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音传播的实验、制作土电话实验报告单

合集下载

科学小实验-自制土电话讲义

科学小实验-自制土电话讲义

实验:自制土电话导入:土电话是一种古老的具有实用性和娱乐性的工具,由中国人最先发明,是电话机最初的原型,曾为人们之间的交流和娱乐立下汗马功劳,土电话制作简单,两个圆形纸盒,一根棉线,两支火柴即可轻松制作而成,云南民族村现有一个土电话供游客免费娱乐。

实验重点:了解声音的振动、介质和传播原理实验目的:1 、手工DIY制作、体会土电话2、理解科学与生活有着紧密的联系实验认知: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振动停止,声音也停止。

正在发声的物体叫做声源。

说话时我们可以摸摸自己的喉咙,感觉有振动,正是由于声带地振动而产生了声音,而且声音越大,这种振动也就越强烈;往池塘里投一颗小石子,则能听到“扑通”的声响等一切气体、液体、固体都能传播声音。

“土电话”能说明液体与固体都可以传播声音。

声音的传播离不开物质,声音不仅能在空气中传播也能在液体和固体中传播;声音是通过物质传播的,我们把这种物质叫介质。

声音的传播离不开介质。

土电话可以说是现代电话机的雏形,中国人的祖先很早就学会制作土电话,可以说是雏形电话机的发明国。

土电话制作方便,用两个竹筒或纸杯、牛皮纸、一根线,封上牛皮纸的竹筒或纸杯一端开口,用棉线穿洞而过相连,线头固定在话筒的牛皮纸或纸杯底中央。

两个人各拿一个话筒,拉直棉线,就可以通话了,距离在一百米范围内皆可有效。

一人在话筒开口说,另一人在话筒开口边用耳听。

声音就可以通过棉线震动远距离传过来。

曾有专家建议中国将土电话申报为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

实验步骤:1. 实验准备:认识实验器材:塑料圆筒、棉线、图纸片、蜡烛、不干胶、底座、皮筋、竹签。

2.取一个塑料圆筒在有沿口一端用皮筋、园纸片封口扎紧,另一头用不干胶把中间有圆孔的底座粘严;把小圆孔对准一张小纸条,用手指弹动扎紧的园纸 ,看前面的小纸条是否会动?点燃蜡烛让小孔对准火苗实验又会怎么样?(这个实验能让我们观察到弹动纸张引起的震动在空气中传播的现象和方向,我们把这装置叫“声枪”)。

中班科学教案自制土电话

中班科学教案自制土电话

中班科学教案自制土电话【导语】本文介绍了一堂适合中班幼儿的科学教案,通过制作自制土电话的活动,引导幼儿探索声音传播的原理,培养他们的观察和动手能力,并通过互动游戏加深对科学知识的理解。

教案名称:自制土电话一、教学目标1. 学习和了解声音是如何传播的。

2. 培养幼儿对科学实验的兴趣和好奇心。

3. 提高幼儿的观察力和动手能力。

4. 通过游戏互动,促进幼儿与同伴之间的合作与交流。

二、教学准备1. 材料准备:- 两个小纸杯- 一根细绳- 一根粗绳- 手工纸或画纸- 雨伞或大桌子(用作遮挡)2. 教学环境准备:室内或室外较为安静的地方,保证教学活动的顺利进行。

三、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 教师可以事先准备好一份关于声音传播的图片或视频,并简要介绍声音是如何传播的。

- 引导幼儿回答问题:“大家有没有想过为什么我们说话或者唱歌的声音可以传到别人的耳朵里呢?”2. 活动准备(5分钟)- 将材料准备好,并摆放在幼儿可以触摸到的地方。

3. 制作土电话(10分钟)- 将两个小纸杯排列在一起,纸杯底部对齐。

- 在两个纸杯底部的中央分别剪一个小洞。

- 将一根细绳穿过一个纸杯的洞,打个结固定住。

- 将细绳的另一端穿过另一个纸杯的洞,并打个结固定住。

- 现在,我们已经制作好了一个土电话。

4. 探究声音传播(10分钟)- 让两位幼儿分别拿着一个纸杯,拉开两杯之间留有一定距离,手轻轻贴住纸杯底部。

- 一个幼儿轻轻说话,另一个幼儿会听到他的声音吗?观察现象并引导幼儿思考。

- 引导幼儿尝试将纸杯分别靠近自己的耳朵,发现声音会变得更响亮。

5. 声音传播的游戏(15分钟)- 将幼儿分成小组,每组两人,一人拿着纸杯作为发声端,另一人拿着纸杯作为接收端。

- 教师示范:发声端的幼儿说出简短的话语,接收端的幼儿用纸杯贴住耳朵听,尝试听清楚发声端的话。

- 鼓励幼儿互换角色,多次进行声音传播的游戏。

6. 总结(5分钟)- 针对幼儿玩土电话的实验进行总结,引导幼儿回答问题:“为什么我们听到了别人说话的声音?”- 教师可以用简单的语言解释声音传播的原理。

“土电话”的制作与实验

“土电话”的制作与实验

“土电话”的制作与实验
1.实验器材:两个纸杯,一根长线,一根牙签
2.制作方法:将两个纸杯底分别戳一个小孔,把线传进去,捆在半根牙签上。

3.实验过程:将线拉直,两个同学站在线两头,一个同学对着纸杯说话,另一个同学通过另一个纸杯听。

其他同学观察线的振动。

4.实验结果:———————————————————————
5.结果分析:———————————————————————
在做实验的过程中,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而且也提高了他们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
通过做实验,不仅让学生喜欢上科学!同时,我也越来越觉得科学课有意思。

新教科版科学四年级上册实验报告单(2020年适用,共30个试验)

新教科版科学四年级上册实验报告单(2020年适用,共30个试验)

新教科版科学四年级上册实验报告单(2020年适用,共30个试验)
新版教科版(2019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实验目录
新教科版科学四年级上册实验报告单(2020版适用)
观察到的现象:
新教科版科学四年级上册实验报告单(2020版适用)
新教科版科学四年级上册实验报告单(2020版适用)
新教科版科学四年级上册实验报告单(2020版适用)观察到的现象:
新教科版科学四年级上册实验报告单(2020版适用)
新教科版科学四年级上册实验报告单(2020版适用)
新教科版科学四年级上册实验报告单(2020版适用)
新教科版科学四年级上册实验报告单(2020版适用)
新教科版科学四年级上册实验报告单(2020版适用)
新教科版科学四年级上册实验报告单(2020版适用)
新教科版科学四年级上册实验报告单(2020版适用)。

2024年“土电话”的制作与实验教案资料

2024年“土电话”的制作与实验教案资料

2024年“土电话”的制作与实验教案资料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物理与生活》教材第七章第五节“声音的传播”,详细内容围绕“土电话”的制作与实验展开。

主要涉及声音在不同介质中传播速度的探讨,以及如何利用日常材料制作简易的土电话,通过实验验证声音在固体中的传播效果。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声音在不同介质中传播速度的基本知识,理解固体中声音传播速度最快的原因。

2. 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学会制作简易土电话,并运用土电话进行实验。

3. 激发学生对物理现象的好奇心,提高学生探索科学奥秘的兴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声音在不同介质中传播速度的特点,土电话的制作方法。

难点:如何引导学生通过实验验证固体中声音传播速度最快的特点。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教材、粉笔、黑板、实验器材(音响、计时器、尺子等)。

2. 学具:每组一套土电话制作材料(纸杯、棉线、小木棍、图钉等),实验报告单。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讲述古代战争中土电话的使用,引发学生对土电话的好奇心,进而导入新课。

2. 知识讲解:a. 讲解声音在不同介质中传播速度的特点,强调固体中传播速度最快。

b. 讲解土电话的制作方法,并展示实物操作。

3. 例题讲解:以一道关于声音传播速度的例题,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4. 动手制作:学生分组进行土电话制作,教师巡回指导。

5. 随堂练习:学生利用土电话进行实验,记录实验数据,完成实验报告单。

六、板书设计1. 2024年“土电话”的制作与实验2. 内容:a. 声音在不同介质中传播速度的特点b. 土电话制作方法c. 实验步骤及注意事项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a. 解释固体中声音传播速度最快的原因。

b. 制作一个简易土电话,并记录实验过程。

2. 答案:a. 固体分子间距较小,分子间作用力较大,有利于声波的传播。

b. 略。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通过实践操作,让学生掌握了声音在固体中传播速度的特点,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

教案-土电话

教案-土电话

土电话实验目的:1.了解声音是如何产生的2.认识声音的传播方式一、拿出手机,进行提问问:小朋友们,看看老师拿着的这是什么?答:这是电话,手机。

问:那么电话有什么用呢?它可以帮助我们干嘛呢?幼儿自由发言,然后让幼儿举手进行回答。

教师:电话可以聊天,发短信,玩游戏,看视频。

电话最重要的功能是“可以帮助我们传递声音”,当家人和朋友不在我们身边时,那就需要用电话来联系他们。

二、拿出“土电话”道具教师:哪位小朋友想和老师“打电话”呢?互动环节:和多位小朋友进行“打电话”。

教师:土电话是一种古老的娱乐通讯工具,由中国人发明,也是现代手机的最初的原型。

使用方法;两个人各拿一个话筒拉直棉线就可以通话了,距离在100米内都可以听到。

教师:除了我们人类的声音,生活中还有各种各样的声音,比如动物,汽车,各种机器工作时发出的声音,老师这边有一段音频,请小朋友们仔细听,然后告诉老师你们都听到了哪些声音。

答:有小鸟,刮风,下雨,汽车鸣笛,牛叫,海浪与海鸥。

问:那想一想声音是如何产生的,我们是如何听到声音的?三、出示“音叉”道具教师:这是音叉,这是量杯我们在里面装满水,先轻敲和重敲音叉观察现象,我们再分别轻敲和重敲音叉放入水里;小朋友们观察水面会发生什么现象。

教师:当轻轻敲击音叉时,发出的声音是很小的,放入量杯水面产生晃动,重敲音叉时,发出的声音大,放入量杯水流洒出来。

总结:响度跟音叉振动的振幅有关。

振幅越大,响度越大;振幅越小,响度也就越小。

教师: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当物体振动时会产生声波。

声波再通过介质(比如空气或固体、液体)传播到我们耳朵里;正在发声的物体叫声源,是声音的传播源头。

教师:声音还有很大的作用,声音可以传递信息,比如蝙蝠通过超声波可以判断食物和障碍物的位置;科学家于是利用超声波原理发明了雷达,用于探测和追踪目标。

声音可以传递能量,比如用超声波洗牙、击碎体内结石、清理精密零件。

四、出示“空气炮”道具教师:小朋友们,这个道具叫做“空气炮”利用这个空气炮老师给你们展示一下“声音”的威力。

科学小实验-自制土电话讲义

科学小实验-自制土电话讲义

科学小实验-自制土电话讲义实验:自制土电话导入:土电话是一种古老的具有实用性和娱乐性的工具,由中国人最先发明,是电话机最初的原型,曾为人们之间的交流和娱乐立下汗马功劳,土电话制作简单,两个圆形纸盒,一根棉线,两支火柴即可轻松制作而成,云南民族村现有一个土电话供游客免费娱乐。

实验重点:了解声音的振动、介质和传播原理实验目的:1 、手工DIY制作、体会土电话2、理解科学与生活有着紧密的联系实验认知: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振动停止,声音也停止。

正在发声的物体叫做声源。

说话时我们可以摸摸自己的喉咙,感觉有振动,正是由于声带地振动而产生了声音,而且声音越大,这种振动也就越强烈;往池塘里投一颗小石子,则能听到“扑通”的声响等一切气体、液体、固体都能传播声音。

“土电话”能说明液体与固体都可以传播声音。

声音的传播离不开物质,声音不仅能在空气中传播也能在液体和固体中传播;声音是通过物质传播的,我们把这种物质叫介质。

声音的传播离不开介质。

土电话可以说是现代电话机的雏形,中国人的祖先很早就学会制作土电话,可以说是雏形电话机的发明国。

土电话制作方便,用两个竹筒或纸杯、牛皮纸、一根线,封上牛皮纸的竹筒或纸杯一端开口,用棉线穿洞而过相连,线头固定在话筒的牛皮纸或纸杯底中央。

两个人各拿一个话筒,拉直棉线,就可以通话了,距离在一百米范围内皆可有效。

一人在话筒开口说,另一人在话筒开口边用耳听。

声音就可以通过棉线震动远距离传过来。

曾有专家建议中国将土电话申报为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

实验步骤:1. 实验准备:认识实验器材:塑料圆筒、棉线、图纸片、蜡烛、不干胶、底座、皮筋、竹签。

2.取一个塑料圆筒在有沿口一端用皮筋、园纸片封口扎紧,另一头用不干胶把中间有圆孔的底座粘严;把小圆孔对准一张小纸条,用手指弹动扎紧的园纸,看前面的小纸条是否会动?点燃蜡烛让小孔对准火苗实验又会怎么样?(这个实验能让我们观察到弹动纸张引起的震动在空气中传播的现象和方向,我们把这装置叫“声枪”)。

声音的传播实验报告单

声音的传播实验报告单

一、实验名称声音的传播二、实验目的1. 了解声音的产生原理。

2. 掌握声音在不同介质中传播的特性。

3. 通过实验验证声音在固体、液体、气体中的传播速度。

三、实验器材1. 音叉2. 水3. 水槽4. 土电话5. 木棒6. 细线7. 纸杯8. 玻璃杯9. 耳塞10. 记录表四、实验步骤1. 准备实验器材,将音叉置于水槽中,观察水面的波动情况。

2. 用手轻轻敲击音叉,观察水面的波动现象,记录观察结果。

3. 将土电话的两个纸杯分别放置在两个地方,用一根细线连接纸杯,将纸杯开口朝内。

4. 在一个纸杯中敲击音叉,观察另一个纸杯中是否有声音传出,记录观察结果。

5. 将音叉置于木棒上,用手指轻轻敲击木棒,观察木棒是否有声音传出,记录观察结果。

6. 将音叉置于玻璃杯中,用手指轻轻敲击玻璃杯,观察玻璃杯是否有声音传出,记录观察结果。

7. 在实验过程中,佩戴耳塞,观察是否有声音传入耳中,记录观察结果。

五、实验现象1. 在实验过程中,水槽中的水面出现波动,说明声音可以在水中传播。

2. 土电话的两个纸杯中均有声音传出,说明声音可以在固体中传播。

3. 木棒和玻璃杯均有声音传出,说明声音可以在固体中传播。

4. 在实验过程中,佩戴耳塞时,没有声音传入耳中,说明声音在固体中传播的效果比在空气中好。

六、实验结果与分析1. 实验结果表明,声音可以在固体、液体、气体中传播。

2. 通过对比实验,发现声音在固体中传播的效果最好,其次是液体,最差的是气体。

3. 这是因为固体分子之间的距离较近,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力较强,所以声音在固体中传播的速度较快;液体分子间的距离较固体稍远,相互作用力较弱,所以声音在液体中传播的速度较慢;气体分子间的距离最远,相互作用力最弱,所以声音在气体中传播的速度最慢。

七、实验结论1. 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2. 声音可以在固体、液体、气体中传播。

3. 声音在固体中传播的速度最快,其次是液体,最慢的是气体。

八、注意事项1. 实验过程中,注意观察实验现象,做好记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两位同学距离5米左右,一位同学低声说话,另一位同学观察能否听清。
(3)电话线(棉线或尼龙绳)保持松弛状态,一位同学在电话线(棉线或尼龙绳)一端对着话筒(纸杯)说话,另一位同学用听筒(纸杯)接听,观察能否听清。
(4)将电话线(棉线或尼龙绳)拉直,观察听到的声音是否发生变化。
实验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论
声音能以波的形式,从一个地方传播到另一个地方。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
学 生 实 验 报 告
班级:四年级
时间:
实验名称
声音传播的实验、制作土电话(P7-8)
人员分工(小组成员全部参与实验)
领取检查实验器材人:
记录人:
操作人:
实验器材
两个纸杯、约5米长的棉线、钢针
我们的猜想
骨膜会在声波的作用下产生作用。
实验记录(过程与步骤)
1.抽出玻璃罩内的空气,闹钟的声音有什么变化?怎样解释我们看到的现象?声音的传播与空气有关系吗?
2.把耳朵贴在桌子的一端,听一听其他同学在桌子另一端轻轻抓挠桌面的声音。这样听到的声音与耳朵不贴在桌面上有什么不同?
3.用击打后的音叉轻轻触及水面,观察水面的变化。再将音叉浸入水中,我们能听到音叉发出的声音吗?水是怎样传播声音的?
做个“土电话”:
(1)先用钢针分别在两个纸杯底部扎一个小孔,再将棉线或尼龙绳穿过小孔,打结固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