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别、镜头
镜头与景别

一、镜头
1、概念:
镜头在影视中有两指,一指电影摄影机、放映 机用以生成影像的光学部件,由多片透镜组成。各 种不同的镜头,各有不同的造型特点,它们在摄影 造型上的应用,构成光学表现手段;二指从开机到 关机所拍摄下来的一段连续的画面,或两个剪接点 之间的片段,也叫一个镱头。一指和二指,是两个 完全不同的概念,为了区别两者的不同,常把一指 称光学镜头,把二指称镜头画面。我们这里强调的 是二指,即影视中所指的镜头,指承载影像、能够 构成画面的镜头。
近景
近距离观察人物的表现,清楚地看清人物细 微动作,是人物之间进行感情交流的景别。 着重表现人物的面部表情,传达人物的内心 世界,是刻画人物性格最有力的景别。近景 产生的接近感,往往给我们以较深刻的印象。 表现了人物的面部或者其他部位的表情神态, 细微动作以及景物的局部状态
中景
最有利最兼顾地表现人物之间、 人物与周围环境之间的关系, 更好地表现人物的身份、动作 以及动作的目的。
特写:
主人公母亲的面庞充满画面,比近景更加接近观众,此时, 背景处于次要地位,甚至消失,特写镜头能细微地表现人 物画部表情,表现了一个母亲不舍离开自己的孩子而又不 得不离开的悲伤无奈的心情,它给我们以生活中不常见的 特殊的视觉感受。 特写画面把人物的局部放大开来,并且在画面中呈现这个 单一的物体形态,所以使观众不得不把视觉集中,近距离 仔细观察接受,有利于细致地对人物进行表现,也更易于 被观众重视和接受。 同时,这样观众不易观察出特写画 面中对象所处的环境,因而我们可以利用这样的画面来转 化场景和时空,避免了不同场景直接连接在一起时产生的 突兀感。
远景
远景具有广阔的视野,展示了事件发生的时 间、环境 、规模和气氛。渲染了气氛,抒发 女主人公此时迫切想离开的情感。 而且在表现场面的规模、气氛、气势之外, 还表现了一定的意境,包容的景物也较多。
5 景别、镜头

希区柯克喜欢预先将答 案告诉观众,如《迷魂 记》中,朱迪、玛德琳 是同一人的谜底在情节 中间就被揭示,这在当 时引起过争议,因为原 著中谜底是最后才被揭 穿。然而预先告知答案 后,观众自然而然将焦 虑的心情对准了主人公 的命运。 《夺命狂凶》《西北偏 北》也都将真相预先透 露,然后将焦点集中在 无辜者的命运与选择上。
【“麦格芬”】
谈及希区柯克作品时常说到的一个词,源自他 的一个故事: 一列苏格兰火车上有个爱追根问底的人, 他见旁边乘客带着一个形状奇特的包裹,就问 包裹里是什么,乘客答:“麦格芬。”“什么 是麦格芬?”“是在苏格兰高地捉狮子用 的。”“可是苏格兰高地没有狮子啊。”“奥, 这么说,也就没有麦格芬了。” 由此看出,麦格芬是个并不存在或者不太 相干的事物,但它却是谈话、行动甚至整个故 事的核心。
金· 诺瓦克
Kim Novak
50年代及60年代初期,她 以妖艳的容貌成为好莱坞 电影性感的象征。50年代 中期,是美国十大卖座明 星之一。 主要代表作:《欢喜冤家》 《金臂人》《狂恋》《迷 魂记》《夺情记》《臭名 昭著的妇人》《银行大劫 案》等。
(1933-)
《迷魂记》赏析
导演 阿尔弗雷· 德希区柯克
《秋菊打官司》
远景表现广阔的场面
主镜头
主镜头提供一场戏的概观,这场戏可将所有主 要动作包括在内,它几乎总是全景或远景。
中景——画面主体人物取景到膝盖以上。 近景——对画面主体人物取景到胸部以上, 并占据画幅面积一半以上。 中近景——介于中景和近景之间,对主体人 物取景到腰部。
吕克 贝松:《这个杀手不太冷》
从学校毕业后,开始在伦敦大学选修艺术课程1914 年他离开学校去学习工程学。后来到一家公司的广 告部从事绘画工作。 1919年加入英国拉斯基影星公司,为公司设计电影 字幕卡。1922年执导了喜剧片《十三号》,后又拍 摄了《经常告诉你的妻子》(1923)《乐园》 (1925)《山鹰》(1926)《房客》(1926)等。 20世纪初,电影正处于无声片时代。他初期的影片 都是无声片。他认为:拍摄无声影片,要通过巧妙 地构图、剪辑并适当地插入一些文字说明来叙述故 事。拍摄无声电影也使他在制造视觉效果方面的非 凡才能得以充分展现。如《房客》中他用了一张玻 璃板,把摄影机放在玻璃板下面,拍摄演员行走时 的脚底板,增加影片的恐怖气氛。
影视视听语言1(镜头、景别)

镜头的运动
3.摇镜头 :指摄影机的机位不动,镜头借助三脚架 或者拍摄者的身体做上下左右摇动的拍摄方法。
常用来模拟人物转动的主观视线,以表示所看到内 容的变化,同时也可用来介绍故事发生地周围的环境。 分类:水平方向、垂直方向 慢摇(缓摇)、甩摇(闪摇镜头)
《站台》中用过肩镜头的拍摄方式来表达人物之间的关系:此处的张军和钟萍 似近非远,也是80年代“严打”之下男女之间想接近但又不能接近的写照。
近景
指表现一个成年人胸部以上部分或物体局部为距离概 念的电影画面。
A、人物上半身活动占据画面的显著位置,成为主要 表现对象和关注对象,可以对人物的容貌、神态、衣着、 仪表灯进行细致的刻画、细腻的表现。 B、用来展现主体上半身的运动和表情,距离的逼近, 是关注的重心捉奸移向细节,并使动作的幅度和表情的感 染力增强,从而产生了一定的冲击力。
镜头的运动
被拍摄主体的运动: A、横向运动:被拍摄主体在画面的左右运动。 主体从左到右运动符合观众的日常心理,所以显得自 然、舒服。 相反,观众会产生一种紧张和不快。通常正面角色会 从左到右移动,而反派角色则由由向左运动。
被拍摄主体的运动:
B、纵向运动:被拍摄主体向或背离摄影机的运动。
接近镜头通常代表动作的强悍、自信。如果是反派角色 走近,则给人的感觉是侵略、富有敌意、有威胁。如果 角色很吸引人,他的靠近则就代表了友善、亲切和诱惑。
一、摄影
(一)镜头
电影中最基本的构成单位。
一般包括三个方面的含义: 物理学中的“镜头”:指摄影机上的光学透镜组。 拍摄时谈到的“镜头”:指一次开机到一次关机之间所摄 取的一段画面。 剪辑后的“镜头”:两个剪切点之间的一段画面。
短视频拍摄景别和镜头

景别手法:特写:拍摄人像的面部,人体的某一局部,一件物品的某一细部的镜头。
特写镜头具有强烈的视觉感受,因此特写镜头不能滥用。
要用的恰到好处,用得精,才能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滥用会使人厌烦,反而会削弱它的表现力。
尤其是脸部大特写(只含五官)应该慎用。
近景:近景,是表现人物胸部以上或者景物局部面貌的画面。
近景常被用来细致地表现人物的面部神态和情绪,因此,近景是将人物或被摄主体推向观众眼前。
近景画面人物大多数是由单人构成,但并非完全不能由两人甚至更多人同时在近景中出现,无论如何,关键是要做到视觉鲜明,角度大胆,表现充分。
中景:摄取人物膝盖以上部分的画面。
视距比近景稍远,能为内容提供较大的活动空间有利于显示人物的形体动作。
一般讲,在中景中,人物如果开始走动,这个中景也许会变成全景或近景。
所以,中景镜头,又称“看戏的镜头”或“交流的镜头”远景:取远距离景物和人物的一种画面。
这种画面可使观看者看到广阔深远的景象,以展示人物活动的空间背景或环境气氛。
远景除了表现规模、气氛、气势之外,还可以表现一定的意境。
远景画面,包容的景物多,时间要长些。
运镜手法:拉镜:第一、拉镜头形成视觉后移效果第二、拉镜头使被摄主体由大变小,周围环境由小变大移镜:第一、移动镜头通过摄像机的移动开拓了画面的造型空间,创造出独特的视觉艺术效果。
第二、移动镜头在表现大场面、大纵深、多景物、多层次的复杂场景时具有气势恢宏的造型效果。
第三、移动摄像可以表现某种主观倾向,通过有强烈主观色彩的镜头表现出更为自然生动的真实感和现场感。
第四、移动摄像摆脱定点拍摄后形成多样化的视点,可以表现出各种运动条件下的视觉效果。
跟镜:第一、移动镜头通过摄像机的移动开拓了画面的造型空间,创造出独特的视觉艺术效果。
第二、移动镜头在表现大场面、大纵深、多景物、多层次的复杂场景时具有气势恢宏的造型效果。
第三、移动摄像可以表现某种主观倾向,通过有强烈主观色彩的镜头表现出更为自然生动的真实感和现场感。
阐述景别的镜头

阐述景别的镜头
1. 特写:特写镜头通常用来突出被摄主体的细节,如面部表情、手部动作等。
它可以吸引观众的注意力,传达情感和细节信息。
2. 近景:近景镜头通常用来展示被摄主体的上半身或局部,强调人物之间的交流或物体的特征。
它可以提供更多的细节,同时保持与观众的亲近感。
3. 中景:中景镜头通常用来展示人物的全身或物体的整体,同时还能包含一些背景信息。
它是一种比较中性的景别,常用于叙事和对话场景。
4. 全景:全景镜头通常用来展示整个场景或环境,包括人物和背景。
它可以传达整体氛围和环境信息,让观众了解场景的整体情况。
5. 远景:远景镜头通常用来展示广阔的场景或风景,强调场景的宏大和辽阔。
它可以用于建立场景、展示地理位置或传达情感。
景别的选择取决于拍摄的目的和要传达的信息。
通过合理运用不同的景别,摄影师或导演可以创造出不同的视觉效果和情感氛围,增强故事的表现力和吸引力。
镜头景别

1.正面镜头:是平视镜头中最最 具有生活真实感的,再现色彩 很强烈,同时正面平视带来了 构图上鲜明的对称性,由此造 就出平和、中正、庄重的形式 美
2、背面镜头 、
背面镜头多少带有神秘、含蓄和表现性色彩
3、侧面镜头 、
仰视镜头
• 当摄影机或摄像机低于被摄对象的位置, 或低于人眼正常视线以下时,镜头呈仰视 形式或称仰角镜头
视听语言: 视听语言:
• 画面:镜头、色彩、转场技巧、构 图等 • 声音:人声、音乐、音响等 • 声音与画面的关系
•电影 •电视纪录片 •电视节目
镜头: 镜头:
1.摄像机或照相机上的光学部件 1.是从摄影机开机到关机过程中 连续拍摄的画格 1.对于剪辑师来说,从入点到出 点的一系列画格
镜头的形式
1、关系镜头 、
• 顾名思义指的是那些在场景拍摄中主要承 担交代空间关系、人物关系以及人物与空 间关系的作用的镜头。它一般以全景系列 镜头为主。 • 由于景别上的特殊要求,关系镜头在画面 构图方面注重绘画性,强调画面中点、线、 面之间的关系,强调整体影调与人物、空 间及事件的关系,呈现出鲜明的写意色彩。
远景
• 主体在画面中 所占的比例大 致呈现1:2的 高度
要求展示 人物动作 方向、行 为、和位 移活动等
全景镜头
• 大全景人物主体大约占画面的四分之三的 高度 • 全景中人物与画面的高度比例几乎相等
中景镜头(中近景) 中景镜头 中近景) 中近景
取人物主体的大半身,人 站起来后从膝盖到头。着 力展示人物上肢的动作, 此时环境是局部
第二节
运动
• 方式:镜头内部主体运动 镜头外部的摄影机 的运动
• 镜头内部主体运动:是活动的画面 内容表现的是运动着的事物
影视视听语言(镜头、景别)PPT精选文档

分类:表达视角和描写方法
1.主观镜头:与客观镜头相对,模拟剧中某一 个角色的眼睛,是角色视点所拍摄的镜头,是电影中极 富有感染力的镜头。《Hardcore》《让子弹飞》00:31:21
A、让摄影机镜头直接代替剧中角色的眼睛, 来拍摄角色所看到的场面和情境,使镜头连接顺畅,适 应观众的视觉接受习惯。
B、演员、被采访对象等在表演、和他人甲流 等,被拍摄者的视线不面对镜头;
C、摄像机纯粹作为第三者进行拍摄。
6
分类:内容和在片中的作用
1.关系镜头:用来给被摄主体定位,交代其 所处地点、运动方向的镜头。一般都是用远景或全景镜 头从较大的范围来表现被摄对象之间的空间关系,又称 场景镜头、交代镜头、空间定位镜头或整体镜头。
A、将观众的注意力从主体引向环境,并交代 主体与所处环境之间的关系、局部与整体之间的关系。
B、用在影片的结尾,表示故事的结束。
12
镜头的运动
3.摇镜头 :指摄影机的机位不动,镜头借助 三脚架或者拍摄者的身体做上下左右摇动的拍摄方法。
常用来模拟人物转动的主观视线,以表示所看 到内容的变化,同时也可用来介绍故事发生地周围(《黄土地》
中开始交待时空背景为黄土高原)。
B、时空转换手段(《琅琊榜》最后一集用梁国的繁华表
示三个月已经过去)。
C、为作品增添诗情画意,表达深远意境,使
影片产生借物抒情、见景生情的效果
D、抒发影片中的人物情绪,推进故事情节的
发展。
9
分类:内容和在片中的作用
4.主镜头:又称贯穿镜头。为了记录动作的 连续性和便于后期剪辑,在拍摄过程中唱吧一个动作或 段落完整拍摄下来,这个长镜头就是主镜头。
《我要去蓝山》开头
7
分类:内容和在片中的作用
景别

♦景别
♦
(远景、全景、中景、近景、特写)
1.远景镜头:指镜头相对被摄物体位置距离最远的景别,这类镜
头画面开阔,景深悠远,一般用来表现大自然的氛围、地形地貌、
天地合一的气势以及宏大的社会环境和生活场面!(示例:《这个
杀手不太冷》的开场、《英雄》里秦国攻打赵国时的部分)
注:一般用于交待事情发生的地点和环境,展现雄伟的气势,也
可描写景物,从而抒发作者的感情,表现场面中人物活动的整个
环境!
2.全景镜头:展示的是处在特定环境中的完整的主体形象或特定
的叙事空间。
(用于介绍环境、表现气氛,展示大幅度的动作,刻
画人物和环境的关系,增强表现力和艺术魅力)
3.中景:是由被拍摄主体的主要部分所构成的镜头。
按照人们的
视觉习惯,视野所及通常是人物膝盖以上部分。
(重点表现形体大
半身的形体动作,适合观众视觉,叙事性景别)
4.近景:聚集于拍摄主体的局部,集中表现人物胸部以上部位,
而且主体占据画面一半以上的面积!(表现人物仪表、神态等,是
刻画人物性格最有力的景别,突出表现人物的情绪和幅度变化不
太大的动作)
5.特写:特写指的是刻画对象某一局部的镜头,如脸、手、眼睛
等。
采用的是局部放大的手法。
(表现力最为丰富强烈和清晰,视
觉形象得到突出表达的效果,呈现心灵的奥秘,人物情感,人物
情绪最有力的叙事手段,赋予人物活力,暗示人物心理)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loraine
景别
被摄体在电影
定义: 画面中所呈现
出的范围大小。
景别的划分?
分类
不同的景别会产生不同的艺术效果。 我国古代绘画有这么一句话 “近取其神,远取其势”。
远远景景
全全景景
中景
近景
特写
远景——大远景、远景
被摄主体只占画面很小的面积,
总定义 画幅大面积为景物,主要被摄人
或物处于画面远处或深处。
大特写
定义:
景别中的极至,是人物或景 物的局部细节的展示
影片《憨豆先生的假期》片 段赏析
总述
大远景 远景 全景
中景 中近景
近景 特写 大特写
大景别 小景别
什么是镜头?
书P1
1、镜头是指通过摄录系统在一段时间内不间断 地拍摄的形象素材,能表达一定含义,并能与 上下镜头进行组接的一段影像。
2、在拍摄过程中摄影机每一次开机到关机时拍 摄的一段影像。
拉镜头
拉镜头与推镜头的运动方向相反,摄像机 不断远离拍摄的主体物。
拉镜头的作用:1、下结论。有逐渐退出现 场的结束感。2、加大信息量。由点及面, 由局部扩大到整体。3、利用拉远空间距离, 传达人物之间的疏离感,以及空寂、落寞、 孤单的情绪。
摇镜头
是指固定在支点上(比如三脚架、云台或摄影师 的身体)的摄影机沿着水平轴、垂直轴或斜线方 向作运动拍摄。
注:摄像机位置不变。
闪摇镜头
闪摇镜头又称“甩”,它是摇镜头的一个变种。
摄影机以极快的速度转动,从一个场景摇到另 一个场景。
移镜头
1、把事物逐一连续展示,空间关联感很强。 2、流畅,富有动感。 3、展现运动过程。创作者强调运动本身的历程。
跟镜头
摄影机镜头始终跟随被摄主体进行拍摄,使 运动的被摄主体始终被保留在画面之内(且 主体在画面中的位置基本保持不变)。
现场拍摄
运动镜头七字口诀: 推、拉、摇、移、跟、升、降、甩
推镜头
推镜头是被摄主体不动,摄像机沿直线由远而近 向主体推进所拍摄下的连续画面。被摄主体的主 要部分就在画面中逐渐变大,次要部分在画面中 逐渐消失。
推镜头的作用:1、介绍。2、展示巨大的空间, 产生纵深感。3、推镜头可以作为进入幻觉、想 象、回忆等段落的契机,也可以随着镜头的推近, 捕捉人物的细腻表情和情绪,将观众带入人物的 内心世界。(《泰坦尼克号》)
不足:
○不注重人物的细微动作,有时人物处于点 状,故不能用于直接刻画人物。
远景
特征:
远景画面中隐约 能分辩出人的形 体,但不易分辨 出人物的外部特 征
作用:
它适合展示事件 发生环境和人物 活动背景,展示 事件规模和气氛.
全景
定义:
用来表现场景的全貌或人物 的全身。
升降镜头
摄影机架设在 机械工具(如 摇臂)上,边 起落边拍摄的 镜头,可以升 到某些镜头无 法到达的角度。
用于: 展示事件的规模、气势
课堂作业:
观看影片《阿甘正传》,完成如下作业:
1、影片前5分钟里用了哪些景别?按顺序和影片 时间标出。 2、片头羽毛的作用是什么?
3、剪辑后的镜头,指两个剪切点之间的一段画 面。
镜头是分析视听语言的最小的切分单位
镜头语言
根据镜头的运动方 式不同,有固定 镜头和运动镜头 之分。
运动镜头:就是在一个镜头 中通过移动摄像机机位,或 者变化镜头焦距所进行的拍 摄。
一个标准的(规范的)运动镜头的拍摄:
起幅
+ 运动过程 + 落幅
起幅:运动镜头开始的画面 落幅:运动镜头终结的画面。
近景
定义:
拍到人物胸部以上, 或物体的局部称为近景
近景
特点:
○人物的面部表情、心理状态、肩部动作、脸部的 细微动作,都成为主要表现对象,是刻画人物性格 最有力的景别。
特写
定义:
肩以上的头部或者是 某些被摄主体的局部
特写
作用:
○通过排除一切 多余形象,突出 事物最有价值的 细部,强化观众 对所表现内容的 印象
优势:
对比远景画面,全景 更能够展示出人物全 身的行为动作,以及 人与环境的关系
中景
定义:
画框下边卡在膝盖部位或场景局 部的画面成为中景画面。
中景
作用:
○常常用于叙事性的表 述 ○有利于交待人与人之 间、人与物之间关系
+中近景+
定义: 镜头卡在人物腰部以上
中近景
作用:
○可拉近观众与被摄 人物的距离,制造交 流感。 ○通常在电视节目、 或者是电视剧中使 用,因此又称为“电 视剧景别”
大远景 远景
人在画面中所占的位置极小,机 位较远,环境占主要地位。
比起大远景,人在画面中的位置 明显了些,重要了些,但仍处于 较远的位置。
大远景
特点:
○具有广阔的视野,常 用来展示事件发生的时 间、环境 、规模和气 氛。 ○无细微物体、有线条 感
作用:
○一般用来表现广阔的 空间,给人气势磅礴, 严峻,宏伟的感受。比 如表现开阔的自然风 景、群众场面、战争场 面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