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职场趋势分析

未來職場趨勢分析

教育與就業

?大學不分科系招生,選組/選系重要性降低,選校重要性提高

?大學資源分配懸殊化

?國立大學vs.老牌私立大學

?新興大學校址偏僻後遺症

?碩士化,大學不再是最後一個學位

?跨領域人才當紅(設計?光機電?生技?會計?科管與行銷?數位內容?時尚流行)→跨領域學程+跨領域學位組合

?從I型到T型與π型人才:大多數科系若能搭配「商管.資訊.法律」,都有1+1>2的化學作用

教育與就業

?中間人才危機:高階與低階人才不足,大學學歷的中間人才,薪資與失業率甚至超過低階基層人力

?高職生的升學潮,學歷愈高就業力愈差?技職教育大學化:技職教育的自廢武功?大學教育技職化:產學訓合作?專業實習?三明治教學

?專業證照成為畢業必修學分

教育與就業

?高等教育大幅擴張,decent work並未同步成長,造成結構性落差

?高等教育大幅擴張,質並未同步提昇,造成人力素質落差

?虛假的優越意識,空有大學生身段,但實作與理論能力皆差,又不願「低就」低階工作,即使這些工作的職缺與薪資福利都不差

?名校主義的盛行,尤其科技業

?後學歷時代:either 技術本位or名校碩士,普通大學文憑無用

外在就業環境

?失業率改善的假象

a)繼續升學與延後就業

b)考試

c)網路創業/微型創業

?新鮮人流動率激增→護理與會計事務所

a)生涯探索

b)成就與期望落差:高學歷低成就,從事非decent work ,且升遷機會萎縮

外在就業環境

c)薪資破壞的working poor

d)草莓族症候群vs. 高壓超長工時

→burn-out型離職

?儲備幹部:精英主義與兩極化命運

?組織內部一國兩制:核心vs. 非核心

?非典型僱用:短期且無保障的約聘與人力派遣大行其道→企業增加僱用彈性,將市場風險轉嫁給年輕受僱者→法國學運啟示

外在就業環境

?年輕人難找工作,卻也有許多工作難找人

a))刻板印象:模具工程師?業務銷售人員

b)身段問題:技術員?汽車/手機修理

c)高薪辛苦:營建?護理?會計?飛機修護?職訓局:5.4萬人搶1.7萬個低薪的文書助理工作,但薪資遠比文書助理高的技術員,卻有6.2萬個職缺找不到人;6.6萬個業務銷售職缺,只有0.8萬人應徵

外在就業環境

?隱瞞學歷應徵低階工作

?女性大量進入男性主導的科技與運輸業

?不分科系的行業多,尤其服務業無所謂冷門科系?科系多元化與異業借將

?美學經濟下,高感性創意人才走紅

?中南部工作機會增多,桃竹苗受科技廠外移衝擊→Return族vs. Onward族

?傳產?科技?金融?服務業的消長

未来利率走势分析方法

未来利率走势分析方法 ①从我国目前所处的历史阶段来看,在长期内利率上调的可能性不大。要正确预测未来的利率走向,必须认清我国经济发展所处的历史阶段。在当前以及以后一个相当长的历史时期内,我国经济发展都属于一个特殊的历史阶段。这一阶段,构成了我国经济发展的历史背景,是进行一切综合分析的大前提。具体来说,这一阶段的特点是经济的转型发展,主要包括传统经济向现代经济的过渡以及高度集中统一的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轨等两方面。 我国是一个发展中的大国,可利用的资源有限,虽然改革以来,经济有了极大的发展,但并未彻底摆脱贫困落后的不发达状况。表现为:人口众多,人均国民收入低下;农业经济停滞,农民普遍贫困;生产技术落后,资源浪费严重;教育、住房、卫生保健等各项指标均远远落后于发达国家。 因此,经济发展具有"全球性、战略性和关系全局的意义"。同时,我国现在正在进行的以市场化为导向的经济体制改革也到了关键时候,深化财政、税收、金融、外贸、投资管理体制的改革必然要求有一个相对宽松的货币环境。另外,金融体制改革本身的目标之一就是要完善利率作为宏观调控手段的管理体制。 因此,从长期来看,我国利率持续上升的可能不大。因为经济发展的需要要求提供足够的货币资金以保证经济增长和实现充分就业,而高利率政策是与这一目标相背离的。同时,经济转轨期间,高利率会加大企业运行环境中的困难,不利于国有企业及其他部门改革的顺利进行。 ②从当前的经济形势来看,利率难以上调。自1992年开始,我国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连续4年保持在两位数以上,综合国力进一步增强。同时,宏观调控体系的基本框架已初步确立,宏观经济环境有了改善,整个经济在回落中保持快速增长,尤其是国民经济中存在的一些矛盾,如通货膨胀等,已得到明显的缓解。但同时也使得法定利率相对偏高的问题日益突出,这对于充分利用宏观调控的手段,在保持经济总量平衡的基础上保证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增长无疑已成为一大障碍。 另外,根据我国目前的实际,每上调一个百分点的存款利率,银行就要多付二三百亿元的利息,这为多数银行难以忍受。因此,从当前经济形势来看,由于通货膨胀的抑制和利率总水平的过高,在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利率不可能向上调整。 ③从中央银行的货币政策来看,利率有下调趋势。按常规,中央银行确定利率水平的依据为:物价变动、存贷款利差、资金供求关系和货币政策的需要。 近年来,几次微调利率,确实在加强宏观调控,稳定经济秩序方面起到了一定的作用。在1995年采取大力抑制通货膨胀的情况下,物价指数逐渐降低,基本达到了预期的目标。但同时,企业资金紧张与失业等现象日益严重,尤其当前我国经济正处于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紧要关头,因此,在必要的时间内降低银行利率特别是贷款利率以促进经济发展是合理的。 1996年以来,我国宏观经济形势有了较为明显的转变,实际利率已由负利率变成正

未来十互联网十大发展趋势分析P

世界已被互联网占领,互联网未来10年将如何变化与发展? 1.互联网全球普及 根据国际电信联盟最近统计,全球互联网用户总数已经达到20亿人;而联合国公布的最新统计数字显示,世界人口在2011年底突破70亿大关。所以到2020年毫无疑问会有更多的人使用互联网。据国家科学基金会(National Science Foundation)预测,2020年前全球互联网用户将增加到50亿。联合国估计2020年世界人口将为75亿,大部分人将使用互联网。 2.互联网将成为物联网 到2020年,互联网预计将成为一个设备网络而不再只是一个计算机网络。根据CIA World Factbook 2009的统计,今天的互联网拥有大约5.75亿台主机电脑。而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则预计未来会有数十亿个传感器连接到互联网。在物联网上,每个人都可以应用电子标签将真实的物体上网联结。学校班车将接入互联网,父母可实时了解孩子上学或放学途中的情况。 3.互联网将成为无线网络 目前移动宽带网的用户已经呈现出爆发式增长的迹象,据Informa公司统计,2009年第二季度,全球移动宽带的用户数突破了2.57亿人。这表明3G,WiMAX等高速无线网络的普及率已经比去年同期增长了85%左右。近年来,亚洲地区是无线宽带网用户最多的地区,不过用户增长率最强劲的地区则是在拉丁美洲地区。按Informa预计,到2014年,全球无线宽带网的用户数量将提升到25亿人左右。 4.社交网络的巅峰 基于Web2.0技术的社交网络是万维网技术的最新应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社会生态。Facebook自2004年2月4日上线以来,用户数量已经超过了已经超过了8亿,至今并未呈现出减缓的迹象,Facebook、LinkedIn、Twitter、Instagram以及Google+还会继续增长。美国新媒体公司Wetpaint联合创始人兼CEO本·埃洛维茨(Ben Elowitz)在TechCrunch撰文称,未来十年内,社交网络将与搜索引擎全面整合,成为一位不知疲倦的个人助理,为用户规划日常生活,提高决策效率。 5.SoLoMo将主导互联网 2010年,中国手机用户数量达到了7.38亿,全球手机用户数量已经超过了50亿。2011年5亿Facebook用户中有2亿为移动用户,活跃度比远高于台式机用户。未来十年内随着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等移动终端的普及,进入移动互联网时代。 随着社交网络和移动互联网的兴起,Social(社交的)、Local(本地的)、Mobile(移动的)三概念的结合,也称社交本地移动,代表着未来互联网发展的趋势。LBS已经成为连接真实世界与虚拟网络的一道桥梁,SoLoMo将引领未来十年移动互联网走势。 6.互联网变得越来越轻 互联网正在变得越来越轻,意味着轻量、轻松、轻快、轻简、傻瓜化、碎片化,主要有四个方面。 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种种手持移动终端轻量化,人人都可随身携带一个图书馆。 微博(micro blogging)、轻博(light blogging)等新媒体的兴起,展示形式更加简洁、便捷,网络表达方式在变轻。 轻游戏崛起,网络娱乐方式轻简化,风靡全球的轻度社交类游戏《愤怒的小鸟》《偷菜》《抢车位》是多么的简单、轻松。 软件应用更轻了,从各种应用市场(App Store)里可以直接下载各种应用,不像以前那样需要拷贝光盘或软盘,还有许多是基于云服务的在线应用。 7.大数据时代 未来的十年将是一个“大数据”引领的智慧科技的时代。随着社交网络的逐渐成熟,移动带宽迅速提升,云计算、物联网应用更加丰富。更多的传感设备、移动终端接入到网络,由此产生的数据及增长速度将比历史上的任何时期都要多和快。 互联网上的数据流量,尤其是高清图像和高清视频流量,迅猛增长。2012年华为报告指出未来十年网络容量提升千倍,每个移动终端也会达到Gb级的连接速度。思科预计,到2012年,互联网每个月的流量将会增加44艾字节(exabyte,109GB),仅每月的增量就是今天互联网流量的一倍多。 8.云计算大行其道 2009年,市场调研公司ABI Research在一份名为《移动云计算》的报告中提出,云计算不久将成为移动世界中的一股爆破力量,最终会成为移动应用的主导运行方式。根据Gartner的调查,到2015年,将有超过40%的CIO期望将其大部分IT运行在云中。 物联网也离不开云计算,物联网中的网络传输和管理服务就会利用到云计算。一位美国专家曾经预测说,全球只要5台计算机就可以满足人们的日常生活需要了。 9.语义网的春天 从20世纪80年代万维网之父蒂姆·伯纳斯-李(Tim Berners-Lee)提出万维网(WWW)构想以来,互联网进入飞速发展阶段。网络信息的沟通方式,从“人际交流”延伸至“人机交流”,语言科学与计算机科学结合的语义网,将是对目前互联网的一种扩展。 2010年Google收购了一家语义技术领先公司Metaweb。Metaweb运营着一个开放的语义信息数据库Freebase。Freebase和维基百科类似,不同的是,它完全专注于结构化数据及个人用户可行性操作。 2010年Facebook也公布了一个大规模的新平台Open Graph(开放图谱),让Facebook里的每个物件都拥有独特的ID。通过Open Graph把其他社交网站建构的网络给连接起来,将创造一个更聪明、更与社交连接、更个人化也更具语意意识的网络。 10.虚拟世界脱胎换骨 作为将来的网络系统,林登实验室于2003年推出的第二生命(second life)得到了很多主流媒体的关注。Second Life是一个基于因特网的虚拟世界,2011年美国虚拟社区Second Life年收入达1亿美元。 第二人生在一个巨大的Debian服务器阵列上模拟了一个平面的,类似地球的世界,被称为Grid。平台只提供土地,土地上的一切由人自己决定,网民可以像建主页一样建设自己的“世界”,并能与其他人的“世界”相连,最终形成一个巨型的“虚拟世界”,全世界各 地的玩家可以相互交流。未来10年,虚拟世界将会得我们的现实生活更加数字化。 未来十年,将是移动互联网普及应用、云计算技术大行其道、SoLoMo占主导、虚拟世界脱胎换骨的十年。除了以上的变化,未来还有三网合一、网络电视、富媒体应用、电商社区化、带宽提速、实时搜索、3D互联网、5G技术、人工智能等各种趋势和突破。

6G未来发展趋势分析

6G未来发展趋势分析 在近日举办的2018移动世界大会上,联邦通讯委员会的一位官员首次在公开场合展望6G,即第六代移动通信标准,也被称为第六代移动通信技术。 不只有,我国也已启动6G相关工作。今年3月工业和信息化部部长苗圩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我国已着手研究6G。 据悉,除中美两国外,欧盟、俄罗斯等也正在紧锣密鼓地开展相关工作。 信号覆盖范围更广,有望实现水下通信 6G将会是什么样?由于相关研发工作才刚刚起步,因此世界各国对此还没有形成共识,这也使得各国的工作重点不尽相同。但总体来看,有关国家的研制工作都是从市场分析和技术研究这两个方面展开,例如有哪些市场需求还没有得到充分满足?有哪些新兴市场需要去开拓?有哪些新的技术可以用于6G研发? 对于未来6G市场该如何开拓,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技术与标准研究所副所长万屹在接受采访时表示,国内目前还没有形成统一的观点。“我个人认为,移动通讯技术与一些垂直行业相结合产生的业务,如工业互联网、无人机、交互式游戏等,虽然5G已能够满足这些领域的部分需求,但仍然有很大的市场空间。”万屹说。

如今,视频在媒介中占据着越发重要的地位,人们对其体验感的要求也越来越高。除了更高的清晰度之外,一些新技术,如增强现实、虚拟现实等的融入,要求视频技术必须具有更快的传输速度和处理能力,这就需要通过6G来实现。“对这一类新业务可能带来的新市场,业界也在研究中。”万屹说。 4G主要依托于正交频分复用技术,5G主要依托于天线技术和高频段技术,到了6G,又会有什么新的技术可以用?万屹介绍,如今业内对各种新技术的讨论有很多,但总的来说是往更短的网络延迟时间、更大的带宽、更广的覆盖和更高资源利用率的方向发展。除了此前已有的高密度组网、全双工技术(一种能实现在同一频率信道下同时进行发射和接收信号,从而提高频谱资源利用率的技术)等之外,业界还在探讨一些全新的技术方案,例如卫星通信技术、平流层通信技术与地面技术的融合。这样的融合技术一旦研制成熟,意味着此前大量未被通信信号覆盖的地方,如无法建设基站的海洋、难以铺设光纤的部分新疆和西藏等地区,今后都有可能收发信号,信号覆盖“死角”将进一步减少。 中国通信业观察家、飞象网首席执行官项立刚则进一步提出,除陆地通信覆盖外,水下通信覆盖也有望在6G时代启动,成为整个网络覆盖体系中的一部分。 项立刚在近日接受采访时表示,采集有关海洋学的数据、监测水下环境污染、海底异常活动和气候变化、探查海底目标以及远距离图像传输等活动,都离不开网络支持。此外,水下无线通信在军事领域

电视行业未来发展趋势分析

电视行业未来发展趋势 分析 LG GROUP system office room 【LGA16H-LGYY-LGUA8Q8-LGA162】

中国电子商会副秘书长陆刃波认为,3D功能会成为未来彩电的标配。但是目前由于片源和技术原因,消费者对3D电视接受程度并不高,究竟能否因为3D发展而扭转家电产业的低迷现象呢3D未来发展会依循怎样的轨迹进行凤凰网连线了多位家电专家,也经过多日,还原3D市场现状、一起来解构3D市场的目前与未来。 【市场篇】:外热内冷方兴未艾 今年,尽管如火如荼的高世代液晶面板线扎堆亮相,仍难掩彩电企业低速增长的光景。由于受到众多客观因素影响,如楼市交易逐渐疲软,消费者对彩电的需求也随之降低;与此同时,家电下乡等宏观政策的刺激作用也在减弱。加上平板电视的大众市场已经趋于饱和。据奥维咨询的数据显示,彩电上半年规模基本跟去年持平,液晶市场上半年的销售额有所下降,为亿元,比去年同期下降个百分点。下降的主要原因是受到液晶电视降价影响。 面对严峻的状况,家电企业都在纷纷寻找出路,试图挖掘出新的增长点解决困境,3D电视似乎家电企业们集中对焦是一个很好的对象。从曾创下票房奇

迹的《阿凡达》到前段时间热映的《功夫熊猫2》,3D技术带来的三维立体效果让观众有了前所未有的“真实”视觉体验,当前观众对3D的认知率已经高达80%。3D趋势目前应该说是来势凶猛,各个厂商在3D市场,展开新的布局。厂商也希望借助3D这个东风,让自己的大船扬帆出海。 厂家热:为打“未来战” 厂家之所以积极将资金投放3D电视中,提高产品卖点增加利润空间是主要原因。第一,短期利润危机,产品更新需求。各大厂商全力以赴的推动3D市场的发展,表面上是因一部大家都耳熟能详的3D电影催生了人类对3D的浓厚兴趣,进而引起了企业加大对3D的关注和投入,其实这个逻辑并不完整。要保证价格不大幅度下降,利润空间不受到影响,不断更新产品技术,提高产品卖点,成为各厂商追求的目标。短期内如何提高产品的附加值,提高企业利润成为当务之急。因此,3D产业的推动将继续进行。第二,为抢占市场空间不惜血本。电视行业无疑是一个充分竞争的行业,同时也是一个极度浮躁的行业,价格战似乎成为唯一有效的竞争方式,因而各厂商利润空间非常有限。各厂商为抢占市场空间不惜血本,采取各种竞争手段,热炒一切可以引起注意的卖点,3D也当之无愧的挑起了新时期的重任。 根据奥维咨询的数据,3D渗透率已经飙升到%。这个说法得到了厂家的证实,创维品牌管理部总监李从想就向凤凰网透露:“我们今年3D电视的产量预计达到200万台,内部产品渗透率将达30%。长远来说,我们还是很看好这个市场的。” 消费者冷:不想买半成品 跟企业的兴奋相比,2011年的3D电视上半年市场并没有火热。经过笔者多次走访国美苏宁卖场的调查发现,3D电视尽管一直是各大彩电品牌的主推产品,但其销售情况却不如市场预期的那般红火。消费者对3D电视的热情并不是很大,购买仍是以液晶电视为主。苏宁卖场索尼电视专区的销售人员向笔者道出个种原因:“其实厂家一直在推3D电视,运用降价优惠来吸引消费者,但是

未来职场发展趋势分析

10年前,现在红得发紫的社交网站Fackbook并不存在。再往前10年,连互联网都是稀罕物。谁知道接下来10年职场会发生什么变化?在不远的未来,职场会变得更灵活、更自由、更具协调性以及更少密闭性,更多的“话事权”将过渡到女性手中——事实上,历史的齿轮已经开始转动了。 1、更高科技、更多接触、更快发展 金融危机爆发前30年,全美的精英都集中在华尔街。现在,新兴企业将以科技的资本与分析式智慧重新上位。美国劳工部门认为,到2016年,与网络系统、数据通信以及计算机软件工程相关的工作数量增长最快——高达24%,是普通岗位增长率的两倍以上。 美国硅谷人力招募师马克。迪南说:“真正的问题是,接下来什么才是最赚钱的工作。”问题的答案掌握在新兴企业手中。美国经济研究国家统计局的人力项目主管理查德。弗里曼指出,非常“尖锐、富有冲劲的…哈佛模式?毕业生开始了他们在新式创业上的冒险旅程,这对经济来说是再好不过了”。 还有什么领域是不用太担心失业的呢?答案是:卫生保健与教育行业。即使在金融海啸的毁灭性冲击下,这两个领域也不见一点萎缩。不要以为老龄化只会成为社会的包袱,他们会成为拉动就业的主力军。“适合老人居住的高级社区建设、辅助安享晚年的机构还有最常规的疗养院……它们在将来都会以不可思议的速度持续发展的。”北卡罗来纳州立大学的经济学家约翰。康诺尔顿说。 2、管理人员职业道德需要培训 坐落在美国亚利桑那州凤凰城郊区的著名商学院———雷鸟商学院在为毕业生举行毕业典礼时,包括这么一道程序:毕业生们一起聚集在学院的大会堂里,听完院长安吉拉。卡布里拉致辞,再在卡布里拉的带领下齐齐念诵这么一段宣誓词: “作为雷鸟商学院的一员以及一名全球公民,我誓言,我将努力使自己表现诚实与诚信。我将尊重所有人的权利与尊严。我将努力为世界创造可持续的繁荣。我将反对任何形式的腐败与压榨。我将为我的行为而负责。我将遵循上述原则,并希望能够因此享受光荣的名誉与内心的无愧。” 在华尔街高管巨额分红风波沸沸扬扬地闹过之后再看这宣誓词,感觉别有一番深意。金融危机被不少学术界人士怒斥为“个人的贪婪”的严重后果。人们意识到,原来成功与守纪之间的平衡点一旦失衡,会对经济造成如此大的影响。 一个具备良好职业技能、却不具备良好职业道德的管理人员是很难被辨识出来的———特别是在觉得后者完全不重要的时代持续了相当长的时期之后。“除非他出了纰漏,”哈佛商学院教授拉克什。库拉纳说,“我们最大的问题是,不知道如何才能将对职业道德的考量制度化。”

中国未来住宅发展趋势分析-共24页

中国住宅项目未来发展趋势的设想经济的高速发展,国民素质的提高,对外交流频繁与普遍,会激发人们对高品质生活的渴望。(套用一句“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住宅做为私人财产及人类四大基本生存要素之一,会首当其冲。做为商品房的主力消费群,会有更多的中等收入的家庭渴望自己的住宅能满足他们对高品质生活的诉求。 家是住宅的内容,住宅是家的物质寄托。正是人们需要有个物质寄托的地方,所以才出现了住宅。由于人们处于对不同需求的影响住宅建筑就出现了。 在生理上;睡眠,休息,食物,水,卫生,空气,阳光等等让我们觉得家是必须的 在安全上:一般居住安全,防卫安全,环境污染控制,噪声控制,事故防范,交通安全 心里需求:交往私密,体验活动,玩,建造,美感等等。正是处于种种人们的需求,住宅建筑就诞生了,他解决了人们迫切的需求。这只是住宅建筑的开始。 中国住宅历史悠久,早在几千年之前,住宅就已经出现了。传统住宅即民居。中国传统民居大部分采用的木结构,当然材料也主要是木头,泥土,砖瓦,还有石材。古代民居的类型有干阑式,井干式,穹庐式,窑洞式,合院式。下面以唐朝建筑为例来阐述传统民居。 一般而言大宅邸都是以前堂廊院和后寝廊院前后相重构成主轴线,若干小廊院围绕在左右,后寝院后方布置花园,再在最外层围以宅墙构成。少部分高等级宅邸会出现或左或右的副轴线。一般而言,宅门不开在宅邸主轴线上,而居于宅邸东南的位置,但高等级宅院允许将宅门开在主轴线上(《营缮令》云常参官宅邸按“轴心舍”制,轴心舍到底是指前堂和后寝两厅各作工字厅制还是指宅门开于中轴线上,众说纷纭)。廊院之间可以相连也可以有街巷相隔,但不允许前堂院和后寝院之间的隔巷成为贯穿整座宅邸的东西横街,这样是僭制(仅有皇宫可以使用这样的永巷制)。一般小宅院也分为三进,一进为堂室,二进为厨房,三进为后院马厩。这是当时最常见的做法。等到了清朝,四合院住宅逐渐成了主流住宅建筑,很多四合院一直保留到今天。 自建国以来,整个社会制度发生了彻底的改 变,住宅也发生了明显的变化 第一代:经济节约型,从建国到改革开放前, 这种形式的住宅也算满足了一代人对住房的要求, 但随着社会的发展,这种形式的住宅已经不能满足 人们对住房的要求了。于是第二代住宅诞生了。 第二代:使用经济型,从改革开放开始,以八 五住宅为代表。

未来职场趋势分析

未來職場趨勢分析

教育與就業 ?大學不分科系招生,選組/選系重要性降低,選校重要性提高 ?大學資源分配懸殊化 ?國立大學vs.老牌私立大學 ?新興大學校址偏僻後遺症 ?碩士化,大學不再是最後一個學位 ?跨領域人才當紅(設計?光機電?生技?會計?科管與行銷?數位內容?時尚流行)→跨領域學程+跨領域學位組合 ?從I型到T型與π型人才:大多數科系若能搭配「商管.資訊.法律」,都有1+1>2的化學作用

教育與就業 ?中間人才危機:高階與低階人才不足,大學學歷的中間人才,薪資與失業率甚至超過低階基層人力 ?高職生的升學潮,學歷愈高就業力愈差?技職教育大學化:技職教育的自廢武功?大學教育技職化:產學訓合作?專業實習?三明治教學 ?專業證照成為畢業必修學分

教育與就業 ?高等教育大幅擴張,decent work並未同步成長,造成結構性落差 ?高等教育大幅擴張,質並未同步提昇,造成人力素質落差 ?虛假的優越意識,空有大學生身段,但實作與理論能力皆差,又不願「低就」低階工作,即使這些工作的職缺與薪資福利都不差 ?名校主義的盛行,尤其科技業 ?後學歷時代:either 技術本位or名校碩士,普通大學文憑無用

外在就業環境 ?失業率改善的假象 a)繼續升學與延後就業 b)考試 c)網路創業/微型創業 ?新鮮人流動率激增→護理與會計事務所 a)生涯探索 b)成就與期望落差:高學歷低成就,從事非decent work ,且升遷機會萎縮

外在就業環境 c)薪資破壞的working poor d)草莓族症候群vs. 高壓超長工時 →burn-out型離職 ?儲備幹部:精英主義與兩極化命運 ?組織內部一國兩制:核心vs. 非核心 ?非典型僱用:短期且無保障的約聘與人力派遣大行其道→企業增加僱用彈性,將市場風險轉嫁給年輕受僱者→法國學運啟示

未来网站发展趋势分析

浅析个人网站未来的发展趋势 现在随着个人网站的不断增加,导致各行各业赚钱的项目都在做,竞争激烈程度可想而知。在网络中做生意,很难生存下去。没有人愿意看着自己辛苦建立的网站就消失掉,也没有人愿意眼睁睁等到网站的关闭。对于这样残酷的事实,我们真的没办法改变吗?错。只要我们找到网络未来发展的趋势,就能使网站活下去。所以我们要自己找到这个不可预见的东西。下面就是我对网站的一个发展的趋势,希望能够给你们带来一些收获。 第一:网站专业化形势不可逆转 每种职业都有它的专业形式,这些专业形式构成了职业的与众不同。一个人是否专业,从外表就可以看的出来,当然这需要对行业有一个非常的了解。同样的现象,个人网站也需要专业化,为了使用户能够有一个安全的港湾,网站专业化是很有必要。首先,我们做个人网站有时候给人的感觉就是为了赚钱,不是能够提供令人满意的产品和服务。现在随着网络信息的转播,每时每刻都在不断地扩展。用户希望能够找到一个在某行业里有代表性的网站,进行相关了解。这种需求是非常明显的,可是把网站专业化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但是为了生存发展,必须对网站做一个改变。然后,随时随地的去收集网站所要的信息。这些信息为网站的内容做一个填充,随时作为储备库。信息的收集尽量要新的和有用的。没用的信息可以放在一旁,没有必要花很多时间去管理。网站中的信息都要有一个专业的形象,不可以与专业精神相违背。一旦违反了,就会给人留下不严谨的印象,从而失去一个用户的信任。网站的内容也要做一个小小的调整。每一篇文章都要有一定的关联性,不能分割开来。这样保证了内容的连贯性,避免了断裂的出现。网站专业化,是一个不可逆转的趋势。 第二:信息分类化方法不可放弃 在生活中,我们把不同的衣物放在不同的地方。一方面,避免把不同的衣物弄混乱。另一方面,可以提高找到衣物的效率。同样的,我们对于网站相关信息的处理,每个人都会有不同的方法。可是从用户的角度来看,分类才是最为有效的方法。不可否认,对信息进行分类,是一种有效的处理方法。例如我们平常看网站信息的时候,不愿看见一个很乱的画面。乱的话,没有人愿意去看。由于现在的发展速度那么快,再加上有一种急躁的心理。最终导致的结果就是网站被打开的同时,也是被关闭的时刻。我们处理事情的时候,都希望能够快点完成,不希望拖到最后才做完。效率才是最重要的,低效率没有任何作用。为了达到这种效率的有效性,必须想方设法地去寻找,没有人去做这种事情的话,如果你做了的话,那么你就在领先对手。当你的思考前进小步的时候,你的网站就已经走了一大步。信息分类,是一种长远发展的有效方法。 第三:资源整合效用无法估计

文化旅游未来发展趋势分析

文化旅游未来发展趋势分 析 Prepared on 24 November 2020

“十三五”以来,国家陆续出台了一系列促进旅游产业发展的政策,旅游产业已经成为国家的战略产业。未来十年,中国旅游产业大有可为,并将成为拉动全球旅游产业的引擎。未来,中国文化旅游产业将呈现六大发展趋势。 一、文旅产业,资本逐鹿 过去三十多年间,中国经济增长率达到平均%,从全球经济体排位第八到今天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未来十年,中国依然是全球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而旅游业将是最值得投资的产业。 为什么这样讲因为我国正在进入旅游消费市场与旅游投资要素市场双向互动、良性循环的新阶段,旅游投资的空间和潜力巨大。旅游业作为全球较大的产业之一,仅依靠存量资源优化配置是不够的,需要依靠增量资源的有效投入。 未来十年,大型非旅资本将加速进军旅游业,跨行业投资态势愈发明显。同时,旅游企业并购重组和“走出去”的步伐加快,旅游资源将深度整合。 二、“旅游+”,跨界融合 融合性是旅游业的本质属性。旅游业的综合性特征,决定了只有依托多个产业,才能向旅游者提供包括行、住、食、游、购、娱等在内的旅游产品和服务;旅游业的关联性特征,既为旅游产业融合发展提供了前提条件,又拓宽了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的空间。旅游业的综合性和关联性特征,也决定了旅游业是国民经济中最具备融合发展优势的战略性产业。 旅游是综合性产业,是拉动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旅游+正在与各个行业不断融合。“十三五”期间,旅游与国民生活及乡村、健康、养老等重点领域的“+”将成为新的发展热点。 三、从“资源+土地”到“投资+情怀” 大众旅游时代已经来到,旅游正在成为老百姓常态化的生活方式。然而,现阶段的旅游产品还存在着“不配套”的问题。 目前的旅游产品中,传统供给供过于求,新型供给供不应求;观光产品供应过剩,休闲度假养生养老等产品供应不足,导致需求外溢、市场外溢、投资外溢、效益外溢,旅游业迫切需要推进供给侧改革。在传统的资源主导和土地增值主导的盈利模式下,“小情怀”等“看不见的投资”开始起到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创业者必读的未来商业趋势分析

本文整理自《营销赋能·2019》。 前面两节我们讲了商业的变迁,讲了企业盈利的开源节流,讲了商业模式分析与商业模式设计的九个方面,那我们下面需要在此基础上进行一次升华,然后找到真正的未来的趋势。 我觉得这个趋势是客户终身价值为王,我觉得这个趋势是个体崛起。 为什么说这是一个客户终身价值为王,个体崛起的时代呢? 从两个方面来讲,一是个体能因为消费需求和投资需求贡献的经济价值,二是个体角色转变带来的价值增值。 个体能因为消费需求和投资需求贡献的经济价值 首先个体会给我们带来直接的经济价值,中国是一个人口大国,我们有人口红利,人口的基数特别大,而且放开了二胎会催生出很多新的消费。 二是消费升级,很多人都讲这是一个趋势,就是我钱多了你得帮我花出去,让我花的开心,我有这个花钱的需求。 三是消费的多元化,现在我需要越来越多的商品,越来越丰富的商品,而且我消费的场景会更多了,我以前可能就是线下的现金买卖,然后呢我开始在网购,网购之后的除了淘宝,除了京东对版货开始微信支付,开始小程序购买,我开始各种方式去支付。 四是购买的兴趣化,我以前购买东西是因为我需要的东西,搜索我来买这种东西,随着产品越来越多,能满足我需求的种类也越来越多,那么我到底选择哪一种产品呢?这时我的选择,是基于我的兴趣。所以,

我们要去让消费者掏钱,除了这个产品要满足他的需求,我们要考虑他的兴趣。 五是拥有闲散资金,现在很多人都有一点闲散资金,他们有投资的需求,我怎么把我的钱能生出更多的钱,让我们可以向客户融资的方式能够借到钱,或者说我有点闲钱,我想跟着你创业,我想做你的合伙人或代理,我能不能跟你一起来做某一个事情,那么这也是一种很好的方式。 个体角色转变带来的价值增值 我们看现在个体角色身份的一个变化,以前我们的客户可能只是一个购买者和使用者,那么现在它可以是我们的渠道,可以是我们的合作机构,也可以是我们内部的合伙人,我们内部的成员,也可以是我们的资本市场。 其实这个很好理解, 我们的客户当他购买了我们的产品,我们希望它能够成为我们忠实的客户,非常认可我们,还可以推荐她的朋友继续来购买; 然后希望她能够成为我的销售渠道,成为我的代理,她去帮我卖产品; 他成为一个推广者,他去做营销,他去做公关,她去做服务她能够去做售后; 甚至,我希望他们都成为我的合作伙伴,合作机构,比如说他成为我的高级代理,他可以去找下级代理,那么他就承担了一个责任,就是他要去培训代理泰去带领和管理这群人; 他可以从我的内部成员比如说成为我的合伙人;

消费者的未来消费趋势分析

消费者的未来消费趋势 纵观世界历史,每一次社会生产力和科学技术的重大飞跃与发展,都必然引起消费领域的深刻变革。同样,现阶段社会经济飞速发展,也将给消费者的消费观念和消费方式带来多方面的深层影响,并使消费者需求的结构、内容和形式发生显著变化。结合我国消费者现阶段的需求动态以及当今世界的消费发展潮流,可以将这一变化归纳为以下趋势: (一)高档化趋势 随着人均收入和消费水平的提高,消费者的需求结构将逐步趋于高档化。这一趋势在处于高速增长阶段的发展中国家表现得尤为明显。以我国为例,以商品房、私人轿车、电子信息产品逐步进入城市家庭为主要标志的新一轮消费将被启动,消费品将由万元级向十万元级升级。经过20多年的改革和发展,我国国民生产总值增长速度始终保持在两位数的高水平上。据国务院发展中心预测,从2001年到2005年,我国的经济增长率将保持在7%至8%之间,从2005年至2010年,经济的增长率则在%至%之间。与我国经济高速度增长相适应,我国的消费基金在总量上也将持续地较快增长。在整体消费水平持续增长的基础上,我国广大城乡居民的消费需求结构发生了重大变化,消费不断升级,消费内容更加丰富,生活质量明显提高。 (二)感性化趋势 现代社会,经济活动的高度市场化和高科技浪潮的迅猛发展,引起了人们生活方式的剧烈变化。快节奏、多变动、高竞争、高紧张度取代了平缓、稳定、悠哉游哉的工作方式;食物处理机、洗碗机、个人电脑、电话等产品大量涌人家庭,使得人们越来越多地以机器作为交流对象。与全新的工作方式和生活方式相对应,人们的情感需要也日趋强烈。正如美国著名未来学家奈斯比特所说:每当一种新技术被引进社会,人类必然要产生一种要加以平衡的反应,也就是说产生一种高情感,否则新技术就会遭到排斥。技术越高,情感反应也就越强烈。作为与高技术相抗衡的高情感需要,在消费领域中直接表现为消费者的感性消费趋向。 (三)统一化趋势 统一化趋势是指消费与生活方式相统一的趋势。消费与生活方式是两个不同的概念。所谓生活方式,是指人们为满足生存和发展需要而进行的全部活动的总

未来10年,中国宏观经济趋势分析

未来10年,中国宏观经济趋势分析

目录 1.每周交流与思考 (5) 2.经济:PMI小幅回升 (21) 3.物价:通胀短期反弹 (21) 4.流动性:利率水平适中 (21) 5.政策:支持在线教育发展 (22) 6.海外:美国制造业PMI新低,美计划对欧加征关税 (22)

图目录 图1中国名义GDP(亿人民币)与实际GDP指数 (5) 图2中国与美国的GDP和购买力平价GNI比值 (6) 图3全球货物贸易份额 (6) 图4全球制造业增加值份额(2017年) (7) 图5城镇居民家庭拥有的耐用品数量(台) (8) 图62000年以后中国新出生人口数显著下降(万人) (8) 图7我国就业人数(万人),就业人口增速 (9) 图8全球各类收入国家出生率(‰) (9) 图9美德日韩出生率(‰) (10) 图10全球及主要发达国家平均受教育年限(年) (10) 图11我国每年高等教育毕业人数(人) (11) 图12我国人均受教育年限(年),受高等教育人数比例(%) (11) 图13第二三产业人均产出远高于第一产业 (12) 图14农业就业和GDP占比(%) (12) 图15中国城镇化率、新增城镇化率(%) (13) 图16中国城镇化率、户籍人口城镇化率(%) (13) 图17中国出口依存度,对外贸易依存度 (15) 图18美国制造业从业人数(千人) (15) 图19中国出口占全球比重 (16) 图20我国投资增速、社零增速(%) (16) 图21中国部分龙头企业和市场的研发强度 (17) 图22中国研发强度(%) (17) 图23世界500强企业中美国、中国企业数量(个) (18) 图24中美入围《财富》世界500强平均利润(亿美元) (18) 图25中原一线城市房价指数、广义货币M2(万亿元) (19) 图26中国经济增长动力转变 (19) 图27中国广义货币和金融机构总负债增速(%) (20) 图28GDP名义增速,上市公司利润增速(%) (20)

大数据未来五年的发展趋势分析

如果说2012年是大数据概念为人所知、引人瞩目、小试牛刀的一年,那么2013年大数据将会实现产品部署,早期投资获得回报,一小部分的产业被颠覆。到了2014年,各种大数据项目和系统很可能成为标准配置,到处可见。 今年,大数据和云计算一起作为科技术语出现。大数据意味着非常多的事情,但是被援引的次数太多了,几乎失去了其本来的定义。大数据的定义通常和速率(数据移动得快),体积(数据规模庞大),和种类(非结构化和结构化的信息)三点有关。 大数据真的如人们所描述的那样吗?是的。对我来说,大数据代表了科技和商业的一致——也就是首席信息官们始终追求的圣杯(Holy Grail)——成为了一件顺理成章的事情。大数据项目从本质上来说和营收、风险利润是相关的。换句话说,信息科技和商业世界情不自禁地联合了起来。 显然我们正处在一个追捧大数据的阶段,我认为可以和1990年代末的Linux和2000年代初的开源软件运动相提并论。那时候Linux正要开始改变世界,和微软等厂商一较高下。从许多方面来说,Linux和开源软件(比如安卓)的确改变了一切。但是在行业变革的过程中发生了一个有趣的事情——开放软件成了每一个数据中心的标准配置,如今已经被认为是理所应当了。这场变革发生了,我们仅仅是不再谈论它而已。云计算也是一样。 大数据会遵循同样的发展路线。当然,会创造数百万个工作机会,相关人才也会变得有一点抢手。公司们也会用大数据升级各自的行业。随着Cloudera这样的创业公司成为新的红帽子(Red Hats),各家厂商的市场座次也逐渐明朗。 如下是我对大数据未来几年的展望。 2013年:2012年的试验项目成品化,每一个行业的垂直领域都会有一个成功的大数据案例。 2014年:在2013年成功经验和客户研究案例的基础上,一些行动快速的市场跟随者将进入大数据领域。各个行业都将遵循大数据的游戏规则。初期的回报看上去会很不错。公司的主要关注点在内部数据上,因为有很多东西可以挖掘。外部数据也很有用,但是这段时期不会有什么新进展。 2015年:在制定大数据计划时,公司们开始将目光投向外部数据。在2015年之前,消费者所面对的公司都在花费大部分时间用于研究外部信息。每一个分析师和数据仓库都将会有一个Hadoop计算簇和一个大数据层。像Hadoop这样的技术不再受人关注,因为这些技术始终非常重要,慢慢淡化进入软件栈。围绕大数据题材的整合并购开始加速。 2016年:数据驱动的决策代替了直觉和常识。这个时候公司们要开始仔细思考数据的使用,避免出现无意义的数据。公司会因为错误解读了数据而导致重大事故的发生。 2017年:云和大数据、数据仓库合并起来,成为了一项服务,“分析即服务”和“数据即服务”成为主流。很少有公司真正考虑创建自己的Hadoop计算簇进行整合工作。大数据基础设施即将实现。注意:2017年是这些大数据即服务为大众所普及的一个估算时间。大数据即服务的市场竞争在这个时间段正在进行,将会于不久涉及到关键的大范围用户群。大数据在IT采购周期上又是怎样的情况呢?大数据项目需要有更多高级别的管理人员。分析如下: 首席信息官:大数据项目终于能让首席信息官解决一直以来的“我们一致吗?”问题。首席财务官:将大数据分析作为控制成本、最大化利润的方式。潜在风险是公司有可能因为忽略人的因素而失去好的机会。 首席市场官:2012年,首席市场官成了IT采购的红人。不过这有点不太合理,因为首席市场官主要依赖外部数据和信号判断项目。 首席运营官,采购人员:大数据可以让存货、供应和制造过程自始至终都可以进行追踪。效率能够得到改进。

区块链未来趋势分析

近几年兴起的区块链技术,给人们带来的改变有目共睹,在创新者和先行者的带动下,这个曾经高深莫测的新兴技术,有了更加广泛的应用范围,同时受到个组织机构的推动,未来发展趋势也更加深入。 区块链技术的未来趋势主要有以下几方面内容: 趋势一:将会出现切实有效的治理模式 68% 的CTO 和CIO 希望在未来1-3年内找到可扩展的治理模式,用于管理跨多个区块链网络的互动。随着越来越多的区块链被采用,在合作伙伴组织之间创建统一的治理标准成为当务之急,更是一大挑战。2020年可能出现新的治理模式,促使大型机构和多元化企业更有效地决策、执行和支付,促进不同来源的信息标准化,并帮助捕获新的、更强大的数据集。 趋势二:距离实现互联互通更进一步 83% 的组织认为,制定相关的治理模式和标准,允许私有区块链和公共区块链网络之间建立互联和互操作,是加入行业性区块链网络的重要动因。 区块链的成功依赖于多方的合作。由于一个网络上可能有几十个、几百个甚至数千个参与者,期望网络中的每一方都使用同一个供应商,或者为某个应用程序专门构建一个新的计算环境是不合理的。因此,企业很需要无缝地共享数据。

趋势三:相邻技术将与区块链相结合以创造更高层次的优势 - 与人工智能和物联网配合使用的区块链解决方案有望成为将来基于区块链的市场的首要加速器。物联网、5G、人工智能和边缘计算等邻近技术将与区块链结合,为网络参与者带来更高的价值,帮助我们尝试以前从未做过的事情。 趋势四:验证工具将向欺诈性数据源宣战 88% 的机构认为,制定与区块链网络之间进行数据通信的标准,是加入行业性区块链网络的另一重要动因。毫无疑问,数据信任和透明度至关重要。但是,在当今这个数据收集和传输无比快速的世界里,数据难免会出现不一致的情况,不管是无意为之还是恶意使然。 趋势五:中央银行将踏足央行数字货币的批发和零售领域 58%的受访组织认为,通过对在基于区块链的市场上进行交换的资产实现代币化,他们可以获取新的收入来源。 代币、数字货币和央行支持的数字货币(CBDCs)一直是资本市场越来越感兴趣的话题。将资产和证券代币化,将其转换为数字代币,然后对这些数字资产进行交易、交换和结算托管,正在改变资本市场的效率、安全性和生产力。

消费者的未来消费趋势分析

消费者的未来消费趋势纵观世界历史,每一次社会生产力和科学技术的重大飞跃与发展,都必然引起消费领域的深刻变革。同样,现阶段社会经济飞速发展,也将给消费者的消费观念和消费方式带来多方面的深层影响,并使消费者需求的结构、内容和形式发生显着变化。结合我国消费者现阶段的需求动态以及当今世界的消费发展潮流,可以将这一变化归纳为以下趋势: (一)高档化趋势 随着人均收入和消费水平的提高,消费者的需求结构将逐步趋于高档化。这一趋势在处于高速增长阶段的发展中国家表现得尤为明显。以我国为例,以商品房、私人轿车、电子信息产品逐步进入城市家庭为主要标志的新一轮消费将被启动,消费品将由万元级向十万元级升级。经过20多年的改革和发展,我国国民生产总值增长速度始终保持在两位数的高水平上。据国务院发展中心预测,从2001年到2005年,我国的经济增长率将保持在7%至8%之间,从2005年至2010年,经济的增长率则在6.4%至7.8%之间。与我国经济高速度增长相适应,我国的消费基金在总量上也将持续地较快增长。在整体消费水平持续增长的基础上,我国广大城乡居民的消费需求结构发生了重大变化,消费不断升级,消费内容更加丰富,生活质量明显提高。 (二)感性化趋势 现代社会,经济活动的高度市场化和高科技浪潮的迅猛发展,引起了人们生活方式的剧烈变化。快节奏、多变动、高竞争、高紧张度取代了平缓、稳定、悠哉游哉的工作方式;食物处理机、洗碗机、个人电脑、电话等产品大量涌人家庭,使得人们越来越多地以机器作为交流对象。与全新的工作方式和生活方式相对应,人们的情感需要也日趋强烈。正如美国着名未来学家奈斯比特所说:每当一种新技术被引进社会,人类必然要产生一种要加以平衡的反应,也就是说产生一种高情感,否则新技术就会遭到排斥。技术越高,情感反应也就越强烈。作为与高技术相抗衡的高情感需要,在消费领域中直接表现为消费者的感性消费趋向。 (三)统一化趋势 统一化趋势是指消费与生活方式相统一的趋势。消费与生活方式是两个不同的概念。所谓生活方式,是指人们为满足生存和发展需要而进行的全部活动的总体模式和基本特征。由于人们的心理和行为活动是十分复杂的,社会联系和关系也是多方面的,因此,

“宅经济”未来趋势分析

“宅经济”未来趋势分析 “宅经济”带动企业利润“涨涨涨” 7月,位于湖南浏阳的盐津铺子智能烘焙生产线,几乎看不到操作人员。阵阵飘香中,成千上万个小面包在传送带上“行走”,然后被装箱发往全国各地。 “疫情期间对代餐食品的需求爆发式增长,我们的面包、蛋糕、薯片等烘焙类产品供不应求, 鱼豆腐等销量也高速增长。”盐津铺子食品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张学武告诉记者,预计上半年实现净利润 1.25亿至1.3亿元,同比增长将近一倍。 “宅生活”给多个行业带来利好。钉钉、腾讯会议、百度网盘、猿辅导等远程办公、教育软件用户数量激增;叮咚买菜、盒马鲜生、拼多多交易量抢眼;阿里巴巴、腾讯、美团、京东等互联网公司市值屡创新高。在已发布的上半年业绩预报中,“宅经济”相关上市公司利润涨幅惊人。速冻食品企业三全食品,预计上半年净利润同比增长390%至420%;小家电热销的小熊电器,预计净利润增长80%至110%;游戏娱乐公司三七互娱,预计净利润增长35.5%至45.2%。

海关总署数据显示,在国际贸易大幅萎缩的背景下,上半年“宅经济”产品出口也较快增长,笔记本电脑、手机出口分别增长9.1%、0.2%。 看似“意外”走红,其实早有准备 在部分专家和市场人士看来,“宅经济”走红看似一场“意外”,其实背后是相关企业早有准备、提前布局,面对突如其来的疫情带来的市场变化,能够快速调整、顺应新需求。 “我们此前就看到快节奏、‘宅生活’的趋势,因此对产品重点作出调整,推出了沙琪玛、小面包、酸辣粉等系列新品;花大价钱改造的智能制造‘无人工厂’,也在疫情期间凸显优势;再加上这几年大力发展电商业务,上半年业绩飘红在意料之中。”张学武表示。 实际上,无论是运动健身、智能家居、方便速食等相关产品热销,还是移动办公、远程教育、在线娱乐等相关服务需求激增,或是“直播带货”等销售方式备受青睐,这些“风口”在疫情前就已经显现。只不过疫情按下了“快进键”,加速了这些趋势,也倒逼企业加快数字化转型。 “直播救急,数字化救命。”护肤品牌林清轩创始人孙来春这样总结。拥有数百家门店的林清轩年初一度业绩下滑90%,靠“电商”加“直播”很快实现“V”形反转。不仅线上销售额激增,6月份线下销售额也同比增长54%。 “过去是穿着数字化‘新鞋’走在传统零售的‘老路’上。直到疫情发生后,我们才发现2014年开始布局的数字化建设和原来积累的粉丝流量,为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