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名校课堂】《邓稼先》作业》作业
第1课《邓稼先》同步练习2022-2023学年度部编委语文七年级下册

1.《邓稼先》同步练习(后附答案)作业分层一:语言运用与积累1.根据语境和拼音,请用楷体字写出下面横线处的词语。
新时代的闪耀星空中,不仅有鞠躬尽瘁的袁隆平、jiāyùhùxiǎo _的杨振宁、力挽狂澜的钟南山等大人物,还有那些鲜为人知的小人物:他们有的扎根基层,奉献青春;有的逆风而行,守护万家;有的穿梭社区,传递温暖。
他们身上流淌着yān hóng_ _的热血,闪耀着人性的光辉。
2.下列句中划线词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A.邓稼先与杨振宁相识于北平崇德中学,此后结为挚友,友谊长达50年。
B.对于这些谣言,我保持缄默,因为我相信过不了多久它们就会不攻自破。
C.有许多的科学家,他们的名字虽然不是妇孺皆知,但他们的贡献是巨大的。
D.线上教学期间,老师每天都加班加点批改作业,这种行为真是可歌可泣。
3.下列文学、文化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A.“垂问”“垂询”“垂念”中的“垂”,多用于别人(长辈或上级)对自己的行为。
B.“燕然勒功”这个成语,讲的是西汉大将霍去病北击匈奴,至燕然山刻石记功而还的故事。
C.邓稼先,核物理学家、核武器科学和技术专家。
张爱萍将军称邓稼先为““两弹’元勋”。
D.奥本海默曾是1954 年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玻恩的学生,被称为美国“原子弹之父”。
作业分层二:思维能力与审美创造(一)课内主旨归纳阅读课文,回答问题。
4.下面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课文第一部分从中国近一百年的历史背景中推出邓稼先,意在从历史的高度突出邓稼先对中华民族的巨大贡献。
B.课文第二部分引用名言“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画龙点睛地总结了邓稼先忘我工作、无私奉献的高尚品质。
C.课文第五部分标题是邓稼先的原话,这四个字突出了邓稼先身先士卒、临危不惧和对工作的极端负责任的精神,具有很强的形象性。
D.课文第二部分,作者没有把重点放在具体介绍邓稼先研制“两弹”的巨大贡献上,是因为制造“两弹”是国家核心机密,作者必须要为国家保守机密,不便细写。
第1课《邓稼先》课时作业 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

1 邓稼先【基础作业】1.下列句子中,没有错别字且加点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组委会先后出台了专家选聘.(pìng)、人才招聘、筹办人员教育培圳等86项政策。
B.在饱含深情的宣讲中,“两弹一星”元勋.(xīn)们的经点话语让现场观众湿了眼眶。
C.在中华民族伟大征程上,一代又一代科学家奋力前行,致死不邂.(xiè),攻克了一座座科学技术的高峰。
D.他,站起来是一把伞,为人民群众遮风挡雨;俯下身是一头牛,为人民群众鞠躬尽瘁.(cuì)。
2.依次填入下面文段横线上的汉字,全都正确的一项是()他们是当之无①的“新时代最可爱的人”,是真正的时代②模。
我们要宣传他们的事迹,让他们的名字家③户晓,向他们致以最崇高的敬意。
A.①傀②揩③谕B.①愧②楷③喻C.①愧②揩③谕D.①傀②楷③喻3.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词性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A.在20世纪人类历史上,这可能是最.重要的、影响最.深远的巨大转变。
B.人们知道他没有私心,人们绝对..相信他。
C.他只.说了一句话:“我不能走。
”D.邓稼先是中国共产党的理想..党员。
4.阅读课文第三部分“邓稼先与奥本海默”,回答问题。
(1)选文中用了大量笔墨来写奥本海默,有何用意?(2)分析下面句子中加点字“竟”的表达效果。
而邓稼先去了,竟.能说服工宣队、军宣队的队员。
这是真正的奇迹。
(3)选文中作者说:“我以为邓稼先如果是美国人,不可能成功地领导美国原子弹工程;奥本海默如果是中国人,也不可能成功地领导中国原子弹工程。
”作者这样的看法是否有道理?谈谈你的看法并说明理由。
【素养作业】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问题。
许先生路明①见到许伯威先生时,他已经七十岁了。
这位国内顶尖的理论物理学家,在校方的邀请下重新出山,给我们这些本科生上量子力学。
②许先生一头白发,总是穿一件灰色的夹克衫,朴素干净,夏天则是灰色短袖衬衫。
量子力学是物理系学生公认最难的课程。
许先生讲课不用投影仪,不用幻灯机,坚持写板书。
【初中语文】部编版七年级下册课时作业(一A)[1 邓稼先](练习题)
](https://img.taocdn.com/s3/m/9f50b80ba200a6c30c22590102020740be1ecd01.png)
部编版七年级下册课时作业(一A)[1 邓稼先](880)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运用不恰当的一项是()A.这个北大毕业后在长安街头卖肉谋生的才子,经《华商报》首次报道之后,几乎家喻户晓....,掀起了一场关于人才话题的大讨论。
B.让习总书记视察青海时的重要讲话精神鲜为人知....,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重要任务。
C.焦裕禄同志之所以能为党和人民的事业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就是因为他始终用党的理论武装自己,坚定理想信念,保持党性纯洁。
D.在里约残奥会轮椅击剑项目比赛中,中国轮椅击剑队以9金4银4铜的傲人成绩创造辉煌,这是一支当之无愧....的“梦之队”。
2.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近年来杭州积极创造人才国际化进程,越来越多的国际人才来杭创业,去年海外人才净流入率位居全国城市第一。
B.受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脊位置变化影响,导致未来几天我市将持续出现高温天气,大部分区县最高气温可达38∘C。
C.为纪念马克思诞生200周年,学校决定在5月份举行有关马克思的图片展览、学术研讨、征文比赛等大型主题活动。
D.商务部发布《主要消费品供需状况统计调查分析报告》显示,消费者对进口商品的需求旺盛,进口商品成为市场“新宠”。
3.阅读选文,回答问题。
“我不能走”青海、新疆,神秘的古罗布泊,马革裹尸的战场,不知道稼先有没有想起过我们在昆明时一起背诵的《吊古战场文》:浩浩乎!平沙无垠,夐不见人。
河水萦带,群山纠纷。
黯兮惨悴,风悲日曛。
蓬断草枯,凛若霜晨。
鸟飞不下,兽铤亡群。
亭长告余曰:“此古战场也!常覆三军。
往往鬼哭,天阴则闻!”也不知道稼先在蓬断草枯的沙漠中埋葬同事、埋葬下属的时候是什么心情?“粗估”参数的时候,要有物理直觉;昼夜不断地筹划计算时,要有数学见地;决定方案时,要有勇进的胆识和稳健的判断。
可是理论是否准确永远是一个问题。
不知稼先在关键性的方案上签字的时候,手有没有颤抖?戈壁滩上常常风沙呼啸,气温往往在零下三十多摄氏度。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名校课堂】《邓稼先》作业》作业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名校课堂】《邓稼先》作业》作业邓稼先01积累与运用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同的一项是(C)A.强占/强弩之末露丑/锋芒毕露B.选聘/驰骋万里萦带/晶莹剔透C.殷红/家道殷实鲜艳/鲜为人知D.国粹/鞠躬尽瘁昆仑/美轮美奂(解析:A项qiáng/qiáng,lòu/lù;B项pìn/chěng,yíng/yíng;C项yān/yīn,xiān/xiǎn;D 项cuì/cuì,lún/lún。
)2.找出下列词语中的错别字并改正。
(1)奠基摇言至死不懈“摇言”应写为“谣言”(2)元勋仰慕热泪满匡“热泪满匡”应写为“热泪满眶”(3)背诵摄制马革果尸“马革果尸”应写为“马革裹尸”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当的一项是(B)A.为了还原新加坡前总理李光耀的真实形象,小编搜集了一些李光耀鲜为人知的小故事。
B.说起土肥原贤二,这是日本侵华史上一名当之无愧的人物。
C.他立下过军事奇功,也遭遇过四面楚歌,是一个可歌可泣的悲剧英雄形象。
D.在西方基督教国家里,《圣经》是一部家喻户晓、妇孺皆知的书,也是多数人必读的一部书。
(解析:B项“当之无愧”是褒义词,用在此句中不符合语境。
)4.在下面一段文字的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
我们古圣先贤的教育不愧是做人扎根的教育。
古时儒学盛行时,每个学子都有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抱负和理想,那时,“国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理念深入到每个人心中,生根发芽结果,并代代相传。
他们为国为民不惜舍生忘死,同样经受过外国列强的侵犯,但就是国人这种为国家忠心不二、鞠躬尽瘁的爱国精神,坚定保全了我们民族的尊严和命脉。
所以,在我们中华绵绵五千年的灿烂文明的背后,有着数不清的持道守德、以身殉国的仁人志士。
5.请给下面的材料拟写标题,并简述理由。
邓稼先同步练习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含解析)

邓稼先同步练习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含解析)1.邓稼先同步练习2022-2023学年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选择题1.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通过学习《邓稼先》一文,使我了解了邓稼先为我国核武器的研发做出的重大贡献。
B.纪录片《厉害了,我的国》展示了我国在各个领域所取得的举世瞩目的成就。
C.人的一生约有一半左右的时间都在思考,只不过成功者总在思考有意义的事。
D.一个人能否成为真正的阅读爱好者,关键在于青少年时期要培养阅读的兴趣。
2.下列语句中标点符号使用有误的一项是()A.对这一转变做出了巨大贡献的,有一位长期以来鲜为人知的科学家:邓稼先。
B.“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正好准确地描述了他的一生。
C.他没有小心眼儿,一生喜欢“纯”字所代表的品格。
D.事后我追想为什么会有那样大的感情震荡:是为了民族而自豪,还是为了稼先而感到骄傲?——我始终想不清楚。
3.对于下面这个句子的相关表述有误的一项是()邓稼先是中国几千年传统文化所孕育出来的有最高奉献精神的儿子。
A.句子中“邓稼先”“中国”“文化”都是名词。
B.句子中“传统文化”“孕育出来”“奉献精神”都是偏正短语。
C.这个句子是陈述句。
D.这个句子的主干是∶邓稼先是儿子。
4.下列句子中成语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A.奥本海默是一个拔尖的人物,锋芒毕露。
B.张将军称他为“‘两弹’元勋”,他是当之无愧的。
C.当时,他是美国家喻户晓的人物,因为他曾成功地领导战时美国的原子弹制造工作。
D.他的事迹,如此地感人,我们觉得应该可歌可泣。
二、基础知识综合5.默读课文填空。
(1)快速阅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概括六部分的内容。
第一部分:邓稼先是一位对祖国、对民族的发展有巨大贡献的杰出的科学家。
第二部分:简单介绍邓稼先的____________和巨大贡献。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1邓稼先作业设计(含解析)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1邓稼先作业设计(含解析)XXX一、填空题1.给加着重号的词语注音,根据注音写出相应的词语。
(1)他不分昼夜地拼命研究,甚至忘记了吃饭睡觉。
..(2)那殷红的鲜血,将小小的河流染红了;那坦克大炮,将原本宽阔美..丽的草原炸平了。
(3)XXX是中华民族核武器事业的奠基人和开拓者,是“两弹”(yuán xūn)。
(4)建立和完善(xuǎn pìn)机制,是提高教师队伍素质的关键。
二、选择题(共3小题,每小题分,满分分)2.下列句子中,加着重号的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A.为了还原新加坡前总理XXX的真实形象,小编搜集了一些XXX鲜为人知的小故事。
....B.说起XXX,这是日本侵华史上一名当之无愧的人物。
....C.他立下过军事奇功,也遭遇过四面楚歌,是一个可歌可泣的悲剧英雄形象。
....D.在西方XXX国家里,《》是一部家喻户晓、妇孺皆知的书,也是多数人必读的....一部书。
3.下列各项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无国界医生组织是一个由各国专业医学人员组成的于1971年在巴黎成立的国际性志愿者组织。
B.《朗读者》是XXX主持人XXX酝酿筹备接近一年的文化情感类节目,节目每期有一个主题词,嘉宾围绕主题词朗读一段曾经激励自己、改变自己甚至打动自己的文字。
C.XXX在最后一场比赛中,与XXX、XXX、XXX强强PK,以317分获得攻擂,最后战胜XXX,成为冠军。
D.“一带一路”战略构想的提出,契合沿线国家的共同需求,为沿线国家优势互补、开放发展开启了新的机遇之窗。
4.给下列句子排序,最合理的一项是()①那时,“国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理念深入每小我心中,生根、发芽、成效,并代代相传。
②我们古圣先贤的教育不愧是做人扎根的教育。
1③他们为国为民不惜舍生忘死。
④古时儒学盛行时,每个学子都有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理想和理想。
⑤同样经受过外国列强的侵犯,但就是国人这种为国家忠心不二、鞠躬尽瘁的爱国精神,坚定保全了我们民族的尊严和命脉。
【初中语文】部编版七年级下册课时作业(一B)[1 邓稼先](练习题)
](https://img.taocdn.com/s3/m/1391dc3e657d27284b73f242336c1eb91a373362.png)
部编版七年级下册课时作业(一B)[1 邓稼先](880) 1.阅读下面语段,按要求完成后面的题目。
奥本海默是一个拨尖的人物,锋芒毕露。
他二十几岁的时候在德国哥廷根镇做玻恩的研究生。
玻恩在他晚年所写的自传中说,研究生奥本海默常常在别人做学术报告时(包括玻恩做学术报告时)打断报告,走上讲台拿起粉笔说:“这可以用底下的办法做得更好……”我认识奥本海默时他已四十多岁了,已经是妇孺皆知的人物了,打断别人的报告,使演讲nán kān的事仍然时有发生,不过比起以前要少一些。
配服他、yǎng mù他的人很多,不喜欢他的人也不少。
(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锋芒毕露.()妇孺.皆知()(2)根据拼音写汉字。
nánkān yǎngmù(3)语段中有两个错别字,请找出来并改正。
改为改为(4)“锋”字用音序检字法,应先查音序,再查音节。
2.在学完《邓稼先》一课后,你所在的班级将要编写一期以“两弹之星,民族之魂”为主题的手抄报,请你参与到活动中来。
(1)手抄报的“深情忆稼先”栏目,编录了同学们搜集到的几则相关材料。
请你联系这些材料,按要求把“小编插话”补充完整。
材料一一切伟大的、为人类做出巨大贡献的人,是能甘守寂寞之人,是信守“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人。
——杨振宁材料二踏遍戈壁共草原,二十五年前,连克千重关,群力奋战自当先,捷音频年传。
蔑视核讹诈,华夏创新篇,君视名利如粪土,许身国威壮河山,功勋泽人间。
——张爱萍悼邓稼先词材料三邓稼先患病后,仍坚持回到核试验基地。
在步履艰难之时,他坚持要自己去装雷管,并首次以院长的权威向周围的人下命令:“你们还年轻,你们不能去!”小编插话:在挚友的眼中,你是绽放生命之花的高山雪莲,(2)结合课文内容,仿照示例,为邓稼先写一则颁奖词。
【示例】钱学森:中国航天事业奠基人颁奖词:在他心里,国为重,家为轻,科学最重,名利最轻。
5年归国路,10年两弹成。
开创祖国航天,他是先行人,披荆斩棘,把智慧锻造成阶梯,留给后来的攀登者。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1课《邓稼先》同步练习题(附答案)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1课《邓稼先》同步练习题(附答案)一、双基积累1.下列加点字注音全对的一项是()A.开拓.(tuò)宰.割(zǎi)燕.然(yàn)B.难堪.(kān) 筹.划(chóu) 殷.红(yīn)C.元勋.(xūn) 呼啸.(xiào) 彷徨.(huánɡ)D.萦.带(yínɡ) 挚.友(zhì) 无垠.(yén)2.下列语句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邓稼先始终站在中国原子武器设计制造和研究的第一线,领导许多学者和技术人员,成功地设计了中国的原子弹和氢弹。
B.在这期间他和于敏联合暑名写了一份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核武器发展的建议书。
C.和他谈话几分钟,就看出他是忠厚平实的人。
他真诚坦白,从不娇人。
D.青海、新疆,神密的古罗布泊,马革裹尸的战场,不知道稼先有没有想起过我们在昆明时一起背诵的《吊古战场文》。
3.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A.习近平于2013年10月18日会见加拿大总督约翰斯顿,称白求恩的事迹在中国家喻户晓....。
B.奥本海默是一个拔尖的人物,锋芒毕露....。
C.辽宁男曲主教练赵明俊赛后表示:“辽宁队队员的表现值得骄傲,我们是当之无愧....的冠军!”D.他乐于助人的事迹,如此地感人,我们觉得应该可歌可泣....。
4.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作者提到儿时从父亲那里学到的一首歌,是因为这首歌是激励热血男儿报效祖国的战歌,有利于表现邓稼先的伟大精神。
B.作者提及父亲诞生的时代,是“中华民族任人宰割的时代”,是为了再次强调中华民族曾经的历史悲哀。
C.作者说父亲“一生都喜欢这首歌曲”,是为了赞扬像父亲、邓稼先等中国几代知识分子振兴民族的崇高理想。
D.文章第五部分以“我不能走”为标题,是为了提示下文内容。
5.综合性学习。
学习了课文,班级将要开展“走近邓稼先”主题实践活动,请你参与。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邓稼先01积累与运用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同的一项是(C)A.强占/强弩之末露丑/锋芒毕露B.选聘/驰骋万里萦带/晶莹剔透C.殷红/家道殷实鲜艳/鲜为人知D.国粹/鞠躬尽瘁昆仑/美轮美奂(解析:A项qiáng/qiáng,lòu/lù;B项pìn/chěng,yíng/yíng;C项yān/yīn,xiān/xiǎn;D 项cuì/cuì,lún/lún。
)2.找出下列词语中的错别字并改正。
(1)奠基摇言至死不懈“摇言”应写为“谣言”(2)元勋仰慕热泪满匡“热泪满匡”应写为“热泪满眶”(3)背诵摄制马革果尸“马革果尸”应写为“马革裹尸”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当的一项是(B)A.为了还原新加坡前总理李光耀的真实形象,小编搜集了一些李光耀鲜为人知的小故事。
B.说起土肥原贤二,这是日本侵华史上一名当之无愧的人物。
C.他立下过军事奇功,也遭遇过四面楚歌,是一个可歌可泣的悲剧英雄形象。
D.在西方基督教国家里,《圣经》是一部家喻户晓、妇孺皆知的书,也是多数人必读的一部书。
(解析:B项“当之无愧”是褒义词,用在此句中不符合语境。
)4.在下面一段文字的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
我们古圣先贤的教育不愧是做人扎根的教育。
古时儒学盛行时,每个学子都有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抱负和理想,那时,“国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理念深入到每个人心中,生根发芽结果,并代代相传。
他们为国为民不惜舍生忘死,同样经受过外国列强的侵犯,但就是国人这种为国家忠心不二、鞠躬尽瘁的爱国精神,坚定保全了我们民族的尊严和命脉。
所以,在我们中华绵绵五千年的灿烂文明的背后,有着数不清的持道守德、以身殉国的仁人志士。
5.请给下面的材料拟写标题,并简述理由。
夜晚,远离市区的郑州动车段东动车所检修库内灯火通明。
夜幕中,一列列动车相继缓缓驶入,停在检修道上。
三层结构的检修平台,下为地沟,用于检测动车底部;中为悬空平台,用于停靠车体;上为“钢桥”,用于检测动车顶部。
身着工装、头戴安全帽的检修工各携工具,他们五人一小组,有的“上天”,有的“入地”,在动车入库的两个小时内,要把整列车的上上下下、里里外外检查一遍……动车就是“没有翅膀的飞机”,检修得像保养飞机一样精细。
虽然动车的设备可靠性很高,但“责任重于泰山”,不放过任何一个细节,才能确保每组列车上路前都达到“零故障、零缺陷、零误差”的要求。
标题:夜幕下的动车检修工;理由:因为它抓住具有特点的时间和主要人物拟题,言简意赅,感染力强。
6.根据要求,回答下面问题。
学习本文之后,同学们感叹万分。
于是,某班开展了“走近邓稼先”的主题实践活动。
现请你一起完成下面的题目。
(1)少年强,国家强;青春梦,中国梦。
请你依据下面一段文字,补写青春座右铭。
青春应立志为国。
范仲淹少有大志,以天下为己任,发奋苦读;“两弹元勋”邓稼先年轻时就立志要让中国变强盛,将自己毕生的心血奉献给了祖国的国防科研事业。
青春座右铭:以天下为己任发奋苦读,示例:让中国变强盛奉献毕生。
(2)假如让你穿越时空去采访邓稼先,请你在广泛收集资料的基础上设计两个问题,你会如何设计?示例:①请问在科研方面给您印象最深的事情是什么?②请您对我们中学生说几句激励的话?(3)请仿照下面示例,为邓稼先写几句颁奖词。
示例:科学泰斗——钱伟长【获奖名片】赤子【颁奖词】从义理到物理,从固体到流体,顺逆交替,委屈不曲,荣辱数变,老而弥坚,这就是他人生的完美力学,无名无利无悔,有情有义有祖国。
仿写:中国人民的好儿子——邓稼先【获奖名片】爱国敬业【颁奖词】示例一:在他心里,国为重,家为轻,科学最重,名利最轻。
5年归国路,10年两弹成,是中国核武器研制工作的奠基者和开拓者。
他是先行人,披荆斩棘,把智慧锻造成阶梯,留给后来的攀登者。
他是知识的宝藏,是科学的旗帜,是中华民族知识分子的典范。
示例二:当大漠的苍茫点缀了蘑菇云的硝烟,当五星红旗升起在联合国的上空。
是他,长空铸剑,吼出雄狮的愤怒;是他,以身许国,写下山河的颂歌。
殷红热血,精忠报国,他是共和国忠诚的奠基人;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他是中华民族不倒的脊梁。
02课内精读阅读课文第三部分“邓稼先与奥本海默”,完成后面的题目。
7.前两段写“我”与邓稼先和奥本海默的关系有何作用?为了说明“我”对他们的情况非常熟悉,使后文的对比显得更真实可信和富有说服力。
8.邓稼先和奥本海默有哪些相同点和不同点?作者这样写的作用是什么?相同点:他们都是各自国家原子弹设计的领导人,都是各国的功臣。
不同点:性格和为人截然不同。
奥本海默锋芒毕露,爱出风头,令人难堪。
邓稼先忠厚朴实,真诚坦白,从不骄人。
作用:通过对比更生动形象地表现出邓稼先的性格品质和奉献精神。
9.结合上下文,说说下列句子的含义。
邓稼先是中国几千年传统文化所孕育出来的有最高奉献精神的儿子。
这句话是说邓稼先与锋芒毕露的奥本海默不同,他“是一个最不要引人注目的人物”,“忠厚平实”,“真诚坦白,从不骄人”,“没有小心眼儿,一生喜欢‘纯’字所代表的品格”,“是最有中国农民的朴实气质的人”。
中国几千年传统文化就讲究人与人之间关系和谐,和睦相处,讲究为人忠厚、谦虚、真诚、朴实。
邓稼先汲取了中国传统文化中这些优秀的部分,并变成了自己的气质品格。
10.结合选文说说邓稼先具有什么样的性格特征。
忠厚朴实,真诚坦白,从不骄人,心胸开阔。
03拓展阅读(原创)追忆“天眼”之父南仁东9月25日是中国“天眼”竣工一周年的日子。
已为“天眼”操劳二十多年的南仁东,却没等到这一天。
“咱们也建一个吧”“咱们也建一个吧。
”国际上提出要建平方公里阵列望远镜,时任中国科学院北京天文台副台长的南仁东则和几位同仁一起提议,可根据我国国情,建造我们自己的大望远镜。
从这句话开始,南仁东把自己与“天眼”牢牢绑在了一起。
“这二十几年,南老师没干别的。
”南仁东的学生甘恒谦说,这些年,南仁东的努力程度让常人难以想象。
为了找到最满意的地点,南仁东从几百张遥感地质图像里挑选出所有接近圆形的洼地,闷头钻进贵州的大山里。
他要拄着竹竿翻山越岭,到现场去勘察,这个洼地合不合适,距离嘈杂的闹市有多远。
“那几年南老师几乎踏遍了当地所有的洼地。
”甘恒谦说,南仁东爬的山路连那里的农民看了都摇头。
挑剔的南仁东最终相中了最圆的那个大坑——位于贵州平塘县的大窝凼。
然后,他正式提出利用喀斯特地形建造大型射电望远镜的设想。
为了推动工程立项,南仁东每次向相关部门汇报项目,都至少提前一个小时到达会场。
他担心因为一丁点儿意外而迟到。
那段时间,经常需要写个三五千字的项目介绍,要得很急。
南仁东就和同事一起在办公室,逐字逐句斟酌,常常弄到凌晨。
他怕稍有疏漏,影响项目的成败。
对每个细节都了如指掌夜以继日的付出,让这个恢宏的望远镜工程在南仁东的头脑中逐渐成形。
2007年,FAST终于正式立项。
南仁东更拼命了。
这个巨大的工程需要攻克太多难关,南仁东常常无暇顾及自己的身体。
为了节省时间,中午他总是随便吃点饼干、方便面完事。
遇到特别有难度的事,南仁东会长时间沉默不语。
FAST开始建造时,大家发现,南仁东总能很快找到问题的关键所在。
“南老师对FAST是如此了解,从最初讨论到每一个细节设计,所有关键技术他都了如指掌。
”岳友岭说。
岳友岭参与了FAST工程钢索设计部分。
FAST上的钢索需要伸缩变形,这就需要计算钢索的耐疲劳程度。
岳友岭记得,刚开始大家根据FAST 30年的寿命初步预估,钢索需要承受约600万次拉伸。
南仁东却算出了另一个答案:200万次。
后来大家经过多次计算模拟,发现南仁东是对的,600万次的估计远远超出寿命所需,是不合理的。
“钢索应该用什么样的钢,钢索接头部分用什么技术解决,用什么样的工艺支撑FAST 的外形,南老师都一清二楚。
”岳友岭回忆。
在设计FAST馈源舱时,最初有4个塔和6个塔等多种设想,但馈源舱的姿态调整一直不能满足科研需求。
南仁东曾提出,设计一个带有流体配重的馈源舱。
“这是个非常好的构想,需要极有创造力才行。
很难有人想到,用这么简单的设计来应对如此复杂的难题。
”甘恒谦说,虽然南仁东的提议因为过于超前而最终未被采用,但这件事让他对南老师在工程方面的造诣佩服得五体投地。
青丝熬成白发作为首席科学家,南仁东主导和参与了FAST项目每个环节,带领FAST渡过一次又一的次危机。
学生们知道,巨大的“天眼”里,熔铸了南仁东的心血,更熔铸了他的感情。
去年9月FAST竣工仪式上,一段宣传片介绍了FAST二十几年来从无到有的历程。
岳友岭从视频中看到了南仁东二十多年前的照片,感慨万千:“南老师拄着竹竿,翻山越岭为FAST选址时,头发和胡子还是黑的。
”如今,世界上单口径最大的射电望远镜已向苍穹睁开“天眼”,而为它把青丝熬成白发的那个人,却永远闭上了双眼。
也许,他只是太累了。
也许,他只想化作星辰,与“天眼”长伴!11.仔细阅读文章,说说“天眼”的建成经历了哪几个过程。
(4分)【梳理文章情节】提议→选址→立项→建造→竣工(一空1分)12.文中引用甘恒谦、岳友岭的话,有什么作用?(4分)【引用的作用】甘恒谦是南仁东的学生,岳友岭是南仁东的同事,他们更熟悉南仁东的生活、工作状况,(2分)引用他们的话使文章更有说服力,更能体现南仁东制造“天眼”的不易和他精益求精、迎难而上的可贵精神。
(2分)13.赏析文中画线的句子。
(4分)【赏析重要句子】南老师拄着竹竿,翻山越岭为FAST选址时,头发和胡子还是黑的。
这句话运用语言描写,(1分)通过岳友岭的感慨侧面表现了南仁东为造“天眼”付出的艰辛之大。
(3分)14.结合具体内容,说说南仁东具有哪些优秀的品质。
(4分)【分析人物形象】【详见本页“学法点津”】①国际上提出要建平方公里阵列望远镜,南仁东就提议“咱们也建一个吧”,体现了他胸怀祖国、敢为人先、具有远见卓识的优秀品质。
②不辞辛苦,亲自到贵州大山里勘察;为了节省时间,中午总是随便吃点饼干、方便面完事,体现了他淡泊名利、无私奉献、吃苦耐劳的优秀品质;③汇报项目至少提前一个小时到达会场,对细节了如指掌,多次计算模拟,体现了他鞠躬尽瘁、科学严谨的优秀品质。
(任答两点,意思对即可。
结合具体内容1分,品质1分)把握人物形象对于写人记事的文章,只有把握了人物形象,才能更深刻地理解文章的思想内容。
因此,把握人物形象是学习记叙文需要重点掌握的一个知识点。
【典型例题】阅读课文第四部分,说说你从邓稼先对“谣言”的亲自调查中,感受到他具有怎样的精神品质?【参考答案】实事求是的品质和强烈的民族自尊心。
【技法点睛】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把握人物形象:1.抓住主要事件。
根据主要事件提炼出人物的性格、精神、品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