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江红》赏析及翻译

合集下载

柳永满江红的翻译加赏析

柳永满江红的翻译加赏析

柳永满江红的翻译加赏析柳永满江红的翻译加赏析柳永的满江红抒发了词人对游宦生涯的厌倦和对归隐生活的向往之情,大家会怎么翻译和赏析这首词呢?本文是小编为大家收集整理的柳永满江红的翻译加赏析,欢迎参考借鉴。

满江红·暮雨初收柳永暮雨初收,长川静、征帆夜落。

临岛屿、蓼烟疏淡,苇风萧索。

几许渔人飞短艇,尽载灯火归村落。

遣行客、当此念回程,伤漂泊。

桐江好,烟漠漠。

波似染,山如削。

绕严陵滩畔,鹭飞鱼跃。

游宦区区成底事,平生况有云泉约。

归去来、一曲仲宣吟,从军乐。

满江红翻译傍晚的落雨刚刚停止,桐江一片寂静,远征的航船在夜幕中靠岸停泊。

对面的岛屿上,水蓼稀疏雾霭寒凉,秋风吹拂芦苇萧索作响。

多少渔人行驶着小船,却只见船上的灯火飞快地回归村落。

对此令我思念起回归的路程,对漂泊生活产生了厌倦而忧伤的情绪。

桐江景色美丽,雾霭漠漠密布,好似浸入了水波之中,山峰如刀削一般,白鹭和鱼儿围绕严陵濑飞翔和跳跃。

游宦生涯跋涉辛苦一事无成,何况早就有归隐云山泉石的心愿。

回归吧,羡慕渊明的躬耕田园,厌倦仲宣的从军艰苦。

满江红字词解释⑴满江红:词牌名,唐人小说《冥音录》载曲名为《上江虹》,后改今名。

柳永始填此调,有仄韵、平韵两体,此词为仄韵,为正体。

《乐章集》注“仙吕调”,高栻词注“南吕调”。

格调沉郁激昂,前人用以发抒怀抱,佳作颇多。

双调九十三字,上片八句四仄韵,下片十句五仄韵。

⑵长川静:长河一片平静。

川,指江河。

征帆:远行船上之帆。

⑶蓼烟:笼罩着蓼草的烟雾。

蓼,水蓼,一种生长在水边的植物。

⑷苇风:吹拂芦苇的风。

萧索:象声词,形容风声。

元稹《酬乐天雪中见寄》:“知君夜听风萧索,晓望林亭雪半糊。

”⑸几许:有几个。

短艇:轻快的小艇。

⑹遣:使,令。

行客:词人自谓。

回程:回家的路程。

⑺桐江:在今浙江桐庐县北,即钱塘江中游自严州至桐庐一段的别称。

又名富春江。

⑻漠漠:弥漫的样子。

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

”⑼严陵滩:又名严滩、严陵濑。

满江红原文翻译及赏析(精选10篇)

满江红原文翻译及赏析(精选10篇)

满江红原文翻译及赏析(精选10篇)通过鉴赏与分析得出理性的认识,既受到艺术作品的形象、内容的制约,又根据自己的思想感情、生活经验、艺术观点和艺术兴趣对形象加以补充和完善。

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满江红原文翻译及赏析(精选10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满江红原文翻译及赏析篇1满江红·雨后荒园遁庵主人植菊阶下,秋雨既盛,草莱芜没,殆不可见。

江空岁晚,霜余草腐,而吾菊始发数花,生意凄然,似诉余以不遇,感而赋之。

凶李生湛然归,寄菊轩弟。

雨后荒园,群卉尽、律残无射。

疏篱下,此花能保,英英鲜质。

盈把足娱陶令意,夕餐谁似三闾洁?到而今、狼藉委苍苔,无人惜。

堂上客,须空白。

都无语,怀畴昔。

恨因循过了,重阳佳节。

飒飒凉风吹汝急,汝身孤特应难立。

谩临风、三嗅绕芳丛,歌还泣。

翻译雨后的花园,花朵都掉完了。

疏散的篱下只有菊花还没有掉落,还是那么的鲜艳。

掇取一把菊花足够娱乐,谁还可以像屈原那样用菊花做晚餐呢。

到现在狼藉不堪鲜花掉落没有人去怜惜。

堂上的客人都以及须发皆白。

都没有说话怀念着过去。

重阳佳节过去只剩下了恨,飒飒的凉风吹的你慌乱不堪,你应该很难生活了吧。

在风下多次闻吸花丛,放佛可以听到菊花在独自哭泣。

注释律:原为定音的仪器,后指古乐的十二调。

无射:亦作亡射,十二律中的阳律之一;古以十二律与十二个月相对应,秋九月律应无射。

英英:鲜艳貌。

盈把:掇取一把。

夕餐:屈原《离骚》有“夕餐秋菊之落英”诗句,故云。

三闾:指屈原。

他曾为三闾大夫。

狼藉:亦为狼籍,乱散不堪状。

狼藉草而卧,起则践草使乱以灭迹。

畴昔:往昔。

飒飒:风声。

汝:你。

三嗅:多次闻吸。

“三”言其多。

芳丛:花丛。

创作背景金朝灭亡之后,词人誓不投降元朝,坚守归隐之志,于是寄情于晚菊秋水,这首词就是这一时期的代表作。

赏析开头三句,首先展开了一幅秋天雨后的荒园图。

“律残无射”,点明时值九月,此时的荒园秋风萧瑟,秋雨无情,百花为之凋零,荒园杂草丛生。

全词以此开端,既深曲委婉地透露了词人悲凉凄苦的情怀,又使人自然联想到风雨飘摇的政治形势像凛冽的秋风袭向词人的心头。

风雨中的坚韧岳飞满江红怒发冲冠译文及赏析

风雨中的坚韧岳飞满江红怒发冲冠译文及赏析

风雨中的坚韧岳飞满江红怒发冲冠译文及赏析风雨中的坚韧——岳飞《满江红》译文及赏析《满江红》是中国著名历史人物岳飞所作的一首词,其内容表达了岳飞对于国家命运的忧虑和对于敌寇的愤怒,展现出他不屈不挠、坚韧不拔的精神风貌。

本文将为大家带来《满江红》的译文及详细的赏析。

《满江红》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

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

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

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靖康耻,犹未雪。

臣子恨,何时灭。

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

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

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

译文愤怒得头发都竖了起来,在栏杆边,悲凉的天气已经停息。

抬头仰望,仰天长啸,心胸豪情烈。

三十年的功名,消散在尘埃和土地里,八千里的路程有云和月相伴。

不要等闲地白发苍苍,白了少年的头,空悲伤断。

靖康之耻,至今未能雪。

臣子们的恨意,何时才能消灭。

乘坐着长车,践踏贺兰山上的缺口。

壮志使他饥餐胡虏的肉,笑谈中他渴望喝匈奴的血。

等待重新整顿旧山河的归来,抵达朝天宫门。

赏析岳飞所写的《满江红》一词,以语言雄浑激越、豪情激昂的风格,表达了对于国家疾苦和敌寇侵犯的深深忧虑和痛恨之情。

以下是对《满江红》的详细赏析。

首段展现了岳飞的怒气和激愤。

怒发冲冠意味着岳飞的义愤填膺,潇潇雨歇则象征岳飞目睹了国家困境后的悲苦。

接下来的仰天长啸表达了岳飞壮志难酬的情感,他企图以此来寻求国家的救赎。

接着第二段,岳飞用三十年功名尘与土表达了自己在国家征战中的辛勤付出最终付之东流的遗憾,八千里路云和月则表示他在征途中经历了艰苦却没有失去信念。

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表达了他认为以往的努力白费,年少之时留下了让人心生悲凉的白发。

然后,岳飞在第三段表达了对靖康之耻的不满和对敌寇的仇恨,同时表明决心为国家除去耻辱。

他的壮志使他可以饥餐胡虏的肉,并可以对此心情轻松谈笑。

最后一句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表达了岳飞要收复旧土、重整山河的决心和信念。

《满江红》全文作者翻译赏析

《满江红》全文作者翻译赏析

《满江红》全文作者翻译赏析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译文]有志男儿不要随随便便,把青春年少抛弃,等两鬓苍苍再空自悲戚。

[出典]南宋岳飞《满江红》注:1、《满江红》岳飞怒发冲冠,凭阑处、潇潇雨歇。

抬望眼、仰天长啸,壮同激烈。

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

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憾,何时灭。

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

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

待从头、收拾旧山河。

朝天阙。

2、【注释】:此调又名《念良游》、《伤春曲》。

格调沉郁激昂,宜于抒发怀抱,故为苏、辛派词人所爱用。

双调,九十三字,仄韵(南宋后始见于平韵体)。

怒发冲冠:《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相如因持璧却立,倚柱,怒发上冲冠。

”凭:倚靠。

处:时候。

抬望眼:抬头纵目远望。

三十:指年龄。

尘与土:谓征战中奔波劳累。

八千:言征途之漫长。

八千里路:作者从军以来,转战南北,征程约有八千里。

“八千”与前句中的“三十”都是举其成数而言。

云和月:披星戴月,谓夜以断日地行军战斗。

靖康耻:靖康是宋钦宗年号。

靖康元年(1126),金后攻破汴京,掳徽钦二帝北去。

雪:洗雪。

灭:平息,了结。

长车:战车。

贺兰山:在今宁夏回族自治区。

当时为西夏统治区。

此处借为金人所在地。

缺:指险隘的关口。

缺:山口。

朝天阕:朝见皇帝,指回京献捷。

天阕,皇帝的宫殿。

3、【译文】我怒发冲冠,独自登高凭栏,骤急的风雨刚刚停歇。

我抬头远望天空一片高远壮阔。

禁不住仰天长啸,一片报国之心充满心怀。

三十多年的功名如同尘土,八千里经过多少风云人生。

好男儿,要抓紧时间为国建功立业,不要空空将青春消磨,等年老时徒自悲切。

靖康之变的耻辱,至今仍然没有被洗雪。

作为国家臣子的愤恨,何时才能泯灭!我要驾着战车向贺兰山进攻,连贺兰山也要踏为平地。

我满怀壮志,发誓吃敌人的肉,喝敌人的鲜血。

待我重新收复旧日山河,再带着捷报向国家报告胜利的消息。

4、岳飞(1103年3月24日-1142年1月27日),精忠报国之人,着名军事家、民族英雄[1][2]、抗金名将,字鹏举,南宋中兴四将(岳飞、韩世忠、张俊、刘光世)之一。

岳飞《满江红》的详细解析与赏析

岳飞《满江红》的详细解析与赏析

岳飞《满江红》的详细解析与赏析1. 原文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

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

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

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靖康耻,犹未雪。

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

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

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

2. 译文我愤怒得头发竖了起来,靠着栏杆处,潇潇的雨声刚刚停歇。

抬头远望,仰天长啸,壮志凌云,激昂慷慨。

三十年来,功名如同尘土,八千里路,风云人生。

靖康之变的耻辱,至今仍然没有被雪洗。

我要驾着战车向贺兰山敌人阵地猛扑过去,连贺兰山也要踏为平地。

我满怀壮志,打仗饿了就吃敌人的肉,谈笑渴了就喝敌人的鲜血。

等待我重新收复旧日山河,再带着捷报向国家报告胜利的消息!3. 注释●怒发冲冠:形容愤怒至极,头发竖起,以至于将帽子顶起。

●潇潇:形容雨势急骤。

●长啸:大声呼叫。

●三十功名尘与土:三十年来,建立了一些功名,如同尘土。

●八千里路云和月:形容南征北战、路途遥远、披星戴月。

●等闲:轻易,随便。

●靖康耻:指宋钦宗靖康二年(1127年),金兵攻陷汴京,虏走徽、钦二帝的历史事件。

●贺兰山:贺兰山脉位于宁夏回族自治区与内蒙古自治区交界处,此处代指敌人所在地。

●朝天阙:朝见皇帝,天阙指皇帝生活的地方。

4. 作者介绍岳飞(1103年3月24日~1142年1月27日),字鹏举,宋朝相州汤阴(今河南汤阴)人,祖籍东昌(今山东聊城)。

南宋时期抗金名将、军事家、战略家、民族英雄、书法家、诗人,位列南宋“中兴四将”之首。

他自幼便展现出非凡的军事才能和爱国情怀,一生都在为抗击金兵、收复失地而奋斗,最终却不幸被奸臣秦桧所害。

5. 背景故事《满江红》创作于公元1136年(绍兴六年),当时岳飞第二次出师北伐,率领岳家军先后攻占了伊阳、洛阳、商州和虢州,并继而围攻陈、蔡地区。

然而,由于孤军深入,无援兵无粮草,岳飞不得不撤回鄂州(今湖北武昌)。

此次北伐壮志未酬,岳飞在镇守鄂州时,怀着满腔的悲愤与壮志,写下了这首千古绝唱的名词《满江红》。

《满江红》原文、翻译及赏析(15篇)

《满江红》原文、翻译及赏析(15篇)

《满江红》原文、翻译及赏析(15篇)《满江红》原文、翻译及赏析1原文:席帽聊萧,偶经过、信陵祠下。

正满目、荒台败叶,东京客舍。

九月惊风将落帽,半廊细雨时飘瓦。

桕初红偏向坏墙边,离披打。

今古事,堪悲诧;身世恨,从牵惹。

倘君而尚在,定怜余也。

我讵不如毛薛辈,君宁甘与原尝亚!叹侯嬴老泪苦无多,如铅泻。

译文我带着遮阳的帽子,略显萧瑟,偶然从信陵祠堂下面经过。

眼中含着泪水,荒凉的台阶上落满枯败的叶子,留宿河南开封。

九月的大风把帽子吹得随风飘零,走廊的大部分雨水飘洒屋瓦之上。

乌桕树的叶子经秋霜而红,叶子散乱状朝着破烂的墙边伸展。

过去的事情和现在的事情交织在一起,十分诧愤,怨恨自己的身世,因此受牵连。

假如信陵君仍然在世,一定会给我留下怜爱的余地。

难道我还不如毛公、薛公那些人吗?信陵君难道甘愿比平原君、孟尝君低一等吗?感慨侯嬴,泪水尽情流淌也觉得不够悲伤。

注释满江红:词牌名,又名《上江虹》《念良游》《伤春曲》。

双调九十三字,前片八句四平韵,后片十句五平韵。

信陵君祠:故址在河南开封。

信陵君,即战国时魏国公子无忌,昭王少子,封于信陵(河南宁陵),与春申君、平原君、孟尝君并以养士好客称,有“战国四君”之誉。

席帽:古代流行的一种遮阳帽,以藤席为骨,敷以面料,周有大缘,如同斗笠。

古人常以“席帽随身”指辛勤求取功名。

聊萧:冷落、萧瑟。

东京:指开封。

开封战国时为魏国首都,名大梁。

自五代至北宋,皆号东京。

惊风:大风。

落帽:晋孟嘉在九月九日随桓温游龙山,风起吹落孟嘉的帽子,而孟嘉竟不知觉,桓温命孙盟作文嘲嘉。

飘瓦:飘洒屋瓦之上。

此化用李商隐《重过圣女祠》“一春梦雨常飘瓦,尽日灵风不满旗”诗意。

桕(jiù):即乌桕树,叶经秋霜而红。

离披:散乱状。

从:因此。

讵(jù):难道。

毛薛辈:指信陵君门客毛公、薛公。

二人皆魏处士,秦国乘信陵君留赵不归出兵伐魏。

二人冒死劝信陵君归国,解救魏国大难。

宁:难道。

原尝:指与信陵君齐名的平原君、孟尝君。

辛弃疾《满江红》的原文翻译及赏析

辛弃疾《满江红》的原文翻译及赏析

辛弃疾《满江红》的原文翻译及赏析辛弃疾《满江红》的原文翻译及赏析引言:《满江红》是宋代词人辛弃疾的作品。

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辛弃疾《满江红》的原文翻译及赏析,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满江红·江行和杨济翁韵》辛弃疾过眼溪山,怪都似、旧时相识。

还记得、梦中行遍,江南江北。

佳处径须携杖去,能消几緉平生屐。

笑尘劳、三十九年非、长为客。

吴楚地,东南坼。

英雄事,曹刘敌。

被西风吹尽,了无尘迹。

楼观才成人已去,旌旗未卷头先白。

叹人间、哀乐转相寻,今犹昔。

原文翻译眼前的山山水水,都似曾相识。

还记得在梦中已将万里江山走遍。

游赏那些风景名胜,只需带上手杖即可,耗损不了几双木屐。

可笑我忙忙碌碌,却有三十九年做得不对,长期做来去匆匆的过客。

昔日一统江山,如今却被分为南北两半。

曹操、刘备皆是当世的英雄。

可惜那些英雄豪杰,都已成了旧事,如今已没有一丝痕。

楼台刚刚建成,却已不见人踪;壮志未酬,我却满头白发。

可叹人世间的悲欢,不过是在循环往复,从古至今都是如此。

诗意赏析此词可分三层。

上片为第一层,由江行沿途所见山川引起怀昔游,痛惜年华之意。

长江中下游地区山川秀美,辛弃疾南归之初,自乾道元年至三年,曾漫游吴楚,行踪遍及大江南北,对这一带山水是熟悉的。

乾道四年通判建康府,此后出任地方官,调动频繁,告别山水长达十年。

此时复见眼中川“都似旧时相识”了。

“溪山”曰“过眼”,看山却似走来迎,这是江行的感觉。

“怪”是不能认定的惊疑感,是久违重逢的.最初的感触。

往事虽“还记得,却模糊、记不真切,真象一场旧梦。

“还记得、梦中行遍,江南江北”,“梦中”云者不仅有烘托虚实之妙,也是心理感受的真实写照,这种恍惚的神思,乃是多年来雄心壮志未得实现。

业已倦于宦游的结果。

反复玩味以上数句,实已暗伏“尘劳”、觉非之意。

官场之上,往往如山水一般旧曾相识虚如幻梦不如远离,同时也就成了一种强有力的召唤,来自大自然的召唤。

所以,紧接二句写道:“佳处径须携杖去,能消几两平生屐?”要探山川之胜,就得登攀,“携杖”、着“屐”(一种木底鞋)是少不了的。

忧国忧民岳飞满江红怒发冲冠译文及赏析

忧国忧民岳飞满江红怒发冲冠译文及赏析

忧国忧民岳飞满江红怒发冲冠译文及赏析岳飞是中国历史上一位著名的抗金名将,他为了国家和人民付出了巨大的牺牲。

岳飞的忧国忧民精神在他的代表作《满江红》中得到了淋漓尽致的表达。

本文将为读者带来《满江红》的译文及赏析。

《满江红》译文:慨当以慷,忧思难忘。

何人能够体会,我心中的痛苦?心情如满江红,愤怒之情沸腾。

呐喊,呐喊,一声声激昂的呐喊,助我神州除奸邪,振兴中华。

豺狼如虎,何人敢挡?万夫莫敌,宛如狂狮在战斗。

锐意进取,勇往直前,我誓要驱逐敌人,重振国恩。

我誓要倒下时,血染江山。

我誓要倒下时,也要抱着忠国的愿。

我的胸怀广阔,世间无敌。

以拳拳之心,为国家而奋斗。

愿我血激扬,壮志凌云。

前途漫漫,路途险阻。

但我心未曾动摇,壮志常在。

尽管路途荆棘,亦无阻隔我的前进。

忧国忧民,是我的责任。

志在千里,必达千里。

我愿用生命捍卫国家尊严,不畏艰险,只求天下太平。

只求国泰民安,危难之时绝情缺勇。

千言万语,表达不尽我的忧国忧民之情。

壮士胸中,情感如滔滔江水。

红领巾,永远飘扬。

高山之巅,我岳飞的名字如明月照夜。

《满江红》赏析:《满江红》是岳飞的作品中最能体现他忧国忧民精神的一篇。

他以慷慨激昂的语言表达了自己心中对国家领土被侵犯的愤怒和对百姓苦难的忧心忡忡。

诗中使用了大量的比喻、夸张和借景抒情的手法。

比如“锐意进取,勇往直前”,形容了他的决心和勇气;“豺狼如虎,何人敢挡?”,这里通过将敌人比喻为豺狼,来突出自己的无畏和坚决;“我誓要倒下时,血染江山”,用生动的描写展现了岳飞壮志凌云的场景。

整首诗情感真挚,抒发了作者对国家和人民的热爱之情。

诗中的“忧国忧民”是岳飞不懈努力的主线,他用自己的力量和智慧,为国家的安宁和百姓的安乐而努力奋斗。

通过这首《满江红》,我们能够感受到岳飞忠诚的爱国情怀和对河山的深深眷恋。

他将自己的忧国忧民之情融入到这首诗中,使其充满了激情和力量。

读这首诗,使人心潮澎湃,同时也让人更加深刻地理解了岳飞的伟大和他对国家民族的贡献。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满江红》赏析及翻译
导语:《满江红》表现了岳飞大将军抗击金兵、收复故土、统一祖国的强烈的爱国精神。

下面是整理的《满江红》赏析及翻译,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满江红
宋代:岳飞
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

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

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

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靖康耻,犹未雪。

臣子恨,何时灭!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

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

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

译文
我愤怒得头发竖了起来,帽子被顶飞了。

独自登高凭栏远眺,骤急的风雨刚刚停歇。

抬头远望天空,禁不住仰天长啸,一片报国之心充满心怀。

三十多年来虽已建立一些功名,但如同尘土微不足道,南北转战八千里,经过多少风云人生。

好男儿,要抓紧时间为国建功立业,不要空空将青春消磨,等年老时徒自悲切。

靖康之变的耻辱,至今仍然没有被雪洗。

作为国家臣子的愤恨,何时才能泯灭!我要驾着战车向贺兰山进攻,连贺兰山也要踏为平地。

我满怀壮志,打仗饿了就吃敌人的肉,谈笑渴了就喝敌人的鲜血。

待我重新收复旧日山河,再带着捷报向国家报告胜利的消息!
赏析
岳飞大将军将军这首《满江红》,是很引人注目的名篇。

为什么这首词第一句就写“怒发冲冠”,表现出如此强烈的愤怒的感情这并不是偶然的,这是作者的理想与现实发生尖锐激烈的矛盾的结果。

因此,必须对这个问题有所了解,才能正确理解这首词的思想内容。

岳飞大将军在少年时代,家乡就被金兵占领。

他很有民族气节,毅然从军。

他指挥的队伍,英勇善战,接连获胜,屡立战功。

敌人最怕他的队伍,称之为“岳爷爷军”,并且传言说:“撼山易,撼岳家军难!”岳飞大将军乘胜追击金兵,直至朱仙镇,距离北宋的京城汴京只有四十五里了。

金兵元气大伤,准备逃归,还有不少士卒纷纷来降。

岳飞大将军看到这样大好的抗战形势,非常高兴,决心乘胜猛追,收复中原。

就在这关键的时刻,当时的宰相秦桧,为了和金人议和,一日连下十二道金字牌,令岳飞大将军班师回朝。

岳飞大将军悲愤万分,说“十年之力,废于一旦!”秦桧把岳飞大将军看成是他投降阴谋的主要障碍,又捏造说,岳飞大将军受诏逗留,抵制诏令,以“莫须有”(也许有)的罪名,将他害死。

岳飞大将军被害时,才三十九岁。

了解了这些情况,对这首词中充满的强烈感情,就不难理解了。

上部写作者要为国家建立功业的急切心情。

开头这几句写在潇潇的雨声停歇的时候,他倚着高楼上的栏杆,抬头遥望远方,仰天放声长啸,“壮怀激烈”!啸是蹙口发出的叫声。

“壮怀”,奋发图强的志向。

他面对投降派的不抵抗政策,真是气愤填膺,“怒发冲冠”。

“怒发冲冠”是艺术夸张,是说由于异常愤怒,以致头发竖起,把帽子也顶起来了。

“三十功名尘与土”,表现作者渴望建立功名、努力抗战的思想。

三十岁左右正当壮年,古人认为这时应当有所作为,可是,岳飞大将
军悔恨自己功名还与尘土一样,没有什么成就。

“八千里路云和月”,是说不分阴晴,转战南北,在为收复中原而战斗。

“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这与“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的意思相同,反映了作者积极进取的精神。

这对当时抗击金兵,收复中原的斗争,显然起到了鼓舞斗志的作用。

与主张议和,偏安江南,苟延残喘的投降派,形成了鲜明的对照。

“等闲”,作随便解释。

“空悲切”,即白白的痛苦。

下部写了三层意思:对金贵族掠夺者的深仇大恨;统一祖国的殷切愿望;忠于朝廷即忠于祖国的赤诚之心。

“靖康”是宋钦宗赵桓的年号。

“靖康耻”,指宋钦宗靖康二年(1127),京城汴京和中原地区沦陷,徽宗、钦宗两个皇帝被金人俘虏北去的奇耻大辱。

“犹未雪”,指还没有报仇雪恨。

由于没有雪“靖康”之耻,所以,岳飞大将军发出了心中的恨何时才能消除(“臣子恨,何时灭”)的感慨。

这也是他要“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的原因。

古代的战车叫“长车”。

贺兰山,在今宁夏回族自治区的西北边。

从艺术上看,这首词感情激荡,气势磅礴,风格豪放,结构严谨,一气呵成,有着强烈的感染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