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画运动规律5(给学生)

合集下载

动画运动规律(动画制作节奏规律)

动画运动规律(动画制作节奏规律)

速度
所谓“速度”,是指物体在运动过程中的快慢。按物理学的解释,是指路程与通过这段路程所用时间的比值。 在通过相同的距离中,运动越快的物体所用的时间越短,运动越慢的物体所用的时间就越长。在动画中,物体运 动的速度越快,所拍摄的格数就越少;物体运动的速度越慢,所拍摄的格数就越多。
速度变化
按照物理学的解释,如果在任何相等的时间内,质点所通过的路程都是相等的,那么,质点的运动就是匀速 运动;如果在任何相等的时间内,质点所通过的路程不是都相等的,那么,质点的运动就是非匀速运动。(在物 理学的分析研究中,为了使问题简化起见,通常用一个点来代替一个物体,这个用来代替一个物体的点,称为质 点。)
图书目录
前言 第一部分运动规律的基本原理 第二部分人物、角色的基本运动规律 第三部分动物的基本运动规律 第四部分自然现象的基本运动规律
谢谢观看
动画运动规律(动画制作节奏 规律)
动画制作节奏规律
01 动画介绍
目录
02 人物运动规律
03 动物运动规律
04 自然现象
05 其它因素
06 图书信息
基本信息
动画运动规律,是研究时间、空间、张数、速度的概念及彼此之间的相互关系,从而处理好动画中动作的节 奏的规律。
动画介绍
动画介绍
在动画影片中有各种各样的角色,我们要让他们活起来,首先要让他们动起来,说到动,就要动的合理、自 然、顺畅,动的符合规律。这里我们单从人和动物两方面来看他们的运动规律
爬行两栖
爬行类可以分为有足和无足两类 有足类运动规律是: 爬行时四肢前后交替运动,有尾巴的随着身体的运动左右摇摆,保持平衡 无足类运动规律是: 以蛇为例,超前运动时,身体向两旁作S型曲线运动。头部微微离地抬起,左右摆动幅度较小,随着动力的 增大并向后面传递。越到尾部摆动的幅度越大。 两栖类: 以青蛙为例,运动特点是: 陆地上以跳跃为主,水中时,以后腿的屈蹬作为前进的动力,注意脚蹼的变化和续力的时间掌握。

动画运动规律5

动画运动规律5

大火的运动
自然现象的运动规律--闪电 在动画片中,闪电常以两种形式出现。一是 在背景上直接画出闪电的形状,我们称之为有 型闪电。二是不出现闪电的形状而由不同明度 的画面组合而成,我们称之为无型闪电。 1、有型闪电:有型闪电的形状可分枝形和 图案形两种,全过程约七张画面。
动画运动规律
动画运动规律
动画运动规律
这是用 8张动 画循环 拍摄后 的动画
动画运动规律
前层
中 层
后层
前层雪花因离镜头近,运动速度可相对快些,雪 团较大,中层次之,后层最慢,雪团也最小。
三层雪花的运动线路不能重叠,要有意识地错开,这样 运动起来就比较生动了。
自然现象的运动规律--云 云在动画片中的形象是多种多样的,即 可以用比较写实的方法加以表达,又可以 画成装饰风格强的图案,云在运动时,外 形要适当变化,运动速度较慢,云即可以 是整块云团的飘动,也可以由一块大云团 分裂成若干小云团。
炉火的画法:是由几个小火苗组合而成的。通常可画十张 左右的原画(关键帧),每张原画间加一至三张中间画。 可循环使用。
大火的画法:大火看上去复杂,实际上是由多个小火苗组合而成的。画大火 时即要有大火外形的整体运动,又要有小火苗的组合分裂运动。大火外形的 整体运动速度较慢,局部小火苗的运动略快。运动时要遵循曲线运动的规律, 才能更加生动。
写实风格的云在运动时,速度不能快,其外形要一边运行一边有 所变化,这种变化我们可以从上面的平面图上看到。
图案风格的云装饰性强,表现其运动时,可以先设计好 运动线路,在运动时外形要一边运行一边有所变化
云在运动过程中,常常会由大块的云朵分裂成若干个小云朵,分 裂出来的小云朵速度、距离要均匀,造型风格要统一
小火苗的画法:蜡烛火苗、打火机火苗、 油灯火苗等都属于小火苗的范畴。小火 苗的运动特点是跳跃性强、动画琐碎。 可以一张一张地直接画原画(关键帧), 少加或不加中间画,大约十五张左右的 画面,可以循环使用。

动画运动规律运动力学原理

动画运动规律运动力学原理

动画运动规律运动力学原理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动画运动规律和运动力学原理:
1.牛顿第一定律:物体在没有外力作用下保持匀速直线运动或静止。

在动画中,如果物体没有受到任何力的作用,它将保持静止或原来的运动
状态不变。

2.牛顿第二定律:物体的加速度与作用力成正比,与物体的质量成反比。

在动画中,如果一个物体受到一个力的作用,它将加速,并且加速度
的大小与物体的质量和作用力的大小有关。

3.牛顿第三定律:对每一个作用力,必然存在一个大小相等、方向相
反的反作用力。

在动画中,如果一个物体施加一个力给另一个物体,另一
个物体也会施加一个大小相等、方向相反的力给第一个物体。

4.力的合成:当多个力同时作用在物体上时,可以通过力的合成求得
合力。

在动画中,如果物体受到多个力的作用,合力将决定物体的加速度
和运动轨迹。

5.力的分解:合力可以被分解成垂直和水平方向上的分力。

在动画中,如果一个物体受到一个斜向的力,该力可以被分解为水平和垂直方向上的
两个力,这有助于模拟物体的复杂运动。

6.动量守恒:在一个封闭系统中,动量的总和保持不变。

在动画中,
如果没有外部力作用,动画物体的动量将保持不变。

7.动能守恒:在没有摩擦和其他能量损失的情况下,机械能在一个封
闭系统中保持不变。

在动画中,如果没有能量损失,物体的机械能将保持
不变。

以上是一些常见的动画运动规律和运动力学原理,在动画制作中,这些原理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模拟真实世界中物体的运动,使得动画更加逼真和吸引人。

动画运动规律知识点总结

动画运动规律知识点总结

一、动画运动概念动画运动是指物体在空间中的运动过程,包括位置、速度和加速度等物理量的变化。

在动画制作中,掌握动画运动的规律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表现物体的运动状态,使动画更加逼真生动。

二、动画运动的基本规律1.匀速运动匀速运动是指物体在单位时间内所走过的距离相等的运动。

匀速运动的速度大小和方向不发生变化,可以用以下公式描述:v = Δs / Δt其中,v表示速度,Δs表示位移,Δt表示时间间隔。

在动画中,可以通过匀速运动来表现物体直线运动的状态。

2.变速运动变速运动是指物体在单位时间内所走过的距离不等的运动。

变速运动的速度大小和方向会发生变化,可以用以下公式描述:a = Δv / Δt其中,a表示加速度,Δv表示速度变化量,Δt表示时间间隔。

在动画中,可以通过变速运动来表现物体运动的加速和减速过程。

3.曲线运动曲线运动是指物体在运动过程中沿着曲线路径运动的过程,曲线运动的轨迹可以用数学曲线来描述。

在动画中,可以通过曲线运动来表现物体的曲线移动轨迹,使动画更加生动有趣。

4.弹性碰撞弹性碰撞是指物体在碰撞时能够保存动能和动量的碰撞。

在动画中,可以通过弹性碰撞来表现物体碰撞后的反弹和运动状态,增加动画的真实感和趣味性。

5.摩擦力和空气阻力摩擦力是指物体在运动过程中受到的阻碍运动的力,空气阻力是指物体在空气中运动时受到的阻碍运动的力。

在动画制作中,可以通过摩擦力和空气阻力来表现物体在运动过程中受到的外力影响,使动画更加真实和有趣。

1.速度和加速度的表现在动画制作中,通过调整物体的位置、时间间隔和速度大小,可以表现物体匀速运动和变速运动的状态。

可以通过逐帧动画的方式来展现物体的运动过程,使动画更加流畅和连贯。

2.曲线轨迹的表现在动画制作中,通过使用曲线路径和曲线运动的方式来表现物体的曲线移动轨迹,可以加强动画的生动感和真实感,使观众更加身临其境。

3.碰撞和弹性的表现在动画制作中,通过使用适当的动画效果和物体状态的切换等技术手段,可以表现物体在碰撞时的反弹和运动状态,增加动画的趣味性和视觉效果。

动画十大运动规律讲解

动画十大运动规律讲解

动画十大运动规律2008-10-02 23:31:54| 分类:动画进化| 标签:动作分解|举报|字号大中小订阅1、压缩与伸展当物体受到外力作用时,必然产生形体上的压缩和伸展。

动画中运用压扁和拉长的手法,夸大这种形体改变的程度,以加强动作上的张力和弹性,从而表达受力对象的质感、重量,以及角色情绪上的变化,例如:惊讶、喜悦、悲伤等。

“压缩与伸展”应注意的几点:1、压缩和伸长适合表现有弹性的物体不能使用过度,否则物体就会失去弹性,变得软弱无力。

2、在运用压缩和伸长时,虽然物体形状变了,但物体体积和运动方向不能变。

3、压缩与伸长运用到动画角色人物上,会产生意想不到的趣味效果。

2、预期动作动作一般分为预期动作和主要动作。

预期动作是动作的准备阶段的动作,它能将主要动作变得更加有力。

在动画角色做出预备动作时,观众能够以此推测出其随后将要发生的的行为。

预备动作的规则是“欲左先右,欲前先后”3、夸张夸张是动画的特质,是动画表现的精髓,。

夸张不是无限制的夸张,要适度,要符合运动的基本规律。

美国DIC娱乐公司出品的动画片《Sabrina》猫咪全身根根如倒刺般的立起的皮毛,之字形的尾巴,拉长如一根直线般的身躯等等4、重点动作和连续动作动画的绘制,有其独特的步骤,重点动作(原画)和连续动作(中间画)需分别绘制。

首先把一个动作拆成几个重点动作,绘制成原画。

原画间需插入中断动作,即补齐连续重点动作的中间画连续动作,这个补齐中间画的工作叫中割5、跟随与重迭跟随和重迭是一种重要的动画表现技法,它使动画角色的各个动作彼此间产生影响,融混,重迭。

移动中的物体或各个部分不会一直同步移动,有些部分先行移动,有些部分随后跟进,并和先行移动的部分重迭的夸张表演。

跟随和重迭往往和压缩和伸展结合在一起运用,能够生动地表现动画角色的情趣和真实感。

6、慢进与慢出动作的平滑开始和结束是通过放慢开始和结束动作的速度,加快中间动作的速度来实现。

现实世界中的物体运动,多呈一个抛物线的加速或减速运动7、圆弧动作动画中物体的运动轨迹,往往表现为圆滑的曲线形式。

动画10大运动规律

动画10大运动规律

max2012魅力动画动画10大运动规律(扩展知识)1、压缩与伸展当物体受到外力作用时,必然产生形体上的压缩和伸展。

动画中运用压扁和拉长的手法,夸大这种形体改变的程度,以加强动作上的张力和弹性,从而表达受力对象的质感、重量,以及角色情绪上的变化,例如:惊讶、喜悦、悲伤等。

“压缩与伸展”应注意的几点:1、压缩和伸长适合表现有弹性的物体不能使用过度,否则物体就会失去弹性,变得软弱无力。

2、在运用压缩和伸长时,虽然物体形状变了,但物体体积和运动方向不能变。

3、压缩与伸长运用到动画角色人物上,会产生意想不到的趣味效果。

2、预期动作动作一般分为预期动作和主要动作。

预期动作是动作的准备阶段的动作,它能将主要动作变得更加有力。

在动画角色做出预备动作时,观众能够以此推测出其随后将要发生的的行为。

预备动作的规则是“欲左先右,欲前先后”3、夸张夸张是动画的特质,是动画表现的精髓,。

夸张不是无限制的夸张,要适度,要符合运动的基本规律。

美国DIC娱乐公司出品的动画片《Sabrina》猫咪全身根根如倒刺般的立起的皮毛,之字形的尾巴,拉长如一根直线般的身躯等等4、重点动作和连续动作动画的绘制,有其独特的步骤,重点动作(原画)和连续动作(中间画)需分别绘制。

首先把一个动作拆成几个重点动作,绘制成原画。

原画间需插入中断动作,即补齐连续重点动作的中间画连续动作,这个补齐中间画的工作叫中割5、跟随与重迭跟随和重迭是一种重要的动画表现技法,它使动画角色的各个动作彼此间产生影响,融混,重迭。

移动中的物体或各个部分不会一直同步移动,有些部分先行移动,有些部分随后跟进,并和先行移动的部分重迭的夸张表演。

跟随和重迭往往和压缩和伸展结合在一起运用,能够生动地表现动画角色的情趣和真实感。

6、慢进与慢出动作的平滑开始和结束是通过放慢开始和结束动作的速度,加快中间动作的速度来实现。

现实世界中的物体运动,多呈一个抛物线的加速或减速运动7、圆弧动作动画中物体的运动轨迹,往往表现为圆滑的曲线形式。

动画运动规律教程

动画运动规律教程

动画运动规律教程一、缓入缓出缓入缓出是指动画中物体进入和退出一些特定状态时,速度需要慢下来或加快,使得过渡更加平滑。

这种运动规律模拟了现实世界中物体的运动惯性。

例如,当一个物体从静止状态加速到运动状态时,它的速度应该逐渐增加,这样才符合物理规律。

同样,当一个物体停止运动时,它的速度也应该逐渐减小,而不是突然停止。

通过运用缓入缓出的原则,可以使得动画更加自然、流畅和有趣。

二、重量与质量物体的重量和质量决定了它的运动方式。

重量较大的物体在运动过程中会受到更大的阻力,所以它们的加速度较小,速度变化也较为平缓。

相反,重量较小的物体会更容易改变速度,所以它们的加速度较大,速度变化也较为剧烈。

在动画中,通过模拟不同物体的重量和质量,可以使得动画更加真实和逼真。

三、抛物线运动抛物线运动是指物体在空中时沿着抛物线形状的路径运动。

抛物线运动最常见于被抛物线轨迹的物体,例如抛出的球或跳跃的人。

在动画中,抛物线运动可以通过调整物体的速度和角度来实现。

速度的大小和角度的斜度决定了物体运动的轨迹和高度。

抛物线运动能够增加动画的动态感和视觉效果。

四、反射反射是指物体在碰撞或触碰到其他物体时的反弹或反弯方向。

在现实世界中,物体碰撞时会受到力的作用,因此会发生反弹或反弯的现象。

在动画中,通过调整物体的速度、角度和时间来模拟反射效果,使得动画更加真实和逼真。

五、延迟和重叠延迟和重叠是指物体在运动过程中的一些部分比其他部分先动或动作更为流畅。

这是因为不同部分受到的力和阻力不同,所以它们的运动效果也不同。

在动画中,可以通过延迟和重叠的运动来模拟物体的弹性和柔软度,使得动画更加生动有趣。

六、节奏和节拍节奏和节拍是指动画中不同物体或角色的运动速度和时间的变化。

通过调整物体的速度、加速度和停留时间,可以在动画中创建出不同的节奏和节拍效果。

快速的运动速度会使得动画更加紧张和激烈,而缓慢的运动速度会使得动画更加轻松和舒缓。

动画运动规律黄金12法则

动画运动规律黄金12法则

动画运动规律黄金12法则
1.弹性原则:动画中的物体必须具有弹性,以便在运动和碰撞时产生逼真的效果。

2. 拉脱原则:动画中的物体在运动时必须拥有足够的惯性和自然的迟滞效果。

3. 加速度原则:动画中的物体在加速和减速时必须遵循自然物理规律,以便产生逼真的效果。

4. 重心原则:动画中的物体必须遵循重心的移动和变化来产生自然的运动效果。

5. 跳跃原则:动画中的跳跃必须遵循重力的作用和起跳时的弹性来产生真实的效果。

6. 摩擦力原则:动画中的物体在运动和碰撞时必须遵循摩擦力的作用和影响来产生逼真的效果。

7. 反向动作原则:动画中的物体在运动和变化方向时必须遵循自然的反向动作来产生更加真实的效果。

8. 延迟原则:动画中的物体在运动和变化方向时必须有一个适当的延迟效果,以便产生更加自然的效果。

9. 转向原则:动画中的物体在转向时必须遵循自然的转向效果来产生更加真实的效果。

10. 姿势原则:动画中的角色必须具有适当的姿势和动作,以便产生更加逼真的效果。

11. 细节原则:动画中的细节和微小变化必须被注意和处理,以
便产生更加真实的效果。

12. 情感原则:动画中的角色必须具有适当的情感和表情,以便传达更加精确和深刻的信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背面跑

跑步动画的规律:
4、人跑得越快,身体越向前倾。
5、腿部动作是最重要的,手臂动作不应该过分摆动。

正常真人跑
夸张跑
跑跳蹦
胳膊前伸的跑步
大步流星的跑步
透视画法
透视画法
透视画法蹦Βιβλιοθήκη 蹦动作的规律:一只脚跳两下。
基本的规律:迈步-跳,迈步-跳、迈步-跳
迈步需要的时间比蹦跳需要的时间多一倍。
LOGO
动画运动规律
任课老师:刘丹云

人的走路
人的跑步


正常跑步动作

卡通式跑步动作

跑步动画的规律: 走路动作运用到跑步上,动作减半。
1、起码有一格动作是双脚离开地的。
2、头可以上下动,左右动,身体可以向反方向弯曲和扭曲,双 脚可以往里或者外撇。 3、在向上的位置,只提高1/2或者1/3个头部高。 4、人跑得越快,身体越向前倾。



跳动作的规律:
1、空中停留时间比较长 2、跳跃中的重量:跳跃中,双臂保持运动向前,双脚
保持运动向前。





作业五
1、作业:完成一个角色正常跑步的动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