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视摄影艺术教案镜头画面分类镜头景距景别

合集下载

影视摄影艺术教案 镜头画面分类 镜头景距 景别

影视摄影艺术教案 镜头画面分类 镜头景距 景别

《影视摄影艺术》教案【教学课题】第四章画面特性第一节镜头画面的分类——镜头景距的变化【课程类型】理论课【课时】1学时(45min)【教学目的】1.掌握镜头画面中以景距变化形成的分类及区别。

2.理解景别的特点及作用。

【教学重点】五种景别的分类及特点。

【教学难点】将五种景别的相关理论知识转化为在能够实际拍摄当中应用的实践性知识。

【教学方法】讲授式、启发式、讨论式【教学过程】一、课前回顾提问:画面的构成部分(1.主体;2.陪体;3.前景;4.后景;5.留白)二、新课导入情境设置(拍摄同学聚会时的照片)——讨论(不同照片所传递的不同信息)——设置悬念(镜头画面有哪些分类)三、讲授新课(一)镜头景距的变化——景别1.含义:根据镜头景距变化对镜头画面的分类即景别,是指由于摄影机与被摄体的距离不同,而造成被摄体在摄影机寻像器中所呈现出的范围大小的区别。

外形上:画框包容景物的大小与范围,或者说画面主体(主要对象)占据画面空间的大小。

创作角度:是一种表现手段。

拍摄者角度:是拍摄者主观决定受众的接受内容、接受方式以及对画面内容接受程度的一种有效造型手段。

表达效果:①观看景物的视距的变化;②代表人眼视线分散和集中的反映;③景别是创作人员对观众视觉心理的限定;④景别的变化可以使作品形成不同的节奏;⑤参与和解说功能。

2.景别的划分的方法:(1)根据主要被摄对象(画面主体)在画面中的大小比例来划分;(2)是以人物在画面中占据比例的大小来划分。

我国影视画面景别多分为五种:远景、全景、中景、近景和特写。

(二)、景别的划分1、远景——是指表现广阔空间或者开阔场面的景别,是所有景别中视距最远、表现空间范围最大的一种景别,可以分为大远景和远景两类。

(1)远景的特点①对场景整体、宏观的表现;②人物视觉形象弱化。

(2)远景的作用①表现环境和气氛;②将人物与环境结合产生特殊情绪效果;③获得被摄主体的活动范围和运动轨迹,联系周围环境得出新的信息;④远景的景别特征会在受众的心理上表现出一种过渡感和退出感。

阐述景别的镜头

阐述景别的镜头

阐述景别的镜头
1. 特写:特写镜头通常用来突出被摄主体的细节,如面部表情、手部动作等。

它可以吸引观众的注意力,传达情感和细节信息。

2. 近景:近景镜头通常用来展示被摄主体的上半身或局部,强调人物之间的交流或物体的特征。

它可以提供更多的细节,同时保持与观众的亲近感。

3. 中景:中景镜头通常用来展示人物的全身或物体的整体,同时还能包含一些背景信息。

它是一种比较中性的景别,常用于叙事和对话场景。

4. 全景:全景镜头通常用来展示整个场景或环境,包括人物和背景。

它可以传达整体氛围和环境信息,让观众了解场景的整体情况。

5. 远景:远景镜头通常用来展示广阔的场景或风景,强调场景的宏大和辽阔。

它可以用于建立场景、展示地理位置或传达情感。

景别的选择取决于拍摄的目的和要传达的信息。

通过合理运用不同的景别,摄影师或导演可以创造出不同的视觉效果和情感氛围,增强故事的表现力和吸引力。

影视文学鉴赏

影视文学鉴赏

1、影视的镜头,景别景别是指摄影机与被摄物体距离的远近而形成的视野大小的区别,分为远景、全景、中景、近景、特写五种类别.通常的作法是以画格中截取成年人身体部分的多少为划分的标准。

远景:用以表现环境的全貌。

全景:成年人的全身。

中景:成年人膝盖以上。

近景:成年人胸部以上。

特写:成年人肩以上的头,或被摄主体的细部作用:增强影片的艺术感染力特点:近取其神,远取其势镜头:主要是指镜头自身的运动,就是用运动摄影的方法拍摄的镜头。

在影视作品中,处于静止状态的画面镜头是不多见的。

大量的是运动的镜头。

运动镜头包括:推镜头、拉镜头、摇镜头、移镜头、跟镜头、升镜头、降镜头。

其他镜头有:空镜头、长镜头、仰俯镜头、快慢镜头、主观镜头。

2、影视的画面处理技巧淡入、淡出、化、叠、入画、出画、定格、倒正画面、翻转画面、起幅、落幅、闪回、蒙太奇、剪辑3 色调及其功能色调:彩色电影画面总的色彩组织和配置。

它往往以一种颜色为主导,使画面呈现出一定的色彩倾向。

色调出现在影片中的几种情况:整部影片:根据主题的需要,一种色调贯穿整部影片; 一个段落:根据主题的需要,一种色调贯穿一个段落; 一个场景:根据主题的需要,一种色调贯穿一个场景; 一个镜头:根据主题的需要,一种色调贯穿一个镜头。

局部色相:画面中某一具体物体的颜色。

黑白片、彩色片交替出现。

(2)作用或表达效果——色彩能表达不同的情感和感受、表现人物心理世界,有助于深刻表达作品思想。

色彩叙述事物,交代环境,增强视觉形象。

局部色彩运用有助于刻画心理、塑造形象。

色彩还可以用来强调细节。

4蒙太奇的概念,功能蒙太奇(法语:Montage)是音译的外来语,原为建筑学术语,意为构成、装配。

经常用于三种艺术领域,可解释为有意涵的时空人地拼贴剪辑手法。

最早被延伸到电影艺术中,后来逐渐在视觉艺术等衍生领域被广为运用蒙太奇的功能主要有:* 通过镜头、场面、段落的分切与组接,对素材进行选择和取舍,以使表现内容主次分明,达到高度的概括和集中。

微电影讲义教案1---微电影的景别类型

微电影讲义教案1---微电影的景别类型

一、景别的概念
景别是指被摄主体在画面中所呈现的大小不同的范围。

二、景别的分类
主要分为:远景、全景、中景、近景、特写。

1.远景:是指远距离拍摄所形成的视野开阔的画面,主要用来介绍环境、
渲染气氛、展现场面。

2.全景:通常是指展现环境全貌、人物全体的景别,表现相对于局部的整体景观与场面。

3.中景:是展现场景局部或人物膝盖以上部分的景别。

4. 近景:是表现人物胸部以上或物体局部的景别。

5.特写:是指由被拍摄主体的某个特定的不完整局部所构成的画面,主要用来突出特定局部、特定细节,创造一种强烈的视觉效果。

实践练习:
认真观赏微电影《一米阳光》,并从中分别截取五种景别的画面各3个,上传到
教师机。

《影视文化与影视艺术欣赏》讲义教案3影视语言要素-镜头、声音、色彩

《影视文化与影视艺术欣赏》讲义教案3影视语言要素-镜头、声音、色彩

第三讲影视语言要素:镜头、声音、色彩第一节、影像、画面与镜头一、影像“电影究竟是什么?”这个问题伴随着电影百年来的发展,人们对此作过形形色色的回答。

其实,最简单的说:电影就是活动影像的艺术。

如同文学的语言、音乐的声音和美术的颜料等一样,影像是构成影视艺术的原材料,影视艺术是影像的艺术,是运动的造型艺术。

视觉造型性是影视艺术最基本的特性,也是影视艺术最基本的语言系统,而构成这一艺术语言系统的最基本的语言要素便是:影像、画面和镜头。

(链接视频《巴顿将军》片头)(一)、影像内涵影像是指通过电影摄影机或电视摄像机记录在感光胶片或磁带上,最后在银幕或屏幕上还原出来的视觉形象。

影视艺术的核心便是通过摄影在胶片磁带上捕捉现实的创造性活动。

在此以前,一切工作只是准备性活动。

写作剧本是文学性活动,生产准备是行政性活动。

而一旦摄影机转动起来,那才是在摄制影片了。

从拍摄工作一开始,同创作影片有关的每一个人就都为这个影像而奔忙。

(二)、影像的两大特性与绘画、雕塑以及舞蹈、戏剧等传统艺术不同,影视艺术的造型元素不是可以触摸的实体,而是看得见却摸不着的光影。

这一特性决定了它具有两个基本特征:逼真性和幻觉性。

(1)、逼真性影视的画面影像是对现实的一种再现,它来自对客观的外在现实的记录。

尽管镜头前的客观现实往往是被有意安排的,比如说影视画面中的人物是由演员扮演的,场景也是大多是人为设定的,但胶片和磁带上的影像却都是来自于摄像机对这些客观物像的记录。

所以,在这点上,影视影像比其他艺术都更为逼真。

它拥有文学所没有的直观,绘画、雕塑所丧失的运动,音乐所缺乏的造型,并突破了戏剧的时空局限,在所有艺术中,只有影视可以把生活中可见的、像生活本身一样运动着的形态再现出来。

(2)、幻觉性影视的影像本身实质上却又是一种幻觉,我们在银幕或荧屏上看到的活生生的一切,实际上只是一些光影。

电影是以1/24秒的间歇运动来造成光影运动的幻觉的,摄制在电影胶片上的每一个画格都是静态的,银幕上运动的影像是一种幻觉,是由人的“视觉暂留”获得的运动的幻觉。

影片剪辑-景别

影片剪辑-景别

二、背面镜头:多少带有神秘、含蓄和表现性色彩
• 三 侧面镜头
仰视镜头
• 当摄影机或摄像机低于被摄对象的位置,或低于人眼正常 视线以下时,镜头呈仰视形式或称仰角镜头
• 仰角镜头具有平展地面景物、造成开阔宏观之势的能力, 画面中的垂直向形体因仰视而增添了向上地面景物、高耸 的透视效果。如在室外以空旷的蓝天为背景,在室内以明 净的天花板为背景,显得非常简洁。
淡(淡出、 淡入)
剪辑的外在 形式
叠化(溶变、 化出、化入)
划(划出、 划入)
• 第二节 剪辑手法
• 在电影镜头的转换中常用不同的光学技巧和手法,以达到剪辑影片的目的。 现介绍一些常用的影片剪辑光学技巧。 • 一、切入切出 这是电影中最常用的一种镜头转换方法。即是不加技巧地
从上一镜头结束直接转化到下一个镜头开始,中间毫无间隙。称为“切”。 • 二、淡出淡入 也称电影画面的渐隐、渐显。画面逐渐变暗,最后完全隐
人物
• 大全景人物主体大约占画面的四分之三的高度 • 全景中人物与画面的高度比例几乎相等
中景镜头(中近景)
• 取人物主体的大半身,人站起来后从膝盖到头。着力展示 人物上肢的动作,此时环境是局部。
• 主要用来表现处在特定空间环境中被拍摄主体的状态,既 能看到人物的部分面部表情,又能看到部分身体动作与姿 态。
全景
• 通常是指展现环境全貌、人物全体的景别,表现相对于局 部的整体景观与场面。 • 主要用来展示一个特定的叙事空间,可以用来表现人与特 定环境的关系,表现人或物体的运动和行为。
物体
通常用标准镜头从远近适中的地方进行拍摄,画面效果与人 视觉相近,如从3~5米处看一个 全貌与整体,但对必要细节 不能充分体现。
握,常表现剧中人视线模糊、昏迷等情景。

影视视听语言(镜头、景别)PPT精选文档

影视视听语言(镜头、景别)PPT精选文档
4
分类:表达视角和描写方法
1.主观镜头:与客观镜头相对,模拟剧中某一 个角色的眼睛,是角色视点所拍摄的镜头,是电影中极 富有感染力的镜头。《Hardcore》《让子弹飞》00:31:21
A、让摄影机镜头直接代替剧中角色的眼睛, 来拍摄角色所看到的场面和情境,使镜头连接顺畅,适 应观众的视觉接受习惯。
B、演员、被采访对象等在表演、和他人甲流 等,被拍摄者的视线不面对镜头;
C、摄像机纯粹作为第三者进行拍摄。
6
分类:内容和在片中的作用
1.关系镜头:用来给被摄主体定位,交代其 所处地点、运动方向的镜头。一般都是用远景或全景镜 头从较大的范围来表现被摄对象之间的空间关系,又称 场景镜头、交代镜头、空间定位镜头或整体镜头。
A、将观众的注意力从主体引向环境,并交代 主体与所处环境之间的关系、局部与整体之间的关系。
B、用在影片的结尾,表示故事的结束。
12
镜头的运动
3.摇镜头 :指摄影机的机位不动,镜头借助 三脚架或者拍摄者的身体做上下左右摇动的拍摄方法。
常用来模拟人物转动的主观视线,以表示所看 到内容的变化,同时也可用来介绍故事发生地周围(《黄土地》
中开始交待时空背景为黄土高原)。
B、时空转换手段(《琅琊榜》最后一集用梁国的繁华表
示三个月已经过去)。
C、为作品增添诗情画意,表达深远意境,使
影片产生借物抒情、见景生情的效果
D、抒发影片中的人物情绪,推进故事情节的
发展。
9
分类:内容和在片中的作用
4.主镜头:又称贯穿镜头。为了记录动作的 连续性和便于后期剪辑,在拍摄过程中唱吧一个动作或 段落完整拍摄下来,这个长镜头就是主镜头。
《我要去蓝山》开头
7
分类:内容和在片中的作用

影视镜头的教学设计方案

影视镜头的教学设计方案

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1)了解影视镜头的基本概念和分类。

(2)掌握影视镜头的拍摄技巧和构图方法。

(3)熟悉不同镜头类型在影视作品中的应用。

2. 技能目标:(1)能够根据剧情需要选择合适的镜头类型。

(2)学会运用影视镜头技巧进行场景构图。

(3)提高影视作品的表现力和感染力。

3. 情感目标:(1)培养学生对影视艺术的热爱和审美情趣。

(2)激发学生对影视创作的兴趣和创造力。

(3)增强团队合作意识,提高沟通协作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影视镜头的基本概念和分类。

2. 影视镜头的拍摄技巧:(1)焦距与景别(2)运动镜头(3)光线运用(4)色彩运用3. 影视镜头的构图方法:(1)三分法构图(2)黄金分割构图(3)对称构图(4)引导线构图4. 不同镜头类型在影视作品中的应用。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播放经典影视片段,引导学生关注镜头运用,激发学生对影视镜头学习的兴趣。

2. 讲授新课(1)介绍影视镜头的基本概念和分类,让学生了解不同镜头的特点。

(2)讲解影视镜头的拍摄技巧,如焦距与景别、运动镜头、光线运用、色彩运用等。

(3)介绍影视镜头的构图方法,如三分法构图、黄金分割构图、对称构图、引导线构图等。

(4)分析不同镜头类型在影视作品中的应用,让学生了解各种镜头的运用场景。

3. 实践环节(1)分组进行镜头拍摄实践,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拍摄。

(2)组织学生观看自己的作品,进行互评和总结,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4. 课堂小结对本节课所学内容进行总结,强调重点和难点,解答学生疑问。

5. 课后作业(1)观看一部影视作品,分析其中的镜头运用。

(2)结合所学知识,创作一个简短影视片段。

四、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提问和互动情况。

2. 实践操作能力:评价学生在实践环节中的镜头运用和拍摄技巧。

3. 作品质量:评价学生创作的影视片段的镜头运用、构图和表现力。

4. 课后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观看影视作品和分析作品的能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学课题】第四章画面特性第一节镜头画面的分类——镜头景距的变化【课程类型】理论课
【课时】1学时(45min)
【教学目的】1.掌握镜头画面中以景距变化形成的分类及区别。

2.理解景别的特点及作用。

【教学重点】五种景别的分类及特点。

【教学难点】将五种景别的相关理论知识转化为在能够实际拍摄当中应用的实践性知识。

【教学方法】讲授式、启发式、讨论式
【教学过程】
一、课前回顾
提问:画面的构成部分(1.主体;2.陪体;3.前景;4.后景;5.留白)
二、新课导入
情境设置(拍摄同学聚会时的照片)——讨论(不同照片所传递的不同信息)——设置悬念(镜头画面有哪些分类)
三、讲授新课
(一)镜头景距的变化——景别
1.含义:根据镜头景距变化对镜头画面的分类即景别,是指由于摄影机与被摄体的距离不同,而造成被摄体在摄影机寻像器中所呈现出的范围大小的区别。

外形上:画框包容景物的大小与范围,或者说画面主体(主要对象)占据画面空间的大小。

创作角度:是一种表现手段。

拍摄者角度:是拍摄者主观决定受众的接受内容、接受方式以及对画面内容接受程度的一种有效造型手段。

表达效果:①观看景物的视距的变化;
②代表人眼视线分散和集中的反映;
③景别是创作人员对观众视觉心理的限定;
④景别的变化可以使作品形成不同的节奏;
⑤参与和解说功能。

2.景别的划分的方法:
(1)根据主要被摄对象(画面主体)在画面中的大小比例来划分;
(2)是以人物在画面中占据比例的大小来划分。

我国影视画面景别多分为五种:远景、全景、中景、近景和特写。

(二)、景别的划分
1、远景——是指表现广阔空间或者开阔场面的景别,是所有景别中视距最远、表现空间范围最大的一种景别,可以分为大远景和远景两类。

(1)远景的特点
①对场景整体、宏观的表现;
②人物视觉形象弱化。

(2)远景的作用
①表现环境和气氛;
②将人物与环境结合产生特殊情绪效果;
③获得被摄主体的活动范围和运动轨迹,联系周围环境得出新的信息;
④远景的景别特征会在受众的心理上表现出一种过渡感和退出感。

(3)拍摄远景时应注意的问题
①注意画面的整体结构和气势;
②对被摄主体的表现目的性要强,从大处着手;
③大远景和远景的画面构图一般不用前景,而注重通过深远的景物和开阔的视野将观众的视线引向远方;
④重点处理好画面的主要线条、色调和影调;
⑤在操作时必须考虑画面视觉变化及产生的运动节奏。

2、全景——是指表现人物全身或者某一具体场景全貌的画面。

(1)全景的特点
①被拍摄主体与环境在视觉关系上是相当的;
②全景可以表现被拍摄主体或物体在实际空间中的方位或多个被拍摄景物相互间的关系。

(2)全景的作用
①决定场景中的空间关系;
②表现了主体人物的形体动作、动作范围和活动轨迹;
③表现多个被摄物体之间与环境之间的关系,推动叙事发展;
④景别较大,可舒缓节奏。

(3)拍摄全景画面时应注意的问题
①注意各被摄物体之间的相互关系,防止喧宾夺主;
②考虑如何利用全景画面在场景段落中表达全面的空间构成关系;
③确保主体形象的完整,构图的准确;
④注意空间深度的表达和环境的渲染。

3、中景——是指摄取人物膝盖以上或物体的大部分或场景局部的画面,可以完整的表现出人物上半身最为活跃和明显的手臂活动。

(1)中景的特点
①中景画面中环境空间降到了次要位置;
②中景画面空间紧凑;
③被拍摄主体为画面的主要表现内容。

(2)中景的作用
①在有情节的场景中,作为叙事性的描写;
②表现人物的形体动作和相互间的情绪交流;
③环境表现处于次要地位,多处在背景上。

(3)拍摄中景时应注意的问题
①构图准确;
②避免单调的人物造型;
③准确表现人物间透视关系、空间关系;
④抓取有特征的表情和动作,使人物形象饱满,画面富于变化。

4、近景——是摄取人物胸部以上或具有主要功能和作用的物体局部的画面(1)近景的特点
①人物的头部成为观众注意的焦点,视觉效果比较鲜明、强烈;
②通常近景画面景深较小,环境的视觉感比较弱,画面趋于单一;
③画面中地平线基本消失,空间透视不明显。

(2)近景的作用
①表现人物面部神态和情绪、刻画人物性格;
②表现被摄主体有意义的局部;
③对观众的视线具有明显的指向和约束限制作用。

(3)拍摄近景时应注意的问题
①将表现重点集中于物体的纹理结构;
②构图中要预留手势动作的范围空间;
③近景画面中的主体人物通常只有一个;
④画面应力求简洁、色调统一
5、特写——特写是表现人物肩部以上或者被摄主体细节的画面。

(1)特写镜头的特点
①强化对所表现的形象的认识;
②避免框架;
③环境最大程度弱化。

(2)特写镜头的作用
①突出强调人或物的某一局部,放大细小物体,形成强烈清晰的视觉形象;
②通过镜头将被拍摄主体细节或局部放大并呈现,调动观众触觉经验,加强画面感染力;
③具有极强强迫性;
④在特写画面内的形象呈现出突破画框向外扩张的趋势,创造视觉张力;
⑤特写画面可以调整画面节奏;
⑥常被用作转场镜头。

(3)拍摄特写镜头时应注意的问题
①构图力求饱满,尽可能剔除一切多余的形象;
②尽可能通过以人眼为主的面部表情表达出人物性格以及情感。

(4)特写总结
特写是影视作品中最奥妙的独特表现手段之一,最能够表现一部影视作品的心理和戏剧含义,因而也是电影电视最基本的、最终的也是最有价值的表现,它使拍摄对象与观众之间不存在任何隔阂。

人们不是在看生活,而是变成了在深入
生活,深入表现对象。

特写镜头适合于表现思想的全部显露,如果以特写镜头表现某一物体,往往是通过表现这一物体间接表现人物的视点,从而通过具象化的手法表现思想感情。

课堂小结
本节课主要学习了五种不同的景别,分别从它们的定义、特点、作用及使用的注意事项方面做了介绍。

每个景别都有自己的独特的叙事和表现功能,在实际拍摄过程中应当多加练习、思考与交流,通过灵活运用以达到最佳表达效果。

作业布置
通过本节课学习的镜头画面分类的知识,结合本节课的图片案例,请同学们在课后以网络下载的文艺晚会中的任一歌舞类节目的视频片段为案例(1-2分钟),分别找出五种景别中的代表镜头并分析其作用及表达效果,下节课与全班同学交流探讨。

【板书设计】
第四章第一节镜头画面的分类——镜头景距的变化
一、镜头景距的变化——景别
二、景别的分类

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