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当代文学摹拟试题.doc
中国现当代文学模拟考试试卷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B卷

《中国现当代文学》模拟考试试卷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B 卷) 课程名称 中国现当代文学(一) 考试时量 90 分钟开卷 闭卷专业班级 命题教师 总分 100 分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1、 文学革命论 6、音乐美2、 在酒楼上 7、小说月报3、 尝试集 8、现代的情绪4、 超人 9、倾城之恋5、 子夜 10、中国诗歌会三、名词解释(4小题,每小题5分,共20分)。
1、“双簧信”——为了加强文学革命的反响,1918年3月,《新青年》第4卷第3号,在《文学革命之反响》的标题下发表了两封信,一封为王敬轩的《致“新青年”编者书》,一封为刘半农的《复王敬轩》。
王敬轩本无其人,此信乃钱玄同综合当时旧派文人反对新文化运动和文学革命的种种谬论写成的。
刘半农在复信中对这些谬论作了痛快淋漓的驳斥,由于这两封信均系新文化与新文学阵营的同人有意地自导、自演,故被称为“双簧信”。
2、湖畔诗人——1922年由应修人、潘漠华、汪静之、冯雪峰四人在杭州组成湖畔诗社。
他们“专心致志做情诗”,先后出版了《湖畔》、《春的歌》两部合集。
他们是五四大潮唤醒的年轻一代,作品大多行数不多,专咏爱情或写刹那间的感受。
3、中国左翼作家联盟——1930年3月在上海成立。
它是在共产党领导下成立的革命作家的统一组织,它标志着无产阶级文学运动进入新的建设时期。
左联成立后,在艰苦的环境中粉碎了国民党的文化围剿,传播了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翻译了大量国外进步作家作品,在文坛上形成了左翼文艺运动的高潮。
但它也存在着许多缺陷不足,如在组织上有关门主义和宗派主义现象,在行动上则存在冒险主义,在理论上存在着机械论、教条主义倾向,在创作上则存在着公式化、概念化的倾向等。
1936年春,由于国内政治形势变化,“左联”自动宣告解散。
4、“京派”——“京派”通常是指30年代活跃在北平和天津等北方城市的自由主义作家群。
中国当代文学题库

中国当代文学题库一、单项选择题1.老舍的作品《茶馆》中,中心人物王利发的性格特点是:A. 懦弱无能B. 正直、精明、能干,但逆来顺受C. 勇猛果敢D. 阴险狡诈答案:B2.下列哪部作品是赵树理创作的长篇小说,且反映了农业合作化运动?A. 《风云初记》B. 《三里湾》C. 《边城》D. 《蛙》答案:B3.“朦胧诗”派的主要代表诗人,写出了《回答》、《履历》等著名“朦胧诗”的是:A. 舒婷B. 顾城C. 北岛D. 海子答案:C4.孙犁以抗日战争为题材的长篇小说是:A. 《吕梁英雄传》B. 《山地回忆》C. 《风云初记》D. 《登记》答案:C二、多项选择题5.下列哪些作品属于赵树理的创作?A. 《三里湾》B. 《登记》C. 《风云初记》D. 《锻炼锻炼》答案:A、B、D(《锻炼锻炼》是赵树理的作品,而《风云初记》是孙犁的作品)6.下列哪些人物是老舍作品《骆驼祥子》中的角色?A. 祥子B. 虎妞C. 王利发D. 常四爷答案:A、B(王利发和常四爷是老舍作品《茶馆》中的角色)三、简答题7.简述老舍作品的文化批判特点。
答案:老舍的作品对文化批判与民族性问题格外关注,他通过对北京市民日常生活全景式的风俗描写,达到对转型期中国文化尤其是俗文化的冷静审视。
老舍作品中的“京味儿”、幽默风,以及以北京话为基础的俗白、凝练、纯净的语言,形成了独特的文体风格。
他通过戏剧性的夸张,揭示人物的精神病态,并将市民生活方式中所体现的人生观及其文化根底加以展示,从而批判北京文化乃至传统文化中的消极落后方面。
8.分析《茶馆》中“人像展览式”戏剧结构的特点。
答案:《茶馆》最大的特色是“人像展览式”的戏剧结构。
这种结构的特点在于,不以故事情节为结构线索,而以人物活动为结构要素。
剧中通过王利发、常四爷、秦仲义等众多人物的活动,展现了社会的变迁和人物的命运,形成了一幅广阔的社会历史画卷。
四、论述题9.论述经济全球化对中国当代文学创作的影响。
中国现当代文学专题(2)模拟试题及答案1

1“开放教育”汉语言文学(本科)专业 中国现当代文学专题(2)模拟试题(一)一、填空题(共20分)1、“女性写作”概念是法国女性主义评论家埃莱娜·西苏1975年在《 美杜莎的笑声 》中提出来的。
2、在赵树理的小说《“锻炼锻炼”》中,“锻炼锻炼”是争先社社主任 王聚海 的一句口头禅。
3、王朔较早获得社会认可的作品是1984年的《 空中小姐》,这是个类似言情模式的爱情小说,一个退伍老兵和一个空姐的故事。
4、北岛,原名赵振开,在“文革”他曾以“艾珊”的笔名创作一部以杨讯和萧凌为主人公的“手抄本”小说《 、波动 》。
5、1981的甘肃的《 飞天 》杂志率先开办了“大学生诗苑”栏目,随后全国许多刊物纷纷效仿,为“新生代”的重新集结和展示提供了机遇。
6、山岗的儿子皮皮杀死了山峰的儿子,山峰杀死了皮皮,山岗杀死了山峰,山峰的妻子借助公安机关杀死了山岗……,这个“连环报”式的报仇故事出自小说《、现实一种》。
7、芭蕾舞《红色娘子军》删去了原电影剧本中 洪常青 和琼花的爱情事故。
8、 马原 在创作的顶峰期,写了许多在当时让人耳目一新的小说,如《冈底斯的诱惑》、《西海的无帆船》、《虚构》等。
9、 汪曾祺 在40年代的西南联大师从沈从文,并有小说集《邂逅集》问世,解放后主要从事戏曲工作,写过京剧剧本。
10、在20世纪90年代后出现的“文学读物”中,除了王朔的“顽主”系列小说外,还有 余秋雨 的《文化苦旅》等“大文化”散文。
11、钱理群、 温儒敏 、吴福辉的《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修订本)提出:“民俗描写往往是赵树理小说中最吸引人的部分,有的显然具有文化人类学的参考价值。
”12、20世纪50年代以来,描写上海城市生活的作品主要有 周而复 的《上海的早晨》等。
13、余华发表于1989年的创作谈《 虚伪的作品 》和发表于1991年的长篇小产《呼喊与细雨》,被人们看作是他前期创作的一个总结。
14“文革”后现代意识的产生,最早可追溯到20世纪70年代中期以食指、芒克、多多和根子等为主要成员的“ 白洋淀诗派 ”。
中国当代文学模拟试题 (2)

《中国当代文学》模拟试题说明:本次考核的主题为“模拟考试”,在学习完教材的全部教学内容后进行,学生必须独立完成(最好能在课堂内进行),本次考核采用“闭卷”形式,时间为90分钟(一个半小时),总分为100分。
题型和要求与期末考试的相一致。
一、填空题(每空2分,共30分)要求:书写规范,不得有错别字。
1.1978年,北岛和芒克等人创办的民间文艺刊物《----------》,在思想解放运动中产生过积极的影响。
2.在短篇小说《死》里,最惊心动魄的是作家与老翻译家-----------的亡灵,在假想中的对话与争论。
3.冰心的《-----------------》,凝聚着她晚年的生命,可以看作是她近一个世纪生命历程的总结。
4.《干校六记》描写的是杨绛与丈夫---------在“文革”中下放劳动改造的事情。
5.艾青被打成右派20年后,以一首小诗《-----------》开始了他诗歌创作生涯上的一个新的高峰期。
6.王蒙重返文坛后最有代表性的作品是《-----------------》。
7.《芙蓉镇》中的“运动根子”-----------的形象是古华对当代文学的一个贡献。
8.《哦,香雪》写一个名叫----------的偏僻小山村,被火车从沉睡中惊醒的故事。
9.最能体现高晓声创作特点的作品是以《----------------》为代表的系列作品。
10.宗璞在“文革”后发表的第一篇荒诞小说是《---------------》。
11.汪曾祺将苏北-----------地区一带的风土人情、世俗生活、自然景观组合成一幅明媚的风俗画。
12.1985年,韩少功的《------------》第一次明确阐述了“寻根文学”的立场。
13.“新写实小说”名称的正式确立,是《----------》杂志1989年第3期开辟的“新写实小说大联展”专栏。
14.方方的《风景》和池莉的《-----------》都问世于1987年,是“新写实小说”的两部开山之作。
中国现当代文学作品选模拟试卷和答案

-语言大学网络教育学院"中国现当代文学作品选"模拟试卷一注意:1.试卷,考生不得将试卷带出考场或撕页,否则成绩作废。
请监考教师负责监视。
2.请各位考生注意考试纪律,考试作弊全部成绩以零分计算。
3.本试卷总分值100分,答题时间为90分钟。
4.本试卷分为试题卷和答题卷,所有答案必须答在答题卷上,答在试题卷上不给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题2分,共30分)在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正确选项前的字母填在答题卷相应题号处。
1、中国现代第一篇白话小说是鲁迅的〔〕。
[A]"孔乙己" [B] "狂人日记"[C]"在酒楼上" [D]"阿Q正传"2、"大荒集"是作家〔〕的散文集。
[A]朱自清[B] 冰心[C] 梁遇春[D] 林语堂3、巴金创作的"家"塑造了多种青年的典型形象,其中的〔〕是作者给青年“应该怎么做〞提供的“典范〞。
[A]觉新[B]觉慧[C] 觉民[D] 天保4、梁遇春散文的总体风格是〔〕的。
[A]沉着幽默[B] 一本正经[C] 尖酸刻薄[D] 峻急激愤5、小说"骆驼祥子"结尾处,祥子已经沦落成一个〔〕。
[A]破产的农民[B] 乞丐[C] 告密者[D] 土匪6、巴金的"家"是其〔〕中的第一部。
[A]"春秋三部曲" [B] "雷电三部曲"[C]"风雪三部曲" [D]"激流三部曲"7、穆旦诗歌中出现的上帝、〔〕等词,用来指人类无法抗拒的、控制着芸芸众生的力量。
[A]“圣人〞[B] “万有〞[C] “上苍〞[D] “天地〞8、闻一多的第一本诗集是〔〕。
[A]"红烛" [B] "死水" [C] "女神" [D] "野草"9、1976年“四五运动〞期间,北岛积极投身其中,并写下了著名的诗歌〔〕。
2023年全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试题《中国当代文学作品选》模拟试卷一

2023年全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试题《中国当代文学作品选》模拟试卷一1. 【单项选择题】《组织部来了(江南博哥)个年轻人》中,林震到区委组织部之前的身份是()A. 小学教师B. 工厂干部C. 复员荣军D. 待业青年正确答案:A参考解析:《组织部来了个年轻人》中,林震到区委组织部之前的身份是小学教师。
2. 【单项选择题】《组织部来了个年轻人》中的刘世吾是一个()A. 一心向上爬的官僚主义者B. 饱食终日、无所事事的官僚主义者C. 性格复杂、充满矛盾的官僚主义者D. 搞形式主义、“面子工程”的官僚主义者正确答案:C参考解析:《组织部来了个年轻人》中的刘世吾是一个性格复杂、充满矛盾的官僚主义者。
3. 【单项选择题】《组织部来了个年轻人》中,自称“哑嗓子的歌手”的人物是()A. 林震B. 王清泉C. 刘世吾D. 赵慧文正确答案:D参考解析:《组织部来了个年轻人》中,自称“哑嗓子的歌手”的人物是赵慧文。
4. 【单项选择题】小说《百合花》的时代背景是()A. 抗日战争期间B. 解放战争期间C. 抗美援朝期间D. 鸦片战争期间正确答案:B参考解析:《百合花》的故事发生在解放战争时期一个前沿包扎所里。
5. 【单项选择题】《游园惊梦》中的故事发生在()A. 南京B. 纽约C. 上海D. 台湾正确答案:D参考解析:《游园惊梦》写的是1949年从大陆,撒高到台湾的国民党上流社会人士的生活际遇、心理反应及五六十年代的台湾现实。
6. 【单项选择题】以一对身高成反常比例的知识分子夫妇的命运来反映“文革”对人性摧残的小说是()A. 《喜宴》B. 《高女人和她的矮丈夫》C. 《将军族》D. 《百合花》正确答案:B参考解析:《高女人和她的矮丈夫》描写了一对身高成反常比例的知识分子夫妇在“文革”中的悲惨遭遇,谴責了“文革”时期残酷的政治斗争对人性的严重摧残。
7. 【单项选择题】下列作品中,诗化生活场景和自然景物,创造空灵蕴藉的艺术境界的是()A. 《哦,香雪》B. 《少女小渔》C. 《陈奂生上城》D. 《棋王》正确答案:A参考解析:在《哦,香雪》中,作者以清新婉丽的语言,将生活场景与自然景物诗化,创造了空灵蕴藉的艺术境界。
中国现当代文学 模拟试题[精品文档]
![中国现当代文学 模拟试题[精品文档]](https://img.taocdn.com/s3/m/0ef15d19af45b307e87197d4.png)
广西师范大学全日制普通本科课程考核试卷(2015—2016学年第一学期)课程名称:中国现当代文学 课程序号: 开课学院:任课教师: 年级、专业: 考核方式:闭卷 开卷 □ 考试时间:120分钟 试卷序号:A 卷 B 卷 □ C 卷 □一、选择题(共20分,每小题2分)1.徐志摩属于()诗人。
A.新月派B.九叶派C.七月派D.象征派 2.下列哪个为郭沫若出版的诗集( )A.《从军行》B.《女神》C.《忆向阳》D.《昨日之歌》3.日丹诺夫1934年8月17日在第一次苏联作家代表大会上的演讲中称,“谁( )称呼我们的作家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A.杜鹏程B.杨沫C.斯大林D.梁赋 4.在50年代初,李金发是那一派的诗人( ) A.新月派 B.现代派 C.七月派 D.象征派5.20世纪中国文坛出现了女作家创作的两次“高潮”,一次是“五四”时期,另一次是( )。
A.60年代B.70年代C.80年代D.90年代6、上世纪90年代中期,河北三位作家推出一系列以贴近老百姓、关注新时代、揭示新矛盾、展现新生活为主要特色的作品,他们被称为河北文坛“三驾马车”;下列不属于“三驾马车”的作家是( )A.何申B.谈歌C.关仁山D.陈翔鹤7、王蒙发表于80年代初的小说( )被追溯为文学“寻根”思潮的源头。
A.《组织部新来的年轻人》 B. 《冬雨》C. 《在伊利》 D.《青春万岁》 8、不属于十七年文学期间创作不高的原因是( )。
A.作家没有找到表现辉煌的方法,不能深入生活,功力浅,层次低B.主要受文革的影响,导致创作低C.受当时的错误的指导思想“赶任务,写中心”的影响D.政治运动的阴影笼罩,造成了作家思想不开放9、五六十年代的“中心作家”,他们的“文化性格”具有新的特征,从出身的地域,√学 号: 姓 名: 所属学院: 年 级: 专 业: 装订密封线 考生答题不得出现红色字迹,除画图外,不能使用铅笔答题;答题留空不足时,可写到试卷背面;请注意保持试卷完整。
中国现当代文学专题模拟试题及答案

-----好资料学习中国现当代文学专题模拟试题及答案分)20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年生于绍兴,是新文化运动的主将“周氏兄弟”之一。
18811.鲁迅原名周树人,年成立于日本东京。
19212.郭沫若与郁达夫等人创办的创造社,3.鲁迅给他的朋友许寿裳的信中说,他因为偶读《资治通鉴》,才醒悟到中国人尚是一个食人民族。
4.所谓三步的阅读法,即:第一步直观感受,第二步设身处地,第三步名理分析。
而“文学史读法”往往偏重于名理分析。
爱姑是小说《离婚》中的主人公。
5.愿意为她掏出“火一样的心肠”。
以恋歌的形式表达对祖国的爱,6.郭沫若的名诗《炉中煤》7.鲁迅在小说集《彷徨》的扉页上引用了《离骚》中的两句诗:“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8.郭沫若在《晨安》一诗里,以“晨安”问候的外国人士,除了诗人外,还有政治家林肯和华盛顿。
9.小说《风波》以张勋复辟为背景,通过鲁镇七斤家里的一场小小风波,写出了乡村社会的死水微澜。
对郭沫若影响最大的美国诗人是惠特曼。
10.《呐喊》的最后一篇小说《社戏》是作者一段少年时代与农民朋友交往的美好回忆。
11.12.在40年代的郭沫若研究中,最值得注意的是周扬发表于1941年11月16日延安《解放。
日报》上的文章《郭沫若和他的〈女神〉》13.在小说《祝福》中,祥林嫂原是决心守寡的,她逃到鲁(四老爷)家为仆,就是为了逃避婆婆令她再嫁的逼迫。
14.1959年上**艺出版社出版的楼栖的《论郭沫若的诗》,是一部力图用马列主义观点作家作品分析的专著,其中,最为关注的是郭沫若的“创作道路”和《女神》的“时代精神”等问题。
是未庄的雇农,上无片瓦,下无插针之地,全靠打短工维持生计。
鲁迅笔下的阿Q15.16.郭沫若在新文学的第一个十年里,就写出了话剧《卓文君》、《王昭君》和《聂嫈》,即著。
名的《三个叛逆的女性》17.在鲁迅笔下的知识分子形象中,有一类属于在封建科举制度下一心求功名的旧文人,除了《孔乙己》中的孔乙己外,还有《白光》中的陈士成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当代文学摹拟试题
一、填空题(每空2分,共30分)
要求:书写规范,不得有错别字。
1.“反右运动”是从-----------年夏季开始的。
2.赵树理在我国第一部婚姻法颁布之后创作的小说《--------------》,被称为《小二黑结婚》的姊妹篇。
3.在20世纪五六十年代,反映土地革命战争的作品主要有------------的《党费》、《粮食的故事》等系列短篇小说。
4.小说《林海雪原》在人物设置上,除套用“五虎将”模式外,也承袭了传统文学作品中的“英雄/ 美人”模式,---------不仅是一位能文能武的“儒将”,身边还有一位美丽多情的女卫生员白茹。
5.20世纪50年代出现了一批不合时宜的作品,其中,影响最大,得到好评最多的是------------的《百合花》。
6.小说集《-----------------》1979年由上海文艺出版社出版,成为“右派”作家重返文坛的标志。
7.王蒙于1953年就创作了反映中学生生活的长篇小说《-------------》。
8.“八个样板戏”中的两部芭蕾舞剧是《-----------------》和《白毛女》。
9.古华的长篇小说《-----------------》被看作是“反思文学”的代表性作品之一。
10.《干校六记》描写的是---------与丈夫在“文革”中下放劳动改造的事情。
11.最能体现高晓声小说创作特点的作品是以《----------------》为代表的系列作品。
12.在上世纪80年代前后形成的现代主义思潮中,绘画作品主要有-----------的油画《父亲》等。
13.《西线轶事》描写女电话兵在对越自卫反击战前后的生活故事,主要受到前苏联作家瓦西里耶夫的《----------------------》的影响。
14.“新写实小说”名称的正式确立,是《----------》杂志1989年第3期开辟的“新写实小说大联展”专栏。
15.1987年,方方的《风景》和池莉的《------------------》问世,标志着“新写实小说”的开始。
二、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共5分)
要求: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内。
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错选或多选均不得分。
1.在《创业史》(第一部)中,存在着理念化弊病的人物形象是()?
A.梁三老汉B.郭振山C.王二直杠D.梁生宝
2.孙犁表现华北地区抗日根据地军民生活的小说是()。
A.《山地回忆》B.《新儿女英雄传》
C.《火光在前》D.《吕梁英雄传》
3.20世纪60年代前期,专注于知识分子的报告文学是()。
A.《为了61个阶级兄弟》B.《谁是最可爱的人》
C.《祁连山下》D.《县委书记的榜样——焦裕禄》
4.方之的《内奸》选择了一个独特的叙述视角,它()。
A.以老革命的人生遭际和革命历程作为叙事主体
B.以知识分子的眼光去看待这40多年的历史
C.以一个富有民间色彩的普通商人作为叙述人
D.以一个亲身经历者的眼光去看待这40多年的政治风云
5.20世纪80年代以后,战争题材作品中最先引起注意的是()。
A.《西线轶事》B.《高山下的花环》
C.《金色叶片》D.《雷场相思树》
三、多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10分)
要求: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内。
每题有1-4个正确答案,错选、多选或少选均不得分。
1.被排除在“第一次文代会”之外的重要文学家主要有()等。
A.沈从文B.冰心C.张爱玲D.丁玲
2.以“马铁丁”为笔名开辟的“思想杂谈”专栏的作家是()。
A.陈笑雨B.郭小川C.张铁夫D.贺敬之
3.预示着当代文学新走向的“三只报春的燕子”是()。
A.《曙光》B.《班主任》C.《伤痕》D.《哥德巴赫猜想》
4.王安忆有意突现性爱本身具有的美感而创作的“三恋”是()。
A.《小鲍庄之恋》B.《小城之恋》
C.《锦绣谷之恋》D.《荒山之恋》
5.马原运用“元叙事”手法创作的小说主要有()。
A.《冈底斯的诱惑》B.《虚构》C.《西海的无帆船》D.《青黄》
四、简答题(每题10分,共30分)
要求:内容切题,要点齐全,举例具体,文字通顺,无错别字。
1.陈思和与李平主编的教材《中国当代文学》将中国当代文学划分为几个阶段?是怎样划分的?这样划分的主要依据是什么?
(留空1/2页)
2.牛汉的诗歌《我是一颗早熟的枣子》表现出诗人怎样的人生体验?
(留空1/2页)
3.沙叶新的话剧《陈毅市长》在结构手法上有什么特点?
(留空1/2页)
五、分析题(25分)
要求:论述正确深入,举例具体恰当,文字流畅,逻辑清楚。
方方的小说《风景》写的是武汉底层社会一个贫民家庭在几十年间的遭遇:父亲是个码头工人,性情粗暴且为人凶悍,母亲则十分风骚粗俗,他们在大半生中都过着一贫如洗的生活,所得只有十个儿女,除了最小的一个生下来不久就夭折了之外,其余九个被他们放任自流的像野生植物般地养大成人。
这篇小说的叙述者被设置为一名死者,即那个夭折的小儿子。
请结合作品内容分析,作家为什么要选择一位“死者”来担当叙述者?
中国当代文学摹拟试题答案及评分标准
(供参考)
200X年X月
一、填空题(每空2分,共30分)
说明:答案中凡出现错别字均不给分。
1.1957 2.登记3.王愿坚
4.(少)剑波5.茹志鹃6.重放的鲜花
7.青春万岁8.红色娘子军9.芙蓉镇
10.杨绛11.陈奂生上城12.罗中立
13.这里的透明静悄悄14.钟山15.人生烦恼
二、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共5分)
说明: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错选或多选均不给分。
1.D 2.A 3.C 4.C 5.A
三、多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10分)
说明:每题有1-4个正确答案,错选、多选或少选均不给分。
1.AC 2.ABC 3.ABD 4.BCD 5.ABC
四、简答题(每题10分,共30分)
说明:内容切题,要点齐全,举例具体,文字通顺,语气流畅,无错别字,则可给满分。
要点陈述与本答案相近即可,只要能自圆其说,观点可以与本答案不同。
1.陈思和与李平主编的教材《中国当代文学》将中国当代文学划分为几个阶段?是怎样划分的?这样划分的主要依据是什么?
(1)划分为四个阶段,一为1949年至1965年;二为1966年至1976年;三为1977年至1985年;四为1986年以后(或1986年至1996年)。
(4分)
(2)其划分依据主要是,一、1949年7月“第一次文代会”的召开,标志着长期被分离在国统区和解放区的文学队伍终于会师;二、“文革”使文学遭受到空前的劫难;三、“文革”的结
束预示着一个新时代的到来;四、与中国社会在各个方面的变化相对应,文学的变化在80年代中期已有所显现。
(6分)
2.牛汉的诗歌《我是一颗早熟的枣子》表现出诗人怎样的人生体验?
(1)作品将自己深沉而复杂的情感,寓于一颗早熟的枣子上,创造出一个别具一格的意象。
(3分)
(2)通过“我”作为一颗早熟的枣子的成长经历,表现了诗人的人生遭遇:在别人还都是一色青青的时候,就红得刺眼,结果被一条小虫噬咬,仓促地完成了一生。
(3分)
(3)一方面是诗人对自己命运的悲叹,另一方面也是诗人对社会的那些噬咬生命的“小虫”提出的控诉。
(4分)
3.沙叶新的话剧《陈毅市长》在结构手法上有什么特点?
(1)《陈毅市长》借鉴了布莱希特《第三帝国的恐惧与痛苦》的结构方式。
(2)
(2)作家自己将这种“一人多事”的散文式结构,称之为“冰糖葫芦式”。
(4)
(3)这种方式的特点是,取消中心事件,由主人公一人来穿引所有场次,打破了易卜生式的传统剧作结构。
(4)
五、分析题(25分)
说明:论述正确深入,举例具体恰当,文字优美流畅,逻辑清楚明了。
要点陈述与本答案相近即可,只要能自圆其说,观点可以与本答案不同。
但如果举例不具体、不恰当,则不能给高分。
方方的小说《风景》写的是武汉底层社会一个贫民家庭在几十年间的遭遇:父亲是个码头工人,性情粗暴且为人凶悍,母亲则十分风骚粗俗,他们在大半生中都过着一贫如洗的生活,所得只有十个儿女,除了最小的一个生下来不久就夭折了之外,其余九个被他们放任自流的像野生植物般地养大成人。
这篇小说的叙述者被设置为一名死者,即那个夭折的小儿子。
请结合作品内容分析,作家为什么要选择一位“死者”来担当叙述者?
(1)由死者的视角来讲述生存的故事,使作品中的生存景观看来异常的冷漠和残酷,也使作品产生了某种“陌生化”的叙述效果,以一种极端强化的方式还原出了赤裸裸的生存本相。
(6分)
(2)由死者的视角来讲述生存的故事,摈弃了以往意识形态内容的遮蔽,从而使得整个叙写都充满了令人惊愕的新异和逼真感觉。
(4分)
(3)举例具体、恰当。
(10分)
(4)论述正确深入,文字优美流畅,逻辑清楚明了。
(5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