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与战争
战争的文学与艺术表现

战争的文学与艺术表现战争是人类历史上最残酷、最毁灭性的行为之一。
在战争中,人们经历了丧生、伤痛、恐惧和悲伤,同时也涌现出勇气、奉献和团结。
这种极端的人类经历常常成为文学和艺术的重要灵感来源,通过不同的表现形式,诗人、作家和艺术家们把战争带入了我们的视野,让我们更深刻地认识到战争的真实性和荒凉。
一、战争文学的书写战争文学是描述和描绘战争生活的文学作品。
纵览历史,我们可以看到许多经典的战争文学作品,如《战争与和平》、《西线无战事》、《坚硬汉子不出头》等。
这些作品以不同的角度和风格展现了战争对人性的冲击和摧残。
文学作品通过情节、人物和细节的描写,使读者能对战争中的人们有更加深刻的了解。
战争文学通常将首要关注点放在个人故事上,通过一个或多个主人公的视角,展现战争对他们生活的巨大影响。
这些作品不仅展示了战争的残酷和暴力,还揭示了人性的复杂性和对生命的敬仰。
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情感的呈现,读者可以更加真实地感受到战争的恐怖和人们在战争中的挣扎。
二、战争艺术的表达战争艺术是通过绘画、雕塑、摄影等形式表现战争的艺术形式。
艺术家通过线条、色彩和形状的运用,呈现出战争所带来的血腥、痛苦和毁灭。
例如,巴勃罗·毕加索的《格尔尼卡》就是一幅以西班牙内战为背景的艺术杰作,它通过形态的扭曲和色彩的冷漠,揭示了战争对人类的摧毁。
战争艺术还可以通过摄影等形式将战争的现场直观地展示给观众。
例如,埃迪·亚当斯的《阿伯奎奥战火》以及凯文·卡特的《苏丹的饥荒》等作品,通过镜头的捕捉,记录了战争中的血腥、绝望和疾苦。
这些作品引起了人们对战争的关注和反思,激发了他们对和平的追求。
三、战争文学与艺术的影响战争文学与艺术不仅仅是描述战争的一种方式,更是引起人们对战争的思考和反思。
通过文学和艺术的形式,人们能够更加客观地了解战争的真实性和后果。
这些作品意味深长地揭示了战争的荒诞性,并鼓励人们思考如何避免战争、维护和平。
此外,战争文学和艺术作品也扮演着见证历史的角色。
文学史知识:战争题材在文学史中的表现和意义

文学史知识:战争题材在文学史中的表现和意义战争是人类历史上最残酷的经验之一,它给人们带来了难以想象的痛苦和失落。
在文学史上,战争无疑是一个重要的主题,因为它反映了人性的各种方面和社会的各种问题。
在文学史上,战争题材可以追溯到古代的史诗和英雄史诗,比如《荷马史诗》中的《伊利亚特》和《奥德赛》。
从那时起,战争题材一直存在于文学作品中,并在不同的时代和地区,呈现出各种形式。
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现代主义文学中,战争成为了一个重要的主题。
意大利作家海曼尼奥在其小说《地狱》中生动地描绘了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残酷和毁灭。
英国作家海明威的小说《永别了,武器》也是描绘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破坏和不幸。
这些作品中所呈现的战争场景令人震惊,揭示了战争对人类的影响和威胁。
在二战后的现代主义文学中,战争主题得到深入探究。
美国作家阿诺德·昆恩斯的小说《三战之后》描绘了一个被摧毁的世界,突显了战争对文化和社会的破坏。
加拿大女性作家玛格丽特·阿特伍德的小说《女仆的故事》则探讨了战争后社会的种种问题,如政治和社会不稳定、妇女权益受到削弱等。
战争主题在文学史上的意义是多重的,它不仅是文学的素材,更是人类文化和历史的重要记录。
战争文学为人们提供了一种了解战争的方式,它不仅向人们展现了战争的残酷和毁灭,更重要的是提供了人类反思战争的机会。
同时,战争文学还可以揭示人类生存的普遍性和联系,从而尝试跨越历史和文化的分隔。
通过阅读不同国家和文化背景下的战争文学,人们可以更好地理解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和丰富性,从而更好地促进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和理解。
最后,战争文学为人们提供了一种催人奋进的力量。
在阅读和创作过程中,人们可以从历史中吸取经验,从战争中领悟勇气和坚持,从而激励自己超越困境,面对未来的挑战。
总之,在文学史上,战争主题是一个重要的主题,它反映了人类的各种方面和社会的各种问题。
通过探究战争文学,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历史和文化,从而更好地理解和面对当下的世界。
文学对战争和冲突的反应

文学对战争和冲突的反应第一章战争文学的起源和发展战争文学是指以战争为题材的文学作品。
随着历史的发展,战争文学逐渐形成。
战争作为人类活动中最残酷的一种形式,深刻影响了社会和人类文明的进程。
因此,战争文学一直是文学史上备受关注的重要领域。
战争文学最早可以追溯到古代的叙事诗和史诗,如《伊利亚特》和《奥德赛》等。
这些文学作品描绘了游牧民族和希腊城邦之间的战争和冲突,并强调了英雄主义和爱国主义的重要性。
此后,战争文学一直是文学史上的重要主题,无论是中世纪的骑士传奇、文艺复兴时期的历史剧,还是近代的现实主义小说和诗歌,战争始终是一个重要的主题。
第二章战争文学的特点和体裁战争文学的特点主要体现在对战争和战争参与者的描写上。
战争的残酷和可怕,将战争参与者置于一种特殊的环境之中。
同时,战争也不仅是一种军事冲突,还涉及到政治、经济和社会等多个领域。
因此,战争文学需要关注到这些因素,以更深入和全面的方式呈现战争和冲突的本质。
战争文学的体裁也多种多样,包括散文、小说、诗歌和剧本等。
在20世纪的两次世界大战期间,战争文学经历了新的发展。
其中,战斗日记、战地通讯等细致的记录和报道成为一种新的文学形式,使读者们更直观地理解战争的本质和后果。
第三章文学对战争和冲突的反应战争和冲突对人类社会和个人都会造成很大的影响。
因此,文学作为人类应对战争和冲突的一种方式,可以对战争和冲突进行深刻的反思和审视。
文学作品中表现的战争和冲突,往往超越了现实的局限,展示了更深层次和更普遍的人性问题。
例如,小林多喜二的《蟹工船》反映了狱中人的绝望与无力,展现了人类在面对无法控制的力量时的虚弱和恐惧。
而希腊诗人荷马的史诗作品《伊利亚特》和《奥德赛》,则探讨了战争后人类是否能够恢复正常生活、重新建立秩序和敬畏神明等问题,强调了人文主义和价值观的重要性。
战争文学对战争和冲突的反应,也表现在探讨战争及道德问题。
马尔克斯的小说《百年孤独》中,描写了拉丁美洲几代人斗争的历程,强调了人文主义和和平的重要性,以及将战争作为一种野蛮、无意义的行为。
第一次世界大战战争与文学的交织

第一次世界大战战争与文学的交织1914年,欧洲爆发了一场规模空前的战争,持续四年之久,共有数千万人丧生。
这场战争不仅给欧洲带来了深重的创伤,也对全世界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战争的残酷不仅让人们惊呼,也让文学界的作家们感到震撼,并产生了对战争的深刻思考,进而写出了一系列关于战争的文学作品。
本文将探讨第一次世界大战战争与文学的交织。
一、战争与文学的交织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许多作家亲身参加了战争,或者亲眼目睹了战争带来的破坏和残酷。
这些亲身经历为作家们提供了大量的素材和灵感,让他们更能深刻地理解战争的意义和后果,从而写出了许多有关战争的文学作品。
此外,战争也激励了一些作家开始思考和探索更加复杂的思想问题。
比如,人性、爱、死亡等等,这些问题在战争中得到了更加深刻的阐释。
这些思想上的探索与战争本身虽然没有直接关联,但它们帮助了作家们意识到,战争并不仅仅是一场单纯的、冷酷的屠杀,更多的是证明人类的文明和理性在某些情况下会被摧毁。
二、第一次世界大战战争与文学作品1.《西线无战事》《西线无战事》是一部以一战为背景的长篇小说,由德国作家埃里希·玛利亚·雷马克创作。
小说讲述了一个年轻德国士兵克鲁泡尔在一战中的历程,通过他的视角展示了战争的残酷和无意义。
小说用平实的语言描述了战火中的惨状,深刻揭示了战争的种种罪恶,并对当时的国家主义和军国主义进行了批判。
2.《战争与和平》《战争与和平》是俄国作家列夫·托尔斯泰的代表作,这部长篇小说的创作始于公元1865年,曾多次修订,也包含了对一战的描述与思考。
小说以俄国历史为背景,讲述了一系列的社会、政治、战争等事件。
其中,对战争的描写尤其精彩,托尔斯泰深刻剖析了一战的起因、过程和后果,揭示了战争带来的灾难性影响,并提出和谐、互相尊重、和平共处等思想。
3.《伊凡·伊利奇之死》《伊凡·伊利奇之死》是俄国作家列夫·托尔斯泰的中篇小说,它描述了一个普普通通的官僚伊凡·伊利奇在濒死时的惊恐和无助。
当代文学与战争文化心理研究

的 胜 利 服 务 ” 号 召 _ 在 领 导 者 的 I I ,
的主流意识形 态对未来 中国文学
创 作 走 向 的 设 计— — 描 写 战 争 , 通 过 战 争 的胜 利 来 歌 颂 中 国共 产 党 的胜 利 。因为 战 争 , 当时 唯 一 是
联 系 过 去 与现 在 的纽 带 。
遍 性文化心理和创作心理 得到 了 揭 示 。 他认 为 :我 们 不 仅 在 文 学 “
上 设立 了 两 极 对 立 、敌 我 对 立 的
兰 …… 一 个 个 英 雄 事 迹 被 写成 了 文 学 作 品 , 以 完 美 的 形 象 鼓 舞 人
们奋 不顾 身地 建设 今天 的生 活 。
吁作 家 :假 如 说 ,在 全 国 战 争 正 “ 在 剧 烈 进 行 的 时 候 ,有 资 格 记 录 这 个 伟 大 战 争 场 面 的作 者 ,今 天 也 许 还 在 火 线 上 战 斗 ,他 还 顾 不
上 写 , 那 么 现 在 正 是 时 候 了
… …
成 功 叫 “ 响 了 ” 作 品有 所 创 新 打 , 叫“ 突破” 有 。这 种 文 化 心 理 不 但
于 一 个 民族 的 文 化 性 格 塑 造 来 说 其 负 面 的东 西 远 远 大 于 正 面 的 东
文 学 最 为动 人 的悲 剧 美 学 效 果 。
合 理 化 甚 至 浪 漫 化 ,使 得 个 体 立
徐英 春立足 于革命历史 小说
与 新 历 史 小 说 的 比较 上 ,指 出 战 争 文 化 心 理 在 文 学 中 最 直 接 也 是
当 代 对 战 争 文 化 心 理 的 研 究 , 推 陈 思 和 , 他 的 的 文学 史 首 在 研 究 中 门论 述 过 这 个 问 题 , 专 他 的 主 要 观 点 是 :战 争 文 化 要 求 把
文学流派知识:探讨现代主义文学与战争的关系

文学流派知识:探讨现代主义文学与战争的关系现代主义是20世纪初期出现的一种文学风格,它强调创新与自由,以及对社会现状的反叛和批判。
然而,20世纪中叶的两次世界大战对于现代主义文学作品的影响,则无法忽视。
本文旨在探讨现代主义文学与战争的关系,分析战争对于现代主义文学的影响和现代主义文学对于战争的反响。
首先,我们需要了解20世纪的两次世界大战对于全球文艺的影响。
战争造成的浩劫和创伤,使得文艺家们在其创作中不得不反思战争所带来的恐惧、痛苦和灾难。
许多文艺家都对战争持有深刻的悲观主义态度。
与此同时,随着现代主义文学成为文坛主流,这些作家也开始将战争作为现代性的一个主题来探讨,试图寻找出“和平”与“战争”之间的联系。
其次,现代主义文学因为战争的影响,更加注重表现社会的变革和个体的孤独。
例如,欧内斯特•海明威的《丧钟为谁而鸣》就通过一个志愿军参加西班牙内战的美国年轻人的视角,描绘了20世纪初期的欧洲战争所带来的腐败和毁灭。
同样,托马斯•曼的《魔山》则探讨了一个瑞士的年轻人在一战期间面临的道德和哲学困境。
这些作品的意义在于,他们通过个体的视角来探索复杂的政治和矛盾的社会状态。
正是战争的可悲和残忍,唤醒了文艺家们对于人性、社会现状和现代性的深刻思考。
除此之外,现代主义文学还展现了战争对于语言的重构和挑战。
战争时期产生的新的技术手段,以及政治和文化的变化,对于语言的使用和表达方式带来了极大的影响。
现代主义作家在这一时期中,通过对于语言形式、词汇和结构的改革,来反映社会和文化的变革。
例如,詹姆斯•乔伊斯的小说《尤利西斯》中,他运用了几乎所有的叙事技巧,以展现现代主义文学对于传统文学中框架的颠覆和重新定义。
他让读者在作品中遵循流溢的思维方式,以歌颂一种自由和独立的生活方式,并在语言的多重变换下,实现了对于现代文化的深刻批评。
总之,现代主义文学和战争在一起,既对于作家的思想和态度带来了深刻的变革,也给了作品更强的表现力和观察力。
文学的历史背景战争革命与变革的影响

文学的历史背景战争革命与变革的影响文学的历史背景:战争、革命与变革的影响在人类历史的演进中,文学一直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文学作为一种艺术形式,不仅反映了社会的价值观和文化传统,也受到历史进程以及战争、革命和变革等重大事件的深刻影响。
本文将探讨文学在历史背景中战争、革命和变革对其产生的影响。
1.战争对文学的影响战争是人类历史中无法忽视的部分,它对文学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首先,战争为作家提供了创作的题材和背景。
许多文学作品以战争为背景,描述了人们在战争环境中的生活和人性的考验。
例如《红楼梦》中的贾宝玉被贬作广东监狱的守备,正是由于朝代兴亡和军事斗争的原因。
其次,战争也激发了作家们的热情,激起了他们对和平和人类命运的深思。
在痛苦和破坏中,他们通过文学表达自己的愿望,呼吁和平与友爱。
例如,著名作家海明威以第一次世界大战为背景,创作了《永别了,武器》以及其他多部作品,展现了战争给人们带来的伤害和痛苦。
最后,战争还培养了一批新的文学人才。
许多年轻的作家通过参战经验获得了创作的灵感和素材,成为了战后文学的主力军。
例如,二战期间,许多士兵写下了他们在军营和战场上的经历,这些亲身经历成为战后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2.革命对文学的影响革命是社会变革的巅峰之一,它对文学的影响无疑是巨大的。
首先,革命为作家提供了表达对社会不满和追求公平正义的机会。
作家们通过文学作品,反映了革命进程中人们的奋斗和牺牲,传递了革命精神和价值观。
例如,中国的五四运动和文化大革命时期,许多作家通过诗歌和小说表达了他们对社会不公和专制统治的批判。
其次,革命对文学形式和风格产生了重要影响。
许多文学流派和艺术思潮在革命时期兴起,形成了独特的创作风格。
革命的激情和理想主义精神也渗透到文学作品中,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俄国的社会主义现实主义文学,如托尔斯泰的《战争与和平》。
最后,革命还推动了教育和出版业的发展,为文学的广泛传播提供了条件。
革命过程中,人们对文化和知识的追求也得到了极大的鼓舞和推动。
文学与战争——对战争文学和文学中战争描写的美学探讨

( 2 7期 ) 总 2
中山大学学报 ( 社会科 学版 )
J RNAL OF S OU UN YAT S I — EN UN VER I S TY
No. 01 52 0 Vo _ l50 Ge e a n rlNo. 27 2
常常 不仅具 有 史诗性 与 全景性 的品格 , 能发 掘人 性 的深 度 , 现 其灿 烂 美 丽 或 扭 曲变 形 , 以各 民族 更 表 所 以至 全世 界最 著名 的文 学作 品常 常 以战争 为描 写对 象 。但 是 , 战争 文 学 和文 学 中 的战争 描 写 又是 作 家
最 难 把握 、 读者 最易 产生 分歧 与争 论 的所在 。海 明威 说过 : 战争是 文学 中最 重 大的 主题之 一 , “ 当然也 是 最 难 真实描 绘 的 。 英 国学 者 安德 鲁 ・ ” 本尼 特也 认为 : 文 学 和战争 之 间存在 着 错综 复 杂 而 又连绵 不 断 “ 的联 系 。 以战争 为 描写对 象 的文学 还存 在着 种 种 矛盾 , ” 可称 之 为 “ 特 的含 糊性 和 两 面性 ” 奇 ②。文 学 为
何 对最 难 真实描 绘 的战 争津津 乐 道 , 者又 为何 如此 青 睐战 争 文学 与战 争 描 写? 战争 文 学 存 在着 哪 些 读
特 点 与矛盾 ?本 文拟 以战争文 学 和文学 中的战争 描 写为对 象 , 对此 做一 个初 步分 析 。
一
、
好战与反战 : 战争文学 的英雄主义与人道 主义
生活 、 斗争和死 亡 时 , 你就会 开始 懂得 , 比战争 更 坏 的东 西 。胆怯 就 更坏 , 叛 就更 坏 , 有 背 自私 自利 就更
坏 。① ” 战争文学 通常都 谴责 自私和 背叛 , 美参 战者 的英勇 品质 :宁为百 夫长 , 赞 “ 胜作一 书生 。 ( ” 杨炯 《 从 军行》 “ ) 黄沙百 战穿金 甲, 破楼 兰终不还 。 ( 昌龄《 军行 》 四 ) 相 看 白刃 血纷 纷 , 节从 来 岂顾 不 ”王 从 其 “ 死 勋?君 不见沙 场征 战苦 , 至今犹忆 李将 军 。 ( ” 高适 《 歌行》 这 就是 洋溢 于战争 文学 中 的英 雄 主义 。 卡 燕 ) 莱尔认 为 , 主步 相关 联 的古 老情 感 ,是 人 的生 命 的要 历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文学与战争
14师四刘士琦
1420110229 内容摘要:在人类的历史长河中每一次政权的更叠,文明的进步都伴随着战争
的身影,在战争中接受洗礼,在战争中得到升华。
好战似乎成为了人类的本能,因此战争文学成为文学中一种不可缺少的特殊存在。
正义的战争才有美可言,战争造成仇恨,战争文学要消灭这种仇恨。
从中国古代到当代的文学作品中可以看出战争文学的美,具有英雄主义、悲壮之美以及传奇性的审美特点。
关键字:战争;文学;审美活动
提及战争,人们通常联想到的就是血腥、残酷、杀戮、伤痛,令人不寒而栗。
但是从古至今,战争不仅是每个政权统治人民的手段,更是一种发展壮大的手段。
战争是人的本性的充分展示:当人面对着生与死的抉择,一切外在的束缚和内在的掩饰被无情地剥露,展现出人的真实本性。
什么是战争?什么是战争文学?不同阶段的战争文学具有怎样的表现?这些都是涉及“文学与战争”不能不探讨和不能不解决的问题。
一、战争的意义
纵观人类几千年文明,我们可以显而易见的发现每个朝代的更叠,社会制度的交替都伴随着一次又一次的战争。
战争,似乎是人类所有的先天弊病。
根据傅仲侠《中国军事史历代战争年表》中统计:从公元前3200年到公元1964年的5164年里,世界上共发生战争14513次,在此期间,只有329年是和平,这些战争使36.4 亿人丧生。
战争对中华大地更是格外青睐,从公元前26世纪到1911年,即从传说中的五帝时代到清王朝覆亡的4500年间,在这块古老的土地上共发生战争3791次,平均每1.2年就有1次。
[1]
似乎人类具有一种好战的本能。
弗洛伊德根据人的心理分析,发现人的行动是一种强烈的内驱力释放的结果。
而行动是受制于心理的,所以不难看出攻击是人的一种天性。
到底什么是战争?德国著名军事学家劳塞维茨给战争下的定义是“战争是迫使敌人服从我们意志的一种暴力行为。
”、“战争无非是政治通过另一种手段的继续。
”
战争被我们人为的分为正义与非正义。
正义的战争可以为人类赢得和平,战争是人类社会与历史演进的必要手段,战争是政治的一种延续,是赢取和平的前提与保障;非正义的战争是人类的灾难,是人类兽性的极端表现,战争不仅肆意地践踏人性,而且改变和扭曲了人性,使人性之恶释放出来,成为善良人们的灾难。
战争是极丑与极美的统一。
如果有些战争是美的,那么又美在哪里?“美以善为前提,并且归根到底应符合和服从于善。
”[2]也就是说,并不是所有的战争都是美的,只有正义的战争才可能是美的,并且只有正义战争中的正义的一方才有战争美可言。
“战争美就是社会美的一种特殊形态,战争的美,美在铁血豪情、视死如归的英雄人物,美在奇正相生、神鬼莫测的智慧谋略,美在旌旗猎猎、征尘滚滚的沙场景观。
”[3]
二、战争文学的意义
在人类的文明史上,战争贯穿于整个史册,这也就成就了一个庞大的文学——战争文学。
由战争本身以及战争文学而形成的战争文化一直是一个重要的话题,战争是文学最重要的对象和主题之一,每一次战争都涌现出一大批经久不衰的文学作品。
归根结底,战争文学是以战争和战争中的人为主要反映对象的文学。
战争文学与战争有着怎样的关系呢?战争是战争文学的母体,没有战争就没有战争文学。
战争文学可以是对战争的控诉,可以是对人性伟大的赞扬,可以是对战争的净化。
战争造成伤害,造成仇恨,战争是建立利益之上的。
但是战争文学是凌驾于这些之上的一个新的载体,是对战争所引起的矛盾的一种升华。
正如前文所说,只有正义的战争才是美的,只有正义战争中的正义一方才是美的,正义体现着“善”,善中闪现着理想的光泽,为正义而战在某种意义上就是为理想而战。
战争文学中反复出现的是英雄的悲剧,战争文学往往将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给人的心灵以震撼,进而使心灵得以净化。
所以战争文学是为了正义而存在,它具有着“善”,以一种悲壮的形式洗涤人们的心灵。
三、不同历史时期的战争文学
中国古代历史上的战争其实是一种反复进行的民族融合,随着民族融合的深入,中国古代文学对战争的描写更多的是通过人物的塑造去表现一种矛盾冲突。
中国古代战争文学在神话传说时代就已产生,早期的著名战神主要有两位,一位是蚩尤,一位是后羿,都是出自东夷部族。
传说中蚩尤是以为半人半兽的形象,是一个力大无穷的战神;后羿以善射著称,有“后羿射日”的神话传说。
令我印象最深刻的战争文学当属司马迁的《史记》,司马迁塑造了众多战将形象。
司马迁在《项羽本纪》中叙述项羽的一生,从行动、语言和环境众多方面着重烘托出项羽盖世的气概和宁死不屈的气节。
项羽在身陷绝境的情况下,对仅剩的二十八骑说道: “今日固决死,愿为诸君决战,必三胜之,为诸君溃围、斩将、刈旗。
”他率领二十八骑分为四队,向四面突围,“项王大呼驰下,汉军皆披靡,遂斩汉一将。
是时赤泉侯为骑将,追项王,项王瞋目叱之,赤泉侯人马俱惊,辟易数里。
”在最后危急关头,项羽和他的部下都弃马步行,短兵交战,“独藉所杀数百人,项王亦身被十余创。
”短短的几句话写出来项羽的胆识和武艺高强。
自1840年鸦片战争以来,中国似乎一直在遭受着战争的摧残:鸦片战争、义和团起义、甲午风云、辛亥革命、军阀混战、北伐战争、土地革命、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抗美援朝、对越自卫反击战……中国当代的战争文学获得了蓬勃的发展。
以五六十年代的文学作品表现得尤为突出,这期间的小说以反映民族革命为主,描写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斗争的各个历史阶段。
著名的有杜鹏程的《保卫延安》、吴强的《红日》、曲波的《林海雪原》和罗广斌、杨益言的《红岩》等长篇小说。
这些作品反映现实生活中的农村生活,从土地改革到农业合作化,从大跃进、人民公社到党对农村政策的调整,五六十年代农村所进行的一系列变革,都在文学作品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战争的痕迹在农村中从各个侧面得到了充分展现,著名的有柳青的《创业史》。
莫言的《红高粱》是80年代中期表现战争人性的崭新收获。
小说叙说了一支民间武装力量抗日的故事,引人关注的是,战争本身并不是小说的主体,文本真正承载的是强烈的生命意识与民族情感的纠葛,透过故事人们所感受到的是那种家国情怀和民族情结,但这一切又都是通过一个个鲜活的生命体来表现出来:罗汉大爷面对鬼子酷刑的顽强倔强、英勇悲壮,
“我爷爷”余占鳌轰轰烈烈的人生与其身上具有的质朴强悍的生命原力,“我奶奶”戴凤莲的深明大义和她带有原始野性的爱情故事,还有那群嗷嗷而叫借助原始武器与持有现代武装的日本鬼子展开火拼的自由奔放的生命群体……。
正是小说所弘扬的这种鲜活的生命意识,体现出一种人性的光辉,烙着“善”的印记。
四、战争文学的审美活动
纵观上述,战争是有正义与非正义区分的,正义的战争是美的战争,是善的战争。
战争文学是建立在战争的基础上进行加工与升华的,它可以表现出美的事物。
那么,我可以说战争文学是具有审美活动的。
战争文学是一种特殊的文学形态,战争文学在美学风格上常常体现一种悲壮刚烈的感情。
战争文学具有一种强烈的英雄主义,几乎所有的战争文学都描写了主人公如何保护自己、消除对手,既体现了对生命的肯定,同时也是对人类攻击性天性的暴露。
“战争是培育英雄的土壤,也是军事文学依存和发展的原点。
这就注定了军事文学在某种意义上是英雄文学、战斗文学。
”[4]因此战争文学就出现在了人们渴望铁血豪情,抵制平庸琐屑的期待视野之中。
战争文学具有一种悲壮之美。
战争文学展现的往往都是一些美好事物的毁灭,这样并不是为了博取读者的同情,而是唤起别人的血性,在悲壮中站起来。
战争文学还具有传奇性,战争的瞬息万变,英雄们的传奇经历,谋略智慧的变幻无穷,所有这些注定以此为反映对象的战争文学最具有传奇性的审美特征。
参考文献:[1]傅仲侠《中国军事史历代战争年表》[M]北京:解
放军出版社,1985
[2]王朝闻《美学概论》[M]北京: 人民出版社,1981
[3]王俊论《战争及战争文学的审美品格》[J]湖南工程学
院报,2013(6)
[4]焦凡洪《军事文学的期许与张扬》[N]人民日报,2005
-04-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