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脂肪的分解代谢

合集下载

生物化学 第08章 脂代谢(共68张PPT)

生物化学 第08章 脂代谢(共68张PPT)

合成一分子软脂酸的总反应式
4、脂肪酸的延伸反应
NADPH
5、脂肪酸的去饱和反应
4. 饱和脂肪酸的从头合成与β-氧化的比较
区别要点
从头合成
β-氧化
细胞内进行部位
胞液
酰基载体
ACP-SH
二碳单位参与或断裂形式 丙二酸单酰ACP
电子供体或受体
NADPH+H+
-羟酰基中间物的立体构型不同
D型
对HCO3-和柠檬酸的需求 所需酶
甘油
R1COOH R2COOH R3COOH
脂肪酸
场所: 细胞质内(主要是脂肪组织) 关键酶:脂肪酶(限速酶) 调控: 激素 功能: 水解产物可进一步氧化分解
二、甘油的氧化分解与转化
CH 2OH ATP ADP CH 2OH NAD + NADH+H +
CHOH
CHOH
甘油激酶
CH 2OH (肝 、 肾 、 肠 ) CH 2O
α–lipoprotein (high density 脂酰-CoA的跨线粒体内膜的转运
第十章
FAD+2ATP+3H20
(2)脂酰CoA转运入线粒体
脂类的脂消类化代、谢吸收、 CH3(CH2)nCOOH
(hormone-sensitive lipase , HSL) 这对于某些生活在干燥缺水环境的生物十分重要,像骆驼已将β-氧化作为获取水的一种特殊手段。
5~10 50~70 10~15 10~15
20~25 10 40~50 5
45~50 20 20~22 30
生理功能
转运外源性 TG
转运内源性 TG 转运 Ch 转运PL、Ch
第二节 第十章

动物医学《脂代谢》课件

动物医学《脂代谢》课件

FA
FA
Pi X X = 胆碱、水、乙醇
胺、丝氨酸、甘油、 肌醇、磷脂酰甘油等
胆固醇酯
胆固醇 FA
甘油甘三油脂 O O HH22CC OOHC (CH2)m CH3
H3C (CH2)n C HOO CCHH
O
H22CC OOH C (CH2)k CH3
甘油磷脂
O
O H2C O C (CH2)m CH3
食物供给 包括各种脂肪酸,其中一些不饱和脂 肪酸,动物不能自身合成,需从植 物中摄取。
* 必需脂肪酸—— 亚油酸、亚麻酸、花生四烯酸等多不饱和脂
酸是人体不可缺乏的营养素,不能自身合成, 需从食物摄取,故称必需脂肪酸。
不饱和脂肪酸的分类
• 单不饱和脂酸 • 多不饱和脂酸
哺乳动物不饱和脂酸按ω编码体系分类
动物只能合成ω9及ω7系的多不饱和 脂肪酸,不能合成ω6及ω3系多不饱和脂 肪酸。
第二节 脂肪的分解代谢
一、甘油三酯的分解代谢
(一) 脂肪的动员
定义 储存在脂肪细胞中的脂肪,被脂肪酶
逐步水解为FFA及甘油,并释放入血以供 其他组织氧化利用的过程。
关键酶 激素敏感性甘油三酯脂肪酶 (hormone-sensitive triglyceride lipase , HSL)
* 脂酰CoA合成酶(acyl-CoA synthetase)存在于 内质网及线粒体外膜上
2. 脂酰CoA 进入线粒体
关键酶
3. 脂肪酸的β氧化
脱氢
O
=
RCH2CH2C~SCoA
脂酰CoA
FAD
脱氢酶
FADH2
β αO
=
RCH=CHC~SCoA
加水
⊿2--烯脂酰CoA 水化酶

动物生化第六章 脂类代谢

动物生化第六章 脂类代谢

AMP , PPi O RCH2CH2C ~ SCoA C 肉碱转运载体 O
脂酰 CoA
RCH2CH2C ~ SCoA
O 脂酰 CoA RCH2CH2C ~ SCoA 脂酰 CoA 脱氢酶 △
2
FAD FADH2 O
2~ P 呼吸链 H2O 脱 氢
反烯脂酰 CoA △
2
β α RCH CH C ~ SCoA H2O 加 水
必需脂肪酸的作用

必需脂肪酸是组成细胞膜磷脂、胆固醇酯和血 浆脂蛋白的重要成分
近年来发现,前列腺素、血栓素和白三烯等生 物活性物质是由廿碳多烯酸,如花生四烯酸衍 生而来的 这些物质几乎参与了所有的细胞代谢调节活动, 与炎症、过敏反应、免疫、心血管疾病等病理 过程有关


第二节 脂肪的分解代谢
一、脂肪的动员
组织脂的成分主要由类脂组成,分布于动物体内所有
的细胞中,是构成细胞的膜系统的成分 其含量一般不受营养等条件的影响,因此相当稳定。
三.脂类的生理功能

脂肪是动物机体用以贮存能量的主要形式 脂肪可以为机体提供物理保护。 磷脂、糖脂和胆固醇是构成组织细胞的膜
系统的主要成分。

类脂还能转变为多种生理活性分子
②脂酰CoA从胞液转移至线粒体 内
内膜空间 线粒体内膜 基 质
Acyl CoA ① CoASH
肉碱
肉碱
Acyl CoA ② CoASH
移位酶
脂酰肉碱 脂酰肉碱
① 肉碱脂酰转移酶 Ⅰ
② 肉碱脂酰转移酶 Ⅱ
脂肪酸 跨线粒体内膜 的转运
肉碱
即 L—β 羟基 γ— 三甲基铵基丁酸,是 一个由赖氨酸衍生而成的兼性化合物 ,它 的分子式是: (C9H3)3N+一CH2CH(OH)CH2COOH

生物化学第11章、脂类代谢

生物化学第11章、脂类代谢

5
E SH S O C CH2 OH CH CH3
SH SH
2
E S
CoASH
COCH3
ACP
ACP
ACP
S
COCH2COOH
加氢 NADP+
缩合
E SH S O C CH2 O C CH3
3
β-酮脂酰-ACP合酶
4
NADPH+H+
ACP
CO2
(四)由脂肪酸合酶催化的各步反应

1、启动
CH3CO~SCoA CoASH

1、有利的一面 (1) 酮体具有水溶性,生成后进入血液,输送到 肝外组织利用; (2)作为燃料,经柠檬酸循环提供能量。 因此,酮体是输出脂肪能源的一种形式。 如:禁食、应急及糖尿病时,心、肾、骨骼肌摄 取酮体代替葡萄糖供能,节省葡萄糖以供脑和红 细胞所需,并可防止肌肉蛋白的过多消耗。 长期饥饿时,酮体供给脑组织50~70%的能量。
4、还原
NADPH+H NADP β -酮酰 —SH —SH OH E ACP还原酶 E ACP—S—COCH2CHCH3 ACP—S—COCH2COCH3
+ +


NADPH作为还原剂参与此反应。 脂酸生物合成中所需的NADPH大部分是戊糖磷 酸途径供给的,有些来自苹果酸酶反应。
5、脱水
—SH E
(二)丙二酸单酰CoA的形成



1、脂肪酸合成起始于乙酰-CoA转化成丙二酸单酰 - CoA,该反应是在 乙酰-CoA 羧化酶作用下实现 的。 2、乙酰-CoA羧化酶催化的反应是脂肪酸合成中 的限速步骤。 3、乙酰CoA羧化酶的组成 包括生物素羧基载体蛋白(BCCP)、生物素羧化 酶、羧基转移酶3个亚基,辅基为生物素。

生物化学第七章脂类代谢(共82张PPT)

生物化学第七章脂类代谢(共82张PPT)

乙 醛 酸 体
线
粒 体
三酰甘油
甘油
脂肪酸
3-磷酸甘油




乙酰 CoA
三羧酸 循环
丙酮酸
植物和 微生物
乙醛酸 循环
糖原(或淀粉) 1,6-二磷酸果糖
磷酸二羟丙酮 PEP
草酰乙酸
苹果酸
延胡索酸
琥珀酸
第二节 脂肪的合成代谢
一、甘油的生物合成 二、脂肪酸的生物合成
三、三酰甘油的生物合成
一、甘油的生物合成(细胞质中)
OO
H-C-C~ OH 乙醛酸
异柠檬酸 裂解酶
COOCH2 CH2 COO-
琥珀酸
2乙酰 CoA + NAD+ 琥珀酸+ 2CoASH + NADH +
H+
草酰乙酸
糖异生
对于一些细菌和藻 类,乙醛酸循环使它们 能够仅以乙酸盐作为能 源和碳源生长。
在脂肪转变为糖的 过程中,乙醛酸循环 起着关键的作用,它 是连结糖代谢和脂代 谢的枢纽。
β-羟脂酰CoA
NAD +
脱氢酶
O || R-C~ScoA
+
O || CH3C~SCoA
脂酰CoA
乙酰CoA
NADH 硫解酶
CoASH
OO ||
RβC-C酮H酯2C酰-SCCooAA
如:软脂酸(棕搁酸,C15H31COOH)的β-氧化过程
4、β-氧化过程中能量的释放及转换效率
例:软脂酸
CH3(CH2)14COOH
磷酸甘油酯酰转移酶
三、三酰甘油的 生物合成
磷酸酶
二酰甘油酯酰转移酶
溶血磷脂酸 磷脂酸

脂肪的分解代谢

脂肪的分解代谢
通过高通量测序技术,研究脂肪分解 相关基因的表达和调控,揭示脂肪分 解的分子机制。
02
蛋白质组学和代谢组 学
利用质谱等技术,分析脂肪分解过程 中的蛋白质表达和代谢物变化,深入 了解脂肪分解的生理和病理过程。
03
细胞信号传导研究
运用荧光共振能量转移(FRET)、蛋 白质芯片等技术,研究脂肪分解过程中 的信号传导通路和关键分子,为药物设 计和治疗提供新思路。
02
脂肪分解的酶与调节
脂肪分解的关键酶
激素敏感性甘油三酯酶(HSL)
HSL是启动脂肪分解的关键酶,受多种激素的调节,如胰岛素、胰高血糖素和 儿茶酚胺等。
单酰甘油脂肪酶(MGL)
MGL负责将单酰甘油分解为甘油和脂肪酸,是脂肪分解过程中的重要酶。
脂肪分解的调节机制
激素调节
胰岛素抑制脂肪分解,而胰高血糖素和儿茶酚胺则促进脂肪分解。这些激素通过调节HSL和MGL 的活性来控制脂肪分解。
肪肝的病变。
其他疾病与脂肪分解的关系
糖尿病
糖尿病患者体内胰岛素分泌不足 或胰岛素抵抗,影响脂肪分解代 谢的正常进行,易导致脂肪堆积 和肥胖。
高血脂症
高血脂症患者体内脂肪含量过高, 脂肪分解代谢异常,易导致动脉 粥样硬化等心血管疾病的发生。
代谢综合征
代谢综合征是一组包括肥胖、高 血压、高血脂、高血糖等多种代 谢紊乱的综合征,与脂肪分解代 谢异常密切相关。
未来发展趋势及挑战
多组学整合分析
随着基因组学、转录组学、蛋白质组学和代谢组学等技术的不断发展,未来有望实现多组学数据的整合分析,更全面 地揭示脂肪分解的分子机制和调控网络。
精准医学在脂肪分解研究中的应用
基于个体差异的精准医学理念,未来有望开发出针对特定人群的个性化脂肪分解治疗方案,提高治疗效果和患者生活 质量。

生物化学-第六章 脂类代谢

生物化学-第六章 脂类代谢

四、脂类的主要生理功能
分类 含量 分布 生理功能 1. 储脂供能 2. 提供必需脂酸 脂肪组织、 3. 促脂溶性维生素吸收 血浆 4. 热垫作用 5. 保护垫作用 6. 构成血浆脂蛋白
生物膜、 神经、 血浆
脂肪
95﹪
类脂
5﹪
1. 维持生物膜的结构和功能 2. 胆固醇可转变成类固醇激 素、 维生素、胆汁酸等 3. 构成血浆脂蛋白
(二)动物体内重要脂肪酸
习惯名称 乙酸 月桂酸 肉豆蔻酸 软脂酸 硬脂酸 油酸 亚油酸 亚麻酸 十二碳脂酸 十四碳脂酸 十六碳脂酸 十八碳脂酸 十八碳一烯酸 十八碳二烯酸 十八碳三烯酸 系统名称 碳原子数 双键数 2 12 14 16 18 18 18 18 3 4 5 0 0 0 0 0 1 2 3 9 9,12 9,12,15 9 18:1Δ9C
+ H2NCH2COOH CH2CONHCH2COOH
苯乙尿酸
CH3CH CH2CH CH2COOH 2COOH H2 CH
2 2
β
α
β
α
(二)脂肪酸一般氧化分解过程
四个阶段:
P402
1、脂肪酸激活(线粒体外膜):RCOOH →RCOSCOA
2、脂酰COA转运(10C以上): RCOSCOA 肉毒碱 RCOSCOA
脂肪动员过程
ATP 脂解激素-受体 +
G蛋白
+
AC
cAMP +
HSLa(无活性) PKA
HSLb(有活性)
甘油一酯
甘油二酯脂肪酶 FFA
甘油二酯
FFA
甘油三酯
甘油一酯脂肪酶 FFA
甘油
AC:腺苷酸环化酶 PKA :蛋白激酶A

脂肪酸的分解代谢

脂肪酸的分解代谢

磷脂的代谢(自学)
五.脂肪酸代谢的调节控制
(一) 脂肪酸进入线粒体的调控 脂肪酸分解代谢的调控主要是由线粒体控制脂 肪酸进入线粒体内.主要的调控点是肉碱酰基 转移酶Ⅰ, 它强烈的受丙二酸-coA抑制,丙二 酸-coA处于高水平时,它指向脂肪酸的合成,抑 制水解.
(二) 心脏中脂肪酸氧化的调节
脂肪酸的氧化是心脏的主要能源,心脏用能减少,乙酰 coA与NADH积累,前者抑制硫解酶的活性。
3.许多类脂及其衍生物有重要的生理作用。如固醇类激素、 维生素D及胆汁酸等,磷酸肌醇有细胞内信使的作用,前 列腺素有各种生理效应,而糖脂与细胞的识别和免疫方 面有着密切的关系。
4.人类的某些疾病如动脉粥样硬化、脂肪肝和酮尿症等都与 脂类代谢紊乱有关。
一.脂肪酸的结构
1.脂肪酸的结构 脂肪酸有一长的烃链,其一端为羧基。绝 大多数的脂肪酸有着偶数的碳原子,而且 不具侧链。饱和脂肪酸在其碳-碳原子这 间没有双键。但单或多-不饱和则有一个 或多个双键。



脂肪酸的完全氧化可以产生大量的能量。例如软脂酸 (含16碳)经过7次-氧化,可以生成8个乙酰CoA,每一 次-氧化,还将生成1分子FADH2和1分子NADH。软脂酸完 全氧化的反应式为: C16H31CO~SCoA + 7 CoA-SH + 7 FAD + NAD+ +7 H2O 8 CH3CO~SCoA + 7 FADH2 + 7 NADH + 7 H+ 按照一个NADH产生2.5个ATP,1个FADH2产生1.5个ATP, 1 个乙酰CoA完全氧化产生10个ATP计算,1分子软脂酰CoA 在分解代谢过程中共产生108个ATP。 由于软脂酸转化成软脂酰CoA时消耗了1分子ATP中的两个 高能磷酸键的能量(ATP分解为AMP, 可视为消耗了2个 ATP),因此,1分子软脂酸完全氧化净生成 108 – 2 = 106 个ATP。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的任何一端进行-氧化,最后生成的
琥珀酸可进入三羧酸循环。
-氧化不是哺乳动物脂肪酸氧化分解
的主要途径,但在β-氧化有缺陷时起重 要作用。
TCA循环
内质网内脂肪酸的-氧化
3、-氧化
脂肪酸的-碳被氧化成羟基, 生成-羟基酸。-羟基酸可进一
步脱羧、氧化转变成少一个碳原 子的脂肪酸。
植烷酸
乙酰乙酸
OO CH3CCH2CSCoA
(乙酰乙酰CoA)
=
=
乙酰乙酰CoA硫解酶 (心、肾、脑及骨骼肌线粒体)
CoASH
=
O 2 CH3CSCoA
琥珀酰CoA
琥珀酰CoA转硫酶 (心、肾、脑及 骨骼肌的线粒体)
琥珀酸
酮体的生成和利用的总示意图
2乙酰CoA
乙酰乙酰CoA
乙酰CoA
HMGCoA
D(-)-β-羟丁酸 丙酮
饱食
饥饿
胰岛素↑ 脂肪动员↓
胰高血糖素、脂解激素↑ 脂肪动员↑
进入肝的脂肪酸↓
脂肪酸β氧化↓ 酮体生成↓
进入肝的脂肪酸↑
脂肪酸β氧化↑ 酮体生成↑
酮 体 的 生 成 和 运 输
禁食第一周血浆中脂肪酸、葡萄糖 及酮体的浓度变化
奶牛酮病(ketosis)
• 常见于高产奶牛 • 反刍动物葡萄糖的来源? • 精料多,粗纤维不足 • 治疗?
Bears store an enormous amount of body fat in preparation for their long sleep. An adult grizzly consumes about 38,000 kJ/day during the late spring and summer, but as winter approaches it feeds 20 hours a day, consuming up to 84,000 kJ daily. This change in feeding is a response to a seasonal change in hormone secretion. Large amounts of triacylglycerols are formed from the huge intake of carbohydrates during the fatteningup period.
RCH2CH2C~SCoA
脂酰CoA
FAD
脱氢酶
FADH2
β αO
=
RCH=CHC~SCoA
加水
Δ2--烯脂酰CoA 水合酶
H2O
再脱氢 硫解
β
αO
=
RCHOHCH2C~SCoA
L-β-羟脂酰 CoA脱氢酶
NAD+ NADH+H+
βα O
=
RCOCH2C~SCoA
β-酮脂酰CoA 硫解酶
CoA-SH
Oxidation of a polyunsaturated fatty acid
亚油酰-CoA
烯酰-CoA异构酶
脂酰-CoA脱氢酶
2,4-二烯酰-CoA还原酶 烯酰-CoA异构酶
Four rounds of β-oxidation
5
2、-氧化
C10或C12脂肪酸的碳链末端碳原子 (-碳原子)被氧化,形成二羧酸。 二羧酸进入线粒体内后,可以从分子
第二节 脂肪的分解代谢
一、脂肪的动员 二、甘油的代谢 三、脂肪酸的β-氧化 四、脂肪酸的其他氧化方式 五、酮体的生成和利用
脂 类 的 消 化 和 吸 收
一、脂肪的动员
O
O CH2 O C R
R C O CH O
+ 3 H2O
CH2 O C R 脂肪
激素敏感脂肪酶
CH2 OH
O
HO CH
+ 3 R C OH
乙酰乙酸
NADH+H+ NAD+
OH
CH3CHCH2COOH
D(-)-β -羟丁酸
O
CO2
CH3CCH3
丙酮
β-羟丁酸 脱氢酶
2. 酮体的利用
OH CH3CHCH2COOH
D(-)-β -羟丁酸
NAD+
NADH+H+
CoASH+ATP
乙酰乙酰CoA硫激酶 (肾、心和脑的线粒体)
PPi+AMP
=
=
OO CH3CCH2COH
植烷酰CoA
α-羟植烷 酰CoA
Refsum’s disease
又名遗传性共济失调性多发性神经炎样 病 、 植 烷 酸 贮 积 病 。 患 者 体 内 植 烷 酰 -CoA 羟化酶有遗传缺陷,血液中植烷酸浓度极高, 导致失明、耳聋等严重的神经问题。
降植烷酸
4,8,12,三甲基 十三酰-CoA
丙酰-CoA
奇数碳脂肪酸 Ile Met Val
丙酰-CoA
丙酰CoA羧化酶 (ATP、生物素)
D-甲基丙二酸 单酰-CoA
甲基丙二酸单酰-CoA差向异构酶
甲基丙二酸单 酰-CoA变位酶
L-甲基丙二酰CoA 琥珀酰CoA
TAC
Fat Bears Carry Out β Oxidation in Their Sleep
CoA脱氢酶
NADH+H+
=
βα O RCOCH2C~SCoA
1.5ATP H2O
呼吸链
2.5ATP H2O
呼吸链
=
β-酮脂酰CoA 硫解酶
O
RC~SCoA
CoA-SH
TAC
+ CH3CO~SCoA
4. 脂肪酸氧化的能量生成
—— 以16碳软脂肪酸的氧化为例
活 化:消耗2个高能磷酸键 β-氧化每轮循环四个步骤:脱氢、水化、再脱氢、硫解 产物:1分子乙酰CoA
脂酰CoA合成酶(acyl-CoA synthetase)存在于 内质网及线粒体外膜上
2. 脂酰CoA进入线粒体
肉碱(carnitine) 肉碱脂酰转移酶(carnitine acyltransferase)
肉碱脂酰 转移酶Ⅰ
L-肉碱
脂酰基肉碱

肉碱脂酰 转移酶Ⅱ
3. 脂肪酸的β-氧化
O
=
脱氢
过氧化物酶体中脂肪酸的 -氧化
乙酰CoA的去路
脂肪酸生物合成
柠檬酸循环
转化为酮体
胆固醇 生物合成
五、酮体(Ketone Bodies)的生成和利用
β-羟丁酸(β-hydroxybutyrate) 乙酰乙酸(acetoacetate) 丙酮(acetone)
生成:肝细胞线粒体 利用:肝外组织(心、肾、 脑、骨骼肌等)线粒体
Although expending about 25,000 kJ/day (6,000 kcal/day), the bear does not eat, drink, urinate,or defecate for months at a time.
A grizzly bear prepares its hibernation nest, near the McNeil River in Canada.
1分子少两个碳原子的脂酰CoA 1分子FADH2 1分子NADH+H+
7 轮循环产物:8分子乙酰CoA 7分子NADH+H+ 7分子FADH2
能量计算: 生成ATP 8×10 + 7×2.5 + 7×1.5 = 108 净生成ATP 108 – 2 = 106
脂肪酸活化过程 中消耗2个高能磷酸键
奇数碳原子脂肪酸的氧化
AMP 肉
PPi
脂酰CoA

合成酶
ATP

CoASH 运
O

=
RCH2CH2C-OH

脂肪酸
线 粒 体 膜
O
=
RCH2CH2C~SCoA
脂酰CoA 脱氢酶
FAD FADH2
= =
β αO RCH=CHC~SCoA
Δ2-2烯脂酰CoA
H2O
水合酶
β
αO
RCHOHCH2C~SCoA
L-β-羟脂酰
NAD+
1. 酮体的生成
OO
=
= =
= =
=
CoASH
CH3CCH2CSCoA (乙酰乙酰CoA)
HMGCoA 合成酶
乙酰乙酰CoA
硫解酶
O
O CH3CSCoA
CoASH
CH3CSCoA
O OH O
HMGCoA 裂解酶
HOCCH2CCH2CSCoA
CH3
(HMGCoA)
羟甲基戊二酸单酰CoA
=
= =
OO
CH3CCH2COH
小结
• 脂肪的动员 • 甘油的分解
• 脂肪酸的分解代谢:β- 氧化、α- 氧化、ω-
氧化 • 酮体的生成与利用
CH2 OHLeabharlann 甘油脂肪酸关键酶:激素敏感脂肪酶 (hormone-sensitive lipase , HSL)
脂解激素: 能促进脂肪动员的激素,如胰高血糖素、 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等。
对抗脂解激素因子: 抑制脂肪动员,如胰岛素、前列 腺素E2等。
运到肝脏、肾脏 进入糖代谢
通过血液循环进入 其他组织氧化供能
四、脂肪酸的其他氧化方式
1、含双键的不饱和脂肪酸的氧化 单不饱和脂肪酸的氧化 多不饱和脂肪酸的氧化
Oxidation of a monounsaturated fatty acid
油酰-CoA
不是烯脂酰-CoA 水合酶的底物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