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2016学年江苏铜山清华中学七年级历史教案:第16课《建筑奇观》(川教版下册)

合集下载

川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16课建筑奇观》评课稿

川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16课建筑奇观》评课稿

川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16课建筑奇观》评课稿一、引言《第16课建筑奇观》是川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的一篇教材内容,本文将对这节课进行评课,从教材内容、教学目标、教学过程等多个方面进行分析和评价。

二、教材内容分析本课主要内容是介绍世界上几个著名的建筑奇观,包括埃及的金字塔、巴比伦的空中花园、古罗马的斗兽场、中国的长城和雷峰塔等。

通过介绍这些建筑奇观的历史背景、特点和意义,旨在让学生了解不同文明古国的建筑艺术和人类文明的发展。

三、教学目标评析1.知识目标:学习并掌握埃及的金字塔、巴比伦的空中花园、古罗马的斗兽场、中国的长城和雷峰塔等历史建筑的名字、特点和意义。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分析和比较不同文明古国的建筑形式、艺术风格以及对人类文明产生的影响的能力。

3.情感目标:通过欣赏、学习和了解世界上的建筑奇观,激发学生对历史文化的兴趣和探索欲望。

四、教学重、难点分析1.教学重点:学生对埃及的金字塔、巴比伦的空中花园、古罗马的斗兽场、中国的长城和雷峰塔等建筑奇观的名称、特点和意义的理解和掌握。

2.教学难点:培养学生分析和比较不同文明古国的建筑形式、艺术风格以及对人类文明产生的影响的能力。

五、教学过程设计1.导入环节:通过引入问题和图片、地图等多种教具,激发学生对建筑奇观的探索欲望,调动学生的参与和思考。

2.学习新课:教师通过讲解、展示图片和视频等方式,向学生介绍埃及的金字塔、巴比伦的空中花园、古罗马的斗兽场、中国的长城和雷峰塔等建筑奇观的基本信息。

3.深化学习: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分析和比较这些建筑奇观的相似之处和不同之处,探究其背后的文化和历史背景。

4.拓展延伸:教师引导学生进行拓展学习,可以通过阅读相关材料、参观实地或者进行项目研究等方式,深化对建筑奇观的了解和认识。

5.归纳总结:结合课堂讨论和学生的学习反馈,教师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并补充一些相关的知识点。

六、教学评价与反思教学评价在本节课中,教师通过多种教学手段,激发了学生对建筑奇观的兴趣和学习积极性。

七年级历史第16课 建筑奇观教案

七年级历史第16课 建筑奇观教案

第16课建筑奇观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记住赵州桥设计者和时间;了解隋炀帝开凿大运河的概况及影响;知道明长城起止点;掌握识别历史地图的根本知识;了解明清故宫历史地位。

2、过程与方法:观察赵州桥的图像资料,了解它的根本设计原理;辩证分析大运河的作用影响;观察建筑,培养学生观察审美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认识到赵州桥、大运河、长城和故宫表达了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创造力,是中华民族的自豪和骄傲。

二、教学重点:大运河的作用赵州桥和长城的历史地位教学难点:赵州桥的结构特点三、教法学法:多媒体课件,展示、讲述;自主学习、小组讨论、辩论。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你喜欢旅行吗?这些地方你去过吗?最想去哪儿呢?(二)新课讲述:第一站:赵州桥1.学生看图或者看书明确赵州桥修建的人物和朝代以及地位,尤其是历史悠久的现存最古老的石拱桥;2.教师提问:为什么赵州桥历经千年风雨地震而不倒?师生看图比照分析其结构特点。

第二站:故宫1.故宫又称紫荆城,是古代皇帝生活的地方。

2.教师提问:故宫在哪个城呢?学生答复:北京。

3.师问:北京城是古代哪些朝代的首都呢?学生:明清两朝。

4.教师出示北京图片,北京以中轴线分开,故宫是北京城的核心。

而故宫平面图显示故宫又被分为两局部:前朝和后廷。

学生看图说出其组成局部,教师加以补充。

5.感受故宫之大:故宫南北长961米,东西宽753米,面积约为725,000平方米,相当于100个足球场。

相传故宫一共有9999.5间房,有人做过形象比喻,说一个人从出生就开始住,每一天住一间房,不重复,要住到27岁才可以出来。

6.感受故宫之尊:图片展示,感受故宫威严、庄重、尊贵、华美、雄伟、壮观、霸气。

第三站:明长城1.回忆秦长城起止点,修建目的。

2.学生看图,找一找明长城的起止点和目的。

3.感受长城之长:6000多千米,步行50多天。

4.长城组成局部:关城、城墙、城台、烽火台5.教师出示图片了解关城、城墙和烽火台的作用,了解其军事防御功能。

七年级历史建筑奇观

七年级历史建筑奇观

第16课建筑奇观知识要点1. 隋朝杰出工匠李春设计并主持建造的赵州桥,是世界上现存最古老的大型石拱桥。

2. 隋朝大运河以洛阳为中心,东南起余杭(今杭州),北达涿郡(今北京),全长两千多公里,是古代世界最长的运河。

隋朝大运河从北向南分为四段——永济渠、通济渠、邗沟、江南河。

沟通五大流域——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

元朝统一全国后,开凿了会通河(今山东临清到东平)和通惠河(通州到大都),与旧河道相连,缩短了江南到大都的距离,就是今天京杭大运河的前身。

3. 明长城是为了加强对女真和蒙古的防御而修建的,西起嘉峪关、东到鸭绿江,是历代规模最大、防御设施最完善的城防工程,与秦长城同为古代世界的伟大工程。

4. 北京城由宫城、皇城和京城三个部分组成,宫城就是紫禁城,今天的故宫,是北京城的核心。

它分成前朝(主体: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和内廷(中心:乾清宫、交泰殿、坤宁宫)两部分。

是世界上现存最大、最完整的宫殿建筑群。

明成祖营建北京的过程中,涌现出不少能工巧匠,最杰出的是蒯祥。

Kuai随堂练习1. 隋朝时,杰出工匠________设计和主持建造了__________,是世界上现存的最古老的大型石拱桥。

这座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不愧为“_____________”。

2. 隋炀帝时,修建的大运河以__________为中心,东南起________,北达________。

由北向南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四段。

全长________多千米,是世界上最长的运河。

元朝统一全国后,开凿了________和________,与旧河道相连,就是今天京杭大运河的前身。

大运河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明朝建立后,统治者为了加强对______和______的防御,重修长城。

明长城西起_______,东到_______,全长________多千米。

16课 建筑奇观 导学案

16课 建筑奇观  导学案

16课建筑奇观导学案1、记住赵州桥的设计者和修建时代;隋朝大运河的中心、起止点、四段;元朝开通的两段运河、明长城的起止点2、讲述赵州桥的结构特点1、读一读,《印刷术、指南针与火药》知识建构;2、问一问:中国古代四大发明及影响。

七年级上册我们学习了《卓越的工程》有?今天我们学习《建筑奇观》本课学习的建筑奇观有?、通读全文,勾划重点,圈点关键,批注疑惑2、完成指导丛书P55知识建构,同桌互相订正3、师生交流知识建构完成情况阅读教材,完成:1、填空:赵州桥修建于,位于,设计并主持建造者是。

3、议议:赵州桥有何历史价值?二、大运河的开凿1、看图找一找,比一比,填一填。

(1)隋朝大运河北达,是今天的,东南起,是今天的;以为中心。

(2)隋朝大运河由北向南分为、、、四段(3)根据书上两幅运河图比较,元朝在隋朝运河的基础上重新开凿了两段新的河流分别是:(临清—东平),(通州—大都),沟通了、、、和五大流域。

缩短了杭州到大都的航程。

2、评一评:有人说隋炀帝开凿大运河“罪在当代(时),功在千秋”。

你认为这样评价正确吗??为什么?(三)、明长城1、根据P99图填一填:我国最早修建长城是在,明朝重修长城的目的,明长城西起,东到。

2、找一找明长城的地位?3、比一比:秦明长城的不同起止点。

4、说一说:你如何看待长城的修建?(四)、故宫1、看一看:依据地图册上明北京城的布局结构图,说说故宫的主要布局和建筑特色?2、讲一讲:故宫的历史地位?【课堂小结】1、朗读知识建构你还知道哪些现存的建筑艺术珍品?1、“尽道隋亡为此河”中的“此河”是指( )A.黄河B.淮河C.大运河D.海河2、从余杭(今杭州)出发,沿运河乘船直达洛阳,这件事最早可能发生在( )A.隋朝B.唐朝C.宋朝D.元朝3、隋朝大运河的中心是( )A.洛阳B.苏州C.徐州D.杭州4、“百尺高虹横水面,一弯新月出云霄”说的是( )A.长城B.故宫C.赵州桥D.卢沟桥5、明长城与秦长城相比,相同之处有( )①起止地点相同②都修建于中国封建社会统一时期③都为了抵御外国侵略势力④都是举世闻名的伟大工程A.①②③④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④6、明朝建立后,重修长城主要防御的对象是( )A.蒙古族和契丹族B.契丹族和党项族C.女真族和契丹族D.蒙古族和女真族7、世界上现存最大、最完整的宫殿建筑群是( )A.故宫B.白宫C.白金汉宫D.凡尔赛宫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我想到了。

第16课建筑奇观教学设计

第16课建筑奇观教学设计

《建筑奇观》教学设计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水平记住赵州桥的设计者和修建朝代;隋朝大运河的中心、起止点、四段河的名称;元朝开凿的两段运河名称;明长城起止点;了解故宫的布局;理解赵州桥、大运河、长城及故宫的历史地位。

二、过程与方法:采用多媒体教学手段,模象直观的方法,让学生感知历史,体会中国古代建筑的雄伟奇特;指导学生比较隋、元运河,培养学生的比较水平,训练学生比较历史事件的方法;通过度组手绘大运河示意图和故宫平面图(简图),培养学生分组协作水平;通过对四大建筑的观察和学习,培养学生的观察、审美水平。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理解赵州桥、长城、运河、故宫等四大建筑都是广大人民勤劳和智慧的结晶,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学生受到爱国主义的教育。

教学重点与难点1、重点:大运河的作用;赵州桥和长城的历史地位。

2、难点:赵州桥的结构特点;对大运河的评价;对长城、故宫历史地位(价值)的理解。

教学方法使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学生自主学习与分组讨论相结合实行探究性学习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展示现代相关奇特建筑图片及学生所熟悉的身边建筑。

师:每一种建筑都印证着一代人的梦想,就让我们穿越历史的长空,学习古代的一些建筑奇观,体会先辈们的伟大中国梦。

一、赵州桥展示赵州桥图片,欣赏河北民歌《小放牛》自主学习1:赵州桥的修建年代、设计者修建年代:隋朝设计者:李春探究活动1:展示赵州桥及基它类型桥梁,归纳总结赵州桥的特点。

[教师归纳总结] 特点:跨度大、桥面平造型优美坚固实用地位:是世界上现存最古老的大型石拱桥[教师总结]这便是“天下之雄胜”的赵州桥,赵州桥也是中外桥梁史上的一座丰碑。

二、大运河[教师过渡] 浏览了具有“奇巧固护、甲于天下“美誉的赵州桥,我们展示大运河的图片探究活动2:隋朝大运河示意图。

学生自主完成隋朝大运河的表格。

探究活动3:展示图片(大运河修建时的想象图和现在大运河的繁荣景象)及一些诗人对大运河的描写的材料。

谈谈同学们对大运河的理解。

建筑奇观 说课稿

建筑奇观 说课稿

建筑奇观说课稿《建筑奇观》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各位老师:我今天说课的内容是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的第16课《建筑奇观》,下面我从学情、教材、教学设计、教学反思等四个方面来进行分析。

一、学情分析我校是成都市青白江区一所普通初中,学生整体素质不高,基础知识不扎实;但是经过近一年的历史学习,我们的学生已经初步具备了历史比较、分析的能力,既有对历史学科的浓厚爱好,也具备一定的理性分析能力,而且本课知识在平时的生活中也时有所闻,比较熟悉,因此在教学时注重趣味性与学科严谨性、科学性相融合。

我们的学生,自我表现欲强、思维活跃,通过创设情境能够调动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进而培养学生的历史学科技能。

二、教材分析1、教材地位中国古代文化历史悠久,博大精深,同时光辉灿烂,它包含了众多方面,科技、思想与宗教、文学、艺术、教育、史学、体育等。

建筑是其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他伴随着人类从古到今,从原始人的土炕土房到现在的摩天大厦,从一个群居的部落到现代化的城市街道,建筑在给我们以生活居住、走路穿行、标志纪念的同时,还展现出来科学的魅力,让人享受美的意蕴,折射出一个民族的思想文化内涵。

通过本课的学习,让学生感受中国古代建筑文化的伟大,中国古代人民的勤劳与智慧。

2、教学目标根据以上情况和大纲要求,对本课我设定如下目标:(1)识记与理解:记住赵州桥的设计者和修建时代;知道隋朝大运河的中心、起止点、四段河的名称,元朝开通的两段运河的名称;知道明长城的起止点;了解故宫的布局(2)能力与方法:我们常说:“现代的文盲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没有掌握学习方法的人”,通过观看赵州桥、明长城、故宫的插图,培养学生观察、审美的能力;讨论长城的作用,培养学生辩证地分析历史现象和多角度看待历史问题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认识到赵州桥、大运河、长城和北京故宫的历史地位,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通过理解上述工程的特点和结构,认识它们是我国古代人们智慧的结晶3、教学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大运河的历史作用;赵州桥和长城的历史地位 (2)教学难点:赵州桥的结构特点由于初一学生的年龄特点和知识累积程度的限制,对理性的知识较难理解。

《建筑奇观》教学设计

《建筑奇观》教学设计

《建筑奇观》教学设计教学目标:一、识记与理解记住赵州桥的设计者和修建时代;隋朝大运河的中心、起止点、四段河的名称;元朝开通的两段运河(会通河和通惠河);明长城的起止点;了解故宫的布局;理解赵州桥、大运河、长城及故宫的历史地位(价值)。

二、能力与方法指导学生比较隋朝和元朝的大运河以及秦长城与明长城,培养比较能力,进一步掌握比较历史现象的方法;引导学生正确认识运河和长城的修建,培养其辨证分析问题的能力与学习辨证思考问题的方法;通过观看赵州桥、明长城、故宫的插图,培养学生观察、审美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了解赵州桥、大运河、明长城、故宫的历史地位(价值),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培养其爱国主义的思想感情和对科学技术的兴趣;通过了解上述工程的特点与结构等,认识他们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结晶。

教学重点和难点:一、重点:大运河的作用;赵州桥和长城的历史地位。

二、难点:赵州桥的结构特点;对长城、故宫历史地位(价值)的理解。

教学过程:一、(复习上一课内容就四大发明有关内容提问)二、(讲授新课)(一)赵州桥首先组织学生阅读赵州桥一目,然后和学生共同探讨如下问题:1、赵州桥修建于何时?位于何地?设计、主持建造者是谁?2、赵州桥在结构上有何特点?这些特点分别有什么作用?结构特点:第一、单孔跨度大,便于派洪;第二、坦弧,桥面平缓、坡度小、便于行人、车马往来;第三、畅肩拱,即的大拱两边配两个小拱,有利于防洪、排水,减缓急流的冲击。

造型美观:架石飞梁尽一虹,苍龙惊蛰背磨空。

(宋)杜德源水从碧玉环中过,人在苍龙背上行。

(元)刘百熙3、赵州桥有何价值?赵州桥是世界上现存最早的石拱桥。

“国际土木工程的历史古迹”(二)大运河的开凿1、隋朝大运河请一学生讲解“隋朝运河图”掌握隋朝运河的中心、南北起止点、四段河的名称。

洛阳涿郡余航四段河:永通邗江2、介绍元朝的运河元朝在隋朝运河的基础上重新开凿了两段新的河流分别是:会通河(临清—东平),通惠河(通州—大都)。

《建筑奇观》教学设计2

《建筑奇观》教学设计2
指导学生阅读小字及引言,得出长城是中华民族勤劳勇敢、集体智慧的结
晶,是古代伟大的工程,中华民族的象征。
观察、比较。
阅读、讨论、思
考。
五、故宫: 教师请学生来介绍所知道的?然后教师出示明北京城的草图, 指导观察插图,进行讲解。并指出地位。
自由发言。
阅奇迹,是中国人民勤劳勇敢的象征,是中国古代劳
动人民集体智慧的结晶,是我国炎黄子孙的骄傲。
教学反思:
调赵州桥被美国土木工程协会认定为世界第十二处“土木工程历史古迹”。
认真阅读,观
察、思考、感受。
三、大运河
1、仔细观察地图,找出隋朝大运河南北起点、中心、哪四段、线路特点、
天然河道与运河的走向如何?回答的基础上,再启发学生得出运河的修通
弥补了天然河道东西流向的缺陷,形成东西南北的水运交通网。
2、再阅读教材大字,落实知识点在书上。再问“为什么要修大运河?开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备注
一、导入:我国古代科技硕果累累,不仅在四大发明上,而且建筑方面, 尉为大观。上学期学的重要建筑有哪些?今天再来看看隋唐兀明清时期又 有哪些建筑的奇观?。
积极回答。
悬念导学
二、赵州桥1、谁来介绍一下赵州桥?然后洛实知识点在书上。
2、指导观察插图,看看它“奇”在何处?教师讲解。指导阅读小字。强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了解赵州桥、大运河、明长城、故宫的历史价值,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培养其爱国主义的思想感情和对科学技术的兴趣;认识我国古代人民智慧的结晶。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1、大运河的作用。2、赵州桥和长城的历史地位。
难点:1、赵州桥的结构特点。2、对长城、故宫历史地位(价值)的理解。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点击新目标
1、记住赵州桥的设计者和修建时代;隋朝大运河的中心、起止点、四段;元朝开通的两段
运河、明长城的起止点
2、讲述赵州桥的结构特点
3、认识赵州桥、大运河、长城及故宫的历史地位
链接旧知识
1、读一读,《印刷术、指南针与火药》知识建构;
2、说一说:中国古代四大发明及影响。

【自主学习】
通读全文,勾划重点,圈点关键,完成填空
1、隋朝时,_____设计和主持建造的赵州桥,是世界现存的最古老的_____。

2、隋炀帝时,开凿了一条贯通南北的大运河,以_____为中心。

东南起_____、北达_____,
由北向南依次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四段,这条运河全长______ 千米,是世
界上最长的_____。

3、元朝统一全国后,又开凿了从今山东临清到东平的 _____ ,从通州到大都的 _____ 。

缩短了江南到 _____ 的距离。

4、明长城西起_____ ,东到 _____ ,全长_____多千米,与 _____ 同为古代世界伟大工程。

5、明成祖在 _____ 的基础上营建的北京城是明清两朝的都城,由 _____ 、 _____ 和_____ 三大部分构成。

宫城又称 _____ ,今天称其为故宫,是北京城的 ______ 。

分为 _____ 和
_____ 两部分。

前朝以 _____ 、_____ 和保和殿为主体,两侧辅以 _____ 、 _____ 两殿,
是皇帝举行大典、筵宴等的地方;内廷以 _____ 、 _____ 和坤宁宫为中心,是皇帝处理政
务和居住的地方。

故宫是世界上现存最大、最完整的 _____ 建筑群,全面反映了我国古代
建筑、特别是 _____ 建筑的杰出成就
【新课解读】
一、赵州桥
阅读教材,完成:
1、填空:赵州桥修建于 ,位于 ,设计并主持建造者是 。

2、填表:赵州桥的结构特点和作用
3、议议:赵州桥有何价值? 二、大运河的开凿
1、看图找一找,比一比,填一填。

(1)隋朝大运河北达图① ,是今天的 ,东南起图③ ,是今天
的 ;以图② 为中心。

(2)隋朝大运河由北向南分为A 、B 、C 、D 四段
(3)根据两幅运河图比较,元朝在隋朝运河的基础上重新开凿了两段新的河流分别是:
(临
清—东平), (通州—大都),沟通了 、 、 、 和 五大流域。

缩短了杭州到大都的航程。

2、评一评:有人说隋炀帝开凿大运河“罪在当代(时),功在千秋”。

你认为这样评价正确
吗??为什么?
A ①
B ②
C 隋朝大运河图
元朝大运河图
(三)、明长城
1、根据课本上的图填一填:我国最早修建长城是在,明朝重修长城的目的,明长城西起,东到,全长;
2、比一比:明秦长城的不同起止点。

3、说一说:你认为长城的修建体现了什么?
(四)、故宫
1、看一看:依据地图册上明北京城的布局结构图,说说故宫的主要布局和建筑特色?
2、讲一讲:故宫的历史地位?
【课堂小结】
1、朗读知识建构
2、本节课我们了解了我国自隋代以来四大杰出的建筑。

你还知道哪些现存的建筑艺术珍品?达标测评
1.指南针经阿拉伯传人欧洲,是在 ( ) A.9世纪 B.10世纪 C.12世纪 D.14世纪
2.注重发明和创新是中华民族的优秀品质。

北宋中期,发明活字印刷术的是( )
A.张仲景 B.祖冲之 C.贾思勰 D.毕昇
3.“沉石寻孤屿,浮针辨四维”的诗句是对哪项科技应用的描述 ( ) A.造纸术 B.印刷术 C.火药 D.指南针
4.活字印刷术的发明、指南针和火药的广泛应用均始自 ( )
A.隋朝 B.唐朝 C.宋朝 D.元朝
5.“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是北宋王安石的诗句,它隐含的科技发明 ( ) A.印刷术 B.指南针 C.火药 D.造纸术
6.我国发明雕版印刷术是在 ( ) A.秦汉时 B.三国时 C.隋唐时 D.北宋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