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庄矿井系统改造与巷道布局优化
优化巷道布局 打造本质安全型设计

."$)6" 3 6;<,二采 区 回 风 斜 巷 回 风 量 为 "$//6" 3 6;<。矿井绝对瓦斯涌出量 ,"0 "56" 3 6;<,其中抽 放量 %.6" 3 6;<,矿井负压 !/!$=4。 ;= ;= >< 通风系统改造的必要性 ( % ) 中央回风上山是矿井高阻力区域,局部 地段有效通风断面小,阻力较大。阻力测算,中央 回风 上 山 阻 力 高 达 !$$50 !=4,占 全 矿 井 阻 力 的 )50 5: 。 特 别 是 其 下 段 单 巷 部 分, 阻 力 为 %),)0 #=4,占全矿井的 ,)0 .: ,造成通风“ 卡脖 子” 。 ( ! ) 二采区运输石门敷设胶带,却担负四采 区部分回风任务,通风系统不合理。 ;= ;= ?< 改造方案和效果 方案:增设中央二总回下段,施工岩石巷道总 工程量 %!.56,同时对中央总回风巷失修段进行刷 大和卧底,增加通风断面。 效果:中央二总回下段施工完成后,矿井风量 增加到 %%#$$6" 3 6;<,比 改 造 前 增 加 %$$$6" 3 6;< 左右,矿井负压为 !#)$=4,比改造前降低 #)$=4, 同时,二采区运输石门实现进风。矿井通风状况得 到有效改善,确保了安全和生产的需要。 改造后矿井通风系统见图 % 。 ;= >< 优化三采区巷道设计,保障生产安全高效 ;= >= ;< 采区地质概况 三采区位于祁东井田东部,东以 !/ 7 "$ 勘探 线为界与五采区相邻,西以 >, 逆断层为界与一采 区相邻,南至 / 煤露头,北至 ) % 煤 - )$$6 底板等 高线,采区走向长约 !%$$6。三采区煤岩层呈单斜 构造,倾角 %! 7 %#8 ,平均 %"8 。采区内断裂构造 较为发育,对生产影响较大。采区内共有 ) % ,. % , 5 ! 三层 主 采 煤 层,煤 层 平 均 厚 度 分 别 为 %0 /"6,
通风系统优化在张小楼井的应用

通风系统优化在张小楼井的应用【摘要】张小楼井为深部开采高阻矿井,存在原有风机能力不足,巷道失修严重,通风系统布局不合理等问题,这导致了矿井局部用风地点风量不足,风速超限等,影响了安全生产。
通过通风系统的结算分析,更改风机、修护系统、更改通风系统等工作,张小楼井的通风系统得到了极大的改善,保证了矿井的安全生产和矿井的持续高产高效。
【关键词】更换风机;修护巷道;优化系统1 矿井概况庞庄煤矿张小楼井矿井通风方式为中央并列抽出式通风,新主井、新副井和老副井进风,老主井回风。
张小楼井为高瓦斯矿井,现有西一和西二两个采区、开采深度也已延深至-1197水平。
主要进风风流进入-1025m水平后经大巷和皮带机道进入两个采区。
回风流经过采区回风巷进入四条主要回风道,经过-750水平、-400水平、经过回风井回到地面。
随着开采深度和距离的增加,为保证生产能力和矿井的持续性开采,矿井的通风网络与通风机的主体性能都需要优化和更新。
2 现有存在问题2.1 矿井阻力不断增大近两年来,随着矿井系统的完善,先后进行了降温系统、井下永久避难硐室、地面瓦斯抽放泵站、风机改造、专用回风道改造等重点工程,占用了较大的开拓力量,巷道正常的修护受到影响,造成矿井阻力不断变大,风机的负荷达到饱和。
2.2 深度的不断增加、开采强度的增大张小楼井新副井落底深度为1025m,现最深采掘深度为-1197m,大部分的采掘工作面布置在-1125水平以下。
矿井矿压显现严重,巷道维护周期缩短。
张小楼井核定生产能力为1.2Mt/a,随着煤炭市场的形势不稳定,为保证经济效益,必须保证产量,造成矿井长时间满负荷生产,给矿井通风管理带来困难、造成矿井通风阻力不断增大。
3 优化方案3.1 将原有低阻主风机更换为高阻主通风机张小楼井原有的可调轴流矿井风机,风机型号为GAF25-12.5-1。
随着矿井开拓开采范围的不断延深、加大,瓦斯涌出量变大等因素,矿井需风量呈增长趋势,通风压力损失大,现行风机再度增风变得十分困难。
蒋庄煤矿16煤层矿井涌水量预计探讨

蒋庄煤矿16煤层矿井涌水量预计探讨孔凡杜【摘要】蒋庄煤矿的主采煤层将由开采3煤层逐渐变为16煤层.为了合理设置和调整矿井排水系统,更好地开展16煤层矿井防治水工作,尽可能准确地预计矿井涌水量.矿井16煤层已开采了多年,其矿井涌水规律需要根据近几年的资料进行总结和研究,对涌水量进行预计.简要分析了蒋庄煤矿矿井水文地质条件,结合矿井实际,对16煤层充水因素进行了分析,确定开采16煤层主要充水水源为十下灰含水层.在此基础上对16煤层涌水量进行了预计,并对预计结果进行了评价.该文分别采用大井法、比拟法和趋势线预测法等3种方法对矿井涌水量进行了预计,其中对传统的大井法进行了改进,并创造性地运用了趋势线预测法,并对各种方法的可靠程度进行了评价,对各种方法预计结果进行比较,在此基础上确定预计的矿井涌水量,从而使得预计的结果更加科学、合理,为下一步矿井防治水工作提供了可靠的依据.%Major coal mining layer of Jiangzhuang coal mine is chaning from No.3 coal layer to No.16 coal layer.In order to reasonably set and adjust mine drainage system of No,16 coal layer, carry out water prevention and control work, mine water gushing should be predicted accurately as much as possible.No.16 coal layer has been explored for many years.The rule of mine gushing water should be summarized and studied based on the data in recent years, and the gushing water is predicted.In this paper, hydrogeological conditions of Jiangzhuang coal mine has been briefly bining with actual condition of the mine, filling water source of No.16 coal layer has been analyzed.It is determined that main water source in No.16 coal layer is water-bearing layer of the lower part of No.10ash aquifer.On these basis, water inflow of No.16 coal layer is predicted, and the prediction result is evaluated.By using large well method, comparison method and trend line prediction method, mine water discharge has been predicted.Traditional well method is improved and the trend line prediction method is used creatively.On this basis, the expected mine water discharge quantity is determined, which makes the forecast result more scientific and reasonable, which provides a reliable basis for the next work of mine prevention and control.【期刊名称】《山东国土资源》【年(卷),期】2017(033)005【总页数】6页(P68-72,77)【关键词】矿井涌水量;16煤层;蒋庄煤矿;滕县煤田;山东省【作者】孔凡杜【作者单位】山东省煤田地质局第一勘探队,山东滕州 2775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D742蒋庄煤矿位于山东省滕县煤田(南部)的中部[1],隶属于山东能源集团枣庄矿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行政区划隶属微山县欢城镇和滕州市西岗镇管辖,核定生产能力275万t/a,矿山生产建设规模属大型[2]。
改扩建矿井通风系统优化

电 机 功 率 1 0 w。 额 定 最 大 排 风 能 力 为 0k 4
1 0 3 i, 排 风量 为 1 0 3 i; 井 负 340m/ n 现 m 050m/ n 矿 m 压 2 2 a 0P 。l风机 目前运 行角 度 0 , 机 目前 9 。2 风 运 行 角度 + o 5, 矿 井等积 孔 为 4 3m 。 整个 . 0
系 统优化 前 , 分析 了矿 井通 风阻 力状 况 , 如表
1 所示
表 1 矿 井 通风 系已相 当困 难 ,利 用 该 通 风 系统 一 5 至 70m
一
竣T 验 收 ,设 计生 产 能力 15万 t ,06年核 定 0 / 20 a 能力 为 10万 l ,开 采深 度 在 一 0 以下 , 2 / a 1 0m 0 目 前开 采深 度 在 一 2 属于深 部 开采 矿井 。 l 5m, 0 风 井机 房 内安 装 有 2台 G F 5 1. 流 式 A 2 — 25轴 风机 ( 中一 台备 用 )配 备 电 机 型 号 T 40 6 其 , D10 — ,
阻 力所 占 比例 不 大 ,回风段 通 风 阻 力 占4 .%。 57 由于张 小楼 井开 采深 度较 大 , 开采水 平 多 , 为单 且
翼开采 , 致使通风 系统较为复杂 , 通风设施较多 , 通风 阻 力较 大 ,且 局部 井 巷受 自然 风压 的影 响较
为 明显 , 给通 风 系统 的管理 带来 的一 定 的困难 。 随 着 一 2 水平 下 山采 区开拓 开 采 的全 面铺 开 , 1 5m 0 开采 范 围和通 风 长度将 会进 一步 增 大 ,通 风 网络
个 测 段 的实 测通 风 阻 力达 242P ,占整个 通 风 2. a
系统实 测 总 阻力 的 7 .%。进 风 段 和用 风段 通 风 36
蒋庄煤矿矿井通风安全设计毕业设计

蒋庄煤矿矿井通风安全设计毕业设计蒋庄煤矿矿井通风安全设计毕业设计目录目录设计总说明前言 1 井田概况1 1.1 井田地理1 1.1.1 地理条件1 1.1.2 地形、地势及河流1 1.1.3 气象及地震条件1 1.2 井田地质1 1.2.1 地质特征1 1.2.2 地质构造3 1.2.3 煤层及煤质3 1.2.4 瓦斯、煤尘及煤的自燃倾向性4 1.2.5 水文地质5 2 井田开拓6 2.1井田划分6 2.1.1 井田边界6 2.1.2 矿井储量6 2.1.3 井田再划分7 2.1.4 矿井服务年限8 2.2开拓方式10 2.2.1 井田开拓方案10 2.2.2 主、副井及风井设计11 2.3主要巷道设计13 2.3.1 运输大巷设计13 2.3.2 井底车场巷道设计13 2.3.3 采区上山(轨道上山、运输上山、回风上山)14 2.3.4 区段进回风巷14 2.3.5 回风大巷及回风石门15 2.4 井底车场设计16 2.4.1 井底车场的形式和选型16 2.4.2 井底车场内的各种硐室17 3 采区巷道布置及采煤方法18 3.1 采区巷道布置及回采工艺18 3.1.1采区巷道布置18 3.1.2 回采方式18 3.2 采区车场选择18 3.2.1 采区上部车场18 3.2.2采区中部车场19 3.2.3 采区下部车场19 3.3 采煤方法选择20 3.3.1 采煤方法选择20 3.3.2 回采工作面长度和采高21 3.3.3 采场支护方式21 3.3.4 运输方式21 3.3.5 采空区处理22 3.3.6 采煤机选择22 4 通风系统设计23 4.1 通风设计的原则和要求23 4.1.1 各类型矿井通风系统的优缺点及适用条件24 4.1.2各类型矿井通风系统的优缺点及适用条件26 4.1.3主要通风机的工作方式与工作地点26 4.1.4矿井通风系统的选择27 4.2 采区通风系统设计27 4.2.1 采区进风上山与采区回风上山的选择27 4.3 风量计算与分配29 4.3.1 矿井风量计算原则29 4.3.2 采煤工作面需风量计算29 4.3.3 掘进工作面需风量计算31 4.3.4 硐室需风量计算31 4.3.5 其他用风巷道的需风量计算32 4.3.6 矿井总风量计算32 4.4 计算矿井通风系统总阻力32 4.4.1容易时期32 4.4.2 困难时期33 4.4.3 等积孔计算及通风难易程度评价34 4.5 矿井通风设备选择35 4.5.1 主要通风机的选择35 4.5.2 电动机的选择38 4.6 矿井通风费用计算39 4.6.1 井通风年总电费计算39 5 安全生产措施40 5.1 火灾防治措施40 5.1.1 预防40 5.1.2煤炭自燃的预防41 5.2矿尘防治措施42 5.2.1 煤尘爆炸的条件42 5.2.2 预防煤尘爆炸的技术措施43 5.3 瓦斯积聚和爆炸防治措施44 5.3.1 瓦斯爆炸发生的规律44 5.3.2 防止瓦斯积聚和爆炸的技术措施45 5.4 瓦斯抽放47 5.4.1 概述47 5.4.2 瓦斯抽放设计依据及内容48 5.4.3 开采煤层的瓦斯抽放49 5.4.4 瓦斯抽放设备及监测系统53 5.5 水害防治措施55 5.5.1地面水防治55 5.5.2井下防治水55 6 结论57 参考文献58 致谢59 设计总说明设计总说明本次毕业设计是我大学四年最后的一次学习机会,是最后一个不可缺少的教学环节,也是我们走上工作岗位前的一次”实践演练”。
彭庄煤矿主井提升系统优化设计方案

彭庄煤矿主井提升系统优化设计方案1 主井提升系统现状彭庄煤矿主井井筒直径5m,提升高度488.8m,装备一台JKMD-2.8×4(Ⅲ)型落地式多绳提升机,提升速度6.3m/s,设计许用最大静张力差93KN,设计最大静张力328KN。
矿井于2006年投产,核定生产能力110万吨/年,主井提升系统具体参数及概况见表1。
2 现有提升系统存在不足与问题(1)现有提升系统设计提升速度为6.3m/s,配800KW电动机,提升速度较慢,配套电机富裕系数较小,是目前影响主井提升产量的主要原因。
(2)电气控制系统落后,电器元件老化严重;矿井现有电控系统采用的是2006年中矿大传动与自动化生产的系统设备,经过十多年的长时间运行,综合自动化程度已不能满足当前生产需要,严重制约着矿井提升产量。
(3)矿井现有的主井提升机已经使用十年以上,由于原生产厂商破产改制,设备的备品备件及维护难度较大,设备目前运行状况部件,检修次数及检修时间较长,也是影响矿井提升产量的原因之一。
1/ 4(4)主井提升闸控系统采用的是上海冶金机械厂的闸控系统,该系统仅具有二级制动,不具备恒减速制动功能,且系统运行时间较长,故障率较高,液压站发热严重,目前采用两台轴流式风机对其进行强行冷却。
3 提升系统升级改造的必要性彭庄煤矿主井提升系统运行至今已十多年的时间,由于设备订货安装较早,控制系统综合自动化程度较低,提升速度较慢,设备故障较多,维修工作量较大,且该系统仅具有二级制动功能,不具备恒减速制动功能更,因此需要对主井绞车进行系统的升级改造,提高系统安全可靠性,提高主井运行效率,减少设备故障率。
4 改造方案4.1 改造范围改造范围为彭庄煤矿主井提升机房提升设备及配电设备;包括主提升机、天轮、主提升电机、电控系统、闸控系统、主冷却风机。
4.2 改造方案保留原提升箕斗,主提升电机选用低速直联直流电机,功率为1300KW,转速为60r/min。
将现有的主提升绞车更换为JKMD2.8×4(Ⅲ)型落地式多绳提升机,滚筒直径2800mm,最大静张力335KN,最大静张力差100KN,同时更换天轮装置;将2/ 4现有的冷却风机更换为MSF-*****型通风机、流量为*****m3/h、全压1900Pa;更换带有恒减速制动功能的闸控系统。
矿井优化工程设计方案

矿井优化工程设计方案一、引言矿井作为重要的资源开采和生产场所,其安全、高效的运行是企业发展的基础。
为了实现矿井的优化和持续发展,需要通过科学的工程设计方案来提高矿井的效率和降低成本。
本文将针对矿井优化工程设计方案进行全面的分析和探讨,以期为矿井的运行提供一些实用的建议和参考。
二、矿井优化工程设计方案的意义1. 提高生产效率通过优化设计,可以提高矿井的开采效率,增加产量,降低生产成本,提高利润。
2. 保障矿工安全优化设计可以改善矿井的安全环境,降低事故发生的概率,保障矿工的生命安全。
3. 降低环境污染通过科学的矿井设计,可以减少环境污染和资源浪费,实现绿色、可持续开采。
4. 促进技术创新优化设计方案可以促进技术创新,推动矿业技术的发展,提高行业的整体竞争力。
三、矿井优化工程设计方案的内容1. 矿井生产系统优化(1) 优化采矿工艺流程对矿井的采矿工艺流程进行优化,包括提高矿井的矿石开采率、降低矿石的损耗率、提高矿石的品位等方面的优化。
(2) 优化生产设备配置根据矿井的实际情况,合理配置采矿设备、运输设备、选矿设备等,提高设备利用率,降低能耗。
(3) 提高生产自动化水平通过引进先进的自动化技术,提高矿井生产的自动化水平,提高生产效率,同时降低人工成本。
2. 矿井安全系统优化(1) 完善矿井安全管理制度建立健全的矿井安全管理制度,包括安全生产、职业健康、环境保护等方面的管理制度,提高矿井的安全生产水平。
(2) 强化安全设施建设对矿井的安全设施进行加固和改造,包括瓦斯抽放、通风系统、防火设施等,提高矿井的安全性能。
(3) 提高安全监控水平引进先进的安全监控技术,实现对矿井生产过程的实时监控和预警,及时发现隐患,避免事故发生。
3. 矿井环境系统优化(1) 实施绿色开采采用绿色环保的采矿技术,减少矿井对环境的影响,实现低碳、清洁生产。
(2) 强化环境保护设施建设对矿井周边环境进行保护,加强对矿山排放的治理和控制,减少环境污染。
浅谈矿井开拓和巷道布置的优化改进

收稿日期:202004?06作者简介:郝向阳(1971),男,山西长治人,助理工程师,从事煤矿安全技术管理工作。
doi:10.3969/j.issn.1005-2798.2020.09.038浅谈矿井开拓和巷道布置的优化改进郝向阳(山西长治郊区三元吉祥煤业公司,山西长治 046031)摘 要:文章阐述了矿井开拓和巷道布置的改进原则及其策略,并结合吉祥煤业的实际情况,介绍了该矿优化改进后矿井开拓和巷道布置的实际情况。
关键词:地质找矿;矿井开拓;巷道布置;改进策略中图分类号:TD82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5?2798(2020)09?0117?02 伴随我国工业化建设进程的不断加快,煤炭作为工业发展的基础能源,确保其开采工作的正常进行,是现阶段推动工业化建设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和根本前提。
从目前煤炭生产的发展来看,生产技术是煤炭开采过程中关乎煤炭产量至关重要的因素,要实现矿井的集中生产,必须按照矿井开拓及巷道布置的改进原则和策略,对矿井生产从开拓方式和巷道布置等方面进行技术优化[1]。
1 矿井开拓及巷道布置的改进原则随着工业化建设进程的不断加快,国民经济发展对煤矿资源的需求量在持续增加,确保煤矿企业煤炭开采质量和开采效率,既是推动国民经济向前发展的重要战略举础,同时也是促进工业化建设稳步推进的重要前提。
在当前多元化市场竞争环境下,矿井开拓和巷道布置时,为确保巷道布置和开拓作业的科学、合理,需煤矿企业和相关工程技术人员秉承如下原则,即:1) 安全生产原则。
众所周知在煤矿开采过程中,开采作业不规范、不科学不仅难以取得预期的开采成效,甚至会给生产作业埋下了各种安全隐患,将危及作业人员的生命安全。
为此,在进行矿井开拓和巷道布置时,煤矿生产技术部门要秉承“安全生产”的原则,使各项作业都严格执行“煤矿安全规程”及有关的技术政策的规定,在提高煤炭开采效率的同时,确保生产作业的安全。
2) 合理集中化原则。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 1 矿 井运输 系统改造 .
蒋庄煤矿原设计大巷运输方式为 3底卸式矿 车运输 , t 不 能满足高产高 效要 求 , 将矿 井南 北两 翼改 为皮 带 连续运 后 输, 形成矿井皮带运输 系列化 。 主要方案是 : 在矿井南北两翼分别布置一条集 中运输皮 带机巷 , 分别与井底 1 2#煤仓 相连 , #、 使南北 翼采区的煤 流 经采区煤仓进 入集 中皮 带机 巷 , 入井底煤 仓 , 进 经主井 到地 面 。南北翼集 中皮带机巷分别 高 出大巷 1m, 5 与南北 大巷平 面相距 4m, 位位于 3 0 层 . F煤层底板 , 避免与已有巷道平面交 叉, 又有利于布置煤仓 。改造后南北 翼皮带机巷分别 布置强 力皮带 机和 SD一 5 皮 带机 , J 20 满足 了矿 井安全生 产要求 , 效
北翼大面积缺 失 或 变薄仅 局 部 可采 , 区地质构 造 比较 复 该 杂, 高庙支断层 ( H=1 0~2m) 5 东西 贯穿 采区中部 , 采 区切 将
~
助上 山或石 门单翼开采 。 () 2 巷道布置 。东西两块段采 区巷道 除皮 带运 输巷为石 门布置外 , 其余均 采用上 山布 置即沿 煤层施工 , 这样采 区 回 风、 轨道上 山( 助上 山) 于联 系, 工速度快 。采 区巷道 辅 便 施 布置具体见 图 2 。
3 3 南七采 区巷道布 置优 化 . 33 1 采 区地质概况 .. 南七采区有 3 3 、下两 层煤 ,下煤层 全区可采 , 煤 层 3 3
较低 。
1 地质 条件及煤层情况
蒋庄煤矿第一水平 主要 开采 3 、下两层 煤 , t3 3 E煤层厚
度 0 m, —7 一般为 3 3 m;下煤层厚 度 0 0 一般 为 4 煤层 ~1m, m, 倾角为 0 2, 煤层 顶板 为泥 岩、 质泥 岩 , —1 ̄3 砂 向上 为较厚
3 12 巷道布置方 案 .. 根据采 区地 质条 件考 虑两种 开拓 方式 :1 上下 两个块 () 段联合布置 ;2 上 下两个 块段分 别布 置。通过分析论 证选 ()
维普资讯
互 舛技 堪蒺
2 7 第3 0年 期 0
蒋 庄 矿 井 系 统 改 造 与 巷 道 布 局 优 化
惠成军, 张培龙, 李 振 ( 枣庄矿业集 团公 司蒋庄煤矿 , 山东 滕 州 27 1) 759 摘 要 该文结合蒋庄煤矿 实际 , 对矿井系统 改造 和巷道布局优化方面有 益的做 法和 经验进行 了总结和探讨 , 对增 强矿井 系 统稳定性 , 减少巷道工程量 , 提高 资源 回收率和保障安全生产 有较高的参考价值。 关键词 矿井 系统 改造 布局优化
矿井原设计前期为 中央分列式通风 , 矿井 南北两翼 分别 布置总回风巷 , 高为 一20 标 5m水平 。随着 向南北 两翼开拓 ,
需 在南北两翼各开 凿一个 风井 , 矿井后 期为对 角通风 方式 , 南风井 位于南七采 区 , 担负南翼 五、 、 七 九采 区回风 , 北风 井 担 负北十 、 十二采 区通风 。 北 通过对 比论证 , 定通 风系统 优化方案 , 确 即北 翼不 施工 风井 , 而施工一条北翼 辅助 回风 巷与北 总回并联 回风 , 因 并 地制宜利用一部 分老巷 以节省 工程量 , 在层位选择 上考虑采 用沿煤层布置 , 以加 门 2 南 三 回风 石 门 . . 3 南 三下 块 段 回风 下 山 4. 三 下 块 段运 输 下 山 . 南
5 南大巷 6 南总回风巷 73 . . .i媒 8 3 .T煤
2 2 矿 井通风 系统改造 .
图 l 南三采 区巷道布置剖面图 3 2 北八采 区巷道布置优化 . 32 1 采 区地质概况 ..
3 1 南三采 区巷道布局优化 .
3 11 采 区地 质概 况 ..
南三采区开采 3 、 F两层 煤 , t3 层间距平 均 2 m, 区以 8 采 断裂构造为主 , 区内北北 方向三条 落差较大 的断层 ( 1 采 F 断 层、 高庙断层 、 王庄 断层 ) 和边 界徐庄 断层 , 构成 采 区内一个 地垒构造和一个 地堑构造 。徐庄断层 、 高庙断层之 间地段赋 存较高 , 范围较大 , 高庙 断层 、 王庄断层 之间地段 较小 , 赋存
2 矿 井 系统 改造
用上下两块段 分别 布置方案。 上块段煤层 坡度较小适 于采区石门布置 , 运输 石门布置 在3 F煤层底板 中 , 回风石 门基 本沿 3 t煤层 布置 , 道石门 轨 基本 沿 3 - F煤层 布 置 , 这样辅 助运 输 简单 , 又利 于两 层煤 开 采。上块段系统服务上块 段及 下块段 3 煤层 , 块段单 独 下 布置两条下 山, 3 沿 下煤层布置开采 3 _ F煤层 。见图 1 。
3 采 区 巷 道优 化 布置
北八 采区 由原北 四采区和北八 采 区合并而成 , 采区合并 后, 采区范 围广 , 量多 , 储 该采 区只赋存 3 . F一层煤 , 厚度为 3
5 平均 4 区内断层大部分为北东 向正断层 。 m, m, 32 2 采 区巷道布置优化 .. () 1 开拓方式 。由于采 区范围大 , 形状 不规则 , 一组 采区 巷道难 以顾及整个采 区 , 因此采取分块段单独布置方式 , 即: 西块段 布置采 区上 山或 石 门, 双翼 开采 , 东块段布置 采 区辅
的细 、 中砂岩 ; 直接底 为砂 质泥 岩、 砂岩 。3 粉 F煤 层顶 板为 细、 中砂岩 , 固性大 于 3 坚 顶 板砂岩 , 中等 冒落一极 难 冒 属 落顶板 ; 底板为砂质泥岩 , 向下为粉砂 岩 、 泥岩 互层 。3 砂 、
3 _ F煤层层 间距为 0 5 1 ~3 , 1 煤层埋深为 2 0 40 I 5 — 4 m。