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美术(人美版)】人作与天开——中国古典园林艺术-教学设计 (1)
高一【美术(人美版)】人作与天开——中国古典园林艺术-教学设计 (1)

高一【美术(人美版)】人作与天开——中国古典园林艺术-教学设计 (1)教学设计课程基本信息:课题:人作与天开—中国古典园林艺术教科书:《美术鉴赏》(XXX,2019年7月)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理解中国古典园林“虽由人作、宛自天开”的基本特征,了解“叠山理水”原则,掌握园林鉴赏基本方法,认识本地有代表性的园林及其构成要素,能讲述要素对园林造景的重要性。
过程与方法:通过老师的任务引领,以具体的园林景色为对象,探讨园林意境和造景手法,探讨园林意境与绘画、文学之间的关系,交流其中的文化内涵与寓意,感受“虽由人作宛自天开”的造园理念。
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课堂专题鉴赏,认识中国园林艺术深邃的人文内涵和美感所在,增进文化自信,形成开放包容的文化情怀。
深刻认识苏州古典园林产生的文化根源,理解和传承中华传统文化中的精髓,正确认知其在中国文化和生活中的地位,逐步增强民族文化自信,树立能自觉维护传统文化遗产的意识,学会从审美角度进行评价和思考。
教学重点:了解中国古典园林如何处理人与自然环境、传统文化和审美意识等因素的关系,培养初步的鉴赏能力与基本的艺术素养,逐步建立自己的审美观。
教学过程:导入:我们生活在城市里居住在高楼大厦中,节假日我们会去附近公园甚至外出旅行拥抱自然,我们的家里也会摆放花卉盆景引入自然元素。
同学们你们理想的家园是什么样子的呢?“春来遍是桃花水,不辨仙源何处寻”是XXX《桃源行》里的诗句取材于XXX的《桃花源记》,这是古人对理想家园的描述。
主题介绍:人作与天开—中国古典园林艺术。
中国古典园林分皇家园林和私家园林,对比图片园林的组成要素,了解繁体字“园”包含的内容,探讨皇家园林和私家园林的区别与共同之处。
教学重点:了解中国古典园林如何处理人与自然环境、传统文化和审美意识等因素的关系,培养初步的鉴赏能力与基本的艺术素养,逐步建立自己的审美观。
教学难点:理解传统园林中包含的自然观与意趣以及园林艺术背后更深层的文化内涵。
高一【美术(人美版)】《人作与天开——中国古典园林艺术》【教案匹配版】最新国家级中小学精品课程带视频

高中美术
高中美术高一上册
中国古典园林的概念与种类
园林的概念:是文人、画家、造园 匠师们饱含着对自然山水美的渴望和追 求,在有限的空间范围内创作出来的综 合艺术品。
园林的种类:皇家园林如颐和园、圆 明园、承德避暑山庄等;私家园林如拙 政园、网师园、留园、寄畅园等。
高中美术高一上册
对比皇家园林和私家园林它们的组成要素是什么? 造园手法有哪些区别与共同之处呢?
廊
亭
舫
高中美术
高中美术
高中美术高一上册
高中美术高一上册
园林建筑的功用
厅、堂、馆、斋——生活起居;亭、 台、楼、阁、榭、轩、舫——游览、赏景; 廊、桥——联系交通、联结景点;园墙、 园窗、园门——围护、分隔空间。
高中美术
高中美术
高中美术高一上册
任务二:观赏寄畅园 里的亭子,请你展开想象 亭子在园林中起什么作用?
园林是开放性的 艺术,亭子突破了建 筑的封闭性。在调动 观赏者的想象力时, 也会达到空间意境的 飞动之美。
高中美术高一上册
任务三:观看拙政园、留园俯瞰图,说说园林 中建筑的布局有何特点?
高中美术
拙政园
留园
高中美术高一上册
总结
高中美术
园林建筑的妙趣表现在形制多样、古香古色, 虽然是人力所为,但是有自然天成的妙趣,表达 了中国古典园林崇尚自然局、地形 地貌等客观因素以及人在游憩中的功能需要和情 感、精神追求来确定。是心灵、建筑、自然的融 合,反映了中国传统文化中“天人合一”的思想。
高中美术
高中美术高一上册
醉白池
高中美术高一上册
任务四:园林 里的都有哪些主要 的动植物?园林植 物的选择有何用意? 动植物对于营造园 林的诗情画意有何 作用?
4.2人作与天开中国古典园林艺术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美术人美版美术鉴赏

人作与天开——中国古典园林艺术导入:展示《汉宫春晓图》(仇英)与《苏州园林长廊》图。
提问:引导学生观察,这两幅图片在视觉感受上最大的区别是什么呢?对,一个是平面二维的,一个是三维立体的真实景色。
都表现了园林的优美景色。
其实,中国的园林和绘画从来都是相辅相成的。
园林也是我们上节课学的中国建筑文化中的一种,是最精妙的组成部分。
董其昌说过:“公之园可画,而余家之画可园。
”寓园可画,寓画于园。
今天我们带来对中国古典园林的好奇心,感受他们带来的魅力,来学习新课《人作与天开——中国古典园林艺术》新授:环节一:让同学们欣赏短片园林建筑《苏州园林》、《颐和园》。
提问:视频播放完了,请同学们想一想对比一下,这两组视频在体势上表现得有何不同不同呢?咱们可以从书中找一找答案。
师:这位同学总结的不错。
在中国园林中,主要分为皇家园林与私家园林两大类。
皇家园林就像第一幅颐和园一样规模庞大,宏伟,占地面积大,建筑也是金碧辉煌,五彩缤纷采用大规模的实景林木,而私家园林主要是模仿自然,多采用人工的力量来建造自然的景色,像假山假水的运用,都是仿照皇家园林演变而来的小景园林山水。
在两汉之前,皇家园林占与主要地位,皇宫贵族用于彰显皇家威严与权力,到唐宋之后,私家园林发展很快,园林规模较小,而采用“移天缩地”的手法。
尤其是宋代,文人画盛行,酷爱在画中找寻情感寄托,文人们喜爱赏景游林,成为了一种高雅情趣,将情怀寄托在山水之中。
而这种把自然和人造的景物融为一体后,集中体现了中国古代园林艺术的特点和精华在于“虽由人作,宛自天开”(板书)环节二:“诗情画意”是中国园林的精髓,也是造园所追求的最高境界。
为达到这一目的,造园艺术家常利用古人诗文与造景相结合,我们刚才欣赏的短片中的苏州园林就是典型代表,像江南的私家园林一般规模不大,在景区划分和造景上追求细腻曲折丰富的变化。
它们讲究自然天成,不漏人工斧凿的痕迹,将一切按照自然美的规律来安排,就比如上节课讲到的斗拱,就是按照树枝一样的自然形态来表现的。
4.2人作与天开中国古典园林艺术教学设计-高中美术人美版美术鉴赏

《中国古典园林艺术》教学设计核心素养目标:通过对中国古典园林艺术的了解,加深对园林的了解,提高艺术修养,坚定中国传统文化立场,坚定文化自信,树立环保意识。
重难点:中国古典园林的概念、组成因素,还有分类和构景手法。
课堂活动:学生团结合作,积极创新,有意义园林的绘画。
教学过程一、开头:同学们,你们假期都去哪里旅游了,看看这视频,猜一下这是哪里?老师:是的,这是园林,今天老师和同学们一起进入园林,领略中国古典园林的美!播放视频,视频结束后,同学们你们思考一下,园林里面都有什么?是的,有的同学说植物、山石、水,还有?我们说,这就是中国的园林,园林它通常是以花、木、石头、水、廊、亭榭等为主要元素,经过人为的精心设计建造而成,供人们休息游玩的场所。
也被称为“城市中的山林”,表达了人们对大自然的向往。
有一种“不出城郭而获山水之怡,身居闹市而得林泉之趣”。
二、我们具体看一下园林的构成元素。
筑山,山石是园林的骨骼,古人喜欢石,按照一定的法则,中国古典园林以自然美为主旨,山和水是两个主要因素。
而山又是园林造景的主要手段,所以山被称之为“园林的骨架”,追求的是“透、漏、瘦、皱”有时还要“丑”,如杭州的绉云峰,因有深的皱纹而得名。
上海豫园的玉玲珑以千穴百孔、玲珑剔透而出众。
苏州的瑞云峰以体量特大姿态不同且遍布涡、洞而著称,冠云峰兼备透、漏、瘦于一石,亭亭玉立、高耸入云而被誉为江南四大名石之首。
理水,水是园林最富有灵气的要素,也是园林的血液,园无水不活。
供人们赏花观鱼,表现多水面平静如镜或烟波浩森的寂静深远的境界取胜。
三、中国古典园林的构成因素筑山、理水、植物、建筑、匾额楹联园林建筑是园林中最具有纯粹人为色彩的因素,它区别于其他建筑,寓情于景,触景生情,情景交融的境界。
园林中常常通过楹联匾额、刻石、书法、艺术、文学、哲学、音乐等形式表达景观的意境,从而使园林的构成要素富于内涵和景观厚度。
引导游者玩味,成为园林中重要的点缀品。
人作与天开——中国古典园林艺术 说课教案-2023-2024学年高中美术人美版(2019)美术鉴赏

人美版《美术鉴赏》第四单元主题二《人作与天开—中国古典园林艺术》说课课题《人作与天开—中国古典园林艺术》科目高中美术课型美术鉴赏课时 1 课时说课人一、说教材高中美术鉴赏模块第四单元主题二, 1 课时,其主要内容是中国古典园林的分类和造型特点,并从造景要素、功能、理念等几个角度鉴赏中国古典园林,理解其背后的传承文化思想。
引导学生关注社会,联系生活,在问题的驱动下,将美术的学习方法与一般的探究方法相统一。
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创设问题情境是美术学科素养本位课程中引发学习行为的根本动力。
培养学生在现实情境中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说学情1、高中学段的学生感知、记忆和想象能力的发展都进入到最佳时期。
2、能够联系一定的文化情境认识美术作品的意义、形式和风格特征,对中国著名古典园林有所了解。
3、不足之处:在一定程度上难以正确理解园林背后的传承文化思想。
4、根据学生情况,着重引导学生思考园林造园理念与哲学思想的关系。
三、说教学目标1、图像识图引导学生欣赏建筑的妙趣,自我感受品析园林意境之美。
2、美术发现对于园林布局进行分析讲解,合作展示叠山理水小景观,学生通过不同形式来表现所感所想,创作视觉形象。
3、审美判断引导学生评价鉴赏“与谁同坐轩”建筑妙趣,分析花窗借景手法,体味意境之美。
4、创意实践赏析园林之美,运用创意思维和创作方法,尝试创作有意义的园林美术作品。
5、文化理解赏析园林之美,分析匾额楹联文化,感受造园家和园主人的精神追求,深入理解园林和文化的关系。
四、说教学重点重点:了解中国古典园林的造景要素和功能之间的关系。
帮助学生培养基本的艺术修养,从而奠定在现实生活中对传统园林进行判断、辨别和思考的审美素养。
五、说教学难点难点:理解传统园林中包含的自然观与意趣以及园林艺术背后更深层的文化内涵。
理解中国古典园林“虽由人作,宛自天开”的造园理念。
六、说教学方法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主要采用启发式教学,多媒体展示法、讲授法、讨论法、演示法、情境法、任务驱动法、探究研讨法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合作、探究式的学习。
高中美术《宛自天开-古代园林艺术》说课稿(1)

高中美术《宛自天开-古代园林艺术》说课稿(1)关于说课的基本步骤有许多种,这里编辑为大家提供这篇高中美术《宛自天开—古代园林艺术》说课稿三5.06KB具有肯定打典型示范作用。
作为一名老师,说课是我们必备的技能,你会说课课吗?盼望这篇高中美术《宛自天开—古代园林艺术》说课稿三5.06KB能给你启发!《宛自天开-古代园林艺术》说课稿三各位评委老师,上午好!我是号考生,今日我说课的课题《宛自天开--古代园林艺术》。
我的说课设计一共分为五个部分,分别为:说教材,说教法,说学法,说教学过程和总体说明我为什么要这样上课。
首先我对本课教材进行分析:〔一〕说教材:1《古代园林艺术》是人教版一般高中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美术鉴赏》的第三课第二个课题。
在此之前,同学已经学习了美术鉴赏的知识和方法,这位本课题的学习起到铺垫作用。
另外学好这个课题为学好以后的《墓室壁画》打好理论基础,在教材中起到承上起下的作用。
因此本课题在《美术鉴赏》中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
2.依据本教材的结构和内容分析,结合着高中班级同学的认知结构及其心理特征,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知识目标:了解中国古代园林的种类、特点及代表性作品。
技能目标:培育同学自主、探究、合作、体验的学习技能,通过引导鉴赏,培育同学的鉴赏技能。
情感目标:赏析、评价园林建筑,激发同学喜爱本民族传统文化艺术的情感,进一步体会劳动制造艺术。
3.本着美术鉴赏的新课程标准,在吃透教材的基础上,我确立了以下的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了解中国造园艺术的原那么精神。
重点的依据:只有掌控了这一点才更客观观赏评价故宫建筑。
教学难点:结合详细事例启发同学爱惜园林遗产难点的依据:同学也没有这方面的意识。
二说教法:为了讲清教材的重.难点,使同学能过达到本课题设定的教学目标,我再从教法和学法上谈谈:我们都知道《古代园林艺术》是一门培育人的鉴赏技能的一门课程。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要让同学观赏作品,还要让同学运用已学的鉴赏方法争论评价古代园林艺术。
高中美术鉴赏宛自天开古代园林艺术教案 宛自天开古代园林艺术教案 高中美术鉴赏教案.doc

高中美术鉴赏宛自天开古代园林艺术教案宛自天开古代园林艺术教案高中美术鉴赏教案以下是我整理的关于高中美术鉴赏《宛自天开──古代园林艺术》教案的内容,供大家浏览参考。
教案栏目。
高中美术鉴赏《宛自天开──古代园林艺术》教案一教学目的① 了解中国古代园林的种类、特点及代表性作品② 结合实例了解中国造园艺术的原则精神和具体经验内容结构① 中国古代园林包括皇家园林、私家园林和寺观园林三类。
② 私家园林以苏州为最盛,设计以中国山水画为蓝本,追求细腻曲折丰富的变化,形成浓郁的人文环境。
③ 中国古代园林艺术积累了丰富的造园经验。
明代计成《园冶》一书对园林选址、布局、叠山、选石、因借等作了系统的论述。
教学教学重点和难点:了解中赵州桥教学设计国造园艺术的原则精神教学过程:一、导入:你们游览过哪些园林?去过苏州园林吗?二、新课我国远在秦汉时期就已经利用自然山水或者摹仿自然山水作为园林造景的主题,这比西方18世纪兴起的英国“风景式”园林大约要早两千多年。
著名的圆明园,它的一百余个景区之中约半数是自成一体的小园林,因此而被西方人誉之为“万园之园” “诗情画意”是中国园林的精髓,也是造园艺术所追求的最高境界。
因此,过去的造园匠师们口授心传,多少都接受一些诗画方面的陶冶,而著名的造园家如计成英语教学方法、张南垣父子、戈裕良等更是精于此道。
历来的文人画家也多有直接参予园林规划设计的,其中如唐代的王维、白居易,宋代的赵佶、司马光,元代的倪元镇,清初的石涛、李渔等人,为了渲染园林的诗的情调,常常借助于各种音响效果。
寄畅园“八音涧”、谐趣园“清琴峡”的流水丁冬,沧浪亭“听橹楼”的欸乃桨声,乃至风动竹篁有如碎玉倾洒、松涛之若天籁清音,都能以“音”入景。
曹雪芹笔下的潇湘馆,那“凰尾森森、龙吟细细”更是绘声绘色,点出园林浓郁的诗情画意。
播放课件:读图认识感知江南水乡---苏州及园林1、师:如诗如画的苏州园林是如何体现出她的巨大艺术魅力的呢?讨论,指名回答,师板书:“虽由人作,宛自天开”园林艺术的构成a、自然环境的山形水势,包括人工叠山和开凿的泉流湖水b、建筑物及其特殊的人文内涵c、园林内的树木花卉d、园外大环境的景观、氛围。
人作与天开 中国古典园林艺术教案

人作与天开中国古典园林艺术教案高中美术教案:杭师院附高罗雪峰一、古典园林概况(一)、发展史高中美术教案:中国建筑艺术――古典园林(商)→(西周)囿→(汉代)帝王的离宫、苑囿→(魏晋南北朝)崇尚自然情趣的私家园林→(唐)发展十分迅速,长安附近建好别墅,官署建园,唐中叶东都洛阳造园→(五代、宋)首都汴梁、陪都洛阳造园,江南筑城山叠石之风很丰→(元明)江南园林繁盛,遏止→(明中叶)代莱生机园林设计主导思想:诗情画意高中美术教案:中国建筑艺术――古典园林魏晋南北朝私家园林崇自然野致的风格,唐宋官僚和文人画家将他们的生活思想及传统文学和绘画描写的意境池田市园林的布局与造景中,构成了这种主导思想。
高中美术教案:中国建筑艺术――古典园林(二)、分类北方皇家园林――承德避暑山庄江南园林――苏州园林、汾阳别墅岭南园林――广州越秀公园(三)古典园林观赏(录象)恳请学生谈园林结构:由木构架结构的厅堂、轩馆、楼阁、亭台、桥廊与山石、湖池、花木组合成景,芭蕉叶以匾额楹联等书法、诗句,构成了一个可供游人轻易珍奇且意蕴无穷的景观。
二、古典园林特点(一)、迎合自然的布局布局使用坎坷多样的手法,人与自然地顺着山径、水标或林间短果景点,不人为计较,构成中国园林的特点。
“曲”导致景物的深层美感,能够在非常有限的面积上,缔造出来无穷的空间效果。
(二)、雅朴恬静的品格园林建筑:宁静、简约、清爽古典殿堂建筑:富丽、并作“雕梁画栋”的粉饰清代戏曲家李渔特别强调“宜珍不必疲,宜自然不必石雕斫”“但其挑其简者、坚者、自然者变小之”(三)、空透轻巧的面貌高中美术教案:中国建筑艺术――古典园林1、园林以景观为目的,建筑除了装饰自然环境,还以其空灵起著“借景”与“融合”的促进作用。
2、存有诗云“常自得曲栏贪看水,恐惧四壁害怕啰山”。
园林建筑以大窗户替代墙壁,或没了门窗也不要,全部袒露,表明人与自然人与自然统一的密切关系。
(四)古典园林就是一综合性艺术高中美术教案:中国建筑艺术――古典园林古典园林不仅自然山水与建筑的融合,还聚润文学、绘画、书法、雕塑、音乐于一体,共同组成交响乐般的艺术世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学设计
内涵。
教学过程
时间教学
环节
师生主要活动
3分钟课堂
导入
我们生活在城市里居住在高楼大厦中,节假日我们会去附近公园甚至外出旅行拥抱自然,我们的家里也会摆放花卉盆景引入自然元素。
同学们你们理想的家园是什么样子的呢?“春来遍是桃花水,不辨仙源何处寻”是王维《桃源行》里的诗句取材于陶渊明的《桃花源记》,这是古人对理想家园的描述。
出示主题:人作与天开—中国古典园林艺术
中国古典园林分皇家园林和私家园林,对比图片园林的组成要素都有哪些呢?同学们你会写繁体字“园”吗?繁体的园都包含哪些内容呢?建筑、水池、山石和花木。
皇家园林和私家园林有哪些区别与共同之处呢?
共同之处:虽由人作,宛自天开
20分钟新课
部分
一、中国园林里的建筑
任务一:欣赏图片中园林里的建筑,它们分别属于哪一类型
呢?它们在园林里的作用是什么?
拙政园嘉实亭
豫园卷雨楼
拙政园芙蓉榭
拙政园松风水阁
颐和园十七孔桥
颐和园石舫
教师解读:厅、堂、馆、斋—生活起居;楼、阁、亭、台、榭、轩、舫—游览、赏景;廊、桥—联系交通、联结景点;园墙、园窗、园门——围护、分隔空间
任务二:观赏寄畅园的亭子,请你展开想象亭子在园林中起什么作用?
教师解读:园林是开放性的艺术,亭子突破了建筑的封闭性。
在调动观赏者的想象力时,也会达到空间意境的飞动之美。
任务三:观看拙政园、留园俯瞰图,说说园林建筑的布局有
何特点?
教师解读:园林建筑根据周围的环境条件、园林总体布局、地形地貌等客观因素以及人在游憩中的功能需要和情感、精神追求来确定,是心灵、建筑、自然的融合。
同时也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中“天人合一”的思想。
【设计意图】通过图片赏析,帮助学生了解园林建筑形制的多样,以及建筑的实用功能和审美功能。
建筑在园林中自由灵活的布局感受古人在有限中体味无限的美学境界。
二、中国园林叠山理水的技巧
任务一:叠山理水是中国传统园林的基本造园手法。
请学生
观赏环秀山庄假山、扬州个园说说古人造园是采用什么样的方法叠山的?个园的假山用的是什么石头?这个石头有什么特点?对比古代中国山水画,园林里的叠石与绘画作品中的石头有何相似之处?
狮子林
扬州个园
假山
教师解读:所谓叠山就是随形就势、削低垫高、筑土为山;个园以叠石艺术著名,个园旨趣新颖,结构严密,融造园法则与山水画理于一体。
叠山所使用的石头为太湖石,瘦、皱、漏、透这样的选石审美标准和中国画的皴法有相似之处
任务二:观看图片古人造园理水的方法有哪些呢?请你说说以下园林图片分别使用了哪些手法?
教师解读:所谓理水,就是引水为池,在有限的空间里营建灵动的水系。
理水的方法:
1、掩,以建筑和绿化将曲折的池岸加以
掩映,用以打破岸边的视线局限;造成
池水无边的视觉印象。
2、隔,或筑堤横断于水面,或架曲折的石板小桥,或涉水点以步石,增加景深和空间层次,使水面有幽深之感。
3、破,水面很小时,可用乱石为岸,怪石纵横、犬牙交错,并植配以细竹野藤、朱鱼翠藻,那么虽是一洼水池,也令人似有深邃山野风致。
【设计意图】通过园林图片赏析,帮助学生理解叠山理水使得园林山美如画,水秀如诗,成为园林中的主景或者形象标志。
通过了解古典园林的造园手法,使学生充分体会园林中山水之间的关系就是动静结合,感受即便一山一水也可达到咫尺山林的景观世界。
三、园林的意境
什么是意境?中国山水画家追求的往往比如实地描绘大自然的林木山川更加深远更加感人的境界就是意境。
有人说园林就是一幅立体山水画,园林里的要素在山水画中都存在,正如宋郭熙《林泉高致》这样描述“山以水为血脉,以草木为毛发,以烟云为神彩。
故山得水而活,得草木而华,得烟云而秀媚。
水以山为面,以亭榭为眉目,以渔钓为精神。
故水得山而媚,得亭榭而明快,得渔钓而旷落”。
(一)园林与绘画的关系
任务一:中国人讲究内敛含蓄,这在园林设计中就有所体现请跟随老师走进留园视频感受园林曲径通幽、自由曲折的构图。
任务二:园林使用了哪些取景、借景的手法?园林借景手法的使用有什么重要意义?
颐和园借景拙政园借景北塔寺
夹景
抑景
框景
添景
教师解读:中国古典园林在造园技巧上讲究巧于因借,“因”
主要是依据地理和内外风景特征,用人工设施来引导赏景。
“借”是借景入园、纳景入室、取景入眼,用过远借、邻借、
仰借、俯借、应时而借的手法,将园林的空间无限扩展,让
想象可以自由延伸。
对景就如同诗人卞之琳作品《断章》的
描述“你站在桥上看风景,看风景人在楼上看你”虽无刻意
却各自成景,从而达到情景交融的境界。
(二)园林与文学的关系
任务一:欣赏园林建筑上悬挂对联、匾额,石上铭刻题咏,
人文内涵。
这里所蕴含的诗情画意也是营造意境的重要组成部分。
任务四对网师园欣赏是对建筑布局、叠山理水技巧以及园林文化内涵的概括总结。
四、中外园林相互影响
任务一:西方古典园林是什么样子呢?和中国古典园林相比较他们有什么不同之处呢?
中国古典园林西方古典园林
指导思想讲究自然美,体现“天人合一”
的传统文化体现人工美,体现征服自然的哲学思想
造园态度自然拟人化人化自然
审美观念注重“景”和“情”的融合,
追求意境美追求轴线对称、均衡布局、几何图案、韵律节奏的形式美
造园法则景观出乎意料之外,充满偶然
性图案构成精心设计,体现必然性
表现效果含蓄自然理性秩序
任务二:中外园林风格各异有没有中西合璧的园林艺术呢?
教师解读:圆明园海晏堂遗址的规划反中国园林之传统,突出表现了对称线的控制、均齐对称的特点,圆明园是中西文化交流的珍品。
海晏堂铜版画海晏堂遗址
任务三:外国是否学习借鉴了中国园林的造园手法呢?你能否举例说明?英国钱伯斯丘园中国塔模仿了中国哪一座塔?
英国钱伯斯丘园
教师解读:钱伯斯是英国乔治时期最负盛名的建筑师,曾来华学习中国建筑。
1761年,他在负责整修伦敦附近著名的“丘园”时,采用中国园林辟湖叠石的造园技巧,并模仿南京大报恩寺玻璃塔建了一座八角十层、高近五十米的砖塔,另外还造了一座亭子。
这种仿制中国的亭、阁、榭、桥及假山的设计,被成为“英中式园林”。
任务四:日本与中国同属于东方,日本的园林是什么样子呢?你知道日本的枯山水园林吗?枯山水园林有何意境?
老师解
读:日本
园林起初
学习中国古典园林,对中国园林的局部内容有选择、有发展的兼收并纳入自己的文化传统,后来通过禅宗的传入,把对园林精神的追求推向极致,结合当地自然条件和社会条件形成了具有特色的园林体系,并产生了自己风格的园林形式体系---枯山水庭院。
日本枯山水庭院造园理念,以砂代水,以石代山,布局构图深受中国宋代山水画的影响。
四季更替也引不起变化一切景物都静止一般,仿佛进入了永恒的世界。
【设计意图】知晓中国园林艺术对外传播和影响,帮助学生了解其他国家园林文化,学会理解尊重和珍视不同国家之间的文化传统。
从而客观地评价中国园林在世界地地位、意义和价值,更好地理解民族文化传统,将其发扬光大。
1分钟总结
部分三、课堂小结
通过古典园林艺术的鉴赏,同学们感受到了园林的自然美、空间美和人文美。
理解了“虽由人作宛自天开”的造园理念。
古人通过山石花木将美好的希冀化为园,结为林,园林便成了一首首凝固的诗,一幅幅流动的画。
当我们行走在古典园林中,才明白了什么是古人的“诗和远方”。
1分钟拓展
部分四、课后拓展
1、中国古代四大名园分别是什么?能否说说它们各自独特的
魅力?
2、你身边的公园是否引入古典园林的元素,请你找一找并拍
日本金阁寺
枯山水庭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