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5景别、镜头

合集下载

5 景别、镜头

5  景别、镜头



希区柯克喜欢预先将答 案告诉观众,如《迷魂 记》中,朱迪、玛德琳 是同一人的谜底在情节 中间就被揭示,这在当 时引起过争议,因为原 著中谜底是最后才被揭 穿。然而预先告知答案 后,观众自然而然将焦 虑的心情对准了主人公 的命运。 《夺命狂凶》《西北偏 北》也都将真相预先透 露,然后将焦点集中在 无辜者的命运与选择上。
【“麦格芬”】

谈及希区柯克作品时常说到的一个词,源自他 的一个故事: 一列苏格兰火车上有个爱追根问底的人, 他见旁边乘客带着一个形状奇特的包裹,就问 包裹里是什么,乘客答:“麦格芬。”“什么 是麦格芬?”“是在苏格兰高地捉狮子用 的。”“可是苏格兰高地没有狮子啊。”“奥, 这么说,也就没有麦格芬了。” 由此看出,麦格芬是个并不存在或者不太 相干的事物,但它却是谈话、行动甚至整个故 事的核心。
金· 诺瓦克

Kim Novak

50年代及60年代初期,她 以妖艳的容貌成为好莱坞 电影性感的象征。50年代 中期,是美国十大卖座明 星之一。 主要代表作:《欢喜冤家》 《金臂人》《狂恋》《迷 魂记》《夺情记》《臭名 昭著的妇人》《银行大劫 案》等。
(1933-)
《迷魂记》赏析
导演 阿尔弗雷· 德希区柯克
《秋菊打官司》
远景表现广阔的场面
主镜头

主镜头提供一场戏的概观,这场戏可将所有主 要动作包括在内,它几乎总是全景或远景。


中景——画面主体人物取景到膝盖以上。 近景——对画面主体人物取景到胸部以上, 并占据画幅面积一半以上。 中近景——介于中景和近景之间,对主体人 物取景到腰部。
吕克 贝松:《这个杀手不太冷》



从学校毕业后,开始在伦敦大学选修艺术课程1914 年他离开学校去学习工程学。后来到一家公司的广 告部从事绘画工作。 1919年加入英国拉斯基影星公司,为公司设计电影 字幕卡。1922年执导了喜剧片《十三号》,后又拍 摄了《经常告诉你的妻子》(1923)《乐园》 (1925)《山鹰》(1926)《房客》(1926)等。 20世纪初,电影正处于无声片时代。他初期的影片 都是无声片。他认为:拍摄无声影片,要通过巧妙 地构图、剪辑并适当地插入一些文字说明来叙述故 事。拍摄无声电影也使他在制造视觉效果方面的非 凡才能得以充分展现。如《房客》中他用了一张玻 璃板,把摄影机放在玻璃板下面,拍摄演员行走时 的脚底板,增加影片的恐怖气氛。

影视景别的分类及特征

影视景别的分类及特征

通常划分的五种景别是:远景、全景、中景、近景、特写。

远景:主要是描写自然环境的大貌,林海雪原,大漠孤烟,长河落日。

全景:就是对人物全身或整个场景的进行展现的画面。

舞台上的人们,天桥上的行人,人物在全景中是可以见到全身形象的。

中景:是最适合表现人物动作的一个景别,比如一个人从书包掏出一本书,挥起手想打人,该景别的内容是是正常成年人膝盖以上或场景局部。

但一般不正好卡在膝盖部位,因为卡在关节部位是摄像构图中所忌讳的。

比如脖子、腰关节、腿关节、脚关节等。

近景:是主要表现人的神情的,它跟人物有关的拍摄最常用的景别之一,因为它能直观细致发掘人物的神情特征。

近景是表现正常成年人胸部以上或物体局部的画面。

特写:是景别中的感叹号,所有它不常常出现。

一旦它出现即是说明该内容的极端重要性。

惊呆的眼神,清晰的署名,诸如此类。

它的内容是人的肩部以上或某些物件很微小的一部分。

景别、镜头

景别、镜头
视听语言回顾
loraine
景别
被摄体在电影
定义: 画面中所呈现
出的范围大小。
景别的划分?
分类
不同的景别会产生不同的艺术效果。 我国古代绘画有这么一句话 “近取其神,远取其势”。
远远景景
全全景景
中景
近景
特写
远景——大远景、远景
被摄主体只占画面很小的面积,
总定义 画幅大面积为景物,主要被摄人
或物处于画面远处或深处。
大特写
定义:
景别中的极至,是人物或景 物的局部细节的展示
影片《憨豆先生的假期》片 段赏析
总述
大远景 远景 全景
中景 中近景
近景 特写 大特写
大景别 小景别
什么是镜头?
书P1
1、镜头是指通过摄录系统在一段时间内不间断 地拍摄的形象素材,能表达一定含义,并能与 上下镜头进行组接的一段影像。
2、在拍摄过程中摄影机每一次开机到关机时拍 摄的一段影像。
拉镜头
拉镜头与推镜头的运动方向相反,摄像机 不断远离拍摄的主体物。
拉镜头的作用:1、下结论。有逐渐退出现 场的结束感。2、加大信息量。由点及面, 由局部扩大到整体。3、利用拉远空间距离, 传达人物之间的疏离感,以及空寂、落寞、 孤单的情绪。
摇镜头
是指固定在支点上(比如三脚架、云台或摄影师 的身体)的摄影机沿着水平轴、垂直轴或斜线方 向作运动拍摄。
注:摄像机位置不变。
闪摇镜头
闪摇镜头又称“甩”,它是摇镜头的一个变种。
摄影机以极快的速度转动,从一个场景摇到另 一个场景。
移镜头
1、把事物逐一连续展示,空间关联感很强。 2、流畅,富有动感。 3、展现运动过程。创作者强调运动本身的历程。

影视文学鉴赏

影视文学鉴赏

1、影视的镜头,景别景别是指摄影机与被摄物体距离的远近而形成的视野大小的区别,分为远景、全景、中景、近景、特写五种类别.通常的作法是以画格中截取成年人身体部分的多少为划分的标准。

远景:用以表现环境的全貌。

全景:成年人的全身。

中景:成年人膝盖以上。

近景:成年人胸部以上。

特写:成年人肩以上的头,或被摄主体的细部作用:增强影片的艺术感染力特点:近取其神,远取其势镜头:主要是指镜头自身的运动,就是用运动摄影的方法拍摄的镜头。

在影视作品中,处于静止状态的画面镜头是不多见的。

大量的是运动的镜头。

运动镜头包括:推镜头、拉镜头、摇镜头、移镜头、跟镜头、升镜头、降镜头。

其他镜头有:空镜头、长镜头、仰俯镜头、快慢镜头、主观镜头。

2、影视的画面处理技巧淡入、淡出、化、叠、入画、出画、定格、倒正画面、翻转画面、起幅、落幅、闪回、蒙太奇、剪辑3 色调及其功能色调:彩色电影画面总的色彩组织和配置。

它往往以一种颜色为主导,使画面呈现出一定的色彩倾向。

色调出现在影片中的几种情况:整部影片:根据主题的需要,一种色调贯穿整部影片; 一个段落:根据主题的需要,一种色调贯穿一个段落; 一个场景:根据主题的需要,一种色调贯穿一个场景; 一个镜头:根据主题的需要,一种色调贯穿一个镜头。

局部色相:画面中某一具体物体的颜色。

黑白片、彩色片交替出现。

(2)作用或表达效果——色彩能表达不同的情感和感受、表现人物心理世界,有助于深刻表达作品思想。

色彩叙述事物,交代环境,增强视觉形象。

局部色彩运用有助于刻画心理、塑造形象。

色彩还可以用来强调细节。

4蒙太奇的概念,功能蒙太奇(法语:Montage)是音译的外来语,原为建筑学术语,意为构成、装配。

经常用于三种艺术领域,可解释为有意涵的时空人地拼贴剪辑手法。

最早被延伸到电影艺术中,后来逐渐在视觉艺术等衍生领域被广为运用蒙太奇的功能主要有:* 通过镜头、场面、段落的分切与组接,对素材进行选择和取舍,以使表现内容主次分明,达到高度的概括和集中。

编导艺考视听语言名词解释

编导艺考视听语言名词解释

视听语言名词解释1、机位(也叫“镜位”):指的是在任何镜头开始时,摄影机在真实空间中的位置。

如果下一个镜头必须要移动摄影机,改变摄影机的位置,或者仍然在相同的位置,却使用不同的透镜,便称之为另一个机位。

2、镜头:镜头是一种光学元件,也指摄影机开机到关机时间内所记录下来的连续影像,这是指未剪辑的影像。

3、空镜头:又称“景物镜头”,是指影片中作自然景物或场面描写而不出现人物的镜头。

作用:①可以交待故事发生的环境背景,故事事件的发生时空。

②作为时空转换的手段。

③为作品增加诗情画意,表达深远的意境,使影片能够产生借物抒情,见景生情。

④抒发影片中的人物情绪、推进故事情节的发展。

4、景别:指的是由于摄影机与被摄主体间的距离不同或者所用摄影镜头焦距不同而造成的被摄主体在电影画面中所呈现的范围大小的区别。

分类:远景、全景、中景、近景、特写作用:电影创作者可以运用变化复杂的场面调度和镜头调度,交替使用各种不同的景别,构成独特的视觉语言,来叙述故事、表达思想。

5、远景:指摄影机距离被拍摄主体之间距离极远,表现出极为广阔的景象的电影画面。

作用:运用远景景别可以全方位的展示自然景观或声势浩大的人群活动,渲染人物所处的环境氛围,常用于开机或结尾处,有很强的抒情效果,从而创造意境、抒发情感、渲染气氛。

6、全景:指摄取人物全身或者场景全貌的电影画面,作为具有比较广阔的空间的镜头。

作用:全景可以表现人物的整体动作和人物间的关系,可以展示其全身的姿态,使得观众既可以看清演员的动作,又能看清人物与环境之间的关系。

7、中景:指表现一个成年人膝盖以上部分或场景局部的画面。

作用:①重在表现人物的形体运动和情绪交流,一般而言叙事性较强而抒情性往往受到局限②能使观众看清人物脸部表情和形体动作,有利于交代人物之间的关系。

8、近景:指表现成年人胸部以上部分或物体局部为距离概念的电影画面。

作用:①人物上半身活动占据画面的显著位置,成为主要表现对象和关注对象,可以对人物的容貌、神态、衣着、仪表等进行细致地刻画、细腻地表现。

第六章景别与镜头(摄像机机位选择与取景)

第六章景别与镜头(摄像机机位选择与取景)

6.2.1 拍摄距离与构图景别为了让人们在银幕上看到想要看的表现对象不同的距离、不同角度的形态,就产生了镜头的不同景别。

景别主要是指摄影机同被摄对象间的距离的远近,而造成画面上形象的大小。

景别的大小也同摄影镜头的焦距有关。

焦距变更,视距相应发生远近的转变,取景范围也就发生大小的转变。

景别的运用是影视艺术创作中的重要手段。

为了塑好鲜明的影视形象,要求创作者按照人物的主次、剧情的需要、观众的心理,处置好景别的大小远近。

景别的划分没有严格的界限,一般分为远景、全景、中景、近景、和特写。

为了使景别的划分有个较统一的尺度,通常以画面中人物的大小作为划分景别的参照物。

如画面中无人物,就按景物与人的比例来参照划分。

拍摄距离是指拍摄时,摄像机于被摄物体之间的距离。

面对一个目标,机位的方向和高度固定,镜头焦距不动,只要前后移动摄像机的位置,画面组合就会发生转变,摄像机寻像器中看到的景物范围和画面构造就不同,行家称为景别〔见图6-1〕常见的景别有以下几种:1.远景〔大全景〕摄影机远距离拍摄事物的镜头。

镜头离拍摄对象比拟远,画面就开阔,景深悠远。

此种景别,能充分展示人物活动的环境空间,可以用来抒发情感,渲染气氛,创造某种意境。

?黄土地?中的远景,人物都处置得很小,表现了人对自然的一种受制与无奈。

远景中视距最远的景别,称为大远景。

它的取景范围最大,适宜表现辽阔广袤的自然风光,能创造深邃的意境。

远景能大范围地囊括远近的景物,反映景物的全貌,而且表现周围的环境气派。

中国画有"远取其势"的画论,就是说远景是从大处着眼,以气势取胜的(见图6-2)。

但在远景中,景物的具体活动往往不很清楚,如一辆疾驶的汽车在公路的远景中,就像一只蠕动的硬壳虫;一片长满各类果树的山林,远看只见一片斑驳的色彩,乃至光线较差时,只是一片中国画似的墨黑。

传统的拍法会选择一些近景的景物点缀画面,以显示画面的层次和纵深。

2. 全景出现人物全身形象或场景全貌的镜头。

影视视听语言1(镜头、景别)

影视视听语言1(镜头、景别)

分类:表达视角和描写方法
2.客观镜头:又称中立镜头,即模拟摄影师或观众 的眼睛,从旁观者的角度纯粹客观的描述人物活动和 情节发展的镜头。 A、被拍摄者直接面对摄像机讲话或做表演、演示, 观众的视线和讲话人的视线是相对的; B、演员、被采访对象等在表演、和他人甲流等, 被拍摄者的视线不面对镜头; C、摄像机纯粹作为第三者进行拍摄。
作用: A、主要用于表现剧中人物或观众环视周围环境。 B、根据场面调度需要介绍被拍摄对象之间的关系。 慢摇:摄影机镜头摇动速率较为缓慢时形成的一种 运动方式,有利于情感的抒发和表达。《我的父亲母亲》 甩摇:是摇镜头的一个变种,经常用做两个镜头之 间的过渡以代替镜头切换。甩摇所产生的影像往往是模 糊不清的,通常用以表现内容的突然过渡或者同一时间 不同场景所发生的并列情景,把发生于不同地点本来会 显得相距遥远的事件联合在一起。《重庆森林》
镜头的运动
固定镜头:指摄影机不改变机身位置和没有任何运 动时(也不进行变焦)拍摄画面的镜头。 A、有利于表现静态环境。在对会场、庆典、事故 等事件性新闻的编辑中,常常用远景、全景等大景别固 定画面交代时间发生的地点和环境。 B、能够比较客观地记录和反应被摄主体的运动速 度和节奏变化。 C、由于其稳定地视点和静止的框架,便于通过静 态造型引发趋于“静”的心理反应,给观众以深沉、庄 重、宁静、肃穆等感受。
分类:内容和在片中的作用
3.渲染镜头(空镜头):影片中作自然景物或场面 描写而不出现人物(主要指与剧情有关的人物)的镜头 叫做渲染镜头、空镜头或景物镜头。 A、交待故事发生的环境背景、时空(《黄土地》中开始 交待时空背景为黄土高原)。 B、时空转换手段(《琅琊榜》最后一集用梁国的繁华表示三个 月已经过去)。 C、为作品增添诗情画意,表达深远意境,使影片 产生借物抒情、见景生情的效果 D、抒发影片中的人物情绪,推进故事情节的发展。

摄影五大景别加两种拍摄角度、主陪体

摄影五大景别加两种拍摄角度、主陪体

远景:表现广阔空间或开阔场面的画面,可分为大远景和远景。

大远景通常表现地理环境、自然风貌和大场景,特点是开阔、壮观、有气势,抒情性较强、画面结构简单清晰。

远景画面中事物的轮廓线和色块是重点。

,远景注重对景物和事物的宏观表现,画面形象空灵悠远含蓄。

以远景为开头起介绍事件发生的地点和环境展开叙述的作用,而以远景为结尾则使人们感到退出感与结束感。

全景:表现人物全身或某一具体场景全貌,,同时保留一定范围的环境和活动空间,具有明显的中心内容和结构主体景画面,能够完整地表现人物的形体动作从而反映人物的内心情感和心理状态,是集构图造型元素最多的一种景别。

中景:表现成年人膝盖以上部分或场景局部的画面,人物整体与环境空间降至次要位置,重点在于表现人物形象和动作细节,交代人物的交流情绪。

中景画面通常被用作叙事性的描写,展现人物同时兼顾环境和气氛。

电视电影中常用。

近景:表现成年人胸部以上部分或物体局部的画面。

空间范围狭小、画面内容趋向单一,常用于表现人物面部表情、情绪、刻画性格。

近景拉进了人物与观众间的距离,观看时容易形成交流感。

访谈、新闻播报中常用。

特写:表现人物肩部以上的头像或被摄主体细节的画面。

画面内容单一与外界环境分离,起放大形象、强化内容、突出细节的作用。

通过表现事务最有价值的细节,强化观众对事物的认识并引申出深层内涵,揭示事物本质、创造视觉张力。

常用于作转场画面。

正面拍摄:是指摄像机镜头的轴线垂直于被摄主体的正面,被摄主体处于画面中心。

常用于表现较严肃、正式的内容,画面透视感较弱。

背面拍摄:主体对象与摄像机的朝向一致,摄像机位于被拍摄主体对象的正背后进行拍摄。

人物的动作、姿态成为主要的焦点,用来营造悬念、调动观众想象。

侧面拍摄:照相机正对被摄体的侧面的一种拍摄方法。

可分为正侧面与斜侧面。

正侧面拍摄常用于表现主体运动的轮廓线条,表现人物交谈时的表情动作,但不利于展示立体环境空间。

斜侧面拍摄使主体与画框的框线形成相交的斜线,拍摄能使主体产生明显的透视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