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非拉民族社会主义

合集下载

亚非拉民族社会主义剖析

亚非拉民族社会主义剖析
亚非拉的民族社会 主义
教学内容
一、亚非拉社会主义的兴起及其基本特点 二、亚非拉社会主义的主要类型 三、亚非拉国家共产党对社会主义事业的新探索 四、亚非拉的民族社会主义对青年学生的影响
亚非拉
1、狭义:亚洲、非洲、拉丁美洲 的统称;
2、广义:特指上世纪五六十年代 与我国极为友好的第三世界国家的 总称。
3. 尼赫鲁社会主义思想的本质
(1)实用主义的以社会主义为号召推行民族主义 (2)走融汇议会民主与经济平等思想的中间道路 (3)建立“社会主义类型的福利国家” 为根本目标
(二)阿拉伯的社会主义
阿拉伯社会主义的由来: 1944年,叙利亚人密歇尔·阿弗拉克和萨拉赫丁·比塔 尔发表《阿拉伯社会主义对共产主义的态度》一书, 提出了阿拉伯社会主义。
1. 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之间矛盾 运动的必然结果
二战后,亚非拉国家落后的生产关系与第三次科技革命浪潮极不 相适应 ,出现了“统治阶级不可能照旧不变地维持自己的统 治……下层也不愿照旧生活下去”的形势。于是,摆脱帝国主义 殖民统治、变革落后生产关系的社会主义运动成为了历史的必然。
2. 国家内部各种社会矛盾发展的结果
3. 反对无产阶级专政,拒绝共产主义
4. 主张建立公有制和私有制并存的经济基础,并在此基 础上实现国民经济计划化
5. 以中产阶级为社会基础和领导力量,建立农民、工人、 士兵、知识分子和民族资本家的联盟,走全民民主的道路
6. 以阿拉伯民族统一为主要对外目标,争取实现阿拉伯各 国统一
(三)非洲的社会主义
2. 尼赫鲁社会主义思想的基本内容
“社会主义类型社会” :平等的,美好的、发展的、充裕的 (1)实行“混合经济”——公营经济和私营经济并举 (2)制定“经济计划”,以协调和促进经济发展 (3)公平分配财富,保证社会平等 (4)倡导合作精神,提高民众道德水平 (5)提倡民主,主张民主与社会主义相结合 (6)反对暴力,主张通过和平的手段实现社会主义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答案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答案

科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1、斯大林模式的基本内容,基本特征,并评斯大林模式。

(20分)2、不发达国家建设社会主义的艰巨性和基本经验教训。

(20分)3、如何认识生态社会主义的主要主张?(20分)4、如何看待当代世界上各种社会主义思潮与流派?(20分)5、在当今时代,科学社会主义主要面临哪两大挑战?应该如何正确应对这两大挑战?(20分)1,斯大林模式的基本内容:这个模式形成于斯大林时期,指苏联在长期的社会主义实践中形成的制度、体制以及建设社会主义的方针、政策。

斯大林模式采用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模式,树立个人崇拜。

它无情的践踏了社会主义的民主和法制基本原则,以长官意志取代社会主义性质的民主集中制,形成了自下而上的金字塔式的个人崇拜,往后踞塔顶的则是斯大林及其接班人。

基本特征:1、高度集中的经济体制:指令性计划有高度集中性、全面性和强制性的特点。

单一的社会主义公有制;优先发展重工业的工业战略;否定和限制商品的计划经济。

2、高度集中的政治体制:高度集权的党的领导体制。

党和国家融为一体,国家完全隶属于党,苏共对国家政治、经济、文化、思想绝对控制。

限制以至取消党内民主。

实行自上而下的干部委派制。

滋长了官僚主义,干部只对上级负责。

总书记个人专权模式建立。

总书记独揽党政军大权,不受任何组织和法律的限制而可以随意决定重大国务。

斯大林执政期间,不需要召开党政大会了。

3、高度集中的文化和意识形态管理体制:文化学术上的是非往往由党组织和党的领导人说了算。

个人迷信、个人崇拜盛行。

个人崇拜是国家高度集权的需要,是为执行高度集权制服务的。

总之它是一个由少数特权领导者阶层高居社会之上,代替工人阶级去实行管理的社会,也就是特卡乔夫所主张的那种“少数革命家”统治的社会,而不是先前马克思所预言的由工人阶级自己去实行管理的社会;它是极权官僚模式的社会主义”、严重“变了形的社会主义”、“曲解了的社会主义”、“专制的”社会主义;它是“为”而不是“由”人民自己去推动社会主义事业。

亚非拉民族独立运动

亚非拉民族独立运动

结论
同时,亚非拉民族独立运动也对第三世界国家的文化交流和发展产生了积极的影响,促进 了不同文明之间的相互了解和尊重 然而,我们也应该看到,亚非拉民族独立运动也面临着一些挑战和问题。例如,一些国家 在独立后出现了政治动荡、经济落后和社会不公等问题;一些国家在处理民族、宗教和文 化问题时存在困难和挑战;一些国家在国际事务中面临着大国竞争和干涉等问题。因此, 第三世界国家需要进一步加强团结合作,努力解决自身存在的问题和挑战,推动经济发展 和社会进步,增强自身的综合实力和国际影响力 对于中国来说,亚非拉民族独立运动具有重要的意义和影响。中国在亚非拉民族独立运动 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为维护三世界国家的权益和推动国际关系的民主化进程做出了积 极的贡献。同时,亚非拉民族独立运动也为中国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提供了有益的借 鉴和启示。在未来,中国将继续秉持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理念,与亚非拉国家进一 步加强团结合作,共同推动国际关系的民主化进程和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发展
总之,亚非拉民族独立运动是20 世纪历史上的重要事件之一。它 不仅改变了国际关系的格局,而 且也推动了全球范围内的政治、 经济和文化变革。在未来,第三 世界国家需要进一步加强团结合 作,努力解决自身存在的问题和 挑战,共同推动国际关系的民主 化进程和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发展
亚非拉民族独立运动的意义远不 止于此,它还深刻地影响了人类 社会的多个层面
广泛传播
联合国的积极 推动
人民对帝国主 义侵略战争的
觉悟
2
内容
内容
亚洲国家的独立与振兴 朝鲜战争与朝鲜半岛局势的变化 日本的复兴和对外关系 东南亚国家的独立与建设 印度的不结盟道路与核试验 巴基斯坦与:印度的关系及克什米尔问题
内容
阿富汗的动荡与美苏角逐 中国在亚洲的影响与作用 非洲国家的独立与建设 非洲民族解:放运动的兴起与帝国主义殖民体系的瓦解 非洲国家的内部矛盾与冲突 非洲国家的对外关系与合作

中考历史专题十 亚非拉地区的民族解放运动

中考历史专题十  亚非拉地区的民族解放运动

第二部分广东中考专题研究专题十亚非拉地区的民族解放运动——纳米比亚独立30周年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北美洲从17世纪开始,英国先后在北美建立13个殖民地,英国殖民者掠夺北美的原料,残酷压迫和剥削北美殖民地人民,激起了北美殖民地人民的反抗。

1775年,来克星顿的枪声标志着北美13个殖民地人民反抗英国殖民统治的斗争开始拉丁美洲从16世纪开始,西班牙和葡萄牙在拉丁美洲进行殖民统治,西班牙和葡萄牙进行种族歧视的统治政策,激化了其与被殖民阶层之间的矛盾。

18世纪末19世纪初,拉丁美洲爆发了一场反抗西班牙和葡萄牙殖民统治、争取民族独立的运动亚洲英国在印度进行的残酷的殖民统治活动,激起了印度人民的反抗。

1857年,印度爆发了反抗英国殖民统治的民族大起义;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英国在印度实行更加残暴的统治政策,激起了印度人民的反抗,甘地领导了印度的非暴力不合作运动非洲第一次世界大战后,英国继续在埃及实行殖民统治政策,激起埃及人民的反抗,扎格鲁尔领导埃及争取民主独立的华夫脱运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非洲掀起反抗殖民统治的民族解放运动,到1990年,纳米比亚的独立标志着非洲所有国家都摆脱了殖民统治的枷锁世界殖民体系逐步走向崩溃开始崩溃1775年,美国独立战争爆发;1776年,大陆会议颁布《独立宣言》,宣告北美13个殖民地脱离英国而独立。

美国独立战争是世界殖民体系崩溃的开始加速崩溃(1)18世纪末19世纪初,在玻利瓦尔和圣马丁的领导下,拉丁美洲爆发了一场反抗西班牙和葡萄牙殖民统治、争取民族独立的运动,促使西班牙、葡萄牙在拉丁美洲殖民统治的崩溃(2)1857年,印度爆发了反抗英国殖民统治的民族大起义。

在章西女王的领导下,印度民族大起义沉重打击了英国在印度的殖民统治,反映了印度民族意识的觉醒(3)第一次世界大战削弱了帝国主义的殖民力量,促进了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的民族觉醒(4)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甘地领导印度的非暴力不合作运动、扎格鲁尔领导埃及华夫脱运动和卡德纳斯领导的墨西哥改革,使亚非拉民族民主运动高涨(5)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胜利,彻底结束了列强通过争夺殖民地瓜分世界的历史,促进世界殖民体系的瓦解(6)第二次世界大战后,非洲民族独立运动蓬勃发展。

[训练]世界现代史填空题

[训练]世界现代史填空题

世界史填空题1、亚非拉民族主义思潮主要有尼赫鲁主义、苏加诺主义、阿拉伯复兴社会主义、泛非主义、拉丁美洲民族主义等派别。

02、1946年7月至10月,21个国家的代表在巴黎举行会议,通过了关于意大利、罗马尼亚、匈牙利、保加利亚和芬兰的五国和约草案。

3、1946年1月至2月,第一届联合国大会在伦敦召开,吕格尔·赖伊被选为第一任秘书长。

在吴丹任联合国秘书长时,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得到恢复。

4、1944年7月,来自44个国家的代表在美国新罕布什尔州布雷顿森林的华盛顿大旅社举行联合国家货币金融会议,决定成立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国际复兴开发银行。

5、1944年8月至10月,美、中、苏、英代表着华盛顿近郊的敦巴顿橡树园举行会议,讨论组建联合国的问题,草拟联合国宪章。

6、1946年2月,美国驻苏联代办乔治·凯南发回长电报,为杜鲁门政府正在实行的对苏强硬的“遏制”政策提供了详尽的理论依据。

07、为了获得美国的支持,意大利天民党领袖加斯佩里对以陶里亚蒂为总书记的意大利共产党采取了排挤的政策。

08、战后日本经济民主化改革主要围绕着解散财阀、禁止垄断和农地改革两大问题展开。

9、1947年10月17日,英国首相艾德礼与缅甸临时政府总理吴努签订了《英缅条约》,同意移交政权。

10、1949年12月19日,印度尼西亚联邦成立,苏加诺任总统,哈达任总理。

011、战后越南人民抗法战争中的两大战役分别是边界战役和奠边府战役。

012、1947年7月18日,英国议会通过《印度独立法案》,宣布自1947年8月15日起在印度成立两个独立的自治领:印度和巴基斯坦。

013、1958年12月21日法国举行总统选举,戴高乐当选为法兰西共和国总统,这标志着法兰西第五共和国的正式建立。

014、菲律宾独立后,美国与菲律宾订立了《美菲共同防御协定》、《美菲军事基地协定》、《美菲贸易协定》等协定。

015、1948年底,美国政府提出“稳定经济九原则”,并派出著名银行家约瑟夫·道奇赴日本具体实施。

高考历史备战小论文:亚非拉民族主义

高考历史备战小论文:亚非拉民族主义

高考历史备战小论文:亚非拉民族主义【题目】(2022∙山东∙高二阶段练习)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20世纪前半期亚非拉地区所出现的民族主义思潮地区名称主张印度尼赫鲁主义民族自由是最首要、最基本的要求;发展民族经济和文化,与各种反帝力量联合和合作;使民主制度与社会主义结合起来印度尼西亚苏加诺主义民族主义、宗教和共产主义共同合作;国际主义或人道主义;协商制或民主制;社会繁荣;社会民族主义、社会民主主义和信仰神道西亚、北非阿拉伯复兴社会主义实现阿拉伯民族的统一和自由;反对殖民主义和资本主义;建立一种在私有制的基础上、以伊斯兰教为灵魂的社会主义非洲泛非主义非洲是非洲人的非洲,摆脱外来帝国主义的控制、取得政治和经济自由;非洲统一,呼吁全非洲的团结拉美民众主义民族独立和拉美团结;发展民族经济,实行土地改革和工业国有化;反对共产主义,但可以与共产党合作——摘编自吴于廑《世界现代史·上编》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围绕“亚非拉民族主义”这一主题,自拟论题并进行阐述。

(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表述成文,逻辑清晰。

)【参考答案】示例论题:时代变迁推动亚非拉民族主义思潮发展。

阐述:进入20世纪后,世界形势发生了很大变化。

亚非拉地区的民族工业获得一定发展,民族资产阶级进一步壮大,民族意识进一步觉醒。

俄国十月革命的爆发以及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为亚非拉民族运动提供了新的道路。

同时,世界大战严重削弱了殖民列强,冲击了殖民体系。

亚非拉的民族主义思潮不仅十分活跃,还取得了新的发展。

20世纪前半期,亚非拉的民族主义思潮除了追求民族独立之外,还注重民族经济的发展,并将现代化与本民族的传统文化相结合。

与此同时,许多思潮都受到社会主义思潮的影响,吸收社会主义的内容,呈现出一定的社会主义色彩。

总之,20世纪前半期,亚非拉的民族主义思潮是时代变迁的产物。

它有力地推动了亚非拉地区的民族独立运动,也推动了当地民族经济和民族文化的发展。

(“示例”仅供参考,不作为评卷唯一标准答案)【解析】本题属于开放型试题,根据题意围绕“亚非拉民族主义”这一主题,自拟论题并进行阐述。

第16课 亚非拉民族民主运动的新高潮 课件(共45张PPT).ppt

第16课 亚非拉民族民主运动的新高潮 课件(共45张PPT).ppt

是我的立场。
——甘地
以爱、真理和非暴力争取印度自治和独立的思想,通过动员群众,运用 罢工等不合作策略与英印当局进行斗争。
亚洲民族民主运动的新高潮——概况
3、印度:“非暴力不合作运动”
(3)兴起原因
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后,印度近代工业,主要是轻纺工业有了较大发展。
新式工厂从1911年到1921年几乎增加了一倍,全印工人总数在1921年已达
认识非暴力不合作运动的内容和影响
内 (1)认为任何政治斗争都要以“仁爱”精神为主旨(消极抵 容 抗)(2)强调爱与真理的统一,即在坚持“真理”的同时,
宁愿牺牲自己也不向敌人施加暴力(坚持真理—核心) 积 (1)动员了广大群众,沉重打击了英国的殖民统治,增强了印度 极 人民的自尊心和自信心。(2)推动了印度民族独立运动的发展, 性 为印度的独立奠定了基础,为印度的民族解放斗争积累了宝
②结果:遭到拒绝,甘地进行“食盐进军”,引发印度各地的抗税斗争, 当局部分接受了甘地的要求。
➢ 甘地发起“食盐进军”
一位主张非暴力的人,手握食盐,象征印度 的荣誉。紧握盐的手可被砍断,但他决不交 出食盐。
——甘地
亚洲民族民主运动的新高潮——概况
Hale Waihona Puke 3、印度:“非暴力不合作运动”
(4)过程:第三阶段(1940年——1942年)
(2)含义 人性的真谛是爱,对一切人都要爱,对压迫者也要用爱来感化他们,而
暴力是野兽的本性,使用暴力只能使仇恨更强烈,导致人性的沦丧 。当政
府保护你们自尊心的时候,合作才是你们唯一的职责,同样,当政府不但不
保护你们,反而剥夺你们的尊严时,不合作就是人类的天职。这就是不合作
的真谛。不合作与非暴力乃是同一棵树上的分枝,同属非暴力抵抗的根本,

《亚非拉民族民主运动的高涨》PPT课件

《亚非拉民族民主运动的高涨》PPT课件

4.墨西哥卡德纳斯改革 (1)对内推行 土地改革,改组国民革命党,发展 教育 ,限制 教会,遏制军人势力,确立总统一任制度。 (2)对外捍卫民族主权和本国资源,将 石油行业收归国有, 引领墨西哥走上现代化之路。 知识梳理(四) 亚非拉民族民主运动的影响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出现在亚非拉大地上的民族民主运动,沉 重打击了帝国主义和殖民主义,动摇了世界 殖民体系 ,成为影 响 国际秩序 的重要因素。
印度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受到种种的压制,民族资本主义和
英国殖民统治者之间,印度民族和宗主国英国之间存在着尖
锐的矛盾。”这一内容显示印度非暴力不合作运动的具体特
点是
()
A.斗争性和革命性
B.妥协性和反复性
C.策略性和现实性
D.软弱性和曲折性
解析:材料信息体现了印度受到英国殖民压迫,因此非暴力
不合作运动具有斗争性和革命性,故 A 项正确。 答案:A
主题 民族意识再觉醒,斗争水平再提高——亚非拉民族民 主运动的新特点 [析史料实证]
材料一 我已嘱咐国民党进行民族革命运动之工作,俾中国 可免帝国主义加诸中国的半殖民地状况之羁缚。为达到此项目的 起见,我已命国民党长此继续与你们提携。
——摘自孙中山《致苏联遗书》(1925 年 3 月)
[探究] 为了这场“民族革命”,孙中山在他生命的最后两 年中,在思想和方针政策上有何重大发展?分析促成这些重大发 展的原因有哪些?
3.类型:按照现代亚非拉民族主义思潮,即民族独立运动 的指导思想划分为两种类型:一类是以马克思列宁主义和无产阶 级思想为核心的新型民主主义,如中国、越南、朝鲜等国的革命 就是在这种思想指导下取得胜利的。另一类是在资产阶级民族主 义思想指导下取得独立的国家,这些国家的民族资产阶级在吸收 了西方资本主义启蒙时期或资产阶级革命时期的民族民主思想 之后,结合本国、本地区的传统的进步思想,形成了具有亚非拉 特色的民族主义。正因如此,这种民族主义门类繁多。例如,印 度的尼赫鲁主义、印度尼西亚的苏加诺主义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 尼赫鲁社会主义思想的本质
(1)实用主义的以社会主义为号召推行民族主义
(2)走融汇议会民主与经济平等思想的中间道路
(3)建立“社会主义类型的福利国家” 为根本目标
(二)阿拉伯的社会主义
阿拉伯社会主义的由来: 1944年,叙利亚人密歇尔· 阿弗拉克和萨拉赫丁· 比塔尔 发表《阿拉伯社会主义对共产主义的态度》一书,提 出了阿拉伯社会主义。
亚非拉的民族社会 主义
教学内容
一、亚非拉社会主义的兴起及其基本特点 二、亚非拉社会主义的主要类型 三、亚非拉国家共产党对社会主义事业的新探索 四、亚非拉的民族社会主义对青年学生的影响
亚非拉
1、狭义:亚洲、非洲、拉丁美洲
的统称;
2、广义:特指上世纪五六十年代
与我国极为友好的第三世界国家的 总称。
(二)亚非拉社会主义发展状况
其中,马克思列宁主义政党执政、工人阶级专政的人民民主社会主义国家
亚 洲 蒙古人民共和国 (1924——1992) 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 (1948——现今) 中华人民共和国 (1949——现今) 越南社会主义共和国 (1949——现今) 非 洲 刚果人民共和国 (1970——1992) 贝宁人民共和国 (1975——1990) 埃塞俄比亚人民民主共和国 (1975—1991) 索马里民主共和国 (1969——1991) 拉丁美洲 古巴共和国 (1959——现今) 尼加拉瓜共和国 (1979——1990) 格林纳达共和国 (1979——1983)
5. 以中产阶级为社会基础和领导力量,建立农民、工人、 士兵、知识分子和民族资本家的联盟,走全民民主的道路 6. 以阿拉伯民族统一为主要对外目标,争取实现阿拉伯各 国统一
(三)非洲的社会主义
1. 村社社会主义 村社社会主义就是主张恢复原始社会遗留下来的农村 村社制度,把摆脱贫穷、落后、实现人与人之间平等 关系的愿望,寄托在发扬村社精神的基础上。 坦桑尼亚前总统尼雷尔的村社社会主义不完全等同原 始社会的农村村社制度,其实践内容还包括民主、文 化建设,改革传统村社制度中不合理因素。 除了坦桑尼亚外,非洲还有几内亚、加纳、赞比亚、 马达加斯加、索马里、几内亚比绍、肯尼亚、佛得 角 、塞舌尔等国家也实施过村社社会主义。
(3)平均主义是自管社会主义的分配原则 (4)自管制是社会主义的根本原则 (5)实行社会主义专制
4. 宪政社会主义
突尼斯是实践中宪政社会主义实施较好的国家。它强调通过 法制和宪政来实现社会主义。近年来,政治上引入多党制, 经济上推行经济改革,社会政策上完善社会保障制度等,逐 渐走出一条独具特色的突尼斯“宪政社会主义道路”。
2. 人道社会主义
“人道社会主义” 主要通过“人道”的途径,以“人 道”的原则来建立“以人为中心”的民主社会主义。 它将非洲村社制度孕含的传统民族精神和西方基督教 价值观结合起来,提出了以人为本的人道主义若干原 则,并加以实践 。
提倡团结互助、宽容、机会均等
★ 非洲社会主义的基本特点
思想来源上,自称是非洲“土生土长的”,而不是马克思主 义的、外来的意识形态 最终目标上,宣称要在全非洲实现社会主义,而不赞成,甚
老挝人民民主共和国 (1975——现今)
民主柬埔寨(红色高棉) (1975——1982) 阿富汗民主共和国 (1978——1980) 也门民主人民共和国 (1967——1990)
安哥拉人民共和国 (1975——1992)
莫桑比克人民共和国 (1975——1990) 塞舌尔民主共和国 (1977——1991) 几内亚人民革命共和国 (1958——1984)
总结:阿拉伯社会主义的基本特征
1. 以阿拉伯民族主义和伊斯兰教教义为思想基础,拒 绝无神论和马克思主义 2. 以消灭“剥削”和“贫困”,实现“平等”、“正义”和“富 裕”的社会主义为最终奋斗目标 3. 反对无产阶级专政,拒绝共产主义
4. 主张建立公有制和私有制并存的经济基础,并在此基 础上实现国民经济计划化
5. 穆斯林兄弟会
一个泛伊斯兰的宗教政治组织 ,该组织推行伊斯兰社会 主义,其行动口号是“解放、统一和社会正义” ,主张 建立伊朗式的“政教合一的伊斯兰国家”。

5. 穆斯林兄弟会
一个泛伊斯兰的宗教政治组织 ,该组织推行伊斯兰社会主义,
其行动口号是“解放、统一和社会正义” , 主张建立伊朗式的“政教合一的伊斯兰国家”。
(三)亚非拉社会主义的基本特点
民族主义的利弊?
1. 民族主义色彩浓厚
强调民族利益、民族特点、民族经济、民族精神、民族 统一、民族复兴等,并把这些原则作为实行社会主义各 项政策的基础。
2. 形式、内容多样化
亚非拉社会主义几乎没有统一的理论观点和实践模式 ,这 充分反映了各地区发展的不平衡性和错综复杂性,也是不 同的历史、宗教、民族、文化等巨大差异造成的结果。
第三,没有把生产力作为根本任务来抓
非洲没有把发展生产力当作根本任务来抓,而是着重于生产 关系和 上层建筑的变革,致力于追求一种平等、自由的道德 价值目标,把平等、正义、自由等视为社会主 义的终极体现。
第四,盲目照搬其他社会主义国家的模式
非洲宣布搞社会主义的国家,要么强调本民族传统的习俗和宗 教的东西,曲解社会主义;要么不顾本国的实际,认定其他社 会主义国家,机械地加以模仿。

“民族 社会主 义”
因为亚非拉国家的社会 主义大多都是在争取民 族独立解放的运动中发 展起来的,强调“民族 特色”、“民族精 神”、“民族传统”、 “民族信仰”,因此也 被称为“民族社会主 义”。
民族解放运动
一战后

二战后



1、规模小,范围小, 成果小(大部分被镇 压) 2、基本上是资产阶级 革命,比如土耳其的 凯末尔革命 3、主要是战争方式来 获得独立
二、亚非拉社会主义的主要类型
(一)印度国大党的社会主 义 (二)非洲社会主义 (三)阿拉伯社会主义
(一)印度国大党的社会主义
印度国大党社会主义又称尼赫鲁社会主义,是以尼 赫鲁民族主义为基本观点,重点吸收西欧民主社会 主义,而形成的一种思想体系和实践方式。
1. 尼赫鲁简介
贾瓦哈拉尔· 尼赫鲁 (1889.11.4- 1964.5.27 )印度民 族独立运动领导人,印度共和国首任总理,不结盟 运动的创始人之一,国大党主席 。 曾提出“民主社会主义”口号,欲在印度建立“社 会主义类型社会”。1954年6月与中国总理周恩来共 同提出著名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
思考:非洲的社会主义为什么不成功?
第一,在条件不具备的情况下急于搞社会主义
经济基础:殖民统治造成的畸形和落后 社会结构:家族和部落纽
阶级状况:力量薄弱、阶级意识淡漠
第二,没有真正搞清楚什么是社会主义
没有科学的认识和解说 ,只是把某些原则性的东西当作 标签贴在非洲传统社会机构和价值观念上 ,甚至认为 非洲 的社会传统天生具有社会主义的精神和因素
实行阿拉伯社会主义的国家: 埃及、叙利亚、伊拉克、阿尔及利亚、突尼斯、苏丹、 也门和利比亚8个国家。
(二)阿拉伯的社会主义 阿拉伯社会主义的主要派别:
1. 纳赛尔社会主义
2. 复兴社会主义
3. 自管社会主义 4. 宪政社会主义 5. 穆斯林兄弟会
1. 纳赛尔社会主义
(1)纳赛尔简介
迦玛尔· 阿卜杜尔· 纳赛尔 (1918.1.15-1970.9.28), 1956~1970年间担任埃及总统,被认为是历史上最 重要的阿拉伯领导人之一,是阿拉伯民族主义的 和纳赛尔社会主义思想的倡导者。
3. 理论上的非科学性
阿拉伯社会主义与马克思主义的比较
阿拉伯社会主义
宗教 政权 土地 信仰 全民民主 合作范围内的私有
马克思主义
否认 无产阶级专政 国有化
私有制
矛盾解决方式
相信非剥削的~
和平方式
不相信
暴力方式
4. 实用性和改良性
亚非拉社会主义大多将社会主义作为达到某种目标或实现某种目 的的手段或工具,具有明显的实用主义色彩。 同时,这些国家所实施的貌似社会主义的政策措施,其本质都是 在资产阶级或其他剥削阶级掌握政权的情况下,以维护现政权统 治及其经济利益为目的的社会改良性的主张,而且大多未能得到 贯彻实施。
1. 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之间矛盾 运动的必然结果
二战后,亚非拉国家落后的生产关系与第三次科技革命浪潮极不 相适应 ,出现了“统治阶级不可能照旧不变地维持自己的统 治……下层也不愿照旧生活下去”的形势。于是,摆脱帝国主义 殖民统治、变革落后生产关系的社会主义运动成为了历史的必然。
2. 国家内部各种社会矛盾发展的结果
主要观点
(1)社会主义只是实现阿拉伯民族统一和民族复兴的手段 (2)社会主义是平等的、公正的、理智的 (3)社会主义建立在阶级合作基础之上 (4)共产主义不符合阿拉伯的现实 (5)保存和发展私有制
3. 自管社会主义
由 阿尔及利亚前总统艾哈迈德· 本· 贝拉倡导, 他被喻为阿尔及利亚的国父
(1)社会主义产生于阿拉伯主义和伊斯兰教的精粹之中 (2)反对特权,反对暴力,为穷苦人民服务
经济上,建立在资本主义基础上的殖民剥削,与依靠殖民剥 削而迅速发展起来的资本主义,是亚非拉国家人民遭受沉重 苦难的根源。因此,消灭殖民主义压迫、摒弃资本主义就成 为亚非拉国家人民的普遍要求。 思想上,社会主义所宣扬的公道、平等,博爱、互助、人道, 以及所提倡的消灭贫困、剥削和压迫等思想与亚非拉国家宗教 教义的某些原则相一致,他们信仰真主、上帝,也就选择了 “社会主义” 。 政治上,各执政党根据自己的需要来理解和解释社会主义,一方 面满足了广大群众的愿望和要求,另一方面利用社会主义这一武 器,来增强自己的号召力和影响力,并走自己选择的社会主义道 路
亚非拉民族社会主义思潮的基本点

1、发展本国经济;
2、寻求本国改革和开放; 3、关注社会民众福利和权利; 4、对传统社会主义进行反思和扬弃。Fra bibliotek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