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大学分析化学第五版总结54页PPT
《分析化学》(第5版)(上下册) 武汉大学 下册 08-1

Ox + ne- = Red
以还原形式表示,规定金属电极与标准
氢电极组成电池时,金属带静电的符 号为正电荷时,则其电极电位 为正值,金属带负电荷时,则 其电极电位为负值。 推广之,任何
两电极组成的电池,正者即为“正极”,负 者即为“负极”。
的电极体系。它能间接反映与该金属离子生 成难溶盐(或络离子)的阴离子的活度。
AgCl + e-
Ag +Cl-
Ag(CN)-2 +e-
Ag + 2CN2-
这类电极主要有AgX及银络离子,EDTA络
离子,汞化合物等。甘汞电极属此类。
(3) 第三类电极
是指金属及其离子与另一种金属离子具有 共同阴离子的难溶盐或难离解的络离子组成 的电极体系,典型例子是草酸盐:
(3)电解质位于两电极之间。 (4)气体或均相电极反应,反应本身不能直接作电极,
要用惰性材料作电极,以传导电流,在表示图中要指 出何种电极材料(如Pt, Au, c等)。 (5)电池中的溶液应注明浓(活)度,如有气体则应注 明压力,温度,若不注明系指摄氏25oC和1大气压。
3.电极反应称呼及正负电极的关系
其溶液pH值与H+的浓度C和溶液离子强度I有 关,采用相对方法 测定 ,电池式为:
Pt,H2(1atm)︱H+‖KCl(饱和~4mol/L)︱Hg2Cl2,Hg
而可推得:
RT
EXESC EFlnHXEj
ES ESCERFTlnHSEj
pH XpH S(ER XlTE n1s)F 0
这就是pH值的实用定义。未知pH值只是标准 pH值的相对值,所以没有明确的热力学意义 。
分析化学第五版48页PPT

谢谢!
51、 天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之 事 常成 于困约 ,而败 于奢靡 。——陆 游 52、 生 命 不 等 于是呼 吸,生 命是活 动。——卢 梭
53、 伟 大 的 事 业,需 要决心 ,能力 ,组织 和责任 感。 ——易 卜 生 54、 唯 书 籍 不 朽。——乔 特
分析化学第五版
36、如果我们国家的法律中只有某种 神灵, 而不是 殚精竭 虑将神 灵揉进 宪法, 总体上 来说, 法律就 会更好 。—— 马克·吐 温 37、纲纪废弃之日,便是暴政兴起之 时。— —威·皮 物特
38、若是没有公众舆论的支持,法律 是丝毫 没有力 量的。 ——菲 力普斯 39、一个判例造出另一个判例,它们 迅速累 聚,进 而变成 法律。 ——朱 尼厄斯
55、 为 中 华 之 崛起而 读书。 ——周 恩来
(完整word版)武汉大学分析化学总结

1。
绝对误差:测量值与真实值之间的差值,即,误差越小,表示测量值与真实值越接近,准确度越高;反之,误差越大,准确度越低。
当测量值大于真实值时,误差为正值,表示测定结果偏高;反之,误差为负值,表示测定结果偏低.相对误差:指绝对误差相当于真实值的百分率,表示为:,相对误差有大小,正负之分.2. 偏差(d)表示测量值(x)与平均值()的差值:。
平均偏差:单次测定偏差的绝对值的平均值:单次测定结果的相对平均偏差为:。
3。
单次测定的标准偏差的表达式是:相对标准偏差亦称变异系数: .4. 精密度5。
设测量值为A,B,C,其绝对误差为相对误差为,标准偏差为,计算结果用R表示,R 的绝对误差为,相对误差为,标准偏差为.⑴系统误差的传递公式①加减法:若分析结果的计算公式为,则. 如果有关项有系数,例如,则为 .②乘除法:若分析结果的计算公式,则,如果计算公式带有系数,如,同样可得到. 即在乘除运算中,分析结果的相对系统误差等于各测量值相对系统误差的代数和.③指数关系:若分析结果R与测量值A有如下关系,其误差传递关系为,即分析结果的相对系统系统误差为测量值的相对系统误差的指数倍。
④对数关系:若分析结果R与测量值A有下列关系,其误差传递关系式为.⑵随机误差的传递,随机误差用标准偏差s来表示最好,因此均以标准偏差传递。
①加减法:若分析结果的计算是为R=A+B-C,则.即在加减运算中,不论是相加还是相减,分析结果的标准偏差的平方(称方差)都等于各测量值的标准差平方和.对于一般情况,,应为。
②乘除法:若分析结果的计算式为,则,即在乘除运算中,不论是相乘还是相除,分析结果的相对标准偏差的平方等于各测量值的相对标准偏差的平方之和。
若有关项有系数,例如,其误差传递公式与上式相同。
③指数关系:若关系式为,可得到。
④对数关系:若关系式为,可得到.6。
如果分析结果R是A,B,C三个测量数值相加减的结果,例如,则极值误差为,即在加减法运算中,分析结果可能的极值误差是各测量值绝对误差的绝对值加和。
武汉大学《分析化学》(第5版)(上册)笔记和课后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

武汉大学《分析化学》(第5版)(上册)笔记和课后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目录内容简介目录第1章概论1复习笔记2课后习题详解1.3名校考研真题详解第2章分析试样的采集与制备1复习笔记2课后习题详解2.3名校考研真题详解第3章分析化学中的误差与数据处理1复习笔记2课后习题详解3.3名校考研真题详解第4章分析化学中的质量保证与质量控制1复习笔记2课后习题详解4.3名校考研真题详解第5章酸碱滴定法1复习笔记2课后习题详解5.3名校考研真题详解第6章络合滴定法1复习笔记2课后习题详解6.3名校考研真题详解第7章氧化复原滴定法1复习笔记2课后习题详解7.3名校考研真题详解第8章沉淀滴定法和滴定分析小结1复习笔记2课后习题详解8.3名校考研真题详解第9章重量分析法1复习笔记2课后习题详解9.3名校考研真题详解第10章吸光光度法1复习笔记2课后习题详解10.3名校考研真题详解第11章分析化学中常用的别离和富集方法1复习笔记2课后习题详解11.3名校考研真题详解第第1章概论1.1复习笔记一、分析化学的定义分析化学是开展和应用各种理论、方法、仪器和策略以获取有关物质在相对时空内的组成和性质的信息的一门科学,又被称为分析科学。
二、分析方法的分类与选择1.分类〔1〕按分析要求定性鉴由哪些元素、原子团或化合物所组成。
定量测定中有关成分的含量。
结构分析:研究物质的分子结构、晶体结构或综合形态。
〔2〕按分析对象无机分析、有机分析。
〔3〕按测定原理化学分析:以物质的化学反响及其计量关系为根底,如重量分析法和滴定分析法等。
仪器分析:通过测量物质的物理或物理化学参数进行分析,如光谱分析、电化学分析等。
〔4〕按试样用量常量分析、半微量分析、微量分析、超微量分析。
〔5〕按工作性质例行分析、仲裁分析。
2.分析方法的选择对分析方法的选择通常应考虑以下几方面:〔1〕测定的具体要求,待测组分及其含量范围,欲测组分的性质;〔2〕获取共存组分的信息并考虑共存组分对测定的影响,拟定适宜的别离富集方法,以提高分析方法的选择性;〔3〕对测定准确度、灵敏度的要求与对策;〔4〕现有条件、测定本钱及完成测定的时间要求等。
武汉大学分析化学课件

荧光分析法是一种基于荧光物质与激发光的相互作用 的定量分析方法,通过测量荧光物质在特定波长光辐 射激发下的荧光发射强度来测定物质含量。
详细描述
荧光分析法具有高灵敏度、高选择性、低检测限等优 点,广泛应用于生物、医学、环境等领域。该方法的 基本原理是荧光物质在受到特定波长的光辐射激发后 ,会产生荧光发射,荧光发射的强度与荧光物质含量 成正比。通过测量荧光发射的强度,可以确定荧光物 质含量。荧光分析法可以通过直接测量荧光发射强度 或通过荧光光谱分析来进一步确定荧光物质的成分和 结构信息。
滴定分析是一种通过滴加标准溶 液来测量待测物质含量的方法, 其原理基于化学反应的定量关系
。
滴定类型
根据滴加标准溶液的方式和反应类 型的不同,滴定分析可分为酸碱滴 定、络合滴定、氧化还原滴定等。
滴定分析计算
通过滴定曲线、计量点、滴定误差 等参数,可以计算出待测物质的含 量。
重量分析法
重量分析原理
重量分析是一种通过测量 沉淀物的质量来确定待测 物质含量的方法。
实验操作规范
实验器材的使用
正确使用实验器材,确保其功能正常、准确 。
实验操作的准确性和规范性
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进行实验,确保数据的可 靠性和准确性。
实验试剂的管理
合理保存、取用实验试剂,避免试剂污染或 失效。
实验记录的规范性
及时、准确地记录实验数据和现象,为后续 数据处理和分析提供依据。
实验数据处理与分析
武汉大学分析化学 课件
目录
• 绪论 • 分析化学基础 • 化学分析法 • 仪器分析法 • 实验技能与操作 • 分析化学的应用
01
CATALOGUE
绪论
分析化学的定义和重要性
分析化学武汉大学第五版课件全

2 分析化学与分析方法
分析化学是研究分析方法的科学,一个完整具 体的分析方法包括测定方法和测定对象两部分 没有分析对象,就谈不到分析方法,对象与方 法存在分析化学或者分析科学的各个方面 分析化学三要素――理论、方法与对象 反映了科学、技术和生产之间的关系 高校和科研单位、仪器制造部门和生产单位的 合作反映了分析化学三要素之间的关系
3 气体试样
用泵将气体充入取样容器;采用装有固体吸附 剂或过滤器的装置收集;过滤法用于收集气溶 胶中的非挥发性组分
固体吸附剂采样:是让一定量气体通过装有吸 附剂颗粒的装置,收集非挥发性物质
大气试样,根据被测组分在空气中存在的状态 (气态、蒸气或气溶胶)、浓度以及测定方法的 灵敏度,可用直接法或浓缩法取样
d.置换滴定法 络合滴定多用
4 基准物质和标准溶液
基准物质: 能用于直接配制和标定标准溶液的物质。 要求:试剂与化学组成一致;纯度高;稳定;摩尔 质量大;滴定反应时无副反应。
标准溶液: 已知准确浓度的试剂溶液。 配制方法有直接配制和标定两种。
标准溶液浓度计算
a. 直接配制法 称一定量的基准物质B(mB g)直接溶于一定
试样多样化,不均匀试样应,选取不同部位进行 采样,以保证所采试样的代表性。
土壤样品: 采集深度0-15cm的表地为试样,按3点式(水田出口, 入口和中心点)或5点式(两条对角线交叉点和对角线 的其它4个等分点)取样。每点采1-2kg,经压碎、风 干、粉碎、过筛、缩分等步骤,取粒径小于0.5 mm 的样品作分析试样。
2 经典定量分析方法
重量法: 分离 称重 沉淀法、气化法和电解法等
滴定分析法:又称容量分析法 酸碱滴定法、 络合滴定法 氧化还原滴定法、沉淀滴定法
武汉大学分析化学(第五版)总结

分析化学(第五版)总结分析化学(第五版)总结第1章绪论分析化学的定义分析化学是发展和应用各种理论、方法、仪器和策略以获取有关物质在相对时空内的组成和性质的信息的一门科学分类标准任务定性分析鉴定物质化学组成(元素、原子团、化合物)定量分析测定物质中有关成分的含量结构分析确定物质化学结构(分子、晶体、综合形态)原理化学分析定义以化学反应为为基础的分析方法分类定性分析定量分析重量分析用称量方法求得生成物W重量滴定分析从与组分反应的试剂R的浓度和体积求得组分C的含量特点仪器简单,结果准确,灵敏度较低,操作繁琐,分析速度较慢,适于常量组分分析(质量分数在1%以上)仪器分析定义以物质的物理或物理化学性质为基础建立起来的分析方法特点灵敏,快速,准确,易于自动化,仪器复杂昂贵,适于微量、痕量组分分析对象无机分析、有机分析、冶金分析、地质分析、环境分析、药物分析、生物分析用量用量及操作规模常量分析>100mg>10ml半微量10~100mg10~1ml微量0.1~10mg0.01~1ml超微量<0.1mg<0.01ml待测组分含量常量分析>1%微量分析0.01%~1%痕量分析<0.01%超痕量分析约0.0001%分析的性质例行分析一般分析实验室对日常生产流程中的产品性质指标进行检查控制的分析仲裁分析不同企业部门间对产品质量和分析结果有争议时,请权威的分析测试部门进行裁判的分析分析方法的选择测定的具体要求,待测组分及其含量范围,欲侧组分的性质获取共存组分的信息并考虑共存组分对测定的影响,拟定合适的分离富集方法,以提高分析方法的选择性对测定准确度、灵敏度的要求与对策现有条件、测定成本及完成测定的时间要求等1.5.1分析化学的过程取样(采样、处理与分解)要使样品具有代表性,足够的量以保证分析的进行试样的制备(分离、富集)掩蔽加掩蔽剂富集沉淀分离、萃取分离、离子交换分离、色谱分离等分析测定要根据被测组分的性质、含量、结果的准确度的要求以及现有条件选择合适的测定方法。
分析化学(第五版)复习提纲PPT文档共41页

6、法律的基础有两个,而且只有两个……公平和实用。——伯克 7、有两种和平的暴力,那就是法律和礼节。——歌德
8、法律就是秩序,有好的法律才有好的秩序。——亚里多德 9、上帝把法律和公平凑合在一起,可是人类却把它拆开。——查·科尔顿 10、一切法律都是无用的,因为好人用不着它们,而坏人又不会因为它们而变得规矩起来。——德谟耶克斯
▪
29、勇猛、大胆和坚定的决心能够抵得上武器的精良。——达·芬奇
▪
30、意志是一个强壮的盲人,倚靠在明眼的跛子肩上。——叔本华
谢谢!
41
▪
26、要使整个人生都过得舒适、愉快,这是不可能的,因为人类必须具备一种能应付逆境的态度。——卢梭
▪
27、只有把抱怨环境的心情,化为上进的力量,才是成功的保证。——罗曼·罗兰
▪
28、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孔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决于尾数部分的位数,整数部分只代表方次 如:pH=11.02 [H+]=9.6×10-12 二位
3.3 分析化学中的数据处理
• 3.3.1 随机误差的正态分布
• 3.3.2 少量数据的统计处理
t 分布曲线 t xx n
sx
s
平均值的置信区间
xtsx
活度常数、浓度常数、混合常数
5.1.3溶液中的其他相关平衡
物料平衡
电荷平衡 质子条件
强酸(碱)+弱酸(碱)
弱酸(碱)+弱酸(碱) 共轭酸碱对
5.2.酸碱组分的平衡浓度与分布分数δ
5-3.水溶液中pH的计算 计算公式
1.强酸(碱)溶液: 2.一元弱酸(碱)溶液 3.多元酸(碱)溶液 4.混合酸(碱)溶液 5.两性物质
第三章 分析化学中的误差与 数据处理
3.1分析化学中的误差
3.1.1 准确度与精密度 3.1.2 误差与偏差
3.1.2.1 基本概念 3.1.2.2 误差:
绝对误差 相对误差
3.1.2.3 偏差
平均值 平均偏差 标准偏差
样本
总体
x
d
1 n
n
|
i1
xi
x|
xi
n
s
(xi x)2
5.4: 缓冲溶液
缓冲溶液pH值的计算 缓冲溶液的选择原则
5.5: 酸碱指示剂
指示剂变色原理 理论变色点: 理论变色范围 指示剂的选择原则
影响指示剂变色因素
5.6: 酸碱滴定法原理
滴定曲线,sp前,sp时,sp后pH计算 突跃范围,指示剂选择原则 准确滴定判别式 分别滴定判别式
5.7:终点误差
xHale Waihona Puke ts nta,f3.4 显著性检验
t检验法 ta,f
F检验法
F表 Ff大,f小
f大-指s大的自由度 f小-指s小的自由度
3.5异常值的检验
1、4 d 法 将可疑值除外,求其余数据的平均值和平均偏差 2. Q 检验法 Q表=Qn,P
3、格鲁布斯(Grubbs)法
T表=Tα,n
包 括 可 疑 值 在 内 的 平 均 值
乙二胺四乙酸(EDTA)的结构与性质
EDTA螯合物的结构与性质 6.2.络合物的平衡常数
稳定常数 累积稳定常数 质子化常数 分布分数
6.3: 副反应系数和条件稳定常数
MY
M (O H )
Y (H )
M (L ) 1 1 [L ]2 [L ]2 .....n [L ]n
Y(N) 1KNY[N]
强碱滴定一元弱酸
10pH 10pH
Et
K a
K
Csp HA
100%
w
强酸滴定一元碱酸
∵△pH=pHep -pHsp
Cep HCl
BCH spCl
c0 2
10pH 10pH
Et
100%
Kb K
Csp BOH
w
滴定多元酸和混合酸
5.8: 酸碱滴定法应用
第6章:络合滴定法
6-1 分析化学中常用的络合物
3.6:提高分析结果准确度的方法
3.6.1.选择合适的分析方法 3.6.2.减少测量误差 3.6.3. 增加平行测定次数,减小随机误差 3.7.4.消除测量过程中的系统误差
第5章:酸碱滴定法
5.1:溶液中的酸碱反应与平衡
5.1.1.离子的活度和活度系数 5.1.2.溶液中的酸碱反应与平衡常数
酸碱共轭关系
待测组分的含量
按测定
常量组分分析 (>1%)
原理分
微量组分分析 (0.01%~1%)
痕量组分分析 (<0.01%)
超痕量组分分析 (约0.0001%)
化学分析 仪器分析
1-3 分析化学发展简史与发展趋势
第二章 定量分析化学概论
2-1 定量分析法概述
一、分析过程的基本步骤 取样 试样的预处理 测定
n1
(xi )2
n
0 .7 9 7 9 0 .8
3.1.3误差的分类
系统误差(可测误差): 由比较固定的原因引 起的误差
来源: 1.方法误差:方法本身造成的 2.仪器误差:仪器本身的局限 3.试剂误差:试剂不纯 4.操作误差:操作不正确 5.主观误差:操作习惯,辨别颜色读刻度的
差别 特点:重复性,单向性,可测性
1-2 分析方法的分类与选择
定性分析
无机分析
分析任务 定量分析 分析对象 有机分析
结构分析
生物分析
常量分析 (>100mg or 10mL) 样品用量 半微量分析 (10~100mg or 1~10mL)
微量分析 (0.1~10mg or 0.01~1mL)
超微量分析 (<0.1mg or <0.01mL)
➢基准物质
(一)基准物应满足的条件(5点)
(二)常用基准物质:
➢标准溶液:浓度准确已知的溶液
标准溶液的配制与标定
2-4滴定分析中的计算
2.4.1.溶液浓度的表示
基本单元的选择 滴定度T
2.4.2.滴定剂与被滴物质之间的计量关系:
2.4.3标准溶液浓度的计算 2.4.4.待测组分含量的计算: 2.4.5.滴定分析计算示例
(4位)
3.6×103 (2位)
3.60×103 (3位)
3.6000×103 (5位)
5. 无限位 :
例如:
1 , 25 , 10 2 250 1000
6. 改变单位不改变有效数字的位数: 0.0250g→25.0mg→2.50×104μg
7. 各常数视为“准确数”,不考虑其位数: M,e,π …
系统误差影响结果的准确度
随机误差:随机偶然,难以控制,不可避免
来源:偶然性因素 特点:原因、方向、大小正负不定,不可测
随机误差影响结果的精密度
3.2:有效数字及运算规则
“0”的双重意义: (1)普通数字使用是有效数字:20.30mL 四位 (2)作为定位不是有效数字:0.02030 四位
例如: 1.0005
二、定量分析结果的表示
分析结果的 计算与评价
1. 待测组分的化学表示形式 2. 被测组分含量的表示方法
2-2 滴定分析法概述
基本术语 滴定:滴定剂:指示剂:滴定终点(ep):
化学计量点(sp):终点误差(Et):
滴定分析的特点及主要方法 滴定分析对化学反应的要求及主要滴定方式
2-3 基准物质与标准溶液
0.5000, 31.05% 0.0540, 1.86 0.0054, 0.40% 0.5, 0.002%
五位有效数字 四位有效数字 三位有效数字 两位有效数字 一位有效数字
3. 首位是8或9时,有效数字可多算一位
例如: 83.96% 5位有效数字
0.0998 4位有效数字
4. 不确定
例如: 3600
Y Y(H) Y(N)1
1 M M (O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