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调查报告

合集下载

(精编)土地调查报告3篇范文

(精编)土地调查报告3篇范文

土地调查报告3篇范文耕地是农业最基本的生产资料。

一个地区经济的健康发展和社会的稳定离不开耕地的合理开发和有效利用。

我区是一个高度依赖土地的农业区,耕地的地位和作用尤为重要。

中央一再强调,要珍惜每一寸土地,实行最严格的土地保护制度。

从目前情况来看,我区耕地保护存在以下问题:第一,耕地资源难以保护耕地起着重要作用,但对经济发展的带动作用很弱。

在以gdp作为衡量地方官员政绩的主要指标之一的考核机制下,地方政府为了实现领导时期的目标,不顾环境资源承载能力和经济条件,千方百计实现耕地非农化,盲目开发建设。

目前,地方政府对经济发展的热情与耕地保护的消极态度之间的矛盾,以及地方政府与严格执法之间的矛盾十分突出。

地方政府在发展地方经济和项目时往往只强调自身情况的特殊性,把地方利益置于整体利益之上,在资源利用上急功近利,甚至违法乱纪。

第二,耕地数量正在减少本地区生态系统脆弱,过度的退牧还草、挖坑和水资源利用是环境恶化的重要原因。

在这种生态环境的压力下,大面积农田退耕还林还草,耕地面积大幅减少,加大了耕地保护的压力。

与此同时,随着数量的减少,耕地质量下降的问题也不容忽视。

第一,长期过量使用化肥;二是水土流失造成的土壤肥力下降;三是土地沙化、石漠化、农田污染严重;第四,水资源短缺。

第三,闲置和废弃耕地情况严重由于农产品价格不乐观,耕作效益低,一些农民放弃耕作,离开农村到城市工作,从而大量耕地闲置。

尽管自免征农业税以来,闲置土地的利用率有所提高,但这仍然是耕地保护中有待解决的一个主要问题。

根据我区耕地保护的实际情况,提出以下建议:第一,落实保护制度严格实行土地用途管制,实行基本农田保护制度。

乡镇一把手被列为实施基本农田保护面积、耕地数量、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年度土地利用计划的第一责任人,耕地保护目标被纳入各级领导干部任期目标考核内容,由旗政府纳入乡镇工作年度考核内容,确保耕地保护责任到位。

深入开展基本农田保护活动,落实基本农田管理和保护的有效措施,继续加大土地资源开发整理和复垦力度。

土地资源的利用现状调查和分析报告三篇

土地资源的利用现状调查和分析报告三篇

土地资源的利用现状调查和分析报告三篇土地资源及利用现状进行调查和分析(一)现状1.我国土地资源的主要特点我国土地幅员辽阔,土地类型多样。

国土面积在世界上居第三位,地处北半球中纬度地带,除一部分处于寒温带(约占1.2%)和青藏高原的高寒地区(约占26.7%)外,其余土地的水热条件尚比较好。

但是我国是一个多山的国家,山地多、平地少且分布不均匀,山地、丘陵、高原的面积约为633·7万平方千米,占国土面积的66%,平地为326.3万平方千米,占34%。

以海拔高度计,超过1000米的土地占国土面积的58%;超过500米的占国土面积的75%。

全球陆地平均海拔高度约800米,而中国大陆的平均海拔高度约为1525米。

山地面积如此之大,成为扩展农业用地的巨大障碍。

我国的人均耕地少,人均耕地面积直接关系到主要农产品的占有量。

据统计,我国现有人均耕地和主要农产品,不仅低于发达国家,而且均低于世界平均水平。

从历史发展上看,中国人口过多和耕地资源不足,始终是传统社会生产力矛盾的焦点,这个矛盾突出地表现在人口与耕地的比例关系上。

在战国时期,在当时生产力的水平之下,人均12.5亩耕地是维持生计的临界点;到了唐代中国人均耕地达到了历史上的最高点为17.88亩;而后一直下降,到了清代“康乾”盛世时期,人均耕地已下降至1774年的3.7亩;到1850年人均耕地又降至2.95亩。

1949年,我国人均耕地仅为2.7亩。

50年代中期,我国耕地面积扩大到16.8亿亩,达到历史上的新高峰,而后又下降,与此同时,总人口却迅速增长,人均耕地呈下降趋势,到1987年为1.33亩,为历史上的最低点。

我国土地资源的地力差异较大。

由于气候条件的差别,东南部地区受季风气候的影响,属于湿润半湿润地区,其面积约占全国总面积的一半,而生物生产量却占全国的90%,拥有全国95%以上的人口,并且集中了我国90%以上的耕地、林地和产肉量。

而西北部地区受大陆性气候的影响,属于干旱、半干旱地区,干旱缺水,水资源总量仅占全国的4.6%,年生物生产量还不到全国生物量的10%,生产能力低。

土地利用现状调查报告范文三篇

土地利用现状调查报告范文三篇

土地利用现状调查报告范文三篇土地利用现状调查报告范文篇一一、红柳沟调查区域概况红柳沟调查区域位于榆中盆地北部,夏官营镇东南部,陇海铁路和在建的兰渝客运专线以及万川河从调查区域贯串而过。

由于距离县城比较远,受到地理位置条件的限制,交通比较落后,整个区域内只有一条水泥硬化的村级公路。

红柳沟调查区域地表形态起伏变化较大,从河沟到农田,从荒地到高山,地貌特征比较复杂,整个地区海拔在1700~1780m之间。

调查区域总面积5385359m2,其中耕地面积3383438 m2,设施农用地163985 m2,人口2000人左右,以务农为主。

该区域内宛川河周边一些原本是农田的地方,后因为修建兰渝客运专线的需要,拓为工矿用地。

二、红柳沟调查区域自然状况红柳沟位于E104°12’,N35°56’,地处内陆,大陆性季风气候明显,特点是降水少,日照多,太阳照射紫外线强度大,光能潜力大,气候干燥,昼夜温差大。

年平均降水量少于300mm,并集中分布在6~9月。

调查区域地表形态起伏变化较大,海拔在1700~1780m之间。

在调查区域内,宛川河沿西北-东南走向贯串其中,由于宛川河补给水量不足,河底已经干涸,地势平躺的地方或开垦成为耕地,或成为车辆行走的道路,或成为工厂的材料堆积地。

河流的左侧地势比较高,耕地面积相对较少,河流的右侧由于地势相对较低,而且比较平躺,农耕比较繁荣,而且居民地基本都分布在这一侧。

在调查区域的东北方向的一小角上是高山的一角,由于地处西北,山上缺水,只有少量的贴地的矮小的抗旱植被生长,山上的其他地方都是裸露的黄土。

三、红柳沟调查区域经济状况调查区域内主要以农业为主,种植的作物有玉米、小麦、菜花、土豆、胡麻、芹菜、蚕豆和毛豆,其中以粮食作物为主,菜花和胡麻种植范围也比较大,其他的作物种植的面积相对比较小。

调查统计表如下:该调查区域内,人们的生活主要来源还是种地,由于地理条件和气候条件的局限,居民的生产方式很大程度上还是停留在略比自给自足高一点的状态,从统计的情况来看,种植粮食作物的土地占到耕地总面积的67.36%人们的收入相对其他调查区域的人来说还是偏低的。

土地资源调查研究报告4篇

土地资源调查研究报告4篇

土地资源调查研究报告4篇在我国土地资源占地面积占全球土地资源占地面积的百分之二点二,居使劲第三位,因为在我国人口非常多,平均土地面积仅有11.65亩,仅占全球品均水准的三分之一,在我国平均播种面积1.39亩,占全球播种面积的百分之四十,因而,在我国土壤资源的基本上特性是“一多三少”,即总产量多,平均土地面积少,高品质的播种面积少,能够开发设计的背部資源少。

在我国乡村的人口数量占全球人口的三分之二,我村人口数量大约800余名,在我县归属于人口数量较少的村。

因为自然地理标准的差别,我们与别的的大村对比,就经济发展,农牧业等个层面都是有一定的差别,绝大多数人以外出务工为主导,年薪不容易超出五万,由于长时间在外面,家里的农田基本处在荒芜情况,本来肥沃的土地如今越来越出现异常的贫乏,从生的野草更换了农作物,土壤层也因年久未翻越来越出现异常的牢固,杂树杆牢牢地的把握住土壤层使有些人结团,良土大部分不具有再富饶的很有可能。

之上是土地资源利用不太好的第一个缘故。

其二,XX年国家实行退耕,众多乡村回应了我国的现行政策,陆续进行了此项主题活动,殊不知有一些见利忘恩的人,扭曲了这一现行政策,吧自己很多的大量都拿出来变为林地类,其目地便是为了更好地那小量的钱,那样,又一批良土被占有,原本很少的农用地早已贴近了“绝种”的边沿。

其三,乡村路面的建造,原来道路的硬底化,扩宽,乃至,有的人为了更好地新修的道路的美观大方,竟然一点也不吝啬的将很多的田地占有。

殊不知这种土地资源却沒有获得再造的很有可能,使全部乡村的农田获得进一步的消耗,设想一下,在农村,新修一条那般美观大方的道路有哪些实际意义,全部地名考的便是自身的一亩三分地,在气温不太好的状况下,也有很有可能遭到饿肚子,大规模的土地资源被占有,对地名有哪些的益处?自然,我们不抵制乡村的基本上住宅商业用地,但是,依然有绝大多数人不守标准,她们在原来的批地面上随意的扩张自身的建房子商业用地,将本来是80平方米的变为120,或是是更高,调研了一户那样的地名,他回应得非常简单,为了更好地之后子孙后代无需再为住宅犯愁,实际上,她们是不是想过,自身的子孙后代之后靠什么生活,土地资源,外出务工?这一事临时谁也说不清楚,但是,假如你的临时在外面工作中,你盲目跟风的扩张又有有什么用,假若在家里,沒有土地资源他那又怎样存活?其四,我村位于海拔高度较高的峡谷中,非常容易产生像山体滑坡,滑坡的安全事故,每到多雨,很多的土地资源将遭遇着被埋藏的境遇,暴雨一过,块状的石块遮盖了更农用地,促使可运用土地资源降低。

土地调查的实验报告

土地调查的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本次实验旨在通过实地调查,掌握土地调查的基本方法和步骤,了解土地利用现状,分析土地资源的特点和分布规律,为后续的土地资源管理和规划提供基础数据。

二、实验时间2023年10月15日-2023年10月20日三、实验地点某市XX区四、实验对象XX区范围内的土地利用情况,包括耕地、林地、草地、水域、建设用地等。

五、实验方法1. 资料收集:收集XX区的土地利用现状图、地形图、土壤图等基础资料,了解实验区的地理环境和土地利用现状。

2. 实地调查:采用徒步调查和遥感影像分析相结合的方式,对实验区进行实地考察。

3. 数据分析:利用地理信息系统(GIS)软件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

六、实验步骤1. 前期准备:- 确定实验目的和对象;- 收集相关资料;- 准备调查工具,如GPS、相机、笔记本等。

2. 实地调查:- 根据土地利用现状图,选择具有代表性的区域进行实地调查;- 利用GPS记录调查点的经纬度坐标;- 观察土地利用类型,如耕地、林地、草地等;- 记录土地利用状况,如土壤类型、植被覆盖度等;- 拍摄相关照片,以便后续分析。

3. 数据整理:- 将实地调查的数据输入GIS软件;- 对数据进行分类、统计和分析;- 制作土地利用现状图。

4. 结果分析:- 分析土地利用现状,如土地利用类型、分布规律等;- 评估土地资源潜力,如耕地、林地、草地等;- 提出土地利用规划建议。

七、实验结果1. 土地利用现状:- XX区土地利用类型主要包括耕地、林地、草地、水域和建设用地等; - 耕地分布较为集中,主要分布在XX区中部和南部地区;- 林地主要分布在XX区东北部和西北部地区;- 草地主要分布在XX区西南部地区;- 水域和建设用地主要分布在XX区东部地区。

2. 土地资源潜力:- XX区耕地资源丰富,但耕地质量有待提高;- 林地资源丰富,但林分结构不合理;- 草地资源有待开发利用;- 水域资源较为丰富,但分布不均;- 建设用地资源紧张,需合理规划。

关于土地的调查报告

关于土地的调查报告

关于土地的调查报告关于土地的调查报告一、引言土地作为人类社会生存和发展的基础资源,一直以来都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然而,随着人口的增长和城市化的加速,土地资源的利用和保护问题日益凸显。

本文旨在通过对土地的调查研究,探讨土地的现状、问题以及可能的解决方案,以期为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和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

二、土地利用现状1.农业用地农业用地是土地利用中最主要的一部分。

根据调查数据显示,全国农业用地总面积约为1.8亿公顷,其中耕地面积占比较高,但近年来耕地面积逐渐减少,主要原因是城市化进程中的土地征用和农田占用。

此外,一些地区的农业用地还存在着水土流失、化肥农药过度使用等问题,亟需加强保护和管理。

2.城市用地城市用地是城市化进程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据统计,中国城市用地总面积已超过10万平方公里,其中包括居住用地、商业用地、工业用地等。

然而,城市用地的不合理利用和过度开发已经引发了一系列问题,比如城市扩张导致的土地资源浪费、生态环境破坏等。

因此,城市用地规划和管理的科学性和可持续性亟待提升。

3.生态用地生态用地是保护生态环境和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手段。

目前,我国已建立了一系列自然保护区和生态公益林,以保护珍稀濒危物种和重要生态系统。

然而,一些地区的生态用地仍受到非法采矿、乱砍滥伐等行为的破坏,生态环境损失严重。

因此,加强对生态用地的保护和管理成为当务之急。

三、土地问题分析1.土地资源浪费由于土地资源的有限性,土地资源的浪费已成为一个严重的问题。

城市扩张、不合理的土地利用规划以及一些不当的农业经营方式,都导致了大量土地的浪费。

解决土地资源浪费问题,需要加强土地利用规划和管理,推动土地资源的高效利用。

2.土地污染随着工业化和农业化的发展,土地污染问题日益突出。

工业废水、农药化肥的过度使用以及城市垃圾的不当处理,都对土壤质量产生了严重影响。

治理土地污染,需要加强环境监管和治理,推动绿色发展理念的落地。

3.土地承载力下降土地承载力是指土地在一定时间内能够承受和支撑人类活动的能力。

土地资源调查报告(精选)(2024)

土地资源调查报告(精选)(2024)

引言概述土地资源调查是对某个地区土地利用情况进行综合调研的过程,通过收集和分析相关数据,揭示土地资源的分布特征、利用现状和存在的问题,为土地资源合理利用和保护提供科学依据。

本文将针对某地区的土地资源进行调查和分析,通过对资源的现状和问题的总结,提出一些建议用于土地资源管理和保护。

正文内容:第一大点:土地资源分布特征1.1基本概况:介绍土地资源调查的区域背景、规模和调查方法。

1.2土地类型分析:对土地资源的类型进行分类和统计,如农田、林地、草地、水域、工矿用地、建设用地等。

1.3土地利用现状:对各类土地资源的利用状况进行概述,包括土地利用强度、利用方式和利用结构等。

1.4土地资源分布规律:分析土地资源在地理空间上的分布特点,如土地资源的集聚和分散情况,以及与自然地理、经济发展等因素的关系。

第二大点:土地资源利用现状分析2.1农田利用状况:分析农田的利用方式和农作物种植结构,评估农田资源的利用效益。

2.2林地资源利用:研究林地资源的利用方式,包括森林覆盖率、林业生产和生态保护等因素。

2.3草地资源利用:了解草地的利用方式和牧业生产情况,评估草地资源的利用潜力和生态功能。

2.4水域资源利用:研究水域的利用状况,包括水资源供需平衡、水资源污染等问题。

2.5建设用地资源利用:分析建设用地的利用现状、规划及环境影响等因素。

第三大点:土地资源存在的问题3.1土地利用不合理:分析土地利用方式的不合理性,如农地面积过大、城市扩张过快等问题。

3.2生态环境压力增大:研究过度利用土地资源带来的环境问题,如水源枯竭、草地退化、生物多样性丧失等。

3.3资源浪费现象:评估农田和建设用地资源的浪费现象,如农业生产低效、城市土地闲置等。

3.4土地承载力下降:分析土地利用过程中对土壤质量和生态系统的影响,评估土地可持续利用的能力。

3.5农田用地结构不合理:研究农田用途过分单一和农作物结构不合理对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影响。

第四大点:土地资源管理建议4.1完善土地利用规划:提出制定土地利用规划的建议,包括合理划定各类土地利用区域、优化土地利用结构等。

农村土地的调研报告

农村土地的调研报告

农村土地的调研报告调研地点:某农村地区一、调研目的本次调研旨在了解农村土地的使用情况及问题,并提出相关建议,促进农村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和农业发展。

二、调研方法1. 实地调研:深入农村地区,了解农户的土地使用情况,采集实际数据;2. 采访调查:通过与农户进行问卷调查和访谈,了解他们在土地利用上的困难和需求;3. 数据分析:将实地调研和采访调查的数据进行整理和分析。

三、调研结果和讨论1. 农村土地利用情况1.1 农田面积:农村地区土地主要用于耕种,农田面积占据了大部分土地资源;1.2 土地所有权:农村土地主要由农户所有,少部分由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所有;1.3 土地使用方式:农地主要用于种植农作物、养殖牲畜等农业生产活动。

2. 农村土地问题分析2.1 土地面积不足:由于农村人口增加和城市扩张,土地面积不足已成为农村面临的主要问题;2.2 土地流转困难:受到农村土地制度和农户迁移意愿等因素的影响,土地流转困难,导致土地资源无法得到有效利用; 2.3 土地肥力下降:长期的过度耕作使得土地肥力逐渐下降,影响农业生产的可持续发展;2.4 土地环境污染:部分农村地区存在农药和化肥过度使用,导致土壤污染等环境问题。

四、调研建议1. 加强土地管理:完善农村土地制度,推动土地流转,实现土地资源的有效配置;2. 持续推进农业可持续发展:加强农业科技创新,提高耕地利用率,合理施用农药和化肥,保护土地肥力;3. 健全农村环境保护机制:加强农村环境监管,提倡生态农业,减少环境污染。

五、总结通过本次调研,我们了解到农村土地面临的问题和挑战,同时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在土地管理、农业可持续发展和环境保护方面,需要政府、农户和相关部门的共同努力,实现农村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和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与任务
1.实验目的:利用Arcgis进行土地利用现状调查,以表示土地类型及其数量、质量、空间分布。

查清第五幅图所表示的区域的土地利用状况,并掌握各类土地利用类型的面积数据,同时通过对ArcGis软件的学习,了解并掌握土地利用现状图的绘制技巧,进一步加强我们对课堂中所学知识进一步理解和认识,将课本知识与动手实践相结合,增强我们的操作能力,培养分析问题,综合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这次实验充分了解通过Arcgis软件进行土地利用现状调查的基本操作流程和原理,尽量做到学以致用。

学会独立安装Arcgis
软件,并且熟悉Arcgis软件的基本操作。

2.实验任务:解译图像,分清图内地类,用途和道路的分布和分界;利用ArcGis面积汇总,统计各种地类的面积,分析土地利用的结构;编制土地利用现状图,了解其利用布局;成果质量评价,并提出自己的看法.利用老师所给的安徽省淮南市八公山区毕岗村土地利用数据资料,通过Arcgis软件相关操作,进行八公山区毕岗村土地利用现状调查,并编绘成图。

二、实验内容与要求
1.实验内容:查清土地利用类型及分布,量算地类面积,汇总面积和各地类面积。

编制土地利用现状图。

总结及评价。

2.实验要求:
1.以小组为单位,小组内部统一地类标准;
2.熟悉土地类型调查的基本内容,程序,原则及相关方法;
3.熟练掌握ArcGis软件的各项应用功能;将编辑后的属性表数据值导出至excel表格中,进行同类代码地块的面积求和与周长的平均值运算。

4.通过实验对土地类型调查有更深刻的理解。

三、实验过程与步骤描述
1.打开ArcGis软件,添加第五幅的原始地图数据。

2.打开arccatalog建线、面文件,设置坐标为(WGS-1984-UTM-Zone-48N)
3.调出“编辑器”工具栏,在对话框中选择“线”图层,在“编辑器”选项中点击“开始编辑”,首先勾勒出整个边框,然后依据图片中各个地块的形状、颜色、纹理、阴影等特征,勾出地块,注意相交形成闭合的图形,可以通过打开捕捉节点来完成。

在打点的过程中,尽可能把图片放大成栅格大小,打点均匀,使得打出的点集形成的线最大程度的符合目标图片的地块形状。

隔段时间注意保存,以免发生死机、重启等现象。

编辑完成后,点击“保存编辑”,“停止编辑”。

结果如下:
4. 将编辑完成的线文件转为面文件。

,打开“Arctoolbox”,选择
data management中的“feature to polygon”在“输入要素”中选择文件夹下编辑完成的线文件,在“输出要素”选择之前新建的面文件,点击确定,就
完成了线文件转面文件。

如下图所示:
5. 添加土地利用类型,面积,周长三类属性:打开面图层的属性表,在未开始编辑情况下添加属性表字段,分别为土地利用类型和面积,周长三类属性。

手动输入土地利用类型,分为耕地1、林地2、其他农用地3、居民及工矿用地4、交通用地5、水体6、未利用地7。

在编辑完成后,通过“计算几何体”计算出每个地块的面积、周长。

属性表如下图:
6、在arcmap 图层,选择“properties”,在“symbology”一栏下将“类型”划分为7类,改变颜色,在“label”里输入等级耕地、林地、其他农用地、居民及工矿用地、交通用地、水体、未利用地,确定得出土地类型调查图。

7. 计算各类土地利用类型的总面积。

每个要素图层都会包含6个文件,把面文件后缀为dbf的文件移到excel中,通过Excel的“数据透视表和数据透视图”功能对土地利用类型的面积和周长进行筛选,分别计算出六类土地利用类型的面积及总面积。

8.点击layout view,切换到版式,调整图形大小,标题。

然后在insert里插入指北针,图例,比例尺等最后点击“file”,选择“export map”土地类型调查图的成果图。

四、实验结果
五、实验总结
土地调查是全面查清土地资源和利用状况,利用老师所给的真实准确的土地利用土地基础数据资料,编绘土地类型调查图,为科学规划、合理利用、有效保护土地资源,实施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提供依据,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通过这次实验,我们又一次加深了对Arcgis软件软件的了解,在土地调查与评价这门课中,我们知道了土地类型调查图该怎么做,怎么进行矢量化,怎么把线文件转化为面文件,怎么计算、筛选出土地各种类型的总面积等等。

其中也遇到了一些问题。

比如把dbf文件在在excel里打开后就不能增加字段了,之前没有遇到过这种问题,最后想了半天,百度了半天才知道。

然后就是描点的时候没有选择捕捉节点,开始会有一些没有闭合的地块,造成了后面很大的工作量。

当然也有一些不足的地方,感觉描点不是特别仔细,有些混杂的地类没有描出来,还有云朵遮住的地方不知道该怎么办。

通过这一次的实验,以后如果在遇到这类问题应该就会得心应手了,使我们在课堂上学到的知识在实际操作中得到了应用,也是我们对课堂上学到的知识有了更深层次的了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