱乐的场所,促进社会交流和文化繁荣。
4. 教育科研:规划建设大学和科研院所,提供优质的教育资源和科研平台,培养人才,推动科学技术创新。
5. 基础设施:完善城市的基础设施建设,包括道路交通,水电供应,通讯网络等,提高城市的整体竞争力。
四、交通规划1. 道路网络:建设完善的道路网络,包括城市高速公路、主干道和支路。
通过合理的规划和设计,提高交通效率,减少拥堵。
2. 公共交通:提倡发展公共交通工具,如地铁、快速公交等,通过优化线路和票价,鼓励市民选择公共交通,减少私家车使用,解决城市交通拥堵问题。
3. 自行车道:建设自行车道和停车场,鼓励市民骑自行车出行,减少碳排放和空气污染。
4. 步行系统:规划建设步行街和人行天桥,提供方便快捷的步行通道,鼓励市民步行出行,减少机动车污染和交通压力。
五、生态环境保护1. 绿地系统:增加城市绿地覆盖率,建设公园和绿化带,提供休闲娱乐场所,改善城市生态环境。
规划设计方案文本

规划设计方案文本一、项目背景和目标1.1 项目背景本项目旨在规划和设计一个高效、可持续和具有良好用户体验的系统。
该系统将为用户提供一个方便、易用的平台,用于实现特定目标或解决特定问题。
1.2 项目目标•提供用户友好的界面,使用户能够轻松使用系统。
•确保系统的高性能,以满足用户在任何时候的需求。
•在系统设计中考虑到可持续性和可扩展性。
•确保系统的稳定性和安全性,以保护用户的数据和隐私。
二、需求分析2.1 用户需求用户需求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轻松使用系统,无需过多的培训或指导。
•界面简洁明了,操作流程清晰易懂。
•系统性能高,能够快速响应用户的请求。
•提供对用户数据的可靠和安全的存储和处理。
•支持多种设备和平台的访问。
2.2 功能需求系统应具备以下基本功能:•用户注册和登录功能。
•数据存储和管理功能。
•信息搜索和筛选功能。
•数据导出和导入功能。
•数据图表分析和展示功能。
三、系统设计方案3.1 架构设计系统采用前后端分离的架构,前端使用React框架进行开发,后端使用Node.js和MongoDB进行开发和部署。
3.1.1 前端设计前端采用React框架进行开发,使用Ant Design组件库来构建用户界面,以提供良好的用户体验。
前端与后端通过API进行数据交互和通信。
前端应用可以通过Webpack打包,并通过CDN进行部署和发布。
3.1.2 后端设计后端采用Node.js和Express框架进行开发。
数据存储和管理使用MongoDB数据库。
后端应该实现用户认证、数据存储和管理、以及其他基本功能的API。
3.2 用户界面设计用户界面应简洁明了,并符合用户的使用习惯和期望。
界面设计应符合响应式设计原则,以便适配多种设备和平台。
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部分:3.2.1 登录和注册界面提供用户登录和注册的入口,确保用户能够轻松地注册新账号或登录已有账号。
3.2.2 数据列表界面展示用户的数据列表,支持搜索和筛选功能,用户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查找并访问所需的数据。
规划设计文本模板

4综合说明4.1 项目概括简述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的批复状况,项目建设地址、范围、建设规模、新增耕地、新增耕地率、项目种类、项目区地貌种类、项目区土地权属状况、建设期等有关状况。
4.2 项目设计目标、原则和依照说明项目设计目标,主要包含建成高标准基本农田面积、改良新浇灌面积改良和新增排涝面积、新增粮食产能、耕地质量等别提升、工程设计使用年限等。
联合项目区特色,提出既拥有广泛意义有合用于详细项目的设计原则。
说明项目设计所依照的法律法例、有关政策、技术标准、工程设计有关的文件资料等。
4.3 项目建设与内容与投资说明项目主要建设标准和建设内容,简述项目投资估算和资本筹备。
5项目概略5.1 项目所在地概略简述项目所在县(市、区)的名称、地理地点、自然条件、地貌种类,社会经济状况及土地利用状况等。
5.2 项目区概略5.2.1 自然条件5.2.1.1 地点说明项目区所在乡(镇)、村(行政村和自然村),四至范围(经纬度坐标),并在有关图件上标示。
5.2.1.2 地形地貌说明项目区地形地貌、高程、坡度和坡向。
地形复杂的项目区应分为地区说明地形变化状况。
5.2.1.3 气象说明项目区的气象概略,包含气温、降水量、蒸发量、湿度、无霜期、日照时数、积温等气象特色值5.2.1.4 土壤说明项目区土壤类型、散布、构成,有机质含量、土层厚度和耕种层厚度等理化性状。
5.2.1.5 植被说明项目区植被种类和散布状况5.2.1.6 水文和水文地质说明项目区与灌排有关的各种河流水系特色,包含流域面积、径流量、水质、含泥沙状况;湖泊面积、多年最高水位、最低水位和均匀水位、浇灌面积、水质;水库汇流面积、总库容及兴利库容、水位、水质等;地下水包含埋深、散布、水质特色及其动向变化状况,补给水源和水量。
5.2.1.7 工程地质说明渠系建筑物场址、输(排)水工程和田间道路沿线的地层岩性、地质结构和岩体风化状况等地质条件;评论地基、边坡和围岩的稳固性,说明软性土质等的散布和性质,对主要工程地责问题提出办理举措。
项目规划设计文本

目录前言 (1)第一章区位与现状 (1)一、区位分析 (1)二、场地现状 (1)三、自然资源 (1)1、旅游资源丰富 (1)2、气候富氧怡人 (2)3、民族风情浓郁 (2)四、基础设施 (2)第二章规划依据与原则 (2)一、主要依据 (2)二、规划目标 (2)三、规划原则 (3)第三章环境景观规划 (3)一、景观构成 (3)二、绿化配置 (3)三、环境小品 (4)1、座椅 (4)2、垃圾箱 (4)3、栏杆 (4)4、杆柱 (4)5、标识标牌 (4)四、灯光夜景规划 (5)1、建筑夜景 (5)2、绿化空间照明 (5)第四章、总体规划 (5)一、空间规划 (5)1、规划背景 (5)2、景区功能分区规划 (5)二、土地利用规划 (6)三、旅游交通规划 (6)四、酒店二期规划 (6)1、规划原则 (6)2、规划内容 (6)五、沿河商业区规划 (6)1、规划原则 (6)2、规划内容 (7)六、别墅区规划 (7)1、规划原则 (7)2、规划内容 (7)七、烧烤区规划 (7)1、规划原则 (7)2、规划内容 (7)八、荷花池规划 (7)1、规划原则 (7)2、规划内容 (7)九、花谷农场规划 (8)1、规划原则 (8)2、规划内容 (8)十、水上娱乐区规划 (8)1、规划原则 (8)2、规划内容 (8)十一、停车场规划 (8)1、规划原则 (8)2、规划内容 (8)十二、民居改造规划 (8)1、规划原则 (8)2、规划内容 (9)十三、给排水规划 (9)1、给水规划 (9)2、排水规划 (9)十四、环境景观系统规划 (10)1、软质景观(自然生态景观) (10)十五、电力工程规划 (11)1. 电源设计 (11)2. 电力规划 (11)十六、电信工程规划 (11)1、电话量预测 (11)2、电信线路 (11)3、有线电视 (11)4、宽带网络 (11)十七、环境卫生规划 (11)1、垃圾收集系统 (12)2、垃圾处理 (12)3、公侧设置 (12)十八、防洪防火防震规划 (12)1、防洪规划 (12)2、防火规划 (12)3、防震规划 (12)第五章、其他规划篇 (14)一、投资概算 (14)1、建筑设施建设项目投资估算 (14)2、基础设施项目投资估算 (14)3、花谷农场工程项目投资估算 (15)4、环保、绿化工程项目投资估算 (15)4、其它费用 (15)前言开阳地处黔中腹地,享有“中国富硒农产品之乡”、“绿色喀斯特生态世界公园”的美誉,并在2013年被评为贵州十佳最美风景县。
总体规划文本

项目名称:广德县城市总体规划(2007—2020)编制单位:安徽建苑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证书编号:022008项目负责人:李保民院长设计人员:李保民高级规划师徐从广城市规划师李家宁城市规划师孙承君城市规划师马明城市规划师肖铁桥城市规划师汤利华高级工程师(水暖)王晏平高级工程师(电气)凌琪高级工程师(环境工程)洪波助理规划师何成助理规划师程凡实习生韦一实习生石蕾实习生汪波实习生协编单位:广德县人民政府广德县建设委员会协编人员:袁顺刚建委主任李道峰建委副主任胡义炯建委规划科长何旭明建委工程师李茂江建委工程师刘健建委工程师文本目录第一章总则 (1)第二章社会经济发展战略 (2)第三章县域城镇体系规划 (4)第四章县域产业布局规划 (5)第五章县域空间管制规划 (7)第六章县域基础设施规划 (8)第七章县域社会服务设施规划 (10)第八章县域环境保护规划 (12)第九章县域旅游发展规划 (13)第十章城市发展目标 (14)第十一章城市性质与规模 (15)第十三章城市总体布局 (15)第十三章城市综合交通规划 (18)第十四章城市绿地景观系统 (18)第十五章城市空间管制规划 (20)第十六章市政基础设施规划 (22)第十七章城市环境保护与环境卫生规划 (24)第十八章综合防灾体系与公共安全规划 (24)第十九章规划区空间利用规划 (25)第二十章近期建设规划 (26)第二十一章规划实施和管理 (27)第二十二章附则 (28)第一章总则第1.1条修编背景为适应广德县经济社会发展及规划建设管理的需要,促进县域经济协调发展,推进城镇化和城乡一体化,发挥中心城市作用,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建设部《城市规划编制办法》,参照安徽省有关城市规划编制的有关规定,编制《广德县城市总体规划(2007—2020)》以下简称本规划。
第1.2条规划依据1、《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2、《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3、《国务院关于加强城乡规划监督管理的通知》(国发[2002]13号)4、建设部《城市规划编制办法》;5、建设部《县域城镇体系规划编制要点》(试行);6、《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GBJ137–90)》;7、《城市道路交通规划设计规范(GB50220–95)》;8、《广德县城市总体规划修编》(2000-2020);9、《广德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2005)》;10、国家、省、市相关法律法规和标准规范。
项目规划设计文本

项目规划设计文本一、项目背景本项目旨在开发一款全新的智能家居系统,以提供便捷、智能化的家居生活体验。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人们对于居家生活的需求也在不断提升,因此本项目的推出将满足人们对于智能家居的期待,为用户提供更加舒适、智能的居住环境。
二、项目目标1. 开发一款智能家居系统,实现对家居设备的远程控制和智能化管理。
2. 提供多种智能化场景设置,满足用户不同的生活需求。
3. 保证系统的稳定性和安全性,确保用户的信息和隐私得到有效保护。
4. 提供良好的用户界面和用户体验,使用户能够轻松上手并享受智能家居带来的便利。
三、项目范围本项目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1. 硬件设备开发:设计并制造智能家居设备,包括智能插座、智能灯具、智能门锁等。
2. 软件开发:开发智能家居系统的控制软件,包括手机APP和PC端管理界面。
3. 云平台搭建:建立云平台,实现设备与用户之间的远程连接和数据传输。
4. 数据安全保护:确保用户的个人信息和隐私得到有效保护,采取加密等措施防止数据泄露。
5. 用户体验优化:通过用户调研和测试,不断优化系统的用户界面和交互体验。
四、项目计划1. 项目启动阶段:- 完成项目立项和需求分析。
- 成立项目团队,明确各成员的职责和任务。
- 制定项目计划和时间表。
2. 硬件设备开发阶段:- 进行市场调研,确定智能家居设备的功能和特性。
- 设计硬件电路和外观,并进行样机制作和测试。
- 进行批量生产和质量控制。
3. 软件开发阶段:- 进行系统架构设计,确定软件的功能和模块划分。
- 开发手机APP和PC端管理界面。
- 进行功能测试和性能优化。
4. 云平台搭建阶段:- 搭建云服务器和数据库,实现设备与云平台的连接。
- 设计云平台的数据传输和存储机制。
- 进行安全性测试和性能优化。
5. 数据安全保护阶段:- 制定数据安全保护方案,包括用户身份验证、数据加密等。
- 进行安全性测试和漏洞扫描,修复潜在的安全问题。
人民公园规划设计文本

目录第一章基本概述一.公园概述 (2)二.自然地理条件 (2)第二章规划指导思想和原则一. 指导思想 (3)二.规划原则 (3)三.规划依据 (3)第三章公园性质和环境容量一.公园性质 (4)二.环境容量 (4)第四章规划构思及景区规划一.规划布局与构思 (5)二.景区规划及景点规划 (5)第五章绿化规划一.树种选择 (7)二.规划原则 (7)第六章道路交通规划一.公园入口规划 (7)二.公园道路骨架 (7)三.停车场规划 (8)第二部分图纸部分1.规划总平面图2.植物规划图3.竖向分析图4.交通分析图5.景观视点分析图6.功能分析图铜梁县人民公园总体规划说明书第一章基本概况一、公园概述一、地理位置与规划范围铜梁人民公园是位于铜梁县新城中部,东西最长839米,南北宽为291米,总规划面积24.4h m2;公园地形总体上讲,东高西低,用地范围内最高海拔282.40米,最低海拔264.88米;规划用地范围内土质较好,有利于植物景观的营造;二、公园现状铜梁人民公园交通便利,北面香滨路,南临迎宾路,西面景观大道,东面蜇龙路,广龙路将公园分成东西两块用地;周边地段为医院和住宅区;公园西区地块已建有体育馆,并将拟建青少年科技中心楼,东区拟建政府办公大楼,园内将建成三大主建筑;公园现有的用地上为农耕开垦良好的山头和汇水面开阔的水田;二、自然地理条件一地质地貌与土壤条件公园地貌为浅丘地貌,由七个小山丘、四条冲沟和一块坡地组成,公园内最低海拔高程266.02米,最高海拔高程282.40米,最大相对高差16.38米;丘陵起伏不大,地势相对平坦;公园内有多处汇水面开阔的水田;山顶、山坡土质比较肥沃,肥力水平高,有碳酸盐反应,适宜各种植物生长;(二)气候候特征冷空气活动频繁,回暖早,但不稳定:初夏和秋季气温升降快,常有低温连阴雨出现;盛夏,气温高,多伏旱;冬季较暖,无霜期长,甚至全年无霜;风速小,湿度大,云雾多,日照少;1、温度:四季气温、地温变化不大;年平均温度为17.7°C,最高年为18. 6°C,最低年为17°C;最热月为7月、8月,最冷月为1月;极端最高温为39.9°C,极端最低气温为零下3.4°C以下;全年稳定通过0°C的年总积温为6482°C;2、降雨:全县多年平均降雨量为1111.6毫米,夜间降雨量高过74%,白天降雨量仅占26%弱;降雨量夏季最多,占年降雨量的51%,冬季最少,占年降雨量的5%,春季占降雨量的18%,秋季占降雨量的26%;3、日照:公园日照条件差,年日照数为1282小时;各月日照时数最多为8月份,平均为219.4小时;12月日照时数最少,平均为39.8小时;从日照时数的年变化来看,3—9月都大于100小时,7—8月日照较为充足,都在200小时以上;从季节变化来看,以夏季最多,平均为646.2小时,占全年的52%;冬季最少,占全年的10%,春秋季分别占全年的25%和13%;4、湿度:公园内雨量丰富,风速较小,故空气中水分含量较多,潮湿度大,多年相对湿度平均值为82%,各月平均值在76%—87%之间;如果高压控制公园上空时,连晴高温,少雨干旱天气增多,相对湿度则小于50%;当处于冷峰低压槽控制下低温连雨时,相对湿度增大,甚至达到100%;5、风:公园境内风一般较小,静风居多,累年平均风速为1.4米/秒;风向夏半年4—10月偏南风居多,冬半年10月至次年3月偏北风西北风为主,全年最大风向频率也以偏北风占的比例最大;大风多出现在7、8、9月,而以8月最多;境内大风分为两类,一是雷雨大风,出现在8月最多,占年28%;另一类是寒潮大风,3—5月出现最多,占31%;第二章规划指导思想和原则一、指导思想在铜梁县城市总规的前提下,以建设山水园林城市和可持续发展的观点为指导,理顺公园景观建设与城市居民的游赏、休闲和经济效益的关系,突出公园地域文化和景观特色;规划中以铜梁县的历史文化为依托,总体思想按建筑规划及以上基本思想-------俩轴,俩山,一区,九园的景观理念;创造富有浓厚文化底蕴、良好生态环境的城市户外休息空间;提高城市景观文化层次,促进公园、城市、社会、经济和环境的全面进步;两轴分别是滨水的景观道路组成的轴线和中心文化广场的轴线;两山分别是位于两个安静休息区的清风山麓和柳韵山麓;一区是中心文化区,包括铜梁龙文化、人文景观;九园分别是位于安静休息区和自然生态区的紫竹苑、画舫廊及其围合部分、雅心阁、樱花道及平台围合部分、鱼趣平台及其围合部分、问蝶双亭及其围合部分、文墨斋、泉沁台;位于石文化广场的山石园;二、规划原则1、生态性原则:突出生态性规划理念,在规划与建设中强调顺应地形,最大限度地保持原有地形形态,随形造景;坚持植物造景为主,营造自然的植物群落结构和最大的生态绿量,创造人与绿地和谐共处的生态游憩环境;2、文化性原则:文化是底蕴、是特色;发掘铜梁县的历史文化,对地方文化和乡土艺术进行提炼、概括,将传统的文化符号融于游息之中,体现公园文化特色;开拓有时代特色的活动项目,带动公园的发展;3、特色性原则:围绕铜梁文化作文章,使公园成为城市市标的市政中心;人气旺盛的青少年活动中心;成为重庆、乃至西南地区最有特色的公园之一;4、游人参与原则:公园内各景点的设计坚持“景点=文化性+经济效益”的设计理念,增强活动的趣味性、知识性,在愉悦的参与中游人可领略到博大精深的民族与地方文化、时代文化;5、以人为本原则:强调“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注重景观环境的可视性与实用性的结合,注重人的感受,不同的分区有不同的空间尺度;将公园造成一座可“息”,可“游”,可“赏”的休闲性综合公园;三、规划依据1、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19902、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法19973、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19914、公园设计规范CJJ48-92 19925、重庆市铜梁人民公园地形图6、重庆市铜梁人民公园用地红线第三章公园性质与环境容量一、公园性质以保护生态环境为基础,铜梁历史景观为特色、人文景观为辅的区级综合性公园;二、环境容量公园环境容量按国家公园设计规范CJJ48—92计算游人容量,铜梁人民公园总的游览面积为24.4hm2,人均占有公园面积以60m2为宜,则:公园规划瞬时环境容量4067人;如公园每天使用率为1.5次,公园每天舒适环境容量为6100人;第四章规划构思及景区规划一、规划布局与构思根据现有的资源景观,注重与自然和生态结合,突出人工的植物群落,尽量做到保持原地形;突出水文化与石文化,构成公园优美舒适的游憩环境;规划上有多种项目,可以很大程度上满足游人的需求;提出俩轴,俩山,一区,九园的景观理念,提供游人接触自然,融入自然和享受自然环境的多种方式,构成公园的经营效益和总体特色;两轴分别是滨水的景观道路组成的轴线和中心文化广场的轴线;两山分别是位于两个安静休息区的清风山麓和柳韵山麓;一区是中心文化区,包括铜梁龙文化、人文景观;九园分别是位于安静休息区和自然生态区的紫竹苑、画舫长廊及其围合部分、雅心阁、樱花大道及平台围合部分、鱼趣平台及其围合部分、问蝶亭及其围合部分、文墨斋、泉沁台;位于石文化广场的山石园;因地制宜地布置景点,充分利用自然环境,只是局部改善自然环境;生态地设置游憩休闲项目;以多种方式变化加强游人对铜梁文化的印象,并在游憩过程中得到心灵的陶冶和享受;二、景区规划及景点规划(一)中心文化广场区中心广场是整个铜梁县人民公园的平面竖向构图中心,所占地区是整个铜梁县人民公园相对人流量较大的区域;地势相对平坦;视野较其他几个区比较开阔;中心广场位于公园规划的其中一条主轴线上,北面环水,南面临山,具有引导自然景点的作用,使游人分散到各个景区;一面是儿童活动中心,离公园主入口比较近,方便游人活动;中心文化广场充分体现了铜梁的地方文化,设置了铜梁文化景墙,铜粱龙型花坛,地方历史景墙;景墙处理为环型,设置了台阶作为引导,对游人有强烈的视觉冲击力,可以深深感受到铜梁文化的源远流长和丰富厚重的文化底蕴;周围清风山麓和柳韵山麓的围合,清龙溪从广场中穿行而过;水流处理为暗合,中心处设置了一个喷泉,结合了自然环境,在喷泉两测引入水流设置了带状的叠水,富有层次感,使游人在行走中就能感受到龙文化的所在;山的厚重和水的灵动结合在一起,龙文化与地方历史文化结合在一起,给游人创造了一个“山水共氤氲,文脉永传承”的第一印象;广场中心地势开阔给人以空旷的感觉,让人神情自然,舒畅愉快;总体来说,中心广场展示的是整个铜梁县人民公园的主文化内容,它所展示的内容相对于整个公园甚至是荣昌县来说都是比较完全的;(二)安静休息区此区一共有两个,分别位于中心文化广场的两侧;地势变化多,地形比较复杂,景观富于层次感;大部分以植物造景为主,辅以很少的服务设施;这两个区内多设置三级道路,游人可以在自然中行走漫步,享受自然风光;清风山麓和柳韵山麓是安静休息区的主体部分;安静休息区内建筑设置均为古建,配合周围环境设置了一些连接功能的廊道作为过度,同时也可供游人休息;整个休息区设计理念是修身养性,陶冶情操;因为临近医院,所以多设置与之相关的活动设施,比如休憩的廊道,亭子,茶室和棋牌室,游人漫步的小道;整个休闲区环境幽雅,提高了整个公园的舒适度;给人安静和舒适的享受;1、紫竹苑位于中心广场及安静休息区的清风山麓之间;地势相对其他几个区来说比较复杂;紫竹苑之中设置的古建为茶室和棋牌室,可以供老年人休闲活动;顾名思义,紫竹苑周围设置竹林,植物多为竹类,也有其他观花类植物,中间有盘山小道环绕而上,是夏天休闲纳凉的好去处;老年人可以这里弈棋、品茗、聊天,可以陶冶身心,增加乐趣;紫竹苑主体建筑面朝樱花大道和樱花大道的临水景观;游人从樱花大道可以直达紫竹苑;紫竹苑后有画舫长廊;体育区和儿童游乐区的游人也同样可以通过二级和三级道路到达紫竹苑;画舫长廊通过小路盘山而上可以到达,交通便利;紫竹苑前设平台,是考虑到樱花大道位于紫竹苑前的缘故,这样可以更好的衔接两个景观,使布局有收有放,不至于没有过渡而显得太突然;2、画舫长廊位于清风山麓的山顶,有一个四角亭作为主景,四周用廊道连接起来,可以看得到儿童游乐区的大片草地,视野开阔,是清风山麓的主景之一;游人可以通过三级道路到达画舫长廊;设置目的是供老年人晨练,跑步,游人休息的地方;廊道内有不同时期的画作,大多是古代的中国山水画,既作为装饰,也可以供游人在休憩的时候欣赏;既达到了休憩的目的,又陶冶了情操,得到美的享受;同样,画舫长廊内建筑也是采用古建形式,和紫竹苑的建筑风格相呼应;3、雅心阁雅心阁位于安静休闲区内,位于柳韵山麓之中,有两层,上层是休闲区,可以供游人休息,下层设置餐厅,在就餐时可以欣赏到临水的湖面的风景;雅心阁两面环水,两面衔接到主景区的柳韵山麓上面;位于雅心阁的侧面设置了小型的垂钓平台,游人可以在休息的时候垂钓,增加了园区的趣味性;4、鱼趣平台鱼趣平台形状是圆形,有七个景观柱,景观柱上面设置鱼纹,与鱼趣平台的主题相呼应;位于柳韵山麓的一侧;临水而建,可以欣赏到整个湖面的风光,也可以欣赏到鱼类的游动;鱼趣平台后有附属的景观塔,可以鸟瞰到三个山头的所有景观和整个公园的大体布局;5、文墨斋文墨斋位于柳韵山麓;由四座古建连接而成;两座的内部展览书法和画作;可供游人欣赏书法;另外的两座可以供游人休憩品茗,谈天下棋;为了和公园东北角的次入口连接,设置了平台,游人活动空间比较大;6、问蝶亭位于柳韵山麓的山顶;有三级道路盘旋而上;亭为六角亭,亭子周围设置了一个水池;池中有假山堆砌,和亭子呼应;问蝶亭位于安静休息区;提供了一个休憩的安静场所;在山顶的亭子可以遥看到湖光山色;自然风光幽雅安静;(三)儿童游乐区儿童游乐区是一个公园必不可少的部分,它既能满足功能上的需求,又能服务于游人,也使公园有一定的经济收益,这是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的有机统一;本景区设计分为两个部分,一个是针对学龄前儿童设计的游乐设施,另一个是针对青年人和成年人设计的游乐设施;第一个场区的游乐设施有旋转木马,平衡木,秋千,沙坑,滑梯等,满足儿童的各种需求;第二个场区设计了过山车,摩天轮等大型的电控辅助性游乐设施;供成年人休闲娱乐;儿童游乐区有大片草地,只有入口处设置了铺装,整个儿童游乐区高差微小,有高差的地方都是缓坡,方便儿童行走;为方便等候,设计了伞状的休闲桌系列;家长可以在伞状休闲桌休憩等候;儿童游乐广场以“童趣”为主,以开发儿童的自我娱乐为目的,使儿童在娱乐的时候获得一定的自然和社会方面的启迪,寓教于乐;(四)自然生态区1、樱花大道位于体育活动区和湖面之前;连接紫竹苑和公园的一个次入口;为一级道路,体育活动区的车辆可以出入,与外部公路连接;樱花大道临水而设,有近水部分,也有原离水面的部分;游人可以走小径欣赏到水面的风光;有亲水平台;2、山石园有道路盘山而上,石园是自然生态区的主要景区;道路盘旋而上,有台阶连接;道路两侧有供游人休憩的座椅,山顶有主景,由一组石头布置而成;道路旁间隔设置石头组成的不同景观; 3、泉沁台形状似一叶扁洲;游人可以近距离欣赏到水面的自然风光;也可以遥看到山顶山石园的主景部分;由次入口进入的游人可以在这里稍作停留;(五)体育活动区内设乒乓球场、羽毛球场、篮球场和网球场;有树阵和公园隔离;体育活动区是一个服务于周边居民的场所;体现“生命在于运动”的主题;(六)园务管理区设置在较为偏僻的地段;用树丛与公园环境隔离;第五章绿地规划一、植物选择:1、常绿乔木:阔叶乔木:香樟、桂花、含笑、广玉兰、女贞、木荷、小叶榕等针叶树:雪松、塔柏2、落叶乔木:海棠、樱花、鸡爪槭、黄葛树等;3、灌木:山茶、茶梅、杜鹃、红叶李、金叶女贞、栀子、腊梅、火棘、海桐、毛叶丁香、含笑、南天竹、紫荆、冬青、小腊、红枫、珊瑚等4、竹类:楠竹、凤尾竹、佛肚竹、线竹5、地被:麦冬、铜锤草、扁竹根、蝴蝶兰、紫茉莉、细叶结缕草、金边吊兰、一串红、石竹等时令草花6、水生:荷花、睡莲二、规划原则1、景观性原则注重植物景观的立面色彩和季相性动态景观的变化;强调基调树种的作用,大面积选用樱花和柳树;在成片的植被种植时,进行色叶木的协调与对比,以形成优美的景观林;2、乡土树种、优势树种优先发展的原则发挥和扩大公园内的优势树种乡土树种,优势树种有:香樟、小叶榕等;第六章道路及交通规划一、公园入口规划按照公园用地特点、周边城市规划道路和城市居民的流向以及城市的发展,公园共设出入口六处,其中公园南北向中轴线为主要出入口,公园南面有两个次级出入口,一个进入到运动场,再连接到樱花大道,另一个进入到自然生态区;公园东北处有一个次级出入口;西南角有一个次级出入口;二、公园道路骨架按景区分区、游览与园务管理的要求,结合用地条件,将道路划分为三级1、一级道路:主要是车行道,连接景区和出入口,规划宽度为7m;2、二级道路:主要连接公园内主要景点之间的道路和景点内的主道路,规划宽度为2m,尽可能形成环线道路,并随原地貌起伏而建道路、桥;3、三级道路:景点内的游步小道,规划宽度1.2m,原则上不改变原地形、地貌,形成自然的道路;三、停车场规划根据公园的外围城市发展情况,公园共设两个停车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EDSA Orient 的三个方案各具特色:
方案一:以动感的斜线交织整合场地,借镜面的反射事半 功倍地创造流光异彩的迷幻空间。
方案二:以自由流畅的曲线带出动感活跃的景观空间。
方案三:以五彩斑斓的色彩,跳动的热情活力,体现出 “My Place” 的青春节奏。
方案一光.线 --流光异彩的时尚迷幻之都
Concept 3 Many urban places in Beijing, especially i
n the Central Business District (CBD) area where our site is located rarely use color i n the landscape. The skyscrapers and the paved road made the whole area became a concrete forest. To live and work in suc h places can be mentally depressing.
Courtyards
开花乔木
喷泉 铺装
铺装效果
喷泉效果
座椅
水景矮墙 花钵
Signage 标识
Signage 标识
设计构想
设计模型
Signage 标识
设计构想
设计模型
Signage 标识
设计构想
设计模型
Signage 标识
灯饰设计模型
Planting 植物配置
周围行道树
•自由的植栽组 团整合散乱的 场地 •沿街树阵广场 通而不畅,兼 有休息和通行 功能 •办公入口前广 场的开敞 •商业入口广场 的引导
• 场地的整合
镜面不锈钢
--地面突出物神奇地消失,空间变得纯净 --反射周围植栽,创造更加葱郁迷幻的空间
动感斜线
--使左右两侧下沉广场和中间广场 交织拉结成统一整体
以树姿雄伟的法桐为上木,浓密的树荫结合下层灌木植栽,构成绿色 屏障。
基础植栽
清新秀丽的竹类,结合耐荫灌木——开花繁密的天目琼花、枝条优美的 矮紫杉,软化硬质建筑界面。
树阵广场
以树形优美的花木组成树阵(玉兰、银杏),色彩亮丽的整型灌木穿 插其间,常绿树桧柏、云杉点缀衬托,丰富植物景观的层次与色彩。
下沉广场
华远.尚都国际中心景观设计方案汇报
Prepared by:
December 1st, 2003
设计构想 Design intent
华远.尚都 - 繁华的时尚之都
EDSA Orient 通过对场地及建筑的深入了解及与各方的充分沟通,力 图在此处创造出富有生气,充满特色的城市商业景观。
限制与挑战
--场地不完整,周边众多民宅,一期地面上的突出物。 --突出物的景观处理,下沉广场商业气氛的创造,各期之间的有机 联系。
入口引导广场
欢腾的旱喷泉
--加强入口引导广场的 商业气氛
光.线 •借镜面的反射事半功倍地创造流光异彩的迷幻空间 •以动感的斜 线 交织整合场地
方案二曲线 --动感活跃的时尚之都
Concept 2
方案三色彩 --五彩缤纷的时尚之都
Design intent 设计说明:
中环下沉广场--交通组织
镜面不锈钢跌落花池界面
--使下沉广场的狭长空间扩张、迷离、戏剧性
--镜面反射橱窗、广告、灯饰、花钵、行人、室外家具, 事半功倍地使得下沉广场变成一条流光异彩的河谷 Nhomakorabea中环的形成
--构件的呼应 --铺装的呼应
中环的形成
--高倍光束的呼应, 形成夜空中光的中环
沿街树阵广场
Concept 3 master plan
N 一期平面图
入口旱喷泉 示意图
林下座椅加铺装示意图
场地铺装示意图
场地灯光示意图
构筑物外墙处理示意图
路面停车示意图
二,三期平面图
N
商业街入口透视图
室外餐饮区
展示走廊
室外餐饮区
展示走廊剖面图
下沉广场剖面图
下沉广场细节示意图
Courtyards 屋顶花园
以观叶植物为主景树(鹅掌楸、元宝枫),用叶色的季节变化增添都 市空间与自然风情的相互结合。跌落花池中以花灌木为主(紫薇、绣线菊、 时令花卉),以绚丽的花色吸引视线。
Thank you for viewing
感谢下 载
The idea behind this theme is to introduce color and dimension into the landscape to make our project, Spaces, the icon of the Beijing CBD area.
This theme is using primary color and the range of greens in vegetation to create liv eliness for our site. The different colors h elp to create different functional space at the same time providing a verity of texture and visual impact. Just like Piet Mondrian ’s painting, Broadway, the color will appe ar in grid pattern interwoven creating the unique sense of spa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